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劳动理论课心得体会

劳动理论课心得体会

时间:2024-11-21 12:08:21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劳动理论课心得体会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那么如何写心得体会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劳动理论课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劳动理论课心得体会

劳动理论课心得体会1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原理》课教学改革,在课程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强化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在大学生心中的地位和作用,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

  一、发挥理论优势,开拓价值认知的新维度

  《原理》课的内容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所以为了找到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合适方法,我们首先要了解马克思研究价值问题的方法。一般的来区分,马克思研究价值问题有两种基本研究路径,一种是经济学的思维路径,另一种是哲学性的思维路径。哲学思维是思考价值问题的一种新维度,就是要从劳动的自由和解放、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现、发展和完善的维度来考量价值问题。要求我们在评价一种观念、劳动、商品、职业等的价值时,不能单从人类的感性享受和物质需要来评价即在评价,而是应根据当事主体劳动的自由和解放、其自身本质力量的展现、发展和完善的角度来评价。而当我们沿着马克思的这一价值研究维度来思考、评价人生以及人类劳动的时候,会对各种人类社会活动都有全新的认识和理解。这种价值认知的新维度,成为人类新型劳动观和职业观建构的理论基础。而这种劳动观和职业观又恰恰是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这也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打下了坚实理论基础。

  社会主义中国不懈追求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是因为共产主义社会能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在共产主义社会条件下,人们不会再把劳动单一地视为一种谋生手段,劳动成为人类的第一需要,因为劳动的过程被视为展现、发展及完善自己本质力量的过程,人们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享受生命自身。区别于现代经济学所定义的谋生劳动论,这种劳动论就是马克思的自由劳动论。只有在这种劳动理论的指引下,人们才能摆脱物欲的控制,才能不断提升心理健康和精神健康水平,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道德层面不断彰显,最终为自身和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源源不绝的精神动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分别表达了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追求。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上讲,价值判断是价值追求的前提,所以每一个价值追求背后都存在着一个或若干个价值判断标准。我们衡量价值追求是否合理的标准,就是其背后的价值判断是否合理。“三个倡导”背后自然都存在着各自的价值判断。“三个倡导”所倡导的12个价值追求之所以是合理的,能得到社会各界认同的,就是因为追根溯源到其背后的价值判断都是合理的,是人们普遍认同的。所以在《原理》课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利用其理论优势,着重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判断方法,并且让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去树立正确的、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观念,在潜移默化中,将这些价值追求深入内心并落实到实践。

  二、利用对立统一,处理不同价值体系关系

  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追求是积极且健康向上的。但是也不难发现,有很多大学生受各种方面的影响而出现了一些思想上的问题。比如追逐权力,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西方价值观念的冲击,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和人利用越来越开放的媒体进行价值观入侵,导致还处在价值观形成阶段的大学生迷失在西方价值观中。同时,我国封建时期遗留的一些腐朽价值观不断沉渣泛起,成为大学生价值追求上的错误的导向。另外,国内形势不断变化、经济体制改革、社会结构变动等引起的思想的变化,也使得大学生的价值追求出现了偏离。因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已然变得迫在眉睫。

  《原理》课的教学要宣扬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必须处理好其与商品经济社会价值体系和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的关系。而在宣讲中,应该尝试引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的对立统一规律。不单单讨论不同价值观的对立,不要求学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代其它价值观,而是辩证地看待其它价值体系,明确是非判断,合理利用宣扬。

  商品经济社会价值体系缺乏以人为本的思想和对人文的关怀,认为人做所有事情都是为了完成别的东西,而不是为了其本身。所以在商品经济社会中,所有价值都是外部价值。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却恰恰相反,尤其重视以人为本。它把尊重人、发展人、提高人作为目标,而其最高的目标则是人类的解放。在这一点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商品经济社会的价值观是对立的。我们必须明确区分并且教会学生如何辨明其对立点。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商品经济社会价值体系又是统一的,它们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注定离不开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又必然包含了商品经济社会价值观念。我们要抓住商品经济社会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统一点,继续毫不动摇地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对商品经济社会价值体系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使其更好地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一方面强调义务本位,即臣民对权利的漠视和对君主的义务。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强调依附人格,由小农经济造成的小农社会,农民必须找人来代表他们的利益,而这些代表则成为他们的主宰,用其权威来保护他们免受其他阶级的侵犯。另外,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强调等级观念,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等级制度在一个很长的时期一统天下。显然,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强调和体现的这些价值观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背离的,而且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腐蚀性。所以我们要明确抛弃。但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有相通之处。第一,中国传统的大同思想与共产主义思想是相似的,这也让受传统文化熏陶的中国人民更容易接受社会主义;第二,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一直流传有民本的思想,尤其是儒家文化强调的仁治,这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有共鸣之处,这也有利于以人为本价值观念的传达;第三,中国历史上,从孔子开始便有了均平、富民的思想,这与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思想又是相互印证的。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通的这些部分,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去伪存真,深入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提升教师素质,自觉内化传授价值思维

  高校思政课教师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者,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顺利进大学生头脑的引路人。教师没有渊博丰富的知识、深厚扎实的理论功底,讲课时便会底气不足而且难以驾驭课堂。这样的老师很难得到学生的认同和尊重,学生更难以有发自内在的动力向其学习知识。所以,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当不断加强修炼自己的政治素养并且不断丰富完善专业知识。同时,积极主动地去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自己先吃透消化,成为自己内在的价值观。只有这样,教师在上课的时候才能游刃有余,更好地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方式帮助学生解答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也只有这样,才能够通过教师帮助学生养成主动思考学习的好习惯,在日常生活中也才能够有意识地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去解决问题,而不再认为这些理论知识没有用处,从而自觉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价值思维,真正的达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大学生头脑的目标。

  另外,《原理》课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对于绝大多数大学生来说是枯燥乏味的。他们感受到的大都是一味的理论阐述和说教,难以让人提起兴趣,更难以转变成一种主动的学习和探索行为。大学公共课的时间设置一般是110分钟,中间休息10分钟。而根据科学测验,人的注意力平均只能高度集中20至30分钟。也就是说如果教师在这100分钟的课堂上只是不停的讲,学生只是听,那么学生真正有效的学习时间不过半小时而已。并且学生会觉得索然无味,失去兴趣,甚至抗拒上公共课。在这样的课堂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贯彻也就收效甚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原理》课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满堂灌式的授课方式。而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胆走出课本,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价值思维传导的新模式。一些学校已经进行了一些颇具成效的教学探索,比如专题式教学。我们的课程内容不能太过繁琐,不能片面追求理论讲授的系统性而造成内容量过于庞大。利用专题式教学,合理分割重组课本内容,并巧妙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融入各个专题当中,重点突出,简化繁杂的理论体系。同时教师应当在教学中采取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借鉴西方价值观教育方法中的价值澄清法,提出问题,充分发散学生思维,讨论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活跃起来,形成良好互动。把被动式的接受转变成主动学习过程,这也有助于我们提倡的价值思维的传导和内化。

  同时,学校应当从更多方面去提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平台,充分利用校园网,让广大师生可以更便捷的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和接受,自觉内化。

劳动理论课心得体会2

  在这个星期里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积极参加校园劳动活动。我们用自己的双手认真的打扫学校操场,教室一楼的捆书的垃圾,虽然工作都不是很累,但当我们第一眼看到教室一楼有那么多的垃圾时,我还是表现出一种诧异的神态,当时心里只是想着这么多的垃圾究竟何时才能打扫完?这一屡想法在我的脑海里转眼间而过,看到自己的同学开始争先恐后的劳动起来,自己立刻投入到劳动中去。你一捆,我一抱,三下五除二的将垃圾装满了整整的一车。望着那一车的垃圾远去,回头看原处,地面上的垃圾已经消失了小半。当地面重新变得干净的那一刻,我看了看手表,这项活动紧紧忙活了一个钟头,再抬头看看同学和老师,笑容在他们的脸上此刻正在绽放。望着被我们收拾干净的地方,我们总是用手轻轻擦去自己脸上辛勤的汗水,在那一刻,我们从内心中感到一种欣慰。

  午后的阳光格外耀眼,我们又开始新的劳动。这一次我们的.任务是将教学楼的大门擦拭干净,使之整洁如新。我们被分成两个小组,我们小组负责的是B座的教学楼大门,虽然我们这一组的男生人数少,但是在生活委的带领下,我很快有了劳动的激情,自己拿把椅子,马力的站在上面,用抹布仔仔细细的擦拭大门高处的各个角落。虽然水是冰凉的,但我们在那一刻挥洒的是自己火热的激情。我们的心里就好像被这一轮明媚的太阳照得暖洋洋的。

  俗话说得好,大学生就应该多吃苦,多耐劳。今天我们终于迎来这有苦又累的脏活,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依旧是重复先前的准备工作取扫帚,拿铁锹的准备活动。我们班的两名同学依旧是骑着回收垃圾的三轮车早早的赶到体育场。当我们到时,他们已经早早的守候在那里等候着老师和其他同学的到来。在老师的号令下,我们立刻动手拿着扫帚“哐哐”地扫起了树叶,残存的树叶被我们扫起来几罗,接下来我们的工作就是将它们全部运走,这活干起来一点也轻松不得,当活干完后,才发现自己的双手都已经成灰手,在望望自己的身下,全都渐满了土灰,回到宿舍后忙活半天的清理工作,万事大吉之后,才懒洋洋躺在床上进入自己的梦乡。

  接下来几天的任务就不像清扫树叶那样辛苦,依旧是重复着以前的准备工作,幸运得是我们不用再吃灰土。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在图书馆,教学楼,操场附近的地方清扫垃圾,活虽然不多,但我们的积极劳动性却从未减弱,反而越干越兴奋。

劳动理论课心得体会3

  本周我班进行了为期5天的劳动,校园里的保卫工作以及学院的各个角落的工作都交由我班同学负责,每名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而且劳动兴趣浓厚,表现用心,不仅仅能够认真的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还能帮忙其他同学完成,构成了一个团结的群众。在同学们的努力下顺利完成了任务。同时也让我们对校园卫生有了更深的感触! 校园是我们学习和生活的场所,校园卫生也时刻影响着学生的日常生活。透过这次劳动,让学生们体会到了环境卫生的重要性,同时也体验到了保洁人员劳动的艰辛,更深一步体会了“苦尽甘来”的涵义。经过这一周的劳动,我们明白了,此刻我们的安心的学习是由其他同学辛勤工作作为保证的!所以我们要珍惜这种幸福的时光,好好学习。

  校园礼貌离我们只有几步之遥!在劳动周期间,我们深深体会到了不爱护校园卫生那些种种陋习给别人带来的不便,对这种不礼貌的行为深恶痛绝。并督促自己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为了学校的美丽,劳动周是我们就应做的贡献。度过难忘的一周后,我们的.收获也是同样的难忘!

  劳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一切完美东西的源泉。学校每年安排学生在学生进行劳动,让我们更好的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提升自身潜力与素质。经过这次实践,我们学到的不仅仅仅是劳动方法,更是为人处事之道,团结就是力量!同学们累着并快乐着,经历过越多,理解的就越多,就长大一点。

  透过劳动实践周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劳动观念,更增强我班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团结协作的精神,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品格,让我们懂得了就应珍惜每个人的劳动成果,尊重别人的劳动。并把这种观念和思想带到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当中,构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优良作风,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 劳动周已经结束了,短短几日的劳动跟日后在工作岗位上的劳动是远远没法比的,我们不能就此停住脚步,我们会把劳动当成一项长期的、必需的、自发性的任务和要求,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不仅仅要在学习上刻苦钻研,更就应在生活上严格要求自己,争当国民表率,社会栋梁,真正做一个无愧于父母、无愧于祖国、无愧于时代的人!

  在这忙碌而充实的七天里,我们学会了很多,劳动不仅仅创造了美,也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完美结合。它启示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务必持之以恒,从自己做起。劳动如此,学习如此,工作也亦如此。任何一个良好习惯、行为的构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都需要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劳动中我们增近了对彼此间的认识,加深了相互之间的了解,也促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只有认定目标,脚踏实地,才能水滴石穿。让我们把朝气,活力,热情洒满校园,感动着你,也感动着我。

  在这个过程中,在同学的努力下我们把经济学院XX级的名字留在校园的每一寸土地!我们能够自豪地说:“我们做到了!”当然,这是离不开各个同学的用心支持的,所以,最后要谢谢大家!谢谢各班用心参与的同学们,相信大家会怀念这个“劳动周”的,因为至少我们一起劳动过,我劳动,我快乐!

劳动理论课心得体会4

  经过一个星期的劳动,我们有艰辛的付出,也有劳动后的回报,我们付出的是体力上的汗水,收获的是精神上的升华。

  欧文先生以往说过这样一句话――“完善的新人应当是在劳动之中和为了劳动而培养起来的”,恰是这次劳动周,让我对这句话有了更真切与深入的理解。劳动周期间,我们每一天从事的都是擦玻璃、拖楼梯一类简单的劳动,有的在宿舍打扫卫生,冲洗公共卫生间在这些岗位做的事情都很小,也很琐碎,需要耐心和认真。可能很多同学不屑于做这样的.小事,总想做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其实做什么事都需要脚踏实地,需要把每个细节做好。没有在每件事情上的认真负责精神,任何事情都不会办好。古话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吗我们要培养的就是这种做事情干工作的良好品质。

  这次的劳动也让我们明白了学会劳动的重要意义。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日,对于我们这些在校的大学生们,独立的培养和社会的洗礼是多么的重要。在这个更新速度超快的今日,如何适应社会也是我们即将面临的问题。对于此刻的我们,越早接触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就意味着我们越能适应它。我们应当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由此联系到我们以后的工作,就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我们需要靠双手来创造生活,需要靠技能来创造明天,所以更需要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次劳动使我体会到了工人的艰辛,社会上的压力。也让我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光荣感。不要向以前一样轻视劳动。劳动周让我们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和劳动创造世界的真理,避免了我们构成好逸恶劳的坏习惯。劳动周也同样加强了我们的劳动观念,帮忙我们树立正确做人的态度。

  劳动还培养了我们的职责心,使我们树立了要回报社会,回报人民的人生观。它使我们认识到: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我要在自我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尽职尽责,鞠躬尽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努力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新人。

劳动理论课心得体会5

  劳动技术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通过劳动技术教育,使学生初步掌握一定的生活劳动和生产劳动所必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正确的劳动观点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中,尽量做到让学生自学,让学生提问,让学生动手,让学生探究。通过劳动实践对所学技术进行体验,感悟和运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意志品质,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基础教育阶段,对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在于学生是否创造了什么。关键使他们学会怎样创造,引导学生养成探究式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树立创造意识,发展创造思维,为创造型人才的培养打下基础。

  劳动技术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是对中小学生实施劳动技术教育的基本途径。开设劳动技术课,是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措施。通过劳动技术教育,使学生初步掌握一定的生活劳动和生产劳动所必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正确的劳动观点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和谐健全的个性品质,对中小学生将来继续升学或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重要意义。

  一、结合劳动的实践性和创造性原则,做到“四尽量”

  实践性和创新性原则是劳动技术课的重要特点。学生亲身参加劳动实践,从事实际操作是劳技课的主要形式和基本方法。有关生活劳动和生产劳动的基本技能,只有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才能获得。如在学习《缝制水碗套》一课中,结合缝制水碗套使学生获得攻针针法这一技能,经过熟练掌握后,诱导学生缝制其它物品的欲望。通过劳动实践对所学技术进行体验,感悟和运用,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把知识学得更牢固,更完善。我们应通过劳动课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树立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事业心”,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思维、创造想象、创造计划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劳动课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做到“四尽量”:

  1、尽量让学生自学

  自学能力是每一个学生必备的素质之一。所谓自学就是学生独立自主地、能动地获取知识和技能。知识和技能是创新的基础,而自主性、能动性则是创新的特质和动力。如:在学习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密切的《刷运动鞋》一课时,我提前让学生在家预习、实践,然后课上分组讨论:你是怎样刷运动鞋的?再让各组总结刷运动鞋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最后教师进行补充。通过这样的.自主学习模式,学生既快速又准确地掌握了刷运动鞋方法。因此,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与自学能力培养结合起来。通过放手让学生自学,培养了学生自我探究的能力。

  2、尽量让学生提问

  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困难的是提出公式,而不是证明公式。从这个意义上说,提出一个问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如果没有主动地参与、积极地思考,很难想象学生能提出一个有价值地问题,如果学生能主动大胆地提出一个有价值地问题,那么他就具有了一定地创新能力。作为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宽松的提问环境。凡是学生能自己提出的问题就不要由教师包办代替,对于学生回答不完全正确的,也不要急于纠正,应着力培养学生的挑战性和冒险精神。

  3、尽量让学生动手

  皮亚杰说,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之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向前发展。好动是学生的天性,如果我们顺天性而用之,则必然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劳动教学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动手的机会,在讲授学习这些内容时,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模仿开始,逐步过度到独立地完成某项活动。真正做到“学生动手,教师参谋”。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既学到某项劳动技能,又培养了兴趣,同时发展了观察、思维、想象和创新的能力。如:在学习《扎风筝》一课时,我用简短的语言讲解了扎风筝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分组练习扎风筝,画图案、图颜色,让他们有充裕的时间操作、想象、创新。最后,在全班搞一个放风筝比赛。这种教学设计,不仅使学生在课上有动手操作的机会,而且也巩固了所学知识。此外,以比赛的形式进行,还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思维。

  4.尽量让学生探究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的最终获得,还要重视学生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结论仅是一个终结点,而探究结论、揭示结论的过程则是由无数个点组成的“线”、“面”、“体”。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会学到许多有意的“副产品”,而这些“副产品”的价值总和很可能超出结论自身价值的若干倍。如果教师匆忙地揭示结论,必然会损害学生这种包括思维的创造性、主动探究的精神,以及成功和失败的内心体验在内的多方面的获得。

  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创新能力

  1、内容生动有趣形式灵活多样。

  教育家皮亚杰说过:“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做先决条件。”劳动课是以小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技术性、思想性、创造性、基础性、适应性、安全性为主要原则的课程,容易使学生体验到活动的愉快和满足的情感,从而激起学习的兴趣。但少年儿童的发展有一个过程,在兴趣发展的初级阶段,学生容易被奇异的现象和新颖的事物所吸引,一时产生强烈的兴趣。这时的兴趣带有直观性、暂时性,往往是短暂的,不稳定的。要使学生的兴趣向纵深发展,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努力调动其积极情绪,引导学生的兴趣走向稳定。对此,劳动课应努力做到内容新、花样新,使学生常学常新。如:以公益劳动《帮助残疾人、军烈属》为例,可让学生举行小型讨论,确定项目方法,然后到社会去实践等等。只有在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环境中,学生的个性才能够得到发展。

  2、注意实际操作培养意志品质

  意志是通过行动表现出来,是认知意识能动性的反映,是学生积极性的稳固的动力。意志不坚定就难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劳动课的实践操作有助于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如在四年级劳动课上《学和面擀面皮儿》一课时,我采用了先实践,再讲解的程序。在整个自主学习和操作实践中,学生始终兴致勃勃,紧张有序。在操作过程中,有部分同学所和的面不是软就是硬,面皮不是形状怪异就是薄厚不均。我没有告诉他们这是为什么,而是先鼓励他们,然后让学生独立思考、反复实践,找出问题的所在,并进行改正。学生在一次次的实践中,大部分都有不同程度进步,消除了急躁的心理。因此,我们应借助初步的成功给学生带来的乐趣,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明白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培养学生形成内在的坚定顽强的意志品质和独立自主的性格。转贴于

  3、鼓励学困生增强学习自信心

  自信心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不可缺少的心理素质之一。在劳动中,我们应时时鼓励他们,使他们克服自卑感,焕发积极向上的情感。增强自信心的工作,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中,显得尤为重要。有些学生平时不敢举手发言,不敢上台表演,依赖性很强,显得自卑。在劳动课上,我们应该注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如在“制作布贴画”活动中,我发现一个同学坐着发呆。忙问道:“你为什么不做呢?”他结结巴巴地说:“我不知道做什么?”我忙说:“你喜欢做什么就做什么。做完了,你愿意送给我吗?”他点点头,笑着贴起来了。在最后的成果展评中,他的作品和其他同学一样赢得了大家的好评。

  4、建立和谐的关系师生共同参与活动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宽松的学习环境,是发展学生创造个性,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重要条件。在参与学生劳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把自己的全身心都融进活动中,与学生同思、同做、同乐,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也是他们中的一员。如学习《学和面擀面皮儿》一课时,我和学生一起和面、擀面皮儿,互相讨论怎样把面和好、把面皮儿擀好。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使他们愉悦、激情、睿智、励志,促进学生创造个性的全面发展。

  三、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课导入要有趣

  劳动过程中,应以趣字当头,不断加以点拨,逐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上《制作布贴画》一课时,我拿出许多颜色、形状、大小不同的布贴画供学生观赏,如洋娃娃、自然风景、小动物等。然后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激发他们创作的兴趣,鼓励学生动手画出不同的图案,做成布贴画。比一比,谁的布贴画最美。许多同学在参与过程中得到了借鉴和启发,很快做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布贴画,从颜色的搭配和图案的构成,无不体现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劳动课中,直观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发求知欲、好奇心。通过幻灯、图片、演示等直观教学,使学生仔细观察作品制作的每一步过程。如《马铃薯刻印》一课,在黑板上把“印文——雕刻——拓印”这三个步骤演示清楚,然后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方法,学生感到趣味很浓,人人跃跃欲试,效果明显。

  2、联系比较以旧引新

  抓住新旧知识的结合点,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发展学生的思维,这是发展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进行新旧知识的比较,利用学生已有的旧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发展创造思维的目的。例如在学习《手缝针法》时,在学生学会穿针引线的基础上,引出如何进行手缝,知道什么是攻针,并学会攻针针法。

  3、辅导操作掌握技能

  实践操作是劳动课中以学生活动为主的重要环节,是充分体现劳动课实践性的关键步骤,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知识和过去已有的经验进行构思,形成新的知识能力系统。如在《马铃薯刻印》一课中,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指导:

  (1)当学生刻印成功时,启发学生创造图案复杂、造型新颖的作品。

  (2)当学生刻印失败时,鼓励学生不要灰心并再次讲解,帮助学生重建信心。

  (3)当学生在探索时,耐心地倾听他们的创作意图并适当提出建议。

  通过亲切的师生交流,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了劳动技能,并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展评欣赏延伸创新

【劳动理论课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军训理论课心得体会12-31

军事理论课心得体会02-04

体育教案-理论课02-26

军训理论课心得体会(通用7篇)03-06

军训理论课心得体会(合集7篇)03-06

军训理论课心得体会(通用15篇)08-28

军事理论课学习心得体会12-19

体育教案-理论课教案02-26

关于体育理论课教案01-12

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教案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