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行政管理论文>管理科学论文>试论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

试论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

时间:2023-02-20 08:26:45 管理科学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试论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

  一、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标准
  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为社会现象,即为一门研究社会现象的科学,具体研究包括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军事学、法学、教育学、文艺学、史学、语言学、民族学等多个方面,并把社会现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研究总结出来。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必须具备五个基本要素:(1)以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2)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必须经学术权威部门鉴定,应用研究成果必须被实践证明;(3)有积极的社会效应(益)或一定的经济效益,只有产生正效应的研究结果,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研究成果;(4)必须有一定的被人们认可的表现形式,如论文、论著、报告等;(5)必须有明确的结论,如创立新的理论、学说,提出新的观点、思想,或提出新的策略、对策、措施,等等。
  社会科学研究本身具有以下特点:一方面社会科学对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具有附属性,而这两者本身就具有抽象性;另一方面,对于社会现象研究本身来说就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从外到内、由浅及深的过程。所以,在研究的过程中不仅要排除很多方面的因素,还要假设某些前提条件,从理性上认识并揭示其社会现象的本质及发展规律,此研究过程的本身也就决定了研究成果的抽象性的特点。人们通常必须借助于一系列可变换的中介来完成“具体→抽象”这一过程,而不能直接将研究成果用于实践。这表明,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具有间接性。由于受到研究者主客观因素,如价值判断、知识结构、社会阅历和环境等的影响,在社会科学的研究过程中,得到的社会科学成果总会包含各种的缺陷、不足和错误。因此,我们要从实践和理论上进行不懈的探索,不断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创新的理论,再用发展的理论来指导实践,实现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由社会科学成果到现实生产力之间的良好转换。在这个意义上,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运用是一个检验错误并对其不断修正、完善的过程,要经过一个较长时期。
  要做到客观公正地评价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实践价值。社会科学研究的成果一定要有它自身的价值,其价值应符合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能够被人们理解、接受、掌握、应用。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对亟须研究和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能够提出独创性的见解或可操作性的建议,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创新程度。评价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一项重要标准是创新程度。只有创新才能在科研成果中总结出新的经验、规律,探索新的思路、方法,建立新的理论、学说,提出新的方案、对策,为新的实践及时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等。一项没有创新力的研究成果,只是重复别人已经提出的观点和方法,是毫无意义、没有价值的。所以,不同范围、层面、角度的创新对社会经济生活所起的作用不同,影响的广度和深度也不同。因此,我们应根据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创新程度的大小来衡量其价值。
  3.影响力度。任何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旦进入社会,都会对社会产生影响。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可以增长人们的知识,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转化为管理者的决策或方案,为社会带来影响。研究成果的大小对社会的影响体现在广度和深度上,更重要的是其方向,所以产生积极正面影响的研究成果就是有价值的。
  4.效益评价。社会研究成果既可以通过直接的或间接的途径产生经济效益,也可以通过为人们提供知识、更新人们的观念,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产生一定的社会效益,各类效益之间可以量化。我们可以通过价值量的大小来衡量研究成果的好坏,对于难以量化且表现复杂的成果,可以通过其影响面、宣传面的大小以及贡献加以评判。
  二、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指标体系
  建立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指标,要坚持三个基本原则:一是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为增加各个成果之间的可比性,应尽可能以定量为主,采用量化指标。二是形式评价与内容评价相结合。“形式”主要是指成果的来源、类型与成果发表(出版)的形式(含刊物的档次);“内容”则是指成果的质量、产生的影响和社会经济效益等。在对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进行评价时,应坚持以内容为主,兼顾形式的原则。三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过程中,既要重视理论上的创新性,又要重视成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根据上述评价标准和原则,初步设想采用10类具体指标分别从不同的侧面对某项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进行单项评价,然后再加以汇总,对该项研究成果进行综合评判。
  1.成果属性。成果类别指成果的性质和类型。不同的成果所具有的性质作用大小、评价的高低也会不同。我们将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分成4种不同的类型,并对各种类型的研究成果分别作出恰当的评价,给予不同的评分范围。(1)数据资料类。此类是指通过对各种现象的调查研究和数据资料的搜索、整理、汇总,所取得的能够反映现象基本情况的成果。此类成果的评分标准不高,评分范围在20分~60分。(2)实践类。此类成果是指通过对各种门类社会科学的研究,充分发挥社会科学的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宣传功能以及参考功能,将各学科的基本理论应用于社会实践,进而取得的成果。这类成果不仅可以提高人们认识世界的能力,提高民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还能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为研究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一般情况下,获得这类成果所进行的研究难度不是很大,创新的成分也不多,故评分不宜过高,评分范围为30分~70分。此类成果还包括根据某一社会组织在一定时期的任务,在对社会组织的内外部环境进行研究,对影响社会组织的各种变量进行测算,能指挥和协调全局性工作,促进社会组织完成任务规划、决策、方案等成果。在工作进展过程中,为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人力的合理调度,最大程度地将劳动者的积极性发挥出来而提出的策略、意见和方法等成果。这类成果通常应用于经济工作和行政工作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其价值的大小及应用的范围和转化的力度也不同。评分范围一般为40分~80分,但有些全局性、战略性的规划和决策,评分可提高至80分~100分。(3)理论性成果。理论性成果是指在各种学科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研究中取得的重大突破性成果。这类成果或者提出了新的观点、思想、理论和学说,或者对传统理论进行质疑、补缺、完善,或者在学科的交叉融合和创新方面有新的设想和进展,或者选题有特别重大意义,研究难度大,填补了某项专业的空白,在理论上具有开拓性创见,等等。这种成果的表现形式主要是学术论文和专著。理论性成果的效应是巨大的,一旦为群众所掌握,就会转变成强大的物质力量。获得理论性成果的过程是艰巨的,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和艰辛的探索,因此评分较高,评分范围为60分~100分。(4)综合性成果。综合性成果是指兼有以上两种或多种属性的研究成果。社会科学研究是复杂的,其研究方法也是多样化的,因而成果的属性不是单一的。综合性成果具有较多的表现形式,也有一些综合性成果全面体现了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各种特性,这些成果产生的价值是非常巨大的。综合性成果的评分一般较高,没有理论创新的综合性成果评分范围为60分~90分,包含理论创新的综合性成果,评分范围为70分~100分。
  2.成果背景。成果背景是从形式方面对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进行评价的分类指标。形式是内

试论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

容的反映,形式评价是成果评价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形式评价在整个评价指标体系中只处于次要地位。形式评价主要是对成果的来源、项目的级别和成果发表(出版)刊物(著作)的级别、档次以及获奖等级进行评价。(1)项目来源。项目来源指社会科学研究的成果是来自哪一级立项的科研项目。项目的来源可分为国家级、部省级、厅局级、其他级、非立项5类,分别给以100分、80分、60分、40分、20分的评分。根据这些不同等级的评分,对科研成果进行形式评价,接受企事业单位委托研究的课题可参照其研究的难度和范围来评定相应的等级,国际合作项目可视同国家级。(2)重要程度。重要程度是指科研项目在本学科的研究中属于哪一个层次的课题,是否具有高水平、科学性、知识性、可读性强等特点,在学术界评价如何。我们将科研项目分为重点工程项目、重大项目、规划项目、一般项目、自选项目5类,根据以上这种分类可分别给以100分、80分、60分、40分、20分的评分。(3)发表(出版)等级。发表(出版)等级是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发表的刊物或出版的出版社的等级。一般情况下,刊物或出版社的等级越高,其价值也越大。我们将刊物分成国内外权威刊物、国内核心刊物、省内一级刊物、其他公开刊物、内部刊物5类,分别给以100分、80分、60分、40分、20分的评分;将出版机构分为中央级出版社、省级出版社、其他出版社、在一定范围内交流、内部印刷5类,分别给以100分、80分、60分、40分、20分的评分。(4)获奖等级。获奖等级是指某项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已经获得的奖励等级。一般分为国际奖、国家奖、部省级奖、厅局级奖、其他奖,由于每种奖励中又分为一、二、三(或更多)等级,故其评分也应是一个区间,拟分别给以100分~70分、80分~50分、70分~40分、50分~30分、40分~20分评分。
  3.创新力度。创新力度是对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内容的评价。一项没有新意的成果是不会有多少价值的,只有使科学成果成为具有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并且处于领先水平,在推广中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才说明这项科技成果具有创新力度。我们拟用以下几个指标来衡量其创新力度。(1)惟一性。惟一性是指在科研成果中提出的理论、思想、观点或方法,在古今、在国内外绝无仅有,第一次提出来。惟一性又分为国际惟一性和国内惟一性。国际惟一性的成果给予100分,国内惟一性的成果给予50分。(2)新颖度。新颖度是指科研成果中提出的理论、思想、观点、方法,虽然不是惟一的,但属于较早提出或较早对其进行阐述、解释、论证的以及较早应用这些理论、思想、观点、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并且具有的科学性较强,有可能较早的应用于实践,产生社会效益。我们可根据其在国际或国内出现的时序,根据填补空白、国际领先、国内领先、部分创新、较早应用等5种类型分别给以100分、80分、60分、40分、20分的评分。(3)转引率。转引率是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中引证其他成果的理论、观点、方法的次数与本成果中的理论、观点、方法被其他文章所引用次数的比率。如果转引率越大,说明引证他人的成果越多,而自己的成果被别人引用少,创新力度不强;转引率越小,说明引证他人的成果越少,而自己的成果被别人引用多,创新力度强。我们可以根据转引比率的数值大小分别给以0分~100的评分。
  4.影响广度。影响广度是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问世后,在理论界和实践中所带来影响的范围和广度。影响越大,价值也越大。影响广度包括被引用强度和被引用比率。被引用强度指被引用的广度、被引用频度和被引用深度三个指标的得分简单相加。被引用比率指某项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在一定时期内被引用次数占同期同学科全部被引用次数的比率。
  5.系统性。阐述全面、精当、知识结构系统完整可打100分、90分。主要方面全面阐述,次要方面略有欠缺可打80分、70分;主要方面基本阐述,初步建立知识结构基本框架可打60分、50分;主要方面有遗漏或知识结构混乱可打40分、30分、20分、10分。
  6.可靠性。理论前提科学,概念明确,逻辑严密,资料准确、充实,研究方法科学、深究、适当,可打100分、90分;理论前提科学,在资料、研究方法、概念和逻辑等某个方面略有欠缺可打80分、70分;理论前提科学,在资料、研究方法、概念和逻辑等某些方面有欠缺可打60分、50分;理论前提、资料、研究方法、概念和逻辑等某些方面有严重欠缺可打40分、30分、20分、10分。
  7.引证规范性。引证规范,所有引用资料、观点来源清楚可打100分、90分;引证较规范可打80分、70分;引证基本规范可打60分、50分;引证不规范可打40分、30分、20分、10分。
  8.研究难度。问题十分复杂,或理论难点多,或学科基础薄弱可打100分、90分;问题复杂或有理论难度,或学科基础薄弱可打80分、70分;问题较复杂,有一定难度可打60分、50分;难度很小可打40分、30分、20分、10分。
  9.资料搜集处理难度。资料的搜集与处理难度很大可打100分、90分;资料的搜集与处理有难度可打80分、70分;资料的搜集与处理难度不大可打60分、50分;难度很小可打40分、30分、20分、10分。
  10.学术价值社会价值。具备下列任何一项即可:(1)对解决重大理论或现实问题有推动作用;(2)对学科发展有奠基作用,可打100分、90分。具备下列任何一项即可:(1)对解决重大理论或现实问题有推动作用;(2)对学科发展有促进作用,可打80分、70分。对解决理论或现实中的一般性问题有推动作用,可打60分、50分;对学术研究或社会发展作用很小,可打40分、30分、20分、10分。
  三、社会科学成果及其常用的评价方法
  社会科学成果是指在经过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探索未知、推进社会和经济发展、深化认识为目的,对所研究的问题经过周密的分析、论证,提出具有创造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结论,其成果的表现形式一般为著作、论文、社会调查、研究报告、咨询建议、方案论证、工具书、译著、译文等。
  1.定性评价法
  社会科学研究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长期、深远、间接的作用和影响,由于社科成果自身所具有的描述性、模糊性等特点,它难以像自然科学成果那样通过精确的计算、反复的科学实验来加以验证,也无法用数据或指标来作简单的测定。因此,目前对社会科学成果的评价大多采用定性评价的方法来进行,即同行的专家进行评定。定性评价法是以评价者的主观判断为基础的一种评价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充分利用同行专家的知识、经验以及调查分析能力,对要进行的评定成果进行定性评价。这种方法通过不断的发展完善,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定性评价分为会议评价和通讯评价,前者为会议组织者聘请相关专家召开会议,听取被评人员对其成果的汇报,进行面对面的质询、答问,然后给出评定;后者是以信函形式送审成果,聘请有关专家进行背靠背的评价。
  定性评价法的优点是:可以充分发挥专家的智慧和经验,对信息资料的数据需求程度比较小,从而避免和减少了因信息数据不全或不精确而造成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定性评价法特别适用于某些因素难以量化的情况,但这种方法的缺点是评价中的随机因素影响较多,由于

评价者的价值观和主观意识的影响以及专家知识经验的局限性,往往使评价结果带有个人偏见和片面性,因而评价结果有可能不是很客观、准确的。此外,评价成果通常没有经历被检验和被认识的过程,因此可信度和可靠性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2.定量评价法
  许多社会科学管理部门和研究人员为了使社会科学成果的评定结论尽可能地符合客观性,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开始不断探索如何借助科学计量分析指标来评价社会科学成果。目前,常用的计量分析指标包括主体成果发表的刊物级别,论文收录、转载情况,成果被引证情况,获奖情况等。
  定量指标分析法的优点是,由于它是根据登载成果刊物的权威程度和成果被转载、引用次数来作为评价标准的一种评价方法,因此它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不受个人主观因素干扰和其他非科学因素的影响,有助于规范评价行为。然而,对于以著作和科学论文为主要产出形式的社科成果来说,采用计量分析法也有不足之处。首先,在成果统计上有时间的滞后效应,由于论文发表或著作出版通常要等若干年才能验证其真正价值,因此不可能对成果进行及时的评价。其次,定量分析指标只适用于已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公开出版的著作等科研成果,而对于那些不宜公开发表,已被有关部门采用,并已取得明显经济社会效益的科研成果却无能为力。
  目前,定量分析指标法已在我国自然科学界基础研究领域的评价工作中得到较广泛的应用,但对于社会科学成果的评价工作还存在着某些局限性,其主要原因是我国社会科学情报信息系统还很不完善,无法使成果的引用情况和引用次数被及时、准确地检索出来。
  3.多因子综合评价方法
  综上所述,由于社会科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目前社科成果评价工作仍以定性评审作为主要评价方法。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定量评价方法也开始在社会科学领域得到广泛运用,从而使社会科学研究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由于在社会科学领域,各种新兴交叉学科不断产生,社会科学的研究范围也日益扩大,影响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因素也愈来愈复杂,特别是对应用性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影响成果价值的标准除了要考虑其学术价值外,还要考虑其社会价值、经济社会效益以及其他相关的外围因素。传统的一些定性评价方法由于其自身具有的局限性和主观性,不能准确地反映社科成果的价值,因而愈来愈不能满足社科成果的评价要求。
  为了更加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社科成果,人们期盼对社科成果能够实事求是、公平合理、保证质量地进行定量的、精确的描述,从而使社科成果评价更具有权威性和严肃性。由于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发展问题以及改造社会的方法和手段等,因而,对于社会科学成果来讲,进行定量评价的难度比较大。在影响社科成果的众多因素中,许多因素都具有模糊性、复杂性,所以难以直接量化。因此,目前应用于自然科学成果评价的绝大多数定量评价方法,并不能单独作为解决社会科学活动评价的实用方法。
  社会科学以其独特的方式研究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每一项社科成果的实现,都取决于下面两个因素:一是接受这项成果的决策机关和领导人是否认可、赞赏并让其通过。二是运用该项成果的实际工作者的水平和运用的现实环境如何。对社会科学成果的考核,我们应该注意基础理论和应用科学成果是并重的,并且注意把定性和定量标准相结合。总之,社会科学成果的评价一定要统筹考虑,防止顾此失彼,做到公正合理地体现社会科学成果的真实价值。
  收稿日期:2002-08-02
【参考文献】
  [1]杨家栋、秦兴方:《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及其指标体系》,《齐鲁学刊》2001年第2期。
  [2]高燕云、任世安:《社会科学成果评价方法探讨》,《西安石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4期。
  [3]阳光:《评价社科成果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深圳特区报》2001年9月16日。


《试论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试论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相关文章:

角色视域下社会科学评价动机的探讨08-16

试论理论体系的比较与评价08-05

试论素质教育评价的若干特点08-17

试论学生在教学评价中的参与08-13

试论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与审计报告关系定位08-07

优秀研究成果评选奖励办法08-12

课题研究成果自我鉴定08-17

课题研究成果的自我鉴定08-17

试论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评价机制的转变08-11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论文-AI自动生成器

万字论文 一键生成

输入题目 一键搞定毕业范文模板
AI原创 低重复率 附赠査重报告

点击生成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试论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

  一、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标准
  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为社会现象,即为一门研究社会现象的科学,具体研究包括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军事学、法学、教育学、文艺学、史学、语言学、民族学等多个方面,并把社会现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研究总结出来。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必须具备五个基本要素:(1)以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2)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必须经学术权威部门鉴定,应用研究成果必须被实践证明;(3)有积极的社会效应(益)或一定的经济效益,只有产生正效应的研究结果,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研究成果;(4)必须有一定的被人们认可的表现形式,如论文、论著、报告等;(5)必须有明确的结论,如创立新的理论、学说,提出新的观点、思想,或提出新的策略、对策、措施,等等。
  社会科学研究本身具有以下特点:一方面社会科学对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具有附属性,而这两者本身就具有抽象性;另一方面,对于社会现象研究本身来说就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从外到内、由浅及深的过程。所以,在研究的过程中不仅要排除很多方面的因素,还要假设某些前提条件,从理性上认识并揭示其社会现象的本质及发展规律,此研究过程的本身也就决定了研究成果的抽象性的特点。人们通常必须借助于一系列可变换的中介来完成“具体→抽象”这一过程,而不能直接将研究成果用于实践。这表明,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具有间接性。由于受到研究者主客观因素,如价值判断、知识结构、社会阅历和环境等的影响,在社会科学的研究过程中,得到的社会科学成果总会包含各种的缺陷、不足和错误。因此,我们要从实践和理论上进行不懈的探索,不断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创新的理论,再用发展的理论来指导实践,实现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由社会科学成果到现实生产力之间的良好转换。在这个意义上,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运用是一个检验错误并对其不断修正、完善的过程,要经过一个较长时期。
  要做到客观公正地评价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实践价值。社会科学研究的成果一定要有它自身的价值,其价值应符合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能够被人们理解、接受、掌握、应用。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对亟须研究和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能够提出独创性的见解或可操作性的建议,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创新程度。评价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一项重要标准是创新程度。只有创新才能在科研成果中总结出新的经验、规律,探索新的思路、方法,建立新的理论、学说,提出新的方案、对策,为新的实践及时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等。一项没有创新力的研究成果,只是重复别人已经提出的观点和方法,是毫无意义、没有价值的。所以,不同范围、层面、角度的创新对社会经济生活所起的作用不同,影响的广度和深度也不同。因此,我们应根据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创新程度的大小来衡量其价值。
  3.影响力度。任何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旦进入社会,都会对社会产生影响。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可以增长人们的知识,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转化为管理者的决策或方案,为社会带来影响。研究成果的大小对社会的影响体现在广度和深度上,更重要的是其方向,所以产生积极正面影响的研究成果就是有价值的。
  4.效益评价。社会研究成果既可以通过直接的或间接的途径产生经济效益,也可以通过为人们提供知识、更新人们的观念,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产生一定的社会效益,各类效益之间可以量化。我们可以通过价值量的大小来衡量研究成果的好坏,对于难以量化且表现复杂的成果,可以通过其影响面、宣传面的大小以及贡献加以评判。
  二、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指标体系
  建立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指标,要坚持三个基本原则:一是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为增加各个成果之间的可比性,应尽可能以定量为主,采用量化指标。二是形式评价与内容评价相结合。“形式”主要是指成果的来源、类型与成果发表(出版)的形式(含刊物的档次);“内容”则是指成果的质量、产生的影响和社会经济效益等。在对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进行评价时,应坚持以内容为主,兼顾形式的原则。三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过程中,既要重视理论上的创新性,又要重视成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根据上述评价标准和原则,初步设想采用10类具体指标分别从不同的侧面对某项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进行单项评价,然后再加以汇总,对该项研究成果进行综合评判。
  1.成果属性。成果类别指成果的性质和类型。不同的成果所具有的性质作用大小、评价的高低也会不同。我们将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分成4种不同的类型,并对各种类型的研究成果分别作出恰当的评价,给予不同的评分范围。(1)数据资料类。此类是指通过对各种现象的调查研究和数据资料的搜索、整理、汇总,所取得的能够反映现象基本情况的成果。此类成果的评分标准不高,评分范围在20分~60分。(2)实践类。此类成果是指通过对各种门类社会科学的研究,充分发挥社会科学的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宣传功能以及参考功能,将各学科的基本理论应用于社会实践,进而取得的成果。这类成果不仅可以提高人们认识世界的能力,提高民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还能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为研究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一般情况下,获得这类成果所进行的研究难度不是很大,创新的成分也不多,故评分不宜过高,评分范围为30分~70分。此类成果还包括根据某一社会组织在一定时期的任务,在对社会组织的内外部环境进行研究,对影响社会组织的各种变量进行测算,能指挥和协调全局性工作,促进社会组织完成任务规划、决策、方案等成果。在工作进展过程中,为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人力的合理调度,最大程度地将劳动者的积极性发挥出来而提出的策略、意见和方法等成果。这类成果通常应用于经济工作和行政工作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其价值的大小及应用的范围和转化的力度也不同。评分范围一般为40分~80分,但有些全局性、战略性的规划和决策,评分可提高至80分~100分。(3)理论性成果。理论性成果是指在各种学科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研究中取得的重大突破性成果。这类成果或者提出了新的观点、思想、理论和学说,或者对传统理论进行质疑、补缺、完善,或者在学科的交叉融合和创新方面有新的设想和进展,或者选题有特别重大意义,研究难度大,填补了某项专业的空白,在理论上具有开拓性创见,等等。这种成果的表现形式主要是学术论文和专著。理论性成果的效应是巨大的,一旦为群众所掌握,就会转变成强大的物质力量。获得理论性成果的过程是艰巨的,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和艰辛的探索,因此评分较高,评分范围为60分~100分。(4)综合性成果。综合性成果是指兼有以上两种或多种属性的研究成果。社会科学研究是复杂的,其研究方法也是多样化的,因而成果的属性不是单一的。综合性成果具有较多的表现形式,也有一些综合性成果全面体现了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各种特性,这些成果产生的价值是非常巨大的。综合性成果的评分一般较高,没有理论创新的综合性成果评分范围为60分~90分,包含理论创新的综合性成果,评分范围为70分~100分。
  2.成果背景。成果背景是从形式方面对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进行评价的分类指标。形式是内

试论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

容的反映,形式评价是成果评价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形式评价在整个评价指标体系中只处于次要地位。形式评价主要是对成果的来源、项目的级别和成果发表(出版)刊物(著作)的级别、档次以及获奖等级进行评价。(1)项目来源。项目来源指社会科学研究的成果是来自哪一级立项的科研项目。项目的来源可分为国家级、部省级、厅局级、其他级、非立项5类,分别给以100分、80分、60分、40分、20分的评分。根据这些不同等级的评分,对科研成果进行形式评价,接受企事业单位委托研究的课题可参照其研究的难度和范围来评定相应的等级,国际合作项目可视同国家级。(2)重要程度。重要程度是指科研项目在本学科的研究中属于哪一个层次的课题,是否具有高水平、科学性、知识性、可读性强等特点,在学术界评价如何。我们将科研项目分为重点工程项目、重大项目、规划项目、一般项目、自选项目5类,根据以上这种分类可分别给以100分、80分、60分、40分、20分的评分。(3)发表(出版)等级。发表(出版)等级是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发表的刊物或出版的出版社的等级。一般情况下,刊物或出版社的等级越高,其价值也越大。我们将刊物分成国内外权威刊物、国内核心刊物、省内一级刊物、其他公开刊物、内部刊物5类,分别给以100分、80分、60分、40分、20分的评分;将出版机构分为中央级出版社、省级出版社、其他出版社、在一定范围内交流、内部印刷5类,分别给以100分、80分、60分、40分、20分的评分。(4)获奖等级。获奖等级是指某项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已经获得的奖励等级。一般分为国际奖、国家奖、部省级奖、厅局级奖、其他奖,由于每种奖励中又分为一、二、三(或更多)等级,故其评分也应是一个区间,拟分别给以100分~70分、80分~50分、70分~40分、50分~30分、40分~20分评分。
  3.创新力度。创新力度是对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内容的评价。一项没有新意的成果是不会有多少价值的,只有使科学成果成为具有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并且处于领先水平,在推广中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才说明这项科技成果具有创新力度。我们拟用以下几个指标来衡量其创新力度。(1)惟一性。惟一性是指在科研成果中提出的理论、思想、观点或方法,在古今、在国内外绝无仅有,第一次提出来。惟一性又分为国际惟一性和国内惟一性。国际惟一性的成果给予100分,国内惟一性的成果给予50分。(2)新颖度。新颖度是指科研成果中提出的理论、思想、观点、方法,虽然不是惟一的,但属于较早提出或较早对其进行阐述、解释、论证的以及较早应用这些理论、思想、观点、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并且具有的科学性较强,有可能较早的应用于实践,产生社会效益。我们可根据其在国际或国内出现的时序,根据填补空白、国际领先、国内领先、部分创新、较早应用等5种类型分别给以100分、80分、60分、40分、20分的评分。(3)转引率。转引率是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中引证其他成果的理论、观点、方法的次数与本成果中的理论、观点、方法被其他文章所引用次数的比率。如果转引率越大,说明引证他人的成果越多,而自己的成果被别人引用少,创新力度不强;转引率越小,说明引证他人的成果越少,而自己的成果被别人引用多,创新力度强。我们可以根据转引比率的数值大小分别给以0分~100的评分。
  4.影响广度。影响广度是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问世后,在理论界和实践中所带来影响的范围和广度。影响越大,价值也越大。影响广度包括被引用强度和被引用比率。被引用强度指被引用的广度、被引用频度和被引用深度三个指标的得分简单相加。被引用比率指某项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在一定时期内被引用次数占同期同学科全部被引用次数的比率。
  5.系统性。阐述全面、精当、知识结构系统完整可打100分、90分。主要方面全面阐述,次要方面略有欠缺可打80分、70分;主要方面基本阐述,初步建立知识结构基本框架可打60分、50分;主要方面有遗漏或知识结构混乱可打40分、30分、20分、10分。
  6.可靠性。理论前提科学,概念明确,逻辑严密,资料准确、充实,研究方法科学、深究、适当,可打100分、90分;理论前提科学,在资料、研究方法、概念和逻辑等某个方面略有欠缺可打80分、70分;理论前提科学,在资料、研究方法、概念和逻辑等某些方面有欠缺可打60分、50分;理论前提、资料、研究方法、概念和逻辑等某些方面有严重欠缺可打40分、30分、20分、10分。
  7.引证规范性。引证规范,所有引用资料、观点来源清楚可打100分、90分;引证较规范可打80分、70分;引证基本规范可打60分、50分;引证不规范可打40分、30分、20分、10分。
  8.研究难度。问题十分复杂,或理论难点多,或学科基础薄弱可打100分、90分;问题复杂或有理论难度,或学科基础薄弱可打80分、70分;问题较复杂,有一定难度可打60分、50分;难度很小可打40分、30分、20分、10分。
  9.资料搜集处理难度。资料的搜集与处理难度很大可打100分、90分;资料的搜集与处理有难度可打80分、70分;资料的搜集与处理难度不大可打60分、50分;难度很小可打40分、30分、20分、10分。
  10.学术价值社会价值。具备下列任何一项即可:(1)对解决重大理论或现实问题有推动作用;(2)对学科发展有奠基作用,可打100分、90分。具备下列任何一项即可:(1)对解决重大理论或现实问题有推动作用;(2)对学科发展有促进作用,可打80分、70分。对解决理论或现实中的一般性问题有推动作用,可打60分、50分;对学术研究或社会发展作用很小,可打40分、30分、20分、10分。
  三、社会科学成果及其常用的评价方法
  社会科学成果是指在经过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探索未知、推进社会和经济发展、深化认识为目的,对所研究的问题经过周密的分析、论证,提出具有创造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结论,其成果的表现形式一般为著作、论文、社会调查、研究报告、咨询建议、方案论证、工具书、译著、译文等。
  1.定性评价法
  社会科学研究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长期、深远、间接的作用和影响,由于社科成果自身所具有的描述性、模糊性等特点,它难以像自然科学成果那样通过精确的计算、反复的科学实验来加以验证,也无法用数据或指标来作简单的测定。因此,目前对社会科学成果的评价大多采用定性评价的方法来进行,即同行的专家进行评定。定性评价法是以评价者的主观判断为基础的一种评价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充分利用同行专家的知识、经验以及调查分析能力,对要进行的评定成果进行定性评价。这种方法通过不断的发展完善,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定性评价分为会议评价和通讯评价,前者为会议组织者聘请相关专家召开会议,听取被评人员对其成果的汇报,进行面对面的质询、答问,然后给出评定;后者是以信函形式送审成果,聘请有关专家进行背靠背的评价。
  定性评价法的优点是:可以充分发挥专家的智慧和经验,对信息资料的数据需求程度比较小,从而避免和减少了因信息数据不全或不精确而造成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定性评价法特别适用于某些因素难以量化的情况,但这种方法的缺点是评价中的随机因素影响较多,由于

评价者的价值观和主观意识的影响以及专家知识经验的局限性,往往使评价结果带有个人偏见和片面性,因而评价结果有可能不是很客观、准确的。此外,评价成果通常没有经历被检验和被认识的过程,因此可信度和可靠性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2.定量评价法
  许多社会科学管理部门和研究人员为了使社会科学成果的评定结论尽可能地符合客观性,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开始不断探索如何借助科学计量分析指标来评价社会科学成果。目前,常用的计量分析指标包括主体成果发表的刊物级别,论文收录、转载情况,成果被引证情况,获奖情况等。
  定量指标分析法的优点是,由于它是根据登载成果刊物的权威程度和成果被转载、引用次数来作为评价标准的一种评价方法,因此它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不受个人主观因素干扰和其他非科学因素的影响,有助于规范评价行为。然而,对于以著作和科学论文为主要产出形式的社科成果来说,采用计量分析法也有不足之处。首先,在成果统计上有时间的滞后效应,由于论文发表或著作出版通常要等若干年才能验证其真正价值,因此不可能对成果进行及时的评价。其次,定量分析指标只适用于已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公开出版的著作等科研成果,而对于那些不宜公开发表,已被有关部门采用,并已取得明显经济社会效益的科研成果却无能为力。
  目前,定量分析指标法已在我国自然科学界基础研究领域的评价工作中得到较广泛的应用,但对于社会科学成果的评价工作还存在着某些局限性,其主要原因是我国社会科学情报信息系统还很不完善,无法使成果的引用情况和引用次数被及时、准确地检索出来。
  3.多因子综合评价方法
  综上所述,由于社会科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目前社科成果评价工作仍以定性评审作为主要评价方法。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定量评价方法也开始在社会科学领域得到广泛运用,从而使社会科学研究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由于在社会科学领域,各种新兴交叉学科不断产生,社会科学的研究范围也日益扩大,影响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因素也愈来愈复杂,特别是对应用性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影响成果价值的标准除了要考虑其学术价值外,还要考虑其社会价值、经济社会效益以及其他相关的外围因素。传统的一些定性评价方法由于其自身具有的局限性和主观性,不能准确地反映社科成果的价值,因而愈来愈不能满足社科成果的评价要求。
  为了更加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社科成果,人们期盼对社科成果能够实事求是、公平合理、保证质量地进行定量的、精确的描述,从而使社科成果评价更具有权威性和严肃性。由于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发展问题以及改造社会的方法和手段等,因而,对于社会科学成果来讲,进行定量评价的难度比较大。在影响社科成果的众多因素中,许多因素都具有模糊性、复杂性,所以难以直接量化。因此,目前应用于自然科学成果评价的绝大多数定量评价方法,并不能单独作为解决社会科学活动评价的实用方法。
  社会科学以其独特的方式研究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每一项社科成果的实现,都取决于下面两个因素:一是接受这项成果的决策机关和领导人是否认可、赞赏并让其通过。二是运用该项成果的实际工作者的水平和运用的现实环境如何。对社会科学成果的考核,我们应该注意基础理论和应用科学成果是并重的,并且注意把定性和定量标准相结合。总之,社会科学成果的评价一定要统筹考虑,防止顾此失彼,做到公正合理地体现社会科学成果的真实价值。
  收稿日期:2002-08-02
【参考文献】
  [1]杨家栋、秦兴方:《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及其指标体系》,《齐鲁学刊》2001年第2期。
  [2]高燕云、任世安:《社会科学成果评价方法探讨》,《西安石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4期。
  [3]阳光:《评价社科成果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深圳特区报》2001年9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