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教育局长在市高中教育教学分析会发言稿
教育局长在市高中教育教学分析会发言稿
同志们:
市政府召开这次会议,主要是总结2014年全市高中教育教学工作,分析形势,查摆不足,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任务,推动全市高中教育教学工作转型升级发展。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明确教育改革发展方向,切实增强高中教育教学转型升级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市各级教育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市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继续稳步提高,办学条件、招生秩序、课程实施水平等进一步改善,高考升学率、名牌大学录取率处于全省上游水平,整体工作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对于高中教育教学工作取得的成绩,市委、市政府是满意的,社会公众是满意的,学生和家长是满意的。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与一些教育发达市相比,我市高中教育教学工作在办学思想、学校管理、课程资源开发实施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需要加压奋进,进一步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
明确我市高中教育教学转型升级发展的方向、思路和措施,是这次会议要研究和解决的主要问题。今天,我们旗帜鲜明地提出,要把"教育转型升级发展"作为我市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方向。今后一段历史时期,我们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气魄,以钉钉子的精神,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强化措施,持之以恒地推动我市教育转型升级发展。十年、八年坚持下去,再回过头来看,一定会发现我们今天的教育决策是正确的、及时的,是一个带有标志意义的新起点。
(一)教育转型升级发展,是巩固、拓展我市教育事业发展成果的必然选择。为什么要转型升级发展?原因有很多,从大的方面讲,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我市教育已经具备了转型升级发展的条件和基础。建市30年来,在历届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我市教育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无论是办学条件,还是办学质量都持续提升。就高中教育而言,即使拿社会比较关心的高考成绩来讲,我市也连续多年在全省名列前茅。可以说,目前我们有条件转型,有能力转型,也应该有魄力、有勇气转型。从历史的角度看,这是巩固和拓展已经取得的教育历史成就的明智选择,是开创我市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的时代选择,也是我们这一代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第二,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新期盼也要求教育转型升级发展。目前,群众对教育的要求正在从"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与群众的新诉求、新期盼相比,我们的教育还存在种种不良倾向,集中体现在应试教育严重,学生课业负担沉重,培养人的教育事业一定程度上变成了淘汰式的"竞技体育".就高中教育来讲,有些县区、教育部门和学校仍然固守"高考升学率至上"的旧思维。随着我国人才选拔录用机制的健全完善,这种饱受质疑的应试教育模式必然会一步步走入死胡同,必然会被历史淘汰。今天谁不主动改革、主动转型,就会在明天陷入被动和落后。前一段时间,我带着市教育局的同志和全市部分高中学校校长,到北京、上海、江苏考察学习了人大附中、华师大二附中、上海中学等七所全国一流的高中学校,对教育转型升级发展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这些地区、学校转型升级发展的决心之大、理念之先进、路径之清晰、措施之有力,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的发展经验证明,转得越早就越能赢得主动、赢得先机,我们要勇于和善于向他们学习。第三,全国教育改革形势和政策也逼迫我们加快教育转型升级发展。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加大了对社会各领域的改革力度,教育是改革重点之一。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对教育改革的目标、任务及内容作出总体要求,对我们做好今后一段时期的教育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论述,大家一定要保持思想的敏锐性,深刻领会其精髓和实质,超前把握有关政策导向。比如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出"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这就是非常重要的政策导向,一旦落实,将对我市现有的高中教育模式提出新的挑战。北京市已经出台了高考改革方案,力度非常大,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一定程度成为了全国高考改革的试验田和风向标。据了解,教育部已完成《考试招生改革总体方案》,近期拟向社会征求意见,其中拟对英语实行社会化一年多考,将不再统考。这些新政策、新变化,实际上都是在加紧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有关教育工作的决定。随着这些决定、政策、方案的逐步落实,很快就会影响到山东、影响到东营。对此,我们要超前思考、超前准备,做到心中有数、未雨绸缪。
(二)教育转型升级发展,是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现代化教育变革。向什么方向转型升级发展?主要是回归教育本源,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生为本,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长远发展。教育的转型升级,最终是围绕学生开展的,是对传统应试教育的革新,符合教育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当前,应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转型:第一,要转变教育价值观念。摆脱急功近利思想,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使命,关注人的发展、人的完善和人的幸福。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尊重每一个学生,激活每一个学生,成就每一个学生。对高中教育来说,不仅要为学生高中三年负责,更要为学生的终生负责。对于高考,要有一个辩证的态度。一方面要看到高考作为选拔人才的一种途径,有其现实合理性,充分理解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和期盼,客观对待高分优校的社会实情;另一方面也要看到高中教育目标和功能的多指向性,不能在高考升学率和高中教育质量之间简单地划等号,完全用一本二本上线率主导高中教育教学方向。要把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和提高高考升学率统一起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坚实的根基。第二,要转变教育质量评价标准。要从片面追求高分数、升学率转向促进学生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从过度偏重学科知识成绩,转向全面评价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发展,让孩子拥有健康的体格、健全的人格和完善的品格。转变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形成合力。比如,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群众对此有需求、有呼声,但与此同时,一些家长也存在片面理解,存在自己加重孩子负担的情况。这需要我们加强宣传引导,让全社会都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第三,要转变育人模式。长期以来实行的高度统一和标准化的培养模式,导致了比较严重的教育同质化现象。这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有个性、有特点的学生,不利于学校的特色化发展,也难以满足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今后,要从育人模式的标准化、单一化、同质化转向尊重差异、因材施教,努力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自身发展的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注重教学智慧、德性熏陶和人生引领,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第四,要转变教育政绩观。不能把教育当作获取利益的工具和筹码,不能把教育当作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如果教育被各种各样的"利益"所挟持,必然越来越远离对人精神世界的化育,学生必然沦为赤裸裸的"工具"——执政者获得政绩的工具、教育者获得各种名利的工具、家长光宗耀祖的工具。这对孩子、对国家未来是极不负责的。因此,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政绩观,真正把教育当成崇高事业,把学生作为服务对象。第五,要转变教育管理方式。要正确处理政府和学校的关系。长期以来,教育和学校都是在政府行政管理为主的体制下运行,存在很多体制机制障碍,学校受到各种条条框框的束缚,没有充分的办学自主权。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要从行政命令转为专业引领,从领导指导转为服务调控。这既是各级各类学校的期盼,也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作为学校来讲,要重点改变对学生的管理方式,从强制性管理转向引导性管理,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品尝到教育的幸福和生活的幸福。
(三)教育转型升级发展,是需要逐步探索和完善的社会化系统工程。怎么进行转型升级发展?要将教育转型升级发展作为一项社会化系统工程,从大局视角、以整体思维来思考这个新命题,在体制机制创新、载体构建、理念宣传、舆论引导上下功夫,充分调动有关各方的积极性。首先要明确转型的总体路径设计和具体推进措施。关于推进措施,下面还要具体讲。从路径选择的角度讲,要注意做好"三个结合":第一,做好"上下结合",把顶层设计和基层突破结合起来。教育行政部门要深入研究,整体谋划,绘制行动路线图,设计实践载体,区域统筹推进。基层学校要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勇于创新,把转型落实到课程资源开发、课堂教学、作业布置等各个环节中。同时把基层学校好的经验和做法,及时总结和推广。第二,做好"点面结合",把面上推广与开展试点结合起来。有些工作需要从全市全面铺开,统一要求,统一进度;有些工作需要先搞试点,等有了成功的经验之后,再在全市铺开。第三,做好"软硬结合",把硬件建设和内涵发展结合起来。要在规划建设新学校、加强功能室建设、配备实验教学仪器等的同时,着力抓好教师队伍建设、课程资源开发、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等内涵的方面,做到互补互进、相得益彰。
二、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加快推进我市高中教育教学转型升级发展步伐
推进高中教育教学转型升级发展,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要优化高中阶段教育结构,让普通高中在转型升级中"轻装上阵".高中阶段教育结构是否合理,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影响社会人力资源构成,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一些发达城市的学校规模普遍小,北京、上海大部分学校规模一般少于3000人,班额适宜,有利于因材施教。针对我市实际,关键是优化职普结构。今年,我市采取多种措施,严格规范高中招生秩序,适当提高了职普比例。市教育局也出台了《关于深化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为进一步做好高中招生提供了制度保障。但从总体情况来看,我市高中阶段教育结构仍然不尽合理。普通高中规模偏大,职业高中规模过小,职普比例约为4:6,低于国家规定的1:1比例。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一方面,由于一些家长对职业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把孩子考上普通本科院校当作家庭形象工程;另一方面,我市职业教育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确实存在一些缺憾和不足,自身吸引力不够。今后要继续加大工作力度,适度控制普通高中办学规模,积极探索职普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方法和举措。加强宣传引领,引导社会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念,为孩子选择合适的成才之路。各普通高中学校要严格执行招生规定,自觉维护招生秩序。各中职学校要努力提高办学和管理水平,不断增强社会吸引力。
(二)要深化高中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为学校转型升级发展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为学校"松绑",给学校充分的办学自主权,这是激发校长办学积极性、激发学校内部活力的重要前提。北京、上海的学校之所以办得好,除了理念先进、经费充足之外,最大的优势是办学体制机制灵活,学校在招生、教师管理、工资发放等方面拥有较大的自主权。今后,各级政府、各级教育部门要增强服务意识,减少过多、过细的直接管理活动,更多地运用法规、规划、政策、公共财政、信息服务等手段引导和支持学校发展。在这个方面,我们不能冒进,也不能固守,要整体设计、循序渐进,积极研究出台一些政策,积极开展一些试点工作。教育部门要积极协调编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共同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简政放权、调动校长办学积极性的意见,增强学校办学的灵活性;共同研究制定名师引进工程实施办法,通过简化程序、政策优惠等形式,引进高层次教育人才。要在今年义务教育学校开展试点的基础上,在有条件的个别高中学校进行小班化尝试,探索高中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式和途径。启动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建立师德考核与教师资格注册衔接机制;组织开展首期转学科教师试点培训,着力解决部分学科教师紧缺问题。积极开展教师绩效工资发放试点工作,可先在市直和县区选择几所学校进行。在试点推进过程中,要认真总结经验,不断巩固和扩大试点成果。
(三)要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教育转型升级发展提供人才保障。首先,要按照"教育家办学"的要求,着力打造专业化校长队伍。关键是进一步完善制度,让真正有管理经验、教学经验的人进入校长队伍。今年3月份,我市制定出台了《中小学校长管理暂行办法》,就校长的选拔和聘任、职责和权利、调整和交流等作出了明确规定。今后,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校长管理办法,加大校长任职资格管理、交流任职、在职培训等工作力度,努力打造一批名校长。其次,要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要着力加强师德建设,不断增强教师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要完善标准,强化培训,制定体现科学性、系统性、递进性、层次性和实践性的培训规划,引导和激励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视野,更新知识,努力成为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要健全完善教师管理制度,研究制定教师交流指导意见,促进城乡教师资源均衡配置。要深化教师职称评聘制度改革,加大向基层教师的倾斜力度,努力形成激发教师潜能、保证优秀教师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
(四)要着力推进高中优质特色发展,打造学校转型升级发展的梯队和方阵。推动普通高中优质发展、特色发展,这是高中教育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应对当前高考政策改革的迫切需要。当前,一些高中学校对自身发展缺乏战略思维、行动纲领和长远规划,缺乏自身的办学特色和个性,没有营造出有利于学生多元发展的良好环境。从当前高考政策改革来看,综合评价、多元录取将逐步成为主导方向,各种不同的人才都有机会进入大学深造。如果育人模式、评价机制仍然以大一统的题海训练、知识考试为主,就难以适应未来高考政策改革。前段时间,市教育局制定了《东营市整体推进学校特色发展项目指导意见》,推动小学和初中学校向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今后要根据实际情况,探索高中学校多样化发展的路径,使高中学校也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同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深入调研、系统研究、科学论证,按照优势特点、现有资源等情况,将全市普通高中学校进行科学分类,划分出几个方阵,形成定位清晰、分层发展、梯次推进、各有所长的发展序列和发展态势。各高中学校要切实增强创新意识和品牌意识,努力提升思想境界和目标定位,理清思路,找准路径,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抓好实践载体,找准着力点,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
(五)要把分层按需的课程开发实施作为教育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努力满足学生多元发展的需求。课程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也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教育部门要把课程领导作为教育领导的重要内容,加强教科研工作,切实增强对课程和教学的领导意识与能力。要通过深入调研,认真分析和把握课程与教学的实际情况,研究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学校是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主阵地。校长要高度重视课程与课堂教学,切实提高专业水准和管理才能,在课程与课堂教学各个关键环节实施有效领导。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本着有益于体现学校办学理念与特色、有益于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有益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原则,统筹资源,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在实施好规定课程的基础上,加强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实施,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要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环境,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学习,切实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六)要高标准规划和建设新学校,为未来转型升级发展预留充足空间。学校是师生学习、成长的主要场所,学校的规划建设要体现教育理念和文化品位。为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近年来,我市实施了一大批教育重点项目,包括正在推进实施的市一中、市二中新校建设。各县区也正在积极谋划建设一些新学校。新学校的规划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师生需求,高起点规划、高品位设计、高标准建设。已经开工、正在推进建设的,要实行项目管理,加快工程进度,全力打造一流精品工程;尚未开工建设的,要一次性规划到位,分步推进实施。尤其是市一中、市二中等新校建设,要充分借鉴上海中学等先进学校规划建设的成功经验,为未来发展预留充分空间,力争建设成为我市教育的新亮点、城市的新景观。
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高中教育教学转型升级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是全社会的事业。推动高中教育教学转型升级发展,需要各级各有关部门、各学校凝聚共识,协同配合,形成合力,共同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把思想统一到教育转型升级发展上来,把发展高中教育纳入现代化建设的整体布局,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规划,为高中教育转型升级发展提供充分的经费保障,从基础设施、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要积极帮助学校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特别要进一步加大高中债务化解力度。
(二)加强督导检查。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要围绕推动教育转型升级发展,建立健全考核评价和监督检查机制。要充分发挥教育督导作用,坚持并完善重点督办工作通报、整改等制度,确保有关政策落实。要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严查、严惩违规办班、有偿家教、乱收费等行为,维护教育良好的社会形象。
(三)加强宣传引导。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大对教育转型升级发展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把先进的办学理念、高中阶段招生政策等及时向社会传递,引导全社会关心支持高中教育,为我市高中教育转型升级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同志们,新的形势孕育新的机遇,新的挑战催生新的动力。各级各部门、各高中学校要按照市委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提升境界,加快推动高中教育转型升级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实施黄蓝国家战略、实现"两个率先"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教育局长在市高中教育教学分析会发言稿】相关文章:
市教育局工作要点08-24
市教育局工作总结08-24
市教育局工作计划08-24
市教育局的工作总结08-24
**市教育局**年工作总结08-17
市教育局上半年工作总结08-17
教育局局长在新教师培训会上的讲话08-24
市教育局2005年德育工作总结08-17
市教育局200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