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主持人体验式现场报道初探
主持人体验式现场报道初探
曲 伟
(青岛市广播电视台,山东青岛 266000)
摘要:“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启动以来,笔者作为青岛电视台的主持人参与了《今日》节目推出的《走基层:在那偏远村庄》、“爱心大白菜”行动等采访报道活动,在深入农村、走进社区进行采访报道的过程中,通过一次次与基层群众面对面、心贴心的“体验式现场报道”,笔者不仅带回了许多新鲜生动的基层一线见闻,得到了来自基层群众的启迪、激励和感染,更加深切地体会到著名记者穆青生前的座右铭:“勿忘人民”这四个字份量,坚定了笔者作为一名新闻工作的价值认识:基层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新闻的本源。在此,笔者就深入基层进行主持人体验式现场报道谈一点体会和认识。
关键词:“走基层”;体验式现场报道
“走基层”不能仅仅表现在形式上和距离上,更重要的是要在内容上、认识上深入基层、融入基层,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出鲜活生动的报道。体验式现场报道,就是要求主持人在采访活动中,与基层的群众同吃住、同劳动,通过亲身实践,使主持人真正融入到基层群众的生活中,以自己的亲身体验去获得鲜活生动的切身经验和感受,并把这种感受传递给观众,才有可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因此,在采访报道中,要围绕主持人的所见所感去描述基层群众的工作生活。摄像机就是观众的眼睛,主持人要带着观众走入基层的各行各业的平凡工作中去,真实地反映基层生活,体验他们的真实感受,相同、相近的生活体验更能引起群众共鸣和认同,使我们的节目吸引观众的目光,发挥应有的作用。当然,并不是说,只要我们能够与基层群众一起生活、劳动就一定能得到好的新闻作品,要想拍到真实、自然的人物活动和人物谈话,特别是要让采访对象把自己的真实感情和心里话表达出来,主持人必须下一番功夫,要做一个有心人,不作门外汉、不说外行话,这样才能够真正走进采访对象的内心深处。
首先,主持人必须具有驾驭现场的能力。要做到这一点,主持人必须要对整篇报道,现场的各个场景做到全盘在胸、心中有数。只有这样,主持人才能对现场报道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应对自如,牢牢掌握采访报道的主动权,有效地引导观众去认识现场采访报道的闪光点,感受基层群众生动实践的共鸣点。为此,主持人要通过先,期的屏幕外采访活动,收集、了解大量的有关资料,对新闻事实和现场有个初步了解,熟悉重点采访对象;到达现场后,观察和分析现场,掌握现场的构成因素,并初步构思出整个报道的框架;要不断加强与摄像工作人员的沟通,在行动上达成默契,以保证镜头能够跟上,不漏掉任何有特色、有价值的画面。
其次,主持人在进行人物采访时,一定要有换位思考意识,以感同身受的真挚情感来推动采访,赢得采访对象的信任。每一个采访对象都有自己的经历、经验和价值观,生动的生活实践使人们对各自的人生都有着不同的感受。主持人在采访他们时,应该以换位思考的方式,站在他们的角度去认识和感受生活和工作,充分尊重他们、理解他们,进而主动同他们交朋友,只有让采访对象感受到你的真诚,他才能真诚地对待你的采访,只有这样他才会把最真实、最真切的体会和认识表达出来。在现场采访中,主持人还要善于营造出融洽的情感氛围,这样会大大淡化采访对象的紧张情绪,采访对象就会自然地同你交谈。例如,在做新河生态化工这篇报道的时候,因为报道需要,笔者曾经现场采访了一名电焊工。在采访中,笔者没有打破他的工作状态,而是拿来一个泡沫板和他面对面坐下,先是聊一些家常,然后逐渐切入正题。就好像朋友聊天一样,这位电焊工十分真实、真诚地表达了他的观点,使采访工作顺利完成,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第三,要使采访报道处在真实、自然的状态下进行,这样的报道才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真实”是新闻报道的生命线,在采访报道中,我们不能因为追求画面的效果而去营造现场,这样做只能是“缘木求鱼”,体验式现场报道在客观上就要求我们把采访报道放在真实自然的状态下进行,顺其自然,感觉真实的生活工作场面,采拍出自然的原生态效果,这样不仅能使观众认同并产生共鸣,同时,也能让被采访者自然而更愿意接受采访。体验式现场报道应该是自然地记录,不是演戏,采访对象是基层生动鲜明的普通群众,不是演员,因此,在采访报道中,万万不能“折腾”采访对象;主持人也不是演员,而是作为一名普通的劳动者,是“真干”而不是“做秀”。在拍摄的过程中,应该多用跟拍,能用自然光就不用人工照明;在采访中,主持人与采访对象是处于一种自然交流的状态,不能“教”采访对象怎么说。例如:在摄制“进社区帮菜农卖白菜”报道时,当看到小区里一位大妈独自一人扛一袋面粉回家,作为主持人,笔者主动过去帮大妈把面粉扛上七楼。摄像师及时发现这一情况,运用“旁观式”镜头,在后面跟拍,记录这一场景。男主持人在前面扛着面粉,女主持人在后面陪着大妈上楼,由于大妈一直把注意力放在扛面粉的主持人身上,所以直到把面粉帮她放好,她才发觉陪着她的也是她喜爱的主持人,一边感谢一边开怀大笑。我们也顺势对大妈进行了采访,这个时候与其说是采访,倒不如说是在和大妈聊家常,所以大妈根本就没有意识到摄像机的存在,整个采访自然、流畅、真实,受到观众的好评。
第四,善于提炼平凡生活中的闪光点,积极营造与观众的互动是采访报道成功与否关键点。在现场采访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事:基层群众在习以为常的琐碎而平凡的工作生活中,往往蕴藏着感人的闪光点,如果现场报道的主持人不能及时将这些闪光点提炼出来,毫无疑问会直接影响采访报道的质量和水平。因此,笔者认为,除了采访前设计的问题和感受外,主持人自身丰富的社会经验和生活阅历,是形成一篇精彩采访报道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同时,主持人体验式现场报道还要求主持人能从采访对象那里获得有价值的材料,善于即兴提出一些启发性、引导性和针对性的问题,这样的提问往往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与被采访者的沟通交流中,主持人还要善于即兴总结,总结出这一行业的特点、劳动者的智慧,从而加深人们对这一行业的理解,达到“沟通产生和谐”的效果。
第五,在体验式现场报道过程中,主持人要找准切入点,掌握好现场参与的“度”。主持人应该意识到在体验式现场报道时,自己是观众的代表。尤其是作为一名在当地有一定影响力的主持人出现在现场时,现场本身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变化,主持人在现场出现,这是一种介入,这种介入已经构成现场的一部分,原始的生活状态已经有所不同。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不影响现场的真实情况和气氛,怎样介入现场应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予以考虑。在现场采访的介入方式上,要求实事求是,辩证地看待。一方面现场介入时,要尽量不干扰采访对象、不改变现场气氛、不破坏现场环境。另一方面,必要时主持人要积极、主动、适时介入。利用交流、行为、姿态、表情等手段融入现场,甚至适度调动现场情绪、发掘现场信息,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爱心白菜进社区”的活动中,笔者作为主持人到达现场后,为避免有“做秀”之嫌,没有一介入就直接卖菜,而是从外围人手,随手捡起地上的塑料袋儿、整理蔬菜包装,从方便居民挑选蔬菜人手,很是随意。很快有观众认出主持人,攀谈起来,然后主持人再继续深入,帮助居民挑菜、买菜、装袋儿、称重、收钱,并在这个过程中自然地完成采访。作为一种公益性的体验式现场采访报道活动的介入,就要求主持人不要摆拍、不做秀,应该是主持人的身体力行,这样才不会引起观众的反感,才会把公益活动做好、做实。因此,笔者认为,在主持人体验式现场报道活动中,主持人的现场活动及现场表现,既会影响采访对象的情绪以及现场气氛等因素,又会直接构成采访现场的成分。所以,在现场就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所有的感官,融入到事实中去,参与到工作实践中去,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起观众地参与意识,产生出身临其境的感受,主持人也会因此拉近同观众之间的距离。
如何真正实现新闻工作的“三贴近”,“走转改”活动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门。走基层、走进劳动者们中间,会发现新闻的源头活水是基层群众,只要我们能够真正地俯下身子,沉下心来,用心体验,就一定会做出更多更好的无愧于时代的新闻作品。
【主持人体验式现场报道初探】相关文章: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体验式教学法”初探08-20
在初一思想政治课中实行体验式教学初探08-17
评语初探08-09
评语初探08-17
“体验式”教学的尝试08-17
关注体验式营销08-06
“体验式”最受欢迎08-17
体验式教学流行京城08-17
文心雕龙初探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