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论主持人应善用聚敛思维
论主持人应善用聚敛思维作者/ 赵娅军
【摘要】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一个人的语言表达直接反映和体现着他的思维。然而由于思维习惯的问题,许多主持人不能在工作中很自如地运用多种思维方式来完成自如表达,所以强调主持人自觉运用多种思维方式非常有必要。在多种思维模式中,发散思维经常被我们使用,但是与之相对的聚敛思维却使用较少。一个主持人要主动在节目中运用聚敛思维,惟其如此,主持人才能有得体的表达,也才能使节目流畅连贯。
【关键词】主持人 聚敛思维 追问 对比
doi: 10.3969/j .issn.1002-6916.2012.18.037
我们经常能够看到主持人侃侃而谈,且头头是道,我们会称赞他口才出众,其实这种出众的口才不仅与其渊博的知识和文化修养密切相关,而且他的思维形式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现在部分的研究只关注到主持人文化修养对于口才的辅助和制约作用,往往忽视思维——这一更核心的关键所在。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是考察一个人智力高低的主要标志。恩格斯把思维誉为“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人的一切创造性活动都与思维力有关。人类进步从根本上说,就是人的思维的进步。
语言和思维密切相关,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 “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之一,是外在表达形式,思维是语言承载的内容。
现在主持人正经历着语用转型的时期,大量主持人在工作状态下都是现场生成言语,进行即兴表达。同时随着直播形式的普及化,主持人想在特定的语境中有得体甚至是精彩的表达必须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惟其如此才能体现出语质,游刃有余地完成好主持工作。
一期《非诚勿扰》节目中有位男嘉宾饱读诗书,出口成章。当有位女嘉宾提出问题之后,男嘉宾引经据典,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详尽的回答。主持人孟非在男嘉宾回答完说了一句话: “观众朋友大家好,您正在收看的是《百家讲坛》之《非诚勿扰》特别节目。”这句话不仅概况了男嘉宾的说话风格,同时又对男嘉宾略显冗长的回答进行了规劝,现场观众和电视机前的观众都会心一笑。孟非此时用的也是发散思维。对于发散思维形式,很多主持人能够自如运用,因为这种思维模式是从一点延伸出去,思维的触角向四面八方扩展,这种方式我们普通人在生活中也经常会用到。而很多人却缺少运用与之相反的另外一种思维模式——聚敛思维的自觉性。
聚敛思维,也称聚合思维或者集束思维,它是相对于发散思维而言的。它与发散思维正好相反,它是以某一思考对象为对象,尽可能地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将各种信息重新进行组织,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将思维集中指向这个中心点,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如果说发散思维是“由一到多”的话,那么聚敛思维则是“由多到一”。当然在集中到中心点的过程中要注意吸收其他思维的优点和长处。聚敛思维不是简单的排列组合,而是具有创新性的整合,即以目标为核心,对原有的知识从内容和结构上进行有目的的选择与重组。
聚敛思维法主要包括层层剥笋法、目标识别法和间接注意法。这些方法促使人们从事物的各个方面人手,对各种信息进行筛选、挖掘,最终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
对于一个主持人来说经常面临很多的信息和线索,在庞杂的信息系统中我们选择哪个作为谈话的内容和关注的焦点?这个时候主持人就需要很强的聚敛思维能力。比如在谈话节目中,当嘉宾说了很多内容,我们应该在他的内容中选取哪一点继续追问呢?需要聚敛思维;当我们提出的问题不被嘉宾正面回答或者嘉宾避而不谈,我们需要怎样“曲线救国”换个说法套出我们所要的回答呢?需要聚敛思维;当场上嘉宾和现场观众意见多种多样且又相持不下时,我们怎样寻求各方的共同点,折中地予以总结呢?同样需要聚敛思维。其他类型的节目也是如此,只要我们的节目有一个明确的主题,那么主持人在实现这个主题的过程中就一直需要聚敛思维来调节自己的言语内容。
很简单的例子,白岩松在《新闻1+1》中谈到酒后驾车肇事并在撞人之后留下一句“我爸是李刚”的李启明事件的时候说到: “不管是过去杭州的酒驾70马,或者说是什么样的富二代、官二代或者怎么怎么样,人们很容易说现在这代孩子怎么这样,80后或者90后。但是我觉得恰恰是透过又是这样一个孩子发生的事情,我觉得我们50后和60后是不是要检讨一下自己,我们该怎么样做父母。随着时代的进步,会有越来越多的父母有钱、有权、有名或者有资源,但是不管你有钱、有权、有名或者有资源,都应该一如既往地去做父母该做的事情,不该给孩子一种你可以超越了你的钱、你的权、你的名、你的资源的那种行为。”
这是白岩松的一种常态表达,他在面对李启明事件的时候,首先迅速从这个个别现象运用发散思维,联想到相关的富二代、官二代的其他报道,再透过事件的主角-80后、90后的行为本身,归结到始作俑者可能是孩子的父母这个本质。这其中聚敛思维的痕迹很明显。其实我们每天在思考、说话的时候都会用到聚敛思维。
那么作为一个主持人应该如何运用聚敛思维呢?
1、善用追问,打破沙锅问到底
追问是新闻采访中常用的方式,为探求事实的真相或者受访人的真实想法,记者总是要不惜一切努力围绕中心问题一直问下去。对于主持人同样需要追问,这不仅是一种提问方法,更是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新闻态度。王志绝对是追问的高手。
《面对面》的《王海: “刁民”立法》这一期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王志:危险更大,你愿意做,是不是面对更大的利益,危险可以忽略?
王海:现在我想主要的问题,不在于一个利益,而是现在我们做这样一个事情,实际上是已经把它作为一个理想来追求。
王志:你的理想是什么?
王海:我的理想就是从根源上来解决假冒伪劣损害消费者权益的问题。
王志:王海不会做没有利益的事情,你的利益是什么呢?
王海:我的利益,我想我们大家对利益还是不要用狭隘的眼光来理解,我的利益包括物质利益,也包括精神利益,都包括。
王志 你在告诉我你只注重精神利益?
王海:不,我是在告诉你,我做这件事情本身,本身我们追求的利益不仅仅是物质利益,也追求精神利益。因为这是一个维护公共利益的事情,当然我们也希望能够从立法活动中,我们能够希望找到更多的商业机会,但是这只是希望,和我们所做的工作没有必然的联系。
王志 有什么样的商业机会?
王海:现有的物业管理模式存在一些弊端,比如说强迫你接受物业公司的管理,强迫你接受物业公司的服务,这是侵犯了消费者的选择权,那我想我们可能会有机会帮助业主来选聘物业公司,如果有可能的话,这会成为一个商业机会。如果我们成立一个专门的组织来为业主,来帮助业主成立他的业主委员会,这也是一个商业机会。
王志:你不担心你对商业利益的考虑影响大家对你的信任?
王海:不担心,我们只是提供一方面的意见,其他的人可能会有其他人的立场,其他人的建议,那么这样我想对我们的怀疑,对我们的质疑没有必要。
王志:如果说这件事情做到最后,没有出现你所期望的商机,没有你个人的利益,你会停止吗?
王海:不会停止。
在这一段对话中,王志始终围绕王海更注重经济利益还是精神利益这个核心问题,一直追问,针针见血,让对方无法回避,直到最好“没有你个人的利益,你会停止吗?”王海回答“不会停止”。至此,王海更注重什么就显而易见了。
采访中大多数的记者的追问只不过三四个问题,但是王志的追问却非常多,有时候一追问就是十几个问题,一问追一问,一环扣一环,直逼事实真相。王志的采访就像剥洋葱,一层又一层剥开,逐渐达到核心。
2、善用对比,黑白分明高下自分
故意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这种修辞手法叫对比。运用对比,能把好同坏,善同恶,美同丑这样的对立揭示出来,给人们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从思维角度看,对比就是从不同的两个或几个现象中寻找不同点,之后再探求不同出现的原因的过程。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特别节目——《伊战——没有胜利的战争》以这样的话语开篇:
2003年3月20日,斩首行动落幕,伊拉克战争爆发。
201 0年8月,伊拉克的未来却仍不明朗。
(201 0年的伊拉克)
七年前,美军21天攻占巴格达。
(2003年4月9日,萨达姆雕像被推倒。)
七年后,美军悄然撤离伊拉克。
(201 0年8月1 9日,最后一批美军作战部队向伊拉克告别。)
七年前,等待伊拉克孩子们的是惊恐。
七年后,等待他们的更多是迷茫。
七年前,布什站在林肯号航母上宣布伊战胜利。
七年后,奥巴马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宣布伊战结束。
七年,战争带走了太多的生命。
七年,战争留下了太多的疑问。
七年战争,没有胜利者。
这个开场内容完全构成对比。通过这样的对比,人们对于这场战争的性质、影响等都会有一个思考。
对比是一种修辞手段,主持人在口语表达时也应该善用对比,通过对比,凸显矛盾,加强说服力。
3、善于总结,包容各方观点
主持人经常会面对持有不同观点的嘉宾,尤其是访谈节目中这种情况更是比比皆是。面对不同的意见、不同的声音,主持人必须兼顾持各种观点者,不能使现场出现严重“只有一种声音”的情况。因为任何事物都不会是单向度的,都是多维度的。所以现场出现很多声音是正常现象。主持人要善于总结,尽可能包容多方观点。访谈节目的结尾处主持人的总结一般都会使用聚敛思维的方式对场上嘉宾和现场观众的多种声音进行精炼概括总结。崔永元在这方面绝对是高手。
有一期节目是《家里的旧东西》,讨论的是:家里的旧而不废的东西应该怎么处理?通过讨论发现两代人的做法显然不同:老一代喜欢藏着攒着,年轻的大多干脆将其扫地出门,再买新的,追求更高的更好的物质生活。崔永元这样做的结束:
结语
每当我们家里的添置一样新东西时,我们心里都会有一种兴奋,这毕竟标志着生活在向前流动。中国有句老话“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也就是我们在买新东西时,要处理好旧东西。中国还有句老话,就是史大爷说过的“破家值万贯”,这两句话都有它的道理,您要有新观念,经常更换东西也好,还是样样东西都留着也罢,总之您得让自己的心里面活得踏实,让我们的社会“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我想这也是我们每个人的心愿吧。好,谢谢大家,咱们下次节目再见。
能在结尾处提取各方意见中合理且不互相矛盾的方面,总结出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大致性意见,这是聚敛思维经常的用武之地。
综上所述,一个主持人要主动在节目中运用聚敛思维。惟其如此,主持人才能有得体的表达,也才能使节目流畅连贯。长此以往主持人才能形成属于自己的语言风格,使自己成为别人无法轻易取代的“这一个”。
【论主持人应善用聚敛思维】相关文章:
论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08-05
论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08-07
善用数学建模思想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08-25
善用质疑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08-17
论创造性思维08-06
论创造性思维08-17
定势思维与创造思维在数学教学中关系论析08-07
物理教学应重视形象思维的运用08-24
论爱心养成应依托孩子的兴趣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