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演讲稿>领导讲话>乡镇农村>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创建和谐社会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创建和谐社会

时间:2022-08-16 01:22:48 乡镇农村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创建和谐社会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创建和谐社会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保持社会稳定的需要,是实现和加快十一五计划发展战略目标的保障,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依法行政和依法治国,这是由我国的法治理念性质所决定的,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的动摇和改变。我国社会要从人治走向法治,就必须实现由人治理念向法治理念的转变。为此,结合我县实情,我们认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创建和谐社会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提高党委在民主法治建设进程中的执政能力
1、创新执政理念。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服务理念,尊重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体地位,坚持党的各项工作与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巩固执政的合法性。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健全制度,推进法治,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树立法治理念,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
2、健全执政体制。发挥党委对人大、政府、政协等各种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这些组织中党组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人大和政协对政府部门工作的民主评议,推进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担任政府及司法机关领导职务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加强和改进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各类群众团体的领导,支持和保障他们依照法律和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
3、巩固执政基础。发展党内民主,保障党员权利,建立和完善党内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逐步推进党务公开,使党员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建立健全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负责、报告工作和接受监督的制度。继续推行和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差额考察、任前公示、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全委会投票表决、党政领导干部辞职等制度。制定和实施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实绩考核评价标准,完善职务和职级相结合的制度,实行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度,强化公务员的管理,巩固执政的组织基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调整组织设置,改进工作方式,创新活动内容,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使基层党组织紧密联系群众、充分发挥作用,扩大执政的群众基础。
二、完善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和机制
1、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使决策、执行、监督等工作更好地体现人民的意志,维护人民的利益,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建立健全对政府规范性文件的审查制度。
2、健全人民群众监督权力运行的机制。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对同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实行公示、听证等制度,扩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度,方便群众监督。拓宽和健全监督渠道,加强信访工作,健全举报制度和举报网络,支持人民群众依法实施对行政机关、政法机关的监督,保障公民的检举权、控告权、申诉权。完善国有资产管理、重大市政项目、政府投资和采购项目等的通报、报告制度,保障公民的知情权、监督权。加强对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的廉政监督,健全党内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的工作机制,保证人民群众通过各种渠道有效实施监督。
3、深入推进企事业单位民主法治建设。贯彻落实企事业单位依法自治和保护职工权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开展民主法治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推进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其他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建设,丰富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形式,保障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依法建立健全工会组织,支持工会组织在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协调解决劳动争议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三、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和依法行政
1、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根据精简、统一和效能的原则,逐步实现政府职责、机构和编制的法定化。加强对行政机关职能争议的协调,探索试行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的适度分离。强化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完善劳动、就业、社区服务,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改进行政管理方式,充分运用间接管理、动态管理和事后监督等手段,发挥行政规划、行政指导、行政合同等方式在政府管理中的作用。
2、完善民主决策,提高制度建设质量。完善政府内部决策规则,建立健全重大行政决策的调研、论证、咨询、听证、公示等制度。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定政府重大事项决策程序规定和集体决策重大事项议事规则。建立健全行政决策跟踪反馈、检查监督和责任追究制度。制定和完善区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规范性文件制定工作规范,加强规范性文件的审查、备案工作。完善规范性文件的修改、废止和定期清理的工作制度。政府法制机构要全面承担起为政府决策的法律顾问和参谋助手作用。
3、强化行政执法和执法监督。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创建和谐社会


        政府及其组成部门要加强对依法行政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依法行政的奖惩和保障机制。深入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不断规范行政执法主体和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畅通行政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的信息沟通渠道,规范行政执法案件的移送工作。强化对抽象行政行为、具体行政行为的检查监督,建立健全对政府规范性文件实施的监督制度,强化区政府对政府部门和街道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的监督。加强行政复议工作,严格执行行政赔偿和补偿制度。
四、提高政法工作和公正司法水平
1、创建和谐平安城市,维护社会稳定。依法严厉打击暴力犯罪、黑社会性质的刑事犯罪等各种犯罪活动。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加强和谐稳定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积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构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机制。完善和规范社会救助制度,推进社区矫正规范化,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建立健全维护稳定工作长效机制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政法工作运行机制,加强政法队伍建设,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职业化高素质的政法队伍。
2、促进公正司法,维护司法权威。加强和改进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支持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和保障。健全人民陪审员和人民监督员制度,完善审判公开、检务公开,加大生效裁判的执行力度,维护司法尊严和权威。健全侦查、公诉、诉讼监督工作机制,保障诉讼参与人合法权益。以保障司法公正为目标,为全社会实现公平正义提供司法保障。
3、进一步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完善包括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基层法律服务在内的工作机构及相关管理制度、运作机制和执业纪律。积极发挥律师在政府决策中的法律顾问作用。完善法律援助工作机制和保障机制。
五、营造崇尚法治的社会氛围
1、充分发挥法制宣传教育的强大作用。以宣传法治理念、倡导法治思想、弘扬法律文化为目标,制定符合实际的宣传教育规划,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以宪法为核心的全民法制宣传教育。加强与公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使社会成员及时了解和掌握有关法律知识,正确分析和评判有关法律行为,养成自觉守法的意识和行为习惯,树立尊重、信仰、维护法律的观念,形成崇尚宪法和法律权威、严格依法办事的社会法治氛围。
2、构建多形式推进、立体化覆盖的法律传播体系。适应现代社会信息传输面广量大、快速高效的发展趋势,在利用口头、文献和传统媒体进行法律传播的同时,发展信息网络与声像、图文等实物载体有机结合的法律传播途径,丰富宣传教育方式,增强宣传教育效果。坚持法律传播的真实性、针对性、适时性、实效性,发挥法律传播在促进经济建设、净化社会环境、维护社会秩序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运用法律传播活动的告知、劝告、揭露、实用等功能,树立是非标准示范,使公民从正面接受法律信息,了解法治发展动态,增强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信心。
3、健全和完善法制宣传教育的制度和机制。贯彻落实法制宣传教育的有关法规,依法建立健全法制宣传工作目标管理制度、评估考核制度和经费保障制度。建立健全各级领导干部法律知识任职资格制度,健全和完善人大常委会以及组织、人事部门在干部任命、使用和任职前的法律知识考核制度。实现针对领导干部、公务人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民、外来经商务工人员及流动人口等不同人群的法制宣传教育的制度化、规范化。健全党委宣传部门、司法行政部门组织实施法制宣传教育的工作机制,把握宣传方向,配置宣传资源,形成宣传合力,开展各种专业法的义务宣传和普及教育。建立各类社会组织调动运用社会资源参与法制宣传教育的工作机制,面向公众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六、健全规范运作的城市信用体系
1、开展诚信建设,建立健全以依法行政和取信于民、服务社会为主要内容的政府信用系统。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协调和监督机制,及时、准确、充分地公开政府信息。全面实行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和限时办结制,优化政务环境。依法推行行政问责制。按照健全市场经济社会信用体系的要求,积极创建诚信商业圈。建立信用管理制度,制定市场诚信准则,维护诚信秩序。
2、建立健全以信用征信、信用评价、信用自律和失信惩戒为主要内容的企业信用系统。构建企业信息征集、信用记录、信用评价、信用信息咨询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网络体系。发挥市场监管机构的作用,逐步实现部门监控信息的互通互联,形成企业信用信息公共数据库。建立和完善征信体系,塑造并褒奖诚实守信的企业典型。
3、建立健全咨询评估、会计审计、担保证明等社会中介组织的信用系统。健全社会中介机构准入、退出制度和社会中介机构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中介机构信用档案,完善信用记录、警示、公示制度,依法加强监管,规范整顿中介市场秩序。加快中介机构行业协会建设。
七、建设安全的社会发展环境
1、保障政治安定。依法打击破坏国家安全、颠覆国家政权的犯罪活动。加强对宗教工作的管理,依法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和正常的宗教活动,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决依法取缔邪教组织,严厉惩治邪教组织的各种犯罪活动。
2、保障经济安全。保护各类产业的生产经营安全,健全与国际通行的产品标准体系、服务管理体系、质量认证体系接轨的工作机制。加大对知识产权和其他无形资产的保护力度。依法打击破坏经济秩序、侵犯公私财产、危害经济安全的各种犯罪活动。
3、保障生态安全。开展生态安全教育和生态法律法规的宣传。鼓励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防止自然资源的浪费。建立资源管理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对生态安全的监控体系,依法查处破坏生态环境的各种行为。加强对经济决策的环境影响评价,建立环境安全预警机制,提高对突发性环境灾害的监控水平和处置能力,建设生态城区。
八、实现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和谐有序。
1、规范市场行为,强化市场监管,依法查处不正当竞争行为。依法规范用工、交易、纳税等各种市场主体行为,从生产源头和流通环节上依法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依法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实现对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行业和自然垄断行业的有效监管。
2、推进教育科学文化健康有序发展。依法推进和保障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形成有利于培养人才、吸引人才、高效配置人才资源、保障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充分发展的法治环境。依法加强文化市场管理,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加快文化设施建设,提高基层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服务能力。
3、加强社会管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发挥基层党组织、综治机构和其他各类社会组织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形成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合力。健全人民内部矛盾处理工作机制,完善信访工作责任制,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关注的山林纠纷和城市建设中房屋拆迁等各种问题。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政府应急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创建和谐社会】相关文章: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的社会08-15

以和谐社会理念创建和谐公安机关08-15

抓好五个结合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08-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08-15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07-03

论和谐社会的法治构建08-15

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要把握好五层意思09-06

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08-15

法院落实“五个坚持”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08-17

聚焦“法治与国际和谐社会”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