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培训心得体会15篇(精)
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么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化学培训心得体会,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中化学培训心得体会1
通过这段时间的集中网络学习,我对高中新课程改革,有了一定的认识,以下是我进行培训学习的一点体会。一、对高中化学新课程初步认识1。高中化学新课程结构
高中化学课程由若干课程模块构成,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类。其中,必修包括2个模块,指《化学1》和《化学2》,选修包括6个模块,即《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是必修课程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每个课程模块2个学分,36学时。2。高中化学新课程要求
学生在高中阶段最低必须修满6个学分,学生在学完化学1、化学2模块之后,至少还应学习选修课程中的一个模块,以达到高中化学课程学习的毕业要求。高一全体学生共同学习必修内容后,从高二年级开始,向人文方向发展的学生可在化学与生活和化学与技术两个选修模块中任选一个模块;向理工方向发展的学生则规定必须选修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反应原理和实验化学。3。高中化学新教材特点
从教材宏观的体系结构看:苏教版《化学必修1》包含四个专题: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化学物质、专题3从矿物到基础物质、专题4硫氮和可持续发展。其专题内容的选择不是单纯从化学学科知识体系的角度出发,而是从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入手,其顺序的编排,体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特点。通过专题一学习研究化学的方法思路,而专题二、三、四则是关注身边的`化学:与海水、矿物、空气有关的物质的宏观性质,来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
从教材的微观结构看,《化学1》借助各种栏目完成了教材内容的呈现,如“你知道吗”、“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观察与思考”、“问题解决”、“信息提示”、“拓展视野”、“整理归纳”、“化学史话”等。这些栏目蕴涵着十分丰富的教与学的方法,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如果运用得当,既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起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作用,对学生适应新课程教学活动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从教材的基础化学主干知识来看,教材有新的处理:对于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知识,新教材以主题覆盖、多元线索、螺旋发展来促进学生化学核心知识与观念的建构,理解力的发展,认知结构的形成;对于元素及化合物这个中学化学的主干知识之一,不再按照元素自然族来介绍元素化合物知识,不再追求从结构、性质、存在、制法、用途等方面全面系统地学习和研究有关的物质,而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经验出发,提倡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从自然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对于有机化学知识内容的处理教材将有机化学知识和有机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内容主要安排在必修《化学2》中的“化学与可持续发展”主题中。
高中化学培训心得体会2
本人有幸参加了江西省高中化学竞赛教练员培训。这次培训安排了六位老师授课,分别是江西师范大学的盛寿日、王涛、傅海萍、章磊、李平这五位教授以及杭州学军中学竞赛教练员余金花。十一天的学习生活,让我对高中奥赛有了更深的了解:
一、高中化学竞赛分为全国初赛和全国决赛两个阶段,全国初赛中选出省级赛区的前几名参加冬令营。
二、高中化学奥赛考的都是大学里的内容。大学里的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都是考察内容,全国决赛增加实验操作的考察。
三、高中化学竞赛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课外活动,主张学生的自主学习,要求学生要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及学习热情。
四、竞赛不但要求把大学里的基础知识弄明白,解题能力也很关键。知识内容学懂后,通常很多人还是不会解题,考奥赛只能拿个十几分,所以还需要进行大量的'习题训练,只有通过反复训练,才能学会运用。
五、奥赛的考试时间一般安排在9月,所以只有两年的准备时间,大部分学校从高一就开始上课,每星期安排两到三次课,每次两到三个小时,高一和高二暑假带学生参加相应的夏令营。
六、20xx年奥赛省一等奖获得者将不再享受加分及保送政策,只有参加全国复赛的同学才有加分资格,所以怎样提高学生学习奥赛的热情,是一个重要任务。
通过这次培训,收获很多。使我对考试的考察内容,考题类型、难度等都有所了解。通过这样的培训,更加觉得自己要多看书,将大学里的课本重新学习,重新巩固,把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再提高一个台阶。
高中化学培训心得体会3
一、对高中化学新课程初步认识
1.高中化学新课程结构:
高中化学课程由若干课程模块构成,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类。其中,必修包括2个模块,指《化学1》和《化学2》,选修包括6个模块,即《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是必修课程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每个课程模块2个学分,36学时。
2.高中化学新课程要求:
学生在高中阶段最低必须修满6个学分,学生在学完化学1、化学2模块之后,至少还应学习选修课程中的一个模块,以达到高中化学课程学习的毕业要求。我们浙江省是这样统一安排的:高一全体学生共同学习必修内容后,从高二年级开始,向人文方向发展的学生可在化学与生活和化学与技术两个选修模块中任选一个模块;向理工方向发展的学生则规定必须选修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反应原理和实验化学。目前浙江省学业考试制度设想如下:高中化学实验考查时间定为高一第二学期末,考查内容为《化学1》和《化学2》必做实验内容;高中化学学业考试时间定为高二第一学期末,考试内容为前三个必修模块的教学内容。高考到底怎么考,到现在专家们也没有一个说法,具体未定。
3. 高中化学新教材特点:
我们浙江省的高中化学采用的是苏教版的,国内有三种版本,还有人教版和山东版。
从教材宏观的体系结构看:苏教版《化学必修1》包含四个专题: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专题2 从海水中获得化学物质、专题3 从矿物到基础物质、专题4 硫 氮和可持续发展。其专题内容的选择不是单纯从化学学科知识体系的角度出发,而是从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入手,其顺序的编排,体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特点。通过专题一学习研究化学的方法思路,而专题二、三、四则是关注身边的化学:与海水、矿物、空气有关的物质的宏观性质,来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
另外,从教材的微观结构看,《化学1》借助各种栏目完成了教材内容的呈现,如“你知道吗”、“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观察与思考”、“问题解决”、“信息提示”、“拓展视野”、“整理归纳”、“化学史话”等。这些栏目蕴涵着十分丰富的教与学的方法,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如果运用得当,既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起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作用,对学生适应新课程教学活动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同时设置的栏目对新课程实施的教师来说课堂行为的科学有效性和可操作性都有帮助。
再者,从教材的基础化学主干知识来看,教材有新的处理:对于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知识,新教材以主题覆盖、多元线索、螺旋发展来促进学生化学核心知识与观念的建构,理解力的发展,认知结构的形成;对于元素及化合物这个中学化学的主干知识之一,不再按照元素自然族来介绍元素化合物知识,不再追求从结构、性质、存在、制法、用途等方面全面系统地学习和研究有关的物质,而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经验出发,提倡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从自然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对于有机化学知识内容的处理教材将有机化学知识和有机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内容主要安排在必修《化学2》中的“化学与可持续发展”主题中。
4.正确树立高中化学课程理念
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二.教学设计与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1、准确把握知识的深广度,避免随意扩展内容
教师头脑中要有三个阶段的知识,整合核心知识,提高教学时效:清楚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的内容和程度,知道学习在必修模块中要掌握的程度,了解在选修模块还有哪些进一步的延伸。
2、分析栏目功能,合理运用教材中各种栏目
教材中栏目的设置,蕴含着教与学的方法,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了解、借鉴教材倡导的教学基本方法,选取素材创设学习情景、设计学习活动,考虑教学设计要点,有助于教师驾驭教学过程。
3、创设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活动
多样化活动:实验、探究、交流讨论、调查参观、资料收集加工、自学、文献探究、网络查询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综合运用多种学习方式。每种学习方式各有长处和短处,运用得好都会发挥其他学习方式不能代替的特殊功效。
4、正确处理STS知识,改变教学策略
知识情景化:“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从自然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应用”。两大好处: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能力,体会知识的价值;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转变教学策略,强调“元素观”、“分类观”、“转化观”。
研究一种物质——看组成元素——看物质类别——判断物质性质——研究不同类别物质之间的关系。
三.我对新课程的几点困惑
1、教材中某一知识点的多点分布是否都合理?为了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编写者将某些知识点内容分散排布,例如在P.6出现了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在P.45继续出现有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把原来完整的一个认识过程生硬的一劈为二,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课时不足与教学容量大的矛盾如何解决?虽然我们都经过了新课程培训,但是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还是课时不足的问题。必修教材的内容涉及面广,栏目多,教师很难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更何况探究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另外教材重视科学探究活动,很多结论在教材中没有直接写明而要求学生自己归纳,同时教材打破了原有的知识体系,使得不少学生不能适应而觉得化学太难、太繁。
3、学校实验室的配置是否都能跟上?新教材增添了大量学生探究实验,跟据新教材的意图有很多时候我们的化学课最好是搬到化学实验室去进行。但实际上我们学校化学实验室只有三间,三个年级共享,一般一个年级一次只准备一间,12个班级轮流进行,一个实验要一周左右才可以完成,但有时连着几节课都有学生实验安排,这个矛盾不知道怎么解决。还有实验一多,仅靠两个实验员准备有时人手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化学教师的从旁协助,增加了我们化学教师的工作量。
4、手头的资料很少,其中很多还是换汤不换药的,配套的练习很难跟找。还有我们也没拿到后续的教材,有些内容专家说要发展,我们也不知道该发展到什么地步?考试大纲到现在还没确定,不知道高考怎么考?
鲁迅先生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希望通过我们的教学尝试,我们的学习和摸索,并且通过实践不断调整我们前进的方向,我们的化学新课改之路会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高中化学培训心得体会4
化学实验是我们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而通过参加实验竞赛,我们可以提高实验技能、深化化学理论知识,还能在与他人比拼中增强自信心。在我参加过的高中化学实验竞赛中,我得到了许多收获和体会。
一、选题策划。
实验竞赛的成功离不开完善的选题策划。我曾经参加过一次研究型实验竞赛,选题过程中我们需要仔细搜索相关文献,进行思路汇总和讨论,最终确定了我们的选题方向——绿色合成。这个主题是我们在平时学习中所学习的内容延伸而来,既可以体现现代化学技术的发展,又可以贴近我们的生活,这样能够在评委的心目中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二、实验设计。
选题确定后,就要进入实验实施阶段。实验步骤的设计要简洁明了、准确无误。我们曾经参加过一次热化学实验竞赛,因为我们小组在预热时没有调整好火候,导致实验失败,获得了低分。这个教训让我们认识到实验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重要性,实践中做到小心翼翼,才能提高实验效率和成功率。
三、技巧和经验积累。
实验是需要技巧和经验的,在实践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经验能够提高我们实验竞赛的表现。如,我们在参加一次物理实验竞赛时,由于操作失误导致数据量小,结果不理想。之后我们结合老师的点评和经验,对仪器进行了更加细致的了解,指标的'选择和实验条件的调整更加合理,结果获得了不错的成绩。
四、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实验竞赛不仅需要我们掌握各种操作技巧,还需要我们学会批判性地思考,培养创新思维。在参加研究型实验竞赛中,我们就需要从社会角度,从现代环保的角度思考选题方向,结合文献掌握不一样的实验方法。在我另外参加的无机实验竞赛中,因经常思考实验现象背后的原理机理,导致我们对实验操作方法形成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思考,加深了我们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认识,也更好地体现出了我们的实验技能。
五、团队合作和自主学习。
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自主学习,还需要与队友紧密合作。在实验过程中,团队要有明确分工、相互配合、互相沟通,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特长。在参加无机实验竞赛时,每人都拥有一定的知识面和实验技能,我们将各自的优势进行汇总,共同完成实验。每个人都成为了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个人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实践锻炼和提高。
总之,参加高中化学实验竞赛对我们的学习和成长都是很有帮助的。让我们学会如何选题策划、设计方案,掌握实验技巧和积累经验、提高创新思维和批判思维、加强团队合作和自主学习。它不仅是我们提高自身能力的途径和方式,也是我们锻炼自己坚韧精神和不断探寻未知的机会。我相信,通过将这些体会实际运用到实践中,我们的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可以获得更大的提高和进步。
高中化学培训心得体会5
通过这段时间的网络学习,我对高中新课程改革,有了一定的认识,以下是我进行培训学习的一点体会。 今年暑假的这次新课标的培训是全国同步进行的,国家花了很大的财力、物力、人力,体现了教育改革的决心。这次新课标的培训的是高中化学课程由若干课程模块构成,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类。其中,必修包括2个模块,指《化学1》和《化学2》,选修包括6个模块,即《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是必修课程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每个课程模块2个学分,36学时。学生在高中阶段最低必须修满6个学分,学生在学完化学1、化学2模块之后,至少还应学习选修课程中的一个模块,以达到高中化学课程学习的毕业要求。
我们省是这样统一安排的:高一全体学生共同学习必修内容后,从高二年级开始,向人文方向发展的学生可在化学与生活和化学与技术两个选修模块中任选一个模块;向理工方向发展的学生则规定必须选修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反应原理和实验化学。目前我省学业考试制度设想如下:高中化学实验考查时间定为高一第二学期末,考查内容为《化学1》和《化学2》必做实验内容;高中化学学业考试时间定为高二第一学期末,考试内容为前三个必修模块的教学内容。云南高考到底怎么考,到现在专家们也没有一个说法,具体未定。
高中化学课程评价既要促进全体高中学生在科学素养各个方面的共同发展,又要有利于高中学生的个性发展。积极倡导评价目标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坚持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互评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努力将评价贯穿于化学学习的全过程。教师以鼓励式的教学评价语言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以前课堂上回答问题,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往往是较直接的'肯定与否定,如“回答得好”“不错”“不对”等。而新课程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要求老师评价语言多样化,能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现在教师在评价时多用“你的想法有新意”“你的见解有独到之处”“你还有什么新设想”。即使学生回答错了也要给予鼓励:“你考虑到这方面因素,你再想想有无另外的因素影响呢”,不伤学生自尊心,他们容易接受。 新教材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但有些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家中几乎没有什么书籍、杂志,惟一的信息来源就是电视机,找资料难且又无目的性,这就要求教师在现有条件下加大备课量,多找一些与实际联系紧密相关的材料,才能在探究性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也就是说 教师头脑中要有三个阶段的知识,整合核心知识,提高教学时效:清楚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的内容和程度,知道学习在必修模块中要掌握的程度,了解在选修模块还有哪些进一步的延伸。
从教材的基础化学主干知识来看,教材有新的处理:对于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知识,新教材以主题覆盖、多元线索、螺旋发展来促进学生化学核心知识与观念的建构,理解力的发展,认知结构的形成;对于元素及化合物这个中学化学的主干知识之一,不再按照元素自然族来介绍元素化合物知识,不再追求从结构、性质、存在、制法、用途等方面全面系统地学习和研究有关的物质,而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经验出发,提倡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从自然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对于有机化学知识内容的处理教材将有机化学知识和有机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内容主要安排在必修《化学2》中的“化学与可持续发展”主题中。
学习探究有关新课程的根本任务、基本理念、教学方式、等等问题。课改所倡导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理念逐渐深入教师心灵,改变着现有的课堂和教学方式。现淺谈自己对高中化学新课程的一些感悟,高中化学课程倡导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以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发展。
教材中栏目的设置,蕴含着教与学的方法,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了解、借鉴教材倡导的教学基本方法,选取素材创设学习情景、设计学习活动,考虑教学设计要点,有助于教师驾驭教学过程。
多样化活动:实验、探究、交流讨论、调查参观、资料收集加工、自学、文献探究、网络查询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综合运用多种学习方式。每种学习方式各有长处和短处,运用得好都会发挥其他学习方式不能代替的特殊功效。
知识情景化:“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从自然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应用”。两大好处: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能力,体会知识的价值;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转变教
学策略,强调“元素观”、“分类观”、“转化观”。 另外,从教材的微观结构看,《化学1》借助各种栏目完成了教材内容的呈现,如“你知道吗”、“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观察与思考”、“问题解决”、“信息提示”、“拓展视野”、“整理归纳”、“化学史话”等。这些栏目蕴涵着十分丰富的教与学的方法,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如果运用得当,既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起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作用,对学生适应新课程教学活动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同时设置的栏目对新课程实施的教师来说课堂行为的科学有效性和可操作性都有帮助。
我对新课程的几点困惑
1、课时不足与教学容量大的矛盾如何解决?虽然我们经过了新课程培训,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课时不足的问题还是令人担忧。必修教材的内容涉及面广,栏目多,教师很难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更何况探究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另外教材重视科学探究活动,很多结论在教材中没有直接写明而要求学生自己归纳,同时教材打破了原有的知识体系,很可能使不少学生不能适应而觉得化学太难、太繁?
2、教材中某一知识点的多点分布是否都合理?为了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编写者将某些知识点内容分散排布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手头的资料很少,其中很多还是换汤不换药的,配套的练习是否很难找。还有我们也没拿到教材,有些内容专家说要发展,我们也不知道该发展到什么地步?考试大纲到现在还没确定,不知道高考怎么考?
4、学校实验室的配置是否能跟上?新教材增添了大量学生探究实验,跟据新教材的意图有很多时候我们的化学课最好是搬到化学实验室去进行和多媒体室去进行。现仅靠一个实验员准备人手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化学教师的从旁协助,大大增加了我们化学教师的工作量。
化学课要特别注重学生质疑能力和用科学方法探究事物能力的培养。化学还需要一定数学模型,深入探究化学问题往往都需要数学作帮手,我认为不能过分淡化数学在化学中的运用。
总之,新课程给我们教师带来很大的冲击波,也给我们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只要我们能不断探索新型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科学的思维能力及终身学习的能力。就教师而言,要适应新课程,就必须首先要加强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学习,以便在思想上全面把握改革思路,在实践中全面贯彻改革精神,对新课程充分理解,诚心接受,热情投入,有效实施并根据新课程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提高其研究能力和形成新知新观念的机会,从而更好地推进课程教材的改革。
希望通过我们的教学尝试,我们的学习和摸索,并且通过实践不断调整我们努力的方向,我们的化学新课改之路会越走越宽!
高中化学培训心得体会6
作为一名高中生,高中化学实验课程无疑是我们学术生涯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因为它的实验性和实践性质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化学知识。在我所在的学校中,化学实验竞赛是一项非常受欢迎的活动。不久前,我参加了一次化学实验竞赛,这场比赛让我领悟到了许多关于化学实验和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第二段:准备工作。
化学实验竞赛需要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课程知识的学习、实验操作的练习、实验装备的准备和科学技能的掌握。在这个过程中,我始终关注实验的细节,如溶液的'分配、设备的校准以及操作的正确顺序。我还把课堂上的理论部分和实验操作的连接点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理解实验的目的和涉及到的化学原理。
第三段:比赛经历。
在比赛前的那天,我充满了期待和紧张,因为这场比赛不仅要求实验操作技能,更需要对实验知识和理解加以展现。我充满信心,以最大的努力参加了比赛。在比赛后,我的感受是,无论成绩如何,我对参赛的过程和完整的实验操作非常满意,并非不断地参加实验竞赛减少了我紧张的心态,而是因为我学会了如何将紧张和压力转化为积极的动力来促使自己表现更好。
通过参加这次比赛,我深刻认识到实践对理论的重要性。实验课可以让我们直接接触和理解化学原理和理论课所讲述的知识,而且实验课的过程本身也让我更好地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此外,实验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和错误也帮助我学习了如何处理复杂的状况和进行科学推理,这些都是在理论课程中难以体会到的。
第五段:结论。
化学实验竞赛是一个极具挑战性和展示性的活动。通过这次比赛,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化学原理和实验操作的重要性,加深了自己的理解和实践能力。同时,这次经历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学习的目标和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会保持练习和探索,不断完善自己的实验技能,同时注重理论知识的巩固和应用,以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高中化学培训心得体会7
20xx年10月29日20xx年11月7日,我参加了陕西省高中新课程骨干教师省级研修项目,通过紧张有序的学习,交流、研讨和观摩等一系列的培训使我对新课改有了全新的认识,对之前的一些疑惑和迷茫有了更准确而深刻的答案。同时,在心理上也对自己的心态和角色进行了调整,原先想得这次培训可能比较轻松,但从培训的第一天起,就体会到了放松一下的想法都让这每天的听、想、写、说等无形的压力赶的无影无踪。培训真的是既紧张又紧迫!
首先,我向各位领导和老师汇报本次研修学习的主要内容安排。10月29日:我前往陕西师范大学雁塔校区报道。
10月30日:上午在陕西师范大学崇毓楼闻道堂举行了开班典礼,会上陕西师范大学教师干部培训学院院长袁奋光做了主要讲话,随后召开了班会。下午:由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书记、副馆长、陕西省省委讲师团成员马晓雄做了题为现代师德修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佛更要金装的精彩报告,题中讲到要帮助教师塑造“师道尊严”而非销蚀和损害“师道尊严”,要帮助教师增加个人职业幸福感和实现家庭文化的传承。
10月31日:上午由陕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杨承印教授主讲了化学教学过程设计。他讲到我们要转变教学观念,面向全体学生,研究课程标准,理解教科书,熟悉学生,着眼于多种教学方式的结合,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下午:我们前往西安市83中学,深入课堂,观摩了83中沙涛老师在他们的春笋班主讲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过程。
11月1日:他们聘请了陇东学院的胡胜利教授利用全天时间主讲了关于化学对话教学问题的思考。
11月2日:上午:由西工大附中彭晓泉老师做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的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这节课彭老师讲的非常精彩,因是来自一线的老师,所以她讲的东西也非常实用,这一块东西我将在我们化学组学科组会议上进行传达。下午:由陕西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李贵安教授主讲了美国学校课堂情境展示与研讨,这节课资料翔实,对我感触颇多。11月3日:上午:由陕西师范大学胡满成教授主讲了21世纪化学发展战略。其中讲到了21世纪化学发展的四大难题及展望,21世纪化学发展的11个突破口。下午:由陕西师大杨承印教授讲了《校本教学研究:怎么评价化学课堂教学》通过一些视频录像,边分析边讲解。
11月4日:上午:在陕西师大计算机房学习了网上检索化学资料的方法。下午:由李文盈教授主讲了《化学传感器技术的应用》。
11月5日:上午:由陕师大王明珍高级工程师主讲了《红外光谱分析实验》,下午:参观了陕师大化学实验室大型仪器。
11月6日:上午:由西安83中沙涛老师主讲了《研究性学习中的教师角色定位》,非常系统的讲述了83中在学生研究性学习中得成功做法,同时也提供他们比较全面的资料。下午:由西安交大附中的沈卫所老师作了《高中化学必修模块教材分析及教学策略》的报告,其中,他讲到,每一位学生都要发展,但不必是一样的发展;每一位学生都要提高,但不必是同步的提高;每一位都要合格,但不必是相同的规格。
11月7日:上午:由班主任对我们所提交的论文和案例进行分析和讲解,下午,评比了优秀学员,颁发了结业证书和获奖证书,我被评为本次学习的优秀学员。
可以说,在研修学习的这些日子。每一天对于我来说都有触动,无论从形式还是从内容上都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也有一些感悟新课改理念的核心就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唯一标准。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教师的观念的转化从化学教学向化学教育转化
化学教学的第一任务,就是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公民。承担化学新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者“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转变。要从注重具体的化学学科知识点的严谨性、深刻性转变为进行化学教育的大教育。化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化学,并能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不能只注重化学学科本身的知识结构,而要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使学生可以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中的有关问题,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的贡献,学会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治理污染、合理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使化学教学更清醒,充分体现化学教育的功能。传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一个个具体的化学知识点,而更是可以与具体化学背景联系的实际问题或思考方法。
二、理解并实施新课程理念创新与策略
1、教育观念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新课程的理念是以培养学生终生发展为目标,在培养目标价值上通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目标要求来体现。强调学生在学习学科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要注重学生了解和体验问题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并初步掌握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学会学习,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具有科学精神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社会公民。例如:在学习“走进化学科学”这一节时,向学生展示化学科学的特点、发展历程、研究领域、研究方法,以及化学在解决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让他们感受到化学世界的神奇美妙和化学科学的无穷魅力,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引领学生关注今后个人的发展与化学科学的关系。经常这样的教学,使学生更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关注社会、关注环境、关注能源、关注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为他们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2、课堂教学由“以师”为主向“以生”为主转变
传统教学中,课堂被教师所主宰,学生以接受学习为主,往往是“我听你讲”、“你写我抄”的僵化模式。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形成“多维互动”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潜能得到相应的发挥,这样的课堂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教学过程由浅入深,顺畅自然。整个过程不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而是采用学生已学知识引入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不断的思考中,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通过讨论、归纳完成教学目标,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3、教学过程由教师“讲述”向学生“探究”转变传统教学是教师的“一言堂”。新课程倡导课堂内容问题化,由教师提供与学生密切相关的人、事、社会、自然的真实情境,真正挑起学生认识上的矛盾,形成“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思考,实际上是将以“定论”形式陈述的材料,转化为引导学生探究的“问题”形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这样无论对知识的构建,还是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迁移都十分有益。教师要引导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将突出的、主要的问题进行探讨,然后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氯气与水反应时,教师先给出自来水可用氯气消毒和自来水不可以养鱼的背景,学生马上会有:(1)氯气通入水中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2)如果是化学变化,氯水中可能有哪些物质?如何判断?(3)氯水中的成分又会有哪些性质?带着许多疑问,通过观察氯水,对氯水进行预测和假设可能有的性质,根据实验探究中所提供的试剂和仪器进行实验设计,通过氯水与镁条、石蕊溶液、硝酸银溶液、红纸条等实验现象,经教师引导,得出氯水的成分以及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所有的问题都是在学生认知冲突中得以解决。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接触到了很多新的观点,明白了我们教学的目的还要使学生更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关注社会、关注环境、关注能源、关注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为他们终生学习奠定基础,使我的教育的理念和教育方法得到了升华!
高中化学培训心得体会8
大一化学实验培训是我们大学学习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学习了理论知识,还进行了实践操作。今天我要分享的是我在这个过程中所得到的心得和体会。
第二段: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培训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化学实验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是密不可分的。尤其是在做实验的.时候,我们需要充分理解实验原理,科学地安排实验步骤,从而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通过这一过程,我不仅巩固了化学理论知识,而且更深刻地理解了这些知识的实际应用。
第三段: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实验操作中,还需要与同学进行团队合作。在这个过程中,我了解到了如何与他人协作、如何为团队做出贡献、如何有效地组织和分配任务。当然,与其他人相互交流也可以帮助我们检验自己的实验方法和解决问题所存在的困难。
第四段:对实验安全的认识。
化学实验中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对此,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当我深入了解了实验与实验之间存在的危险性(如酸性物质、高温高压等)后,我更加重视了实验安全。我们必须始终遵守安全规定、正确佩戴防护设备、及时报告问题,以保证我们的实验不会产生不可预料的危险。
第五段:结语。
通过大一化学实验培训,我不仅学到了实验理论和实践技巧,而且认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实验安全的重要性。我相信这些经验和体会将会对我的未来学习和实践工作带来很大的帮助。
高中化学培训心得体会9
今年,我进行了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培训。新课程改革给我们教育教学带来了可喜的变化,学生素养得到提高,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转变,课程改革取得了较好的郊果。老师们怀着满腔的热情积极的投入到了培训中,每一天,我们认真收看专家视频讲座,阅读专题讲座的电子文本,详细的做好笔记,积极参与在线提问,探讨评论,学习其他老师的作业并发表评论,有时候还可以参与与专家们的在线研讨。这次培训,我每天都有收获,一天一个进步,过得很充实。我身边所有的老师都感觉受益匪浅,豁然开朗。作为一名化学一线教师,我这次的培训生活,感受良多,感激满怀。
高中化学新课程与现行和原有课程相比,在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堂教学、课程和教学管理、考试评价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必须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新课程,要不断的更新自己教育观念和知识体系,及时补充新知识,并对原有知识进行整合,更需要调整自己原有教学思路和方法,是自己的教学节奏适应新的教育形式。新课程在教材的取材和功能发生了巨大变化,知识体系也随之发生了改变。新教材采取模块式教学,分选修和必修两类,采取学分制,因此新课程表现出模块化、多元化和层次性。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和方法,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以三条内容线索来支撑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和落实,体现知识的基础性、时代性、多样性和选择性,要从生活走向化学,再从化学回归社会,以高视点、大视野、多角度、多层次地传授知识和方法,将化学溶解于实际生产生活中,再结晶出来。建立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充分发掘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改变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现状,帮助学生改变被动接受、死背硬记、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进行接受学习的同时,增强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倡导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形成一种对学习主动探求,能互相交流讨论、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积极学习方式。教师的主要工作是:了解学习需要和发展方向和可能性,予以指导、帮助;创设学习情景,组织学习活动;提供学习工具,参与学习过程给予帮助、指导。师生要共同创造美好的有生命力、有创造力的教学生活在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工作中不断自我充实自我完善新课程改革后教师不再是教书的匠人,而应肩负起了解人。培养人的工作。教师不是学生的主宰,学生也不再教师的工作成绩与效果的表征。新课程下教师只是学生学习阶段的激励人。引导者,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持、帮助、辅导,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特长。潜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指导。教师不是教教科书,而是用教书育人:在课堂上教师不单纯是知识的讲解。传授者,是学习活动的。设计。组织。指导。调整者。
化学新课程教学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这就要求老师必须有效地选取和组织素材,进行整体的教学设计,掌握好不同模块的教学内容上的深广度,充分有效地体现新课程教学设计上的功能与价值,要求我们必须关注课标与教材的联系,关注教学素材选取与教学三维目标的落实,根据不同的教材和学情做出不同的处理,从整体上把握其共性与核心观念的形成。新课程的化学教学要求教学思路必须要清晰,从实际生活引课,设计一连串驱动性问题,探究式的实验辅导教学,遵循学生认知上的发展规律,发挥学生的求职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式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思维方式方法的'形成,重点落在学生能力身上的提升。
这次培训,就像一场及时雨,给我们这些渴望课改的老师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和对改革的期望,给每一位即将投身新课程教学的老师们充慢了电,让我们每位教师都满怀勇气和信心去面对新课程。这次新课程改革培训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精神食粮,通过学习我们不仅还熟悉了新教材教法,更在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上有了更新换代。让我们每位一线的化学教师都在化学新课程改革中都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尽管改革之路不会一帆风顺,新课程改革对我们来说是挑战,但对于我们来说,改革更意味着机遇,让我们有机会尝试全新的教学模式,实践自己的教学理念,通过这次培训,我们坚定了改革的方向,更增强了改革的信心,无论困难多大,我们都将坚持不懈,为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推广作出应有的贡献。
新一轮高中化学课改的大幕已经展开,我们广大化学教育工作者们任重而道远。新课改之路刚刚起步,不会一路坦途,我们惟有迎难而上,知难而上,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和修养,及时更新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才能将新一轮的教育改革扎实的推进,将我们的教育推向一个全新的高度,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学习是我们终身的课题;我们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对教师的要求,也才能让自己的人生价值和事业成就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高中化学培训心得体会10
通过学习《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我明白了以前的学习理念已经不能够跟得上现在学生的需求。新课程的提出改变了教师的教,也改变的学生的学,让教师的教真正启发了学生的学,教师改变了教学的策略,从启发学生思维的角度入手,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行为,真正做到了在启发思维的同时达到了教材基础知识的学习。课程标准提出了原来的死板的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更加关注了学生的发展。我首先要努力克服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定势,更新教学理念,逐步形成适应于新课标的自己的教学风格。关于新课标我有自己的认识:
一、努力克服以前的教学思维定势,努力形成适应现代学生的新型的教学模式。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能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方面的有关问题,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去治理环境污染,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在面临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挑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决策。课程标准里说的好,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应该体现启蒙性、基础性。一方面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
因此,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一般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成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同时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凡是学生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就不能包办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教师就不要多做暗示。
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化学课标》提倡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科学探究与合作学习。要注意培养学生倾听他人的发言,善于陈述自己的想法,勇于修正他人的观点,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见并修正自己的想法。当不同见解难以统一时,应学会各自保留自己的见解。如果分小组活动,人员的组合要采取轮换制,使每个人接触面广泛。化学教学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行为,要将过多的“自我表演”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保证学生的合作学习时间,动手操作、思考问题、口头表达、讨论问题、发表见解都要到位。凡是学生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就不能包办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教师就不要多做暗示。
三、改变化学学习活动评价的方法,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化学课标》中指出:“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
在学习过程中,力求使更多的学生学会反思和自我评价。”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可采取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的方法。可经常提出类似于“你是怎样想的?”“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等问题,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建立自信,表现自我。除了最基本的知识目标外,还要对学生的化学思考方法,学生在参与化学学习活动时所表现的好奇心、求知欲、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勇于探索和创新的习惯评价。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化学意识、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化学意识包括化学学科感、符号感、时空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等;参与意识包括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创新意识包括创新的欲望、创新的素养等。
总之,学习完了课程标准,我产生了很多思考,“实验问题能是阻碍化学学科发展的关键问题吗?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如何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等等,所以面对压力一定要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只有让学生看到你的激情,学生才会释放自己的激情。
高中化学培训心得体会11
在井冈山参加了为期三天的新课程培训学习,这次培训邀请了两位主讲人,一位是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的王艳春老师,另一位是沈阳市第十二中学的包广军老师,由于这两位老师都有实际的教学研究和教学经验,所以这次的培训跟我想象培训有所不同,但却是我所向往的培训方式。这次培训并没有枯燥的理论宣讲,更多的是教学成果的分享和失败案例的探讨。经过这次的培训令我感触很大,下面将谈谈我的一些感受:
一、理想课程和现实课程
理想课程和现实课程是有差距的.。新课程的理念是好的,是先进的。当在现实课程中由于受条件的限制是无法完全实现的,比如说教学条件的限制、班级人数的限制、地域条件的限制,当然最主要的一点是高考的限制,所以我们在新课程对待新课程的态度上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更理性。第二、更现实。第三、更平和。
二、寻求学生个体对知识的建构,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传统教学中,教学是从外部向学生灌输明确的知识,学生无法将知识转变为自己的智慧,无法产生对知识的发现与创新。因此,新课程提出:恢复个人在知识建构中的合法身份。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就能体会到两者的区别有多么地大。放在假设现在厨房有很多东西要放在柜子里,传统的教学是这样做的:把学生带进厨房,老师根据自己的思维放一遍然后跟学生说:油是放在这里,盐是放在那个位置。你要记住哦;二新课程应该是这样的,老师把学生带进厨房,告诉学生有哪些东西,然后说你喜欢怎么放就怎么放。这两种教学,哪个学生更能够记住东西放在哪,结论是显而易见的。
三、不缺方法,缺的是坚持的勇气
新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将会遇到各种困扰,比如说学生的不适应,家长的不认可,甚至有的时候连自己都不自信,都对自己都产生疑问:我这样的教学到底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没有作用呢?这时候我觉得应该要有坚持的勇气,应该要坚信自己的努力是能为学生的未来打下坚实基础的。当别人在观望时,你坚持了,你就走在了课改的前沿了。
这次培训我通过学习不仅熟悉了新教材教法,更在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尽管改革之路不会畅通无阻,新课程改革是挑战,同时改革更意味着机遇,让我有机会尝试全新的教学模式,实践自己的教学理念。我将满怀信心地投身新课程教学。
高中化学培训心得体会12
带着几分激动,带着几丝憧憬,参加县级骨干教师最后一次培训。因此我珍惜这次学习的每一天,不放过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
在学习过程中我慢慢地认识到了自己的贫乏与稚嫩,学习逐渐地使我变得充实与干练。经过紧张而充实的学习,我有了不小的收获,现总结如下:
一、提高了自己的师德水准。通过参加这次培训,我对教师道德有了新的认识,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师德水平。
二、开阔了眼界,更新了教育教学理念。本次培训不仅使我对理清课改中的.种种关系有帮助,而且对突破新时代教育教学中的一些“瓶颈”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思路与方法。
三、更新了教育教学知识,把握了课标的精神,领会了教材特色,强化了专业知识,增强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自己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水平。通过听课知道了如何更好地利用现代技术去搜集资料,如何更好地去学习,如何更好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五、战胜了职业倦怠,明确了教师成长的足迹,重塑职业理想。听了老师们的课,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很佩服她的那种执着的精神,相比之下,自己更应该学习,不要虚度光阴。
六、结交了良师益友,通过跟他们的交流,使我在教学思想、教学技能、教育科研能力、教育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在此期间,我学到的远不只是专业的知识和做学问的方法,更多的是老师们执著于教育事业、孜孜不倦、严谨勤奋、潜心钻研、尽心尽责的那种热爱工作,热爱生活的高品位的生命形式;作为一个学者,他们那闪光的人格魅力令我震撼!让我感染!这些,让我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转变了观念,促使我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反思以前的工作,更严肃地思考现在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更认真地思考未来的路如何去走。
这次县级骨干教师培训,虽然时间很短,但是带给我们的启发和经验却是一笔永久的精神财富,是打开陈旧思想,释放无限思绪的钥匙,它象我心中永远亮起的一盏明灯,指引着我更加努力地去探索,去奋斗,去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高中化学培训心得体会13
江苏省新课程培训于10月24日到26日在省常中进行,三场大师级专家讲座,六节教研课,三场专家点评,9节说课。内容丰富精彩。
吴星教授结合高中化学教育现状,从课程改革说起,总结了课程改革成功的地方,也从课程设计,课程教材,课程教学,教学内容,化学学习,课程评价进行了分析,专家提出了一些建议;从课程理念,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实施评价解读了新课程标准;阐述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与学业质量标准间的关系;通过整合将国家课程转化为实践课程,将国家课程转化为实践
王教授强调化学学科的育人功能,重新审视化学的教育价值,进一步弘扬化学学科的价值,指导老师多用正面的案例,正面激励,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王教授指出课程结构的调整体现基础性、多样性、选择性,保持原有课程结构的整体,适应新的改革方案,更便于学校实施和兼容。课程内容的修订:认识知识与能力和素养的关系;建立从知识到能力和素养的通道。理论与实践结合,以无机物主题为例指导老师构建:“无机物”主题核心素养关键能力系统模型。
结合专家的讲座,我重新认识了新课程标准,知道我们现行的课程结构包括: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必修课程是全体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是普通高中学生发展的共同基础。选择性必修课程是学生根据个人需求与升学考试要求选择修习的课程,选择课程中学生自主选择修习的课程,面向对化学学科有不同兴趣和不同需要的学生,拓展化学视野,深化对化学学科及其价值的认识。修订后,学生只需要获得4学分,即修习新的必修课程后就有高中毕业资格,无须修习任何选修课程。
必修课程内容的修订精心选取具有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价值的`核心知识,着力解决过去教学实施中出现的忽视学生实验等突出问题。除此之外,此次课程标准修订针对每个内容主题增加了“教学提示”和“学业要求”。
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是化学核心素养的实践基础,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核心素养的思维核心,宏微结合与变化平衡是化学核心素养的学科特征,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是化学核心素养的价值立场。
我们要提升专业地位,增加专业底气,永远对专业保持不满足的状态,与学生进行有效思辩,将化学的核心素养贯穿于课堂教学中,依据课程标准设定教学目标,以社会性科学议题为明线,以知识为教学的暗线设计教学思路,教学过程指向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反论证的能力。用大师的理论来指导实践教学。
高中化学培训心得体会14
新课程培训即将结束,我认真的听了各位专家对新教材的解读和分析,并结合平时的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教师的观念应发生改变高中化学新教材学科难度明显下降
知识面和新科技的介绍有大幅度的增加,课时大幅下降、与此同时新大纲所赋予化学教学的任务明确指出:化学教学的第一任务,就是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公民、为此承担化学新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者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转变。要从注重具体的化学学科知识点的严谨性、深刻性转变为进行化学教育的大教育。化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化学,并能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不能只注重化学学科本身的知识结构,而要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使学生可以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中的有关问题,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的贡献,学会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治理污染、合理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使化学教学更清醒,充分体现化学教育的功能。传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一个个具体的化学知识点,而更是可以与具体化学背景联系的实际问题或思考方法。
二、教材的内容和功能发生了改变高中化学新课程与现行和原有课程相比
在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堂教学、课程和教学管理、考试评价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必须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新课程,要不断的更新自己教育观念和知识体系,及时补充新知识,并对原有知识进行整合,更需要调整自己原有教学思路和方法,是自己的教学节奏适应新的教育形式。新课程在教材的取材和功能发生了巨大变化,知识体系也随之发生了改变。新教材采取模块式教学,分选修和必修两类,采取学分制,因此新课程表现出模块化、多元化和层次性。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和方法,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以三条内容线索来支撑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和落实,体现知识的基础性、时代性、多样性和选择性,要从生活走向化学,再从化学回归社会,以高视点、大视野、多角度、多层次地传授知识和方法,将化学溶解于实际生产生活中。
三、教学方式的不断改变。
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和不同知识内容的特点,化学课的课堂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教学可以采取的教学方法很多,如:探究讨论式教学法、启发讨论式教学法、程序教学法、单元结构教学法、发现法、自学辅导法、实验探究法等多种形式并举。可以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感到学而不厌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同时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运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应该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一定要根据教学实际,做到形式为内容服务,形式和内容统一,并且要强化化学作为教学主体的能动作用,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使教学形式多样内容新颖,达到学生喜闻乐见的效果。
四、学生的评价方式发生改变高中化学课程实行学分管理
学生要达到高中化学课程学习的毕业要求,必须完成必修课程模块化学1、化学2和一个选修课程模块,即至少要修满6学分的化学课程。对化学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再选学若干个化学选修课程模块。鼓励学生尤其是对化学感兴趣的学生在修满6个学分后,选学更多的课程模块,以拓宽知识面,提高化学素养。有理工类专业发展倾向的学生,可修至8个学分;有志于向化学及其相关专业方向发展的学生,可修至12个学分。这样的评价方式使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此次新课程培训给我感触很大,对新课程的理解又更深一步。在听取报告的同时,我也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结合理论,重新思考,也得到了很多启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当中,对新教材的理念有更好的体现。
高中化学培训心得体会15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推广,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发生了相应的调整和改变。如何合理设计、优化化学课堂教学程序,使之成为一堂学生想学、爱学的好课,应该是每个化学教师努力的方向。
一堂有效的化学课,就是教师运用最新的教学理念、教学策略,通过对教材的巧妙处理和对教学过程的精心组织筹划,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产生想学、爱学的心理,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下面我以《钠》的课堂教学设计为例,谈谈我在新课改中,是如何贯彻新课改的思想,进行有效教学的。
一、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经过自主、探究、合作等多种活动,使学生主动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归纳科学研究的方法,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法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从而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教学策略:
钠这节课因为有实验和奇妙的现象,说实话老教师新教师都能上的生动,而仅仅停留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感到新奇上,这还只是停留在新课改的浅层面上。而真正贯彻新的教育理念,让学生自主的去实验、探究、归纳总结,并切实培养他们的科学素质和严谨态度,却是每一个教师都需要深入探究的。这节课围绕神秘“钠水雷”惊现珠江一事,展开对钠的性质的研究,探讨,并最终解决“水雷”带来的危险,让学生也过了一把“消防队员”和“科研人员”的瘾,社会责任感大大增强,确实达到了发现问题、研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
三、课堂设计:
如果你是消防员,一般物质失火怎样灭火?(学生答:用水,用泡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用沙隔绝空气)现在是同学们都不熟悉的钠,在采取消除危险措施之前首先应该作什么?
甲:观察、分析现场具体情况!
乙:快速调查爆炸物——钠的物理、化学性质并根据其性质研究对“水雷”处理对策。
说的非常好!这节课我们就做一次消防员,来研究钠的性质,并试着解决钠“水雷”造成的危险。
每四人分成一组。每组实验桌面上都有相应的试剂、仪器。
试剂:钠、蒸馏水、酚酞试液、过氧化钠粉末
仪器:镊子、滤纸、玻璃片、小刀、烧杯、小试管若干、试管夹、酒精灯、火柴、三脚架、石棉网、长玻璃导管、脱脂棉、铝箔、尖嘴导管,塞子、木条
通过预习教材,我们了解到研究物质的性质有哪些方法?(生答:观察、实验、分类、比较)请大家参照课本第9到第10页的“观察·思考”内容1及关于钠的简介,打开每个实验台上的试剂瓶,探究钠这种金属单质的物理性质。
立即热烈讨论开来。
有的在小组内还当起了小老师:以前老师讲过,研究一种物质的物理性质应该从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度、导电导热性等方面来考虑。
有的开始反驳:颜色、状态、气味都好解决,可是熔点、沸点我们怎么能测出来?
我在旁边笑到:查资料啊。同学们恍然大悟。
分析讨论与实验观察后,归纳总结钠的物理性质(略)。
在观察钠的物理性质,你认为钠和我们初中学过的铁、铜相比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学生甲:密度小、熔点也低、硬度小。
学生乙:除了物理性质外,我认为钠比铁、铜的化学性质要活泼,因为刚刚切开的钠有光泽,几秒钟后就变暗了;还有钠不象铁、铜可以露置在空气中,而是保存在煤油中的。
学生丙:还有刚才的录象上我看到钠“水雷”遇到水就不停地冒泡,我推测钠可能会与水反应!
那大家就用实验来验证验证这个推测。如果能和水反应,要验证产物是什么。注意要切割黄豆粒大小的钠,不可太大。
每组同学紧张有序的进行实验。有进行实验具体操作的,有专门监督操作是否正确的,还有专门观察、记录实验现象的。
钠与水的反应现象及原因并进行归纳总结(略)。
在实验现象中小球四处游动,大家解释说是反应生产的气体产生的推动力,那么你认为这种气体是什么?如何用实验来验证?
学生甲:我觉得生成的是氧气,因为水中含有氧元素,金属钠将氧气置换出来。我们可以用排水法收集起来,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学生乙:不,我认为是氢气。因为在钠与水反应的现象中能听到嘶嘶的.响声,有可能是这种可燃性气体的轻微爆炸。我也可以用排水法收集一小试管,并盖上一个带尖嘴管的塞子,点燃观察火焰的颜色、用干燥的小烧杯罩住来检验。
学生丙:我同意乙的结论。但我想讲收集到的气体直接移近酒精灯检验看是不是发出噗噗的声音来验证是氢气就可以了。
大家说的都有道理。那我们让事实说话。大家都要用排水法收集生成的气体,但要考虑一下钠在水里可不是静止不动的,在收集时需要将其固定;还有钠与水反应速率很快,要想收集到得减慢反应速率。大家可以借助实验桌面上已经扎好小空的铝箔。
进行验证性实验。
陆续有小组汇报验证结果:该气体就是氢气。学生乙的推测完全正确!
钠与铁都属于金属,在化学性质上有没有类似之处呢?
铁可以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难熔物。钠这么活泼,可能在空气中就能和氧气反应。
大家结合课本第11页的活动·探究来实验钠在空气中能否燃烧。
有的同学看到燃烧时产生的黄色火焰,高兴的叫了起来。说和刚才看的录像上的颜色一样!
通过设计实验探究学习,归纳钠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为:剧烈燃烧,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并指出产物是氧化钠。
学生甲:我认为产物不应该是氧化钠,它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没有气体产生。可是刚才我不小心滴了一滴水,淡黄色固体上立即产生了大量气泡,这与氧化钠的性质不符啊。
这位同学观察的很仔细,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对自己的错误操作,也不放过。当年我国化学家黄鸣龙也是因为自己操作错误,但没有立即否定实验结果,从而发现了制备同一物质可以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引起当时化学界的注意。大家可以回忆,刚切开的钠是银白色的,几秒钟后就变暗是不是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物是什么?
常温下生成氧化钠,加热生成过氧化钠,两者中氧的价态不同。
【高中化学培训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高中化学培训心得体会01-06
高中化学培训心得体会04-01
高中化学培训心得体会10-03
高中化学培训的心得体会05-29
高中化学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09-11
高中化学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04-02
高中化学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11-13
[合集]高中化学培训心得体会15篇10-03
高中化学培训心得体会锦集(15篇)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