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说课稿(精选11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优秀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数学广角》是教材中新增设的一个内容,它主要是介绍和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本节课涉及的重叠问题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在本节课前学生虽然已经学习过分类的思想方法,但集合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
针对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在这里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去初步体会集合思想为后继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学生只要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就可以了。
综上分析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二、说教学目标
1、学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图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2、掌握解决重叠问题的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说教学重、难点
经历集合产生的过程?并学会用集合来解决实际问题。
四、说教学策略
"重叠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具有浓浓的"生活味".确定教学内容及目标后,该采用怎样的教学方式去达成目标?经过多方面考虑?最后确定了我的教学思路。以"认知冲突?设疑导入------探究新知?感悟韦恩图-----解决问题?运用韦恩图"为结构。以"冲突-----思考----交流-----验证"为教法,力求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让学生借助直观图体会、理解重叠问题各部分的关系,正确解答重叠现象中的相关数量关系,在探究生活中重叠问题的过程中,利用生活事例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感悟到数学的价值,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五、说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脑筋急转弯:
(1)两个爸爸和两个儿子一起去看电影,他们只买了3张票就顺利进了电影院。这是为什么呢?
(2)昨天,郎老师到超市去买东西,在付款的时候,从前往后数我排在第3,从后往前数,我排在第4.这时,一共有多少人在排队付款?
学生活动:学生猜测各种可能性,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表自己的高见。
兴趣是的最好老师,探索是成功的基石。通过学生喜爱的脑筋急转弯引入,激发了学生无限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导学生大胆的猜想,让学生在猜测中学会思考,在争论中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学会整合。领悟问题存在的根源——重复。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游戏中明算理:
(1)、报名参加学校组织的兴趣小组:语文和数学
(2)、游戏:
为了能使同学们更方便地看清楚,我们来做一项活动:请报名参加语文的同学站到讲台的左边,报名参加数学的同学站到讲台的右边。(参与报名的学生活动,站到相应的位置)
让学生站起来,走出座位,站到相应的位置中去,打破了传统的学生只能坐在座位上听讲的教学方式,台上的同学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台下的同学也兴趣盎然,参与度更高了。一个个高举着小手,迫不及待的想要表达自己的想法。
(3)、画一画
学生动手试着画图,片刻,有同学欢呼起来了:"老师,我画出来了"说着,高举着自己创作的画,向全班同学展示了起来。指名上黑板画。当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后画好后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圈,每一部分代表什么,从而自然引出韦恩图?接着演示每一部分的意义,让学生用语言表述图意,使本节课的难点悄然解决。接着根据学生观察韦恩图得出的信息,引导学生从图的形式转化成算式的形式,从而解决了"初步学会利用交集的含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一重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整个环节完全是让学生经历自己创造韦恩图的过程。学生在快乐的合作探究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苏霍姆林斯基说了这样一句话," 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成为孩子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在画一画的过程中,学生体脑结合,手脑并用,共同交流、思考,经历了创作韦恩图的过程,得到了成功的体验。也从中感受到了愉悦、轻松、快活。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得以充分发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进一步发展。
任务二,利用集合图来解决问题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用韦恩图来解决问题的价值,从而掌握使用集合图解决重叠问题的方法。
1、任务呈现:读图训练。让学生看书例1的集合图,通过观察让学生找出数学信息,提出相关问题并进行解答。
2、自主学习,完成课堂任务单
3、展示交流。
(三)检测导结
1、课本105页1题。
2、三年级(2)班的部分同学参加"秋季运动会",其中参加跳绳比赛的有22人,参加跑步比赛的有28人,两项都参加的有10人,共有多少人参加比赛?
六、说教学效果
本节课是在找准了学生的认知起点和困惑点的基础上,寻找了一条符合学生学习的有效教学途径。首先从学生喜爱的生活情境出发导入新课,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学习新知识服务。教师只有课前知学,然后才能知教。然而怎样去知学?又怎样去知教?是需要课前花足时间去思考的事。
数学课不仅是让学生学数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欣赏数学、体验数学的神奇价值,从欣赏和体验中去感悟数学道理、培养数学素养。本节课学生在活动的参与中,真正的作到了自主探索、不断创造,体验到了数学学习的快乐与成功。
优秀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称为集合论,是近、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础,一方面,许多重要的数学分支,都建立在集合理论的基础上。另一方面,集合论及其所反映的数学思想,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种得到应用。
本节课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理解集合的定义及一些基本特征。二是掌握集合与元素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
1、学习目标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以及理解"属于"关系;
(2)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2、能力目标
(1)能够把一句话一个事件用集合的方式表示出来。
(2)准确理解集合与及集合内的元素之间的关系。
3、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的把实际事件用集合的方式表示出来,从而培养数学敏感性,了
解到数学于生活中。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法;
难点 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四、教学方法
(1)本课将采用探究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去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分层教学,这样可顾及到全体学生,达到优生得到培养,后进生也有所收获的效果;
(2)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思考、交流、讨论和概括,从而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五、学习方法
(1)主动学习法:举出例子,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
教师层层深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知识,培养学生思维想象
的综合能力。
(2)反馈补救法:在练习中,注意观察学生对学习的反馈情况,以实现"培
优扶差,满足不同。"
六、教学思路
具体的思路如下
引入课题
军训前学校通知:8月15日8点,高一年段在体育馆集合进行军训动员;试问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
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高一而不是高二、高三)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
正体部分
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下列问题:
(1)集合有那些概念?
(2)集合有那些符号?
(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是什么?
(4)如何给集合分类?
(一)集合的有关概念
(1)对象:我们可以感觉到的客观存在以及我们思想中的事物或抽象符号,都可以称作对象。
(2)集合:把一些能够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看成一个整体,就说这个整体是由这些对象的全体构成的集合。
(3)元素:集合中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
思考:课本p3的思考题,并再列举一些集合例子和不能构成集合的例子,对学生的例子予以讨论、点评,进而讲解下面的问题。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属于: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举例)
集合a={2,3,4,6,9}a=2 因此我们知道 a∈a
(2)不属于: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
要注意"∈"的方向,不能把a∈a颠倒过来写。 (举例)
集合a={3,4,6,9}a=2 因此我们知道
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1)确定性:给定一个集合,任何对象是不是这个集合的元素是确定的了。
(2)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一定是不同的。
(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固定的顺序。
4、集合分类
根据集合所含元素个属不同,可把集合分为如下几类:
(1)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ф
(2)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
(3)含有无穷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
注:应区分 , ,0等符号的含义
5、常用数集及其表示方法
(1)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记作n
(2)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x或n+
(3)整数集:全体整数的集合。记作z
(4)有理数集:全体有理数的集合。记作q
(5)实数集:全体实数的集合。记作r
注:(1)自然数集包括数0.
(2)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x或n+,q、z、r等其它数集内排除0的集,也这样表示,例如,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表示成zx
(二)集合的表示方法
我们可以用自然语言来描述一个集合,但这将给我们带来很多不便,除此之外还常用列举法和描述法来表示集合。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
如:{1,2,3,4,5},{x2,3x+2,5y3-x,x2+y2},…;
例1.(课本例1)
思考2,引入描述法
说明:集合中的元素具有无序性,所以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不必考虑元素的顺序。
描述法:把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
具体方法:在大括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一般符号及取值(或变化)范围,再画一条竖线,在竖线后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如:{x|x-3>2},{(x,y)|y=x2+1},{直角三角形},…;
例2.(课本例2)
说明:(课本p5最后一段)
思考3:(课本p6思考)
强调:描述法表示集合应注意集合的代表元素
{(x,y)|y= x2+3x+2}与 {y|y= x2+3x+2}不同,只要不引起误解,集合的代表元素也可省略,例如:{整数},即代表整数集z.
辨析:这里的{ }已包含"所有"的意思,所以不必写{全体整数}.下列写法{实数集},{r}也是错误的。
说明:列举法与描述法各有优点,应该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采用哪种表示法,要注意,一般集合中元素较多或有无限个元素时,不宜采用列举法。
(三)课堂练习(课本p6练习)
归纳小结与作业
本节课从实例入手,非常自然贴切地引出集合与集合的概念,并且结合实例对集合的概念作了说明,然后介绍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述法。
书面作业:习题1.1,第1- 4题
优秀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1)说教材的内容和地位
本次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节《集合》(第一课时)。集合这一课里,首先从初中代数与几何涉及的集合实例入手,引出集合与集合的元素的概念,并且结合实例对集合的概念作了说明。然后,介绍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集合元素的特征以及常用集合的表示。把集合的初步知识安排在高中数学的最开始,是因为在高中数学中,这些知识与其他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它们是学习、掌握以及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从知识结构上来说是为了引入函数的定义。因此在高中数学的模块中,集合就显得格外的举足轻重了。
(2)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结构和内容以及教材地位和作用,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与心理特征,依据新课标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集合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掌握集合元素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景设置提出问题,揭示课题,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习惯。并通过"自主、合作与探究"实现"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的人文价值,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由集合的学习感受数学的简洁美与和谐统一美。同时通过自主探究领略获取新知识的喜悦。
(3)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
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及元素特征。
教学难点:掌握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二、说教法和学法
接下来则是说教法、学法
教法与学法是互相联系和统一的,不能孤立去研究。什么样的教法必带来相应的学法,以遵循启发性原则为出发点,就本节课而言,我采用"生活实例与数学实例"相结合,"师生互动与课堂布白"相辅助的方法。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体验,凭借有趣、实用的教学手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然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以学生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探究能力,更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技能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本次活动采用的学法有自主探究、观察发现、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等。
总之,不管采取什么教法和学法,每节课都应不断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机制,不断优化教师本身的教学行为,自始至终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三、说教学过程
接着我来说一下最重要的部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这节课的流程主要分为六个环节:创设情境(引入目标)、自主探究(感知目标)、讨论辨析(理解目标)、变式训练(巩固目标)、课堂小结(自我评价)、作业布置(反馈矫正)。上述六个环节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多层次、多角度地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一环节:创设问题情境,引入目标
课堂开始我将提出两个问题:
问题1:班级有20名男生,16名女生,问班级一共多少人?
问题2:某次运动会上,班级有20人参加田赛,16人参加径赛,问一共多少人参加比赛?
这里我会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讨论问题,事实上小组合作的形式是本节课主要形式。
待学生讨论完毕以后我将作归纳总结:问题2已无法用学过的知识加以解释,这是与集合有关的问题,因此需用集合的语言加以描述(同时我将板书标题:集合)。
安排这一过程的意图是为了从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了解数学来源于实际。从而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欲望。
很自然地进入到第二环节:自主探究
让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下列问题:
(1)有那些概念?
(2)有那些符号?
(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是什么?
安排这一过程的意图是给学生提供活动空间,让主体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让学生自主探究之后将进入第三环节:讨论辨析
小组合作探究(1)
让学生观察下列实例
(1)1~20以内的所有质数;
(2)所有的正方形;
(3)到直线 的距离等于定长 的所有的点;
(4)方程 的所有实数根;
通过以上实例,辨析概念:
(1)集合含义: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也简称集。而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2)表示方法:集合通常用大括号{ }或大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而元素用小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
小组合作探究(2)——集合元素的特征
问题3:任意一组对象是否都能组成一个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有什么特征?
问题4:某单位所有的"帅哥"能否构成一个集合?由此说明什么?
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
问题5:在一个给定的集合中能否有相同的元素?由此说明什么?
集合中的元素是不重复出现的
问题6:咱班的全体同学组成一个集合,调整座位后这个集合有没有变化?由此说明什么? 集合中的元素是没有顺序的
我如此设计的意图是因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感受问题是学习数学的根本动力。
小组合作探究(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问题7:设集合A表示"1~20以内的所有质数",那么3,4,5,6这四个元素哪些在集合A中?哪些不在集合A中?
问题8:如果元素a是集合A中的元素,我们如何用数学化的语言表达?
a属于集合A,记作a∈A
问题9:如果元素a不是集合A中的元素,我们如何用数学化的语言表达?
a不属于集合A,记作aA
小组合作探究(4)——常用数集及其表示方法
问题10:自然数集,正整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实数集等一些常用数集,分别用什么符号表示?
自然数集(非负整数集):记作 N
正整数集:
整数集:记作 Z
有理数集:记作 Q 实数集:记作 R
设计意图:由于不同的人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体验和理解。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相互得到启发,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第四环节:理论迁移 变式训练
1.下列指定的对象,能构成一个集合的是
① 很小的数
② 不超过30的非负实数
③ 直角坐标平面内横坐标与纵坐标相等的点
④ π的近似值
⑤ 所有无理数
A、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②③⑤ D、②③④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自我评价
1.这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这节课主要解释了什么数学思想?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思想方法进行小结,形成知识系统。教师用激励性的语言加一点评,让学生的思想敞亮的发挥出来。
第六环节:作业布置,反馈矫正
1.必做题 课本习题1.1—1、2、3.
2.选做题 已知集合A={a+2,(a+1)2,a2+3a+3},且1∈A,求实数a 的值。
设计意图: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让所有学生都有成功的情感体验。
优秀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故事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充满童趣,幼儿易接受并产生浓厚的兴趣。以故事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活动,不仅能使幼儿增长知识和明白事理,而且还能发展幼儿的听说能力。故事《龟兔赛跑》用浅显的故事内容不仅能让幼儿明白知道做事情只有不骄傲、认真、努力坚持到底,一定能成功的寓意。而且故事里的动物对话,会激发幼儿学习艺术语言的欲望,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二)教学目标
1、喜欢欣赏童话故事,在倾听与欣赏中体会出人预料的故事结尾。
2、理解乌龟和兔子不同性格特点,懂得故事所表达的骄傲使人落后的寓意。
3、能大胆连贯的讲述。
(三)教材重点、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指导幼儿大胆连贯的讲述。因为中班幼儿的'语言还很不丰富,所以要教师引导和教授幼儿用艺术的语言表述故事作为难点。
二、说教法
充分利用多种教育手段来引起幼儿注意,训练听说能力。主要采取直观法、练习法和游戏法(小品)。根据幼儿思维特点所决定的。幼儿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采用直观看图(有条件时看光盘)引起幼儿注意,能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同时为幼儿的语言表达做充分的准备。通过练习法可以刺激幼儿的表达欲望。(有时间全让幼儿参加小品演出和说图片意思,没时间就用活动区的语言区让幼儿练习)又根据幼儿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抽象逻辑思维在发展的特点,采用对话的形式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口语对话能力。
三、说学法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始终与听说能力贯穿始终。逐句学习打到连贯语言表达故事内容。
四、活动准备
示范挂图、头饰、小旗、花环、录音机(或光盘)等
五、说教学过程
(一)示范法:教师讲述故事内容,让幼儿初步了解故事内容,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二)直观法:看图,说图理解故事内容加深印象帮助理解记忆。
(三)(重点)说动物的话。
(四)分角色几人一组合作,表演故事。小兔子认识到自己错了,改正了错误还是一只可爱的小兔子,小朋友们要是做错事要知道错了就改,就是一个好孩子。看又一次龟兔赛跑。(结合实际进行教育)
(五)准备延伸故事《好朋友》引起幼儿兴趣。
(六)布置作业,回家讲给家长听。用激励的语言让幼儿举手动起来符合幼儿好动特点。用奖励小红花引起幼儿兴趣和高兴地心理,有益幼儿健康。
(七)小结:今天我很高兴,小朋友们也很高兴。我们知道了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并且你们会讲故事了。如果还想表演小品老师就把头饰和小电视放到语言区供小朋友继续演出和讲述。丰富了语言区,有利于幼儿练习。
优秀说课稿 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自然数”、“整数”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数位顺序表,认识比万大的计数单位和十进制计数法。
3、使学生会按“四位分级”的方法读、写多位数。
4、使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能把整亿数、整万数改写成以亿或万做单位的数。
5、结合多位数的读写内容,加强国情教育。
教学建议:
找准基础、把准基础。
适当把数置身于生活情景之中。
1、多 位 数 的 认 识
教学内容:
P1
教学目标:
1、认识自然数和整数的含义,并能举例说明。
2、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以及十进制计数法。
3、熟记整数数位表。认识我国四位分级的习惯,知道个级、万级、亿级、所包含的数位。
教学重点、难点:
整理数位顺序表,认识计数单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认识自然数和整数。
(1)自学课本第一段
(2)提问:
什么叫自然数?你能举例说明吗?你怎样理解自然两个数的意思?
0、1、2……这个省略号是什么意思?自然数中有最大的'最小的吗?0表示什么?
2、我们已经学过“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我们还要用到比“万”大的数。如:这次黄龙体育中心共投入人民币820000000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万大的数。
(二)学习新知
1、回忆万以内计数单位和和数位顺序。
(1)万以内计数单位有哪些?数位呢?
(2)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是多少?十个百是多少?10个一千呢?
2、认识数位顺序
(1)用算盘帮助数数,教师示范认识“万”“十万”“百万”等。
(2)、你能根据拨珠过程,把这些计数单位从小到达的顺序排列吗?
(3)、你发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有什么关系?
3、计数单位“个”在右边第几位?他所占的位置叫“个位”……依次写出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十万位……
4、四位分级法。
先自学课本第一节,然后师生边数数位个数,便按四位一级在标中写出级名,并用彩色笔按级分开。指出各级表示的是多少个一,万级表示的是多少个万,亿级表示的是多少个亿?举例说明。
5、观察数位顺序表,指出各数位及计数单位。说出一级左边省略号说表示的意思?
三、巩固练习
1、最小的自然数是几?和99999相邻的两个自然数是几?
2、整数就是自然数吗?
3、谁能很快依次说出从个位到千亿位个数位的名称?说说你是怎么记的?
4、依次说说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
四、课堂总结
这解课你学习了什么内容?这些知识你是怎么学会的?
优秀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人是一切社会的主体,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环境,关于世界的人口在迅速增长的这个结论,学生已了解,但是如何准确、科学的表述从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人口的增长速度的变化及其带来的影响?人口分布的不平衡,分析为什么存在这么大的差异?学生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还远远不够,本章从人地关系的角度,阐述了有关人口地理方面最基本的一些知识,为今后学生参加生产实践和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人口的增长、分布及人口问题是人口地理中最基本的知识,也是学习本章各部分知识的`基础。
1、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理解人口增长、分布的特点、世界人口问题及其对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学生学会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状况。通过地图,能分析影响各地区人口密度的自然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世界人口问题,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意识到“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紧迫性,并从中学会用辩证的眼光去分析问题,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2)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教学难点:
(1)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的概念。
(2)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3)人口问题及对策。
二、说教法。
以"读图+练习"的教学方式为主,充分利用课本所提供的练习和资料,创设情境、启发,体现地理课堂的特色,另外本节内容主要运用FLASH课件来讲述,集录像、图表于一身,变抽象为形象,让学生更易于接受。
三、说学法。
读图分析、推理、比较、讨论、辩论,从量到质地认识和理解世界人口状况。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设计六个环节,分别是:问题——设疑、讨论——辨析、归纳——总结、演绎——巩固、迁移——深化、升华——结束。
第一环节:我用(视频)《复活节岛》的故事引入,从感观上吸引学生,激发探求新知识的好奇心理。
第二环节:从认读数字6500000000入手,通过以下活动了解世界人口。
(一)资料分析。
培养学生运用文字材料,分析问题、总结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计算讨论。
变抽象为形象,让学生从感观上感受到人口的增加,并培养他们分析、总结的能力。
(三)情景表演。
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人口的增长给人类带来的种种问题。
(四)换位思考。
让学生换位成国家人口政策的宣传员,设计宣传语和宣传画。这样培养了他们创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绘画能力。
(五)读图分析。
培养学生利用地图综合地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第三环节:我让学生用简练的语言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想。
第四环节:为了激发学生的答题兴趣我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用竞赛的方式进行练习,并对答对的同学进行奖励。
第五环节:我安排了两项作业
(一)我家的人口
(二)家乡的人口分布情况调查
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
最后我用激情和语言结束全课,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并播放动画《梦》,呼吁希望这个可怕的梦不会成为现实!
优秀说课稿 篇7
教材分析:
《赵州桥》是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说明性的课文共4个自然段,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课文语言准确、简练,又不乏生动。短短的几百字,不但写了赵州桥的位置、设计者、建造年代,而且把赵州桥的外形特点清楚地展现在了人们的眼前,然后讲这样设计的好处:减轻冲击力,节省石料;并对其设计的美观加以描绘,使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绪。
本课教学为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美观一段。
2、 理解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重点)
3、 理解“创举”,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难点)
学情分析:中年级的学生已对字词的掌握有了一定的基础,本课仍然引导学生通过抓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
教学流程:
作为中年级的学生,需要我们引导他们在自主读书的过程中动脑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本课紧紧围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三个环节进行。
一、 复习旧知
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都知道了什么?随机板书。
二、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1、读课文,找问题。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这样引导:大家都知道,聪明的孩子爱提问题,又会提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比比谁最聪明,下面我们就自由读课文,在你仍然不懂的地方打个问号,看谁提出的问题是最有价值的。
(生读课文,找问题)
2、同位交流。
有些学生提出的问题属于浅层次的问题,如一一解决,肯定会浪费大量时间,在处理这个问题上,我是这样引导的:同学们,刚才老师发现同学们找问题找得非常认真,而且在课本上圈画了不少的小问号,那么我们这些问题里面,到底谁的问题最有价值呢?教给大家一个方法:把你的`问题与同位交流,如果他帮你解决了问题,那么他就是你的老师,如果你帮他解决了问题,那么你就是他的老师,如果你提的问题谁都解答不出来,那么这个问题很可能就是有价值的问题了。
这样,浅层次的问题会在同位交流中迎刃而解。剩余的问题应该是有价值的问题。
3、班内交流。
预设问题: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赵州桥的雄伟、坚固?
作者是如何写出赵州桥的美观的?
泡泡鱼里提到的这句话有什么好处?
为什么说赵州桥的建造是一个创举?
三、 深入课文,解决问题
1、 理解雄伟、坚固
幻灯出示,初步学习作者利用列数字的表达方式,读出雄伟。既初步学习了说明文中列数字的表达方式,又借助这些数字读出赵州桥的雄伟。
幻灯演示拱形设计及桥洞的作用,理解坚固,并读出坚固。
2、 理解美观
幻灯出示龙的不同姿态,想象文字所表现出的画面,读出“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想活了一样”,并做同位动作演示,反复读,读出美观。
借助幻灯填空,达到背诵的程度。
3、 理解过渡句
用联系上下文的方式学习其好处,并知道其承上启下的作用。
4、 理解创举,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换词,“创造”行不行?出示现代大桥作比较。
四、 总结
1、 填空:
( )的赵州桥
( )的李春
( )的古代劳动人民
2、 带着自豪、赞美的感情朗读全文。
优秀说课稿 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幼儿动手制作,感知物体的平衡现象,使幼儿充分体验探究活动的快乐。
2、启发幼儿大胆表述在操作中的感受,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蒜、牙签、橡皮泥若干、录音机、小木桥。
教学过程
重点:使幼儿通过实验操作,感知物体的平衡现象。
1、试一试。
今天,我们要做一个很好玩的东西,怎样做呢?老师不教,需要你们自己动脑筋才能做成。现在请小朋友拿一棵蒜,放在手指上,你能让蒜站在你的手指上吗?
2、做一做。
导语:我们来做一个大蒜小人,请你们用蒜当小人的身体,用橡皮泥、牙签,把它变成一个能站在手指上的小人,看谁的小人站得直、站得稳。
(1)启发幼儿大胆想像,大胆制作。
(2)在制作过程中提醒幼儿:你的小人能站在手指上吗?为什么?使幼儿在制作过程中,找出小人不能站在手指上的原因(A:头重脚轻B:两边重量不一样C:两腿间距离太近),从而调整自己的.制作方法。
(3)提示幼儿:可让小人站在小木桥上,更清楚地观察操作结果。
3、说一说。
你是怎样让小人站在你的手指上的?
(1)鼓励幼儿把自己的操作过程,大胆清楚地表述出来。
(2)老师在幼儿表述过程中,适时丰富“平衡”一词。
4、玩一玩。
导语:看老师的小人和你们的小人有什么不同(下面又插了根小棍),请你们也来试一试,让小人站在你的手指尖上跳舞。
(1)鼓励再次尝试,进一步感知物体的平衡现象。
(2)找一找小人不能跳舞的原因:A。插的小棍太长B。调整小棍位置C。加重底部重量
(3)让小人随音乐跳舞,充分体验成功的快乐。
(4)教师小结:今天你们用蒜做了一个会跳舞的小人,你们觉得好玩吗?
这个小人是你们自己动脑筋做成的,你们真能干!你们做的小人为什么能站在手指上?(让幼儿充分回答,知道物体上边轻、下边重或两边一样重,才能站得稳,保持平衡。)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都用到这个道理,请你们回去找一找,然后再告诉老师和小朋友。
优秀说课稿 篇9
一、说教材: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好!今天我带来的是中班语言《秋天的颜色》。
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秋天的颜色》是一首契合该季节的优美的诗歌。
中班幼儿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在秋景迷人的季节里,孩子们运用自己的感观发现秋天的变化,亲身体验、感知美丽、丰富的色彩藏在哪里,在他们平时的观察中,逐步体验到是秋天使大自然变得更加的美丽,并感受到秋天是多姿多彩的。正是这样的生活经验,为本次的活动做了很好的铺垫。为此我设计了以下几点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学习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感受诗歌中表现出的秋天景色之美。
2、能根据诗歌的句式结构进行仿编,大胆地朗诵仿编的诗歌。
其中的重难点是让幼儿知道秋天是美丽多彩的。
为了顺利完成以上教学目标,我也做了相应的准备:
1、幼儿在成人的帮助下观察秋天,寻找秋天的颜色并做记录,便于教师了解幼儿的知识储备,做活动前的准备。
2、制作课件《秋天的颜色》。
二、说教法: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因此,活动除了教师以饱满的情绪感染孩子,以启发式的提问引导孩子,还采取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
1、启发提问法:幼儿的思维活动需要教师的激活,因此教师的提问要具有启发性,引起幼儿的思考,培养思维的发散性和逻辑性。
2、直观法:通过自制的诗歌课件,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引起幼儿的兴趣和注意力,便于幼儿理解和记忆。本次活动运用了谈话法、讲解演示法、记录法等教学方法。
3、游戏法:游戏法是万法之首,游戏更是孩子们所喜欢的。在课件中去动手操作,让实物图片与颜色图片想匹配,就能达到幼儿理解、巩固的目的。
三、说学法:
纲要中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幼儿对秋天有一定的感性经验,他们学习的正是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在活动中我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在看看、想想、说说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通过观察法让幼儿运用感官积极参与活动,幼儿通过观看诗歌课件直接获得生动的印象。讨论法是幼儿最喜欢的方法,幼儿可以在讨论、谈话中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
四、说活动过程:
根据中班幼儿学习诗歌的特点,结合新《纲要》精神和本次活动的目标,我采用以下几个环节:
1、结合生活实际,导入活动。
幼儿在活动前与父母一起观察了秋天,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因此在开始时,教师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十分重要,孩子们在交流的过程中将自己所看所听的表达出来。
2、理解诗歌内容,感受景色美。
请幼儿结合课件来欣赏诗歌,让幼儿将头脑中零散的画面组合成一幅完整的图画,更便于幼儿的学习和理解。纲要中提出:“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幼儿在有了前面各项活动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幼儿大胆地讨论,他们就能很快清楚地说出秋天小草为什么是黄色的,枫叶为什么是红色的等等,进而来感受秋天的绚丽多彩。最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请幼儿看着完整朗诵诗歌,这样能更好地加深幼儿的记忆。
3、结合经验仿编诗歌。
仿编诗歌的目的是让幼儿发挥想象,联系实际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在活动中让幼儿来说说:“还有谁会告诉我们?它会说秋天是什么颜色的呢?”教师将幼儿的回答用简笔画记录在黑板上,以此来激发幼儿想象、回答的兴趣,并将新编的诗歌融入到原来的诗歌中,让幼儿朗诵,使诗歌内容升华!
4、活动延伸:配对游戏。
提供幼儿更多的实物图片与颜色标记,让幼儿进行实物配对,并运用卡片进行诗歌仿编练习。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随时提醒幼儿观察生活中秋天的颜色!
五、展示教学课件:
该课件大部分程序都是采用FLASH.5制作,少数画面利用了PhotoShop.6的一些简单处理。
打开课件,会看到一排文字按扭,根据提示可点击进入想切换到的画面。该课件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使用说明:简单的介绍了该课件的使用方法。
2、教法提示:该课件相对应的简案。
3、动画演示:采用了比较鲜亮的画面和生动动画表现出来,演示过程中,为了更方便教学,所以既设置了分段演示,也有完整演示。
4、游戏:颜色配对。
“复习游戏”便是颜色配对的游戏,是用拖拉的形式进行游戏,幼儿可边操作边根据图片复述诗歌内容。
优秀说课稿 篇10
一、设计意图
幼儿与动物有着天然的情感联系,他们如同关爱自己一样关爱动物。孩子喜欢动物,视动物为朋友。千变万化的动物世界总是能够引起孩子的注意。而对三岁左右的咪咪班孩子来说,什么动物喜欢吃什么实物,是他们最感兴趣的话题。我设计“喂动物宝宝”不是一个单一的活动。我希望通过一系列幼儿参与的活动过程,将“如何与动物相处、如何照顾动物、爱护动物”等情感,一点一滴的累积起来,成为幼儿内心真切的感受和体验。
二、制定活动目标
从“新纲要”科学领域目标的表述中可以看出: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在是注意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儿童的情感态度和儿童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纲要精神,结合咪咪班幼儿年龄特点,我制定以下目标:
1、培养幼儿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我希望通过幼儿关注、观察、探究动物,了解动物进食的有趣特征的行为,增长幼儿对动物的关爱之情。
2、引导幼儿学信号做动作,练习向指定放向跑
本活动中设计一定的场景,根据咪咪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整个活动的活动性较强,与体育活动相结合,所以制定这一目标。
3、发展幼儿判断能力
这一目标的`制定是在小朋友已有过探究小动物吃什么的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材料的投放,让小朋友用已获得的经验解决问题。
三、活动准备
1、小兔、小狗、小猫头饰各一个,嘴巴张开
2、准备活动:幼儿用橡皮泥模型制成各种食物
3、小动物走路音乐、欢快跳跃音乐作为活动背景音乐
4、布置场景:山洞、草地
四、活动各环节
1、听音乐模仿小动物走路到活动场地(这是一个导入活动,以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2、出示小动物头饰和幼儿讨论“小客人”来做客,请他们吃什么(这一环节帮助幼儿回忆已获得的经验)
3、游戏“喂小动物”
(这是一个重点环节,意在培养幼儿爱护动物的情感,发展幼儿判断力)
(1)在前方10米处分别设小鸭、小猫、小狗的家
(通过中间设置场景,如钻过山洞、爬过草地,以增加活动乐趣)
(2)请小朋友选择适当的食物跑过去喂相应的小动物,然后跑回来(这一环节与体育活动相结合)
(如有小朋友喂错,可引导小朋友讨论,让小朋友获得正确的经验)
4、引导幼儿学小动物跳舞
小动物吃饱了,高兴的和小朋友一起听音乐跳舞,小朋友可自由发挥,也可以跟着老师模仿小动物跳舞。
(这是活动的延伸环节,进一步增强幼儿对动物的情感)
5、组织幼儿与小动物告别回家
延伸活动:将材料放在区域活动中继续进行,并增加动物与食物的品种。
优秀说课稿 篇11
教学目标
1、通过幼儿动手制作,感知物体的平衡现象,使幼儿充分体验探究活动的快乐。
2、启发幼儿大胆表述在操作中的感受,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蒜、牙签、橡皮泥若干、录音机、小木桥。
教学过程
重点:使幼儿通过实验操作,感知物体的平衡现象。
1、试一试。
今天,我们要做一个很好玩的东西,怎样做呢?老师不教,需要你们自己动脑筋才能做成。现在请小朋友拿一棵蒜,放在手指上,你能让蒜站在你的手指上吗?
2、做一做。
导语:我们来做一个大蒜小人,请你们用蒜当小人的身体,用橡皮泥、牙签,把它变成一个能站在手指上的小人,看谁的小人站得直、站得稳。
(1)启发幼儿大胆想像,大胆制作。
(2)在制作过程中提醒幼儿:你的小人能站在手指上吗?为什么?使幼儿在制作过程中,找出小人不能站在手指上的原因(A:头重脚轻B:两边重量不一样C:两腿间距离太近),从而调整自己的制作方法。
(3)提示幼儿:可让小人站在小木桥上,更清楚地观察操作结果。
3、说一说。
你是怎样让小人站在你的手指上的?
(1)鼓励幼儿把自己的操作过程,大胆清楚地表述出来。
(2)老师在幼儿表述过程中,适时丰富“平衡”一词。
4、玩一玩。
导语:看老师的小人和你们的'小人有什么不同(下面又插了根小棍),请你们也来试一试,让小人站在你的手指尖上跳舞。
(1)鼓励再次尝试,进一步感知物体的平衡现象。
(2)找一找小人不能跳舞的原因:插的小棍太长。调整小棍位置。加重底部重量
(3)让小人随音乐跳舞,充分体验成功的快乐。
(4)教师小结:今天你们用蒜做了一个会跳舞的小人,你们觉得好玩吗?
这个小人是你们自己动脑筋做成的,你们真能干!你们做的小人为什么能站在手指上?(让幼儿充分回答,知道物体上边轻、下边重或两边一样重,才能站得稳,保持平衡。)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都用到这个道理,请你们回去找一找,然后再告诉老师和小朋友。
【优秀说课稿】相关文章:
说课稿优秀04-24
优秀的说课稿01-16
优秀说课稿01-15
大班优秀说课稿12-05
优秀说课稿模板01-17
优秀蜡烛说课稿02-29
《分数的意义》优秀说课稿01-17
小学美术优秀说课稿08-13
小学英语优秀说课稿08-15
初中地理优秀说课稿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