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读后感7篇(经典)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傲慢与偏见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傲慢与偏见读后感 篇1
对于欧洲旧社会的文化,我并不十分了解,从小到大读的大多是中国古典文化——诗词歌赋,尤其喜爱《诗经》;爱过《诗经》、《庄子》、《红楼》,对《牡丹亭》、《桃花扇》等戏剧也极有兴趣,外国文学看的较多的还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岩井俊二和美国讽刺小说家欧亨利的作品,所以我很少,很少去看那些经典的欧洲名著。然,《傲慢与偏见》是一本难得吸引我的小说。
《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丁的代表作,也是她的前期作品,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为素材,以男女青年的恋爱婚姻为题材,生动地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小说所描写的恋爱婚姻故事生动的展示了当时英国社会不同阶层人们的价值观和婚姻观。中心故事是贝尼特太太嫁女儿所延伸出来的一系列故事。这部小说的主要情节正如书名,是围绕主人公之间的“傲慢与偏见”这一对矛盾而展开的。这是个曲折但却也美丽的爱情故事,主人公伊丽莎白是个勇于追求爱情、漂亮聪明、坚强可爱的中产阶级女子。故事主要以她对达西先生从一开始的厌恶到尊敬,再到爱慕为线索,也穿插了在几个发生在她身边的幸福或不幸的婚姻,揭示了作者对那个时代女人生活与爱情的理想和期望。故事中女主角伊丽莎白第一眼看到男主角达西就是不顺眼的,加上男主角个性的傲慢,继而对他有了偏见。而男主角达西,是个不受人欢迎的傲慢男子,也不屑于周遭冷淡的人际关系,对他来说,傲慢也许是有理的,偏见却很无情,这两者产生的冲击是免不了的。两个人之间也因此而常有针锋相对的言辞,彼此之间的傲慢和偏见就造成了一开始的不愉快与误解,但是经过种种事件的澄清,彼此又渐渐产生一点点的感情。达西代表着“傲慢”,伊丽莎白代表着“偏见”,他们一开始都被自己的情绪所牵引。接着一连串对达西不利的'流言,更让伊丽莎白对达西反感。当达西向伊丽莎白求婚而遭到拒绝时,他说了一句话:“要是我耍一点手段,把我内心的矛盾掩饰起来,一味地恭维你,使你相信我无论在理智方面、思想方面以及其他各方面,都是对你怀着无条件的纯洁的爱,那么也许你就不会有这些苛刻的责骂了。可惜无论是什么样的伪装,我都痛恨。”达西没有为了讨好伊丽莎白,而改变他的傲慢性情。伊丽莎白也表现了很真实的自己,彼此都不刻意去营造给人的印象,表现出了最真实的一面。而开始的时候,伊丽莎白一直活在自己的偏见之下,而忽略思考事实的真相,经过达西的解释和自己的判断,才最终找到幸福的归宿。
这篇小说大量揭示了恋爱中男女的心理活动,即使是放在今天也不失为一本好的恋爱教科书,作为一个女子,在爱情不能过于要求金钱和依靠男性,而男人也不该因身份地位的高贵而变得傲慢,爱情中的人们是平等的,应以一种平等的姿态不卑不亢不骄不傲地面对眼前人。已经进入大学的我们,爱情已经开始正式进入我们的生活,慢慢的开始考虑关于我们的感情和婚姻,《傲慢与偏见》交给了我们一种更加端正的爱情观,交给我们如何平衡家庭和爱情——恋爱婚姻不仅是个人问题,而且也是个社会问题。人们考虑婚姻大事,不能只光顾着自己,还要对亲友负责,对社会负责。这些关于爱情与婚姻的启示也不失为是一种人生的哲理,是树立爱情观的一种宝贵参考。
从这本书里我学到了很多,也找到了很多值得我借鉴的地方。《傲慢与偏见》着实是一本值得久读的好书。
傲慢与偏见读后感 篇2
王子与灰姑娘的故事情节又再度呈现,自己很喜欢这部小说,以至于看了书后又去找碟看。女主角伊丽莎白和男主角达西的爱恨情愁总能让我很清楚的想到本书的题目。达西的傲慢和伊丽莎白的偏见是小说的主线又是他们爱情发展的绊脚石,故事围绕他们的相知相识相恋一直发展下去。我就从他们的爱情方面来谈谈这部小说吧。
书的作者是英格兰的女作家简·奥斯丁(1775—1817),这位仅活了四十二个春秋的女子是个牧师的女儿,自幼和父母兄弟姐妹在一起。也可能受到这个原因影响,她作品的写作范围只是一个村镇上的三四家人,就像她自己生活的圈子一样,并多以女主人公为主要角色,也同她本人以及亲友当中的中产阶级淑女一样,总之她的文章总离不开她生活的影子。
《傲慢与偏见》这部小说和奥斯丁的其他小说,反映了她那个时代的世态人情,在英国小说开辟了写实的世态小说的先河。《傲慢与偏见》主要篇幅都是谈婚论嫁,带有一般世态小说通俗浅显的特点,但《傲慢与偏见》经过了两个世纪的'阅读和批评,却能始终引起长盛不衰、雅俗共赏的兴趣,是有很多原因的,正如奥斯丁自己所说,《傲慢与偏见》是在两寸象牙上细细的雕刻。简单的故事情节给人一种淡淡的感觉,舒服而自然。王子与灰姑娘故事的又是那么的浪漫,加上作者细心的刻画幽默机智的描述更使得这部小说在至今都是值得人们一读的。
说了这么多我们先来谈谈伊丽莎白和达西的相识吧。在朋友彬格莱·查尔斯的舞会上,达西和女主角伊莉沙白认识了,但整场舞会都不跳舞的达西给伊莉沙白留下了一个很是高傲的形象,不同于童话故事,他们并没有因为一见钟情而相爱。彬格莱恋上了伊莉沙白的姐姐简·班纳特,这样给伊丽莎白和达西的相互了解到_后的相爱做了铺垫。姐姐在彬格莱家生病,伊莉沙白独自走着很远的路到彬格莱家看望姐姐。一种内在美由此散发出来,她和姐姐的这种姐妹清深正是她知性善良的一种表现。达西也正在这个时候看到了这位姑娘的美,纯洁而美好,由内而外的看到了伊丽莎白的美并深深的爱上了她。但是彬格莱妹妹的挑拨、他们一家人的搬走、再到韦翰的谎言,无疑给他们的爱情发展划上了一条巨大的鸿沟。看到这是很气愤的,王子渐渐远离公主,留下的只有太多的误会与偏见。在他们渐行渐远的时候奥斯丁又巧妙的将他们联系到了一起。妹妹与韦翰出走和达西的真诚告白,越来越多的误会被打开,_后伊丽莎白打消对达西的偏见并也爱上了这位优秀的男子,在达西一如既往的爱慕下,王子与公主终于走到了一起。
圆满的结局却经历了太多的曲折,在不同阶层上,男主人公的傲慢与女主人公的偏见都带有明显的阶级冲突,他们在爱情上遭逢的种种挫折正是这种不同阶级地位造成的。一个平凡的女子__后找到了一个富有并深深爱着他的王子,那是因为她秀外慧中的一个素质,和她那充满理性的爱情观念和实际选择。她那种独立不羁、藐视权贵、敢作敢为的表现又体现了当时的先进思想。小说总是顺应着他们的爱情而发展下去的,小说高 潮部分,伊丽莎白对达西的偏见达到了顶峰,看到那些难解的误会我就义愤填膺,看到乌云慢慢飘开偏见打消,王子与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就会有种旁观幸福的开心。小说就是根据他们的爱情而发展下去的。傲慢,偏见,这两个毋庸质疑的贬义词,简。奥斯丁用“精心的语言”和“机智的幽默”将作品描绘成为精致的象征,一时之间闻名遐迩,从而《傲慢与偏见》也成为了脍炙人口的伟大著作。
傲慢与偏见读后感 篇3
《傲慢与偏见》是世界闻名的小说,不过,这本书我却从来都没看过,因为我觉得傲慢与偏见这个书名听起来我就不喜欢看了。
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我朋友强烈的推介下,我满腹狐疑后,才决定看完之后再对此书下一个自己的定论。在这种想法推动下,我花了一些睡觉时间将它看完,于是对它的看法大为改观。不过,我这里所谓的改观,并非指完完全全、彻彻底底地改变了原先的看法。我所谓的改观,是指现在才发现它并非毫无优点。
先说说我发现的优点吧。从风格上看,它有与众不同之处,这是毫无疑问的,大多数书都是从男性的角度看世界,即使是《简爱》和《呼啸山庄》,也基本上从男性的角度来写,而《傲慢与偏见》则明显地充满了女性思想色彩,包括世界观及生活方式。这一点在写作内容上得到最好体现:假如是男作家,写出的作品大多具有惊险色彩(只是强弱一些的问题),而本书中,最激动人心的一段也不过是威克姆与伊丽莎白之妹私奔(而且结局并不悲惨),作者能想到的最恶劣的行径,也只是一些人与人之间的简单欺骗;贯穿全文的一件事就是母亲如何嫁女儿。这一系列的事实,都表现了这本书的女性化,而这类书在那个时代当然极少,所以我认为这是本书极大的成功之处。
一部好的小说应当可以反映一个时代的风貌,就这一点而言,此书也表现得相当成功。读了这本书,头脑中不难形成当时欧洲女性社会的状况所有女子都以嫁出去作为一种荣誉,而不管嫁给谁,婚娶成了妇女唯一的人生目标,真正的感情既少见,又难以被理解,作者深刻揭露与批判的正是这些。
谈到缺点,我想与其他书作比较:就运用语言的能力而言,它不及《基督山伯爵》;就故事的曲折丰富性而言,它不及《乱世佳人》;就表现社会现实的高度而言,它不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人物心理描写而言,它不及《呼啸山庄》。虽然这些缺陷很大程度上是由它要描写的社会现实决定的,但一本名著出现这么多的漏洞,毕竟是太过分了。
读完这本书,我极想将它与《乱世佳人》进行完全深入的对比。这两本书在故事内容,情节发展上太相似了,就连人物选取也如出一辙:达西对应瑞德,伊丽莎白对应斯佳丽,宾利对应维希礼,简对应媚兰。前两者间关系都由感情封冻到暖化,再到热烈;后两者的感情则始终如一。唯一不同之处是,前者以和平为背景,后者以战争为背景。所以我将《傲慢与偏见》称为和平版《乱世佳人》,试想,让宾利处在乱世,他必然会与维希礼一样落魄。相反,维希礼在开始时也是十分体面的绅士。
但在感情的`激烈斗争与转化上,《傲慢与偏见》完全无法与《乱世佳人》对比,《乱世佳人》以战争为背景,那么感情冲突自然容易表现,尤其是战争的宏大场面(例如亚特兰大溃退,北军围城),这一幕幕都是如此激动人心,以至于读者难以释卷。这些对《傲慢与偏见》来说是无法达到的艺术效果。对整场战争及战后的社会问题,《乱世佳人》也都表现得很成功,于是这本书的境界也就由儿女私情升华为对国家、对社会的深刻思索,这些也是《傲慢与偏见》的匮乏的东西。
看完《傲慢与偏见》后,我觉得这本书虽然没有达到我心中好书的地位,但是也确实是一本不错的小说。
傲慢与偏见读后感 篇4
奥斯丁是美国著名的作家,她的著作很多,但是《傲慢与偏见》给了我深刻的启迪。《傲慢与偏见》讲述了一对英国青年男女的曲折爱情故事。男主人公达西是一位帅气的贵族,他疯狂地爱上了女主人公伊丽莎白,但是由于他之前的傲慢态度,伊丽莎白对他很反感。故事的高潮是达西亲口向伊丽莎白表述他的爱意,描述了一位男士在心爱的女子面前的惶恐和羞涩。虽然伊丽莎白有些许的感动,但是她还是不能接受这突如其来的爱情。达西写了一封给伊丽莎白的信,在两人独处的时间里,他读给了她听。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她的爱,也深刻的反省了自己的态度举止问题。我想每一位女士收到这样的信一定都是欣喜若狂,但是伊丽莎白没有。
因为在那时她还没有体会到达西的好,还没有爱上他。直到伊丽莎白遇到了一个无赖。那个人恋上伊丽莎白的美貌,在她面前极尽所能、说尽甜言蜜语,终于伊丽莎白有了反应,对他有一点倾心。其实这个人与达西从小一块儿长大,他的无耻做法达西一清二楚。不过碍于情面,达西并没有将实情告诉伊丽莎白。就当读者对伊丽莎白的危险处境十分担心之时,奇迹出现了。这个伪善的人得到了一些不利于他的消息,方寸大乱,拐跑了伊丽莎白最小的妹妹,俩人私奔了。在当时,私奔对于一位女士来说,是奇耻大辱,如果两人不能结婚,女士会被别人的唾沫淹死。这时,是达西救了她的妹妹,他给了这个无耻之徒一大笔钱,促成了两人的婚姻。虽然两人的结合让众人愕然,却的确是帮了伊丽莎白一个大忙。虽然达西有意将其隐瞒,但是最后伊丽莎白还是从舅舅、舅母的口中得知了这一切,她终于醒悟,原来达西一直深深的爱着自己,自己多么傻呀,经过了那么多事,才明白了他的心意。
两人最终能够坐下来,互述衷肠,还真是伊丽莎白的舅舅和舅母帮了大忙。因为伊丽莎白呆在家中无事,就到他的舅舅家探访。他们一行人准备出行,路经了很多风景优美的地方。最后他们来到了达西的住所。达西是一个贵族世家,他家的别墅是一个景点。
本来伊丽莎白并不想参观他的家,但是得知达西今天并不在家,她也就放宽了心。最后,她的好奇心鼓舞着她,她与舅舅、舅母接受了管家的好意来探访。在参观的过程中,伊丽莎白渐渐的感受到了达西是一位本质很好的少年,他对于仆人非常的好心,也对妹妹极尽所能的慈爱。正当伊丽莎白开始对达西改观的时候,达西回来了。俩人就在此时碰面。戏剧性的场面出现了。每想到这时,我总是会有一种重新捧起书来再读一遍的冲动。真的写得太好了。此时无声胜有声。
达西讶于伊丽莎白会来参观他的`住宅,伊丽莎白也因为之前的拒绝而不好意思。还是达西缓过了神,他抓住了这次机会,先与她的舅舅交好,借机接近伊丽莎白,两人最终走到了一起。
先前达西的傲慢伤了伊丽莎白妈妈的心,但是最后看到自己的女儿可以嫁给一位富豪,不仅身价倍增,每年还可以补贴自己一笔不少的家用,她的妈妈更是欣喜异常。
全书有时给读者带来一点小小的遗憾,让我们唏嘘不已,正当我们认为一切不再可能时,情节又峰回路转,故事朝着我们希望的方向发展。最终,全文笼罩在一片温馨的气氛之中,让我们对生活充满了感激。
爱情在全世界都是一样。只要俩人相爱了,他们就能化解地位的高低,冲破家庭的阻扰,而快乐的生活在一起。他们不用多说什么,心有灵犀一点通。
为了爱情,我们也会不顾一切地走在一起。也许,这就是爱情的魅力吧。
傲慢与偏见读后感 篇5
文中的所谓傲慢,就是指出身富贵、教养颇高、眼光锐利的青年达西的个性弱点;而所谓偏见,是指出身中产阶级、教养颇好、机智聪明的小姐-伊丽莎白的精神弱点。一个眼光锐利,一个机智聪明,都属人中杰,但却都难免人性的弱点的纠缠。他们在一次的家庭舞会上初次见面,却因对彼此的印象不佳,一个态度傲慢,另一个心怀偏见。第一个印象先入为主,以后又加上女人们在旁闲言碎语,而造成了两人之间的爱恨情仇。
伊丽莎白曾对达西说过:“我们的性情非常相似,我们都不爱交际,沉默寡言,不愿开口,除非我们会说出话来语惊四座,像格言一样具有光彩,流传千古。”就是因为这思想上的一致,才在婚姻中百般受到阻碍,同时也是因为这才最后促成美满的婚姻。伊丽莎白:如果放到现实社会,可能是个女权主义者。但关心自己的姐妹。直接,偶尔不懂礼节,调皮一点。却是这样迷住了达西。最重要的是善于和敢于像比自己身份高的人说“不”。从小说看,伊丽莎白聪敏机智,有胆识,有远见,有很强的自尊心,并善于思考问题。就当时一个待嫁闺中的小姐来讲,这是难能可贵的。正是由于这种品质,才使她在爱情问题上有独立的主见,并导致她与达西组成美满的家庭。
这部小说中通过班耐特五个女儿对待终身大事的不同处理,表现出乡镇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少女对婚姻爱情问题的不同态度,从而反映了作者本人的婚姻观:为了财产、金钱和地位而结婚是错误的;而结婚不考虑上述因素也是愚蠢的。因此,她既反对为金钱而结婚,也反对把婚姻当儿戏。她强调理想婚姻的重要性,并把男女双方感情作为缔结理想婚姻的基石。书中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出身于小地主家庭,为富豪子弟达西所热爱。达西不顾门第和财富的差距,向她求婚,却遭到拒绝。伊丽莎白对他的误会和偏见是一个原因,但主要的是她讨厌他的傲慢。因为达西的这种傲慢实际上是地位差异的反映,只要存在这种傲慢,他与伊丽莎白之间就不可能有共同的思想感情,也不可能有理想的婚姻。以后伊丽莎白亲眼观察了达西的为人处世和一系列所作所为,特别是看到他改变了过去那种骄傲自负的神态,消除了对他的误会和偏见,从而与他缔结了美满姻缘。伊丽莎白对达西先后几次求婚的不同态度,实际上反映了女性对人格独立和平等权利的追求。这是伊丽莎白这一人物形象的.进步意义。
作品生动的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其社会风情画似的小说不仅在当时吸引着广大的读者,实至今日,仍给读者以独特的艺术享受。她是第一个现实地描绘日常平凡生活中平凡恩的小说家,在英国小说史上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奥斯丁的小说尽管题材比较狭窄,故事相当平淡,但是她善於在日常平凡事物中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不论是伊丽莎白、达西那种作者认为值得肯定的人物,还是魏克翰、柯林斯这类遭到讽刺挖苦的对象,都写得真实动人。同时,奥斯丁的语言是经过锤炼的,她在对话艺术上讲究幽默、讽刺,常以风趣诙谐的语言烘托人物的性格特徵。这种艺术创新使她的作品具有自己的特色。傲慢与偏见正是文字魔力结合感情升华的最佳表现。若说《红楼梦》是东方的贵妇人。《傲慢与偏见》则是西方的清秀佳人。
傲慢与偏见读后感 篇6
最近,我读了《傲慢与偏见》这本书。结局能够说是皆大欢喜的,简、伊丽莎白、莉迪亚,贝内特府中的三姐妹都找到了自我心中的如意郎君。这时,三姐妹间就不免会产生比较。
以贝内特太太一类人的视角来看,伊丽莎白自然是最成功的,其次是简,最终是莉迪亚。为什么?贝内特太太是一个肤浅的人。她期望女儿们能够嫁出去,并且嫁一个好人家。在她看来,金钱与地位绝对是衡量一户人家好坏的重要标准。达西、宾利、威克姆中最有钱有势的,就是达西。而以贝内特老爷一类人的视角来看,简无疑成功幸福,但伊丽莎白更胜一筹。为什么?贝内特先生是一个有内涵的人。他注重的是灵魂精神上的配对。他最疼爱的一个女儿就是伊丽莎白。伊丽莎白聪明坚强,有主见;而达西善良稳重,有思想,他能给予伊丽莎白幸福,彼此也情意相投。
所以,无论如何评价,伊丽莎白都是最成功最幸福的。能够有这样的结局,仅仅是因为她出众的颜貌吗?这是绝不可能的。我觉得,是由于伊丽莎白迷人的人格魅力。
伊丽莎白冰雪聪明,可爱伶俐。她不在意权势。中层的人也做知心朋友。夏洛特只是公爵家普通的一个姑娘。可是伊丽莎白却与她无话不谈。在起初认识威克姆时,伊丽莎白十分友好,她愿意听他诉说内心的苦楚。与此同时,在应对上层人物时,她也毫不羞涩,更没有一丝害怕与惊慌。受到达西的冒犯后,她绝没有因为这个人每年有一万磅的收入,拥有半个德比郡就轻易包容理解。她将内心的.不满与自我的看法统统呈此刻神情上与言语中。
伊丽莎白并不顽固不化,反而会不断思考,直到自我弄清事情的真相。她对达西抱有偏见,可是读信时,她让自我冷静下来,分析到底是谁故弄玄虚。没有让偏见与情绪轻易的左右自我。经过不断的了解后,伊丽莎白被达西的人格吸引,这更是思想的相遇,
伊丽莎白同样不因他人的言语,甚至攻击,放弃自我。凯瑟琳夫人先前在罗辛斯庄园的一番盘问,伊丽莎白出于礼貌的一一做了回答。凯瑟琳夫人傲慢的口吻和尖锐的提问,已表现出对丽茨家人的羞辱。可是伊丽莎白全然不自卑。巧妙的回答了她的问题,她的语气不再那样毕恭毕敬,反而不留一丝情面,狠狠地杀了凯瑟琳夫人的风头。得知伊比莎白和达西相恋后,凯瑟琳夫人更大驾光临,能够说是对伊丽莎白进行了一番逼迫,可是,她完全没有妥协。即使满城风雨,也直言不讳。不隐瞒不服输的作风更让凯瑟琳夫人气愤不已,令这个这辈子都没有受到冒犯的女人遭到严重的打击。一番表达,还使凯瑟琳夫人弄巧成拙,促进了伊丽莎白和达西的感情。
贝内特老爷曾说:“我以为没有人能够配得上你,丽茨。”在朗博恩,没有一个女子敢同伊丽莎白一样,执着勇敢。也没有一个女子能比她更有主见与思想,也正是伊丽莎白这番独特的人格魅力让她显得无比迷人,如同漆黑夜空的一颗明星,闪耀夺目,光芒四射。
相比之下,莉迪亚呢?她被谁所吸引?谁又被她所吸引?威克姆。更何况,在莉迪亚的爱中,威克姆只是因钱才同她结婚。这亦是一个可悲的事实。倘若莉迪亚不那么放荡,不那么世俗,她的幸福也就远不止于此。人格魅力同样也能够改变一个人的人生。当伊丽莎白悠闲的生活在彭伯里时,莉迪亚还没有一处稳定的居所;当伊丽莎白欣赏眼前怡人的自然美景时,莉迪亚却拮据到写信给姐姐,渴望拿到一些钱。两种截然不一样的生活,足以展现出不一样境界的人的结局。
傲慢与偏见读后感 篇7
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 》曾被毛姆列入世界十大名著小说的行列,这样称确乎没有过甚其辞。奥斯丁的这部小说堪称得上是上乘之作,它以理性的光芒照出了感伤、哥特小说的矫揉造作,使之失去容身之地,从而为英国十九世纪30年代现实小说高潮的到来扫清了道路。
《傲慢与偏见》虽以青年男女的恋爱婚姻为题材,但从中也折射出当年严格的封建礼仪制度,提出了道德和行为的规范问题。小说以男女主人公的爱情纠葛为主线,描写了四起大起大落的姻缘,尤其以达西的傲慢与伊丽莎白的偏见为突出,但随着各自的完善,达西的傲慢收敛了起来,伊丽莎白的偏见也荡然无存,两人最终还是走到了一起,无疑是小说中最精彩的喜剧之一。
初读这部小说,难免察觉有些许枯燥无味,作者的词藻并非十分华丽,但却平易见人;情节也并非跌宕起伏,但却处处伏笔。可毕竟是一部经典名著,总是少不了精彩过人之处,于是便按捺住性子读下去,越发地感受到其诱惑力的所在。
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小说这句话的内涵表现得淋漓尽致。夏洛特与柯林斯首先走到一起,令所有人瞠目结舌。其实是夏洛特看上了柯林斯所拥有的财富罢了。两人虽过得安稳,但毕竟缺少了乐趣。在那时的社会甚至是当今社会,钱无疑成了每个人不可或缺的成分,人们无时无刻不在为着自己的利益着想,殊不知这样一来,“铁公鸡”、“守财奴”等这些词,倒给自己沾上了。一个人活着是为了享受乐趣,而不是为了各自的利益而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如此做累,又何苦呢?
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单恋一枝花。莉迪亚终究还是没意识到这一点,她与威克姆的姻缘可堪称得上是最荒唐的结局,两人婚后的情淡意薄有力地证实了看人不能仅看外貌。一个人的外貌固然重要,但若克制不住自己,到处沾花惹草,结局想必是岌岌可危的了;亦或是被表面的假象所迷惑,没有深入了解他人的内心,可折射出此人是浅陋无知、缺乏主见的。我们希望有简一样的貌美如花,希望有威克姆一样的可爱迷人,但我们更需要有简一样的善良、沉着、冷静。
有时候的放弃,只是为了更好地得到。宾利与简的婚姻皆大欢喜,两人想见的曲折道路,都给彼此立起珍惜眼前人的标牌。简在得知宾利不辞而别之后,并未把痛苦之情溢于言表,而是学着去放下,这种可贵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生活中,我们要学会放弃“芝麻”,才会得到原本想要的“西瓜”;学习上,学会放弃难题与纠结,才会顾全大局。正所谓 放弃,你才会更好地得到。愿你能明白其中深意。
不要因为别人的一言一行而改变自己想要追求的。达西与伊丽莎白最后喜结良缘,这是令所有人都不敢相信的事实。当初的伊丽莎白对达西的偏见可称得上深恶痛疾,达西的'傲慢也是显而易见的。但达西敢于向与众不同的伊丽莎白倾诉衷肠,出手帮伊丽莎白处理莉迪亚的事;伊丽莎白也敢于拒绝达西的心意,毫不留情指骂达西的过错,敢于反抗贵族的压迫。这是小说中最值得赞扬的一对角色,他们都不因别人的一言一行,而即刻放弃想要追求的。生活中,有些时候,我们不必因为别人的话语,而放弃自己的观点。有些事情,自己觉得正确,就大胆地做。毕竟,在那一刻,你没有后悔……
当然,书中的封建礼仪制度也是值得读者去了解,去深究的一隅,在此,就不多说了。
【傲慢与偏见读后感】相关文章:
傲慢与偏见心得02-01
《傲慢与偏见》心得02-07
《傲慢与偏见》心得10-14
傲慢与偏见的语录12-22
对傲慢与偏见的读后感01-26
(经典)傲慢与偏见读后感07-26
(精选)傲慢与偏见读后感09-16
《傲慢与偏见》读后感【精选】11-22
傲慢与偏见读后感06-18
[经典]《傲慢与偏见》读后感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