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学习心得>学习论语心得体会

学习论语心得体会

时间:2024-11-02 12:35:41 学习心得 我要投稿

学习论语心得体会(优选)

  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是心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习论语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习论语心得体会(优选)

  学习论语心得体会 篇1

  与西方不同,海外哲学系崇尚的是1种庄严、理性和敦厚之美。《论语》中孔夫子的形象,就是这样1种审美专一的化身。

  在孔夫子这个形象身上,凝聚着他内心可溶传导出来的饱和向心力。只有当天地之气凝聚在1个人心中的时候,它才能够如此强悍。这是1种力量,我们如果学会了提取意念锻造这样力量,我们就能够获得孔夫子那样的心胸。平和我们看到孔夫子的态度非常平和,而他的内心却10分庄严。因为其中有1种力量——信念的力量。孔夫子是1个特别讲起信念的`人。

  宋代开国宰相赵普也曾经说过自己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外交政策古人对《论语》的推崇与敬仰。

  子曰:“天何言哉?4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孔子对他的师生说:“你看,苍天在上,静穆无言,而4季在轮转,万物滋生,天而要说话吗?”《论语》的终极传递就是1种态度,是1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孔夫子正是以此来影响他的弟子。

  大家知道,儒家理论的人格结构核心和最最精髓的东西,除了“恕”字以外,还有1个字就是“仁”。

  孔子的学生樊迟曾经问过孔子什么叫仁?孔子只回答他两个字元:“爱人”。爱别人就叫仁。樊迟又问什么叫智?孔子说:“知人”。了解别人,就是智。

  关爱别人,就是仁,了解别人,就是智。就是这么简单。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那种可能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

  道不远人,让之下我们在圣贤的光芒下学习成长!

  学习论语心得体会 篇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论语》里给我感受最深的两则。前一则,那么,他们中必定有我的老师。后一则告诉我们:聪敏而一则勤奋工作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菲律宾人人发问为羞耻。这两句话虽是说:几个人在一起出自20xx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在从那时起对我们的学习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人不怕犯错误,只要勇于改正就好看。孔子就常坦言自己这方面或那方面不如弟子;言行不当的时候,一经别人指出,他就会立即承认错误并改正。他的弟子子贡门人就曾经感慨过?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孔子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就是说教师对自己要努力学习,永不满足;对学员要勤奋教导,不知疲倦。《论语》引孔子的话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去尔已矣。”他说,如果说到圣与仁,那我怎么敢当!我只不过是学习和工作从不厌倦,教诲学生总不知疲倦,那是可以这样说的。

  在《论语》里对曾经犯过错误的少年,孟子表现出宽宏的胸怀。他说:“人洁以进,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意思是说人家已经加进了污点而进步,就要赞许他的除垢,对他的过去不理应以前抓住不放。我想,如果将孔门的'七十二贤三千弟子看成是棵棵树苗的话,那孔子就是肥沃的土壤,他们共同营造了一片生命的沙丘,两千多年来,我们华夏大地。这原野一片绿洲一直点缀装扮着

  孔子认为,学习必须有明确的最终目标,但重点在于“学以致

  用”。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也就是说,熟读《诗经》三百篇,交给他政治任务,却办不成;派他出使到外国,又不能独立作主应对;这样,虽然书读得很多,又有什么用处呢?又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也就是说,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习,听到正义的事不能去做,有错误不能改正,也难以就是理论和实际不能结合,这才是我们忧虑的。

  通过学习《论语》,我懂得了许多做人、处世的道理,更让我想想了关于学习和读书的方法、态度,真是得益非浅!

  学习论语心得体会 篇3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论语》六则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两则。前一则是说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当老师的人;后一则告诉我们敏捷而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义至大。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的人甚多,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亦可成为我们良师益友。就说我们单位吧。在这个集体里,就有体育课上的猛将、美术课的绘画巧匠、书法好手。有的是上晓天文,有的是下通地理;有的`是满脑子的数字;有的能歌善舞……多向我们身边的这些平凡的人学习,就像置身于万绿丛中的小苗吸收着丰富的养分。高山,是那样地雄伟,绵延;大海是那样地壮丽无边,山之所以高,是因为它从不排斥每一块小石;海之所以阔,是因为它积极地聚集好一点一滴不起眼的水。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的渊博,就必须善于从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们点滴之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个几岁的小朋友当然不如四十开外的教育家;平民百姓同样没有史学家的见识广博……但是正是这样的“不耻下问”而造就了许多伟人。

  《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孔子提倡仁爱,但他并不认为应当以丧失原则的仁爱之心去宽宥所有人的过失。《论语》告诉我们,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个人,且彼此之间要留有一点分寸,有一点余地。常言道:世界是个大家庭。既然是在“家”里,就不免人各有志,人各有禀性,正如有爱螃蟹,有人爱鲈鱼,不过都是求真的一种心境。只要不越于原则,还有什么不可以真心待人,真诚说话,真情做人的道理呢!

  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博学而笃志,切问近而思”。不正是一种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吗?治学的方法他讲究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觉得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

  品味人生,修身养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做好这一次穿越。淡泊的襟怀,旷达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生活,将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状态,这样才无愧与天地,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导我们快乐地生活的秘诀那样,去找到你内心的安宁。

  学习论语心得体会 篇4

  《论语》像一滴水珠,虽缺少掷地有声的力道,但多了慢慢渗透的滋润。细细品读,它又会像多棱镜般折射出不同的生活态度,令人警醒,催人奋进。

  在书中,曾子有这样的话:“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日常生活里,时时把目光投向自己,以我为鉴,矫枉过正,立品行,阔达人生——这应该是曾子留给我们最好的启迪。

  回顾自身,“忙”已成为生活中的普遍现象:手头堆着办不完的事情,肩头压着干不完的工作……忙得好像没有时间来反思。缺少反思就意味着缺少进步,反思像一面镜子,可以反躬自审,认清自我,有助于提高自身修养。所以工作中的.我们要经常叩问自己:今天是否做了无聊无益的事情?今日事今日完成了吗?今天过得充实而快乐吗?有了答案,工作也就有了创新活力和促进科学发展的推力。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从中可以看到虚怀若谷、勤学好问,看到教育家敬重他人的崇高境界。因此,我们很容易理解孔子为何能够成为至圣,为何能够名垂千古。

  工作中,我们理应结合自己工作实际与工作实践情况,定目标,坚信心,比钻劲,于丘壑处仰望明月,于心中装有大未来。只要有了对目标的热切追求,在经过一定的历练,我们可能会发现,成功的大门其实是虚掩着的——谁仰之,谁钻之,谁都会有精彩的未来。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让我们“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拿用《论语》睿智、积极地态度来实践自己的人生梦想吧。

  学习论语心得体会 篇5

  《论语》如波涛汹涌的大海,博大精深。从中学到的最重要的是做人,只有学会了做人,才能去做事。做人,有一件事情最重要:就是永不不间断地学习。

  关于学习的重要性。子曰:“好仁不好学,其弊也愚;好知不好学,其弊也荡;好信不好学,其弊也贼;好直不好学,其弊也绞;好勇不好学,其弊也乱;好刚不好学,其弊也狂”。孔子说:“爱好仁德的人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愚昧易欺;爱好才智的人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放荡;爱好诚信的人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损害自己和亲人;爱好直爽的人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说话尖刻;爱好英勇的人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犯上作乱;爱好刚毅的人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傲慢自大。”

  论语能帮我们解决很多困扰已久的问题,那短短的一句又一句话,或许只要读透其中一句都能转变我们的生活。

  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做人要不断学习,不感到厌烦;教育同学要有急躁,不感到疲乏。

  “学而不厌”。作为老师尤其要做到这一点。老师是同学的示范,我们盼望同学做一个终生学习的人,首先老师要做一个终生学习的人。“身教重于言传”,“亲其师,信其道”,老师应当是同学很好的榜样。

  老师要做到“诲人不倦”,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呀。“老师教育孩子要急躁”,我们常常这样说。但事实上,我们很多老师并没有真正理解这句话,老师会在课堂上生气发火,这是我们还没有学会急躁的佐证。

  老师在课堂上失去理智,感情冲动,除了损害了孩子的感情以外,别无他用;老师的喋喋不休,除了让孩子耳根的茧子更厚以外,没有其他功能。这些都不是我们想要的。我们想要的是什么呢?我想无非是盼望孩子好好学习,好好成长,如此而已。有没有更有效的方法呢?回答是确定的。我们可不行以这样尝试一下?当孩子上课走神的时候,原谅他,提示他,究竟学习是孩子的事,他没做好,盼望得到的是老师的关心;当课堂秩序乱的时候,不要对孩子大呼小叫,我们应当考虑是不是我们的课堂对孩子没有吸引力呀?准时调整自己的课堂,把孩子们吸引过来;当孩子没有完成作业的时候,原谅他,帮他找出没有完成作业的缘由,关心他下次完成作业,使孩子体验准时完成作业。

  现如今,很多人工作压力大,精神负担重,愁闷、牢骚多,工作生活乐趣少。像我们老师又何曾不是这样呢?我几乎每天看到老师的疲乏身影,每天听到老师不满的声音。我始终困惑,为什么会这个样子,我觉得,人与人之间有时还真有误会和冲突,心情同样不佳。这些都影响了人的工作乐观性和工作、生活的乐趣。最近看了于丹的心得,感觉很好,有修身养心,去郁闷之效,使人心胸突然开阔。

  幸福欢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与内心相连。《论语》告知我们,为人不仅要拿的起放得下,还应当尽自己的力量去关心那些需要得到关心的人。我们常说予人玫瑰,手留余香,其实赐予比猎取更能使我们内心布满幸福感。现在的我们都有这等心胸吗?人人有了,集体多和谐,校内多奇妙!我得修炼。“人与人之间,事情与事情之间的比较,没有单纯的技巧高下之分,而只有境界优劣之辨,那么这种境界的标准就取自于“大道合乎自然”。

  “诲人不倦”四个字简简洁单,但蕴含的是老师的爱心,论语包含的东西,是精神上的追求,值得思索的,还太多。

  学习论语心得体会 篇6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相信很多人确实熟悉这几句话,但是你们知道它出自哪里吗?它就是中国古代巨著《论语》里的第一篇。这个寒假,我拜读了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在几千年的华夏文明史中所,它一直被人们推崇为脍炙人口,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本书,是后人记录孟子及其学术著作弟子言论的一部著作。孔子的治国观点以及他评价古代圣贤的言论,是中国古代最基本、最简单、却又最不可缺少虽的道德修养准则。在古代这本书被视为古时儿童的启蒙读物。

  我读完这本书后终于了它为什么被视为儿童的启蒙读物了。书中有这样几大部分:学而篇,为政篇,里仁篇······。这些恶行篇目中的言行和故事告诉我们如何做学问,如何做人······

  比如其中有这样一句话:”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为好学也已矣。“马融的这句话意思是:”每天学习不知道的知识,每月都不忘自己学过的知识,这样就算是好学之人了。“这里我还看到了一个叫孙敬的好学之人,他经常把自己关在屋子中同,不分昼夜,废寝忘食地读书。他天资聪颖到夜里读书困了,怕自己打瞌睡,就把绳子栓在头发上才,把另一头固定在房梁上,这样他就不会看着看着睡着了。他就是凭借这样的刻苦研习学习精神,或使自己成为了一代鸿儒。如果我们现在学习对法都能有他的这股头悬梁的劲头,还有什么学不成的`呢?我想到自己看书时,看一会儿就想回去玩,真是惭愧!对,我也要成为好学之人。只要下定决心,我能做到的。

  再比如其中的这样一句话:”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始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意思是:”虽然会背《诗经》三百篇,但是把国家政治转交他,却不能治理;让他出使诸国,不能独立办事,虽背得多,但不会运用,又有何用呢?“读到这里我脑中所立刻浮现了一个故事——《纸上谈兵》。故事的主人公武王赵括把姜太公背的滚瓜烂熟,谈起打仗,他父亲是赵国有名的大将都说不过他。可秦王让他去带兵打仗,他却不会根据实际灵活变通,结果误国误民,惨死在战场上。这又让我明白了:我们既要成为好学之人多读书,同时也要学会灵活运用,做个会学之人,活学活用,基础知识才能转变成智慧。

  书中还有许许多多深刻的道理,我仔细咀嚼,久久回味,如同亲自聆听了孔子的先师教导,也希望同学们有空来读一读这本书,体味经典,对话圣贤,它会让你终身受益,带你走向不远处的辉煌!

  学习论语心得体会 篇7

  为政者要以德服民。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孔子说:为政者,要靠道德来治理国家,这样就会乡北极星一样稳居于北极而周围的群星也都会环绕在他的周围。

  为政者要正邪分明。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

  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鲁哀公问:“怎样才能使百姓服从呢?”孔子回答说:“把正直无私的人提拔起来,把邪恶不正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会服从了;

  把邪恶不正的人提拔起来,把正直无私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不会服从统治了。”臣下之人,凡是光明磊落,行事谨慎的,往往都是正直的君子,百姓自然敬爱他,希望他得到合适的官职,实现他的政治主张。也有些做臣子的,心地奸险,行事乖张,往往都是邪枉的小人,百姓自然憎恶他,怕他误国害民。这其实也是天下人的心声,纵观当今社会特别是基层,不难发现,发展得好的乡镇大都有个好的支书及班子成员,在他们的带领下,群众齐心协力,共同把家乡推向致富。

  学习论语心得体会 篇8

  《论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份珍贵文化遗产,在历史上具有崇高地位,宋人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论语》不仅影响了中国历史两千多年,而且在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被称为东方的《圣经》。我读论语的时间不长,也没有通篇详细的读,但是却在字里行间已经被孔子深深的感动,为他的胸襟和智慧折服!

  他的一生甚至都没有一部自己的著作,仅凭着学生们记录他言行的这部《论语》就能让我们如此受用终生。

  翻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这样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涉及政治、哲学、教育、伦理、文学、艺术和道德修养等各方面,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 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建国已六十年,“五十而知天命〞,和平岁月,弘扬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优秀传统文化,应该是“守成期〞,顺理成章的天命。其实,儒学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不仅可与守成,亦可催人进取,儒家文化中蕴含的对现代生活有巨大作用的力量,不仅是为某个阶级效劳的政治哲学,也是直指人心的人生哲学。儒学在历史开展中多少次沉浮坎坷,命运悬于一线之际却总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就是因为这其中蕴藏着巨大的潜能,那是超乎政治伦理之上,鲜活在平常日用之间,本于生命,积极进取,追求成功的永恒精神。人生,就要有积极的心态,明确的目标,靠坚持不懈地努力行动来获取成功,这是天地自然社会赋予人类亘古不变的使命,也是儒家文化的根本精神、终极目标、整体主题。而这些,却是孔子给我们的启示。

  一、要勤学善悟,学以致用

  读完《论语》之后,脑子里都是中国伦理道德和我们民族传统的文化思想,但整篇文章下来,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孔子关于学习方面的论述。孔子很重视学习态度,强调要终身“好学不厌〞,提倡“不耻下问〞的精神。“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人〞当然不会都是强于自己的人。只要有“善者〞,就要“从之〞,对于“不善者〞要引以为戒,改正自己也有的缺点。这里指出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像我们工作时间短的人,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学习首先要勤奋,其次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爱因斯坦有个著名的成功公式:“勤奋努力+正确方法+讲究效率=成功〞。其中把勤奋看成是首要因素,说明要取得任何方面的成功,都必须具备勤奋精神。勤奋不仅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方法,就是要勤学、勤记、勤思,“温故而知新〞。子曰:“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

  “学〞是“思〞的根底,“思〞要在“学〞中进行,二者相辅相成。一个人要增长知识和才干,就必须认真读书和思考,两者不可废,要养成经常思考问题和总结自己的习惯。通过自身的知识储藏,形成自己有理有据的判断,那就是要勤奋 6 / 11

  学习,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定期对自己所感所悟进行梳理和提炼,不断温故旧学、收获新知。能“悟〞,才能有所提高,才能在自我成长的过程中事半功倍;得“悟〞就会豁然开朗,对新问题有新的方法,而不是束手无策。孔子认为,学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但重点在于“学以致用〞。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也就是说,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习,听到正义的事不能去做,有错误不能改正,也就是理论和实际不能结合,这才是我们忧虑的。由此可见,读书的目的,不在于死记书本,而在于应用,在于实践,在于“举一反三〞地灵活运用知识。

  二 、爱人犹如爱己,敬人犹如敬己。

  子曰:“弟子入那么孝,出那么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意思是指在家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那么谦恭有礼,对人如兄弟一般,谨慎而老实可信,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即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外要团结友爱,有爱心,以贤德的人为典范,不断鼓励自己,努力实践,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现代人一般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关爱,得到他人的尊重,但为什么自己付出了什么,却很少去思考。有的人唯我至上,目空一切,任何人都不放在眼里;有的人出口就脏话粗话,不管他人接受不接受。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如果自己心中没有了别人,就难得到别人的尊重,特别是生活中诸多不如意的人,忧患多于欢乐的人,更不容易做到自尊自爱,因此我们任何时候都要保持一颗真诚的心,真心赞扬他人,真心对待他人,真心接受他人的好意,要以德抱怨,以直抱怨,用论语精神指导我们的行为。

  在日常工作中,真心对待每一位前来办事的市民,对所提出的问题要一一解答,为市民提供快捷效劳、便利效劳、微笑效劳。

  三、以正确的心态面对人生观

  每个人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我们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论语》的精华之一就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难。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第二个态度是,成认现实缺乏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缺乏,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陷的态度。在处世之道中,孔子提倡“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隐含着就是“在其位要谋其政〞。在我们工作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岗位,做好本职工作是前提。社会是一所大的学校,要想在工作中有所作为,真正胜任本职工作,就要多听、多看、多思、谨言慎行,以自己的身体力行结合别人的间接经验才会使自己在工作中游刃有余,孔子所言的“修以安百姓〞那样的一种高尚的信仰、情怀和社会坦荡,作为我们一个普通人的认识没有能力顾及,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始于足下,做好自己的工作,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好份内的事,那么整个集体就是一个和谐的集体,是一个积极向上的集体。

  四、生活中正确对待自己的得与失。

  《论语》一书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遗产,具有极大继承价值,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真可谓是“学而不厌悔人不倦〞。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使我印象很深刻:一座寺庙里供着一个花岗岩雕刻得非常细致的佛像,每天都有很多人来佛像前膜拜,而通过这座佛像的台阶也是跟它同一山体的花岗岩石砌成的,台阶不服气的对佛像提

  出了抗议:我本是兄弟,凭什么人们都踩着我们去膜拜你?你有什么了不起?佛像淡淡地说,因为你只经过四刀就走上了领导岗位,而我经过了千刀万剐才成了佛。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留神中常常自觉不自觉的与他人凡事做比拟时,其前提就是自己是否有可比性,比拟方法是否有科学和理性。通过比拟应该是发现差距而产生压力和动力,因有了鉴别而便于定位和确定目标,其目标应是催人向上,发奋有为,这样比起来我想内心就平和多了,怨气自然就少了。常言道,你有你的快乐,我有我的开心,知足常乐!孔子说:“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那么不达,见小利那么大事不成。〞将眼光放长远些,你才会收获更多。

  读《论语》,让我们领悟到的是一种智慧,是对学习的正确认识,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是对身边朋友的理智看待,一种心态,一种融入在现实生活中的理性道德。总之,《论语》从多种角度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特征,作为两千多年前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我们今人有许多共同之处,其中的许多思想是当代人的精神和楷模,要做到“古为今用〞。我们今天也常会说,天时地利、人和是国家兴旺、事业成功的根底,特别是在我们努力创造和谐社会的今天,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显得尤为重要。有时间就去读一读《论语》吧。

  学习论语心得体会 篇9

  戊戌年夏月的一个上午,我们浦江学堂知字级的九个班级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满怀期待地踏上了去山东曲阜的祭孔之旅程。

  到达曲阜的第二天,我们坐着大巴陆续去了孔庙。到了孔庙后不久,仪式正式开始。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穿过大成门,严肃并且庄重地站在大成殿前方的左侧。第一项:敬献花篮;第二项:奠酒献礼;第三项恭读祭文……仪式进行到老师们行三鞠躬礼时,我非常羡慕老师们能够在大成殿正前方行三鞠躬礼,能通过这种仪式表达对孔子的`恭敬、敬仰之心。我也好想到大成殿正前方去行礼啊!随着仪式的进行,没想到第四个环节就是我们学子分组行礼。轮到我们知本班时,整班学员走到大成殿正前方,全体跟随着老先生的口令向孔子行三拜礼。那时,我十分激动,甚至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只知道随着那位老先生的口令行三拜礼:一拜的时候,我记起了孔子的弟子有3000,其中有72个弟子精通六艺;二拜的时候,我想起了孔子周游列国时困难的场景;三拜的时候,我想起了孔子的伟大,是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整个三拜礼,我都沉浸在行礼的过程中。接下来,进行荣配绶带的环节,当礼生帮我佩戴好绶带时,我因为有这个机会而感到无比荣幸。时间飞逝,随着最后的两个环节:经典诵读和集体殿前先师行礼,祭孔活动就结束了。

  这次祭孔,我体验到了古人是如何祭祀的,还懂得了许多知识和道理:“祭如在,祭神如神在,不与祭,如不祭;慎终追远;祭祀时要庄重、严肃”。

  学习论语心得体会 篇10

  通过开展“学历史、品国学”活动,我有幸领略到了国学经典的魅力所在,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著作中,《论语》一直闪耀着特别的光芒,洗涤我们的心灵,让我们面对来自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压力时能够“诚意、正心、修身”。

  《论语》所记载的,是孔夫子从生活中演绎出来的为人处世的经验,和他对弟子的教导。诚然,经过两千多年历史淬炼的经典著作值得一代代人去重温,去阅读赏鉴。中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今天学习它,研究它,非但不是开倒车,而是去汲取古代文化的精华所在,以最新的观念去理解它,为我们的工作生活指点迷津。

  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论语》就如一枚芬芳馥郁的鲜花等待着我们去采撷,去细细的品味它蕴含的芬芳。品读《论语》,感悟这其中的文化精髓,就如同一缕清风,轻轻拂去我们心灵的尘土,让我们能够明白,世界不是我们一个人的,不管多聪明能干的人,离开他人的帮助,是难有建树作为的,一个人只是一叶“舟”,而众人才是既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水。所以,我们必须“诚意、正心、修身”,提升精神文化层次和素养,使自己人格健全,成为一个不忧不惑不惧的君子,在金钱、荣誉、地位面前能够守住自己,战胜自己,耐得住寂寞,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承担起家庭、单位和社会的责任,才能真正享受到心灵的快乐。

  学习《论语》,就是洗涤我们的思想浮尘,升华我们的道德因子。“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因此加强学习是我们现在首要的任务,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不断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和业务知识学习。在认真读书的同时并进行思考,即“学以治之,思以精之”。学习的核心就是一个“悟”字,即自我修炼、自我思考、自我循环、自我完善。能“悟”,才能提高自身素质,提升工作能力;得“悟”,就会豁然开朗,做任何事才能事半功倍。

  学习《论语》让我领悟到人生要做到“言寡尤,行寡悔”般淡定从容,要做到心灵的勇敢,要让生命提升效率、泛出光芒。手捧一颗心来,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岗位,永远保持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奋力拼搏,演绎精彩。

  学习论语心得体会 篇11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变成了一个不敢梦想,害怕失败的人。面对心向往之的事物我退却了,渐渐的学会用“无所谓”三个字来掩饰自己内心的失落与难过。有时候,当我无法臭气不面对污浊的空气,拥挤的空间,我发现我再也找不回当年那个呼着“小时不识日”的我了。

  而这种心态,在遇到孔子的时候遭遇了转变。我开始始终认为有那么一种人,境遇比我差得多,却还在用日渐自己的心为这个日益不堪的社会做着奉献,还在为类似“挟泰山以超北海”的梦想坚持着。我突然想起了我自己,从来没有抨击人像荷蓧丈人那样用犀利的语言一个我的梦想,因为我没有梦想,准确地说,是没有拥有灵魂的梦想。

  曾几何时,我也“傻傻”地去给老人让座,在地上偷了钱去交给警察叔叔,看见同学抄作业会严厉制止。而今呢,我见到老人上车会装睡觉,看到同学抄作业会走过去笑着对电焊他说:“要不要抄我的?”看到插队落户的我也不会管,对着不喜欢的事我会笑,对着不公平的事我奥罗讷。

  当我以一个“完美无缺”的面目重新站起的时候,我以为我不会再以受伤了。可是,我错了,我躲不了。我终归不能像孔子一样喊出:“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在一个战乱不断,百姓流离失所,公平难觅的年代,说出这样的话的孔子,真的不会不让我敬佩。因为我做不到。

  孔子曰:“仁”即“爱人”。我无数次地希望这个展现出世界充满仁,可是太难了,现在尚且做不到,更何况孔子迥然不同的时代?于是我想起一个面色枯槁虽香简草神情依然焕发光彩的人,在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说着:“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当他面对外界“今之从政者殆尔”,怅然若失地说“鸟兽不与同群”时,谁又能够像他一样轻抚琴弦,浅吟低唱那千古之音?

  我轻抚着这冷漠的纸张,读着那些渐渐消逝在时空中的`文字,我彻底折服了。高中作文我的痛苦真的不算什么,因为真正的君子是绝不会为残酷的现实决不会所击败,绝不会怀疑自己所选择的路,也绝不会因为氛围身处困境而喋喋不休地抱怨环境的恶劣。他们会自己动手,用自己的行为去改变环境。

  孔先生教会我的,让我终生受用。他在梦里告诉我:“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先生,我会努力做到的,因为梦想已回来了。

  学习论语心得体会 篇12

  一年的《论语》学习结束了,陈老师让我跟孔夫子和他的弟子们都成了好朋友,孔子的故乡山东曲阜也成了我们心中的圣地。自然,到山东祭孔,便是我们《论语》学习的心愿,也是我们最好的`结业典礼。

  在陈老师和家长们的努力下,我们知本班终于祭孔成行。7月4日下午,我们坐高铁到达曲阜,先去了孔林,次日参观孔庙、参加祭孔大典,第三日我们参观了孟府后回到上海。

  在曲阜,我们感受到了浓厚的儒学氛围。在高铁出口,我们看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街道两旁的路灯杆上,挂着《论语》中那些朗朗上口的名言;在来回接送我们的大巴车上,导游和司机对于孔子和孟子的话语都能整段背诵。

  在曲阜,我们学习到了很多儒学知识。在孔林,有五千五百块石碑,其中最有趣的是孔伋,孔俚和孔子这三块石碑的排法,导游告诉我们,这种排列法叫“斜儿抱孙”,我还特地将其画了下来。在孟府,我们学习了“孟母三迁”、“子不学,断机杼”的孟子故事。还认识了一个字“仉(zhang)”,这是孟母的姓氏,就像妈妈说的,要不是来这里参观,可能我会一直把这个读做ji。还是在孟府,有一颗流苏树,也叫四月雪,开的是白色的花。还有两颗石榴树,导游特别说,这是白石榴。花和石榴都是白色的,是希望孟府的后人清清白白做人,清清白白做事。

  在曲阜,我们完成了我们的心愿。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尽管天气很热,很多同学宁愿不背水,也要把《论语》朗读本放在包里以便时刻温习,路上我们在陈老师和谢子聪的带领下,还进行了《论语》背诵的接龙游戏。为了保证当天祭孔仪式8点准时开始,我们早上5点半就起床,整个仪式非常严肃庄重,我们每个知本班的学生从头至尾都保持着整齐的队伍,最后在《礼记礼运大同篇》的齐声背诵中完成了整个仪式。

  陈老师问我们,愿意跟哪位孔门弟子坐同桌。如果让我选,我希望能和颜渊成为同桌。为什么呢?因为颜渊排在“孔门十哲”之首,他品德高尚,学识渊博,是我的榜样。见贤思齐,这也是我这次祭孔最大的发现。

  学习论语心得体会 篇13

  祭孔从七月四日就开始了,我们一起乘着动车开开心心地前往曲阜。晚上,还和鲍老师拍了张照作为留念呢!

  七月五日的太阳和我们差不多一起起床!那是因为我们要去孔庙了,导游说因为要让我们赶在上班之前,所以要让我们6点在车上会合后出发。

  里面最让人激动人心的是祭孔大典,它在我们看完节目之后,几个工作人员抬着一个像圣诞树一样的东西,把我们领上了台,隆重的祭孔大典终于开始了!可是让我们没卢到的是,我们在烈日下足足站了一个小时!最后一个项目:黄巾佩戴,这黄巾看别人戴起来很热,因为那条黄巾很厚。但是轮到我们知本班上去领黄巾,轮到我的时候,一位身穿古代服装的人,帮我戴上了黄巾,在那一刹那,非但没热,反而觉得脖子里凉快了一下!刚才还有很多人在说黄巾像什么呢!比如面条,热腾腾的.,可现在就安静了,按广播行了三拜礼。

  下午还去参加了拓片活动,可好玩啦!可以把自己拓好的宣纸带回家呢!

  这次活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学习论语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学习《论语》心得体会03-08

学习论语心得体会02-02

《论语》学习心得体会03-04

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范文03-30

论语学习心得体会12-03

学习论语的心得06-22

《论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10-17

学习论语译注心得体会06-04

《论语》学习心得07-17

论语的学习心得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