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艺术论文>美术论文>美术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时间:2024-05-17 18:17:12 美术论文 我要投稿

美术教学论文【优秀15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美术教学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美术教学论文【优秀15篇】

美术教学论文1

  一、选材贴近生活,拓展美术学科中法制教育资源的内涵

  在渗透法制教育时,教师应当从地方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贴近生活的素材,将课程资源的内涵加以拓展,这样就会发现非常丰富的美术教学资源。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初中美术九年级(上)“读书与藏书的情结”第7页时,教师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上学生读书的情景,联想到今年班上来读书的学生是比上学期多了还是少了,并分析增多或是减少的原因。此时在和学生的讨论过程中,就可以轻松渗透《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

  此外,面对失学的同学,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寄语卡片”的活动,以表达对不能来上学的学生的关心之情,在这个活动中,可用旧挂历、杂志、报纸等做卡,以节约用纸,保护森林,这一过程又可顺势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保护森林的重要性这种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美术课堂,不仅可以拓展美术学科中法制教育资源的内涵,还能让学生感到无比的亲切,从而使教学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程度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二、创设氛围,在启迪学生心扉中渗透法制教育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法制教育只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或靠教师念经似地照本宣科,其结果只能是学生学习得毫无兴趣,教师讲课也毫无动力。这样的学习氛围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触动,能引起学生的内心共鸣,也就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法制教育作用。

  三、善于联想,随时随地捕捉“法”的身影

  在教学过程中,只要善于联想,一段话,一个词,一张图片,都可以捕捉到“法”的影子,都可以渗透法制教育的内容。如,讲授(人教版)初中美术九年级(上)第19页“剪纸的意蕴”一课时,因为剪纸于20xx年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所以在这一课中可以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在教学(人教版)初中美术九年级(上)第3页时,从苹果公司掌上电脑、台式电脑的设计中也可以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法》。

  四、结语

  总之,加强小学生普法教育是整个社会的共同责任,课堂是普法教育的主战场,在课堂上既要让学生学到文化知识,又要不失时机地渗透法制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找准切入点,多动脑筋,多发现,多创设氛围,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科渗透法制教育这一教学方法收到良好的效果,才能真正培养出知法、学法、守法、品学兼优的一代新人,才能促使他们身心健康快乐地成长。

美术教学论文2

  摘要:高中美术科目是培养高中学生艺术素养和美术鉴赏能力的重要课程,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美术鉴赏课成为了高中必修科目,伴随时代发展,多媒体技术逐渐应用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其可使抽象的内容变得更为生动,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程的乐趣,活跃课堂氛围,是一种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方式,本文将对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中所发挥出的优势进行了分析,并详细叙述了高中美术鉴赏课多媒体教学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高中美术;鉴赏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已逐渐应用于教学的各个学科中,对于高中美术鉴赏课也不除外,其是利用声音、图像、文字、影像及交互功能等方面的优势,将美术教学推向更高层次、多元化、信息化的发展[1]。在多媒体教学下,高中美术鉴赏课可以拥有更多的教学资源且不受时空限制,无论对于老师还是学生来说,都有很大的帮助。

  一、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美术鉴赏课堂中的优势

  (一)可明显提升学生的专注能力

  专注力是指人们对于某种事物长期的、带有指向性的关注活动。当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如果想提升学生效率,就需要保证学生的这种专注力,这对于美术鉴赏课教学有重要意义[2]。如果老师在开展美术鉴赏教学时,不能将学生的专注力集中到学习中,将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很好的解决到这一问题,其可通过生动、直观的表达形式提升学生专注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对知识充满好奇心,帮助学生更好融入到课堂学习中。

  (二)多媒体教学在思维上表现出的优势

  高中美术鉴赏课需要老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但传统课堂教学,表现出的效果较差。在多媒体环境中,老师可建立主题情景,这样可大大拓宽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思维能力的增长。同时多媒体教学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感性资料,为学生认知创建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进而使学生思维能力更好的拓展。

  二、多媒体教学在高中美术鉴赏应用

  (一)利用多媒体设定课堂情境

  在高中美术鉴赏课堂中,老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营造与本节课堂相关的情景氛围,这样的方式可使学生对本节课堂产生一定的兴趣,同时也会使学生处于一种浓厚的艺术氛围之中。对于高中生来说,这个年龄的学生会对新鲜事物产生好奇心,根据此特征,教师借助多媒体让课堂变得趣味十足,及激起学生好奇心,提升学习情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3]。老师在创设情景时,易融入自己的主观意识,当学生处于老师构建的氛围中时,会受到老师艺术素养影响,进而带动学生美术素养。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为课堂提供更多的`知识内容

  现在的美术鉴赏模块包括传统的优秀美术作品以及具有时代特色和文化内涵的近现代中外名家的美术作品及实用性美术作品,时空跨度较大,而教材中所展现的内容是有限的,仅是依靠教材是不可行的,教材中出现的美术作品,学生在学习会感到枯燥无味,根本不去研究怎么鉴赏,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为教学提供大量的信息资源包括相关美术作品、图片、影像等,老师可以将这些素材与教材有效结合并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可以将这些静止的作品通过动态的影像资料展现出来,从不同的视角展示作品的特点以及创作的背景,让学生体会到作品的魅力,最终提升美术鉴赏能力。

  (三)利用多媒体增强与学生的互动

  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是课堂的主体,主要任务就是传授知识给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很少,使得课堂教学较为单一,学生缺乏交流、探究能力,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师生之间与生生之间缺乏一定的交流,对艺术作品的认识也就比较单一[4]。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须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增加与学生的互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进而促进课堂的高效化。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教学可运用其互动性使学生主动的去思考与表达,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主动咨询老师,这样在无形中增加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对于提升鉴赏水平也有很大的帮助。

  (四)利用多媒体讲解美术技巧,降低教学难度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还对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有一定的帮助,利用多媒体讲解美术技巧能够使抽象的美术技巧具体化,简单化,降低学生鉴赏美术作品的难度。美术鉴赏是学生美育的重要形式,在高中美术鉴赏课堂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可更直观、形象的为学生呈现更多相关知识,不但能提升学生的专注力,还可拓展学生思维能力,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强与学生的互动,使学生从多层次、多角度的角度体验到美术鉴赏的乐趣,是传统美术鉴赏教学的伟大变革。

  参考文献

  [1]陈陵海.关注学科整合提升鉴赏内涵——美术鉴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xx(10):25.

  [2]霍中能.浅谈如何有效提高学生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的学习积极性[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xx,14(9):135.

  [3]周玲.创设教学情境增强审美体验提升鉴赏能力——以高中美术鉴赏课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xx(9):113-114.

  [4]董连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融合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xx(8):154-154.

美术教学论文3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美术课程作为小学教育中的基础性课程,对实现素质教育有着积极的意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而尝试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将其用于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及自主性,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及探索意识,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本文就对尝试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工作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尝试教学法;小学美术教学;应用

  一、尝试教学法概述

  尝试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可分为题目展示、练习准备、自主交流、开始练习、自主探索、解答疑难、第二次练习等环节,强调教师完成二次练习之后总结教学经验,对相关的漏洞予以弥补,实现学生知识迁移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尝试教学法时,应该参照基本的程序,科学把握教学模式,以教学条件变化、教学任务和学生实际情况为依据,对各环节予以灵活运用[1]。当然教师提出具体问题之后,需要为学生预留充足的时间,使其根据资料和课程内容梳理思路,有效分析和解决问题,彰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及思维的活跃程度。通常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尝试教学法的意义具体表现为:①增强学生自学能力。以往的美术教学多是采用教师示范画、学生模仿画的模式,这会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产生影响,以便学生学习其他课程。②便于及时修正。尝试教学法属于不断修正学生不足之处的过程,教师可让学生完成布置的尝试题目,及时引导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利用恰当的形式予以指正,实现优化教学的目标。③便于快速激趣。在美术教学中实施尝试教学法,能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设置开放性的美术课堂,让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来完成相关的尝试题目,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二、尝试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工作中的应用

  (一)应用原则

  为了增强小学美术教学质量,在小学美术教学工作中应用尝试教学法时,必须要遵循如下原则:①引导原则。小学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强烈的探究欲和好奇心,美术创造中存在无限的可能性,所以应用尝试教学法时需要科学引导学生,为学生预留充足的发展空间,让学生完成尝试题目后多受启发,更好地参与美学绘画创作、课程学习、情感体验[2]。②纠正原则。小学生在美术创作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教师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解决问题,避免学生将偶然性问题发展为不良习惯,为学生今后学习美术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应用策略

  1.加强师生角色互换

  教师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会学生掌握学习与实践的方法,而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现成的知识。小学美术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只有保证学生具备足够的时间进行实践活动,才能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这就需要教师从美术教学目标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以练习为主的美术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尝试学习。

  2.注重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

  要想让美术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必须要引导学生了解该艺术,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掌握所学知识与技能,感悟快乐。例如:教师准备与春天景象相关的绘画作品予以展示,培养学生的主观判断力、审美能力。总之,尝试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能满足体验型教学和技能型教学的要求,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

  3.契合美术教学规范

  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美术相关材料引导学生进行练习,与课程要求相符的同时,增加课堂活力;同时借助思维导入的方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改变以往被动学习的状态,自觉主动学习美术知识,提高学习效率。此外,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需要和基础情况,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和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美术应用能力的提升。例如:有些学生在水彩画方面较为擅长,有些学生善于铅笔画,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设定一个主题,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创作。

  三、结束语

  尝试教学法作为素质教育中的有效方法之一,将其应用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需要立足实际,遵循引导和纠正的原则,加强师生角色互换,注重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契合美术教学规范。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在课堂中的创造性和参与性,增强学生的绘画技巧,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艺术情操,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王海涛.尝试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xx(02):165.

  [2]邱丽娟.尝试教学法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应用的实践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xx(20):151.

美术教学论文4

  【摘 要】美术鉴赏课程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高审美素养、陶冶学情操、健全人格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搞好高中美术教学课堂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符合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学课堂;鉴赏教育

  一、利用传统文化进行美术鉴赏教育

  社会的发展引起了人们在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的深刻变化,当代文化环境下的高中生在他们的审美观念上也表现出强烈的时代特征。

  这表现在潜意识里,民族传统的审美文化对当代青少年心理的深刻烙印。

  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可以采取如下适当的方法:在文化情境中实施美术鉴赏。

  如在教学中强化学生鉴赏美术作品中的传统精神的能力。

  例如,可以从中国美术作品中的语言入手,引领学生结合中国书法来赏析绘画中的“线”的功力、情感、个性、格调,以及与中国书法的关系,还可以从传统审美观念对“意境”的追求出发,来赏析传统绘画中的“无我之境”与“有我之境”、道風与意境的关系??通过这些方式,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美术中所体现的人文精神,也可以说在民族文化情境中学会鉴赏。

  使用更多的教学形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对传统美术作品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首先,可以用鉴赏原作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兴趣。

  比如带学生进入美术馆、博物馆。

  其次,可以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系统,从声音、图像、视频等多角度刺激学生,使其接受更多的传统美术信息,提供更好的展示氛围。

  二、构建合理的课堂教学结构

  1.构建审美结构,提高美的眼力。

  对于那些对美术尚处无知或知之不多的教育对象来说,这种“美的眼力”是需要引导的。

  帮助引导他们直接地观察、亲自体验,来增强形象的概念,对物象形成心灵感悟和建立某种精神意味。

  使他们亲身对作品的感知思维得到珍惜。

  这种教学生“看”的教学方法的过程,是从生动的审美直观到对应的语言表述的过程,是让学生从对象个别特征到整体形象的把握过程,从而提高他们运用形象表达对美的感受能力。

  2.构建知识结构,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从美术教学总的目标和任务出发,美术教学在对学生进行审美的同时,还应合理建立科学、健康、文明、积极的教学思路。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知识掌握应该有自己独立的见解。

  知识的讲授过程要符合认识规律,学生掌握起来就顺利,否则就会形成新的难点。

  要从知识广度上下功夫,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规律,可使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3.构建教法结构,充分展示教师魅力。

  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明确指出:“我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的课堂语言就应体现激励、唤醒、鼓舞的作用。

  作为一堂高效的课堂教学,教法结构直接影响学生的认知实践。

  教师应从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入手,根据不同的课题,精心选择教学方法:(1)在鉴赏教学中,老师应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自主探究的能力。

  故而“启发式”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艺术创造想象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2)在常规教学中,要通过具体直观的步骤演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操作过程。

  长期的“照葫芦画瓢”不但破坏了学生感知认识,而且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即便在美术高考中中榜者,也是“高分低能”。

  (3)在创作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范围与信息积累中,找出有导向性的直观形象,进行构思—艺术加工—构图的过程演示,对学生进行直观的创作启迪。

  三、尊重学生要求独立的心理需求

  所谓尊重,首先就是不强求。

  在教学上就是不强求学生一定要接受某某权威或书本的观点,本来美术鉴赏就是一门建立在高度的个人感受基础之上的,与鉴赏者的经验和社会主流价值体系有着密切的关系,一直存在许多不同观点和看法。

  例如,毕加索的著名作品《格尔尼卡》是一幅属于现代抽象的艺术作品,这种艺术形式本身就饱含了作者自己的情感、价值和思想,再加上其表现手法特别,鉴赏难度较大。

  如果直接拿出来让学生品评,就会适得其反。

  但若首先拿一幅儿童作品让学生鉴赏一下,他们很快就会被儿童纯真的心态所感动,了解儿童们是用“心”在作画,而不仅仅是眼睛。

  此时,再拿出作品《格尔尼卡》,同学们就会理解作者在作品中的表现形式,也会对作品所使用的各种“符号”产生好奇心,这样因势利导,就很容易让学生理解美术作品。

  尊重的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建立“求同存异”的氛围,在教学中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观点,避免无谓的辩论。

  教师要能静下心来听他们的',但他们也要静下心来听其他同学的。

  要知道,他们有时嘴上强词夺理,但是心里还是会接受更加高明的看法的。

  因此,没有必要强求他们当堂当众“低头认错”。

  四、抵制课堂教学庸俗化

  由于受社会庸俗化现象的影响,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仍有哗众取宠、愚弄学生的庸俗化现象存在:如某些教师在课堂上高谈阔论,过分渲染艺术品商业价格,置作品的艺术价值于不顾,以致本末倒置;还有的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一味地迎合部分学生,竟然在课堂上讲述一些艺术家的秘闻轶事来哗众取宠,甚至是以低俗的语言和做作的姿态装点课堂,招徕笑声,偏离美术教学所应追求的“三维目标”。

  如有这样一个案例,有教师在赏析著名画家毕加索的作品时,因为学生不感兴趣,认为画得太丑了,而教师本人可能也觉得对毕加索的作品研究不透,把握不准,便将教学重点放在谈论毕加索的私生活上。

  课堂上教师口若悬河,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最后走马观花似的浏览了一些毕加索的作品草草了事,殊不知已误入歧图。

  又如,有的教师在赏析凡高的作品时,偏偏热衷于将凡高怎样割耳朵,怎样和厮混的故事大肆渲染!以此来证明凡高是个疯子、怪人,才会画出如此怪异的作品。

  显然,凡高的艺术及人品已被歪曲了,被妖魔化了。

  如果学生以猎奇的心态接受这些故事,不仅不利于学生理解凡高及其作品,反而会使学生产生严重的误解,甚至可能会以此为榜样而效仿,影响其一生。

美术教学论文5

  谈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为了更好地进行小学美术教学,需要教师不断改进美术教学方式,创新和改革教学方法,深入研究传统美术教学方法的不足与缺陷,积极寻求更加适应新时期学生发展的教学手段。本文主要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对小学美术教学方法的创新做了论述,并提出一些尝试性的做法,希望能够对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质量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方法;创新

  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美术与音乐、体育一样,往往被人们当作副科看待,特别是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美术也是小学课堂里面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之一,美术是一门培养着孩子们独特的艺术课程。在目前的课程改革之下,美术与语文等其他课程一样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的。现在新的课程改革指导文件下,美术课程的教学方法需要新的改革探讨。需要做好的是及时将美术课程的定位维持好,也即是侧重分析美术课程的价值,因为学生们对于这种个性课程也是要重视的,毕竟影响着孩子们的未来的综合发展和潜力的发挥。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上教师演示过多。小学美术教育课堂上面,老师们过多的展示着自己对于美术课程的教学观念,而忽视了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孩子们其实是很有天赋的,所以教师们在指导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时候,应该多多激发孩子们对于美术的想法,尤其是需要鼓励好孩子们去画画,去绘画属于自己心里面所想的内容,只有这样,教师们才能够避免演示过多,而忽略理论孩子们的兴趣。进而可以提高好孩子们的美术主动动手能力。

  2.理论知识讲述过多。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理论知识讲述过多,而且较为抽象,学生光靠想象不能很好地理解和吸收教师讲授的知识。理论知识是不可以有太多的,现在的小孩子其实是很调皮的,他们对于老师的要求是希望老师能够采取独特并且有趣的课堂知识来引导他们进行美术的学习。

  3.师生之间的交流不多。在小学美术教育里面,师生之间的交流很少,因为现在的孩子们对于教师还是有一点陌生感和隔阂感的,因此需要增强好小学美术教学课堂的质量,加强好老师和孩子们的交流,只有交流多了学生们才会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趣去学习,也就才会对美术课堂感兴趣。此外教师在给学生布置绘画任务时,往往规定具体的事物,老师们很少主动的让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作画,而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美术教学。

  二、小学美术教学方法的创新策略

  由于在现在的美术教学上面存在着很严重的问题,所以进行好目前小学美术的教学方法的策略研究创新就是最为基本的策略研究,具体有如下方法:

  1.做好课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美术其实也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只要做好引导孩子们,主动让孩子们自己去学习,这样就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给激发起来了。教师们需要循序渐进,将小孩子们爱好的东西了解下,因为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很厉害的,只有将美术课程导入到孩子们喜欢的东西或者是动物,又或者是孩子们喜欢的卡通形象上面,继而孩子们的兴趣和想象力就提升起来了。这个时候,教师们就可以利用美术课程上面的自由发挥时间,引导孩子们进行自己喜欢的东西的艺术创作,这个时候孩子们多半都是很感兴趣的。并且在教师们引导孩子们进入美术课程的自由发挥时间之后,老师还必须对孩子们做画的画表现出兴趣。因为孩子们的好奇心是需要被引导的,只有在这个时候夸奖孩子们画的很好看,孩子们会激起他们对于美术课程的兴趣,从而以后教师在美术课堂上面的深入教学也会逐渐的顺利起来。通过这种形式的课堂导入能够激发起学生听课的兴趣,起到很好的作用。

  2.努力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即使是小学美术,其理论也十分抽象。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努力尝试将这些较为抽象的`专业美术语言具体化,美术的价值可以是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也可以是将具体的东西抽象化,这就是美术的艺术魅力。所以其实教师们在美术课程教导上面需要做好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因为孩子对于周围的事物还是有着很多疑问的,这个时候就需要将事物给具体化起来。

  3.注重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小学生比较天真,具有十分丰富的想象力。美术的绘画和创作的过程就是一个思维开拓的过程,教师在美术课程上面应该及时的发散好学生们的思维,比如学生在绘画自己所喜欢的动物的时候,这个创作的过程是会有很多的疑问的,这个时候教师就需要及时的引导好,进而发散好孩子们的想象力和思维模式,因为孩子在进行美术绘画的时候也是一个大脑在被开发的过程。

  4.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美术课堂。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现在多媒体技术即互联网知识是与时俱进的。对于美术教学来说,也是一样的,可以指导老师们将孩子们喜欢的卡通形象在多媒体技术上面展示出来。引导学生们对这个卡通人物进行故事的创作,继而指导孩子们将多媒体上面的卡通人物给画出来,丰富好美术课堂。现在的美术卡通不是死板的,而是充满着效率的,只有利用好多媒体技术水平,及时将教师的循循善诱精神发挥出来,最终就能够实现起美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结论

  小学阶段的美术课堂教学其目的在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发展,从而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促进学校教学的多元化。因此学校、教师和学生一定要真正重视美术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切实结合美术教学的主要内容,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来让学生真正投入到美术的课堂活动中来。例如实现美术学习途径的多元化、加强美术与多个学科之间的联系、注重并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真正保障并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曹静.浅谈小学美术教学方法[J].美术教育研究,20xx,(05):121-122.

  [2]易天云.改进小学美术教学方法的思考[J].华夏教师,20xx,(05):47-48.

美术教学论文6

  一、综合其他学科

  美术教学过程中综合其他学科,使学科间知识相互融合渗透,有利于使学生形成整体性、全面性的认知,有利于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

  (一)综合语文课,提高学生抒情描写能力

  在美术课中,有新课导入、教学新授、分析示范等教学环节,需要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刺激智障学生的听觉,以增加他们的感受能力。课堂中,教师用栩栩如生的语言描述场景,使学生在脑海中展开丰富的联想,大胆讲出自己绘画的想法和画面的构成,引导他们用正确的作画步骤和绘画技术来表现想象中的场景,在提高绘画技能的同时使其语言能力得到发展。

  (二)综合数学课,提高学生理性分析能力

  可教授学生利用数学中的数量、大小、比例等知识,以提升画面的美感。绘画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图画中有哪些基本形状,有几个不同的形状,哪个大哪个小,分别在画面的什么位置;绘画时也要注意形状、大小、位置的区别,反复巩固,使画面布局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象,并使其能用线条和基本形状勾勒画面的基本组合。

  (三)综合音乐课,丰富学生表现能力

  美术课中综合音乐活动,学生心、手、眼、耳、口并用,使学生手部精细动作发展与脑部功能发展相互促进。在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音乐韵律的美感,并将之体现在绘画上,在绘画作品中表现出节奏、韵律的变化,使学生更直观形象地了解点、线、面的'运用和表达。

  (四)综合自然课,提升学生观察能力

  美术活动中,需要学生能够细心观察。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分类分层、步步深入地了解周围环境,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如,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大自然的种种变化会让学生充满好奇,这时教师要抓住契机,带领他们观察春天的各种变化,感受小草新芽的嫩绿、百花争艳的缤纷,引导他们在绘画时把观察到的事物有条理地表现出来。

  二、综合学生现实生活

  美术创作来源于学生的“生活世界”。笔者学校在特殊教育“生态范式”的指引下,利用主题实践、社会实践等课堂,加强美术学科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使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表现方式更贴近学生生活。

  (一)开展生活化游戏,提升发现美的意识

  不少智障学生有弱视、色盲、注意力不集中、动手能力差等障碍。针对这些障碍,教师可开展一些具有补偿、矫正功能的训练游戏,如“羽毛飞飞”游戏。游戏前,准备很多生活中常见的羽毛,可以将之染成各种颜色;学生拿起一根羽毛,然后放手使其飘下来。在这个简单的游戏中,首先,对学生进行色彩训练,使其认识自己或他人手中羽毛的颜色;其次,学生进行了眼部运动,看着羽毛从上飘到下的过程,使学生眼珠得到了活动;再次,在参与这一活动时,学生会专注于自己羽毛飘落的过程,提高了专注力。

  (二)创设生活化课堂,发展表现美的能力

  1.课堂结构生活化

  让美术与生活沟通起来,将生活场景作为课堂导入、美术活动内容来源或作品成果展示方式,能使课堂教学结构富有变化,营造出广阔的美术教学空间。如在教学“纸拖鞋”一课时,以创设生活情境方法导入。首先出示一个摆放了各式拖鞋的鞋柜,然后开展“买拖鞋”游戏,让学生选择一双自己喜欢的拖鞋,并说明自己购买的理由。学生积极投入到“买拖鞋”情境,并在这一生活情境中认识到自己需要的拖鞋是款式新颖、色彩鲜艳、大小合适的。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体验到了“在玩中学”的乐趣。

  2.课堂内容生活化

  可以把生活中常见的内容充实到美术课堂教学中来,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孩子生活。如在画蔬菜时可以带学生到菜场观察蔬菜,要求家住农村的学生到自家菜地种菜、拔菜,以获得丰富的生活体验和视觉感受。另外,还可通过摸一摸蔬菜的质感、尝一尝蔬菜的味道,获得多种感官体验,从而产生更多的创作灵感。

  3.课堂技术生活化

  筛选生活中的活动,并把生活中常见的动作当作一种美术技能运用到美术活动中。如,在学习“线条的认识”时,利用学生喜欢的开车游戏,引导学生用车轮蘸上颜料在白纸上随意开动。学生接到这一任务很开心,都拿着喜爱的汽车蘸上漂亮的色彩后“开车”,作品中出现了直线、波浪线、锯齿线等线条,无意识地创作出一幅幅令人遐想的抽象画。再如初学橡皮泥捏制时,就可开展“做面条“”搓汤团”等生活情境化的游戏。在这一游戏中,学生会模仿大人,将自己知道的“做面条”“搓汤团”等生活技能运用到美术活动中,自然就掌握了把橡皮泥变长和变圆的技能。

  (三)搭设生活化表现平台,培养创设美的能力

  教师为学生创设运用美术的生活环境,促进学生表现能力、材料运用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多元能力的发展。可让学生布置班级环境、美化学习园地、制作演出道具、设计环保服装等。如在“美丽的海底世界”活动中,为了在教室里创设一个美丽的海底世界,学生不仅将画好的作品剪贴在教室的窗户上,还不断创作和补充各种各样的海底生物,提高了美术素养,激发了创作欲望。

  综合美术教学是一个整体和系统的概念,除了以上论述的方式,还可将美术四大领域、其他各学科和学生现实生活统整起来,做到既有纵向的结合又有横向的结合,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

美术教学论文7

  在美术教学中,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地方实际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校本课程资源就显得特别重要了。怎样根据地方特点去挖掘农村小学美术手工课教学资源呢?我们在教学中做了一些大胆地尝试,现把我们的做法与各位同仁交流,以期共勉。

  一、就地取材变废为宝

  上好一堂美术手工课,除了老师精心准备教具,设计教案外,更重要的是学生的美术活动,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准备的材料和工具。那么,农村的哪些废旧资源可以被我们再开发,再利用呢?在材料方面,如废旧挂历、年画,既可以用于欣赏,又可以用于手工制作,背面还可以作为绘画、剪纸等;塑料瓶,我们可以用于手工和挂饰制作,还可以做成花瓶以及笔盒等;又如鸡蛋壳、豆类、瓜籽类,我们用来贴画及造型训练;卵鹅石也可以进行手工、雕刻制作;再如,树叶、树皮、杂草及藤类,也用来粘贴和手工制作;特别是粘土,我们经常用于作泥塑造型。这样不间断地收集、整理,既为我们美术教学提供了大量的教学资源,又能变废为宝,养成从小节约的好习惯,从而对学生进行了环保教育。

  二、发掘资源、活跃课堂

  1.动手折花,突破难点

  折花,主要是以纸的材质来表现,根据一定的构思,采用手工技法,折出各种形状逼真的花朵,具有很强的立体感和装饰性。鉴于农村小学学生美术手工意识薄弱,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步步深入。花朵的结构比较复杂,首先采用演示法,步骤分明,力求学生对每一步骤都能够掌握。讲解的时候注意观察学生的动态,对那些有疑惑的`学生,进行及时的答疑解惑,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有利于农村小学学生自信心的培养。通过教师示范这一过程,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大大提高,并且提升了学生的思考觉悟能力,改变了传统的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教学方法。从而也使美术教师在手工课教学的开端有了一个新的尝试及突破。

  2.通过联想,丰富课堂

  在自然与生活中,我们会不经意间发现一件日常生活中的对象,通过我们丰富的联想已经有了一个星座的基本形状。农村有着本土的美术资源,例如、破旧房子墙壁上的裂痕、生锈的工具、天空变幻多端的白云等等,这些很容易让人对生肖产生联想。特别是在农村,学生的个性差异,对美的独特理解。教师做到了尊重学生的个性心理,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对于一些联想能力丰富的学生提出表扬,以此带动其他的学生跟着老师一起自由发挥想象。到最后我发现学生想象出来的物象是奇特的、唯美的,因此也增强了这节手工课的完美性。老师给学生充分的肯定,学生有良好的学习动机,将有积极的学习态度。这种全面鼓励评价法,改变了以前教师忽略了在学习上慢一节奏的同学,从而也给了美术手工老师在教学方法上积极钻研的机遇。

  3.团队合作,积极参与

  这是一节典型的手工课,龙的制作主要分为身体和头两部分。首先让学生明确工艺龙的结构特点是由多个圆柱体连接而成。根据这个特点,我们可以选择纸杯、胡萝卜、茎节和其他材料,并且为农村小学的学生准备这些材料是相当容易的。巧妙连接成长而弯曲的龙体,表现龙腾飞的动感。主要运用到切、剪、折、叠,粘等技法,在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将平面设计、立体造型、色彩搭配等知识综合运用,充分培养了学生的美感。在教学过程中,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以老师讲解制作方法为前提,学生以小组合作进行探究,学生在手工课中表现积极,主动参与手工活动,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之间的交流是蹦出创意火花的有效途径。在我的教学中,我尽可能的将更多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进行创意制作,并给予鼓励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拓展学生的创造性动手能力。对于农村中学的学生来说,如果要进行课外延伸显然是不够的,所以我尽量将课时合理安排,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完成手工任务,这样学生的作业质量会更高。

  三、寻觅资源、拓宽视野

  民间是一块内容丰富的文化课堂,乡土文化让人目不暇接,美术课教学可以把课堂扩大到教室之外,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融入大自然,和实践相结合,这样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让学生从大自然中汲取营养,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从而使他们创造出优秀的作品。节日风俗链接着人们特有的精神与实践活动,是美术教学宝贵的素材库。

  以上是我们在进行农村美术手工课教学中,挖掘并合理利用美术教学资源的初步尝试。总之,美术手工课的创新需要美育工作者进行不断的探索,乡土文化是美育教育中取之不尽的源泉,只要有热爱美育教育的恒心,就一定能找到更多的素材来充实课堂。

  注:此文为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论文,课题名称:农村美术手工课校外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与实证,课题立项号:GS[20xx]GHB1096。

美术教学论文8

  论文摘要:近年来,报考高职美术专业的学生不断增多,对考生的要求也逐渐发生变化。文章分析了高职高考美术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论文关键词:高职专业;美术高职单向招录;美术教学

  高职单向招录美术高考班在漳州第二职业中专学校开设已有多年。期间,笔者也带了几届高职高考美术班的专业教学。近几年来,随着报考美术专业的考生急剧增加,高职单向招录工艺美术方向也在不断变革,这对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笔者根据高职高考美术的现状和教学体验,谈谈单向招录的高职高考美术教学应当重视的几个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1.应改变仅仅“用眼作画”的习惯,进而转向“用脑作画”。现有的教学模式重点在临摹与写生,学生一开始容易养成模仿对象的习惯。虽然下了不少功夫,但始终难以跃入美术基础之门,只因画画的过程不注意理解表现,仅仅停留在把眼晴看到的形象照抄下来。久而久之成了一部照相机,这不能不说是教学上的遗憾。此外,在学习过程中片面地追求形似,死抠局部的外形,追求所谓的“象”,也是不可取的。美术高职高考对形的要求,首先是“型准”,只有形体基本准确,才可以进入相关细节的刻画,任何“形”都必须在“体”里面找,这样的“形”才有意义,有时甚至为了突出画面的形体空间感,不惜“以体写形”,不再拘泥物象表面的形似,而追求内在的神似。

  以素描头像写生为例,虽然之前在教学上已经安排了石膏头像的临摹和写生,笔者以为学生对头像已经初步懂得理解和表现。其实不然,学生在画真人头像时,又回到了最初只会描轮廓线及五官的外形,一上明暗就乱了套。由此可见,学生在画石膏的过程当中,想的只是石膏本身,没有认识到画石膏头像也是画人。既然同样是画人,那就离不开头部的形体与结构,特别是要注意头骨与肌肉的穿插关系,不要每个地方都画得硬邦邦,该是骨点的地方画结实点,是肌肉的地方要放松点,这样画出的头像才有生气。画画不应只停留在眼睛所看到的表面,而应该表现对客观对象的理解和感受。

  2.表现方法应由“写实”转向“写意”。高职高考美术虽然要求表现客观对象应写实一些,但是不能全盘照抄,应当根据作者的主观感受作适当取舍、夸张和强调,不能面面俱到,这也是画面艺术效果的关健。这就要求作画前应当先有感受,有自己的想法,因为想法决定画法,画画表现的不是对象,而是对对象的理解和感受,面对客观对象要有所感悟。古人云:“意在笔先”,有了“意”方可作画,作画过程要至始至终围绕着“意”慢慢展开并不断调整画面,直到接近内心的“意图”,便适可而止,切忌盲目照抄,没完没了。

  以人物速写为例,面对模特第一印象最重要。人有各种各样的神态,如安详、腼腆、害羞、专注、忧郁,等等,要抓住人物的第一感觉,特别是要捕捉典型的神态和动态,在最短的时间内归纳和概括出来,必要时局部可作适当的夸张和变形,使其看起来更有味道。此时表现技法就需要主观写意一些,如果据实照抄,不仅时间上来不及,而且容易被许多细节所迷惑,最终会失掉最初新鲜的感受,这样就得不偿失了。 3.对空间的理解表现不能局限在室内空间,而应当借鉴大自然的空间表现。大多数考生往往只局限在室内作画训练,很少到大自然当中写生,所以,对空间的理解表现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通过户外风景写生,到大自然中去亲身感受真山真水。如山川原野、城镇村落、小溪流水、建筑树丛……都是训练的好题材,可以扩大视野,陶冶审美情操,感受光色变化和丰富而和谐的色彩与色调,极大地丰富绘画的表现手法,使之作画充满激情,这些对培养学生的艺术潜能是相当重要的。因此,户外风景写生是必不可少的,应当引导学生把风景画的大空间应用到室内静物的小空间,学会把眼前简单的静物空间放大放大再放大,真正做到“小中见大”。画画的过程应当尽可能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操,真正使画画的过程充满了乐趣,这一点相当重要。反观现在的学生,总是抱怨画画辛苦,是因为他们没有理解画画的真谛,须知苦中是可以作乐的,这便是艺术带给我们的快乐。

  以色彩静物写生为例,学生往往只注重静物本身的塑造和表现,结果画出的东西必然十分孤立,画面上只有静物的体积感而没有容纳静物的`空间环境,技法十分单调,画画过程中应重视静物周围环境的表现,如衬布、桌面、墙壁、地板、窗台等在画面的整体空间构成关系,衬布可以想象成山川大地、河流湖泊,表现的时候可以主观写意些,学会灵活运用色彩来表现整体的空间色调。

  4.应重视学生绘画素质的全面发展。引导学生欣赏国画、油画、书法、音乐、戏曲、舞蹈、文学、电影等姊妹艺术,多方面汲取艺术的营养,不要被应试教育所束缚而成为画画的机器,闲暇时应多方面欣赏各种娣妹艺术,从中汲取更多的营养。只有这样,才能为艺术注入新鲜的血液,创造出具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有学生问,美术高考高分从哪里来?笔者认为,应当从画外功夫来,艺术来源于生活,不理解生活的艺术,又哪来绘画的艺术。

  二、对应措施

  1.画画之前,先让学生全方位仔细观察理解对象。引导学生理解对象的形体结构,观察不同角度、不同光线下的明暗变化,然后选择最佳角度和最佳明暗关系来表现对象,切忌一坐下来就开始画画,没有目的性盲目模仿对象。

  2.作画过程要始终围绕着第一印象,有条理有步骤地展开。任何时候停下来,画面的整体关系都是生动完整的。所以,画画之前,必须对对象有好的感受,作画的过程事实上是在不断地调整画面,使之符合自己感受的过程。

  3.有针对性地解决绘画过程存在的问题。如构图、线条、明暗、块面、调色、塑造、色调等问题,每天解决一个小问题,那么画面整体的问题也就慢慢解决了。

  4.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及时开设绘画作品鉴赏课,逐步提高学生绘画鉴赏能力。也就是说,懂得看才懂得画,艺术的眼界才会提高。如欣赏达·芬奇作品的缜密细致、拉裴尔的优雅抒情、米开朗基罗的强悍及强烈的生命张力、塞尚的形式美感、凡·高澎湃的激情、毕加索旺盛的创造性,等等。这些作品展现了艺术所特有的魅力。通过欣赏教学,学生的眼界得到提高,只有眼高才能手高。

  5.注意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绘画个性。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要找到适合他发展的路子。美国教育学家罗恩菲尔德认为:技术脱离了个人的表现,技术便只是手艺而已。顺应学生心理的不同倾向,引导学生发展各自的个性气质优势,让他们对绘画产生兴趣,这样便能做到事半功倍。

美术教学论文9

  儿童是爱美的,而且对美的事物感受很早,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望艺术享受的心情日益增强,尤其是 进入小学以后,对于美的事物的追求更为强烈。作为小学美术教育,应当顺应他们爱美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 实施美术鉴赏教学。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之一,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好、鉴赏能力,陶 冶情操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儿童的美术鉴赏心理及鉴赏习惯

  小学美术鉴赏教学是一种把造型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的感觉与感情为主导因素的心理活动形式,它与教 师的引导和儿童对事物的认识、理解紧密相关,我们不妨从儿童的生理心理及智力发展方向来分析掌握儿童的 鉴赏习惯和鉴赏特征。

  1、强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儿童的鉴赏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蓝蓝的天,红红的花,绿荫荫的树木,黄 澄澄的果实,鲜明艳丽的颜色常常等使他们欣慰和喜悦,乐于接受,如果我们把黑白图片和彩色图片同时放在 他们的面前,儿童将对彩色图片反映强烈一些。

  2、儿童在鉴赏过程中,往往注意某个细节的观察而忽视整体或注意整体而忽视其它。例如一年级儿童在观 看绘画作品《美丽的风筝》时,他们全被风筝上色彩艳丽的花纹吸引住了,以至于忘记了手帕的存在,变成了 看花。中、高年级同样有类似的现象,四年级的学生鉴赏工艺作品的刺绣,结果他们全把刺绣作品当作绘画作 品看。

  3、儿童在鉴赏过程中,通常是凭第一印象的感觉来鉴赏作品,无意识属性强,受情绪牵制的随意性大。他 们对作品的感受总是激动片刻、粗略领会便心满意足,未能仔细琢磨,对作品的感受能力难于在较长的时间内 持续增长。

  4、儿童在鉴赏过程中,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见闻认识及由画面产生的联想对作品进行评判。对那些反映 他们熟悉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儿童画或同学、朋友的优美作品,他们大都能够接受,并常常用来作自己的.范本 。例如,城市的孩子从小看见的就是整洁、光亮的柏油路,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明亮的大厦高楼,他们就感受 不出绘画作品中农村低矮的房子、稀疏的篱笆、乱的石头和柴堆也是一种美丽。

  5、为加深学生对作品的感受,视觉记忆常常需要伴之以听觉记忆,尤其是鉴赏古今中外名作,没有教师生 动有趣的语言帮助,儿童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也不会很深。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成功的教学课都运用了音乐伴奏 的教学手段,目的就是渲染气氛,强化记忆。

  二、小学美术鉴赏内容的编排及特点

  1、小学低年级鉴赏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和表现生活周围的美好事物。如第二册《小朋友的画》、 《民间美术鉴赏》、第四册《画家笔下的童年生活》、《绘画中的动物和花果》等。其特点是低年级阶段所欣 赏的作品富有情趣,符合儿童审美心理,如大脑袋,歪脖子,近大远小,树画在半空等等,五花八门,比例不 在准确,表现无拘无束。还有一些拼贴的小制作也深受小朋友喜爱。2、中年级鉴赏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接触 了解优秀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艺术的情感。如第五册《工艺美术的人物形象和动物形象》、第六册《 工艺美术的陶瓷和雕塑

  》、《绘画作品中风景的静物》等。其特点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鉴赏一些与学生生活 接近、学生能理解和接受的中国古今优秀绘画作品和工艺美术作品。鉴赏课内容对于教学内容有“参考资料” 的作用,在鉴赏课中渗透了有关的教学内容。如第六册的鉴赏内容是工艺作品刺绣、竹编的鉴赏,第八册的教 学内容就安排了“挑花”、“竹编”手工课。鉴赏课的优秀作品档次高,起到了指导性的重要作用。3、高年级 鉴赏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祖国历史悠久的艺术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具体内容有:第九册的《古代 雕塑中的人物形象》、第十册《现代雕塑中的人物形象》、第十一册《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和现代建筑艺术》和 第十二册绘画作品雕塑、工艺美术、建筑、小学内容总览等。其特点是要求比较全面地了解我国造型艺术门类 的面貌,除了已经着手的中国画教学之外还将鉴赏的领域扩展到中国优秀古建筑、雕塑、工艺美术作品中去。

  三、小学美术鉴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

  根据美术鉴赏教学的目的、任务及自身的特殊规律,我国的小学美术鉴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可以分为专题欣 赏课、随堂鉴赏课和现场课三类:

  1、专题鉴赏课。专题鉴赏课是课堂教学的方式,是小学美术鉴赏教学主要形式(我们前面例举的内容都是 专题鉴赏内容),它指的是整个课时内组织学生专门对某些作品进行鉴赏的课业。我们以第十册的鉴赏内容为 例谈一谈专题鉴赏课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一课是鉴赏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教材上共提供了十幅有关传统建筑艺 术的照片。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即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获得哪些方面的知识?起什么作用?本课的教学 目的应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传统建筑的艺术特点,懂得建筑的三大要素,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增强民族自豪 感。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回忆和比较,了解“传统”二字与“现代”的区别,再进一步引导学生 了解祖国悠久的建筑史及灿烂的建筑文化,了解宫殿、楼阁、亭台、寺庙、佛塔、陵墓、民居等独树一帜、风 格迥异的建筑艺术特点。

  进行专题鉴赏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谈话法、讨论法、伴音、放录音、幻灯等手段调节学生的有 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可采取分析一幅作品后及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要启发儿童观察分析,鼓励他们踊跃 发言,各抒己见,积极讨论。

  2、随堂鉴赏课。随堂鉴赏课是指在绘画和工艺(包括写生、创作、图案、塑造、手工制作)课业中所穿插 进行的鉴赏。这种鉴赏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得很多,比如:我们每一课都安排了范图及资料,教师指导学生 观看讲解,指出作品美在哪里。又如:为了使低年级学生能在蜡笔的涂色中提高色彩能力,可引导学生对素描 知识的加深而出示一些合理范画,这就是随掌鉴赏的教学过程。

  3、现场鉴赏。现场鉴赏是一种在课堂教学之外的美术鉴赏形式,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到现场和实地察看所进 行的鉴赏教学。例如:组织儿童参观美术作品展览和博物馆中陈列的美术作品,访问画家、工艺美术家、雕塑 家并观看其技法表演等。

  条件稍差的农村,有关鉴赏课的内容应结合本地具体情况作有效的灵活调整。比如我们上《古代传统建筑 》这一课时,就完全可以带学生到陶公庙去参观,让他们了解足够的知识后,民族的尊严与自豪感自然就出来 了。

美术教学论文10

  一、美术欣赏应用与高校美术教学的重要作用

  1.高校美术教学中应用美术欣赏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高校美术课堂上进行美术欣赏,可以让学生直观感受美术的魅力,不但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起到了陶冶情操的效果。不同的美术作品有不同的艺术表现,教师通过美术欣赏教学,让学生欣赏不同的美术作品,进而影响学生的情感世界。如欣赏《呐喊》美术作品,教师通过画面丰富的色彩,可以将学生带入作品的意境,甚至可以让学生直观地体会到画中那个双手痉挛的小人,发出大声的呐喊,感受到他内心的恐惧与孤独,甚至在脑海中会形成一幅动态的画面。

  2.美术欣赏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意识和欣赏能力

  在高校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利用美术欣赏的方式,可以让学生直观地对美术作品进行赏析。随着我国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提高,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过多媒体就能让学生欣赏到古今中外、各式各样的美术作品。教师根据这些作品进行适当的引导,分析作品的创作背景、含义等,可以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也提高了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3.美术欣赏可以增强学生的美术想象能力以及美术创作能力

  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再配合教师适当的讲解,学生可以了解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也能更加清晰地了解美术作品的含义,这样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对美术的想象能力。学生结合自己生活、学习的状态,将情感都融入美术创作,激发了创作热情。学生利用美术基础技能,就能进行美术创作,这对我国美术事业发展也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我国高校美术欣赏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美术教学是高校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应教学改革的需要以及社会对人才素质需要开展的,也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需要。美术欣赏是美术教学中的`关键,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然而我国目前高校美术欣赏课程发展不太乐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部分学校的美术考试为定量考核,不少学生为了得到较高的分数就对美术知识点死记硬背,这严重违背了开展美术教学的初衷;第二,部分教师美术教学观念落后,对美术欣赏重视程度不够,不能在美术欣赏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往往实现不了真正的教学效果;第三,部分学生的学习方式不科学、学校相关领导的重视程度不高等都是美术欣赏课程中存在的弊端,导致美术教学不能起到应有的功效。

  三、高校美术教学过程中对美术欣赏应用方法探析

  在高校美术教学过程中,对美术欣赏的应用方法是否恰当,直接关系着教学质量,对于美术欣赏的应用方式主要体现在美术欣赏的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目标等方面。在高校美术教学中欣赏内容的选择方面,教师要进行精心的选择,选择符合课堂教学任务的作品,选择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这样才能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如,要加强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在美术欣赏作品的选择上,教师应该选择那些具有代表性的人文作品,如《蒙娜丽莎》《大卫》《向日葵》等,通过对作品背景以及作者的具体讲解,充分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教学目标的制订不宜过高,教师在美术欣赏课堂上,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注意讲解的方式不能过于专业化,对专业术语的讲解不宜过多,否则学生不易听懂,就会失去美术欣赏的兴趣。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应该引导学生从创作背景、艺术风格、构图、色彩等几个角度进行,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另外,在欣赏的时间、深度上,教师也要进行适当的控制,做好美术欣赏课堂总结工作。

  四、结语

  美术欣赏在高校美术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了其情操,而且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在应用美术欣赏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对美术欣赏的内容、时间等加以控制,切实发挥美术欣赏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美术教学论文11

  摘要:小学是学生刚刚进入学校学习的第一个阶段,因此对各学科的学习都有一定的探索欲望。教师要抓住学生这种好奇心,引导学生开展独特有趣的课堂学习,构建有活力,充满趣味性的现代化课堂。小学生对美术有着天然的兴趣,他们喜欢用画笔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描绘自己喜欢的图景,基于此,教师要通过多种手段与方式,提高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率,让学生在学习中开拓思维,提升创造力和想象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 高效课堂 教学研究

  在传统的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师只是运用画笔画一些简笔画,然后让学生进行临摹,这不但没有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基于此,新课标中指出,小学阶段的美术学习需要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升学生的创作力,注重多元化的引导方式,以此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方案。

  1教师具有新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理念

  先进的教学理念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程改革的基础上,新课标对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提出了要求,要求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重新的审视,创造出有活力的美术课堂。在这方面首先需要教师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注意对学生培养方式的改变,美术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它不需要死记硬背的理论知识,只需要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和创新,把自己的想法勇敢的表达出来。教师要对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行更新,注重对小学生美术方面人文素质的培养以及美术知识掌握量的提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主要针对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想象力和表达力的教学,侧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压制每一个学生的自身个性。在新课标的引导下,教师对小学美术进行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让学生对一些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增加学生个体之间的合作能力,对学生的学习体验进行掌握,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通过不断的美术实践,提升美术绘画能力。教师的教学理念是指引教师教学活动的方向标,在新的美术课堂上教师要对自己的角色进行定位,明确自己的主导地位,而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要改变以往自己高高在上的地位,树立起与学生平起平坐的意识,同时积极的参与到与学生的教学互动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同时让老师体会学生的学习感受[1]。

  2教师要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

  小学美术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来展现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的审美意识和陶冶良好的道德情操。基于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了解学生的思维形式,尊重学生的成长个性。小学美术学科有几大特点,第一是对绘画的线段使用以及色调使用进行讲解;第二各种绘画都让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减少绘画约束,注重学生主观性的表达;第三,在绘画中学生可以更加随意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尽可能的展现自己的夸张思维,创造出奇特的绘画作品。因此,教师要卓有成效的将上述几点重点把握,减少对学生各种条条框框的约束就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喜爱美术课堂。另外,教师还要对学生的美术作品进行全面的评价,不能从传统的从学生作品与课本作品的对比度来评价,在创造出新的评价办法,着重考虑学生绘画作品中所蕴涵的丰富想象力和事物表达力,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让学生更加自由地进行创作。小学阶段的学生想象力比较丰富,若教师能够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就会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从此能够主动绘画,喜欢绘画[2]。

  3运用最新的教学方法,创设美术教学情境

  小学生很容易受到课堂气氛的感染而进行各种学习活动,针对这一点,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相对宽松、活跃的学习环境,利用最新的教学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目前较为先进的教学方式,它改变了传统教材过于枯燥、单一的现象。多媒体教学方式集合了图片、声音、视频等等方式,为学生的美术学习增添了不少乐趣,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利用多媒体讲述美术知识,需要教师精心地设置教学情境,让学生的注意力从别处转移到美术学习中去,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创造出无限的课堂价值。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实际,仔细推敲创设教学情境所能够引起的教学价值,不能单纯的为了谋和新的教学方法,各种教学都要设置教学情境。首先,在课堂导入上。教师在开始一节课之前,用影像或者视频的方式导入课堂材料,让学生在充分了解课堂学习目标的基础上进行美术作品分析,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勇敢说出自己对作品的看法,鼓励学生对作品所包含的思想进行研究。与此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不能随意驳斥,损害学生的学习信心。其次,美术也包含了其他学科的学习,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多种真实的美术图片,让学生对其有初步的认识,然后通过自己的记忆和想象去创作,让学生感受绘画的的深层次魅力。同时,教师为了拓宽学生的美术视野,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各种美术展览,提升学生的美术修养和艺术修养[3]。

  4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模式对各个学科都起到了非常有效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对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要积极主动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情趣,然后让学生自主探究美术中所蕴涵的知识点,提升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创作和交流,勇敢说出自己对美术学习的见解,这些都是教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办法。

  5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性教学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具体的办法,希望在以后的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清楚地意识到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的目标,然后为自己的课堂有效性教学提供思路。

  参考文献:

  [1]王冬红.追寻课堂教学的“真”———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J].新校园(理论版),20xx(3):115-116.

  [2]王志峰.浅议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路径[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xx(54):142.

  [3]郑万余.有效互动智慧生成———如何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都市家教:上半月,20xx(4):78-78.

美术教学论文12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相连,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美术教学要注重创新精神。要在某个领域有创新,首先要对这个领域有浓厚的兴趣。在美术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对绘画产生了兴趣,才会有充满想象力的画面。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课堂角色的转换

  "3~9岁,是儿童绘画发展、变化较大也是儿童绘画发展研究中分歧最大、问题最多的阶段。有时能表现简单的情节,想象丰富、形象夸张、表现大胆、充满情绪。"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教材内容,采用合作教学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形式,把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是我校的一个办学特色。

  如,第一册教材《找找三角形》中,我提出三组问题。第一组问题,师:"老师画了什么?"生:"三角形。"师:"你会用笔画出来吗?你能把它变成什么?请同学上来画,好吗?"学生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滑滑梯,这时候,下面的学生坐不住了:"老师,我也会画三角形,我画的三角形和他画的不一样。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被调动了起来,纷纷要求上来演示,老师及时地表扬学生,"你画得真棒,很漂亮!"我看到被表扬的学生脸上的表情瞬时丰富了起来。第二组问题,师:"你还知道哪些东西是三角形的吗?"教师打出投影"自行车".为什么自行车的框架要设计成三角形?你们可以用手上的材料演示一下三角形的特点。不一会儿,就有几个学生聚到一起动手演示起来,生:"老师,三角形不容易改变形状。"师:"三角形比较稳定。"第三组问题,师:"你会画吗?画完自行车,你能给它们设计一个摆放背景吗?"生"老师,它可以放在草地上。""可以飞在天上。"……整节课下来学生始终处于主动的学习状态中,老师的问题只能插空提出,每提出一个问题,总有很多的学生说出各种想法,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去发挥,从真正意义上把课堂还给了学生。()随着不断增加的外部刺激,这些潜在的心理因素也在不断发展,最终表现为儿童的个性。只有具备这些因素,创新心理才趋于健康、完善。

  二、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在低年级的美术作业中,常会看到,树能看到它们的地下根、洗衣机涂成了七彩的颜色……对事物的未来大胆地想象是创新的起点,"只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如,在《太阳和月亮》的教学中,我利用低年级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虚构了一个太阳和月亮的故事,并且在黑板上画了出来,一边画,一边提示学生,"太阳和月亮之间还会有什么故事呢?"给学生留有发挥的余地,把对太阳和月亮不同的'想象,自由表现,每个人都参与其中。实践证明,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能使美术课堂处于常见常新的状态中,令学生保持浓郁的兴趣。

  美国教育家艾齐纳说过:"儿童不完全画其所知,亦不完全画其所见,有时还画其想象与感情。"例如:画一棵青菜,"它只能是青菜吗?""它只能是一棵树吗?""对于人类来说,它是一棵菜,因为它很小,而对于蚂蚁、蜗牛来说,它就是一棵大树。"

  在美术作业中,往往有些学生的思维独特,具有独创性。教师要对学生的作业采取欣赏的心态,肯定学生的再创造。

  三、多些赞许、包容

  1.观察生活,勤于思考

  创新离不开生活,对生活中普通的事物,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心灵去观察、体会、表现。观察物象的主要特征和细小变化,然后对自己感兴趣的某部分进行夸张、想象后表现出来。如在每学期的第一课,我都会让学生以小组的名义到黑板跟前,由老师出题,学生比赛绘画。绘画的内容以身边的物体为主,比如"书""路灯""水杯"等等,在观察阶段给学生充分的思维活动空间,老师给予适当的提醒,本组同学可以上来补充。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学生细致地描绘物体,提高绘画技能也有一定的帮助。

  2.扩大学生的信息吸纳量,激发学生产生新构思

  "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影视文化的影响,家庭对独生子女的培养等因素,使儿童的认知水平、思维水平都比以往的儿童更成熟,绘画水平也比以往有所提高。"课堂教学中教师整合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确立各种知识相互贯通、渗透和融合的意识,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让学生充分尝试各种各样的新组合,激发其新构思的诞生。

  3.动手实践,创造中思考

  美术教材中,"造型·表现"领域内容占了很大的比重,其旨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如,在第一册教材《形的组合》一课中,我就先让学生先画或剪出形状,然后再想象添画,也可以用圆、三角形和矩形剪贴。从无意识的剪出形状到有意识的表现,鼓励学生在非理性的状态下任意涂抹,然后看它像什么,再有意识地去塑造相应的形象,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绘画效果,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技能"的教学是基础,但是"创新"的培养也不可缺少。创新是人类永恒的话题,美术学科因其特殊性,更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创新平台。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应更好地把握美术教学课堂这块主阵地,用一颗热情的"心"去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的绘画插上想象的翅膀。

  参考文献:

  尹少淳。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美术教学论文13

  初等教育专业美术专修生将在日后的教育工作中担负着小学美术的教学工作。小学美术教育除培养学生的动手作画能力外,更多的将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建立审美意识,学会如何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因此,这就要求小学美术教师不仅具有较强的绘画实践能力,而且更要具有很强的发现美和认识美的能力,不断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审美认识,这一能力的获得就必须要求美术专修生有正确的、全面的、较强的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的鉴赏能力。

  在美术教育工作中发现,很多美术专修生通过一段时间的专业技能训练,画面表达能力有较大提升。同时也经常反馈这样的信息:画的真好,某某物体画得真像;也有学生将自己的作品给我点评,当我反问学生,你觉得自己的画怎样时,学生就傻了眼,除了对表面的形体、体积、空间的判断,然后就无法深入的思考与认识,当面对梵高的《向日葵》、罗中立的.《父亲》等这样的经典作品更是无法鉴赏。教师平时可能一味注重绘画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造成了“眼低手高”的局面,这样下去学生的画面会越来越“匠气”,学生会严重缺乏正确的审美认识与艺术创新意识,也将无法适应美术教育工作。

  下面就如何加强学生鉴赏能力培养浅谈我的看法:

  一、加强美术理论学习,建立审美体系

  在目前的美术教学中,美术史论的教学是相当薄弱的,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教师教学本身。往往只注重了绘画技能的培训,造成了普遍的“眼低手高”的僵局。

  加强美术史论的学习,全面了解中外美术的起源、发展、演变、流派等,让学生建立基本的审美意识和完整的审美体系。当然,这种理论的学习是比较枯燥的,教师应当结合当时社会环境、社会反应和社会影响来教学。例如:唐代张萱的《捣练图》,描绘了当时贵族妇女的生活风俗;阎立本的《步辇图》描写了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这一汉藏两族通婚的史实;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把汴京的繁华景象,汴河上下的各种人物、景物等社会生活风貌无不具体而生动、真实地展现给我们,在绘画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吴道子所画的人物颇有特色,笔不周而意足,貌有缺而神全;他还善于轻重顿拙似有节奏的“兰叶描”,笔势圆转,衣带飘举,盈盈若舞,形成“吴带当风”的独特风格,风行一时……徐悲鸿画的马、郑板桥画的竹、李可染画的山等等,除了给我们以美的享受,还让我们了解历史,认识社会,向我们传达了一种精神。通过教师将作品、人物、社会背景进行有机结合,将在很大程度上激发起学生学习美术史论的兴趣,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审美体系。

  二、赏析经典作品,强化审美意识

  教育学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讲过:“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怎么唤醒沉睡的人?”学生阅历、知识、经验的不足,很难对美术作品积极主动地欣赏。这就要求教师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对学生作适当的引导和激发。

  于此,教师应经常性赏析一些不同类型的经典作品让学生感受、体验、分析、判断,而获得审美享受和美术知识,强化审美意识。教师可帮助学生分析美术作品的形象、情节,特别是一些引人入胜的细节,如父亲耳朵上的笔、蒙娜丽莎的神秘的微笑等等,再通过生动恰当的语言描述,以此为突破口引发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美术作品一般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在一定的文化情境中创造出来的。文化情境是指一件美术作品被创作出来的时候所依托的文化环境、条件及其特征。因此,在美术鉴赏教学时,不仅讲技法,更要把作者、美术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交代清楚。例如凡高的《星空》就有必要介绍有关凡高生平的一些故事,欣赏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时,学生就应该了解历史背景。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对画内画外进行自主思考。

  另外,学生受文化修养、社会背景的差异影响,审美需求和角度也不一样。教师要能容忍和接受学生的各种见解和感想,对学生的审美倾向和差异持有正确的态度。

  三、提高习作质量,渗透审美情感

  在日常的绘画中,不仅是提高绘画表现技法的学习,更是进行审美渗透的好时机。那怕是一个简单的陶罐,一幅普通的风景,也要求学生对客观物象进行概括、提炼,渗透进自己对物象的审美情感,甚至可以通过物象表达对社会状态及人物情绪的表现。通过这种长期的思考与练习,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将绘画练习与审美情感相融合,以此来建立良好的审美认识。

  我想,通过以上方法的教学与实践,定会让初等教育美术专修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得到较大提高,当学生建立了完备的审美体系和较强的审美能力后,对画面本身也有大幅的提升。

  总之,美术不仅属艺术范畴,它是学术,是社会科学,以学术启发技术,点石成金,技进乎道,庶几不惑,则更易于成为艺术。

美术教学论文14

  【摘要】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教学是培养学生美术基础的重要教学内容。本文概述了小学美术在不同绘画领域的教学方法,给出了色彩教学与实践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美术教育;色彩教学;小学教育

  正如美术学家小林秀雄所说的,色彩是破碎了的光,世界因此而多姿多彩。色彩是人认识世界的开始,对色彩的喜爱和追求是小学生的天性,注重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教学与实践,对孩子智力的开发、审美的提升以及价值观的正确确立有着重要的作用。小学美术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色彩的运用,利用色彩丰富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

  1.小学美术在不同绘画领域的教学方法研究

  1.1小学美术在国画中的色彩教学

  国画在一些大中院校的开设已经比较普遍,近几年在小学美术中的教学逐渐变得广泛。国画是中国的主要画种,具有较强的民族特性,对小学生进行国画教学,在增强其对色彩的感知的同时,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相对来说,国画当中的色彩变换相对较少,色彩调配也比较简单,对于小学生而言,其所画的国画童味比较浓,彩墨效果强烈,颜色的晕染也比较自由,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适当放松对绘画技能的要求,让学生自由发挥,在自己独特的绘画当中感受笔墨与色彩的融合。

  1.2小学美术在水彩中的色彩教学

  水彩教学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有效手段。所谓水彩,顾名思义,融合了水和色彩两种元素,以水为调和媒介,具备了水清澈、透明、柔和的特性,又具有五彩斑斓的多样色彩。相对来说,水彩是比较难把握的,因此在教学初期,可以利用油画棒进行绘画,在绘画过程中,注意对小学生水彩感的培养,水彩感是在长期的实践中训练出来的,需要对自然界的素材有敏锐的观察力,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美术素养的培养,让学生都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用油画棒进行绘画创作后,学生能够直接感受道水彩颜色的斑斓多彩,能够根据自己观察到的世界颜色进行水彩的定义,丰富自己对色彩的感应能力。

  1.3小学美术在版画中的色彩教学

  大众对版画的认知度相对其他画种来说是比较低的,但是版画自身是具备很高的艺术地位的,正如郑振铎先生所说的“梨枣图画,为推动文化,功高不可胜言”。版画是伴随着印刷术而发展的,巧妙地运用“留黑”的手法对其进行处理,会得到版画特有的艺术效果,进几年儿童版画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儿童版画的特点就是对色彩的运用。进行版画教学时,首先要利用一些简单的活动,例如手印、叶印、拓印、做印章等,让学生对版画有一个基本的认知,同时激发其对版画的学习兴趣。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套色版画进行教学。儿童套色版画一般是一版多色,当作品刻印完以后往往是不能再印了,从而成了绝版,因此可以成为学生自己独一无二的美术作品。教师需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阶段和兴趣爱好,结合学生的认知程度,将色彩的感觉,像是冷暖、轻重、华丽朴素等融入到教学中去,让小学生在创作中感受不同的色彩,认知色彩在作品中的重要性。

  2.色彩教学与实践的具体措施

  2.1利用游戏让学生感受色彩

  在小学生的世界里,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都非常有趣,而艺术源于生活,枯燥乏味的文字叙述是无法吸引其学习兴趣的,仅仅局限于课堂时间与空间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引领小学生走进生活,拓展视野,发现、观察和研究色彩。小学美术教师可以正确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对学习美术的兴趣,观察生活中的色彩,以此来提升对美术构图中色彩元素的认识,同时也能够更好地认识与把握周围物体的色彩。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的采用游戏环节,在大家积极参与的愉快氛围中,提升小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能力。举例来说,在进行《彩的对比与协调》一课的学习时,老师可以为大家准备好玩具熊以及小熊各种颜色的衣服,让学生为其搭配,在各式各样的搭配中,发现问题并感受色彩的美。

  2.2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辨析色彩

  当前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已经成为了教学活动中一项基本的手段,在小学的美术教育中教师也应该多利用多媒体设备,增加课堂的生动性。举例来说,在进行《色彩的冷与暖》一课的学习时,老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课件的播放,对色彩主题进行讲解,并在这一过程中加入具有鲜明的色彩特点的图片和视频的.播放,让学生辨识色彩的冷与暖。与此同时,在具备不同色彩的图片的播放过程中,可以配上与情景相符合的背景音乐,增强色彩的视觉冲击力,同时也给学生增加身临其境的感受。

  2.3走进生活让学生认知色彩

  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色彩,单单在教室中对色彩进行教学局限性太大,因此,小学老师可以进行室外教学,带领学生走进生活中,更好地感受色彩。可以走进大自然,欣赏红的花、绿的草,白色的云彩、蓝色的天空,还有五彩缤纷的蝴蝶等等,又或者走进一些具有独特绘画风格的建筑中,在其多样的颜色设计中给学生讲解有关于色彩的知识,在这些亲身体验的情境当中,学生对色彩的认知和理解能力会大大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进步,学校在注重科学教育的同时,对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方式逐渐被现代的化的教育系统所代替,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学,利用色彩环境的熏陶,促进小学生的色彩感知和运用能力的培养,提升其审美水平,并促进其正确的价值观的确立。

  参考文献:

  [1]王安宇.浅议小学美术教育过程中的色彩教学[J].亚太教育,20xx,09:32.

  [2]王峥如.小学美术教学对学生色彩感的培养策略探究[J].戏剧之家,20xx,09:205-206.

  [3]王文京.提升小学美术色彩教学的措施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xx,10:128.

美术教学论文15

  摘要:中国传统美术理论体现了中国文化、美学思想、哲学观念。由于时代的发展与艺术观念的挑战。使传统美术文化面临丢失的危机 高校美术学专业教学体系必须承担抢救、保护和继承的重任。因此。在教学改革中。教师应融入传统美术理论。让学生感受、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把民族文化观念与造型表现语言进行融合。使传统美术文化理论在美术学体系中得到全面重视。

  关健词:美术教育 传统文化 教学改革一美术学专业教学体系中存在问题分析美术学专业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之一是西方美术教育的输入导致我们用西方人的眼光来审视东方的事物 这所谓“科学”的观察方法。导致美术文化归属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淡漠 问题之二是片面地注重艺术上非理性观念。认为美术作品是一种注重天赋灵感的自然创作。无需美术文化理论。这种理念忽略了艺术是以理性为主导的 美术创作不仅强调个性与激情。还应在规律、准则方面表达人的精神理想 问题之三是当今美术教育过于注重技法而忽略传统理论 。忽视了美术理论是区别美术高等教育与美术工匠的关键所在。没有美术理论的介入就不能称之为高等教育。

  一、美术学专业教学体系中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导致学生偏重技法的学习。

  而忽视民族文化的培养 :偏重于造型元素的认知。而忽视民族美术元素的继承:偏真实写生。而忽视感性理解与理性分析的结合 所有这些对美术基本理论体系的忽略。将无法使美术教学接近认识和全面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将导致我们丢失民族美术的记忆 教师只有充分尊重民族美术传统理论和传统美术思维方式 。在教学中增加广泛的美术系统文化和中国传统理论的课程。重视领悟民族艺术的神髓。才能构成美术学教学新体系

  二、美术学专业教学体系中开展中国传统美术理论的对策研究

  (一)建立美术文化的教学理念。

  培养完美人格中国传统绘画十分重视艺术审美认识 、人文启示的作用。对人格的崇尚是中国传统美术所追求的重要人文内容 中国传统美术描绘 自然的同时注重理想、情感 、志向等主观因素的表现。“抒情言志”“借物咏情 ‘言志喻德”构成了中国传统美术表现的主要内涵 因此。衡量美术作品的优劣。常常不在作品本身,而是在于画家的品格与修养 纵观中国传统画家,以雅人高士、英雄豪杰、读书明理者张 强 (石家庄学院 050000)居多。他们所创作的作品能够达到以情感人 、以情动人的目的。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审美情感与人文情结 教育的终极 目标是达到人格的完善。中国传统美术教学就已经明确了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格、心性 、品德 、人文等重要方面。以传统儒、释、道哲学为主体的文化体系发展起来的中国传统美术精华在于追求真善美的统一。作品高逸的境界、超拔的精神、隽永的意味、精妙的笔墨是审视和衡量艺术品质高下的完整标准。缺失了其中的任何一方面。就相当于缺失了中国传统美术特有的艺术精髓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中国传统美术观念审美认识和启示作用。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审美趋向,引导其对真、善、美的.完整追求。因此。教师决不能只培养学生掌握某些单纯技能。而是要在技法的训练中使学生领悟中国传统美术特有的人品与画品、心境与画境的内涵。并有意识地注重培养学生的学养、品格、气质和心性,使他们对形象的刻画、笔墨的运用忠实于自己的真挚情感 只有这样。才能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完善学生的人格。这也是当代艺术教育的方向。

  (二)优化课程结构,强调文化传承美术学专业的学生虽然经过两年的普修美术理论。

  但传统艺术文化修养还是非常欠缺的 学校艺术教育应当是一种艺术文化教育和情操教育 一个人不懂得本国的艺术史和世界艺术史。就不能说他懂得艺术。我们要通过加强传统美术文化的教学。提高学生对美术的理论研究能力。只有丰富广博的理论学识。才能激发艺术创造的灵性及胆略;只有正确深厚的思想修养。才能使艺术创造获得深刻的意蕴及不朽的内涵:只有纯真、高尚的人品。才能使艺术品具有高雅、脱俗的品格。

  课程结构方面在于理论研究领域的拓宽与介入。教师要把美术传统理论合理地安排在课程体系中。促进理论与实践的协调发展。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解决重技法,轻文化的教学模式强化教育的意识 。

  避免将技能技巧作为唯一教育目标 建立以精品与经典为师的课程观。以历代精品名画作为摹写鉴赏之本。提高学生的眼力品味。教学的重点指向更为广泛的文化层面。教学目标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通过对中国传统美术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掌握一定的中国传统美术知识与技能。而且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对中国传统美术文化的综合学习。包括中国传统美术方面的思维、表现、审美、评鉴、情感等品质。

  (四)解决单一的教学方法

  我们要改变以往教师以练习为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要富于创新精神与自由表现的意识 。开发学生的艺术表现、启发学生的艺术见解 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向学生作多方面的美术文化信息传达。形成以传授艺术为重点的课程设计 美术理论的教学应从理论讲述中解脱出来。融人课堂教学活动实践。在教学中通过与学生互动的方式使学生理解更多的美术文化知识,受到传统美术文化的陶冶。

  (五 建立合理的作业评价体系

  不同学生。在艺术表现上也有不同的能力,因而作业效果会有较大差别。教师在评价作业时要注重作业的内在处理与美学理解有些表现能力欠缺的学生。但对美术文化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会好些 他们关注和思考的问题较多。但是由于技法不够成熟。所以无法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艺术感受。但作为教师我们应及时发现并给予肯定。要鼓励学生对美术理论的思考。使他们增加学习美术文化的兴趣和自信。而不应以作业效果作为唯一标准来磨灭他们对美术思考和钻研的兴趣 我们的美术教育应该成为面向全体学生的美术文化教育。

  中国传统美术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我们美术教师要将它与现代艺术教育融合。以优秀传统文化遗产支撑美术教学体系,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完善学生人格。这是当代美术教育的大方向。是艺术教育的新理念和探索。

【美术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美术教学的论文01-07

美术教学论文11-04

美术教学论文05-17

美术教学论文【精选】05-17

美术教学论文:美术教学莫跟风02-26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08-24

中学美术教学论文08-24

小学美术教学的论文10-01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11-03

美术教育教学论文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