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教学反思>教育教学反思案例

教育教学反思案例

时间:2024-10-19 17:22:15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教育教学反思案例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育教学反思案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育教学反思案例

教育教学反思案例1

  在师德建设中,往往强调制度对教师的约束性,强调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多,而学校对教师关心的少,这样忽多忽少影响着教师的思想和情绪。

  暑假的一天,我校陈老师因患胆囊炎住院并动了手术,因暑期学期搬迁,头绪多,学校未派人去医院看望。陈老师出院后,学校不知情也未及时派人慰问。正常上班后,有人向我反映,陈老师有些牢骚,在办公室里说,别的老师生病,为什么学校派人去看,而我生病学校却不闻不问,是我工作干得不好呢,还是学校对我有意见呢?我立即向校长作了反映。

  校长十分惊讶:陈老师生病住院,我作为一个校长不知道是失职呀,不能怪他有怨言。既然我们工作中有失误,请你代我向他道歉,并告诉他,我们一定会看望他的。

  两天以后,校长和工会主席买了慰问品一起到陈老师家上门道歉。陈老师十分高兴,说:“我生病未及时告诉你们,是我的过错;在办公室说的那些话,是说的玩的,请你们原谅。”校长说:“作为一校之长,不仅要关心教师的工作,也要关心你们的生活。以前孙老师生病,我们知道了及时看望,你生病了难道就不看望了吗?你们俩同样是我校的'老师,是平等的。另外,虽然我的职务是校长,但也是平等的同事关系呀,没有什么特殊的。”一席话,说得陈老师哈哈大笑,他十分动情地说:“校长,你们平时事多,

  我代表全家衷心感谢你和学校,学校是我们大家的,我是大家庭中的一份子,请校长放心,我会为大家庭贡献自己力量的。”在安慰声中,我们走出了陈老师的家。

  回到校,我深深反思:这件事给了我许多感触。作为学校管理者来说,平等、公平是处理事情的前提,决不能厚此薄彼,决不能以校长身份自居。正确地平等对待每一位教师,你在教师中就会有威信,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事实证明:陈老师的工作态度非常投入,热情高,中考成绩优异。

  同时,还使我认识到,学校工作的主体在于教师,教师队伍建设仅仅用制度管理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人文关怀、关心他们的生活,关心他们的思想,让他们体验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让学校成为他们工作的乐园。用人文关怀调动教师工作的热情和创造性,提升师德素养,增强工作凝聚力,构建和谐校园,这就是学校工作所追求的总体目标。

教育教学反思案例2

  对初中学生上课对我来说是一种挑战与学习,班里有一个叫小强的男孩性格怪异,不用理他。我没有太在意她的话,上课时,观察发现他不爱说话,经常听讲心不在焉的样子。听讲效果差,成绩也比较差。为了提醒他上课注意听讲,在他看与学习无关的书时,我会突然叫他回答刚讲的问题,他很不在乎的站起来说:“不知道!”我很生气,但没表现出来,只是提醒他说,上课要认真听讲,精神集中,然后让他坐下。这样的情形一个星期好几次,屡说屡犯,下课找其谈话,聊天,当时会很有效果,但不出一天,他又会出现上课不听讲的现象。有一次上课,他翘着二郎腿,斜坐在椅子上,我提醒他说:“小强,坐好啦!”没想到他突然说:“我这样坐碍着你什么事啦?”我对他的.反应很意外。为了不影响上课,我当时没理会他。后来,他的情绪波动较大,对同学时而友好,时而生硬。有时会因老师的一句批评与老师顶撞。

  不成功的反思,当时采取的教育方法是关心他,关注他,和他谈话,从正面做思想工作,加以引导。经过一学期的教育,他没有根本好转,学习成绩始终没有太大的进步。最初对他犯的错误,在教育方式主只做思想工作,有时采取原谅的态度,降低要求。如何教育才能使他有进步?我通过反思认识到:

  1、对这样的学生要严中有爱,爱中有严,与他们相处距离要适当。

  2、以往发现不了问题,现在能发现问题,但苦于自己的经验不足,有些问题,没有及时解决或找的时机不对。

  3、在教育学生的手段上要形式多样化,不要单一的做思想工作,教育学生以说服教育为主,不能挖苦讽刺甚至打骂学生,但也不能仅停留在做思想工作上,因为学生从小就听家人和老师的苦口婆心的教育,他们也懂道理,只是控制不住自己,如果老师一味说服教育,学生根本听不进去,因为他们没有因此承但任何后果。对那多次屡数不改的学生,在适当的时候,为了让他警醒,可以给予一定的处分,让他知道他要为他的行为承担责任。

教育教学反思案例3

  一、突出人文性,但不能淡化工具性。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对语文课程性质的最新认识。过去语文课上,教师把课文条分缕析,弄得支离破碎,把语文课上成纯粹的工具训练课初中语文教学反思案例初中语文教学反思案例。语文课上没有思想的碰撞、心灵的触动、情感的陶冶、审美的熏陶。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远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语文课不受学生的欢迎。新的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语文教育应有的丰富内涵,充分展示语文自身的无穷魅力,还语文以本来的面目。

  但要注意的是在教学中我们在突出体现语文人文性的同时,不能忽视其工具性,应当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水融。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辅相成的,是高度统一的。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在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

  可时下语文课堂中的有些做法就值得反思了,有不少老师认为,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是在削弱基础,淡化知识。课堂上特别重视对语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对字词句等基础知识教学,几乎没有提及,有的教师甚至认为搞这些教学就显得落后、过时,平时教学不重视了,上公开课更是不教这些不能“出彩”的“添头”。课堂教学热热闹闹,教学形式变化多样,可就是听不到朗朗读书声,看不到对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赏不到对优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独到分析见解,没有了必要的训练,缺少了必要的积累,短短的课文学生读起来结结巴巴

  试想,如果一个学生连一些极常用的字词也不会读,不会写,一写作文就是错别字、病句连篇,那么即使他文学感悟力很强,也是难以表达出来的初中语文教学反思案例教学反思。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长期如此,少了听说读写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那么可想而知其他的一切活动也都将成会空中楼阁。

  因此,我们强调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决不能以削弱学生的基本语文训练为代价。应在兼顾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同时,扎扎实实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只有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把提升人文素养渗透于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之中,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实现。

  二、强调自主性,但不能放任自流

  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注重生成与建构,淡化预设与讲授。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定教,因需施教,增加灵活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把主要的时间让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许多教师经过短暂的困惑后马上接受下来并付诸实践:既然要把课堂上的时间交给学生,岂不正好解放了自己吗?于是出现了一种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现象:老师讲授少了,课堂上乱烘烘的讨论看似热烈却没有主题,学生海阔天空胡言乱语还受表扬说有创新初中语文教学反思案例初中语文教学反思案例。课堂上教师淡化出场,一切让学生自己说了算。如在文本的诵读与理解中,在没有充分引导虚设情境的情况下让学生“想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交流读书感受”,而教师又不能及时发挥主导作用,一堂课给学生大量的时间自读,终结是:甲也正确,乙也不错,丙很好,丁真棒。整堂课学生跑野马,想说啥就说啥。一节课上完了还弄不明白老师想在这节课上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目标.

教育教学反思案例4

  1、案例分析:没有朋友的孩子

  案例描述:波波活泼聪明,反应灵敏,可一些时候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玩积木的时候要挑选自己喜欢的,站队的时候自己要当第一,游戏时要别人听他的指挥,要不他就在别人游戏时横冲直撞去捣乱,经常有小朋友来告他的状。有一次进行语言活动《说说我的好朋友》,他站起来很得意的说:“心元是我的好朋友,帅帅是我的好朋友,翔翔是我的好朋友……都是我的好朋友!”没想到翔翔立即站起来反对:“不是,我不做他的好朋友。”理由是波波经常在喝水的时候朝翔翔和其他小朋友身上吐水。接着又有几个孩子也声明自己不做波波的好朋友,有的说他抢积木,有的说他抢玩具,有的说他打小朋友……让他很尴尬。

  案例分析:

  1、通过案例中波波的表现可以看出,他在同伴交往中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现在的幼儿中,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为人处事总以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很少关心他人。在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受到影响时,他们往往情绪变化过快或过激,出现一些不友好的甚至有攻击性的行为,如:骂人,踢人,推人,对别人吐口水,争抢玩具等等。波波在同伴交往中不能够正确的运用交往的手段。比如与小朋友交流时音量往往太高太急,还有喜欢在与小朋友经常出现的一些带有粗鲁,冲撞行为的动作中取得游戏的快乐,而引起误会,但是他自己却浑然不觉。表现得较独断、任性、无礼。有些幼儿在同伴交往中有明显的攻击性行为,如果不及时矫正这些行为,幼儿会逐渐形成无礼暴躁、冷酷无情等不良情绪。

  2、波波在家庭中形成唯我独尊心理。除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宠爱之外,还有一个八十多岁的老爷爷溺爱着他。虽然家长特别重视对孩子的早期智力开发,孩子入园前就会讲故事、背儿歌、数数,背三字经等,但是全家老少五口就这么一个小孩,不免对孩子的过分溺爱娇惯,养成了孩子唯我独尊,任性霸道的性格。而家长对此也不是特别在意,觉得只要孩子聪明伶俐,健康活泼就好,更加纵然了波波的一些不良行为。

  教育策略与措施:

  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对人的健康心理和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要求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要做到体、智、德、美诸多方面和谐发展,打破只重知识、而轻能力等观念。

  幼儿期是人的一生各种非智力因素形成的关键期。幼儿期形成的各种行为习惯会影响她一生的发展。因此,波波这些事情虽很小,但是反映的是自私、霸道、任性、唯我独尊的表现,而这种表现比较普存在在幼儿当中,只是个别幼儿较为突出而已。现在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家长的疼爱和老人的溺爱更加加剧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因素,对此,我制定了以下措施,在对波波进行重点引导的同时,也对其他幼儿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首先,教师要为幼儿创造良好的交往环境,指导幼儿学习正确的交往方法,为幼儿创设与他人合作、分享的机会。把交往能力的五个方面——合作、谦让、帮助、遵守规则、分享等渗透到课堂教学、游戏活动以及日常生活的各环节,促进幼儿积极与同伴合作,与同伴交往。

  1.通过系列教育活动,帮助波波学习掌握与同伴交往的基本技能,文明礼貌,互相谦让,团结合作,告诉波波只有这样才会被大家喜欢,才真正有自己的好朋友。

  2.组织各种形式的游戏,促进波波与同伴之间合作,逐渐体验到友好合作带来的快乐,从而慢慢调整自己的各种行为,让自己变得被大家接受,喜欢。

  2、案例分析与反思:生命的故事

  案例描述:冬季的告别,迎来了一个美丽新鲜的春天,孩子们在我们的带领下寻找着春天的气息,泥土中探出一点点“小脑袋”的小草让孩子们对自己的发现感到兴奋,偶尔蝴蝶的飞过总能激起孩子们纯真而又俏皮的笑脸,最近的植物角也热闹了很多,孩子们纷纷带来自己喜欢的植物。

  贝贝一早来到幼儿园就迫不及待的要和我分享她的新发现:“老师,我来了就去看小鱼了,它们也想和我一起寻找春天”。“小鱼”?一时间我还未反应过来,其他孩子就已经被这个话题吸引了,在一旁叽叽喳喳说个不停!琪琪说:“那是河里不结冰了,小鱼开心就出来了”。强强说:“不会是小鱼想和我们做朋友吧,可是今天我去看他们的时候他们统统都游走了。”妙妙这时插上来还抱着我的肩膀兴奋地说:“老师,要不我明天给小鱼带好吃的吧”......孩子们你一言我一句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此时只有璐璐和航航一声不响坐在座位上,表情凝重似乎在思考着什么!介于他们两个内向的性格我也没有多加留意!

  第二天一早先是璐璐带着小金鱼来了,我和孩子们都很开心小金鱼的到来,璐璐悄悄的告诉我:“老师,能把我的小金鱼放在我的植物旁边吗?我想让小金鱼和我一起照顾植物”我为她的想法感到骄傲,一整天她都很开心,只要有空就会去看小金鱼。同时也很意外内向的航航和妈妈一起带来了两条小金鱼,奇怪的是为什么要分两个鱼缸呢?我再怎么问他,他都不回答我,也不许我把小鱼放在一个鱼缸里。

  下午的时候传来了孩子们的叫喊声:“老师,璐璐的小鱼死了”当时我并未特别重视,只是疏散了孩子和他们说明情况小金鱼有可能吃得太饱了,草草就把小金鱼处理掉了。没过多久又传来孩子们的叫喊声:“老师,璐璐哭了”,这倒是引起了我的注意,璐璐虽然内向但却很懂事也很能干,从来不会没缘由的乱哭!我走过去轻轻抱住她:“宝贝你怎么了?老师抱抱好吗?”抽泣声好久没有停止我只能询问原因,“是不是哪里不舒服?”“是不是想妈妈了?”......她都摇头表示不是!还是孙老师问了一句:

  “是不是小金鱼死了?”她哭得更加伤心了。我恍然大悟,原来小小金鱼却牵动了孩子们的善良心灵,顿时我感到百感交错,除了紧紧地拥抱住她给予安慰,我想我还要为孩子们做点更有意义的事情。我得让他们明白生老病死是正常的,潜意识里让他们知道生物是有有限生命的,同时我们也共同探索了为什么小金鱼会死掉呢?进而结合本班特色我们讲述了绘本《生命的.故事》。整个活动中璐璐都表现出了一份强烈的探索欲望。

  孩子们都沉浸在此次活动中,只是航航时不时就去看他的小金鱼们,还会傻傻的露出笑容。我隐约知道他肯定藏着自己的小心思,于是晚上放学我悄悄问了他的妈妈,他妈妈告诉我,家里的小金鱼因为放在一起死掉了,他爸爸告诉他是因为打架了!原来孩子,你的善良不因你的沉默,你的纯真只因你的善良。

  只是双休日的时候,门卫告诉我,小鱼一条被猫打翻了,一条被猫吃了。我知道作为一名教师,孩子们的故事永远不会停止......

  分析与反思

  孩子们的心里藏着多少的秘密呢?这些秘密都来自于孩子的善良与纯真,只是由于孩子年龄特点,还不能很好的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想法,他们只能用细微的变化传达他们的情感,而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要做的就是用心去发现,用心去体会孩子们的情绪表现。“蹲下来”和孩子去交流,从他们的角度去思考看待问题,这个时候就会发现其实我也是一个孩子,一个和他们玩耍在一起的孩子,但是我要做的不仅仅是这些,《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要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以及合作者。

  小鱼的死对于璐璐来说是很难接受的,那是她很心爱的东西,她不能很好的接受这个事实,同时潜意识中她认为原来最心爱的东西总有一天也会消失,所以让璐璐感到很是伤感,我的及时拥抱与关心让她有了一丝安慰,但是我们不是要一直做一个大树妈妈,我们的小鸟总有一天要自己飞出他们的天空,我们必须要让她们勇敢,要有一定的承担能力,于是我结合本班特色绘本选择了《生命的故事》这一系列活动,让孩子们初步感知凡事生物都是有着一定的有限生命,包括我们人类。

  3、小班案例分析反思:幼儿自己进餐

  情节描述:

  阳阳是我们班的开心果,活泼开朗的一个小男孩。阳阳在激励吃饭从来不动手,就是等着爷爷奶奶来喂他,不喂他他就宁愿饿肚子。于是我想个办法改变阳阳的这一行为。今天我看见他旁边的小朋友在大口大口地吃饭,可是阳阳就看着这份饭菜一动不动,突然我看到了眼前的旺仔小馒头(阳阳非常喜欢的零食),于是我就跟他说:“你今天自己吃饭我就奖给你小馒头。”他犹豫了一下,点点头。

  评价分析:

  据小班的年龄特点,大部分孩子在家都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刚离开家人的照顾很多幼儿还不是很适应。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正确理解幼儿的行为,然后根据问题的情节严重给孩子一个慢慢纠正的过程,千万不能批评,这样会使幼儿进餐的食欲。在盛饭菜的时候请保育员老师注意不要一次性盛的过多,给幼儿自己体会自己吃完饭的成就感。事后也要和家长多交流、沟通,以便家园一致,促进孩子的进步。

  所思所悟:

  现在的幼儿都在优越的条件中长大,这些行为习惯的养成不得不让人感慨。我们要组织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或者家园联系栏,告诉家长几个有效的方法,如:学小兔、大嘴宝宝等,让家长也鼓励孩子自己吃饭的习惯;告诉家长孩子自己吃完时要及时给他表扬,如小红花等。希望在家长和幼儿园的一起努力下,让孩子慢慢养成自己吃饭的良好习惯,当然也适当改变幼儿的挑食习惯。

  教育策略与措施:

  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对人的健康心理和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要求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要做到体、智、德、美诸多方面和谐发展,打破只重知识、而轻能力等观念。

  幼儿期是人的一生各种非智力因素形成的关键期。幼儿期形成的各种行为习惯会影响她一生的发展。因此,波波这些事情虽很小,但是反映的是自私、霸道、任性、唯我独尊的表现,而这种表现比较普存在在幼儿当中,只是个别幼儿较为突出而已。现在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家长的疼爱和老人的溺爱更加加剧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因素,对此,我制定了以下措施,在对波波进行重点引导的同时,也对其他幼儿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首先,教师要为幼儿创造良好的交往环境,指导幼儿学习正确的交往方法,为幼儿创设与他人合作、分享的机会。把交往能力的五个方面——合作、谦让、帮助、遵守规则、分享等渗透到课堂教学、游戏活动以及日常生活的各环节,促进幼儿积极与同伴合作,与同伴交往。

  1.通过系列教育活动,帮助波波学习掌握与同伴交往的基本技能,文明礼貌,互相谦让,团结合作,告诉波波只有这样才会被大家喜欢,才真正有自己的好朋友。

  2.组织各种形式的游戏,促进波波与同伴之间合作,逐渐体验到友好合作带来的快乐,从而慢慢调整自己的各种行为,让自己变得被大家接受,喜欢。

  2、案例分析与反思:生命的故事

  案例描述:冬季的告别,迎来了一个美丽新鲜的春天,孩子们在我们的带领下寻找着春天的气息,泥土中探出一点点“小脑袋”的小草让孩子们对自己的发现感到兴奋,偶尔蝴蝶的飞过总能激起孩子们纯真而又俏皮的笑脸,最近的植物角也热闹了很多,孩子们纷纷带来自己喜欢的植物。

  贝贝一早来到幼儿园就迫不及待的要和我分享她的新发现:“老师,我来了就去看小鱼了,它们也想和我一起寻找春天”。“小鱼”?一时间我还未反应过来,其他孩子就已经被这个话题吸引了,在一旁叽叽喳喳说个不停!琪琪说:“那是河里不结冰了,小鱼开心就出来了”。强强说:“不会是小鱼想和我们做朋友吧,可是今天我去看他们的时候他们统统都游走了。”妙妙这时插上来还抱着我的肩膀兴奋地说:“老师,要不我明天给小鱼带好吃的吧”......孩子们你一言我一句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此时只有璐璐和航航一声不响坐在座位上,表情凝重似乎在思考着什么!介于他们两个内向的性格我也没有多加留意!

  第二天一早先是璐璐带着小金鱼来了,我和孩子们都很开心小金鱼的到来,璐璐悄悄的告诉我:“老师,能把我的小金鱼放在我的植物旁边吗?我想让小金鱼和我一起照顾植物”我为她的想法感到骄傲,一整天她都很开心,只要有空就会去看小金鱼。同时也很意外内向的航航和妈妈一起带来了两条小金鱼,奇怪的是为什么要分两个鱼缸呢?我再怎么问他,他都不回答我,也不许我把小鱼放在一个鱼缸里。

  下午的时候传来了孩子们的叫喊声:“老师,璐璐的小鱼死了”当时我并未特别重视,只是疏散了孩子和他们说明情况小金鱼有可能吃得太饱了,草草就把小金鱼处理掉了。没过多久又传来孩子们的叫喊声:“老师,璐璐哭了”,这倒是引起了我的注意,璐璐虽然内向但却很懂事也很能干,从来不会没缘由的乱哭!我走过去轻轻抱住她:“宝贝你怎么了?老师抱抱好吗?”抽泣声好久没有停止我只能询问原因,“是不是哪里不舒服?”“是不是想妈妈了?”......她都摇头表示不是!还是孙老师问了一句:

  “是不是小金鱼死了?”她哭得更加伤心了。我恍然大悟,原来小小金鱼却牵动了孩子们的善良心灵,顿时我感到百感交错,除了紧紧地拥抱住她给予安慰,我想我还要为孩子们做点更有意义的事情。我得让他们明白生老病死是正常的,潜意识里让他们知道生物是有有限生命的,同时我们也共同探索了为什么小金鱼会死掉呢?进而结合本班特色我们讲述了绘本《生命的故事》。整个活动中璐璐都表现出了一份强烈的探索欲望。

  孩子们都沉浸在此次活动中,只是航航时不时就去看他的小金鱼们,还会傻傻的露出笑容。我隐约知道他肯定藏着自己的小心思,于是晚上放学我悄悄问了他的妈妈,他妈妈告诉我,家里的小金鱼因为放在一起死掉了,他爸爸告诉他是因为打架了!原来孩子,你的善良不因你的沉默,你的纯真只因你的善良。

  只是双休日的时候,门卫告诉我,小鱼一条被猫打翻了,一条被猫吃了。我知道作为一名教师,孩子们的故事永远不会停止......

  分析与反思

  孩子们的心里藏着多少的秘密呢?这些秘密都来自于孩子的善良与纯真,只是由于孩子年龄特点,还不能很好的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想法,他们只能用细微的变化传达他们的情感,而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要做的就是用心去发现,用心去体会孩子们的情绪表现。“蹲下来”和孩子去交流,从他们的角度去思考看待问题,这个时候就会发现其实我也是一个孩子,一个和他们玩耍在一起的孩子,但是我要做的不仅仅是这些,《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要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以及合作者。

  小鱼的死对于璐璐来说是很难接受的,那是她很心爱的东西,她不能很好的接受这个事实,同时潜意识中她认为原来最心爱的东西总有一天也会消失,所以让璐璐感到很是伤感,我的及时拥抱与关心让她有了一丝安慰,但是我们不是要一直做一个大树妈妈,我们的小鸟总有一天要自己飞出他们的天空,我们必须要让她们勇敢,要有一定的承担能力,于是我结合本班特色绘本选择了《生命的故事》这一系列活动,让孩子们初步感知凡事生物都是有着一定的有限生命,包括我们人类。

  3、小班案例分析反思:幼儿自己进餐

  情节描述:

  阳阳是我们班的开心果,活泼开朗的一个小男孩。阳阳在激励吃饭从来不动手,就是等着爷爷奶奶来喂他,不喂他他就宁愿饿肚子。于是我想个办法改变阳阳的这一行为。今天我看见他旁边的小朋友在大口大口地吃饭,可是阳阳就看着这份饭菜一动不动,突然我看到了眼前的旺仔小馒头(阳阳非常喜欢的零食),于是我就跟他说:“你今天自己吃饭我就奖给你小馒头。”他犹豫了一下,点点头。

  评价分析:

  据小班的年龄特点,大部分孩子在家都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刚离开家人的照顾很多幼儿还不是很适应。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正确理解幼儿的行为,然后根据问题的情节严重给孩子一个慢慢纠正的过程,千万不能批评,这样会使幼儿进餐的食欲。在盛饭菜的时候请保育员老师注意不要一次性盛的过多,给幼儿自己体会自己吃完饭的成就感。事后也要和家长多交流、沟通,以便家园一致,促进孩子的进步。

  所思所悟:

  现在的幼儿都在优越的条件中长大,这些行为习惯的养成不得不让人感慨。我们要组织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或者家园联系栏,告诉家长几个有效的方法,如:学小兔、大嘴宝宝等,让家长也鼓励孩子自己吃饭的习惯;告诉家长孩子自己吃完时要及时给他表扬,如小红花等。希望在家长和幼儿园的一起努力下,让孩子慢慢养成自己吃饭的良好习惯,当然也适当改变幼儿的挑食习惯。

  “是不是小金鱼死了?”她哭得更加伤心了。我恍然大悟,原来小小金鱼却牵动了孩子们的善良心灵,顿时我感到百感交错,除了紧紧地拥抱住她给予安慰,我想我还要为孩子们做点更有意义的事情。我得让他们明白生老病死是正常的,潜意识里让他们知道生物是有有限生命的,同时我们也共同探索了为什么小金鱼会死掉呢?进而结合本班特色我们讲述了绘本《生命的故事》。整个活动中璐璐都表现出了一份强烈的探索欲望。

  孩子们都沉浸在此次活动中,只是航航时不时就去看他的小金鱼们,还会傻傻的露出笑容。我隐约知道他肯定藏着自己的小心思,于是晚上放学我悄悄问了他的妈妈,他妈妈告诉我,家里的小金鱼因为放在一起死掉了,他爸爸告诉他是因为打架了!原来孩子,你的善良不因你的沉默,你的纯真只因你的善良。

  只是双休日的时候,门卫告诉我,小鱼一条被猫打翻了,一条被猫吃了。我知道作为一名教师,孩子们的故事永远不会停止......

  分析与反思

  孩子们的心里藏着多少的秘密呢?这些秘密都来自于孩子的善良与纯真,只是由于孩子年龄特点,还不能很好的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想法,他们只能用细微的变化传达他们的情感,而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要做的就是用心去发现,用心去体会孩子们的情绪表现。“蹲下来”和孩子去交流,从他们的角度去思考看待问题,这个时候就会发现其实我也是一个孩子,一个和他们玩耍在一起的孩子,但是我要做的不仅仅是这些,《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要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以及合作者。

  小鱼的死对于璐璐来说是很难接受的,那是她很心爱的东西,她不能很好的接受这个事实,同时潜意识中她认为原来最心爱的东西总有一天也会消失,所以让璐璐感到很是伤感,我的及时拥抱与关心让她有了一丝安慰,但是我们不是要一直做一个大树妈妈,我们的小鸟总有一天要自己飞出他们的天空,我们必须要让她们勇敢,要有一定的承担能力,于是我结合本班特色绘本选择了《生命的故事》这一系列活动,让孩子们初步感知凡事生物都是有着一定的有限生命,包括我们人类。

  3、小班案例分析反思:幼儿自己进餐

  情节描述:

  阳阳是我们班的开心果,活泼开朗的一个小男孩。阳阳在激励吃饭从来不动手,就是等着爷爷奶奶来喂他,不喂他他就宁愿饿肚子。于是我想个办法改变阳阳的这一行为。今天我看见他旁边的小朋友在大口大口地吃饭,可是阳阳就看着这份饭菜一动不动,突然我看到了眼前的旺仔小馒头(阳阳非常喜欢的零食),于是我就跟他说:“你今天自己吃饭我就奖给你小馒头。”他犹豫了一下,点点头。

  评价分析:

  据小班的年龄特点,大部分孩子在家都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刚离开家人的照顾很多幼儿还不是很适应。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正确理解幼儿的行为,然后根据问题的情节严重给孩子一个慢慢纠正的过程,千万不能批评,这样会使幼儿进餐的食欲。在盛饭菜的时候请保育员老师注意不要一次性盛的过多,给幼儿自己体会自己吃完饭的成就感。事后也要和家长多交流、沟通,以便家园一致,促进孩子的进步。

  所思所悟:

  现在的幼儿都在优越的条件中长大,这些行为习惯的养成不得不让人感慨。我们要组织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或者家园联系栏,告诉家长几个有效的方法,如:学小兔、大嘴宝宝等,让家长也鼓励孩子自己吃饭的习惯;告诉家长孩子自己吃完时要及时给他表扬,如小红花等。希望在家长和幼儿园的一起努力下,让孩子慢慢养成自己吃饭的良好习惯,当然也适当改变幼儿的挑食习惯。

  3、小班案例分析反思:幼儿自己进餐

  情节描述:

  阳阳是我们班的开心果,活泼开朗的一个小男孩。阳阳在激励吃饭从来不动手,就是等着爷爷奶奶来喂他,不喂他他就宁愿饿肚子。于是我想个办法改变阳阳的这一行为。今天我看见他旁边的小朋友在大口大口地吃饭,可是阳阳就看着这份饭菜一动不动,突然我看到了眼前的旺仔小馒头(阳阳非常喜欢的零食),于是我就跟他说:“你今天自己吃饭我就奖给你小馒头。”他犹豫了一下,点点头。

  评价分析:

  据小班的年龄特点,大部分孩子在家都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刚离开家人的照顾很多幼儿还不是很适应。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正确理解幼儿的行为,然后根据问题的情节严重给孩子一个慢慢纠正的过程,千万不能批评,这样会使幼儿进餐的食欲。在盛饭菜的时候请保育员老师注意不要一次性盛的过多,给幼儿自己体会自己吃完饭的成就感。事后也要和家长多交流、沟通,以便家园一致,促进孩子的进步。

  所思所悟:

  现在的幼儿都在优越的条件中长大,这些行为习惯的养成不得不让人感慨。我们要组织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或者家园联系栏,告诉家长几个有效的方法,如:学小兔、大嘴宝宝等,让家长也鼓励孩子自己吃饭的习惯;告诉家长孩子自己吃完时要及时给他表扬,如小红花等。希望在家长和幼儿园的一起努力下,让孩子慢慢养成自己吃饭的良好习惯,当然也适当改变幼儿的挑食习惯。

教育教学反思案例5

  在与其他班主任的交流中,在教学工作和日常生活中,我越来越多的听到教师和家长对学生不听话、难管教的抱怨,学生往往对教师和家长采取一种强烈的对抗态度。其危害性不言而喻。要正确地对学生加以教育和指导,必须先了解他们逆反心理的来源。

  一、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1. 成长期的必然规律

  学生与成人相比,他们对于新事物具有更强烈的兴趣和学习的愿望,接受能力更强。当我们只习惯于用老一套去教育他们,用我们认为好的东西去吸引他们,是无法对他们保持长久的吸引力的。中学生独立意识强,表现欲望高,喜欢标新立异,遇事总想发表独特的见解,做出异乎寻常的举动,以期引起别人的注意,显示其独立的个性。

  2、好奇、对立心理。心理学家认为,当某事物被禁止时,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尤其是在只作出禁止而又不作出任何解释的情况下,浓厚的神秘色彩更易引起人们的猜测。那些“青少年不宜”的影视广告就是利用青少年的好奇心理,从而达到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去观看的目的。

  3、偏激心理。处于青春期的学生社会阅历浅、知识面还相当缺乏,看问题过于简单,甚至相当片面,往往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却为此沾沾自喜。

  二、个案分析

  我班的吕玉国被查出偷偷吸烟,经过教育,我自以为他不会再犯。但出乎我意料的是,他又接二连三的吸烟,而且每当我询问他,他总是信誓旦旦的说绝不再犯,这真让我火冒三丈。到底问题出在哪?我把吸烟的危害说得淋漓尽致,也告诉他盲目模仿成年人不可取。怎么他就不能改掉呢?经过深入的调查,我发现原来吸烟的学生形成了一个固定的小帮派,在这个圈子里,谁要因为被老师教育而不再吸烟,其他学生就会讥笑他。出于逞能的心理,吕玉国就阳奉阴违。明白了关键所在,我就找来了所有和他经常一起吸烟的学生,让他们自己说一说当时吸烟时的想法,当学生们敞开心扉的时候,他们自己就意识到了原来自己的一些想法是多么幼稚。这件事也让我深深意识到错误原来也是学生学习的宝贵财富。

  三、正确对待逆反心理

  1、逆反心理是学生成长阶段的正常表现

  逆反心理是学生进入“心理断乳”期的正常表现,许多家长感觉:孩子自从升入某所中学,就跟以前大不一样了,变得不听话了。事实上,学生升入高一级别的学校,学生最近接触了什么人或者最近发生了什么事,都只是逆反心理产生的诱因,产生逆反心理的根本原因是孩子长大了,开始学着用不同角度批判的看待周围的事物了,因为思维运用的不熟练才会在前进的道路上磕磕绊绊。叛逆意味着成长,成长意味着进步,成长中的问题只能在成长中来解决,只要家长和教师给予处在叛逆期的学生足够多的尊重和认同,再加上必要的耐心,帮助他们走过这一阶段,绝大多数的学生最终会选择回归,重新建立起融洽和谐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

  2、逆反心理体现了学生渴望被关注的需要

  逆反心理只是学生复杂心理斗争的一个缩影,一方面学生渴望和周围人不一样,希望突出自我,另一方面他们又希望和周围人一样,以获得足够多的认同,“别的同学都有”是很多学生让父母买东西是最常用的理由。对整个学生人群而言,他们一方面要显示出与成年人的不一样,喜欢听让成年人血压上升的歌曲,说着成年人听不懂的名词,另一方面他们又渴望早日成年,模仿成年人的生活,所以有的学生会用吸烟、早恋等标志性的符号给自己打上一个“我长大了”的标签。总而言之逆反心理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学生凡事都要拧着干,处处和大人作对,只要学生有被认同的需要,他们就有机会被转化。

  四、逆反心理的疏导和克服

  1、避免激化逆反心理

  大多数的中学生逆反心理发作最强烈的时期短则数月,长则一年,之后会和家长老师形成比较稳定的关系。但是有个别学生这一阶段的问题没得到充分的解决,这样的学生始终带有强烈的逆反心理,甚至会显示出反社会人格的倾向,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不懂好歹”、“软硬不吃”。这样的学生转化起来难度很大。因为这样的学生往往比较敏感,害怕受到伤害,所以既渴望受到关注又排斥他人,一些教师常用的激励手段通常不起作用。比如赏识和表扬,这样的学生听到两三次比较夸张的表扬就会心生警惕,认识到自己并不像老师表扬的那样好,继而怀疑自己以前受到的表扬有多少是真实的,从而加重内心的自卑感,产生破罐破摔的思想,激化了叛逆的情绪。这种情况下要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表扬帮助他重拾信心是一件煞费苦心的事情,我称之为消极关注,即表面漫不经心,背后下足文章。比如:我希望让这个同学从回答简单的问题开始建立信心,寻找机会表扬,但是直接扔给他一个简单的问题会让他感到难堪,加重内心的自卑感,这就需要营造一个看似偶然的环境。例如这个同学坐在第四排第四座,我就把最容易的问题放在第四个来提问,第一个问题让第一排第一座的同学来回答,第二个问题看似漫不经心的让第二排第二座的'同学来回答,以此类推,这样让他回答第四个最容易的问题就顺理成章了。再比如,我知道这个同学的学号是15,而讲课当天是5号,提问之前先故意问一下今天是几号?然后回答问题的顺序按5,15,25来安排。这些看似漫不经心的安排可以绕过学生排斥别人的心理防线,创造机会让学生多接触集体生活,更多的被他人认同。

  与这样的学生的沟通语言措辞也要非常小心,往往在常人看来很正常的一句话,敏感的学生听到了就会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几个月的努力可能会因为一句话又重新开始。比如很多教师在和学生谈心时都会用“我能理解你内心的感受”这类表示共情的言语,但对敏感的学生这句话就不适用,因为他自己本身就排斥别人的关心,根本就不会愿意更不会相信别人能这么快理解自己。面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要和学生以诚相待,让他感受到你渴望关注他的愿望“我实在不能理解你刚才的观点,但是我很愿意努力地尝试,这需要你的配合,你能每周都和我做这样的交谈吗?”

  成长是一个快乐的话题,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话题,教育一个处于成长敏感期的学生是一道让人回味无穷的难题,与这些有强烈逆反心理的学生打交道给我个人的感觉是:他们肯定不成熟,但他们很健全,成年人该有的情绪情感他们都有,而且他们一点也不傻,你对他们的真诚他们能够感受得到,你对他们的敷衍他们即使一时不会察觉,过后也会发现。所以对这样逆反心理比较强的学生的教育转化必须要以诚相待,持之以恒,有了这样的决心就会发现,转化这样的学生需要的时间其实比预想中的要短。

  2、把学生当朋友对待。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若是一味压制,只能助长他们的逆反心理。青春期学生可塑性极强,自立自主的欲望又特别强烈,老师和家长对待他们要象对待朋友一样,决不可采取高高在上的姿态。那种看成“服从”与“被服从者”的观点非常不利于对学生的教育和心理疏导。老师和家长对孩子要严禁使用命令,那种认为命令孩子服从是天经地义的想法是错误的。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的事不要随意发表评论,而要采取一种积极聆听的姿态,培养孩子独立分析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孩子的自信。作为班主任,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文化素质,学会辨证地、全面地、发展地看问题,避免由于认识片面、视野狭隘造成自身认识错误。同时,老师与家长要真正融入孩子的生活,了解他们喜欢什么,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成为孩子真正的“良师益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克服孩子的逆反心理,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大有裨益。

  3、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让受教育者明白逆反心理是青春期的孩子萌发独立意识的一种表现,它在青春期的孩子身上表现得比较突出。逆反心理有明显的缺陷:不分是非、不分善恶,一味地排斥、一味地反对。这样做实际上是头脑简单、幼稚、不够成熟的表现。

  4、让学生学着理解大人。学着从积极的意义上去理解大人,父母的罗嗦、老师的批评都是善意的,老师、父母也是人,也有正常人的喜怒哀乐,也会犯错误,也会误解人,我们只要抱着宽容的态度去理解他们,也就不会逆反了。

  5、鼓励学生学会适应。青少年要提高心理上的适应能力,如多参加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兴趣,展现自我价值,这样,逆反心理也就克服了。

  6、开发逆反心理到学习中。当学生在课堂上发表出人意料的言论时,教师不能简单的认为他是在故意和老师作对或者是在哗众取宠,简单粗暴的训斥教育,也不能一味的采取“冷处理”,把学生晾在一边,而应该看到他背后隐含着的心理符号:“我太孤独了,我太需要理解了,他们都不理解我,快来关注我吧”。应该寻找机会多和他们沟通,多听听他们怎么说可以减轻他们的压力,增加他们被认同被肯定的感觉。很多喜欢在课堂上“抬杠”让老师难堪的学生,他们这种逆向思维的能力完全可以开发利用到学习中,启发他们把这种挑毛病的习惯用在做题上,挑出题人的毛病,通过这种方法理解出题人的意图,从另一个角度去看所学的知识结构。

  7、家长鼓励平息逆反心理。对于家长,孩子逆反心理的表现更加直接,简言之就是“不听话”,这一阶段的孩子是与父母吵架最频繁的时期,在这个敏感时期,对于孩子家长不能简单的程式化的训斥,因为千篇一律的批评激化孩子的逆反心理。而一味的迁就乃至忍让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不恰当的,因为在这一阶段他们是体会不到父母的苦心的,相反会觉得父母一味的容忍自己,是对自己的敷衍,内心被关注的需要根本没得到满足,他们心中的叛逆情绪会变本加厉,不断的挑战父母的忍耐极限。父母应该多和孩子在平等的气氛下交流,并且少做评价性的结论,多做陈述式的概括,让孩子在相对温和的环境下宣泄自己的情感。但是对于某些个别问题,一旦孩子与父母不能建立良好的沟通环境,孩子选择激烈的方式发泄,作为父母要让孩子的这种情绪得到宣泄,不能在心中越积越深,同时又要选择好时间和场合,让这种宣泄控制在一个可接受的范围之内,但是激烈争吵之后,还是要有一个相对冷静的交流,哪怕只有短短的一两分钟也要及时的进行,家长要知道到底是那句话激起了孩子巨大的反感,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冲突的再次发生。

  综上所述,我们一定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做到使教育与学生的心理相匹配。这就要求我们在了解学生心理特点的情况下,对症下药,采取多种方法,转变学生的不良心理,使学生的不良心理得到控制,并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实践证明,青春期常见的逆反心理经过合理的调适、疏导,会得到有效的控制和转化,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教育教学反思案例】相关文章:

教育教学反思案例(精选10篇)04-27

教学反思案例11-25

教学反思案例05-17

教学反思案例15篇02-05

《掌声》教学案例与反思03-02

语文《散步》教学案例反思03-07

案例与反思02-22

历史教学反思案例(精选11篇)04-28

小学英语教学反思案例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