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读后感>《傅雷家书》读后感

《傅雷家书》读后感

时间:2024-11-16 13:46:5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傅雷家书》读后感集合13篇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傅雷家书》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傅雷家书》读后感集合13篇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

  我很羡慕傅聪有一个那么好的父亲,他总是事无巨细的教导傅聪,用再平凡不过的话语教给孩子们聪慧的人生哲理。“去年我常问到你经济情况,怕你开支浩大,演出太多,有伤身体与精神的健康;主要是因为我深知一个艺术家在西方世界中保持独立多么不容易,而惟有经济有切实保障才能维持人格的独立。并且父母对儿女的物质生活总是特别关心。再过一二十年,等你的孩子长大以后,你就会体验到这种心情。”从《傅雷家书》中,我们不难看出父母对孩子的拳拳爱意。

  傅聪留学海外的过程中,先后收到了近百封父亲给他的家书,教导他立身行事、爱国成才,把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融入了对儿子的谆谆教诲中。由这些信件汇集而成了《傅雷家书》——是一本教导中国孩子如何做人的书。

  忽然觉得手上的《傅雷家书》变重了,是啊,它承载的是一个父亲深沉的爱意,又怎能不重呢!静静翻开《傅雷家书》,如深沉父爱一样,有许多足以令我感动的细节。譬如,身为父亲的傅雷为了弥补爱子因远离故土而产生的诸多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日渐陌生的因素,不顾重重的困难,坚持给孩子邮寄有关的书籍,从《诗经》、《楚辞》到宋词、明曲,还有自己的译作。在信笺中他阐述着民族的文化哲学思想,不止一次给儿子纠正用错了的.字词,为的是让儿子明白:作为一名炎黄子孙,他是足以骄傲的,因为祖国有着无尽的文化财富,一代又一代在所有中国人的血脉里传承着!

  看着看着,我想我的父亲了。父亲是个严肃而又幽默的人,小时候,记忆中的他总是喜欢轻轻抚着我的小脑袋,给我讲历史故事、唐诗宋词。而现在,随着我的开销越来越大,父亲也外出赚钱,许久才回来一次。而他却没有像傅雷一样,不知疲倦地给我写信。但是我知道,父亲仍是很爱我的,只是没有时间。

  天下父亲都是对子女的疼爱都是一个样的,他们或许不会像母亲一样,给你做饭洗衣,永远陪在你身边,但他们宽厚的肩膀却承载了你童年所有的欢乐。他们给子女的爱,一直很安静。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2

  这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这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这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它就是《傅雷家书》。

  《傅雷家书》是将傅雷写给他儿子的书信汇编成的一本集子,摘编了傅雷先生从9年至9年月的8封信件。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亲情溢于字里行间。

  傅聪至海外留学,与家里的联系就是书信。《傅雷家书》中写过邮局将傅聪比赛后的长信遗失,傅雷半个多月的心神不宁。因为儿子迟迟没有来信,傅雷甚至疑心:儿子又不信任爸爸了吗?由此可以看出来,傅雷将对儿子全部的爱都倾注到了家书中。

  我终于有点明白“家书抵万金”的意思了。傅雷曾在给傅聪的信中这样说;“艺术家最需要的,除了理智以外,还有一个‘爱’字”。他要求儿子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雷曾在家书中写过这些家书的目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播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傅雷对儿子的教导不仅仅在艺术上,他曾劝傅聪改掉懒惰的习惯;“人人都多少有些惰性,假如你的惰性与偏向不能受道德的约束,又怎么能够实现我们教育你的信条;“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者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

  《傅雷家书》是一位父亲为儿子苦心孤诣的证明,傅雷对傅聪、傅敏的爱不是普通的.嘘寒问暖,而是暗藏在他对儿子们的谆谆教导中,暗藏在他对儿子们道德和艺术的严格要求中。

  《傅雷家书》中的傅雷既像儿子们的朋友,又像儿子们的老师。在为傅聪和傅敏提出建议与意见。这些不同寻常的家书,拼出一位父亲对儿子的爱,简单真诚却又伟大的爱。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3

  每个人都体会过父母的慈子和教诲。当我读着这本家书,感到的是一种另一番教诲,我似乎找到了同时一种父母之子,这也是大多数子女所体会不到的。那一封封家书,就象一次次珍贵的谈心,拉近了我们的距离。

  读了《傅雷家书》之后,真为傅雷先生对人生的如此努力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为人父母的能够从中学习到教育子女的办法,学艺术的特别是学钢琴的能够从中学习提升技艺的办法,对解放初期至文革这段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也能从傅雷这位当事人的描述中获得一些知道,而此书中对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加强个人修养。从家信的话语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对自身要求极严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身的味道,傅雷让儿子立下的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籍。爱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动。

  有人觉得书信是比较为真切、自然和诚实的`文字。是啊,由于写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时即刻的内心所想,思想到哪里,文字就到哪里。给亲人写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于剖析自身,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从自己的经历中给出经验和教训。因此,我想读傅雷家书我们读到的应该便是傅雷自身吧。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对傅聪音乐上的教育上,原先是强调技巧、而后反复要他能真正领悟作品本身,这也便是凡事多从“为什么”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看到事物的本质。傅雷在教育子女中自己的思想经历也在不断的提升,在傅雷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中西二种文化融合的思想。高尚的父母培养出成功的儿女。傅雷夫妇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小朋友,都很有成就。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小朋友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启迪。

  读了傅雷家书后,我懂得了很多,我更知道父母了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教育书,也是一本能够拉近父母与小朋友的一本书,让小朋友更知道父母,让父母更知道小朋友。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4

  “一个人没有灵性,光谈理论,岂不成为现代学究、当世腐儒、八股专家也鲜矣!为学最重要的是"通","通"才能不拘泥、不迂腐、不酸、不八股;"通"才能培养气节、胸襟、目光。"通"才能成为"大",不大不博,便有坐井观天的危险"这一段家书,算得上精辟深刻!傅雷对儿子的期许便如自己一样,把自己做学问的感触与孩子分享,用心可谓良苦,学习、干事最怕一知半解、急躁浅薄,个人觉得认真专注于一件工作或者事物的方方面面、多个角度、多个维次,才能通透,从学习上来讲是善于学习、能真正学懂,从工作上来讲是到位、妥帖。这一点无论是哪一代人的哪个方面,都值得深思!也与一个人的空性、悟性有关。这当然不是一知半解的沾沾自喜、坐井观天,更不是浮于形式的夸夸其谈、走马观花!一代大家傅雷在此为我们所有人做出了好的典范。

  “练琴的时间必须正常化,不能少,也不能多;多了整个的人疲倦之极,只会有坏结果。要练琴时间正常,必须日常生活科学化,方案化,纪律化!自己弹的曲子,不宜尽弹,而常常要停下来想想,想曲子的意境、境界,追问自己究竟要求的是怎样一个境界。这是使你明白你所要的是什么,而且先在脑子里推敲曲于的结构、章法、起伏、高潮、低潮等等。尽弹而不想,近乎即兴表演,弹到哪里算哪里,往往一个曲子练了二三个星期,自己还说不出哪一种弹法最满意,或者是有过一次最满意的.弹法,而以后再也找不回来。假设照我的方法作,一定可能帮助自己的感情更明确而且稳定!"

  本想作出删减,细细读来一个长者和父亲的殷殷期盼,实不忍辜负,姑且消耗大家的耐心!传道、授业、解惑,授之以渔,我想异国他乡的傅雷在读到此处,一定感慨父亲的苦心孤诣,而所有的读友亦能感到一个父亲用心的深远、细腻,父母是儿女最好的老师!对于求学上进的傅聪而言,这是茫茫学海中的一盏明灯,既有方法论又有可供实操的提升方法,既厚重又朴实!现实中的例子和教育,在此不予置评,正如佛渡有缘人,个中意味可体悟不可言谈。

  这算得从此书读出的父爱的厚度!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5

  什么叫爱?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但是,当你翻开《傅雷家书》,听着书页翻过的刷刷声,听着窗外的鸟叫虫鸣,你就会从字里行间发现什么是真正的爱。

  文章从不断的书信中讲述着傅聪的海外留学的成长之路,父母通过书信告诫傅聪要有一颗爱国之心,不论获得了多大的荣誉都不能自傲,要懂得谦卑,在傅聪失恋时,傅雷鼓励傅聪应该做到心理平衡,分析原因勇于面对,并且吸取教训,而在傅聪得奖时从信中表达出了一种激动与欣慰之情,又在日常生活中教会了傅聪如何理财,把全身心投入艺术,正因有了这位严厉与温和的父亲理解他,教导他,他才能在国外取得成功,在艺术上卓有成效。

  在毎封信中,傅雷在傅聪失恋时,借太阳过于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过猛,也会淹死庄稼,告诫他要爱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达到心理平衡,才能不因回忆而痛苦,借这种心态才能茁壮成长,在不为人知的尘世中才能变得坚强,又在信后告诉他倘若认为这些话是正确的,有作用,当再次遇到痛苦与困难时,拿出信来读几遍,每当写信之时,傅雷都苦心孤诣地教育孩子,严格要求孩子,只为儿子能够理解他的一番苦心,懂得爱父母,理解父母的爱,将父母的爱传达到心灵深处,在任何时候都能想到他们的教诲,同时在傅聪获奖后,傅雷与的母亲都为此十分激动,但是谁能想到他成功的原因正是因为傅雷不断地教育他要有一颗赤子之心,心怀祖国,因为祖国是生你养你的地方,正因为心怀有赤子之心,所以傅聪在外国不断奋斗之余依然想着祖国,在他寄给父亲信中,他总向父亲诉说他十分喜爱读诗,尤其是李白杜甫的诗,这些短短小诗随无多大用处但是这正能体现傅聪热爱民族文化,这些民族文化在他成功的道路上起着重大的作用。

  再回想一下,如今的.社会中,人们是否有真正理解爱呢?如今的人们只是懂得情侣之间的一种爱,却很少有过真正的对祖国,父母,民族文化的爱,似乎他们也不曾理解爱,正因此所以在中国的乐坛中没有再出现任何名人,如果我们没有爱,我们就是行尸走肉,在肉体上没有灵魂。

  用爱来温暖自己让自己的生活与灵魂变得更加充实,用自己的温暖传达爱,温暖这个世界。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6

  近日,闲来无事之下便到书店逛了一圈,不知为何一眼就相中了这本《傅雷家书》,本想着囫囵吞枣看一遍就好,却不想越读越沉迷其中。人们总是说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但读了这本书后,我认为父爱也同样伟大,但父爱是严厉的,是深沉的。

  家书,顾名思义就是家信的意思了。在那个信息极为落后的时代,书信便犹如一根无形的绳子一般,连接着彼此的心。这本书正是由186封傅雷写给傅聪的信组成。而这186封信,正是傅雷对儿子傅聪的爱。

  傅雷对儿子是舍得花钱的,他每次寄信都会去航空公司。在那个连吃饭都成问题的年代,这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事情啊!但是傅雷认为,金钱比不上儿子的成长。在他心中,儿子的安危及学习情况比任何事情、任何东西都要重要,更何况是区区金钱呢?都说父爱如山,傅雷的爱是深沉的,是严厉的。

  在家书中,傅雷总会在儿子受到打击时劝慰他学会乐观面对、泰然处之;但在儿子取得巨大成就时,又教会他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要被名利所诱惑。傅雷的这些道理,不仅是教育儿子的,同时也是教育我们的。试问,这世上有什么人能够做到不被功利心所诱惑,不被流言所打倒?可是傅聪做到了,这一切都离不开傅雷的言传身教。

  傅雷对儿子的谆谆教导,那番良苦用心不正是天下父母对儿女爱的影射吗?父母对在外工作、求学的儿女总是关心的,但是他们表达爱的方式不同,有的是高调的,有的是深沉的;有的是温柔的,也有的是严厉的。但不可否认的`是,父母都是爱儿女的、都是希望儿女们过的更好!可是反观我们呢?对待他们的态度却是越来越不耐烦,总是嫌弃父母管的多、管的紧,丝毫不把父母的关心、教导放在心上。这是我们自身的问题,难道不应该好好反思吗?

  傅雷的这些书信,不仅教会了孩子们关于做人、为人处事上的一些道理,更是教育了家长们:“棍棒教育”是不能够起到良久的作用,家长们更是应该站在孩子们的角度上去考虑问题,心平气和的与孩子们好好谈谈,交流各自的观点,互相理解,这可比“棍棒教育”管用多了。

  傅雷与儿子虽相隔两岸,但这份跨越大洋的爱,却依旧让人感到温暖。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7

  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这也是一部充满父爱的苦心孤执呕心沥血的教子篇。它如山间清澈的泉水,如蓝天下舒展的白云,如海上自由翱翔的海鸥,如无瑕的白璧,如透明的结晶体,感情是那样的纯真,那样的朴质,那样的美丽,没有半点虚伪,用不着半点装腔作势,这本书既展示了“慈母严父”式的中国传统家庭,又展示了西方先进的思想理念,这不仅是表达舐犊情深的一封封书信,还是一本具有人生哲理的书。

  这本书是父亲写给儿子的家信,父爱流淌在朴实的文字背后,深沉而温暖。“昨天一夜我们都没睡好,时时刻刻惊醒,今天睡午觉,刚刚朦胧阖眼,又是心惊肉跳的醒了,昨夜月台上的滋味,多少年来没尝到了,胸口抽痛,胃里难过,只有从前失恋的时候有过这经验。”“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这些话语中表达了傅雷对儿子的依依不舍的眷恋之情,并告诉儿子,父母永远是孩子最温暖的港湾。用同时告诉广大父母孩子,孩子心中的苦闷,应该向父母发泄和倾诉,父母应该安慰孩子。

  傅雷家书是傅雷思想的折射,这本书无处不体现父亲对儿子的爱,同时也不忘对儿子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在餐桌上,在语言上,在衣着上,在舞台上,种种细节,傅雷都一一提醒傅聪,他希望儿子成为讲礼仪,有良好习惯的人。在人际交往上,傅雷告诉儿子要珍惜自己的友情,用行为和习惯表达对朋友的感激和关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个好的`家庭教育决定一个孩子的人生,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育儿子待人谦虚,做事谨慎,礼仪得体,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你如今每次登台都与国家面子有关,个人的荣辱得失事小国家的荣辱得失是大,你既热爱祖国,这一点尤其不能忘了,为了身体为了精神,为了艺术,为了国家的荣誉,你都不能不大大减少你的演出”这句话。告诉儿子勿忘祖国要维护祖国尊严,傅雷的爱国之心,跃然纸上。

  傅雷夫妇作为中国父母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傅敏。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超越自我,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8

  每个人都体会过父母的慈子与教诲。当我读着这本家书,感到的是一种另一番教诲,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种父母之子,这也是大多数子女所体会不到的。那一封封家书,就象一次次珍贵的谈心,拉近了我们的距离。

  读了《傅雷家书》之后,真为傅雷先生对人生的如此认真与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为人父母的可以从中学习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学艺术的特别是学钢琴的可以从中学习提高技艺的方法,对解放初期至文革这段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也能从傅雷这位当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了解,而此书中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强个人修养。从家信的话语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对自己要求极严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让儿子立下的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籍。爱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动。

  有人认为书信是最为真切、自然与诚实的文字。是啊,因为写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时即刻的内心所想,思想到哪里,文字就到哪里。给亲人写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从自身的经历中给出经验与教训。所以,我想读傅雷家书我们读到的应该就是傅雷自己吧。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对傅聪音乐上的教育上,原先是强调技巧、而后反复要他能真正领悟作品本身,这也就是凡事多从“为什么”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看到事物的本质。傅雷在教育子女中自身的思想经历也在不断的提高,在傅雷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中西二种文化融合的思想。高尚的父母培养出成功的儿女。傅雷夫妇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都非常有成就。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启迪。

  读了傅雷家书后,我懂得了许多,我更了解父母了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教育书,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与孩子的一本书,让孩子更了解父母,让父母更了解孩子。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9

  “真诚待人,认真做事。”这是傅雷的生活准则,同时也是傅雷教育孩子的教育核心。告诉我们真诚、认真、谦虚是走向成功的道路。

  真诚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社会上,家庭里,大多的教训使我们不敢真诚,真诚是需要很大的勇气作后盾的。所以傅雷教育其孩子“做艺术家先要学做人。”

  莫扎特幼年时在爸爸妈妈的精心培养下,音乐天赋得到迅速的展现。去维也纳旅行演出钱,爸爸买了一枚钻戒,留给给小莫扎特演出时佩戴。音乐会上小莫扎特灵巧的`双手在键盘上跳动,一曲曲扣人心弦的音乐,熟练而高难度的演奏技巧,竟出自一个刚满六岁的小男孩之手!人们听入迷的同时,一位观众指着小莫扎特手上的钻戒喊道:“魔戒,魔戒,快把那魔戒取下来。”全场观众开始议论纷纷,整个音乐厅乱成一团粥。小莫扎特的爸爸赶紧拉着孩子走到舞台前,当众取下那枚戒指。小莫扎特再重新回答琴凳上。他演奏的乐趣还是那么流畅灵动。全场的情绪比之前更加高涨。人们的欢呼声和鼓掌声持续了很长时间。人们不再相信什么“魔法钻戒”,都说小莫扎特是“音乐神童”。

  有了真诚,才会有虚心。有了虚心,才肯丢开自己去了解别人,也才能放下虚伪的自尊心去了解了解自己。傅雷教育孩子“需用冷静和客观的批评精神,持续不断的检查自己。”而傅聪之所以能在音乐界上取得成功,原因少不了他自身的自我批评精神。在一场大赛上取得好成绩时,不是沾沾自喜,不是对爸妈的唠叨置之不理,而是写长信回家报道情况。就因为他客观的批评精神,使他耐下心来精心练琴,有长达到一天十几个小时的练琴时间。

  “真诚待人,认真做事”。是种极不容易的艺术,只有性格坚强的人,运用明智和意志力与极大的耐性,再经过一些大大小小的惨痛教训,才能办得到!我想,我终于明白《傅雷家书》里傅雷对傅聪说得那句话:先为人,此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0

  在异地的父子俩,给对方写信,两人的交往在艺术上,思想上,文化上产生了靓丽的火花。这本书最亮眼的地方就是父子俩之间的深情,但让我格外关注的就是他们身上具有的自我批判的精神。自我批判的精神,难道不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吗?

  傅雷,脾气暴躁,常常因为两个兄弟的顽皮而动手。但在第一封信中,他强烈反思并批判了自己青壮年时代的教育方法。最终迎来了,父子俩之间的谅解。傅聪,因为具有自我批判的精神,不但努力改掉了演奏时身体抖动的坏毛病,而且迎来了父亲的赞赏。

  这种自我批判的精神,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便是曾子的自我批判。大家都在各自的路上行走,这一条路是不是弯的?是不是通向自己想要的方向?在忙碌当中,没办法知道。只有停下来,对自己进行自我审查,批判,才可以及时调整,纠正自己以往的错误。反之,如果一个人不具有这种精神,那么,他将会一错再错,而这种人,恰恰也正是自满骄傲的人。

  自我批判不但要在个人上有所体现,而且要在一个集体,国家当中有所体现。在面对大革命的失败,中共中央进行了强烈的自我批判。召开了八七会议,确定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从此以后,把军队的掌管权,死死的握在了自己手上。文革以后,中共中央承认了文革的失败,不在于阶级为纲,将重心转移到抓生产,促改革身上,大胆的.平反冤假错案,使人民团结一心,才有了今天中国繁荣昌盛的模样。

  批判与自我批判,所以能成为有力的武器,也就在于它能培养冷静的科学头脑,对己,对人,对事都一视同仁,做不偏不倚的检讨。而在当今社会,这种批判的精神,似乎也普遍缺乏。人们在被责怪的时候,第一时间并没有想到自己错了,而是大声喊着某某人怎么样?承认自己错了,就这么难吗?我们应该勇于自我批判,善于自我批判,让自我批判成为自己前进的动力。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1

  父母是我们身边最贴近的人们,他们时刻关怀着我们,在身边教导着我们。同样是父母,傅雷通过书信的方式沟通。正是这一封封的书信,感动着我们,打动着我们。

  傅雷是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他是一个博学,睿智,正直的学者,极富个性。母亲朱梅馥是一个具有东方文化素养,又经西方文化洗礼,既温厚善良,又端庄贤淑的东方女性。

  傅雷对当今中外的文学、音乐、绘画、涉猎广泛,研究精深,个人的文化修养极高。而他培养的对象又是从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终于成长为国际大师的儿子傅聪。他深刻懂得,艺术即使是像钢琴演奏也需要严格的技术因素,但绝不是“手艺”,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体现。

  读了《傅雷家书》之后,真为傅雷先生对人生的如此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为人父母的可以从中学习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学艺术的特别是学钢琴的可以从中学习提高技艺的方法。而此书中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强个人修养。从家信的话语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对自己要求极严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让儿子立下的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籍。爱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动。

  一封封书信,在表达浓浓亲情的字里行间,映照出美好的人际关系、高尚的生活准则、优良的行为操守与道德传统,拳拳的爱国热情。这些内容,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

  有人认为书信是最为真切、自然和诚实的.文字。是啊,因为写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时即刻的内心所想,思想到哪里,文字就到哪里。给亲人写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从自身的经历中给出经验和教训。所以,我想读傅雷家书我们读到的应该就是傅雷自己吧。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启迪。

  读了傅雷家书后,我懂得了许多,我更了解父母了。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教育书,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与孩子的一本书,让孩子更了解父母,让父母更了解孩子。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2

  傅雷先生的文笔真的是越来越贴近自己的生活。读这本书不仅感动于情,还可以实践于动,有所收获,才是读书的真谛!

  我觉得多幸福多安慰,由痛苦换来的快乐才是永恒。这句话对于我来说是真理,记得一次考试,我考得极不理想,回家被家人训斥。老一辈人说话都没有约束。无所顾忌,把我骂得抬不起头,心里的懊悔与自责,不言而喻,都说痛苦是暂时的,时间逐渐抚平家人对我的失望,但我知道我的痛苦才刚刚开始,我喜欢回忆,每次当此事又迸发在我脑海中时,我又会沮丧,叹息时间太少,中考已近,而自己却软弱无力,这时他会化作我的力量。翻一翻教科书背一背忘了的知识,因为我始终记得我的目标是读最好的高中、上最好的大学!

  每当家人提起或自己想起我失败的经历,我就抓紧时间奋力学习,逐渐的它成为了我的习惯,因为我忘不了失败的痛楚,其期中考试是我有史以来考得最好的一次,这就是我用痛苦换来的快乐是极富有成就感的,虽然不是永恒,但也是但也能够振奋人心,是精神上的助力,他证明了我能成,我丝毫不比别人次。

  现在游走学习道路上的我依旧秉承着我的准则,不让那痛苦的.经历重演,但学习的道路上往往不是风平浪静,一些小插曲,妆点着它。“我一生任何时期闹恋爱最热烈的时刻,也是也没有忘却对学问的忠诚。

  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爱情第二。”这也是我至今没有变过的原则,我时刻秉持着学习第一第一又第一的根本原则。排除掉一切影响学习的因素。就像福尔摩斯说的一样,大脑原本像一个空空的储藏室,你往里装东西时需有所选择,只有蠢人才会把他随时就能够触到的各种东西,一个劲儿的往里塞,结果就把有用的知识挤了出来,一个训练有素的人会精挑细选把有用的东西样样摆好,分门别类,井然有序,因此,别让一些对你现在而言无用的东西挤掉有用的东西,这才至关重要。

  一生没有一桩幸福是比不付代价的,如今的我要学会满足,蓄力前行,待突破。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3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收获就是知道自己是幸福的。父母无论对你做什么,都是缘于他们对你的爱。傅雷是一个出了名的严父,从《傅雷家书》中更能具体地领会到这样的严厉。1954年,当傅聪将要离家远赴波兰求学时,父亲回忆起往事,才发觉有亏良心,从心底说出“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但也正是少年时代父亲教子极严,有时几乎不近人情,才造就了傅聪的成功。所以,我更能感受到这种严厉中蕴含着特殊的意义———严厉与深深父爱的融合。

  回想自己的求学经历,如果说没被母亲逼着,那纯属是骗人。因为小时候贪玩,没少被母亲教训。当时自己也气,一边抹眼泪,一边用眼睛偷偷地瞪母亲。现在想想,如果没有母亲的督促和管教,我现在也不会有这么好的.工作。我也常常觉得奇怪,那时候觉得母亲的不好,现在却记不起来了,脑子里倒有一百个理由让自己承认母亲的好。这种感情看起来简单,但这种简单却是无法解释的。

  傅雷的艺术造诣极为深厚,这些在他的信中时有精彩的发挥。记得有这样一段话:“一切艺术品都忌做作,最美的字迹都要出之自然,好象天衣无缝,才经得起时间考验而能传世久远,比如‘山高日小,水落石出’,不但写长江中赤壁的夜景,同时两句话说得那么平易,真叫‘天籁’。”这种艺术上的畅论如此经典!所以细读这些家书,绝不会感到乏味和空虚。字里行间透出的气质,让人觉得他们像是精美的散文,或是专业的艺术论文。原来,爱加上智慧,是可以极普通的家信也能如此流光溢彩的。

  今天,《傅雷家书》的墨迹早已干透,但其思想的光芒却长久的地留了下来,远远超越了家书的意义,而成为几代人的成长指南。在这个家书已成为收藏品的信息年代,当我们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南部都可以用电话、网络方便快捷地与家人、朋友交流时,再拿起纸和笔,才发现自己的想象能力、书写能力、语言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有不少退化。从这个意义上《傅雷家书》带给我们的决不仅仅是思想和情感上的怀念,还有那个洋溢着温情的书信时代。

《《傅雷家书》读后感集合1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傅雷家书》读后感】相关文章:

傅雷家书心得03-22

傅雷家书作文02-02

傅雷家书的阅读心得12-21

《傅雷家书》教学反思03-27

《傅雷家书》阅读心得02-21

傅雷家书好词好句摘抄06-08

《傅雷家书》教案(精选9篇)05-22

傅雷家书语文教案01-14

读傅雷家书心得范文03-09

傅雷家书教学反思15篇01-07

在线咨询

论文-AI自动生成器

万字论文 一键生成

输入题目 一键搞定毕业范文模板
AI原创 低重复率 附赠査重报告

点击生成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傅雷家书》读后感集合13篇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傅雷家书》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傅雷家书》读后感集合13篇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

  我很羡慕傅聪有一个那么好的父亲,他总是事无巨细的教导傅聪,用再平凡不过的话语教给孩子们聪慧的人生哲理。“去年我常问到你经济情况,怕你开支浩大,演出太多,有伤身体与精神的健康;主要是因为我深知一个艺术家在西方世界中保持独立多么不容易,而惟有经济有切实保障才能维持人格的独立。并且父母对儿女的物质生活总是特别关心。再过一二十年,等你的孩子长大以后,你就会体验到这种心情。”从《傅雷家书》中,我们不难看出父母对孩子的拳拳爱意。

  傅聪留学海外的过程中,先后收到了近百封父亲给他的家书,教导他立身行事、爱国成才,把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融入了对儿子的谆谆教诲中。由这些信件汇集而成了《傅雷家书》——是一本教导中国孩子如何做人的书。

  忽然觉得手上的《傅雷家书》变重了,是啊,它承载的是一个父亲深沉的爱意,又怎能不重呢!静静翻开《傅雷家书》,如深沉父爱一样,有许多足以令我感动的细节。譬如,身为父亲的傅雷为了弥补爱子因远离故土而产生的诸多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日渐陌生的因素,不顾重重的困难,坚持给孩子邮寄有关的书籍,从《诗经》、《楚辞》到宋词、明曲,还有自己的译作。在信笺中他阐述着民族的文化哲学思想,不止一次给儿子纠正用错了的.字词,为的是让儿子明白:作为一名炎黄子孙,他是足以骄傲的,因为祖国有着无尽的文化财富,一代又一代在所有中国人的血脉里传承着!

  看着看着,我想我的父亲了。父亲是个严肃而又幽默的人,小时候,记忆中的他总是喜欢轻轻抚着我的小脑袋,给我讲历史故事、唐诗宋词。而现在,随着我的开销越来越大,父亲也外出赚钱,许久才回来一次。而他却没有像傅雷一样,不知疲倦地给我写信。但是我知道,父亲仍是很爱我的,只是没有时间。

  天下父亲都是对子女的疼爱都是一个样的,他们或许不会像母亲一样,给你做饭洗衣,永远陪在你身边,但他们宽厚的肩膀却承载了你童年所有的欢乐。他们给子女的爱,一直很安静。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2

  这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这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这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它就是《傅雷家书》。

  《傅雷家书》是将傅雷写给他儿子的书信汇编成的一本集子,摘编了傅雷先生从9年至9年月的8封信件。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亲情溢于字里行间。

  傅聪至海外留学,与家里的联系就是书信。《傅雷家书》中写过邮局将傅聪比赛后的长信遗失,傅雷半个多月的心神不宁。因为儿子迟迟没有来信,傅雷甚至疑心:儿子又不信任爸爸了吗?由此可以看出来,傅雷将对儿子全部的爱都倾注到了家书中。

  我终于有点明白“家书抵万金”的意思了。傅雷曾在给傅聪的信中这样说;“艺术家最需要的,除了理智以外,还有一个‘爱’字”。他要求儿子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雷曾在家书中写过这些家书的目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播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傅雷对儿子的教导不仅仅在艺术上,他曾劝傅聪改掉懒惰的习惯;“人人都多少有些惰性,假如你的惰性与偏向不能受道德的约束,又怎么能够实现我们教育你的信条;“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者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

  《傅雷家书》是一位父亲为儿子苦心孤诣的证明,傅雷对傅聪、傅敏的爱不是普通的.嘘寒问暖,而是暗藏在他对儿子们的谆谆教导中,暗藏在他对儿子们道德和艺术的严格要求中。

  《傅雷家书》中的傅雷既像儿子们的朋友,又像儿子们的老师。在为傅聪和傅敏提出建议与意见。这些不同寻常的家书,拼出一位父亲对儿子的爱,简单真诚却又伟大的爱。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3

  每个人都体会过父母的慈子和教诲。当我读着这本家书,感到的是一种另一番教诲,我似乎找到了同时一种父母之子,这也是大多数子女所体会不到的。那一封封家书,就象一次次珍贵的谈心,拉近了我们的距离。

  读了《傅雷家书》之后,真为傅雷先生对人生的如此努力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为人父母的能够从中学习到教育子女的办法,学艺术的特别是学钢琴的能够从中学习提升技艺的办法,对解放初期至文革这段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也能从傅雷这位当事人的描述中获得一些知道,而此书中对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加强个人修养。从家信的话语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对自身要求极严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身的味道,傅雷让儿子立下的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籍。爱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动。

  有人觉得书信是比较为真切、自然和诚实的`文字。是啊,由于写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时即刻的内心所想,思想到哪里,文字就到哪里。给亲人写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于剖析自身,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从自己的经历中给出经验和教训。因此,我想读傅雷家书我们读到的应该便是傅雷自身吧。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对傅聪音乐上的教育上,原先是强调技巧、而后反复要他能真正领悟作品本身,这也便是凡事多从“为什么”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看到事物的本质。傅雷在教育子女中自己的思想经历也在不断的提升,在傅雷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中西二种文化融合的思想。高尚的父母培养出成功的儿女。傅雷夫妇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小朋友,都很有成就。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小朋友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启迪。

  读了傅雷家书后,我懂得了很多,我更知道父母了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教育书,也是一本能够拉近父母与小朋友的一本书,让小朋友更知道父母,让父母更知道小朋友。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4

  “一个人没有灵性,光谈理论,岂不成为现代学究、当世腐儒、八股专家也鲜矣!为学最重要的是"通","通"才能不拘泥、不迂腐、不酸、不八股;"通"才能培养气节、胸襟、目光。"通"才能成为"大",不大不博,便有坐井观天的危险"这一段家书,算得上精辟深刻!傅雷对儿子的期许便如自己一样,把自己做学问的感触与孩子分享,用心可谓良苦,学习、干事最怕一知半解、急躁浅薄,个人觉得认真专注于一件工作或者事物的方方面面、多个角度、多个维次,才能通透,从学习上来讲是善于学习、能真正学懂,从工作上来讲是到位、妥帖。这一点无论是哪一代人的哪个方面,都值得深思!也与一个人的空性、悟性有关。这当然不是一知半解的沾沾自喜、坐井观天,更不是浮于形式的夸夸其谈、走马观花!一代大家傅雷在此为我们所有人做出了好的典范。

  “练琴的时间必须正常化,不能少,也不能多;多了整个的人疲倦之极,只会有坏结果。要练琴时间正常,必须日常生活科学化,方案化,纪律化!自己弹的曲子,不宜尽弹,而常常要停下来想想,想曲子的意境、境界,追问自己究竟要求的是怎样一个境界。这是使你明白你所要的是什么,而且先在脑子里推敲曲于的结构、章法、起伏、高潮、低潮等等。尽弹而不想,近乎即兴表演,弹到哪里算哪里,往往一个曲子练了二三个星期,自己还说不出哪一种弹法最满意,或者是有过一次最满意的.弹法,而以后再也找不回来。假设照我的方法作,一定可能帮助自己的感情更明确而且稳定!"

  本想作出删减,细细读来一个长者和父亲的殷殷期盼,实不忍辜负,姑且消耗大家的耐心!传道、授业、解惑,授之以渔,我想异国他乡的傅雷在读到此处,一定感慨父亲的苦心孤诣,而所有的读友亦能感到一个父亲用心的深远、细腻,父母是儿女最好的老师!对于求学上进的傅聪而言,这是茫茫学海中的一盏明灯,既有方法论又有可供实操的提升方法,既厚重又朴实!现实中的例子和教育,在此不予置评,正如佛渡有缘人,个中意味可体悟不可言谈。

  这算得从此书读出的父爱的厚度!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5

  什么叫爱?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但是,当你翻开《傅雷家书》,听着书页翻过的刷刷声,听着窗外的鸟叫虫鸣,你就会从字里行间发现什么是真正的爱。

  文章从不断的书信中讲述着傅聪的海外留学的成长之路,父母通过书信告诫傅聪要有一颗爱国之心,不论获得了多大的荣誉都不能自傲,要懂得谦卑,在傅聪失恋时,傅雷鼓励傅聪应该做到心理平衡,分析原因勇于面对,并且吸取教训,而在傅聪得奖时从信中表达出了一种激动与欣慰之情,又在日常生活中教会了傅聪如何理财,把全身心投入艺术,正因有了这位严厉与温和的父亲理解他,教导他,他才能在国外取得成功,在艺术上卓有成效。

  在毎封信中,傅雷在傅聪失恋时,借太阳过于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过猛,也会淹死庄稼,告诫他要爱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达到心理平衡,才能不因回忆而痛苦,借这种心态才能茁壮成长,在不为人知的尘世中才能变得坚强,又在信后告诉他倘若认为这些话是正确的,有作用,当再次遇到痛苦与困难时,拿出信来读几遍,每当写信之时,傅雷都苦心孤诣地教育孩子,严格要求孩子,只为儿子能够理解他的一番苦心,懂得爱父母,理解父母的爱,将父母的爱传达到心灵深处,在任何时候都能想到他们的教诲,同时在傅聪获奖后,傅雷与的母亲都为此十分激动,但是谁能想到他成功的原因正是因为傅雷不断地教育他要有一颗赤子之心,心怀祖国,因为祖国是生你养你的地方,正因为心怀有赤子之心,所以傅聪在外国不断奋斗之余依然想着祖国,在他寄给父亲信中,他总向父亲诉说他十分喜爱读诗,尤其是李白杜甫的诗,这些短短小诗随无多大用处但是这正能体现傅聪热爱民族文化,这些民族文化在他成功的道路上起着重大的作用。

  再回想一下,如今的.社会中,人们是否有真正理解爱呢?如今的人们只是懂得情侣之间的一种爱,却很少有过真正的对祖国,父母,民族文化的爱,似乎他们也不曾理解爱,正因此所以在中国的乐坛中没有再出现任何名人,如果我们没有爱,我们就是行尸走肉,在肉体上没有灵魂。

  用爱来温暖自己让自己的生活与灵魂变得更加充实,用自己的温暖传达爱,温暖这个世界。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6

  近日,闲来无事之下便到书店逛了一圈,不知为何一眼就相中了这本《傅雷家书》,本想着囫囵吞枣看一遍就好,却不想越读越沉迷其中。人们总是说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但读了这本书后,我认为父爱也同样伟大,但父爱是严厉的,是深沉的。

  家书,顾名思义就是家信的意思了。在那个信息极为落后的时代,书信便犹如一根无形的绳子一般,连接着彼此的心。这本书正是由186封傅雷写给傅聪的信组成。而这186封信,正是傅雷对儿子傅聪的爱。

  傅雷对儿子是舍得花钱的,他每次寄信都会去航空公司。在那个连吃饭都成问题的年代,这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事情啊!但是傅雷认为,金钱比不上儿子的成长。在他心中,儿子的安危及学习情况比任何事情、任何东西都要重要,更何况是区区金钱呢?都说父爱如山,傅雷的爱是深沉的,是严厉的。

  在家书中,傅雷总会在儿子受到打击时劝慰他学会乐观面对、泰然处之;但在儿子取得巨大成就时,又教会他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要被名利所诱惑。傅雷的这些道理,不仅是教育儿子的,同时也是教育我们的。试问,这世上有什么人能够做到不被功利心所诱惑,不被流言所打倒?可是傅聪做到了,这一切都离不开傅雷的言传身教。

  傅雷对儿子的谆谆教导,那番良苦用心不正是天下父母对儿女爱的影射吗?父母对在外工作、求学的儿女总是关心的,但是他们表达爱的方式不同,有的是高调的,有的是深沉的;有的是温柔的,也有的是严厉的。但不可否认的`是,父母都是爱儿女的、都是希望儿女们过的更好!可是反观我们呢?对待他们的态度却是越来越不耐烦,总是嫌弃父母管的多、管的紧,丝毫不把父母的关心、教导放在心上。这是我们自身的问题,难道不应该好好反思吗?

  傅雷的这些书信,不仅教会了孩子们关于做人、为人处事上的一些道理,更是教育了家长们:“棍棒教育”是不能够起到良久的作用,家长们更是应该站在孩子们的角度上去考虑问题,心平气和的与孩子们好好谈谈,交流各自的观点,互相理解,这可比“棍棒教育”管用多了。

  傅雷与儿子虽相隔两岸,但这份跨越大洋的爱,却依旧让人感到温暖。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7

  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这也是一部充满父爱的苦心孤执呕心沥血的教子篇。它如山间清澈的泉水,如蓝天下舒展的白云,如海上自由翱翔的海鸥,如无瑕的白璧,如透明的结晶体,感情是那样的纯真,那样的朴质,那样的美丽,没有半点虚伪,用不着半点装腔作势,这本书既展示了“慈母严父”式的中国传统家庭,又展示了西方先进的思想理念,这不仅是表达舐犊情深的一封封书信,还是一本具有人生哲理的书。

  这本书是父亲写给儿子的家信,父爱流淌在朴实的文字背后,深沉而温暖。“昨天一夜我们都没睡好,时时刻刻惊醒,今天睡午觉,刚刚朦胧阖眼,又是心惊肉跳的醒了,昨夜月台上的滋味,多少年来没尝到了,胸口抽痛,胃里难过,只有从前失恋的时候有过这经验。”“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这些话语中表达了傅雷对儿子的依依不舍的眷恋之情,并告诉儿子,父母永远是孩子最温暖的港湾。用同时告诉广大父母孩子,孩子心中的苦闷,应该向父母发泄和倾诉,父母应该安慰孩子。

  傅雷家书是傅雷思想的折射,这本书无处不体现父亲对儿子的爱,同时也不忘对儿子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在餐桌上,在语言上,在衣着上,在舞台上,种种细节,傅雷都一一提醒傅聪,他希望儿子成为讲礼仪,有良好习惯的人。在人际交往上,傅雷告诉儿子要珍惜自己的友情,用行为和习惯表达对朋友的感激和关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个好的`家庭教育决定一个孩子的人生,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育儿子待人谦虚,做事谨慎,礼仪得体,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你如今每次登台都与国家面子有关,个人的荣辱得失事小国家的荣辱得失是大,你既热爱祖国,这一点尤其不能忘了,为了身体为了精神,为了艺术,为了国家的荣誉,你都不能不大大减少你的演出”这句话。告诉儿子勿忘祖国要维护祖国尊严,傅雷的爱国之心,跃然纸上。

  傅雷夫妇作为中国父母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傅敏。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超越自我,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8

  每个人都体会过父母的慈子与教诲。当我读着这本家书,感到的是一种另一番教诲,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种父母之子,这也是大多数子女所体会不到的。那一封封家书,就象一次次珍贵的谈心,拉近了我们的距离。

  读了《傅雷家书》之后,真为傅雷先生对人生的如此认真与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为人父母的可以从中学习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学艺术的特别是学钢琴的可以从中学习提高技艺的方法,对解放初期至文革这段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也能从傅雷这位当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了解,而此书中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强个人修养。从家信的话语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对自己要求极严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让儿子立下的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籍。爱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动。

  有人认为书信是最为真切、自然与诚实的文字。是啊,因为写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时即刻的内心所想,思想到哪里,文字就到哪里。给亲人写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从自身的经历中给出经验与教训。所以,我想读傅雷家书我们读到的应该就是傅雷自己吧。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对傅聪音乐上的教育上,原先是强调技巧、而后反复要他能真正领悟作品本身,这也就是凡事多从“为什么”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看到事物的本质。傅雷在教育子女中自身的思想经历也在不断的提高,在傅雷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中西二种文化融合的思想。高尚的父母培养出成功的儿女。傅雷夫妇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都非常有成就。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启迪。

  读了傅雷家书后,我懂得了许多,我更了解父母了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教育书,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与孩子的一本书,让孩子更了解父母,让父母更了解孩子。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9

  “真诚待人,认真做事。”这是傅雷的生活准则,同时也是傅雷教育孩子的教育核心。告诉我们真诚、认真、谦虚是走向成功的道路。

  真诚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社会上,家庭里,大多的教训使我们不敢真诚,真诚是需要很大的勇气作后盾的。所以傅雷教育其孩子“做艺术家先要学做人。”

  莫扎特幼年时在爸爸妈妈的精心培养下,音乐天赋得到迅速的展现。去维也纳旅行演出钱,爸爸买了一枚钻戒,留给给小莫扎特演出时佩戴。音乐会上小莫扎特灵巧的`双手在键盘上跳动,一曲曲扣人心弦的音乐,熟练而高难度的演奏技巧,竟出自一个刚满六岁的小男孩之手!人们听入迷的同时,一位观众指着小莫扎特手上的钻戒喊道:“魔戒,魔戒,快把那魔戒取下来。”全场观众开始议论纷纷,整个音乐厅乱成一团粥。小莫扎特的爸爸赶紧拉着孩子走到舞台前,当众取下那枚戒指。小莫扎特再重新回答琴凳上。他演奏的乐趣还是那么流畅灵动。全场的情绪比之前更加高涨。人们的欢呼声和鼓掌声持续了很长时间。人们不再相信什么“魔法钻戒”,都说小莫扎特是“音乐神童”。

  有了真诚,才会有虚心。有了虚心,才肯丢开自己去了解别人,也才能放下虚伪的自尊心去了解了解自己。傅雷教育孩子“需用冷静和客观的批评精神,持续不断的检查自己。”而傅聪之所以能在音乐界上取得成功,原因少不了他自身的自我批评精神。在一场大赛上取得好成绩时,不是沾沾自喜,不是对爸妈的唠叨置之不理,而是写长信回家报道情况。就因为他客观的批评精神,使他耐下心来精心练琴,有长达到一天十几个小时的练琴时间。

  “真诚待人,认真做事”。是种极不容易的艺术,只有性格坚强的人,运用明智和意志力与极大的耐性,再经过一些大大小小的惨痛教训,才能办得到!我想,我终于明白《傅雷家书》里傅雷对傅聪说得那句话:先为人,此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0

  在异地的父子俩,给对方写信,两人的交往在艺术上,思想上,文化上产生了靓丽的火花。这本书最亮眼的地方就是父子俩之间的深情,但让我格外关注的就是他们身上具有的自我批判的精神。自我批判的精神,难道不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吗?

  傅雷,脾气暴躁,常常因为两个兄弟的顽皮而动手。但在第一封信中,他强烈反思并批判了自己青壮年时代的教育方法。最终迎来了,父子俩之间的谅解。傅聪,因为具有自我批判的精神,不但努力改掉了演奏时身体抖动的坏毛病,而且迎来了父亲的赞赏。

  这种自我批判的精神,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便是曾子的自我批判。大家都在各自的路上行走,这一条路是不是弯的?是不是通向自己想要的方向?在忙碌当中,没办法知道。只有停下来,对自己进行自我审查,批判,才可以及时调整,纠正自己以往的错误。反之,如果一个人不具有这种精神,那么,他将会一错再错,而这种人,恰恰也正是自满骄傲的人。

  自我批判不但要在个人上有所体现,而且要在一个集体,国家当中有所体现。在面对大革命的失败,中共中央进行了强烈的自我批判。召开了八七会议,确定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从此以后,把军队的掌管权,死死的握在了自己手上。文革以后,中共中央承认了文革的失败,不在于阶级为纲,将重心转移到抓生产,促改革身上,大胆的.平反冤假错案,使人民团结一心,才有了今天中国繁荣昌盛的模样。

  批判与自我批判,所以能成为有力的武器,也就在于它能培养冷静的科学头脑,对己,对人,对事都一视同仁,做不偏不倚的检讨。而在当今社会,这种批判的精神,似乎也普遍缺乏。人们在被责怪的时候,第一时间并没有想到自己错了,而是大声喊着某某人怎么样?承认自己错了,就这么难吗?我们应该勇于自我批判,善于自我批判,让自我批判成为自己前进的动力。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1

  父母是我们身边最贴近的人们,他们时刻关怀着我们,在身边教导着我们。同样是父母,傅雷通过书信的方式沟通。正是这一封封的书信,感动着我们,打动着我们。

  傅雷是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他是一个博学,睿智,正直的学者,极富个性。母亲朱梅馥是一个具有东方文化素养,又经西方文化洗礼,既温厚善良,又端庄贤淑的东方女性。

  傅雷对当今中外的文学、音乐、绘画、涉猎广泛,研究精深,个人的文化修养极高。而他培养的对象又是从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终于成长为国际大师的儿子傅聪。他深刻懂得,艺术即使是像钢琴演奏也需要严格的技术因素,但绝不是“手艺”,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体现。

  读了《傅雷家书》之后,真为傅雷先生对人生的如此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为人父母的可以从中学习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学艺术的特别是学钢琴的可以从中学习提高技艺的方法。而此书中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强个人修养。从家信的话语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对自己要求极严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让儿子立下的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籍。爱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动。

  一封封书信,在表达浓浓亲情的字里行间,映照出美好的人际关系、高尚的生活准则、优良的行为操守与道德传统,拳拳的爱国热情。这些内容,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

  有人认为书信是最为真切、自然和诚实的.文字。是啊,因为写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时即刻的内心所想,思想到哪里,文字就到哪里。给亲人写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从自身的经历中给出经验和教训。所以,我想读傅雷家书我们读到的应该就是傅雷自己吧。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启迪。

  读了傅雷家书后,我懂得了许多,我更了解父母了。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教育书,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与孩子的一本书,让孩子更了解父母,让父母更了解孩子。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2

  傅雷先生的文笔真的是越来越贴近自己的生活。读这本书不仅感动于情,还可以实践于动,有所收获,才是读书的真谛!

  我觉得多幸福多安慰,由痛苦换来的快乐才是永恒。这句话对于我来说是真理,记得一次考试,我考得极不理想,回家被家人训斥。老一辈人说话都没有约束。无所顾忌,把我骂得抬不起头,心里的懊悔与自责,不言而喻,都说痛苦是暂时的,时间逐渐抚平家人对我的失望,但我知道我的痛苦才刚刚开始,我喜欢回忆,每次当此事又迸发在我脑海中时,我又会沮丧,叹息时间太少,中考已近,而自己却软弱无力,这时他会化作我的力量。翻一翻教科书背一背忘了的知识,因为我始终记得我的目标是读最好的高中、上最好的大学!

  每当家人提起或自己想起我失败的经历,我就抓紧时间奋力学习,逐渐的它成为了我的习惯,因为我忘不了失败的痛楚,其期中考试是我有史以来考得最好的一次,这就是我用痛苦换来的快乐是极富有成就感的,虽然不是永恒,但也是但也能够振奋人心,是精神上的助力,他证明了我能成,我丝毫不比别人次。

  现在游走学习道路上的我依旧秉承着我的准则,不让那痛苦的.经历重演,但学习的道路上往往不是风平浪静,一些小插曲,妆点着它。“我一生任何时期闹恋爱最热烈的时刻,也是也没有忘却对学问的忠诚。

  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爱情第二。”这也是我至今没有变过的原则,我时刻秉持着学习第一第一又第一的根本原则。排除掉一切影响学习的因素。就像福尔摩斯说的一样,大脑原本像一个空空的储藏室,你往里装东西时需有所选择,只有蠢人才会把他随时就能够触到的各种东西,一个劲儿的往里塞,结果就把有用的知识挤了出来,一个训练有素的人会精挑细选把有用的东西样样摆好,分门别类,井然有序,因此,别让一些对你现在而言无用的东西挤掉有用的东西,这才至关重要。

  一生没有一桩幸福是比不付代价的,如今的我要学会满足,蓄力前行,待突破。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3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收获就是知道自己是幸福的。父母无论对你做什么,都是缘于他们对你的爱。傅雷是一个出了名的严父,从《傅雷家书》中更能具体地领会到这样的严厉。1954年,当傅聪将要离家远赴波兰求学时,父亲回忆起往事,才发觉有亏良心,从心底说出“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但也正是少年时代父亲教子极严,有时几乎不近人情,才造就了傅聪的成功。所以,我更能感受到这种严厉中蕴含着特殊的意义———严厉与深深父爱的融合。

  回想自己的求学经历,如果说没被母亲逼着,那纯属是骗人。因为小时候贪玩,没少被母亲教训。当时自己也气,一边抹眼泪,一边用眼睛偷偷地瞪母亲。现在想想,如果没有母亲的督促和管教,我现在也不会有这么好的.工作。我也常常觉得奇怪,那时候觉得母亲的不好,现在却记不起来了,脑子里倒有一百个理由让自己承认母亲的好。这种感情看起来简单,但这种简单却是无法解释的。

  傅雷的艺术造诣极为深厚,这些在他的信中时有精彩的发挥。记得有这样一段话:“一切艺术品都忌做作,最美的字迹都要出之自然,好象天衣无缝,才经得起时间考验而能传世久远,比如‘山高日小,水落石出’,不但写长江中赤壁的夜景,同时两句话说得那么平易,真叫‘天籁’。”这种艺术上的畅论如此经典!所以细读这些家书,绝不会感到乏味和空虚。字里行间透出的气质,让人觉得他们像是精美的散文,或是专业的艺术论文。原来,爱加上智慧,是可以极普通的家信也能如此流光溢彩的。

  今天,《傅雷家书》的墨迹早已干透,但其思想的光芒却长久的地留了下来,远远超越了家书的意义,而成为几代人的成长指南。在这个家书已成为收藏品的信息年代,当我们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南部都可以用电话、网络方便快捷地与家人、朋友交流时,再拿起纸和笔,才发现自己的想象能力、书写能力、语言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有不少退化。从这个意义上《傅雷家书》带给我们的决不仅仅是思想和情感上的怀念,还有那个洋溢着温情的书信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