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演讲稿>公众演讲>深度工作演讲稿 如何放下你的手机演讲稿

深度工作演讲稿 如何放下你的手机演讲稿

时间:2022-04-15 08:55:19 公众演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深度工作演讲稿 如何放下你的手机演讲稿

  深度工作演讲稿 如何放下你的手机演讲稿

深度工作演讲稿 如何放下你的手机演讲稿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书叫做《深度工作》,我给它取了另外一个名字,叫做《如何放下你的手机》。这本书写的非常通俗易懂且富有逻辑性,所以我拿到书忍不住一口气花了大概两个半小时看完了。我个人觉得,这是一本你可以不假思索立刻下单的好书。

  这本书的作者卡尔纽波特,计算机博士毕业后从事科研工作,成为了一所大学的教授。深度学习是他一直身体力行,并取得卓越成果的人生哲学。抛开作者光鲜的履历,我觉得这本书对于我们日常的生活也有非常大的帮助,毕竟我们每个人都放不下手机。

  首先讲什么是深度工作?深度工作,Deep Work,我们先来看看与之对立的另一个词:Shallow Work,本书翻译成浮浅工作。深度工作,就是你在没有干扰的环境下,认知能力达到极限,全身心投入到一项工作。这样的工作成果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而浮浅工作,就是在备受干扰的环境下,认知要求不高,所做的缺乏创新,重复,容易复制的工作。

  大家都知道,我们身处在网络时代,这个时代强调的是什么?是即时通信,是随时在线。你会不由自主的去刷微信和朋友圈,去看微博和今日头条,即便你不主动去打开App,也会时不时收到淘宝、京东、微店(此处有植入广告)的各种精准的猜你喜欢的Push。这样的时代下,深度工作的价值越来越高,基于两个理由:

  一、这个时代变化太快,我们必须拥有快速学习复杂技能的能力。所以我们需要深度学习来达成这个目标。

  二、在这个网络时代,独特的、不可复制的产品的价值越来越高。假设你拥有一件独一无二的产品,以前你只能把这件产品卖给身边的人,或者本地的用户,但今天,你可以通过网络把自己的产品销售给全国甚至全世界的用户,你的市场会变大几百倍;反之,如果你只能产出普通品质的产品,那么人们会轻而易举的在网络上搜到跟你类似的产品,这些产品或者是免费,或者是极低的价格,你很难从普通产品中获利。

  《深度工作》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讲深度工作的理念,第二部分讲实践准则。第一次看的时候,我直接跳到了第二部分,对于大家来说,这部分也更有可操作性。

  第一条准则是讲,如何让深度工作融入你的日常生活。

  深度工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我们有一种倾向,就是将注意力转移到浮浅事物上。这个时代的特征,加重了这种倾向。

  首先我们要选择我们深度工作的哲学。有一些人会选择几乎完全的与世隔绝,比如躲到郊外的小屋中埋头创作,这种可以称为禁欲主义哲学的深度工作安排。有一些人会选择几个月时间处理日常事务,而空出足够长的几个月时间进行深度工作,这种称为双峰哲学的深度工作安排。还有一种新闻记者哲学的深度工作安排,只要有空,就能随时随地转入深度工作的状态,但这要求个人具有非常强的自控能力。

  如果你的时间安排足够自由,可以采取禁欲主义或者双峰哲学的深度工作安排,但对于普通人来说,节奏哲学更加适合。这种哲学,就是在每天的日程中,为深度工作安排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和固定的工作内容,能够让你毫不费力的进入深度工作的状态。比如,你可以安排早晨5:30到7:30的时间段进行自己的博士学位论文的写作,而在7:30之后,可以正常的上班工作赚取收入。

  节奏哲学,就是将深度工作变得习惯化。习惯化的好处是,可以减少我们进入深度工作的阻力。如前所述,深度工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我们在工作之前需要为when,where,how等问题烦恼,我们的意志力不可避免的会被消耗。

  深度工作需要一些大手笔。JK罗琳,哈利波特的作者,当她写作的时候发现,在自己家中会受到各种来自家庭、亲友、工作伙伴的干扰,于是她在苏格兰一个风景区的豪华酒店订了一个房间,在那里专心写作,效果极好。大家应该可以理解这种大手笔,我认为这也可以叫做仪式感。

  另外,这本书还介绍了一些实用的技巧,比如停工流程。有一种心理效应叫做蔡加尼克效应,当你工作到下班时间,你合上电脑,对自己说,不做了,这些事情明天再做。但是,这些未完成的事项,仍然会在你的大脑里停留,消耗你的注意力,使得你无法进入深度学习状态。一个好的方法就是采用停工流程,回顾所有未完成的事情,在明天的工作计划中列出对应事情的处理方法,然后再收工回家。个人觉得停工流程的效果虽然很难证明,但很有道理,值得一试。

  第二条准则是,拥抱无聊。我又称作,无聊的时候不要玩手机。

  它讲了一个道理,高度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是需要培养的。试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比如在食堂排队时,是不是习惯性的掏出手机,刷微博,刷微信呢?你可能会说,排队的时候我也没有什么可以做的,看看排队的人,看看打菜的师傅,也同样是浪费时间,所以为什么不能玩手机呢?排队的时候,不玩手机,只是一种无聊;而习惯性的玩手机,则是培养了一个坏习惯,或者,站在中立的角度讲,培养了一个习惯,让你的大脑无法忍受无聊,需要时时刻刻接受刺激,你的大脑结构会变得越来越难以进行深度工作。

  换个角度,我们可以把排队时忍受无聊当做难得的培养集中注意力的机会。

  第三条准则是,远离社交媒体。

  这条准则很容易理解,所以不多解释结论了。但我觉得本书推导出这个结论的思维过程,非常有意义。它对比了两种思维方式。

  一、任何益处法。一样东西,只要有好处,我就要用。问问大家,为什么要刷微博,刷朋友圈呢?理由可能很多,比如,微博上有大V,我可以获取最新的资讯;朋友圈可以关注朋友的最新动态,保持联系等等。这些理由,就跟有些长辈舍不得扔许久没用但一直占空间的旧物品一样,”有用的有用的!” 了解”断舍离”的人更容易明白这种思维方式的局限性。

  二、与之相对的是另一种思维方式,手艺人工具选择法。首先,你得知道你的目标是什么,可以很实际,比如养鸡,养猪,打造铁器,或者瓷器,然后,再评估工具的优点和缺点,最后综合起来,决定是否使用这个工具。

  所以我们用手艺人工具选择法来思考,我们会发现,获取最新的咨询,是否一定要通过微博大V?是否一定要即时?保持与朋友的联系,通过朋友圈评论点赞是否是高效的方式?经过这种思维方式的考量,很多答案就不像我们原本以为的那样了。

  第四条准则,摒弃浮浅。

  在日常工作中,完全抛弃浮浅工作从事深度工作可能并不是一件很现实的事情。我们需要做的是,尽量控制好浮浅工作的时间分配。我们可以做一个计划,将所有需要做的事情列出来,来分析哪些属于浮浅工作,哪些属于深度工作。

  深度工作和浮浅工作虽然有专门的定义,但并不是非黑即白一分为二。有一个思想实验可以帮助你来区分深度。试想,如果你新招了一个大学生毕业生,你需要分别培养他多长时间才能完成你所列的各种工作?有些工作不需要培养多久,有些工作需要培养很长时间,通过这一思想实验,你可以找到更有深度的那些工作。

  你可以给自己的浮浅工作分配一定比例的时间。当你觉得这部分工作的时间超过了预定的比例,找你的老板商量如何减少这部分工作所消耗的时间。你也可以通过固定日程的方法来提高自己深度工作的效率,比如安排下午5:30之后不再工作,那么,在你的工作量不能减少的前提下,你就会想尽一切办法来提高自己深度工作的能力,而不是依赖加班来解决问题。

  OK,这本书就讲到这里,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书,强烈推荐大家自购一本。既然这本书又叫做《如何放下你的手机》,那么顺便给大家推荐一个App软件Moment,看看自己一天到底花了多少时间在小小的手机上,这个数字一定一定比你想象的要高上太多。

  谢谢大家。

【深度工作演讲稿 如何放下你的手机演讲稿】相关文章:

放下手机作文04-10

放下手机作文(精选39篇)11-27

放下手机作文(精选20篇)04-14

放下手机作文(15篇)04-14

放下手机作文15篇04-10

放下手机作文(通用15篇)05-10

放下手机拉近距离作文05-05

放下手机拿起书本倡议书06-04

有关放下手机的倡议书(精选5篇)10-22

倡导放下手机的倡议书(精选6篇)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