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资料大全>诗词名句>己亥杂诗鉴赏

己亥杂诗鉴赏

时间:2022-10-15 08:58:15 诗词名句 我要投稿

己亥杂诗鉴赏(5篇)

己亥杂诗鉴赏1

  《己亥杂诗·其五》原文

  清代: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其五》译文及注释

  译文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注释

  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荡:无限。

  吟鞭:诗人的马鞭。东指:东方故里。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落红:落花。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花:比喻国家。即:到。

  《己亥杂诗·其五》鉴赏

  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鸦片战争爆发后,他多次给驻防上海的江西巡抚梁章钜写信,商讨国事,并希望参加他的幕府,献计献策。可惜诗人不久就死在丹阳书院(年仅50岁),无从实现他的社会理想了,令人叹惋。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并反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

  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龚自珍论诗曾说“诗与人为一,人外无诗,诗外无人”(《书汤海秋诗集后》),他自己的创作就是最好的证明。

  主旨:抒发了自己辞官司离京时的复杂感情,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全诗移情于物,形象贴切,构思巧妙,寓意深刻。

己亥杂诗鉴赏2

  作者:

  龚自珍

  原文:

  九州气愤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释:

  1.九州:中国。

  2.气愤:气愤勃勃的局面。

  3.恃(shì):依赖。

  4.喑(yīn):哑。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气愤。究:终究、究竟。

  5.天公:天子。重:重新。抖擞:振作精神。

  6.降:降生。

  诗意:

  中国要想气愤勃勃就需要风雷激荡,这种万马无声的局面其实令人悲哀。我但愿天子重新振作精神,不要局限于一种规格或方式往选用治国的人才。

  赏析:

  “万马齐喑究可哀”一句,深刻地表现了龚自珍对清朝末年死气沉沉的社会局面的不满,因此他暖情地呼叫社会变革,而且以为这种变革越大越好,大得该像惊天动地的春雷一样。他又以为实行社会变革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才,所以他暖情地呼叫:天公啊!请你抖擞精神,把各式各样的人才都赏给我们吧。

  这是一首精彩的政治诗。全诗层次清楚,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烦闷,腐朽的观状,就必需依赖风雷激荡般的巨鼎力量。暗喻必需经历汹涌澎湃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气希望勃勃。第三层,作者以为这样的气力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但愿。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寄意深刻,气魄磅礴。

  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望法。“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惟被禁锢,人才被抹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气力,比喻尖利猛烈的.改革。从大处着眼、整体着眼、大气磅礴、雄浑深邃的艺术境界。诗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的名句。诗人用奇异的想象表现了他强烈热闹的但愿,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气希望,一扫笼罩九州的烦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布满理想。它独辟奇境,别开生面,呼叫着变革,呼叫未来。

  龚自珍具有比较提高的政管理想和主张,对于后来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惟的形成起了前驱作用。他在文学上的成就主要在诗歌方面。他善于把诗歌作为武器,斗胆勇敢地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危机、统治团体的独裁和腐朽,暖情地歌颂理想和个性的解放,发出强烈的要求改革的声音。

己亥杂诗鉴赏3

  己亥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jiàng)人才。

  注释

  1.九州:中国。

  2.风雷:疾风迅雷般的社会变革。

  3.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4.恃(shì):依靠。

  5.喑(yīn):没有声音。

  6.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7.究:终究、毕竟。

  8.天公:造物主,也代表皇帝。

  9.重:重新。

  10.抖擞:振作精神。

  11.拘:拘泥、束缚。

  12.降:降生。

  译文

  要是这么大的中国重新朝气蓬勃,靠的是像疾风迅雷般的改革。像万马齐喑一样的局面,毕竟让人心痛。我奉劝皇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赏析

  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现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比喻尖锐猛烈的改革。从大处着眼、整体着眼、大气磅礴、雄浑深邃的艺术境界。诗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的名句。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它独辟奇境,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未来。

己亥杂诗鉴赏4

  《己亥杂诗

  作者:清·龚自珍

  原文:

  九州气愤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释:

  1、浩荡:告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荡:无穷。

  2、吟鞭:诗人的马鞭。东指:东方故里。

  3、海角:指告别京都的间隔,亦可翻译成天边,形收留很遥的地方。

  4、落红:落叶。

  5、化作春泥:变成春天的土壤。

  6、九州:中国的别称之一。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7、气愤:气愤勃勃的局面。

  8、恃(shì):依赖。

  9、喑(yīn):哑。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气愤。

  10、天公:造物主,这里指天子。

  11、己亥:时间。

  12、降:降生,降临,泛起。

  诗意:

  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鼎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气希望,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言终究是一种悲伤。我劝告皇上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选取更多的'人才。

  赏析:

  这是一首精彩的政治诗,表达了诗人反对侵略,改变政治面貌,渴想人才辈出的思惟感情。全诗层次清楚,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第二层指出了要改变这种烦闷,腐朽的观状,就必需依赖风雷激荡般的巨鼎力量。暗喻必需经历汹涌澎湃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气希望勃勃。第三层以为这样的气力来源于人材,而朝庭应该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但愿。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寄意深刻,气魄磅礴。

己亥杂诗鉴赏5

  《己亥杂诗

  作者:龚自珍

  原文: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海角。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注释:

  1、浩荡:告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荡:无穷。

  2、吟鞭:诗人的马鞭。东指:东方故里。

  3、海角:指告别京都的间隔,亦可翻译成天边,形收留很遥的地方。

  4、落红:落叶。

  5、化作春泥:变成春天的土壤。

  诗意:

  浩浩荡荡的告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遥处延伸,马鞭向东举起这一起声,从此就是海角天涯了。我辞官回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土壤,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赏析:

  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触感染。固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旧要为国为民绝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诗的前两句抒怀叙事,在无穷感触中表现出豪放潇洒的气概。一方面,告别是忧伤的,究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旧事如烟;另一方面,告别是轻松痛快的,究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枷锁束缚的樊笼,可以归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告别的愁绪就和归回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海角。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天然而然地融进议论。“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鸦片战役爆发后,他多次给驻防上海的江西巡抚梁章钜写信,商讨国是,并但愿参加他的幕府,献计献策。可惜诗人不久就死在丹阳书院(年仅50岁),无从实现他的社会理想了,令人叹惜。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告别之情转进抒发报国之志。并反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锦绣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固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暖情;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

  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怀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龚自珍论诗曾说“诗与人为一,人外无诗,诗外无人”(《书汤海秋诗集后》),他自己的创作就是最好的证实。

  主旨:抒发了自己辞官司离京时的复杂感情,铺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全诗移情于物,形象贴切,构思巧妙,寄意深刻。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花纷纷毫不是无情飘洒,为的是化作春泥培育出更多的新花。[落红:落花。花朵以红色者居多。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诗人用移情于物的.手法,借落花翻出新意,为我们铺示了一个极为瑰丽的境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在诗人望来,落花作为个体,它的生命是终止了;但一当它化作春泥,就能保护、滋养出新的花枝,它的生命就在下一代群体身上得以延续,体现出真正的生命价值——终将孕育出一个繁花似锦、绚丽灿烂的春天!这哪里是落花的葬词?这分明是一首新生命的歌!

  诗人借花落回根,化为春泥,抒发了自己积极向上的人生立场。这两句诗也包含了这样的哲理:“落红”好像成了无用之物,但从另一角度望,它能化泥护花,仍有价值和作用,它包含着世上的万事万物均具有两面性,“有用”和“无用”不是尽对的,而是相对的,枢纽在于观察者的视角,在于自身的价值和功用。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也隐喻了诗人虽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命运。从而形象、贴切地铺示了作者为国效力的献身精神。

【己亥杂诗鉴赏】相关文章:

己亥杂诗鉴赏10-14

己亥杂诗鉴赏5篇10-14

己亥杂诗教学设计12-01

己亥杂诗教学反思03-27

《己亥杂诗》教学反思04-21

己亥杂诗教学设计5篇12-02

己亥杂诗教学设计(5篇)12-02

八年级上册语文《己亥杂诗》教案09-25

山中杂诗诗词赏析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