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说课稿模板七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说课稿 篇1
一、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现代小学数学“圆柱的认识”的教学。它与人教版的教学内容基本一致。但有所区别,人教版是侧重于新旧知识的衔接。体现的是立体图形体系的构建。从圆柱认识到计算表面积新授安排三课时。而“现小”教材侧重于空间观念的培养、体现的是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新授课安排二课时,但是教学的重难点是完全一致的。无论是什么版本的教材,教师都要联系学生实际、自己实际、学校实际,在教学中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
二、 联系生活实际,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
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新课程理念。设计教学本着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让学生感知数学的价值,感觉数学有用。同时尽可能避免形式主义,形式一定要为目标服务。注意了联系生活的深入、慎重、到位。
三、 注重创设开放的'氛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从兴趣入手,注重观察、操作与想象,让学生多交流、多体验、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四、 运用教学资源,优化课堂教学
我校是东北师范大学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信息化教学示范校。现有教学资源丰富,可充分满足于教学,如何有效地整合这些资源,是我们数学研究的课题。本节课相关动画、文字、图片资源30多条,恰当选择与应用非常关键。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电动玩具》是属于中班的科学活动,选自《多元整合幼儿园活动课程》,科学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让幼儿能运用各种感观,动手动脑探究问题以及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本次活动要求幼儿了解电池的作用以及培养其探索的兴趣,教材在编写上注意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一般来说,一个四岁的孩子对理论知识较难明白,但如果经过自己动手操作得出的结论往往比老师的讲述要深刻得多,因此我把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为:
1、通过让幼儿动手操作去了解电池的作用并学会正确使用电池。
2、在操作交流的过程中,让幼儿学会主动利用语言向人表达。
3、培养幼儿积极探索事物的奥妙及时发现问题并寻求答案。
前面两顶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后面一项是本活动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这一活动的对象是中班的幼儿,他们的年龄小,好玩,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以情景式教学方法为主,努力给幼儿创造一个可以供探究的环境,如我要把场地布置成一个电动工厂,可以让幼儿在这一环境中自由去安装玩具,同时我还采用了参与法,讨论法,让幼儿与幼儿,幼儿与老师之间都可以畅所欲言,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
为了更好地达到以幼儿为主体这一目标,我在这一活动中还通过让幼儿看一看,说一说,拆一拆等多种形式,让幼儿自己在实际操作中去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的办法。
三、活动设计
本次活动我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在这一环节里我采用了谈话进入:以嘟嘟玩具城的总经理给老师打来电话,说他们的玩具城明天就要开张,可是玩具城里的玩具有的却还没安装好,所以他们想要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去帮忙,问小朋友是否愿意去帮忙,以这种形式进入可以让幼儿感觉亲切,也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
第二部分: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这部分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的所在,也是突破重点和难点的关键部分。下面我们就来谈一谈这部分的设计,这里我也分了两小点:
1、引导探索
在这一部分,我请配班老师扮演经理,由经理请我班的幼儿进玩具生产工厂参观,但在参观前经理要先向幼儿提出要求:在参观的过程中,小朋友们可以自由摸一摸,拆一拆,做一做这些玩具,但要找出这些玩具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特点,并在参观完后,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好朋友和老师。这样的的组织可以让幼儿带着目的去参观,注重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2、再次探索
在幼儿初步了解电池作用的基础上,让幼儿学会正确使用电池,这里就请幼儿开始去帮助安装还没完成的电动玩具,可以激发幼儿积极参与的兴趣,通过再一次的操作去发现问题:为什么有的孩子电池安装进去了玩具仍无法动起来?这时老师可以在旁边给他们提出建议,让他们去看看玩具会动的小朋友,他们的电池是怎样安装的?由他们观察出来的结果引入到观察电池的外部特征,如请玩具不动的幼儿想一想:你用的电池是怎样安装的?你安装电池跟别人有什么不一样?再请玩具会动的幼儿示范安装电池。
通过这些提问,让幼儿注意观察、别人,发现自己与别人的不同之处,培养他们的观察让他们讲述自己的意见,这样就可体现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
(1)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在这一环节里,我把幼儿分成两组,一组幼儿负责安装电池,另一组幼儿负责检查,这一过程可以让幼儿与幼儿之间有一个沟通讨论的机会。
(2)扩散经验
在幼儿了解电池的作用以及利用学到的知识帮助总经理解决了问题的基础上过渡到让幼儿想一想电池还能使什么东西动起来?这一环节我打算:因为孩子帮经理解决了问题,所以经理要送他们每人一对电池,让他们尝试拿着电池去让我们身边的某些物体动起来。这样我可以让孩子学习环境从课堂转移到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来,以达到让幼儿主动去观察周围事物的目标。
说课稿 篇3
一、教材简析:
《狼和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个关于生态平衡的故事。课文讲的是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的居民为了保护鹿群,捕杀凶狼反而造成了森林饥荒、疾病流行。它告诉人们: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像的灾难。
作者按“平衡--失衡--道理”的思路来构思全篇。平衡--狼鹿共存,自然统一。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小鸟歌唱,鹿群嬉戏,恶狼出没,欢乐与危险同在,进攻与提防并存,组成了自然统一体。失衡--狼被捕杀,灾难降临。文章从两个方面展开叙写:一是人们组成狩猎队捕杀凶狼,消灭鹿群的天敌;二是鹿群从此大量繁殖,急速增长,造成严重饥荒和疾病流行。最后得出生态平衡至关重要的道理。课文寓自然科学知识与生动的故事中,通过形象的描述,具体的数据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大纲的要求和新教材的特点,在考虑学情的基础上制定了如下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知道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带来无法想像的灾难。
三、教学思路:
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的主要教学思路是:以读为主线,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去理解课文。在一幅幅鲜明画面,一个个具体数据的对比中悟情明理。通过讨论,读书比赛等多种形式,采用电教手段,创造一个声、色、形有机结合地教学情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的过程中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对此,我准备分二课时完成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二课时:精读感悟,体情悟理。
四、教学重点、难点:
充分运用电教媒体,在读读、议议、比比中突破重点、难点。让孩子们在读一读、比一比、想一想中真正融入课文,明白课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具体说一说第二课时是如何突破重点、难点的。
五、说教法、学法:
(一)兴趣导读,读中入境。
兴趣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在揭题之后,创设情境: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是怎么样的呢?让学生带着兴趣读第一小节。接着问“你喜欢这样的森林吗?说一说你的理由。”学生可以喜欢森林的生机勃勃,喜欢鹿的活泼美丽。学生也可以不喜欢森林中狼的贪婪和凶残。这样的设计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展现个体发展、展现其问题解决能力的`舞台,每一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思路说说自己的看法。分页标题#e#
“凯巴伯森林当地的居民恨透了狼,他们又是如何做的呢?”让学生自由去读一读,通过具体的数据体现人们捕杀狼数量之多。
(二)读中对比,读中悟情。
第三小节课文中出现的“自由王国”让三年级的学生动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而理解加上引号的“自由王国”更是困难了。教学时我准备这样去突破这一难点:“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自由王国,鹿在那儿怎样自由生活的?这一自由王国真的是鹿的自由王国吗?”通过这二个有层次的问题让学生明白:狼被消灭后,鹿无忧无虑地生活。但另一方面,正因为鹿的大量繁殖,森林被毁,病毒传染。接着让学生把一、三小节对比,体会狼被捕杀前后森林和森林中的鹿有何不同。引导学生想像森林被毁,鹿群生病的样子。学生在两两对比中引发感情,在感情的陶冶下,展开想像,启动思维,从中感悟、体会、理解。
(三)、合作学习,说话明理。
第四小节是文章的难点,让学生自读这一小节,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联系文中的句子说话,领悟人称狼为“功臣”,称鹿为“大坏蛋”的原因。进而明白文章所蕴含的道理。学生自由地将自己的发现、想法和结论进行交流和共享。教师在其中只是一个顾问,一个参谋,一个引导者。最后课堂延伸,学科整合。不过,这里的处理,我没有抓住课堂上的生成资源:学生的理解有偏差,教师的引导没有体现出来,而只是进行了总结。
以设计森林警示牌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教师可适当介绍有关生态平衡的知识,再请学生谈谈生活中没有注意生态平衡而受到大自然惩罚的事例。课后收集这样的事例。这样就拓宽了学生学习语文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的相互交*中,渗透整合,开阔视野,获得现代社会所需的语文实践能力。
第二课时的教学首先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读中入境。然后让学生在读中对比,读中悟情,组织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说话明理。最后课堂延伸,学科整合。总之让学生在和谐.民主.宽松的课堂中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课堂教学中,如果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学习方法等得到最大的发展和提高便是我莫大的欣慰!
说课稿 篇4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上午好!我非常荣幸能有机会在这里展示我的教学设计。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设计理念等七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组课文以“异国风情”为专题,目的是让学生从全人类的优秀文化中汲取营养,并受到审美情趣的陶冶。本文作者是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选编本文的意图有三:一是让学生了解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二是积累优美语言,三是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教育。
二、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本文时,即将结束小学五年级的学习,在本学期所注重培养的阅读能力方面,已经初步具备了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理解词句的能力,能够在阅读中抓住主要内容、揣摩文章的表达意图。但是仍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培养阅读情感、明白做人的道理。
三、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会让学生采取朗读、默读、浏览、配乐读等多种阅读方式,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感悟,培养语感,并受到审美情趣的陶冶。同时,贯彻创设情境、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四、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及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掌握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姹紫嫣红”等词语,并理解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积累文中优美语言;
3、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奇丽的景色。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景色的特点,积累文中优美语言。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五、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这篇文章精美隽永,但较为浅显简明,五年级学生容易理解接受,我主要采用“朗读、默读、浏览等多种阅读方式、质疑研读课文、重点读议结合”,并辅助采用“图文结合法、情境渲染法”。
2、说学法: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这节课我将引导学生用“自主质疑—以疑促读—读议交流”的方法来学习,即课前收集资料,增进对季羡林和德国的了解,然后自主质疑,以疑促读,做到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想,读议交流。
六、教学过程
基于以上分析和准备,我计划按照如下思路来开展本课时的教学。
(一)回顾旧知,质疑文题
由上学期学过的《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一课引出作者季羡林先生,顺势简介作者及留学经历,因而引出课题。
接着引导学生针对题目质疑:“自己种的花为什么要给别人看?德国人怎样种花才能让别人看到自己的花?……”等等。这个质疑环节的设置,旨在引起阅读期待,“以学定教”“以疑促学”,让学生由“冷”变“热”,带着问题主动探究。正如美国教育家哈曼所说:“那些不设法勾起学生求知欲望的教学,就如同锤打着一块冰冷的生铁。”
(二)检测预习,扫清障碍
1、在这一环节,我由字——词——文,层层推进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扫清阅读障碍。
2、首先我出示生字,先指名读并组词,然后让学生齐读,教师强调多音字、易错字,在学生练写后,让学生提出难写字,如“脊”和“嫣”,我在黑板上示范,教给学生如何把字写漂亮。
3、在学生会准确读写生字的基础上,我出示词语“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颇、耐人寻味、莞尔一笑”,采取指名读、齐读等形式让学生正确读出这些词语。
4、在学生字词全部掌握的情况下,检测读文情况,以及对部分词语的理解,对于提出的难懂词语,采取兵教兵,对解决不了的放在理解课文时处理。
(三)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扫清阅读障碍的基础上,让学生快速地浏览课文,并思考:季羡林先生几次去德国?哪句话概括地写出了季老先生对德国的印象?
引导学生捕捉重点句——“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并引导学生抓住两个关键词“奇丽”和“奇特”及标点符号来感情读,读出感叹之情。在感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奇丽”和“美丽”的不同。
(四) 细读课文,感受景色的奇丽
有位哲人说过:“埋头思考”远胜过一千句夸夸其谈。”
这一环节以“寻找奇丽——感悟奇丽”为贯穿课堂学习活动的线索,请学生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借助自学提示自主探究,研读品悟。
为了突破教学重点,我设计了这样几个层次:
理解词语,积累词语。
在学生充分的自学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景色的'美丽?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大屏幕出示: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抓住关键词“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花的海洋”“山阴道”来感受景色的美丽,抓住“任何”“家家户户”来感受景色的奇特。在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时,我结合“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图片让学生谈自己的理解,然后引导学生想象“可能都有哪些花?可能有哪些颜色的花”从而体会到花的多和美,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花团锦簇”侧重于花的样子和形态,“姹紫嫣红”侧重于花的颜色。采取指名读、齐读、男女生读等形式让学生体会花的多和美。在学生体会到花既多又美后,自然体会到这就是一个“花的海洋”,然后鼓励学生用自己积累的词语描述这美丽的景色,从而达到积累词语的目的,也为下面写话作了铺垫。
注重朗读,内化情感。
这堂课,我抓住重点句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腾出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品读,在品词品句的基础上进行多次地、反复地、有层次地读,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出意境。
在学习“景色奇丽”这部分讲解几个重点词语时,我问:你能不能读出花的美、多?(读好这些词、读好这句话。)学生借助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朗读课文;在教师简介“山阴道”一词后,紧接着又提出要求:这么美丽的德国大街你想不想去看一看?接着,学生闭眼我配乐解读。在轻柔的音乐中,通过读、想象完全把学生带到课文的意境中,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学生的朗读上升了一个高度,同时也为下文的展开想象、随文练笔作一个示范和铺垫。
展开想象,随文练笔。
我在教学中灵活采用“欣赏画面入境,品读想象中生情,深读积累中拓展”等教学方法,尽力引导学生去想象场面情景,把心放到课文中去,设身处地地去读、去想、去写。引导学生想象时,因为已经有了前面老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学生再写就容易多了。学生写好后,伴着音乐,叫2-3名学生说自己写的话。最后两次引读“多么奇丽的景色!”学生在写的过程中,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潜移默化地感受到德国奇丽的景色。在感受景色的奇特时,采取教师引读的方法感受“任何一条街”和“家家户户”,并结合美丽的街景图片感受景色的奇。
当堂背诵,积累语言。
在带着学生亲自体味了这奇丽的景色之后,学生的内心已经铺垫起足够的情感,在这个基础上背诵第三自然段,既达到了积累语言的目的,又为下面的“小导游”作铺垫。
小小导游,总结巩固。
在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整体的理解后,让学生写导游词,介绍德国奇丽的景色,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巩固背诵的文字,所以不要求学生写得多优美,只要能复述文本即可。这既是对本课教学的总结,也为下一课时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七、板书设计
这节课我设计的板书由主板书与副板书两部分组成。主板书只有本节课教学始终围绕的一句话“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副板书是两个难写的字。整个板书设计以简洁明快,突出重点为设计理念。大致如下: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奇丽的景色 脊 嫣
奇特的民族
以上就是我的教学设计。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说课稿 篇5
(一)、 初学儿歌
1、今天我们学的词语宝宝都是从操场上来的,这里有一首儿歌也是从操场上来的,有一个小朋友看到操场上热闹的'情景,还把它编写成了一首儿歌呢。想不想听听?(朗读)
2、好听吗?想不想学?打开课本自己借拼音读一读。
3、生自由读、齐读、各种形式读。
(二)、学习儿歌中的生字
2、 和同桌交流,互相读一读,认一认。
3、开火车检查识字情况。(出示,点击生字,学生读生字)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 、读儿歌(齐读、指名读)
2、学生说说,读了这首儿歌你知道了些什么?(让学生明白,天天锻炼身体才会健康。)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的收获可大啦,大家认识了六个词语宝宝,认识了14个生字宝宝,学习了儿歌,知道了只有天天锻炼,身体才会更健康。现在,又下课了,赶紧到操场上去做自己喜欢的活动吧!
说课稿 篇6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是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音乐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丰收的喜悦》中的第1课时《采金秋》。《采金秋》是一首欢快活泼、富有朝气的乡村儿童歌曲,它的旋律给学生们勾画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秋天景象。本课时就是以学习这首歌曲为主,让学生充分感受秋天的美景。
教学目标:
包括对学生音乐技能技巧的训练,创编能力的培养以及思想品德的教育。通过对歌曲《采金秋》的学习,让学生能用轻快明朗的声音,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同时激发学生热爱秋天、热爱丰收的良好情感,从中领略音乐的无穷魅力,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操
教学重难点:
歌曲中的节奏练习以及大跳音程的学习。
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主要采用提问导入法、互动学习法、分组游戏法等等,同时运用现代信息。音乐课应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音乐实践活动,所以在学习歌曲后,让学生用各种打击乐器给歌曲配上自己创编的节奏,同时分组进行表演,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展现秋天的美,从而使学生对歌曲的学习产生比较浓厚的兴趣。
本课的教学过程由节奏训练、歌曲学习、创编表演三个环节组成。
首先,采用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刚刚度过了一个愉快的暑假,同时也度过了一个炎热的夏天,现在我们即将进入什么季节呢?”这个问题和学生的生活联系很紧密,所以学生肯定会回答“秋季”;而后我接着提问:“那你们喜欢秋天吗?”这时大多数学生应该回答“喜欢”;紧接着,我引导学生说出一系列喜欢秋天的原因,比如“景色迷人、气候凉爽”等等;与此同时,我借助学生的.回答继续引导:“秋天是凉爽的,秋天是金色的,秋天不光景色美,而且秋天的声音更美!不信,你们听:淅沥沥沥沥沥淅沥沥沥!”这样,我就顺利引出了这节课的第一条节奏训练,同时大屏幕上也出示了这条节奏,然后我让学生跟我一起模仿秋雨的声音来朗读节奏。接着,大屏幕上出现歌词,我让学生根据刚才的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今年又是大丰收喂!”并且要突出强弱,这样促使学生对歌词的旋律产生兴趣;随即大屏幕出现旋律,学生随着琴声演唱这一乐句,在演唱中即时纠正学生在音准或节奏方面的错误,从而顺利解决了大跳音程这个难点,也让学生对歌曲有了初步了解。接下来,我采用同样的方式,让学生进行第二条节奏训练以及乐句演唱,从而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了节奏难点,也让学生对整首歌曲的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兴趣。
节奏训练结束后,本课进入了第二个环节:歌曲学习。由于前面已经进行了两条节奏训练以及乐句演唱,所以学生对整首歌曲的学习不会感到很陌生。大屏幕出现《采金秋》的完整歌谱,我首先采用童声的演唱方法给学生范唱了一遍歌曲,同时让学生想象这首歌曲描绘的情景;接着,又让学生听一遍教学磁带中学生演唱的这首歌曲,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歌曲,并顺势鼓励学生:“现在我们也来唱一唱这首歌曲,我相信我们班的同学们会比他们唱得更好!”接着,由我弹伴奏,并带着学生演唱《采金秋》,在演唱的同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如此反复几遍,学生对这首歌曲逐渐熟悉,最后要求学生富有感情地演唱全曲。
最后,进入本课的第三环节:创编节奏。学习完歌曲后,我拿出准备好的三角铁、双响筒、铃鼓等打击乐器,把学生分成五组,每组学生领取一部分打击乐器,要求学生利用乐器为歌曲创编节奏,同时完整地进行歌唱表演。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充分体现,由于有了多种打击乐器的加入,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得到提高,学生在歌唱中感受到了秋天的美,从而更加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
这就是整个课堂设计思路,不足之处敬请指教!
说课稿 篇7
教案资料 《轴对称(第1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理解轴对称图形,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概念。
(2)了解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区别和联系。
(3)了解轴对称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学习以及动手操作,让学生关注生活,学会观察,增强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中,体会图形的美,同时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教学重点】
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概念以及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
轴对称的性质。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主体探究-合作交流-应用提高.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直尺、剪刀和彩纸等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欣赏图片,感受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
我们生活在图形的世界中,利用图形的某种特征我们想像和创造了许多美丽的事物.
问题:观察下列几幅图片,大家观察后回答下列问题:(出示世博建筑物、奥运会开幕式鸟巢烟火、飞机、蝴蝶、窗花等图片).
(1)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对称给人以平衡与和谐的美感,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对称的世界里,你平时有注意到吗?
(2)你能举出几个生活中具有对称特征的物体,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吗?
(3)你能利用手中的彩纸,剪出具有对称特征的图案吗?
二、动手操作,教师组织,合作交流,归纳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师生互动操作设计:
教师走到学生中去,与学生一起观察图形,讨论其具有的共同特征,并利用“对折”的方法剪出各种美丽对称的图案,展示出来,可以发现这些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我们把这条直线看作轴),直线两旁的部分可以互相重合,比如在生活中具有这种特征的物体有:飞机、风筝、汽车等.
1.经过学生讨论,找到特征后,引导学生归纳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归纳: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2.出示教材图片,下面的每对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你能概括这些特点吗?
学生观察图片,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共同总结每对图形所具有的特征,学生可能发现:沿某条直线对折,两个图形能够完全重合.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轴对称的概念进行归纳.
把一个图形沿着某条直线对折,如果能够和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3.观察,类比轴对称图形和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对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区别和联系进行讨论交流,加深理解:
轴对称是说两个图形的位置关系.而轴对称图形是说一个具有特殊形状的图形.
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和轴对称图形都有一条直线,都要沿这条直线折叠重合;如果把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部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就是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反过来,如果把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看成一个整体,那么它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说课稿】相关文章:
《观潮》说课稿07-03
蜡烛说课稿07-05
口技说课稿06-14
《墨梅》说课稿08-17
《松鼠》说课稿01-13
说课稿范文01-15
优秀说课稿01-15
称赞说课稿01-16
优秀的说课稿01-16
《藏戏》说课稿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