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民生政策论文:我国民生政策执行力的问题及提升对策研究
民生政策论文:我国民生政策执行力的问题及提升对策研究
孙宏
(黑龙江省委党校领导科学教研部,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摘要: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民生政策,旨在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能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但是民生政策在执行中,却出现了民生政策落实虚化、民生政策资金流失、民生政策执行扭曲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政策执行的效果,大大消减了政策的社会成效,也不时引发社会冲突。因此,深入分析民生政策在执行中遇到的问题和障碍,并找出解决对策,对于落实民生政策,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进而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民生政策;执行力;提升
近年来,中央一系列民生政策相继出台,不仅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而且标志着我国政府执政理念和方式“从拼经济到重民生”的调整。这些政策的出台,旨在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能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但是,一些民生政策在执行中,出现了落空、走样、和扭曲等现象,大大消减了政策的社会成效,不仅违背了政策的初衷,也极大的降低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因此,深入分析民生政策在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解决对策,对于落实民生政策,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进而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民生政策执行不力的表现及危害
(一)民生政策落实虚化
民生政策在一些地方执行时就像雾里看花,看上去很美,但落不到实处。例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至今已到第九年,一些地方村民却发现,尽管在医保定点医院看病,部分费用也报销了,可花的钱却比以往还要多。在有些地区,享受国家惠民政策补贴的物品反而比没享受的还要贵。所以,有些民生政策在一些地方政府的执行中变得有和没有一个样,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二)民生政策资金流失
在执行民生政策的时候,中央政府会给予一定的财力支援。但是,一些地方政府却在执行过程中把兑现民生政策的资金挪做他用,使兑现民生政策的资金大大缩水,极大的影响了民生政策的落实。陕西省某市向中央政府申请了1 600万元的资金,拟修建600套保障房。而资金到位后,某市政府却将其中的528套建成了商品房,只建了72套保障房,把利民资源当成了赚钱的基本,致使本该实施利民政策的资金大量流失。
(三)民生政策执行扭曲
中央实施民生政策的目的是让广大的人民群众都能享受改革的成果,让最贫困的群众都能够活的有尊严。然而,一些政府在执行利民政策的过程中把民生政策变成了对群众的施舍和恩赐,人为地增加了许多附加条件,不仅没有使群众感受到温暖和被尊重,反而感到了压力和屈辱。例如,有些地方政府规定,享受低保的人不能养宠物,凡家里有电视、电话、手机、金首饰,有住房或房屋装修过的均不得享受低保;还有的地方政府规定,低保人员必须参加公益劳动,累计三次不参加公益性社区服务劳动的,不但要取消其低保待遇,而且不得再重新申请城市低保等等。这些附加的条件使得一些贫困群众宁愿不享受国家的民生政策,也不愿受到屈辱。
(四)受益主体错位
利民政策的对象是民,是真正需要帮助的百姓。可是,有的地方政府,却把利民政策用错了对象。有的利了“官员”。比如一些地方政府的领导干部以权谋私,利用国家的利民政策中饱私囊。有的利了“关系户”。不是让应该享受利民政策的群众政策,而是“肥水不流外人田”,把利民政策给予了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人。
这些本该利民的政策,由于地方政府执行不当,非但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而且还损害党了的形象,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胡锦涛指出:“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党的执政地位来自于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同和支持。党承诺让人们过上幸福而有尊严的生活,推行了各种各样的民生补贴和政策,可是人们翘首期盼却没收获,自然会产生不满情绪,党的威信必然降低。长此以往,必将损失党执政的社会基础。
二、民生政策执行不力的原因
(一)一些干部的作风不正
干部是政策执行的主体。一些干部思想作风不正,是导致民生政策执行不力的首要原因。第一,一些领导干部存在唯利益取向。在GDP的考核导向下,财政收入与官员的政绩是直接挂钩的,而民生政策的实施无法衡量。所以,一些地方政府就是有利益的事争着干,没利益的事拖着干,侵犯自身利益的事坚决不干,这就使得在民生政策在一些地方遭遇了难执行,执行难的困境。第二,一些领导干部公仆意识淡化。一些干部对工作缺乏激情,对群众缺乏感情,对执行缺乏热情。为党和人民负责的价值取向变为了“不怕群众不满意,只怕领导不注意,不怕群众不关心,只怕领导不开心”的价值追求。
(二)政策执行的方法不当
毛主席曾说,“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所以,如果方法出了问题,执行政策也就是一句空话。地方政府利民政策的方法不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机械执行;是指没领会政策本身的实质,没有和本地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名为执行,其实,没有任何效果。2007年,江苏省出台了《江苏省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规定水电气人均月支出超过50元的必须申请退保。在物价不高的2007年,政策执行的很好。可是,随着物价的上涨,这个标准丝毫没动,至今,几乎已经没有家庭能够符合低保政策的标准。
第二,粗放执行;(论文范文 www.fwsir.com)是指地方政府执行政策时考虑的不够周全、细致,使政策执行效果大打折扣。2009年,人民日报报道了这样一则消息,吉林的一位农民状告“家电下乡”政策,因为一些地方部门在落实“家电下乡”政策时,没有同时做到方便农民,农民购买一件家电取得的补助款所办的手续需要跑若干部门,使一项本来利民的好政策人为地套上繁琐手续,正是一些地方政府的做法过于简单和粗放,使利民政策反而没便民。
(三)执行政策的资源不足
资源不足,首先表现在缺少资金。主观上,一些地方政府不愿把钱花在民生政策上,挤占挪用了大量本该用在民生政策上的钱,财政投入政策在一些地方根本就没完全落实到位,效果效益都较差;客观上,我国中央和地方的事权财权是不对等的,越是基层政府事越多,但钱越少。加上各地经济发展不够均衡,东西部地区经济实力差距较大,一些地方政府除了中央政府拨款之外,确实没有钱来实现民生政策。其次,人才缺乏。主要是人才配置不合理。大量的优秀人才,都选择留在经济发达地区,而亟需人才的欠发达地区,却没有足够的人才。
(四)执行机制和制度不健全
机制和制度是落实利民政策的载体和依据。机制和制度不健全,是导致民生政策执行不力的根本原因。第一,沟通机制不畅。民生政策的对象是民,民众要知道政策本身,了解政策,才能配合执行。但在有些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地方政府没有做任何宣传。百姓不知道政策的具体内容,不知道是让自己受益的,反而对政策产生了误解。所以,本来挺好的民生政策,就变成了政府的自说自话,收效欠佳。第二,监督机制虚化。权力如果缺乏监督,就容易被滥用。因此,民生政策要落实,必须对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我们现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上级监督太远,上级对下级的监督,有效但滞后;同级监督太软,很难发挥实际的效用;社会监督太弱,民众缺少监督意识。
三、民生政策能够利民的对策选择
(一)端正执行作风
执行利民政策,需要领导干部用力、用心。所以,转变执行作风,至关重要。作为领导者来说,首先,应树立一个理念,即公仆意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把手中的权力委托给政府,政府履行自己的职责,权力是为人民服务的,要保持着一颗敬畏心,要尊敬人民,把人民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其次,要深怀一种感情,感恩之心。把人民群众看作是是领导者的衣食父母,要对人民有一颗感恩的心,就一定能做好利民的事。再次,坚持一个行动,务实之风。践行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老百姓的事情办好。务实做事,就是要踏踏实实的做事,要用心做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
(二)创新执行方法
利民政策是抽象的,但是各地方政府的环境和条件是多种多样的,不结合具体的条件,没法执行。比如说,可以用反向思维的方法。打破常规,从相反的角度来审视事物,避免了单一正向思维的机械性和简单化。比如吉林省在棚户区改造工程中,创新性的实施了一个方法,“拆迁未动,回迁先行”。在棚户区拆迁之前,就开始了回迁房的建设、居民安置等工作。实践表明,这种反向思维的做法特别得人心,百姓都很满意。
(三)充实执行资源
有了执行资源,利民政策才有实施的基础。
首先,应该增加利民政策的财政资源供给。在利民资源的财政供给上,对于如何最有效地获得并使用利民政策资源,是通过市场方式还是通过政府渠道,支出的模式是通过税收还是保险,是通过购买社会组织的服务还是自己办事等问题,国际上一般也没有最优的选择,可以因地制宜,灵活选择。以下两种方式可供借鉴:第一,降低行政成本,增加财政供给。少花点办公经费,就能省点钱放在利民政策上。黑龙江省海林市就是这样做的。它在利民政策上用的是“减法”与“加法”。减法是对一般性、消耗性支出做减法,通过精简分会,公车改革,严格控制“人、车、会”支出,其他支出一律压减5%。反过来,这些缩减的钱都放在利民政策的执行上。2007年以来,海林市用于实现利民政策的投入年均增长26%。第二,借助民间资本,减少财政花费。南京市的“统管统筹”是典型。2010年下半年,南京市房管、国土、交通、城建等融资平台共同出资10亿元,成立了南京市保障房建设公司。“以政府为主导,但我们同时选择万科、中海、中冶等16家房地产知名企业,作为开发合作伙伴”。政府在这个过程中,负责和监督。这样,既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又实现了保障房的目标。
其次,合理配置人才资源。现在尤其要解决基层缺人的问题,让人才能够下得去,呆得住,用得上,苏州市在社区医院的人才配置上,就出台了这样的解决办法。下得去,要政府做出努力,要像培养师范生一样政府补贴的方式鼓励学生下到基层;呆得住,要完善相关的配套措施,解决编制和待遇过低的问题,并且给予人才培训、任用、职称晋升的机会;用得上,就是要社区医院跟大医院建立合作,使人才的能力得到提升。有了这样的措施,民生政策也就不缺人才了。
(四)推进阳光行政
首先,推进政策信息公开,让老百姓知道政策的内容,知道如何能够享受政策带来的好处,使他们认同并自觉自愿地积极地接受政策,才能执行好。其次,强化社会监督培养公民的监督意识,加强新闻舆论监督,创新监督形式等,扩大群众的参与度、增加执行的透明度、提高人民的满意度。
总之,民生政策的初衷是好的,执行起来是活的,结果应该是好的。民生政策要利民,就要用高度的执行责任心干出来,用开拓创新的执行闯出来,用脚踏实地的执行拼出来,用群众的支持和监督促出来。
【民生政策论文:我国民生政策执行力的问题及提升对策研究】相关文章:
民生政策落实情况自查报告06-02
我国的对外政策08-17
市政府民生政策落实自查报告04-09
当前我国失业保险的问题与对策 论文08-08
民生政策落实情况自查报告5篇03-01
我国中长期国债政策研究08-07
浅议电视民生新闻论文06-08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内在矛盾与对策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