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演讲稿>领导讲话>组织人事>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会议上的讲话

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会议上的讲话

时间:2023-02-26 04:48:38 组织人事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会议上的讲话

  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会议上的讲话

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会议上的讲话

  株洲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暨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报告

  毛朝晖

  2016年3月25日

  (根据录音整理)

  同志们:

  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总结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动员部署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进一步推动我市公共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省文化厅李晖厅长莅临会议指导,腾飞市长亲自出席会议并将作重要讲话,大家要认真领会并抓好落实。下面,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

  充分肯定近年来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大力实施"文化提升"战略,建设文化强市,基本建立了"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营高效、服务优质、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框架,有效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一)设施网络基本建成

  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按照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要求,把构建覆盖城乡、功能齐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文化建设重要任务来抓,基本形成了市级有标志性设施、县市区有馆、乡镇(街道)有站、村(社区)有室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神农大剧院、方特欢乐世界、湘江风光文化休闲带等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相继建成。"四馆一中心"(市博物馆、市图书馆、市群众艺术馆、市美术馆和市戏剧传承中心)等一批综合性文化设施提档升级正在启动。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剧场,大都完成升级改造。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全部建成,基层服务点和公共电子阅览室已实现乡镇全覆盖。乡镇综合文化站建成115个。农家书屋建成1922个(区划调整前个数)。社区文化活动室建成206个。广播电视实现村村通。

  (二)服务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

  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广泛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基本形成了多元化供给的公共文化服务格局。"周周乐"广场文化活动,自1998年以来从未间断,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文化品牌,被评为"三湘群星奖";炎帝广场先后被评为"全省优秀文化广场"、"全国优秀特色文化广场"."株洲合唱节"、 "欢乐潇湘·欢乐株洲"、"高雅艺术大巡演"、"株洲读书月"、"我们的节日"等10余个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影响不断扩大。市图书馆、群艺馆、博物馆、美术馆全部免费开放。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实现一村一月一场,每年放映2万多场。演艺惠民·送戏下乡常态化,每年近1000场。攸县"乡村大舞台"品牌,被列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去年精心打造的"社区大舞台"品牌,极大地调动了社会力量办文化的积极性,形成了"群众办、群众演、群众看"的城乡互动的生动局面。同时,广泛开展文化志愿服务,市县乡三级联动已经形成,具有地域特色文化志愿服务品牌正在凸显。现代传播体系和互联网文化建设不断加强,打造了"韵动株洲"、"文化株洲"手机APP、微信、微博、网站四位一体的公共文体服务平台。

  (三)产品创作体系基本建立

  市政府设立"炎帝文艺奖",每两年组织对优秀文艺作品进行一次奖励,激发了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特别是近两年,进一步加大创作力度,不断提高了产品质量和水平。专业剧团创作排练的《红藤草》、《沥沥太阳雨》和《从前有座山》,相继荣获文化部"文华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大型现代花鼓戏《山竹》荣获第四届湖南省艺术节"田汉优秀剧目奖",历史剧《大顺李岩》获第八届全国戏剧文化奖大型剧本银奖。去年精心打磨的原创音乐剧《天使合唱团》成功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获得"田汉大奖".在第五届湖南省艺术节上,我市荣获10金5银2铜的好成绩,奖牌总数位居全省前列。

  (四)资源得到有效整合

  近年来,我们加强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编制,将全市2351处不可移动文物点全部纳入保护规划编制,先后完成43处红色文物的保护规划,投入4亿多元修复了一批重要的文物景点。炎帝陵二期、朱毛首次会面旧址万寿宫、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旧址、洣江书院、株洲秋瑾故居,南方公司工业文化遗产群等得以全面修复。炎帝陵——桃源洞(神农谷)被列入《中国国家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旧址、红军标语博物馆进入全国红色旅游精品景点名录,炎帝陵被公布为国家级风景区,正组织申报国家级5A景区。同时,我们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把非遗保护纳入大文化、大旅游、大商业整体布局建设,推进非遗进校园、进市场、进演出工作,挑选有代表性的特色项目进行研究和推介。目前,我市对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11项省级名录开展数字化记录保护工作,初步建立非遗保护数据库。

  (五)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在文化人才培养上进行积极地探索和实践,设计了一条"走出去"、"请进来"、"传帮带"的路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拓宽人才培养平台,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文化人才库,建立了业余文艺团队名录,全市1286家业余文艺团队,近10万群众文艺骨干活跃在最基层,服务在第一线。

  尽管我市在文化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与全市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相比,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特别是对照《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中部)创建标准》,还存在一些"短板"和"硬伤".

  一是基础设施薄弱。我市每万人拥有三馆一站面积仅为535.92㎡,全省排名第9,远远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638.48㎡;人均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0.763㎡,全省排名第7.市级以"四馆一中心"为核心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规模小、档次低,馆舍面积离评估标准有很大差距;部分县区文化馆、图书馆不全、不达标;1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面积不达标,8个街道还未设立文化站;57%的村和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面积未达到200㎡。市县两级图书馆、文化馆基本上未配备流动服务车,延伸服务能力不足。

  二是服务效能偏低。现有服务覆盖能力有限,针对贫困地区、特殊群体的服务项目不多。服务方式、手段滞后,没有有效对接百姓需求,存在需求和供给"两张皮"的现象;公共文化机构数字化建设和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库建设数据总量偏低,城乡电子阅报屏覆盖率仅为10%.多元化服务供给不足,尤其是"一县一区一品"方面,对文化资源挖掘利用不够,缺乏统一规划和创新,城乡差距大,存在"重城镇阵地、轻边远农村,重大型庆典、轻日常活动,重精英培养、轻大众普及"的现象。群众文化主体作用尚未充分激活,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还未形成。

  三是保障机制不健全。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人员数量不足,年龄结构老化、专业人才断层、文化场馆"有馆无人、有人无编、有编不专"等现象突出。资金投入不足,特别是县区一级财政投入很少,资金困难已成为制约文化事业发展的瓶颈,目前全市人均文化事业费离全国人均指标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对此,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既要看到已有的基础和有利条件,更重要是要看到我们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就是以创建为总抓手,进一步加强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切实把问题解决好,把短板补上去。

  二

  全面把握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目标任务

  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是一项系统工程。按照文化部、财政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确定我市创建的总体目标是:到2017年,全面完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标准所规定的各项任务,达到创建标准各项指标的要求,率先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具体要求是: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全面覆盖,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和手段更加丰富,服务质量明显提升,公共文化管理、运行和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格局逐步形成,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为全省乃至全国同类型城市提供可推广、可复制的示范样板。

  为实现上述创建工作目标要求,我们要切实做好以下五项工作。

  (一)要夯实基层基础,推动设施建设标准化

  以标准化促进均等化,是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的重大制度设计。设施的标准化概括起来就是实现"四级网络、三级标准、三项指标"."四级网络",即市级重点抓好标志性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神农大剧院和"四馆一中心"项目进程,争取早日投入使用;县市区着重加快图书馆、文化馆等骨干性设施提质改造;乡镇(街道)努力推动综合文化站的提档升级;村(社区)着力建设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文体广场。"三级标准",即市、县两级图书馆、文化馆均达到国家三级以上标准。"三项指标",即图书馆方面,要达到人均占有藏书0.8册、平均每册藏书年流通率0.8次、人均年增新书0.05册、人均到馆0.4次以上。乡镇(街道)方面,100%的乡镇(街道)建有独立设置,且面积不低于300平方米的综合文化站,其设备配置、人员配备、管理服务等均要达到国家制定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村(社区)方面,70%的行政村(社区)要建立面积不低于200平米的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并具备数字文化服务能力。同时,要坚持设施建设与运行管理并重,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提高服务水平。

  (二)要创新方式方法,实现服务供给多元化

  为人民群众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健康向上、品质优良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始终坚持以群众需求为核心,建立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及时准确了解和掌握群众文化需求,开展"菜单式"、"订单式"服务。要加快出台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指导意见和目录,并将购买项目纳入到各级财政新增预算。要与基层共建文艺辅导、培训基地,向基层文艺爱好者传授文艺知识、专业技能,把"送"文化开花变成"种"文化结果。要坚持"因地制宜、一地一品"的原则,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重心下移、资源下移,着力建设有历史记忆、地域风貌、文化魅力、民族特点的特色城镇。要在创新文化活动形式上做文章,精心策划和实施六大"文化惠民"工程,着力打造具有株洲特色、在全省乃至全国叫得响的文化活动品牌。要积极动员专业和社会两个力量,创作、推出一批反映国家深刻变化、反映时代改革发展、反映群众现实生活的精品力作,提高株洲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三)要加快融合发展,打造公共服务数字化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必须紧跟现代科技发展趋势,积极推动高新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应用。要加强制度设计课题研究。市里要聘请专家团队,成立课题组,精心开展"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课题研究。通过及时总结实践经验,研究规律,在个性中提炼共性,从一般上升到全局,实现成果转化,形成制度性的政策、文件和工作机制。推动文化产品生产服务技术、文化传播信息技术等实现重点突破,创新文化业态,促进传统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提质增效升级。要加快文化机构数字化建设。把完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作为重点任务,继续深入实施文化共享工程,突出抓好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建设,不断推进市、县、乡、村四级文化机构的数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的覆盖率和服务效能,让人民群众享受丰富、高效、便捷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要打造文体服务信息平台。积极探索"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模式,统筹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数字文化场馆建设、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直播卫星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农村数字电影放映、数字农家书屋、城乡电子阅报屏建设等项目,构建标准统一、互联互通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实现全城一张网络、一份地图、一键通的均等化目标,切实解决文体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让人民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更直观、更丰富、更高效、更便捷的文化阳光。

  (四)要完善管理体系,确保公共服务均等化

  要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切实落实各级党委、政府主体责任。要严格按照《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和《湖南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制定并完善县市区公共文化设施的服务标准和考评标准。要建立健全基层公共文化管理机制,推动基层公共文化参与式管理,引导社区居民和村民参与决策、管理和监督。要建立总分馆服务体系,以市级图书馆、文化馆为中心馆,县为基本单元实行区域统筹,统一网点布局、统一资源建设、统一上挂下派、统一服务规范、统一数字平台、统一绩效评估,实现区域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互联互通。要充分整合教育、科技、妇联、共青团、工会等部门的文化阵地资源,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提升综合效益。

  (五)要强化考核督导,探索绩效评价体系化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需要以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体制机制为依托,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整合。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评价机制。要以效能为导向,制定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考核指标,作为考核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要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机构绩效考评、公共文化服务群众评价与反馈、第三方评估机制,将考评结果与单位经费核拨、负责人奖惩、干部职工晋升、收入分配挂钩。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机制。要完善公共文化财政保障机制,根据《中部创建标准》要求落实必需的财政资金。要把建设高素质基层文化人才队伍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加快完善文化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机制;借助乡镇区划调整契机,建立一支扎根基层、专兼职结合、综合素质高的基层文化队伍;各地要按照要求,明确核定乡镇综合文化站人员编制,稳定乡镇和社区文化队伍,不断提升基层文化工作人员基本待遇。

  三

  扎实推进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

  各级各部门务必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明确责任,全员参与,合力攻坚,确保各项创建任务落到实处。

  (一)要强化组织领导

  市里成立了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创建工作。各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明确责任主体,制定具体计划,有序推进工作。在项目、资金、服务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实现公共文化资源跨地区、跨部门、跨领域、跨系统的整合和优化配置,切实形成创建示范区的强大合力。

  (二)要明确落实责任

  作为创建工作的责任主体,市人民政府与各区县(市)人民政府签订了《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目标责任书》,创建工作规划也对各有关职能部门的支持配合提出了要求。各县市区要结合各自实际,尽快制定本地区创建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严格创建标准,细化工作措施,按照既定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推进,全面落实好创建工作任务。

  (三)要注重统筹兼顾

  就是要在工作中统筹处理好"三种关系".一是处理好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的关系。既要对照国家标准,抓好规定动作,完成创建任务,又要坚持因地制宜,抓好自选动作,切实彰显株洲特色,创造株洲经验。二是处理好扩投入和可持续的关系。要统筹考虑群众需求与政府保障能力,科学制定发展目标,合理推进基础建设,不搞形象工程、短期行为。三是处理好城市与农村的关系。坚持城乡联动、城乡一体,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平衡供需矛盾,提高文化有效供给。

  (四)要加强舆论宣传

  要按照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总体安排和部署,大力宣传创建工作的重大意义、总体部署,宣传报道创建工作的进展情况以及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全面展示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新成就。各级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组织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宣传活动,推出一批生动鲜活的深度报道,把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的要求和标准上来。要注重社会宣传,结合各类文化活动的开展,融入示范区创建工作主题,创新形式,广泛发动,营造社会关注、群众参与的良好氛围。

  同志们,创建周期只有两年,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难度大,全市各级各部门一定要齐心协力,勇于担当,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抓手,大力推动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株洲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会议上的讲话】相关文章:

创建首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标语08-16

在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动员大会上的讲话08-15

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会议上的讲话08-24

文明创建会议上电信局长总结讲话08-15

在创建学习型企业评估会议上的讲话08-15

海珠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08-18

在全市创建绿色家园领导成员会议上的讲话08-12

在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动员会议上的讲话08-15

创新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思路和模式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