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资料大全>说课稿>《观察物体》说课稿

《观察物体》说课稿

时间:2022-08-19 05:29:1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观察物体》说课稿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观察物体》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观察物体》说课稿

《观察物体》说课稿1

  一、说教材

  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观察物体。这个内容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以及已学习了位置及左右等知识的基础上,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的。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一个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能辨认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学会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2、能力目标: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热情,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 能结合具体事物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

  本课的教学难点: 体验从不同角度看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四、说教法、学法

  发现法:教学时,教师用摄像头演示从各个角度观察最多可以观察到三个面。再次引导观察发现。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发现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法、自主探究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实践操作法: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教学时,设计让每位同学把观察到机器猫的形状拍下来,通过动手,亲身感知、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自主探究法: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始终做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素材、创设充分学习的空间、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如,教学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三个面时,引导学生观察验证,小组讨论填写观 察 记 录 表,得出结论,自主探究中学习知识。

  观察法:例1观察物体教学中的观察是很好的学习方法。例如,教学例1时,观察目的明确。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玩具狗,画小狗,再观察其他同学画的小狗,观察结束后组织讨论,同一只小狗为什么同学们画出来的形状不同。这一安排不仅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教给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

  五、说教具学具

  《盲人摸象》课件、玩具狗等。

  六、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主要由三个环节来完成

  (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

  1.讲故事:从前,有四个盲人,他们从来没看见过大象。有一天,这四个人商量好,一起去看大象。到了大象身边,第一个人摸到了大象的四条腿,说道:大象像一根柱子。第二个人摸到了大象的.身子,说道:大象像一堵墙。第三个人摸到了大象的尾巴。说道:大象像一条绳子。最后一个人摸到了大象的耳朵,说道:大象像一把大扇子。

  2.提问:这四个人摸到的大象的样子为什么会不一样呢?

  3.全班汇报交流。生:他们摸得地方不同,所以摸到的大象的样子也就不同。生:他们都只摸到了大象身体的一部分,所以他们都不能完整地说出大象的样子。……

  4.引入新课:由于每个人摸到的位置不同,对大象的感受也就不同。那么如果我们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物体又是什么样呢?这节课共同探讨一下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物体。

  (情景引入,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知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观察同一物体。

  (1)定位观察

  提出要求:请组长把玩具狗放在桌子的中间,头对准1号同学。

  组织学生分组观察:你看到的玩具狗是什么样子的?把看到的样子用笔画出来,画完后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组织汇报交流。

  小结:虽然观察的是同一物体,由于每个人坐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结果也不同。

  (通过定位观察、表述看到的物体的样子等活动,体验观察物体的方法。)

  (2)、换位观察

  请学生按顺时针的方向换位观察物体,请学生说说:你们现在看到的玩具狗的形状和刚才一样吗?你形状看到了玩具狗的哪一面?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同样一个玩具狗,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形状却不一样呢?组织各小组同学讨论。

  然后反馈汇报结果。最后引导小结:因为这三个同学观察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玩具狗的形状就不一样了。

  (通过换位观察,加深了学生自身的感受,使他们亲身体验到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物体的样子是不同的。)

  (3)、全面观察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全面观察,这时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全面去观察这个玩具狗,并引导总结出:要认识一个物体,就必须全面地去观察。

  游戏:比一比谁的反应快

  游戏规则:听清楚老师说哪个小组要看玩具狗的哪一面,想一想自己应该站在什么位置能看到这一面,就马上跑到相应的位置。

  通过从不同位置对玩具狗进行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使同学们明确: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结果是不同的。

  (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信息,主动地进行实际的观察、比较,体会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进一步地完成这节课的教学要求。)

  2、观察不同的物体

  请同学们拿出你带来的玩具放在桌子中间,并把玩具正面对着1号同学。

  (1)组织学生分组活动

  (通过学生观察自己喜爱的物体,进一步证实自己的发现,从而验证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这一结论。)

  (2)引导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三)层次练习,应用拓展

  1、教材第67页的例1。

  (1)出示例1的情景图。

  (2)组织学生观察判断。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想一想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是谁看到的就在下面标出他的名字。

  (3)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体验观察物体的方法,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

  2、教材67页的“做一做”。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67页,这本数学书的侧面、正面、后面是哪个小朋友看到的?请你连一连。

  3、总结

  这节课很快就要结束了,哪位小朋友能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最成功的是什么?

  七、说诱思探究及新课改的体现

  在本课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了充分的张扬,创新的思维火花、热烈的气氛都有利于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弘扬、培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理应成为现代教育追求目标。培养、发展人的主体性,使教育改革的一个主题,也是深化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基于这一指导思想,整堂课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中学习知识,学生乐学,爱学,使学生从学会变成“我要学,我会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其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观察物体》说课稿2

  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41~42页《观察物体》和相关练习。

  从低年级起,学生就学习了有关观察物体的简单知识,所以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学生已经在三年级上册观察了由3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的物体,初步学习了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进行观察,并用图形描述物体各个面的形状。本课是这一学习内容的继续学习,也是观察4个以上同样大正方体摆的物体的基础。根据以上分析以及新课标的要求,我初步拟订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目标:能够通过对4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拼摆成的物体的观察,正确选择或描绘出相应的视图;知道从同一个角度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得到的视图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能够依据同样的视图要求,拼摆出不同形状的物体。

  技能目标:在实际的拼摆活动中,进一步学习利用实物或图形进行直观思考,培养初步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中,增强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情感。

  教学重点:会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根据指定视图摆出物体。

  教学准备:小黑板 同样大的.正方体4个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秉着这样的指导思想,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努力构建探索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课程是师生互相交流的活动,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充分发挥主题性作用。三年级的学生从认知的特点来看,学生爱问好动、求知欲强、想象力丰富,对实际操作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对直观的事物感知较强,还是形象思维、直观思维为主的阶段,他们有较强的表现欲。因此,在学习方法上采取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研究,进行小组之间的讨论和交流,利用互动工具自主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以下是我的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摆一摆,连一连。学生用三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一摆观察后连线。

  2、今天,我们就用同学们的方法继续观察物体。(板书)

  [设计意图:首先复习,在学生摆一摆和连一连的过程中对互动工具的使用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为接下来自己的操作奠定了基础。同时,注意调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采用独立尝试、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操作中建构“摆一摆”:

  (小黑板出示例题中的三幅图。)

  老师这里有三幅图,数一数:每幅图有几个小正方体?你会摆吗?(小组四人合作摆一摆。)(三个同学每人用互动工具摆出其中的一种,一起观察所观察到物体的正面、侧面、上面的形状,由一名同学做好记录。)

  (1)从正面看,你看到了什么形状?

  思考:观察了这三个物体的正面,你有什么发现?(从正面看形状相同。)

  (2)观察一下这三个物体的侧面,你又会看到什么形状?

  思考:观察了这三个物体的侧面,你有什么发现?(从侧面看,形状也相同。)

  (3)、从上面看,你又会看到什么形状?

  从上面看这三个物体,你有什么发现?(从上面看,形状不相同。)

  思考:我们观察了这三个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你有什么发现?

  (4)、小结:不同形状的物体,分别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有可能是不同的。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为学生构建自主探究性学习与合作交流的平台,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充分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使得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正确的表象,进而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也得以突破。这样也体现以人为本和学生可持续、和谐地发展,切合《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实施的策略之一,有利于学生主体性、探索性、实践能力、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充分发展。]

  三、巩固应用,“想一想”。

  1、想想做做1

  ( 出示想想做做1的图)小组四人合作摆。

  师:观察一下这三个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语气慢)

  一起来看看题目的要求:(出示题目的要求:从哪面看,这三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完全相同?从哪面看到的形状不同?)

  学生摆一摆,看一看,并在练习本上画一画。要求:形状相同的画一个图形,形状不相同的画三个图形。

  学生画好后汇报:说说你是怎么画的?(反馈时还要让学生观察。)

  师:刚才,同学们非常认真地观察了一组物体,再请大家来观察一组。

  2、想想做做2

  (出示想想做做2的两个图。)有兴趣摆一摆吗?同桌两人合作完成。

  摆好后,仔细观察这两个物体的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学生完成连线

  汇报:说说你是怎么连的?

  通过连线,你发现了什么?

  3、想想做做3

  师:刚才,我们根据摆出的一些不同物体,从同一个角度观察画出一些不同的形状。那根据一个画出的形状,你能摆出一些物体吗?

  (出示要求:用4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按下面的要求摆一摆。)

  指名读,让学生说说用几个正方体?

  ①、按要求摆:(出示要求:(1)、从上面看到的是 □(2)、从上面看到的是□□(3)、从上面看到的是□□□ )

  ②、 学生摆,反馈时让学生自己摆,再观察侧面和正面

  [设计意图: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动手实践,在操作中、在实践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尤其显得重要。学生只有通过实际操作才能真正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同时,也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对知识的真正消化、理解、掌握都必须通过练习来解决。设计有效的练习时,我注意练习设计的梯度和层次,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知识、形成技能、锻炼思维;练习时要求全体参与,并安排足够的时间,练习后及时组织反馈,收集反馈信息,特别是那些学困生,帮助他们发现在练习中存在的错误,让其自主寻找差距,自我矫正错误,使他们与其他学生一样主动发展。]

  四、总结延伸,“说一说”。

  刚才,同学们想出这么多方法来拼一拼,摆一摆,真了不起。那么,如果用5个、6个、7个小正方体会摆出什么不同的物体,他们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又分别会是什么样的呢?课后去拼一拼,摆一摆。相信你会发现一个奇妙的世界。

  今天的课堂上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课堂交流也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和主要形式,促进学生从维持性学习走向自主创新学习。课堂交流是一种人文性、创造性、互动式、合作化的艺术。“说一说”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培养自主、自信和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勇于发表个人见解,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同时还有利于创造自由、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观察物体》说课稿3

  一、说教材

  说课的内容是江苏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观察物体。学生在二年级上册学习观察物体时,主要是从简单生活用品(玩具、汽车、茶壶等)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进行观察,并选择合适的图形表示看到的物体形状。这部分内容则是从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的生活用品以及由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观察物体的具体方法和技巧,感受物体与平面图形。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一个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能辨认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学会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能力目标: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热情,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能结合具体事物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

  本课难点是:体验从不同角度看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二、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 新课开始,通过观察手机不同的面,让学生猜猜物体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既复习旧知识,又为新知学习做准备,引出这节课的课题。接着通过观察福娃玩具情景,让学生初步感知位置不同,所看到的形状不同。

  2、演示法:充分借助形象直观,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教学图形,通过电脑动态演示物体不同面的组成,使学生得到感性认识。接着利用电脑演示生活中的物体的不同面,学会欣赏数学美,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三、说学法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法、自主探究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1、实践操作法。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

  2、自主探究法。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始终做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素材、创设充分学习的空间、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3、观察法。例如,导入课程时,教师通过幻灯片向学生展示手机、福娃不同的面,让学生去观察,观察结束后组织讨论,同一个手机为什么同学们观察到的形状不同。这一安排不仅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教给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

  (出示手机的正面、侧面、上面图)

  同学们,请你们猜一猜,这分别是什么物体?为什么都是手机,但形状却不一样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从不同角度去观察一个物体。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本位观察

  请同学们思考,可以从哪些角度去观察一个物体呢?你喜欢从哪个角度去观察?为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之间说一说,并指名回答。

  师出示福娃公仔,并做简单说明。

  学生仔细观察。师出示从正面、侧面、上面、后面拍摄的福娃的照片。

  提问:你看到了福娃的哪一面?是课件上的哪张图片?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再指名回答。

  2、换位观察

  听老师口令,请几名学生按顺时针的方向换位观察物体,你们现在看到的福娃的形状和刚才一样吗?你形状看到了福娃的哪一面?

  为什么大家现在看到的和刚才的不一样呢?这是怎么回事呢?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3、全面观察

  游戏:比一比谁的.反应快

  游戏规则:听清楚老师说哪个小组要看福娃的哪一面,想一想自己应该站在什么位置能看到这一面,就马上跑到相应的位置。

  (三)体验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出示一个每个面的颜色都不相同的礼品盒。

  猜一猜:从任何一个位置来看这个礼品盒,你认为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引导学生观察验证。

  师;大家仔细观察礼品盒,你能看到几个面?分别是什么颜色或是什么数字?(生回答)

  师:在刚才的观察活动中,我们发现有三种不同的结果:可能看到1个面,可能看到2个面,最多可能看到3个面。请你们再看看身边的其他物体,会不会也是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呢?

  抽答。

  小结:

  通过刚才的观察讨论活动,你又知道了什么?(板书:最多能看到3个面)

  (四)认识长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1、认识三个面的名称

  谁能上来选择一个能看到长方体三个面的位置,并用手摸一摸看到的三个面。

  谁能给这三个面分别取个合适名字呢?

  (教师板书)

  2、指导学生随意变换长方体的位置,说说它的三个面。

  (五)层次练习,应用拓展

  第87页的想想做做第1题至第5题。

  学生独立练习,反馈交流讲评。

  五、总结

  这节课很快就要结束了,哪位同学能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最成功的是什么?

  整堂课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中学习知识,学生乐学,爱学,使学生从学会变成我要学,我会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其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位置不同,观察角度不同,看到同一个物体的形状不同。

  一个物体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观察物体》说课稿4

  一、教材分析:

  “视图与投影”是《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这一领域的内容,在不同学段有着明确的要求。第一学段是在二年级上册,让学生初步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只是让学生观察具体的实物,为以后学习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图形作准备。第二学段是在五年级上册,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和推理能力。第一第二学段分别要求“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到第三学段才正式学习投影和三视图的知识。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第一学段的教材中展示了三名学生分别从前面、侧面、后面观察一个恐龙玩具的情景图,下面给出从这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让学生判断这三种形状分别是谁看到的。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学生无论选择了哪个观察点,观察到的只是物体的其中一部分,观察点不同,看到的形状也是不同的。只有把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会形成这个物体的完整表象。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本节课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使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位置关系和形状。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理解,本节课的目标是这样定位的。

  1.使学生体验到在不同的位置看到不同的面,一次观察最多只能观察到长方体的三个面。

  2.通过观察、想像、操作等数学活动,能够而且学会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一个、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五年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但他们的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不断发展,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能够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一个、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难点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从三个不同方向进行观察的方法。

  二、教具、学具准备和过

  1.教具、学具的准备

  要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具和学具的准备必须充分。在这节课上,我准备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学生也准备了相应的学具,供学生观察。为学生提供具体形象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而自主地获取新知,从而感受数学活动带来的快乐

  2.教学过程

  观察、想像、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贯穿整堂课,让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而不是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亲自思考。并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

  1.教学例1。

  通过观察长方体物体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所有的面;使学生能够辨认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时,分以下两步进行。

  (1)提供长方体实物,让学生站在不同的位置进行观察,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是哪几个面。使学生真正体验到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并且发现站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长方体所有的面,而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三个面。

  (2)指导学生分别从正面、左侧面和上面进行观察,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观察时,通过学生的示范,使观察姿势不正确的学生明白自己为何很难只看到一个面,强调视线要垂直于被观察物体的表面。使学生明确,这里所说的正面、左面和上面,都是相对于观察者而言的。让学生站在不同的位置说一说自己从这几个方向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图形。

  2.教学例2。

  例1是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物体的,例2是观察两个简单立体图形组合。进一步学习从不同方向观察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形状。先让学生分别观察球体和圆柱,说说看到了什么形状。再把两个物体放在一起,让学生想像一下,从不同角度看,分别是怎样的。最后根据学生的描述,出示形状进行验证。

  三、教学研究重点

  本学期的教学研究重点是空间与图形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本节课不仅设计了观察活动,而且设计了需要学生进行想像、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例如,教学例2时,教师呈现球体和圆柱的组合形体,让学生学会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两个物体的位置与关系时,学生根据头脑中已有的从不同方向观察这些立体图形所得到的形状的表象,结合这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不断在头脑中对这些表象进行组合和调整,最后再通过给出的形状进行验证,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观察物体》说课稿5

  课题内容:基于第一学段教材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运用

  教材简析:教材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熟悉的空间环境和物体作为观察对象,让学生在具体的观察活动中学会观察和判断,体悟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事物,所得结果是不样的,注意引导学生判断不同结果与不同位置间对应关系,积累观察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共安排了两道例题:第一道例题是从教室前后两面拍到的照片,要求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判断观察者的位置。第二道例题通过从前后左右四方位观察玩具猴,要求学生在实物与相应视图间建立联系。想想做做通过让学生在比,说,连中进一步积累观察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直观思考能力。

  学情分析:此前学生已掌握左、右、前、后的知识,并有了二维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锻炼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学法设想: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通过比较判断,推测判断从而总结出解决的方法。

  教学过程

  片断一:(一 )从熟悉的情境出发,有层次地观察

  课件出示:一只卡通胡萝卜的横切面

  师:猜猜看,它可能是什么?

  生:太阳、鸡蛋、饼干落日

  [鼓励孩子展开自由的想像,与此同时他们的创造力也得到了保护,孩子们的回答有的竟极富创意。]

  课件:胡萝卜的动态旋转的过程。生:胡萝卜!(出乎意料)。

  [此处安排学生熟悉的情境直入主题,学生自然而然地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中,并产生浓厚的兴趣,意会到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结果可能不一样。]

  师:为什么同样的一个胡萝卜现在一下子就看出来了?

  生1:因为看的地方不同。

  生2:刚才看到的少,现在看到的多了。

  师生共同小结:同样的物体因为观察到的位置(或说角度)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二)两个方位三个方位的观察

  1、课件出示教室前后的图片

  生判断观察者的位置,并表达判断理由。

  2、两方位三个方位

  动画汽车徐徐而来,三个小朋友飘然而至。

  师:三个小朋友会看到什么呢?一样吗?为什么?

  生:小明会小红会小东会不一样

  [再次体会不同位置看到的不同。学生肯定的语气、流利的表达,连判断的理由也阐述的很清晰,学习过程真的不仅仅是认识的过程,更是一种能力与素质生成的过程。]

  师(追问):小朋友知道小红(右侧面的)站在汽车的哪一面?

  [此处为解决后面的左右两侧而扫除障碍,降低难度]

  生1:小红站在汽车的右面,因为我跟奶奶到姑姑家就坐这样的车

  生2:不对,是左边(边说边比划)

  [其实在错与对的交锋中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体验何其深刻!在群体当中,我们确实需要一些有个性而又善求异并因此而出类拔萃的人,教师应正确引导使之成为群体前进的中流砥柱,并为大家树立一个奋进的目标]

  师:你真了不起!多细心的孩子!老师跟你握握手

  片断二:从四方位观察,在实物与相应视图间建立联系,提炼判断方法。

  师:有位小客人早等不及了,小组长请出可爱的小猴吧!

  组长拿出小猴玩具。

  师:打个招呼吧!

  生摸摸猴子的小脸蛋、小屁股、耳朵

  [其时,孩子们早就想摸一摸了!安排这一环节的确很有意义,对小猴四面形象的构建 .想象与表述都离不开它;再者,学生此时的注意力全在小猴身上,你不让他全方位地接触,他们根本就不会认真进行下面的活动。其次,摸一摸这些特征也暗含着分清图片的方法。]

  师:说说看,你坐在小猴的哪一面?看到的是哪一部分?

  生回答(略)

  闭上眼睛想一想,刚才看到的是?

  [先观察后说,再想象,实质是在考察学生观察的有效与否,同时也将活动充分细化]

  请组长拿出①号信封,生选自己看到的图片

  师:认为图片难选的小朋友站起来。(这时有的小朋友站起后又被其他小朋友示意坐下,并有组内小朋友主动教给判断方法,看得出学生已自觉地采用合作交流的方式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看得出,学生选择前后两面很容易,左右两面费周折,尽管有实物在前面。不过很快就互相改正过来了。矫正才是知识真正形成的过程。]

  师因势利导组织讨论、汇报并相机指导生用动作说明

  生①:我是拿着图片到小猴身上比一比的(大约70%的学生生用此方法)

  生②:我是根据小猴左右耳朵来判断的(有十多个学生举手赞成)

  师:抓特征解决问题,这主意的确很好。

  生③:我是看小猴脸朝向我的`左边,而正好这张图片也是

  生④::假设不选这一张,(边说边举起手中图片)会

  师引导优化方法。

  组织生换位置重选图片,应用方法。

  (2)判断对面而来的动物左右面的图片,帮小叮当选照片,并说明判断依据。[此处用学生喜爱的小动物穿插,以使学生本已疲倦的思维二次兴奋,从而以积极的情感投入学习;知识层面上,也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一种提升,对学生所学知识及空间想象力的综合考察]

  片断三:巩固深化,强化已形成的认知

  (一)认茶壶

  《1》 画一画

  组长拿出茶壶放于桌中央,生自行观察。

  组长取出2号信封,互相选一选,画一画。

  《2》 组织作品展,找找作品中相异点。

  《3》 做95页第3题,连一连实物图

  (二)出示铜牛灯图片,师口述拍照片的要求,生选择合适的拍摄位置。

  (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已然形成。)

  教后效果分析

  学生能100%很容易地判断前后两面的图片,并能流利地说出判断理由。说明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观察经验和空间观念。对于本课的难点:物体左右两面的图片,有70%的同学能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正确选择和说理,说明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

  总之,本节课无论从知识的积累还是能力的培养均已达到课始的目标,效果很好。

  教后反思:

  本节课我曾尝试直接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教师在讲台上用一个学具茶壶来讲解对于左右两个侧面如何分清,并引导学生明白我和他们对面时看到的同一个茶壶有何区别,明了观察结果与观察位置的对应关系。学生中的大多数也能找到实物图间的对应关系,并用由易到难的排除法进行斟选,甚至有的比小组合作交流和电教媒体参与的准确率还高。)是这种授受式的根深蒂固?还是上面的课例不太科学?我分析了一下两种方法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为了方便,我们把借助多媒体和学生全程参与活动的课例称为A,授受方式的称为B。

  一、A课例的设计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从两方位三方位四方位,从熟悉的教室场景到可爱的玩具,从易观察的小物体需要想象推理的大建筑,从可以直观看到一个侧面的物体到两个侧面都需想象的抽象图,从实物实物图,由浅入深,细化活动,对教材进行有效重组,做到用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以教材内容为本,适当向外拓展延伸。

  二、在认知过程中,学生活动充分,小组合作,师生互动,摸摸、看看、说说、画画,学生全员全程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活而有趣亦有序。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活动的舞台,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培养,对知识系统有真实、身临其境的体验,在活动的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已由简单的授受过程跃为一个主动感知、领悟和建构的过程,是一个融观察、操作、思考、想象、交流于一体的充满挑战、富于思考的过程。

  三、苏联霍姆林斯基说过: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真正成为孩子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故本节课充分利用电教媒体的声、形、色及可操作的实物作为施教媒介,以小客人拜访的情境贯穿全课,学生学得主动且生动。充分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和比较,表达的欲望。在玩中学、乐中学。

  A课所采用的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本就是体现学生主体性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形成信息多向交流和反馈的新型课堂教学结构的重要活动方式。本课注意在独立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所得进行有效融合,每个学生都有事做,有信心说,避免了合作交流的形式化。

  总的来说,如果说B课型的设计学生是在教师说数学中听数学看数学的话,A课程则是学生在积极地做数学`用数学中玩生活中的数学。其实,数学活动课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地活动,充分地体验和感受,这样才能对学生于不知不觉中慢慢渗透相应的数学知识,学生学得也较开心,课堂气氛亦相对融洽。可以说A课型充分发挥学生作为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为学生个性特长开辟了广阔天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和深远的意义。

《观察物体》说课稿6

  随着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深化,数学课程标准把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目标定在探索、创造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氛围,强调要把学生的“学”作为教师“教”的基础。在本课教学中,我努力树立科学的教学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放手给他们一个自行探索的空间和机会,让学生在自我发展中发现,在自我发展中创新。

  一、说教材,说学情

  从数学知识、方法的角度看,“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是在直观认识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它是“空间与图形”中新增加的一个内容。以前的几何教学,教材上主要是对形体的具体认识的设计,对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培养没有一定的落实措施,教师在教学中的随意性较大,而现在根据“空间与图形”这一领域的内容标准编排的“观察物体”,就为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载体。“观察物体”一课与美术有很密切的联系,但不等于美术课,它是教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世界,与纯粹的美术上要求的运用一定的艺术手法表现世界是不一样的。此课例是要通过学生的空间想象和对几何图形的记忆,让学生初步体验二维与三维空间相互转换的关系,使学生有一个丰富的数学学习经历,使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更加全面、更加完整。

  从学生思维特点的角度看,在我们的环境中,除了看不见的空气,无固定形状的水之外,绝大部分东西都有形状,只是有的形状简单,有的形状复杂,因此,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置身于三维世界之中。他们具有较多的关于形状的感知方面的`早期经验,上小学后,随着儿童思维能力的提高,他们渐渐将这种感性经验发展为抽象的概念,渐渐获得了简单的几何形体的概念,这是一个体验、积累和升华的过程,是建立在对周围环境直接感知基础上。同样,对空间与平面相互关系的理解和把握,也是一个包括观察、想象、比较、综合、分析,不断由低到高向前发展的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对一年级六七岁的孩子而言,这一学段的教学要注重丰富学生对形状的感受和认知,要联系实际生活,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数学活动,注重知识发现和探索的过程,使学生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在学习活动中,要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只有在这样点点滴滴的累积之中,学生的视野才会不断开阔,对图形的理解也才能更加深入。所以,此课的设计总是朝着生活化的方向去做的。

  二、说教法,说学法

  (一)组织反映空间观念的数学材料

  本课设计了五组材料。

  1、依次出现冰箱的三视图,运用反例,让学生思考这是一个什么物体。

  2、让学生将从家中带来的玩具、用品等实物摆放在桌上,仔细观察,把自己看到的画下来。

  3、利用课件提供的具体生活情境──三个小朋友从不同角度给熊猫照相及小老鼠看水壶等小朋友喜欢的画面。

  4、学生独立完成书上相关的练习。

  5、动手操作摆积木的游戏。

  (二)设计体现空间观念的呈现方式

  先从看图片到猜物体,学生猜得五花八门,展现了他们的丰富想象力。对三维空间关系的认识能力本质上是一种空间想象能力,一种更高水平更复杂的空间概括能力。因此,课一开始设计的“猜一猜”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再从看实物到画出它的一个面,通过仔细观察,分析比较,发现坐在不同的方向、角度去观察,所看到的画面不同。然后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进一步体验感知,有助于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表象,达到感知的升华。最后通过搭积木的练习,利用课件出示的三视图,让学生想一想,再把头脑中形成的物体的表象摆出来,由面到体的训练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这样的呈现方式是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已有经验和认知规律,采用逐步渗透、深化、螺旋上升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研究有助于学生形成空间概念的教学策略

  1、学生已有经验是发展学生空间概念的基础,学生的空间知识又来自于丰富的现实原型。对物体的认识学生并不是一点没有的,因此在设计教学时,要把教材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融合,在课一开始就遵循这个原理,猜冰箱、画实物、动画演示等,学生的生活世界和书本世界的界限就可渐渐地靠近。

  2、发展空间观念的途径应多样化。过去,比较强调用算式加语言来表达数学思想,其实,表达数学思想的方式有很多,可以用符号来表达,也可以用动作来表达,发展空间观念也是如此。本课就是通过学生生活经验的再现、回忆(照相、穿球鞋)、对实物的观察(玩具、日常生活用品、人)、动手操作(画画、搭正方体)、猜测等途径,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空间,有助于学生空间概念的发展。

  3、空间概念的培养需要自由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气氛。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可以离开自己的座位,自由地观察小房子,并且把自己看到的画下来,再和同组的四个小朋友交流所画、所想、所思,这样以学生为本的操作活动,使学生更加具有主动性、创造性、探索性,更加具有合作与交流的意识,使他们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发展了自己的潜能,培养了空间观念。

《观察物体》说课稿7

  一、说教材

  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观察物体。这些内容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以及已学习了位置,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的。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实践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二、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 新课开始,通过观察照片,用游戏猜一猜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介绍各位置的名称。

  3.发现法 借助形象直观,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教学对称图形时,教师引导同学仔细观察玩具。通过自主探索的本位观察和换位观察,在观察发现的基础上感受到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的形状的形状是不同的。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发现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向学生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三、说学法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法、自主探究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观察方法的指导。

  1、.自主探究法 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始终做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素材、创设充分学习的空间、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2、.观察法例1观察物体教学中的观察是很好的学习方法。例如,教学例1时,观察目的明确。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玩具小熊的不同位置,对应不同的'照片,为什么同一只小熊,会有这么多不同的样子的照片。这一安排不仅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教给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主要由四个环节来完成

  (一)观察探究,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1、激疑引入,让学生猜一猜照片上小朋友(背面)是谁?

  2、明确位置,让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说一说,猜一猜,坐在小朋友的什么位置。照相是每个学生所熟知的,但从照片上不能一下子看出对象是本班中的哪位同学,给学生一个悬念。让学生感到新颖有趣,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立刻进入学习状态,让学生初步参与感知的过程。

  3、本位观察。

  观察实物,亲身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对象。

  请学生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把看到的小熊的样子选照片,说一说。

  4、质疑明理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同样一只小熊,为什么他们照片出来的形状却不一样呢?组织各小组同学讨论。

  然后反馈汇报结果。最后引导小结:因为这三个同学观察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小熊的形状就不一样。

  5、全面观察,体验新知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全面观察,这时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全面去观察这只小熊,并引导总结出:要认识一个物体,就必须全面地去观察。

  (二)联系生活实际

  1、比比谁的反应快(做一做)

  看老师出示的数学课本,想一你应该在什么位置上能看到这一面,就马上跑到相应的位置,设想:鼓励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为学生提供了更在的探索空间,是从直观到抽象的过渡。

  2、书上例6完成,书上连线

  3、猜一猜游戏。

  分别出示从前面拍摄课室的图、从上面看的桶、从左右前后位置看都一样的杯子、侧面的纸。引导学生说出:观察物体,不能只看一个面,要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当学生猜得五花八门,展现了他们的丰富的想象力,通过猜测,也从中体会到要全面地观察一个物体,才能真正地认清此物,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

  (三)应用拓展。

  看立体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 、总结

  这节课很快就要结束了,哪位小朋友能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最成功的是什么?

《观察物体》说课稿8

  一、教材内容

  “视图与投影”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在每一学段要求不同。第一学段是“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第二学段是“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第三学段是“正式学习投影和三视图的知识。所以在本册教材中没有给出视图的概念,而是采用“从不同方向观察”的表述。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3、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和推理能力。

  三、教材的编写特点

  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不仅设计观察活动,而且设计了需要学生进行想像、猜测和推理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例如,呈现从不同方位观察一个立体图形所得到的三个图形,让学生用正方体搭出相应的立体图形。这就要求学生要根据已有的图形的表象,不断在头脑中对这些表象进行组合和调整,最后再通过拼摆进行验证,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四、具体编排

  例1

  通过观察小药箱的活动,说明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所有的面;使学生能够辨认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建议:

  (1)提供相应实物,让学生站在不同的位置进行观察,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是哪几个面。使学生体验到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并且发现站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长方体所有的面,而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三个面。

  (2)指导学生分别从正面、左侧面和上面进行观察,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

  (3)注意:①提供给学生的实物要足够大,观察时,视线都要垂直于被观察物体的表面。②使学生明确,这里所说的正面、左面和上面,都是相对于观察者而言的。③还可以让学生从右侧面和背面观察这个物体,描述所看到的形状。

  例2及“做一做”

  通过让学生观察两个简单立体图形组合的活动,学会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前面学生学习的都是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物体,这里是进一步学习从不同方向观察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教学建议:

  (1)让学生根据头脑中已有的从不同方向观察这些立体图形所得到的形状的表象,结合这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行判断。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提供相应实物,让学生通过观察进行判断。

  (2)让学生实地进行观察,检验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

  (3)做一做呈现了从正面观察两个物体得到的一组图形,让学生判断可能是观察哪两个物体的组合得到的。“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判断是哪两个物体”要比“给出两个物体,辨认从某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所要求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更高。教学时,可以将练习八中第2题作为基础,引导学生先想一想这两个立体图形可能是什么,并根据这两个平面图形的位置进行猜测,再验证。

  例3及“做一做”

  呈现观察4个小正方体搭成的一个简单立体图形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学习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立体图形。

  教学建议:

  (1)让学生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

  (2)让学生用4个小正方体在小组中摆出不同的立体图形,再指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进行观察。对观察的结果进行比较,并认识到从同一角度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3)也可以逐步提出要求让学生进行拼摆,例如:用4个小正方体拼摆,先使从正面观察这个立体图形得到的图形与例题中的相同(会有无数种可能);再使从左面观察到的图形与例题相同(也有无数种可能);最后,使从上面观察到的图形与例题相同(只有一种可能)。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断提问“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了吗”,使学生认识到仅仅依据从一个或两个方向看到的图形不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教师还可以增加小正方体的数量,进行类似的活动,但注意数量不宜过多。

  (4)做一做呈现观察4个小正方体搭成的两个简单立体图形的组合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学习辨认从不同方位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可以让学生直接判断,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提供相应的实物帮助学生判断。

  (五)教学建议

  1、准备好必要的教具和学具。

  由于本单元有大量的观察和拼搭等活动,所以除教具外,最好每个学生都准备一套相应的学具。可以结合实际,指导学生自制学具。

  2、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

  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像、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因此,教师要切实组织好学生的课堂活动,要让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注意不要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亲自思考。并应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