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溶栓治疗进展
[关键词] 中风 溶栓治疗健康网讯:
急性缺血性中风是世界上主要的死亡和致残原因。近10年来我国因中风而死亡 的病人有1500万,致残者更多。大部分急性缺血性中风是由于大脑内一支动脉被一 个血栓堵塞而引起。如果在中风后能够迅速地给予足够的溶栓药物,溶解血栓而重 建血流,那么就可以减少因中风而引起的大脑损害。但溶栓药物也可能引起大脑内 严重的出血。这篇文章是根据近年来世界范围内17个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随 机临床研究共5216例病例而总结 [1] ,希望这个回顾可以为国内开展溶栓治疗 提供文献帮助。 1 发病机理 急性缺血性中风是由于局部脑血流的突然阻塞而引起的 [2] 。70%~80%有 严重症状需要做动脉造影的病人可以见到栓子或血栓的阻塞 [3] 。但对轻度中 风或腔隙性梗塞病人来说,可见性阻塞的比率是相当低的。其他导致血流减少的原 因包括小的渗透动脉和微动脉的阻塞,单个或多个动脉的高度狭窄、动脉炎、动脉 撕裂症、静脉阻塞、重度贫血或血液粘滞度过高。急性局部缺血发生后的分子学特 点可以概括为能量的减少,神经元谷氨酸盐受体的过度刺激;神经元细胞内钠、氯 、钙离子的过多积聚;并最终导致细胞的死亡。因此,急性缺血性中风干预治疗的 基本目标就是要尽快重建正常的脑血流,通过干扰或减慢缺血进程来保护神经元细 胞。通过核磁共振(MRI)DWI与PWI技术和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技术研究可 以发现缺血后迅速形成脑组织梗死核心,周围被低氧但有潜在挽救可能的组织环绕 [4] 。 2 早期诊断与治疗 早期诊断性检查,除了急诊头颅CT外,还包括MRI、MRA、TCD、CTA等,应当选 择检查来判断梗死的解剖区域、结构与原因,提供早期干预和再发预防的根据。 如果考虑运用动脉介入溶栓治疗,需要做脑动脉造影。如果早期的头颅CT不能 明确诊断,而考虑是椎基动脉阻塞、静脉窦阻塞、硬膜下血肿或小血管疾病引起, 需要做MRI。DWI和PWI可以更精确的显示脑损伤的区域和特点。这种技术可以指导 采用何种治疗以及评价对治疗的反应 [5,6] 。在中风症状突然发生后的数小时 内,血压往往会升高。但对严重的高血压病人治疗后动脉压的快速下降可能减少局 部血流灌注而造成的伤害。2001年完成的国际多中心PROGRESS研究认为,与对照组 比较,培哚普利与吲哚帕胺的降压治疗可以减少28%的中风危险,并且对高血压和 非高血压病人的作用一样 [7] 。 3 静脉溶栓疗法 有4个静脉t-PA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3期临床研究的结果已经公布 [8~11] 。FDA也根据美国国家神经疾病和中风研究所的rt-PA中风研究(the NINDS rt-PA Stroke Study)批准了rt-PA的临床治疗。在NINDS的研究中,有624例在症状突然 发生3h内的缺血性中风病人用了rt-PA(0.9mg/kg体重,最大剂量为90mg);有一半 病人是在90min内用的。这个研究分为2个部分。在第一部分的研究中,主要是观察 病人24h内神经缺损功能的提高,即在42分的NIHSS量表中提高4分或以上分值,或 神经功能的完全康复。在第二部分的研究中,即关键的疗效试验,主要是通过运用 神经功能完全或接近完全恢复的4个量表来观察对再发的全局优势率[8] 。 对运用t-PA治疗的病人,31%~50%的病人在3个月内完全或接近完全康复,而 对照组是20%~38%,并且其效果在1年内也是类似如此。t-PA疗法的主要危险是6. 4%的病人会发生有症状的脑出血,而对照组是0.6%。然而,两组在3个月内的死亡 率是类似的,t-PA组是17%,对照组是20%;1年内分别是24%与28% [12] 。开始时 神经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头颅CT上表现的脑水肿或巨块效应(mass effect)越 高,发生有症状性脑出血的危险性就越大 [13]。其他3个有关t-PA对急性缺血性 中风的大型临床试验有,欧洲急性中风研究Ⅰ、Ⅱ(ECASSⅠ、ECASSⅡ)和急性缺 血性中风Alteplase溶栓疗法(ATLANTIS研究),t-PA没有显示出比对照组在3个月 内更好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 [14~16] 。ECASSⅠ由于t-PA的用量达到1.1mg/kg ,比NINDS的用量要高,故其脑出血也比对照组明显要高(19.8%vs6.5%)。在ECA SSⅡ和ATLANTIS试验中,共有1413个病人随机使用了t-PA(0.9mg/Kg)或安慰剂, 有症状的脑出血发生率是8.0%与2.4%。t-PA组显示了较低的死亡率和生活依赖程度 。 还有3个有关链激酶的临床研究,但都因为疗效差或死亡率高而中止。他们的 剂量都是150万U,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剂量相同,并且都是在发病4~6h内运用 。 总之,NINDS有关rt-PA的两个阶段性试验支持了t-PA的临床使用,但是在发病 的3h之内,并符合治疗要求。其他一些研究的阴性结果可能比阳性结果更重要,因 为他们说明了必须明确肯定阻塞的血凝块才可使用rt-PA。然而,由血管造影技术 而检测到的血凝块只是一些大血管的阻塞,通常是心源性栓塞或大血管阻塞的中风 。在NINDS的rt-PA研究中,不管是小血管阻塞性中风,还是心源性栓塞或大血管阻 塞性中风,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rt-PA静脉溶栓技术:适应证:突发一侧肢体活动不利的急性缺血性中风,发病 时间在3h内。禁忌证或不适用证:(1)昏迷或眼固定偏向一侧的严重阻塞患者;( 2)症状轻微的中风患者;(3)前6周内有过中风的患者;(4)任何已经存在的神经 功能缺损,mRS≥3;(5)伴有颅内出血、珠网膜下腔出血、动静脉畸形、动脉瘤、 颅内肿瘤者;(6)收缩压>185mmHg,或舒张压>110mmHg;(7)脓毒性栓塞;(8)最 近30天内有AMI;(9)凝血功能障碍者。 治疗方法:剂量0.9mg/kg(最大剂量90mg),10%总量静注,余下剂量静滴60m in以上。 4 动脉溶栓疗法 局部的动脉溶栓治疗就是将一根微导管放入动脉阻塞栓子的前或后,然后注入 溶栓药物。目前世界上广泛使用的这种疗法是根据2个随机试验和大量的病例报道 。过去,尿激酶是最常用的研究药物,而最近,t-PA和前尿激酶是主要的研究药物 。大约40%的病人经过动脉溶栓治疗后动脉完全再通,大约35%的病人经过溶栓治疗 后部分再通 [17] 。动脉溶栓的再通率要比静脉溶栓的再通率要高 [18] 。 两个大型研究中的较大的一个,即PROACTⅡ试验,适用病人是经过脑动脉造影 确定的大脑中动脉或其分支起始段阻塞 [3] 。12323例病人经过筛选后,有474 例病人做了动脉造影,最后180例病人入选;121例病人接受了局部前尿激酶动脉介 入治疗和静脉低剂量肝素的治疗。67%的病人在2h后部分或完全恢复,但其脑出血 的发生率为10%。 动脉介入溶栓技术:适应证:(1)急性突发持续性神经功能损害,表现为大脑 中动脉阻塞;(2)发病时间在12h内;(3)CT排除脑出血或脑血管畸形;(4)脑血 管造影时可见栓子是可溶的。排除病例:(1)病人只是小血管阻塞;(2)CT示有出 血;(3)疑有肿瘤、感染的病人;(4)发病48h前用过抗凝治疗的病人;(5)有消 化性溃疡者;(6)10天内有大手术者;(7)收缩压>220mmHg,或舒张压>110mmHg。 治疗方法:通过DSA介入技术,介入导管将通过人体股动脉进入主动脉弓,然后进入 阻塞侧的颈内动脉,进入到大脑中动脉,将尿激酶注入血栓。 5 17项溶栓临床研究的主要结果 17项关于静脉或动脉溶栓治疗包括了5216个病人 [1] 。其中15项是双盲研 究。这些研究检验了尿激酶、链激酶、rt-PA或重组前尿激酶。有2项研究是动脉介 入治疗,其余都是静脉治疗。溶栓治疗的主要危险是症状性脑出血。6h内进行溶栓 治疗可以明显减少病人的死亡率和生活依赖性。在中风发生3h内进行溶栓治疗的病 人,可以取得更好的疗效。rt-PA静脉溶栓治疗研究显示比其他药物危险性更小和 疗效更好。有一项研究是溶栓药物加阿司匹林,其结果显示比单独用溶栓药物的死 亡率要高。 6 结论 现在,对急性缺血性中风的病人,已经能够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对症状发生 在3h内的病人,t-PA静脉溶栓治疗是安全的,并能改善症状。动脉重建技术可以使 大脑中动脉的血流更完全地恢复,达到比静脉溶栓更好的疗效。如果在症状发生的 6h内进行动脉溶栓治疗,可以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 Wardlaw JM,del Zoppo G,Yamaguchi T.Thrombolysis for acute isˉchaem ic stroke(Cochrane Review).In:The Cochrane Library,Issue1,2002. 2 Zivin JA.Factors determining the therapeutic window for stroke.Neuˉr ology,1998,50:599-603. 3 Furlan A,Higashida R,Wechsler L,et al.Intra-arterial prourokiˉ na se for acute ischemic stroke:the PROACT II study:a randomized controlle d trial.JAMA,1999,282:2003-2011. 4 Heiss WD,Thiel A,GrondM,et al.Which targets are relevant for therˉ apy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Stroke,1999,30:1486-1489. 5 Culebras A,Kase CS,Masdeu JC,et al.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use of imaging in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 and acute stroke:a report of the Stroke Council,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Stroke,1997,28:1480-14 97. 6 von Kummer R,Allen KL,Holle R,et al.Acute stroke:usefulness of ear ly CTfindings before thrombolytic therapy.Radiology,1997,205:327-333. 7 Progress Collaborative Group.Randomised trial of a perindopril-based blood-pressure-lowering regimen among6105individuals with previˉous st roke or transient ischaemic attack.Lancet,2001,358:1033-1041. 8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Neurological Disorders and Stroke rt-PA Str oke Study Group.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for acute ischemic stroke. N Engl J Med,1995,333:1581-1587. 9 Hacke W,Kaste M,Fieschi C,et al.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with reˉ 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for acute hemispheric stroke.JAM A,1995,274:1017-1025. 10 Hacke W,Kaste M,Fieschi C,et al.Randomised double-blind placebo-c ontrolled trial of thrombolytic therapy with intravenous alˉteplase in acute ischaemic stroke(ECASS II).Lancet,1998,352:1245-1251. 11 Clark WM,Wissman S,Albers GW,et al.Recombinant tissue-type plasmi nogenactivator(Alteplase)for ischemic stroke3to5hours after symptom o nset.JAMA,1999,282:2019-2026. 12 Kwiatkowski TG,Libman RB,Frankel M,et al.Effects of tissue plasmi nogenactivator for acute ischemic stroke at one year.N Engl J Med,1999 ,340:1781-1787. 13 The NINDS t-PA Stroke Study Group.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after int ravenous t-PA therapy for ischemic stroke.Stroke,1997,28:2109-2118. 14.The Multicenter Acute Stroke Trial-Europe Study Group.Thromˉbolytic therapy with streptokinase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N Engl J Med,1996 ,335:145-150. 15 Multicentre Acute Stroke Trial-Italy(MAST-I)Group.Ranˉdomised con trolled trial of streptokinase,aspirin,and combination of both in tre atment of acute ischaemic stroke.Lancet,1995,346:1509-1514. 16 Donnan GA,Davis SM,Chambers BR,et al.Streptokinase for acute isch emic stroke with relationship to time of administration:Australian Stre ptokinase(ASK)Trial Study Group.JAMA,1996,276:961-966. 17 Suarez JI,Sunshine JL,Tarr R,et al.Predictors of clinical improve ˉment,angiographic recanalization,and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after intra-arterialthrombolysis for acute ischemic stroke.Stroke,1999,30:2 094-2100. 18 Mori E,Tabuchi M,Yoshida T,et al.Intracarotid urokinase with thro mboembolic occlusion of the middle cerebral artery.Stroke,1988,19:802 -812. 作者单位:210029江苏省中医院脑病中心
【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溶栓治疗进展】相关文章: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新进展08-05
急性湿疹治疗感悟08-24
腰椎管狭窄治疗进展08-05
晚期面瘫外科治疗的进展08-05
急性冠脉综合征预防进展08-05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治疗进展08-05
骨不连的手术治疗进展08-05
神经原性膀胱的治疗进展08-05
急性乳腺炎的临床治疗体会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