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医学论文>医学论文写作方法>烧伤科技论文的主要表达类型

烧伤科技论文的主要表达类型

时间:2023-02-20 08:26:33 医学论文写作方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烧伤科技论文的主要表达类型

[关键词] 科技论文 类型

健康网讯:

     中国人民解放军139医院(253000) 张向清







    烧伤科技论文与其它科技论文一样,主要分为前瞻性研究论文与回顾性研究论



文。前者是按照既定的计划或设计所做的临床实验研究,并由此总结出的文章;后



者是对过去工作的回顾,主要指的是病例分析。个案或病历报告也是回顾性的总结



,但不少作者对此认识偏浅;又因目前不少刊物上几乎每期都有个案报告,故在此



一并讨论。







一、个案报告



  个案报告也称病历报告,祖国医学称为医案。它是以一个或两个最多不超过五



个病历为中心内容的一种医学著作形式,也是每位医生赖以成长的一种形式。事实



上,没有哪一个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不是靠个案观察,一点一滴地积累,使自己



的头脑成为经验宝库的。任何一个病人,都相信老医生,是因为他们都是通过多年



的临床实践,从诊治一个又一个患者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业务专长



。这里所说的临床实践,就是一个医生最基本的业务活动,是通过对一个个某种疾



病的临床表现,疾病消长,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方法与疗效,以及预后判断等观



察,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由于机遇所得,有的医生发现了某个或某种



罕见病、难治病,或治疗中的特殊情况,认认真真地记录下来,为了引起医学同道



们的高度重视,避免误诊、误治,便写成了文章公诸于世。历史上有个叫巴克.韦



伯(Parkes Weber)的医生,他有一个善于从日常的大量临床实践中捕捉异常现象的



头脑,从而发现了一些罕见病或新病,所以人们称他是位罕见病专家。以他或与他



人合作命名的综合征涉及到许多学科,如神经系统的weber氏综合征、Weber-Dimi



tri(韦—迪)二氏综合征,内科系统的Weber-Chrisfiam二氏综合征、Pfeifer-Web



er-Christian三氏综合征,皮肤疾患中的Klippel-Trenaunay-Weber三氏综合征、



Weber-cockayne二氏病等。近些年来我国已将他发现的病与综合征编入《临床医学



词典》中(重庆出版社,1982),他对医学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是不估量的。要说与烧



伤诊断与鉴别诊断有关系的综合征,那就是Weber-Cockanyne二氏病了。该病又称



单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局限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手脚回归性大疱性发疹等。



由于本病以皮肤起大疱为其特征,故偶尔被烧伤科医生诊查,还有的被误收到烧伤



科治疗。目前,对该病诊断并不困难,它不具备烧伤病史,但有起大疱的家族史,



首先在婴儿期以慢性型出现,其后在年龄较大时再次出现,家族其它成员有类似病



史。然而,在近一个世纪以前Weber医生发现此病时,其困难之大是可以想像得到



的,因为那时诊断技术并不像现在这样先进。当时,他作为个案报告公诸于世是新



疑的、先进的、科学的。假如,今天有人再以个案形式对此病进行报道,当然是“



过时新闻”了。个案报告的最基本条件应是少见、罕见病,或疑难重症;有从未被



人认识的临床表现或疾病过程;有特殊的鉴别诊断与治疗经验。除以上主要条件之



外,还应注意以下三点:1. 病历力求完整。因为病例报告的主要内容是从详尽的



病历中摘要写成的,因此要求原始病志真实、完整,而且要有科学性。原始记录中



应详细记载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各项检查所见与数据,诊断与鉴别诊断依据、



治疗方法及效果等。2.检查项目应当齐全。包括常规项目检查与特殊项目检查。检



查结果应包括足以肯定本症的见解与数据,及能够否定其它疾病的所见与数据。3



.力求采用先进的检查技术,以提供新知识,开阔医生的眼界。



  然而,翻阅目前的个案报告,能符合以上条件与要求的却了了无几,它们不是



过时的重复,就是粗制滥造,如某某疗法导致败血症一例报告,某某疗法导致中度



烧伤死亡一例报告等等。殊不知,那位中度烧伤患者伤后一直接受传统疗法,只是



在伤后仅用过一天新疗法,时隔久日死亡了。另一个病人烧伤面积逾90%BSA,而且



Ⅲ度伤占50%BSA以上,伤后2日内死亡。这些作者不仅不懂个案报告的基本写作方



法与要求,还在判断推论上犯了唯心或“违心”的错误。其表现形式是以挑选来论



证因果关系;有的却是违心之谈。这样的个案报告本应不该出自那些有一定声誉的



期刊上,但它都出现了,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资深医生可能知道,1958年上海



瑞金医院烧伤科治愈了烧伤面积达88%BSA的钢铁工人邱财康,这在当时确实是一件



了不起的成绩。因为中国的过去从未治愈过如此严重的烧伤病人,在有关杂志上或



新闻期刊上进行报道或宣扬是应当的。但也说了一些过头话,如大讲“我们打破了



伊文思输液公式”,“破除了一条迷信,打倒了一项洋教条,冲破了资本主义的框



框”等。后边这些内容超越了学术界的范畴,可能是时代的需要而这么做了,我们



暂不加评论,但是打破了伊文思公式的说法无论在现在还是当时,都是不妥的。1



951年英国医生伊文思在没有任何先例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经验



,提出了烧伤病人休克期补液公式,对烧伤事业的贡献是巨大的。伊文思的卓识在



于他首次提出休克期补液量以烧伤面积和体重为基本参数,烧伤面积越大,体重重



量越大,输液量也越多。他这个见解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1953年的Brooke输液公



式,1970年的Brooke改良公式,1968年Baxter/pakland晶体型公式,以及国内的上



海瑞金公式,北京公式,南京公式等,无一不以烧伤面积和病人体重为基准的。假



如没有伊文思输液公式的问世,包括我国瑞金输液公式在内的这些后续公式可能不



会在50年代产生,因为它们的模式除补液系数不是2(每1%BSA、每kg,胶晶体2ml)



、烧伤面积按实际计算外,其它都大同小异,或者说是伊文思输液公式为它们奠定



了基础。诚然,伊文思输液公式也有不妥之处,如50%BSA者一律按50%BSA计算,晶



体部分为生理盐水等。然而,这些提法也是有时代背景的,在当时人们对烧伤病人



盲目补充液体的情况下,畏怕输液过量带来不良后果,他才辅加了烧伤面积大于5



0%者一律按50%BSA计算的附注,何况伊文思并没有说过这个公式不可改变,而且后



来自己还做了些补充和修正。可能有不少病人休克期第一个24小时的补液量超过了



10000ml,就此而诉说“打破了伊文思公式”显然是不妥当的。总之,巴克.韦伯、



伊文思,以及我国瑞金医院烧伤科的医生们等,在个案报告方面为我们做出了样板



,为医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然而这些出色的病历报告并不能掩饰它的局限性



,因为其内容基本属于经验积累性质的。有人认为,个案报告应和其它形式的科学



研究一样,也必须体现新颖性、先进性和科学性,想拿一个一般临床观察的案例加



上文献复习就发表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因此,欲写出一份好的个案报告,必须拥有



完整地临床资料,包括寻找与之有关的文献资料,搞清所报道的病例是罕见的,特



殊的,以便对读者起到指导作用。







二、回顾性文章



  回顾性文章(论文、研究),顾名思义就是回过头来看看过去一个个曾经诊治过



的病例,经过一定时间的观察之后,综合分析所写成的文章,或研究论文。这种文



章,无论在过去或是现在,不论是低资医师还是高资医师,无论是地方性医学刊物



还是国家级医学杂志,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回顾性文章所涉及的范围较多,除样



本的一般主体部分(性别、年龄、职业、季节分布)外,还有主观症状的出现频度,



临床体征、发病率,主要检验指标及物理仪器检查结果,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主



要治疗方法与疗效对比,预后与追踪观察结果等。上述内容是文章的写作基础,可



以全面进行分析,也可以针对某些问题,结合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讨论,



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作者曾于20年前总结了“烧伤感染期暂时性多尿症”一



文(张向清,山东医药,1978,9∶27~29),借此分析写作方法,供参考。



  (一) 论文内容摘录



  10例多尿症病人均为成年男性烧伤患者,最大年龄46岁。烧伤总面积25~79%



BSA,Ⅲ度面积0~40%BSA。痂皮处理方法以药物或自然脱痂为主,手背、四肢大关



节部位的深度烧伤采用切(削)痂大片自体皮移植治疗。多尿出现的时间最早为伤后



7天,与回收期相延续;最晚为伤后19天,平均发病日为伤后10天。持续时间7~2



7天,平均16天。尿比重均在正常范围内,无一例低于1.010,偶有高于1.020者。



个别病人日尿量逾10000ml,多数病人的日平均尿量大于实际入量,即在5000ml以



上。液体入量包括静脉与口入两种,静脉液体多含有常用抗菌药物及营养支持剂,



如水解蛋白。多尿后期,多数病人停止静脉补液,但日尿量无明显减少。其中4例



病人并发毒血症,1例确诊为败血症。感染期间的常用抗菌药物有苯甲??唑青霉



素、庆大霉素及多粘菌素B、邻氯青霉素等。饮食多以高糖、高蛋白、高维生素为



主。多尿期间血钾、钠离子浓度偏低,血浆蛋白偏低,尤其是白蛋白浓度下降明显



,但无明显组织水肿。4例血液非蛋白氮浓度高于正常,其中3例作过24小时尿排出



物测定,钾、钠、尿素氮等物质排出量在正常范围。所测4例空腹血糖有3例在120



mg%以上。痊愈后有明显消瘦,平均丢失体重达16kg。10例病人随同排尿量变化而



出现的另一个特点是随创面渐渐封闭而恢复正常(典型病例介绍及图示省略)。文章



重点讨论了多尿原因、多尿病人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



  (二) 写作方法分析



  该文基本符合回顾性论文的条件。在众多烧伤病例中,发现了部分病人在伤后



7~19天,即感染好发期间有并发多尿的因素。所谓多尿是超出正常健康成人日平



均尿量(2500ml)而言,主要特点之一是超过3日平均入量。应当指出,上述现象是



众多烧伤病人必然要出现的一个病理变化,并不是该组病例特有的。所以有人把回



顾性研究比作“听从大自然讲演”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听大自然讲演就是让大自然



暴露自然界的本来面目。面目是个结果,不是原因,所以说回顾性研究又是一个从



果到因的研究。在以上病例总结中,大自然已告诉我们,在烧伤病程中有一部分会



发生多尿现象,但这仅是个结果。至于为什么出现多尿,从回顾性研究中是永远得



不到确切答案的。故在讨论时只好根据所掌握的资料(自己和它人的)进行分析、推



测,这就是回顾性研究的最大缺陷。因为任何一门科学的最终研究目的不仅是认识



世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我们翻开国内外任意一篇烧伤专业的回顾性论文,可



从中发现它们都从不同时间,不同角度上揭示了烧伤疾病的某些特点,或治疗中的



某些反应或现象。如烧伤病死率随烧伤面积增大而增加,延迟复苏病人的并发症多



于早期积极复苏者,小儿烫伤发病率高于成人,呼吸道烧伤病人血浆降钙素浓度增



加,近10年的烧伤治愈率明显高于过去的10年,烧伤疤痕生长率与烧伤深度及治疗



方法有关,MEBO(湿润烧伤膏)可减轻病人疼痛反应,MEBO有较好地预治创面感染作



用,SD—Ag(磺胺嘧啶银)可使创面加深,急性反应期某些炎性因子食量增加等等。



这些现象是通过以往大宗烧伤病例的回顾性总结发现的,或者说回顾性总结为我们



扔出了许多包袱。这些包袱是我们对客观事物的个别特性在大脑中的反应,是一种



最简单的心理过程。但我们应当向大自然发问,究竟是为什么?这些都是我们在前



瞻性研究中所讨论的内容。



  (三) 回顾性研究的其它缺陷;仍结合“多尿症”一文分析讨论。



  1.原始记录不完善:暂不评论10例多尿症病人研究起于何时,源于多少病例,



就10例病例所提供的资料足以说明原始资料的记录情况。(1) 处理痂皮方法的药物



或自然脱痂为主。究竟哪种方法为主?各治疗多少例?(2)××部位的深度烧伤采用



切(削)痂大片自体皮肤移植治疗。这些部位有深度烧伤者共多少例?各在哪个关节



?手术治疗多少例次?(3)日平均尿量大于实际入量。尿量和入量的确切数字各是多



少?(4)血清钠、钾离子浓度与白蛋白浓度偏低或下降明显。低至多少?下降到何种



程度等等。这些模棱两可的提法都是原始资料记录不确切、不完善所造成的。



  2. 偏差较大。该研究虽无研究起止时间记录,但确实是在10年内的病例中找



查出来的,研究范围又较广泛,几乎包括了病程的方方面面。可想而知,研究观察



,病程记录肯定不是由一个或两个医生固定来完成的。研究人员多是件好事,可以



集思广义,但偏差因素太多,常常无法控制。如5年前某医生所发现的“多尿症”



患者血糖偏高,可能侧重于糖尿病疾病的诊查,而忽略了其它方面检查;5年后的



另一位医生发现“多尿症”病人并发有全身感染征象,故加强对感染的防治与诊查



又是可以想象到的。假如10例病人由10位医生诊治,又不在同一时间内,其偏差程



度也是可想而知的。所以10份病例没有统一的检查格式,致使原始资料的可信程度



下降。



  3.化验数据不准确。化验数据不准,误差较大,是许多化验室的通病。常见的



误差是相隔不久的两次化验结果可以相差几倍,甚至还多。这里有几种误差值应予



注意。(1)方法误差:由于实验方法本身不准确或精密度不够,以及方法没有掌握



好,都可造成误差。如血清钠测定,其方法有几种,常用方法有火焰光度分析法、



醋酸铀镁法,两种测定结果本身有差别,何况有时为人工操作,有时采用自动化分



析仪分析。(2)仪器误差;包括天平性能不佳,量器不准,光电比色计不稳,仪器



没校对,以及用法不当等。(3)试剂误差:试剂纯度、pH、用量及配后存放时间,



尤其是试剂中含有杂质都可引起误差。(4)样本误差:主要指标本新鲜程度,是否



陈旧变质,有无污染。本组10例病人的尿液是其主要标本,24小时尿标本留置方法



、存放时间以及季节、温度对检查结果都有一定影响。(5)人为误差,即实验者所



致误差:包括观察者的感官误差、操作误差、过失误差、估计误差等。值得指出的



是过失误差,可能因试剂浓度配错、加错、试管顺序搞错、数值读错或误算、记错



等,当然也有张冠李戴现象。



  4.缺失资料较多。缺失资料现象可以表现在许多方面。随访资料不全是常见现



象,有人称,他的上百例病人都进行了多年随访,这在我国多数医院是难以办到的



。就“多尿症”一文而言,虽与随访关系不大,但同样存在资料丢失问题,如某病



人在某个时期出现过某些特殊表现,但由于某些原因医生漏记;或者在此期间,不



仅仅这10例发生了多尿症,还有一例甚至几例也有过多尿现象,因为没有将全部烧



伤病例进行调查,或只凭卡片记录仅抽查了这10份病例进行总结,这种病例缺失也



是存在的。如果缺失病例较多,常使研究失去平衡,使总结的资料或结论带有偏面



性,或是虚假的。



  5.可比性差。10例多尿症病人的烧伤面积为25~79%BSA,Ⅲ度面积为0~40%



BSA。这仅是10例病人的原发伤情况,并不能表示这个范围内的病人都易发生多尿



症,因为没有另一组用同类方法治疗的病人作对照。关于可比性问题还将在统计学



处理一章中进行介绍。



  回顾性论文的以上缺陷是客观存在的,但不能完全否定回顾性研究的某些长处



。如它是临床研究的一种基本形式,是提高年轻医生业务水平的训练方法,可通过



回顾性研究发现问题,并以此提出、制定前瞻性研究等等。因此克服以上缺陷势在



必行,每位临床工作者应养成“三基三严”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把临床资料积



累的更完善、更真实。







三、前瞻性研究











  在回顾性研究中已涉及到,科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认识



,泛指人的大脑对客观世界的反应;改造,包括了对原有的事物加以改变,使之更



好地为医学服务,为社会服务。不少回顾性研究都已证明:“特重度烧伤病死率高



于重度烧伤”,这仅是大自然告诉我们的一个结果,即特重度烧伤导致了病人的死



亡。特重度烧伤是“原因”,死亡率高是“结果”,所以说回顾性研究是“从果到



因”的研究。前瞻性研究却不然,是“从果推因”的研究。特重度烧伤为何病死率



增加?其中必有许多内在因素。我们欲了解这些因素(原因),必须通过前瞻性研究



来揭晓。故有人把前瞻性研究比作“向大然发问”。相反,如果仍想通过回顾性总



结去寻找原因将是徒劳无功的。



  (一)前瞻性研究的意义



  就烧伤医学来讲,前瞻性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揭示烧伤的病因学、发病学、病



理生理变化、预防医学、治疗方法学、等等内容。作为一名人民的医生,应当将最



好的治疗方法提供给烧伤患者。如果他总是用老办法治病,不加改进,不试用新的



医疗方法,可以说是不负责任的,因为他没有尽最大努力来改善病人的健康。然而



任何一种新药,从研制到临床应用都需进行前瞻性研究,否则是不容许临床应用的



。磺胺米隆是二战期间德国医生用于治疗全身感染的抗菌药物,但它在没有进行严



格的实验而直接用于烧伤创面的抗感治疗,结果适得其反,因毒性大、功效差而遭



到搁浅。20年过后(1964),Moncrief将10%磺胺米隆作为治疗烧伤的创面外用药。



主要治疗创面的绿脓杆菌、梭状芽胞杆菌及创面常见的革兰氏阴性与阳性球菌感染



,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效果差,对无恒变形杆菌无效。磺胺米隆最大特性是能迅速



穿透焦痂组织,但不少研究发现它还具有某些缺陷,从而又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



为了克服磺胺米隆引起的代谢紊乱并发症(大面积烧伤用药后不久即可引起代谢性



酸中毒),Fox于1968年推出了1%磺胺嘧啶银冷霜治疗烧伤创面绿脓杆菌感染,并且



很快得到同行们的认可。我国开始用其粉剂,目前有粉剂与霜剂两种剂型,也可将



粉剂配为乳剂用于创面治疗。Salisbury等研究揭示,应用磺胺嘧啶银的时间早晚



对疗效有决定意义。他在大白鼠实验烧伤中,伤后接种绿脓杆菌并立即应用磺胺嘧



啶银冷霜治疗,动物90%生存;延迟到伤后48小时开始治疗,死亡率增至50%;延迟



到72小时治疗,死亡率高达80%。有人在临床研究发现,伤后24小时开始应用磺胺



嘧啶银治疗,痂下组织细菌培养阳性率显著低于伤后24小时后用药的病例,若在伤



后48小时后开始治疗,痂下组织细菌培养阳性率高达93%。无疑,这些有益的研究



为过去30年来防治烧伤创面绿脓杆菌感染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烧伤创面的治疗不仅只是以预防某些细菌感染为目的。M.N.库津和B.M



.科斯秋切诺克在《创伤和创伤感染》一书中这样强调,一方面是创伤过程的复杂



性和多方面性;另一方面,不管病因如何,所有的创伤都按一般的规律愈合。并概



括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炎症(血管的改变,净化),第二阶段——再生,



第三阶段——疤痕形成和上皮生长。他又说,现在还没有哪些药能够使坏死组织迅



速而完全的脱落,以及可靠地抑制第一阶段发生的感染和有效地刺激再生。在别无



它法选择的情况下,外科技术挤身占居了这个空缺,并且一直占领着它。诚然,外



科技术在挽救病人的生命,提高烧伤治愈率方面起到了重大作用。但是,积极地外



科治疗在大多数情况下,如果没有现代的化学制剂、抗生素及免疫疗法、营养支持



等措施辅助,外科技术也可能变得一无所获。从技术关键的角度分析,手术治疗烧



伤有两个关键问题,一是术前应采取一切措施让创面变的干燥,无细感染征象;二



是手术操作技术不能有选择的只切除坏死组织,保留正常组织。因此,这两个关键



问题导致了这种疗法不能使烧伤组织达到生理性愈合。然而,就在这烧伤创面治疗



研究徘徊不前的情况下,烧伤湿性医疗技术(MEBT)与湿润烧伤膏(MEBO)在我国诞生



了。MEBT/MEBO的技术关键是将烧伤创面暴露于生理的湿润环境之中,坏死组织在



MEBO的作用下,由表入里的液化排除,达到生理性再生、愈合。一种新疗法的诞生



总会对旧疗法产生冲击,这是必然现象。一种新疗法的诞生必须有旧疗法为依据,



这也是必然的。烧伤治疗学的发展如同其它学科一样,不断地推陈出新,不断地向



前发展,使之逐渐变为更合理、更完善、更好地为烧伤伤员服务,为社会服务。



  (二)前瞻性研究实例介绍



  论文题目:“东莨菪碱对实验性兔烧伤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张向清等,中华



外科杂志,1993,21(9):535~537)。内容摘录:在以往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中证实



,莨菪类药具有较好的防治烧伤休克的作用。为进一步证实该类药对烧伤后血液流



变学的影响,作者通过实验性兔烧伤观察了东莨菪碱对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电泳



移动率及血浆总渗透压等项指标的影响。实验用健康家兔19只(徐州医学院动物室



提供),分对照、治疗两组。对照组10只,烫伤+生理盐水。治疗组9只,烫伤+东



莨菪碱。实验前禁食12小时,背部、颈前、区剪毛备皮。0.5%硫喷妥纳3ml/kg体



重,腹腔注射麻醉。手术分离一例颈静脉,供治疗和采血用。每只动物在烫伤前均



抽颈静脉血3ml(肝素抗凝)。随后用100℃沸水持续15秒钟烫伤背部,造成15%体表



面积的Ⅲ度烧伤模型(病理证实)。烫伤后即刻给药:对照组静脉注射0.9%氯化钠溶



液1ml/kg体重;治疗组静脉注射0.03%氢溴酸东莨菪碱1ml/kg体重。烫伤后0.5、



1.3和6小时,每只动物均抽静脉血3ml。将烫伤前、后各观察时间的血液标本进行



下列流变学指标测定。







  红细胞电泳速度测定的血液抗凝方法与使用仪器同上。血液离心20分钟(3000



转/min),取稀释血浆制成2~3万/mm3的红细胞悬液,测定10个静止层红细胞(每



个测20次)的平均电泳速度。



  3.血浆总渗透压用FM—3型冰点渗透压测定仪测定(单位:毫渗量/公斤水)。



  结果:汇集于附表中(血浆总渗压烫伤前后及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省略)



  附表显示:对照组在伤后0.5和1小时全血还原粘度增加,与伤前比有显著性差



异(P<0.05);治疗组全血还原粘度在伤后呈下降趋势,伤后1小时与伤前比有显著



性差异(P<0.05),伤后0.5和1小时与对照组比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红细胞



电泳移动率,对照组伤后0.5小时出现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伤后1.3小时较



伤前比显著增加(P<0.05),伤后0.5和1小时,与对照组比出现非常显著性差异(P



<0.01)。血浆总渗透压:对照组伤前值为314.1±9.4毫渗量/公斤水,治疗组为



311.9±9.5毫渗量/公斤水;伤后各测定时间的测定值与伤前及组间相比均无统计



学差异(P>0.05)。



 



  研究表明,每公斤体重0.3mg氢溴酸东莨菪碱,能对抗实验兔烧伤后即刻发生



的全血粘度增加和红细胞膜表面负电荷下降。认为大面积烧伤早期,采用东莨菪碱



治疗对改善微循环状态是有益的。



  (三) 论文写作分析



  1.题意准确,能概括文意。一个完备的题目,应当具备的条件是从受试对象(



兔烧伤)、处理因素(新疗法——东莨菪碱)、实验效应(血液流变学指标)这三个方



面来揭示题意,且让人一目了解。假如换一个表达方式——烧伤后血液流变学的实



验研究,让人看后有题旨被夸大的感觉。一般认为,实验性研究多为基础研究,观



察性研究多为临床研究,而现在看来临床研究也越来越多的采用实验方法。况且后



一个题目中并没包括受试对象与处理因素。另外,题目字数为19个字,含意较丰富



。美国新格兰医学杂志规定题目限75个字母以内,我们普遍认为不超过30个,以2



0字左右为宜。



  2.前言紧扣题目:按一般要求,前言必须紧扣题目,防止走题。内容应简明扼



要,字数以200~300字为宜。此外还应考虑以下几点:①开门见山的提出问题;②



说明选题的依据;③阐述本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④涉及合作单位时还应做工作



介绍;⑤点题收口。



  3.材料和方法:这里所说的内容包括实验所用材料、方法和研究过程。目的是



便于他人重复本研究结果。因为只有研究工作能够体现重复性,其研究价值才能被



公认。通用的材料、方法和研究过程中的步骤,只要写出一个名称即可。但为了体



现重复性,在论文中对有关动物种类、品种、来源、受试年龄、性别,以及实验组



、对照组的划分要点均应作扼要说明。论文中的材料和方法可因研究课题不同改为



“资料来源”、“手术步骤”、“诊断标准”、“治疗方法”、“操作步骤”等。



  4.结果:是论文的主体部分,要有具体数据、数据处理方法、图(表)及照片等



。这些内容在写作上要求:①层次分明,分段说明;②提出事实,不作综合分析。



至于如何分析和推论,应在讨论一节中进行。有时为了使论文紧凑,也可放在一起



表述,但必须将“结果”这一标准题改为“结果与分析”。



  5.讨论:是将研究结果中某些问题作进一步说明。具体内容:①将国内外的结



论与本文结论作比较,其目的是衬托出本文的创新之处;所引用的国内外结论必须



是近代的、具有先进水平。②对本文结论中的新现象进行分析解释;③对本文结论



进一步推论或提出展望,推论应恰如其分,不能过度。就本文而言,因为东莨菪碱



能对抗兔烧伤早期的全血粘度升高和提高红细胞的电泳移动速度,又因为红细胞电



泳移动速度取决于细胞膜表面负电荷多寡,故认为东莨菪碱可对抗红细胞表面负电



荷的下降。鉴于血液流变学是微循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推导东莨菪碱对改善微



循环状态有益是恰当的。然而,有些文章由于推论过度常常导致结论错误。如有人



发现某药对创面绿脓杆菌感染有良好治疗作用,便以此推论该药能控制烧伤创面严



重感染是不确切的,因为你仅发现的是对绿脓杆菌有效,对其它细菌感染也可能有



效,但研究未涉及。此种情况,在讨论时只能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打算,不能做出超



越于研究结果的推论。④阳性或无意义的结果不能回避。研究项目的主要观察指标



既然已观察或已测定,不仅要在结果中如实表达,还应在讨论时进一步说明,绝不



能主观地挑选有意义的结果进行讨论,对无意义者避而不谈。实际上,这些阴性结



果,或无显著性差别的结果可能在今后研究工作中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如本文“实



例”中的血浆总渗透压在烧伤后未出现明显变化,两组之间也未出现统计学差异,



其内必有一个重要因素参与。众所周知,影响血浆总渗透压的主要物质是钠离子。



从理论上讲,烧伤后细胞外钠离子的分布会发生变化,即向细胞内转移,通过创面



向体外渗出,或积存在组织间隙中。研究未能得出预料的结果不等于原先设想是错



误的。至于为何未出现有意义的结果,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而15%BSAⅢ度烫伤在



6小时内尚不足引起钠离子分配上的明显异常是其主要原因。如果增大烫伤面积,



延长观察时间,有可能呈现出阳性结果。当然,这些也是留在今后研究的问题。⑤



也可引用其它研究领域的成果支持本文的观点或结果。如有人研究证实,东莨菪碱



可解除“流脑”病人的甲皱微循环痉挛,故可以有力支持本研究的改善微循环的推



论。⑥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主动提出,这不仅是研究者的基本素质,也可给其



它研究者提供“意义”的机遇。



  6. 结论:是论文的最后一部份,是对实验结果和讨论分析之后的认识,以简



明的形式表达出来,使人概括的知道研究工作主要内容和结果。有关临床研究的论



文常用小结代替结论。有的杂志在每段讨论内容的最后写上几句话作为结论性的表



达形式,也有的论文用“摘要”代替结论。



  7.附加部分:主要包括参考文献和外文摘要。



  此外,烧伤临床研究也是基础研究的常用形式,其条件要求较之基础研究复杂



的多,误差也大,且难以控制。但是,只要严格遵守基础研究的一些基本原则,如



对照、重复、随机三大原则,临床研究也是可取的,所得结论也是正确的。建议临



床医生,在大量的临床资料面前,根据数理统计理论,提出切实可行的临床研究课



题,严格遵守误差控制理论(随机、对照重复),积极开展烧伤临床研究。



烧伤科技论文的主要表达类型


【烧伤科技论文的主要表达类型】相关文章:

烧伤科技论文样本表达中的常见问题及纠正方法08-05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教学反思04-07

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08-17

科技小论文07-21

科技小论文11-03

科技小论文11-21

论文设计的主要内容04-27

建设工程中的主要合同类型探析08-21

科技小论文作文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