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有效教学与有效课堂心得体会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好好地写一份心得体会,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效教学与有效课堂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有效教学与有效课堂心得体会1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对学校教育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学校教育的关键在于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环境。在过去的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语文教学所花费的时间较多,但学习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远远不及数学等科目。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发挥积极作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显著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呢?接下来我将分享几点个人体会。
一、备好课
备课是确保每堂课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认真研读学科课程标准,深入理解语文课标的核心内容,并详细研究教材。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应当明确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思考如何使用恰当的语言和教学方法让学生易于理解。此外,教师还需对学生进行深入研究,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兴趣和情感,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广泛阅读相关书籍,积累资料,及时了解教学科目的最新发展动态也是备课的重要内容。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打造出高效的语文课堂,提升教学效果。
二、重视课前有效预习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准备环节。通过认真准备课前预习,不仅可以有效地为顺利进行课堂教学做好铺垫,还能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我以往的教学经验中,我发现只有少数学生能够真正深入思考课程内容,而很多学生却在还未来得及形成自己的想法之前,就被他人的答案所取代。长此以往,他们便养成了坐等结果、缺乏思考的'惯性。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根源在于他们未进行课前预习。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课前预习工作,让学生在课前熟悉内容、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和答案。然而,尽管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未必能够让学生愿意去做预习;而积极参与预习也不意味着预习就一定有效。为了提升学生的预习效果,我们必须做到:一是教授他们有效的预习方法;二是设计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预习内容,使之更具针对性;三是重视对预习情况的课堂检查,并给予适当的奖励与激励。否则,学生会认为课堂教学与课前预习无关,进而降低预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当善于利用学生的兴趣,将其比作点燃火药的导火索。因此,教学内容的设计至关重要,尤其是课题引入的方式。在课程开始之初,就应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可以采用“疑问引发兴趣”、“悬念引发兴趣”、“谜语引发兴趣”、“故事引发兴趣”、“情境引发兴趣”、“小品引发兴趣”等多种方式作为引入的开端。同时,在教学中,通过竞争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也是非常有效的。可以比赛谁认识得更快、谁记得更牢,谁能组织更多的词汇,谁能读得更有感情,谁发言更积极等,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此外,分组讨论、讲笑话、分角色表演、做游戏等活动也可以被用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在教学中,教育工作者应该特别留意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他们需要我们的关心和支持,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教导。我们应该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在课堂上,每个学生都应该有机会参与回答问题和练习,而不应该只关注那些表现良好的学生。当学困生做出进步时,无论多么微小,都应该给予积极的回应,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关怀和支持,重拾学习的信心。
五、合理利用多媒体
语文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听力和口语能力,是文化教育的基石。有些内容较为抽象,难以直接理解,仅通过口头讲解或字面解释往往难以让学生深入领会和感受。因此,我们可以运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感官,引发他们丰富的想象力。特别是在涉及描写景物的课文中,即使老师细致地描述其美妙,甚至反复朗读,学生仍然可能感受不到其中的魅力。这时,利用视频教学就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直观地感知教学内容,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
六、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创造一个融洽而民主的氛围。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才能得以充分展开,各种智力和非智力的创新要素才能得到有效释放,学生内在的创造潜能才能被充分激发。这样的氛围不仅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也能够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打造高效教学需要我们不断实践、总结、反思和创新。只有通过这些努力,才能真正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有效教学与有效课堂心得体会2
“在知识的世界里,勤奋是攀登书山的径,努力是穿越学海的舟。”20xx年10月26日,陇西国际城小学英语组的全体教师进行了一次教研,共同商议应对国家“双减政策”。老师们一致认为,“双减”政策应该以学生为中心,遵循教育规律,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快乐,保障他们的休息权利,使学生的学习重归校园。这一举措将有助于整体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减轻家长的'负担,缓解家长的焦虑情绪,并回应社会的关切。更重要的是,这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这是一项非常有益的政策。
在本次研讨中我们探讨了“双减”与英语教育的关系。双减,英语是重点对象。必须减轻家庭对英语教育的焦虑,必须减少社会培训中英语教育的比重。这对应高质量、低能耗的英语教育是好事,优化作业就是一种选择。
针对作业我们重点进行了讨论。作业应当是学生为达到学习目标而对课堂已学未会内容的深化开展的学习活动,其特征是通过继续学习而深化教师讲授、学生观察与体验中所初步建构的知识、能力、态度。
高质量的作业必须具备深刻的意义。它基于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培养,旨在强调教学后的知识巩固与技能应用,促进知识的迁移和思维的激活。作业扮演着开启知识之门的钥匙角色,引导学生产生好奇心,不断追问,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然而,这一切都应以实际的价值意义为目标。
质量高的作业应该符合小学生英语学习的深化机制。对于我国小学生的英语作业来说,它应该遵循学过但还未完全掌握的内容进行训练,核心在于巩固已学知识、加强实践练习,最终达到能够熟练运用的水平。
有质量的作业需要有温度的话语。作业的对话和情感交流,不仅可通过语言,还可通过图像、声音、动漫,需要设计情景。作业的提示、指导、评语,都应从情感出发。语言,除了准确、鲜明、生动、得体等语言基本规范外,作业语言更多的要诙谐有趣、亲切友好,对思维引导、意义追寻的作业,语言表述要有“能引而不发、激励唤起”等效果。
有效教学与有效课堂心得体会3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取决于课堂教学目标制定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目标制约着课堂的进程与发展。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新课程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多元的,它不仅要关注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关注影响学生终身发展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我认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质即学生获得发展。因此,要把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有机地整合于教学之中,这正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真正内涵。
如何整体落实三维目标,我认为,教师在备课前,应当认真阅读教材、教师用书,对所教授内容的三维目标、教材编写特点等要了然于胸,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所拟定的教学目标要具体、可操作,如果目标过高或过低,都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而应当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跳一跳能摘到果子”。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那么备课“备”什么?教师备课的重要指导思想不是备教师怎样“教”,而是备学生怎样“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状态,精心设计学生学习的过程。要充分预设学生对哪部分内容学习困难大,应该如何实施,对哪部分内容学生容易产生分歧或独特见解,如何应对等。
其次,从教材内容入手:灵活使用教材。
现行教材经过多次改革其知识内容系统、科学且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但是,教材只是教学的依据之一,同样的教材会因为学生具体情况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们经常说要树立“用教材教”的新观念,而不是机械地“教教材”,可以对教材做出合理、适度的加工与改造,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变“死教”教材为“活用”教材,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效。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之一。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应当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能根据学情和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其次是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学习了“酸碱盐”的内容后,组织学生开展“我看酸碱盐”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同学们小组合作利用课余时间了解生活中的酸碱盐;并对了解到的生活中酸碱盐信息进行整理、对比、分析,能将部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厨房中的洗洁精、厕所中的洁厕净、生活中的醋等应用。这样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到研究之趣、实践之意,体会到成功之乐。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所学知识得以应用,化学应用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为学生未来走上社会大舞台、为学生这一生命主体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重视课中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互动的过程。课改思想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学生的这些学习方式都是在教师组织、指导等“教”的行为下发生的。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重在提高教师“教”的行为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具体行为都应当精心地思考、精巧地设计。如何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呢?我认为:(1)教师要着力打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放下传统观念中“师道尊严”的架子,要“俯下身子”与学生交流。只有在和谐、平等、其乐融融的师生关系中,才有师生全身心的投入,教者神采飞扬,学者兴致高涨。这就需要教师树立以发展学生为本的观点,坚持教学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教师更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即自己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此外,教师还要时刻铭记学生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他们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积极地建构知识。
(2)教师要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的实际,从生活或具体情境中引入数学新知,让学生在有效的情境中产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学情,结合教学内容,努力创设各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新知的动机,积极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
(3)教师在课堂中要善于倾听。我们经常要求学生上课专心听讲,致力培养学生倾听的良好习惯。其实,我们教师更需要有一双善于倾听的耳朵。李政涛先生在《倾听着的教育——论教师对学生的倾听》一文中写道:“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要提高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教师更应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在课堂中善于倾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交流问题时,要善于倾听、关注学生涌现出来的各种各类信息,对信息进行筛选和组合,不断引导和激发学生去发现,去思考,推进教学过程。有了教师的倾听,才有师生、生生间有效的互动,才有学生新知识的建构、能力的提高。
有效教学与有效课堂心得体会4
近期参加教师网络学习,在杨晓奇工作室学习了有效课堂教学,其中对教学中学案的使用,对学生自学有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自己也得到了一定的启示,我认为在初中阶段地理有效课堂教学中应着重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一、处理好学案设计与课堂教学的关系
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是初中地理教师备课时设计教学的主要出发点。从这个角度说,所谓的备课,实际上就是备学生,就是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所谓的教学设计,就是为不同的学生设计出符合他们需要的学放案。所以,新课程的`教案应该是动态性的,灵活多变的学案。我认为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改变甚至完全抛开事先写好的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实际问题,凭借已有的经验,在构想的基础上展开教学活动。课后要及时反思和总结,进而修订和完善学案。
二、处理好创设氛围与学生自律的关系
新课程要求教师给学生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但所谓的“宽松”是心理上的、精神上的,而不是无组织无纪律的
课堂上既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这就需要地理教师在开放性的课堂教学中做到收放有度,成功利用自己的调控能力,将课堂调控艺术与学生自律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课堂自学与指导配合达到最佳状态。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去,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对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随时监控合作学习的进程和质量,帮助学生掌握相互合作、交流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律作用,及时提醒学生自觉遵守学习纪律,调整学习状态,以饱和的学习热情投入到合作学习中。让学生多交流、讨论有价值的或有意义的话题,达到“控而不死,放而不乱”的效果。
三、处理好教材与教学的关系
新课程认为教材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人格构建的文化中介,亦即“教材是范例”、“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材是师生发展的平台”。要求教师应主动参与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设计,由“教教材”转向“用教材”。用教材促进学生发展,教会学会学习,发展情感,培养良好习惯,提高学习能力。对地理教材做出富有针对性的设计,进行创造性的实施。从激发学生超越于知识之上的智慧、灵感、激情和创造性发面,来改善和优化整个教学流程。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体制发生重大变革的今天,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尽快转变教学观念,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有效教学与有效课堂心得体会5
一个教师如何充分用好课堂,让学生在课堂学到更多的知识,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让更的课余时间交还给学生,这是每个有责任心的老师要思考和去研究的。通过学习《有效教学》,对如何提高有效教学受益匪。下面谈谈几点自己的感悟:
首先,通过有效教学的学习和培训,我明白了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堂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才是有效课堂教学的核心,“知识与技能”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基础,只有“过程与方法”才是作为我们老师需要改革整顿、反思总结的部分。每节课我们教师都应该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收获,它表现为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能到能的变化上。学习结果不仅表现在双基上,而且表现在智能上,特别是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思维方式的发展。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一堂高效的课堂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他们有机会亲身感受科学。科学学习应该是一种探索性的体验,其中应当包含多样的过程性目标。我们作为教师,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思考、交流和实践等方式来领悟科学的方法,从而有条不紊地进行思考。我们希望学生能够全心投入到学习科学的过程中,而不仅仅关注结果,这样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再次,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实用性。一堂高质量的教学课程,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引入环节、问题与问题之间的过渡、活动环节、总结环节、练习环节、作业环节等等。设计教学环节时,不能仅停留在形式上,而是要着眼于实际应用。因此,在备课过程中,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准备:研读教材,把握重点和难点,注意掌握适度的详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掌握可能出现在作业和练习环节中的错误。
确保高效的课堂教学是一项持续不断的任务,我们需要时刻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并且将其有机地融入到个人的情境和教学环境中。这个过程是一个不断自我发现和提升的旅程,需要我们持久的热情和对教育事业、对学生的深沉热爱。
有效教学与有效课堂心得体会6
提升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多种途径可选。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着重采用了以下几个方法:首先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是引导他们建立有效的学习方法,最后是通过巩固知识来加深他们的理解。接下来我将结合我的具体做法,分享我的体会。
一、培养学习兴趣
应该说,大多数学生对于学习化学还是有着直接兴趣的,对化学现象存在着好奇心,对化学实验尤其感兴趣,要充分利用学生学习化学的这种兴趣来组织教学,保持学生旺盛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1、加强化学实验和直观教学
化学实验中,千变万化的现象对学生最有吸引力,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要力求操作规范,现象明显,可见度大。学生实验要人人动手,细心观察,及时分析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魅力,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可利用所学化学知识,在家中进行一些简便易行的小实验,来解决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如发给每位同学半小张淀粉碘化钾试纸,要求学生利用家中一些简单的食品和器具,检验家中所食食盐是否为加碘食盐。图片、录像、多媒体模拟等直观教学手段,对学生理解知识能起相当大的作用,一些实验现象不明显的实验,如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一些化学中的微观世界,如晶体的结构等,更是有着极强的直观示意作用。特别是电脑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可以在机上进行逼真的实验演练,全方位的互动,更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开辟了新的途径……
2、理论联系实际
生活中有许多丰富的化学知识,高中学生对自然界的现象及其变化已有一定了解,结合教学内容,尽量举学生熟悉的化学现象,并用化学知识进行揭示,这能使一些较为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去理解和掌握书本上的知识,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讲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时,跟同学们谈到油条是我国北方的一种早餐食品,民间俗有“一碱、二矾、三钱盐”烹制油条之说,那么其中的“碱、矾、盐”是指什么?烹制油条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是什么?再如,在学习铵盐的性质时,同学们都能掌握NH4Cl受热分解,()然后让大家分析为什么舞台布景、舰艇上的木料等都经常用NH4Cl处理,原来NH4Cl受热分解产生的NH3 HCl都不能燃烧,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从而达到防火的目的。再比如,在学习蛋白质的性质时,讲蛋白质遇到盐就会凝固、变硬,向同学们解释为什么烧鱼炖肉时不易过早放盐?这是因为烧鱼炖肉时,蛋白质被拆散,生成氨基酸,味道鲜美可口,而蛋白质过早遇到盐,凝固变硬再溶解和拆散就困难了。这样可激发起学生学习化学的欲望
3、利用研究性学习课或选修课,开展生动有趣的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对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增进知识应用能力以及提高学习兴趣都有着积极的作用。比如,在高一年级的研究性学习中,我会组织一些有趣的化学实验,如制备消字灵、滴水生火、滴水生烟,以及蓝瓶子实验等。同时,我也会定期举办一些化学用语的小竞赛,如百个方程式竞赛,或者让学生们撰写化学相关的小论文等。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们在课余时间更好地探索化学的奥秘,还可以激发他们对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4、教学内容要适中
教学内容过深、过难、作业过多,不仅加重学生负担,而且容易降低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要坚持适当难度与可接受性相结合,适当密度与循序渐进相结合的原则。作业切忌大量偏难,学习检查切忌频繁测验、考试。针对学生素质较好的实际情况,高一侧重兴趣的培养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高二侧重能力的培养;高三则侧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千万不能将高三的内容下移至高一、高二,期望一气呵成,结果适得其反,一旦使学生丧失了学习提高的自信心,那我们所作的任何努力都将会事倍功半。
二、训练学习方法
高中新生刚踏入化学学习的殿堂,需要逐步适应这门学科的特点和学习方法。只有通过科学的学习方式,他们才能在探索化学奥秘的过程中有效地培养自己的智力。
1、学会观察和分析
化学实验是研究化学的重要手段,在教学重要引导学生重视化学实验,逐步培养独立观察的习惯。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来说明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学会根据实验结果书写化学方程式,学会用实验探究法来学习化学知识,同时在实验中让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形成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等。例如我在上《钠》一课时,就设计了这样的实验探究法的教学程序:
(1)金属钠具有许多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在物理性质方面,金属钠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在常温下呈固态。它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热导性,是一种较软的金属,在室温下可以被轻松地切割。另外,金属钠的'密度相对较低,是常见金属中密度较小的一种。在化学性质方面,金属钠具有与水反应的特性。当金属钠与水接触时,会剧烈放出氢气,并生成氢氧化钠。这个反应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因此金属钠与水接触时会出现明火。另外,金属钠还可以与许多非金属元素发生化学反应,例如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与许多金属不同,金属钠具有较强的活性,因此在储存和处理时需要特别小心。至于金属铁在常温下与水不反应,而金属钠是否也如此,答案是否定的。金属钠与水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现象,而金属铁则相对稳定,一般情况下不会与水发生明显的反应。
(2)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①用小刀切一小块金属钠--断面呈银白色很快变暗
②将其投入到盛少量酚酞的水中--"浮、熔、游、鸣、红"
③将生成的气体点燃--淡蓝色火焰
④将金属钠放置于坩埚中加热--生成淡黄色固体
(3)启发学生进行科学抽象:
①钠的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质软、密度比水小、熔点低等。
②钠的化学性质:a、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
b、能与氧气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
(4)然后得出结论:由于钠原子半径比铁原子小,所以失电子能力强,金属性强,单质还原性强,比金属铁活泼。
(5) 最后将总结出来的知识加以应用:
①实验室中如何保存金属钠?
②将金属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会置换出铜吗?
2、掌握预习的方法,养成预习的习惯
学生的预习习惯与教师备课同样重要,它们都是为了更好地上课做准备。通过预习,学生能够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可能遇到的问题,这样在课堂上就能有针对性地提问。然而,目前许多学生缺乏主动进行预习的意识。我认为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促进学生预习的自觉性。比如,在课前安排5分钟时间让学生阅读相关文本,他们可以标记出重点内容,然后在课堂上再深入学习新知识。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逐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总结能力。
3、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
智慧的核心在于思考,而思考常源于问题。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培养问题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只有通过思考,学生才能发现问题,而提出问题又能促使他们深入思考。我们需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理解观察到的现象和教师所传授的内容,从中揭示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发现事物的变化规律。当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后,我们要训练他们综合运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培养他们得出概念的能力,比如区分氧化物、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酸酐等的定义,并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三、巩固所学知识
高中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思维形式和记忆能力都有待进一步发展,各种学习负担不均,致使学习的知识零乱,巩固率不高,要使学生对所学过的知识由“会”到“活”并由“活”到“用”,知识的巩固是关键。
1、想方设法帮助学生记忆
学习化学要强调必要的记忆,通过分析概念,发现规律,明白各部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等,都可以巩固对这些知识的记忆。在实际教学中,为帮助学生对一些概念、定理、方程式的记忆,可以编一些顺口溜,如讲盐类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时,就可以编这样的顺口溜:“不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弱写出谁,几价加几水;多元弱酸根,一次加一水;生成酸式根,再加一次水;可逆不沉淀,不画气体飞。“再比如,在记忆乙醛发生银镜反应时的方程式: CH3CHO + 2 OH → H2O + Ag + NH3↑+ CH3COONH4,由于生成物多,不好记忆,就可以编这样的顺口溜:“一水、二银、三氨、乙酸铵”,这样的记忆效果会好一些。
2、通过分析发现规律,归纳简化
确保学生全面掌握知识后,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概括、总结和归纳是至关重要的。比如,每节课后进行小结,每个学习单元结束后进行归纳总结,特别是在高三总复习阶段,归纳总结更显重要。比如,确定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物质有哪些,以及不同滴加顺序导致的实验现象差异有哪些,还有同分异构现象的种类等。这样的学习方法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记忆力,进而提高学习成绩,还能间接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通过反复练习,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练习的重要性在于通过反复实践来巩固学习,课堂练习是其中的主要形式。通过不断的练习,学生能够更容易地发现和解决问题,形成正确的认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设计各种形式的练习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包括课堂上的选择题、填空题等,可以在新知识呈现之前或之后进行,以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此外,针对学生在作业中容易出错的题目,需要进行反复讲解,并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目,帮助他们纠正错误。除了传统的练习形式,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分析、整理实验报告、编写试卷、思考一题多解等活动,以及相互交流基本实验的经验,这些都有助于加深和巩固化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提高课堂效率的方法是一件必须长期探索的工作,需要每位同仁不断的探索和实践。
有效教学与有效课堂心得体会7
如何正确理解有效教学的“三有(有效果、有效用、有效率)”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互动中,依据一定的教学规律,以最少的资源投入实现最多的教学目标,推动学生的主动发展。这涵盖了三个方面的含义:
有效果:有效的教学表现在于实现教学目标的程度,即教学活动是否达到了预期结果。因此,在课前,我们应该深入研究教材,结合课程标准,了解学生情况,以此为基础确定教学内容、知识掌握要点、技能培养方向、学习方法引导、思想教育渗透等方面。只有心中有数,才能做到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从而使学生得益良多。除此之外,课堂中的互动环节也至关重要,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有时候甚至能够在课堂上展现出意想不到的亮点,获得出乎意料的收获。
有效用:教学的终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仅要求他们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更需要引导他们具备“触类旁通”的能力。教学应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和热情,引导他们不断探索、学习新知识的渴望。因此,教学应注重方法的传授,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自主探索,为未来甚至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具有持续的影响力。
有效率:有效教学的衡量指标是教师在最短时间内实现预期教学目标的能力。这不仅仅是简单地追求在最短时间内传授最多知识的理念,而是包含了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习状态等多方面的综合评估。同时,它也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技巧和智慧。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当善于引导他们自主探索,以最快的速度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有效的教学并非追求所有学生都成为佼佼者,而是让每个学生在其现有水平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发挥潜能,做到最好。换言之,教师应尽力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同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热情,为他们未来的学业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同时,教师自身也应不断反思、探索、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实现教学与学习的相互促进,从而使教学更具意义。
如何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现代的教育教学思想是“教学要从学生的已知出发”“教学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这种思想的提出和改变,使教育教学从教师的权威说教向学生的主动能动性转变,认同学生肯定有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我觉得可以采取以下的做法:
1、学习动机是推动人进行学习的内在动力,对学习效果有着重要影响。当学习动机正确、强烈,并且指向学习活动本身时,通常学习效果会更好,成绩也更佳。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展示事实、论述道理,帮助学生们清晰地认识到学习数学的.意义,既包括社会层面的意义,也包括个人层面的意义,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责任感。此外,适当的鼓励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少一些批评。对于那些提出新颖简捷回答的学生,可以给予一两句肯定的评价;对于有一定进步的中下学生,应该及时表扬;而对于那些积极参与讨论的学生,一个会心的微笑或许就是他们学习进步的动力所在。
2、设计创新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对语言文字美感的欣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遵循“从简入深、循序渐进、适度挑战、及时反馈、精准引导”的原则,制定具有阶梯性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逐步挑战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其学习的热情。
3、实施分层次教学,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在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已经出现参差不齐的情况下,仍然采用传统的“大统一”要求的教学方法,会保全一部分学生而牺牲另一部分学生。因此,要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因材施教,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教育,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才能和专长,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
【有效教学与有效课堂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有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11-28
有效教学和谐课堂心得体会10-10
有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经典]09-04
有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02-29
课堂有效心得体会12-05
有效课堂心得体会04-12
有效教学有效识字02-20
历史课堂“有效教学”初探03-02
优化教学模式,打造有效课堂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