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社会交往说课稿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社会交往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社会交往说课稿1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爱心架起友谊桥”,选自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心理健康教育自助读本》(八年级),属于人际交往心理范畴。
一、教学理念和目标
爱心,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基础,友谊,是青少年走向社会的奠基石。对朋友付出真诚的爱心,建立患难与共的美好友情,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教材设置“爱心行动”这一单元,围绕“患难见真情”这一主旨,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渗透,让学生体会在关键时刻,关心朋友、付出爱心的重要性,培养青少年“爱”的能力。
根据以上的教学理念,我制定了三个活动目标:
1、了解“患难见真情”的深刻含义。
2、学会主动关心朋友,付出爱心。
3、感受快乐,获得人生价值。
二、教学方法
我以故事和情景为主线,采用情境体验法、讨论分析法、交流汇报法进行教学,为了达到以上活动目标,我设计了活动过程四部曲:
1,情景导入,感受真情。
2,活动引领,学会关爱。
3,联系生活,付出爱心。
4,实际行动,体验快乐。
现在,我具体说说,我是怎样教这一课的。
三、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情景聚焦
为了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患难真情”的意义,我准备了一些典型的事例,(课件出示)
马克思与恩格斯这两位革命巨人之间的友谊是人类友谊的典范,《资本论》这部经典著作是他们伟大友谊的结晶。最初,恩格斯经营着自己并不喜欢的事业
资助马克思顺利写作。马克思逝世以后,恩格斯放下自己的工作,尽力从事《资本论》后两卷手稿的整理,完成朋友的遗愿,正是这种无私的`友谊及真心的付出,才使得《资本论》这部革命史书得以顺利出版,为共产主义阶级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我国历史上也有“知音难觅”的故事,传说俞伯牙是一位琴师,却一直没有遇到真正能听懂他琴声的人,只有钟子期能领悟其中的真谛,俞伯牙将他视为知音,钟子期死后,俞伯牙摔断心爱的瑶琴以祭知音,被传为佳话。
通过这两个经典故事,向学生展示患难友情的无限珍贵。
(二)各抒己见
在“情景聚焦”的基础上,讲述《鲁滨逊漂流记》的故事,鲁滨逊流落到一个荒芜人烟的孤岛上,他最先感受到的是孤独,寂寞和无助,最终他明白,没有朋友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作为青少年,我们的朋友正在日益增多,我们不能一味地等待朋友来帮助我们,而是应该主动去帮助朋友,从此引导学生分析:我们可以怎样关心朋友,帮助朋友?为了突出重点,实现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几个场景。
场景一:体育课上,小明跳高时不小心崴了脚,痛得坐在地上起不来。
场景二:小建是个领养的孩子,最近他知道了真相,情绪异常低落,时常偷偷落泪。
场景三:小芳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可是由于家庭困难,父母多病,她面临着辍学的危险。
学生看完小品后,分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1、假如你是他们的朋友,遇到上面的情况,你会怎么办?
2、帮助别人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在热烈的讨论分析后得出结论,我们要主动关心朋友,在朋友需要时伸出热情的双手,雪中送炭,让朋友在危难时刻感受到友谊的珍贵。友谊会因为我们付出的爱心而变得更加牢固,世界会因为我们付出的爱心而变得更加美好。这是本课的中心主旨,也是课后同学们努力的方向,
(三)心灵感悟
播放歌曲《友谊地久天长》,通过倾听经典的歌曲,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患难见真情(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的道理,从而主动付出爱心,关心朋友。交代学生自己做一件关心朋友的事情作为课外作业,结束本课。
四、教学反思
这节课值得反思的地方很多,我主要讲以下三点:
1,灵活处理教材,本课活动来源于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格式,而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实际生活,安排了几个生活场景,目的是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关心朋友,珍惜友谊,懂得付出,用爱心架设友谊之桥,潜移默化的达到活动目标。
2,运用经典故事,深入浅出,有效地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受真挚友谊的伟大力量,使平凡的友谊得到升华。
3,本课为学生提供了培养爱心,发展友谊的平台,在这里,学生重新审视自我,发展自我,客服自私,学会博爱。最终全面培养和塑造青少年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
社会交往说课稿2
“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以下是“幼儿园社会说课稿简短”,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一、说教材。
此教材来源于生活。我们都知道,幼儿无论在园或在家,无时无刻都会和同伴发生联系。但到了大班,我发现幼儿之间矛盾逐渐增多,这是由于大班幼儿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主见,在一起时很容易发生冲突甚至攻击性现象。所以针对我们班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这个活动,主要以幼儿的情感、认知、接受能力为前提。
二、说目标。
根据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主导作用;并根据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标。
1、引导幼儿参加集体活动,了解同伴的含义,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
2、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乐意与同伴交往。
3、体验与同伴共同交往、生活的乐趣。
根据目标,我们的重点定位于:幼儿能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了解同伴的含义,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
活动的难点是:侧重幼儿自由结伴讲述部分。初步学习人际交往技能,体验同伴交往的.乐趣。通过小组讨论,集体评价,游戏活动等使幼儿的分类经验得到整理,使活动呈现出趣味性、综合性,寓教育于生活情境、游戏中。
为了目标更和袄的达成,我做了3点准备:
1、空间准备:6张呈半圆形摆放的桌子。
2、物质准备:幼儿自带一至两样食品,多媒体动画。
3、经验准备:事先和幼儿一起回忆与同伴交往的经验。
三、说教学方法。
1、游戏体验法:游戏是幼儿活动的主要形式,而且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加深。”通过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参加游戏,加深对同伴的印象,体验与同伴交往的乐趣。
2、讨论法:通过不同形式的讨论方法——集体讨论、自由结伴讨论、个别讲述等形式加深同伴的理解。
3、情境教学法:通过制作多媒体动画片段,让幼儿分析讨论对错,为主题的活动提供具体场景。在这一过程中,现代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发挥了传统教育手段不可替代的功能。
4、多通道参与法:新《纲要》中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过程和结果。”因此,活动中引导幼儿尝一尝、论一论、玩一玩、做一做多种感官参与,不知不觉体验同伴的乐趣。
四、说过程。
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共同讨论——自由结伴讨论——个别讲述——情境教学——游戏体验——品尝交流。
1、开始部分:参加加集体活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幼儿齐搬桌子,按老师要求和同伴一起布置环境。分小组分任务,和同伴一起搬桌子,放教具。让幼儿在共同合作、互助中自然的引入活动,体现目标一。时间为5—10分钟。
2、基本部分:分三环节。
(1)、共同讨论。解决你刚才和谁合作?为什么和他合作?你知道和你合作的人你叫他什么吗?什么叫同伴?那自己和同伴有什么区别?关系又是怎样的?什么样的人能称为同伴?等问题。
(2)、自由结伴讨论。我的同伴是谁?我们怎样成为同伴的?我们在一起发生的一件有趣或记忆最深的一件事是什么?
(3)、请个别幼儿讲述“我的同伴”,教师总结。体现了目标一、二。时间为十五分钟。
3、高潮部分:分两环节。
(1)、情境教学。观看多媒体动画,评议这样的同伴对不对?好不好?为什么?(放一些小片段,有幼儿互助、合作、分享的事,也有不合作、分享的片段。)
(2)、游戏体验。由于我们班幼儿平时音乐活动中教师都很注重幼儿找朋友边唱边表演。所以教师边弹奏各种教过的歌,请幼儿起立找同伴一起边唱边表演。体现了目标二、三。时间为十五分钟。
延伸活动:品尝交流。在品尝交流中结束活动。符合满足幼儿嘴谗、能力弱的特点,让幼儿在交往中体会同伴交往的乐趣。
附教案
目标:
1、引导幼儿参加集体活动,了解同伴的含义,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
2、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乐意与同伴交往。
3、体验与同伴共同交往、生活的乐趣。
准备:
1、空间准备:6张呈半圆形摆放的桌子。
2、物质准备:幼儿自带一至两样食品,多媒体动画。
3、经验准备:事先和幼儿一起回忆与同伴交往的经验。
过程:
一、幼儿齐搬桌子,按老师要求和同伴一起布置环境:
①、分小组分任务。
②、和同伴一起搬桌子,放教具。
二、共同讨论:
①、你刚才和谁合作?为什么和他合作?
②、你知道和你合作的人你叫他什么吗?
③、什么叫同伴?
④、那自己和同伴有什么区别?关系又是怎样的?
⑤、什么样的人能称为同伴?
三、自由结伴讲述:
①、我的同伴是谁?
②、我们怎样成为同伴的?
③、我们在一起发生的一件有趣或记忆最深的一件事是什么?
四、个别讲述:
“我的同伴”,教师总结。
五、观看多媒体动画:
评议这样的同伴对不对?好不好?为什么?(放一些小片段,有幼儿互助、合作、分享的事,也有不合作、分享的片段。)
六、游戏体验:
游戏:找朋友。由于我们班幼儿平时音乐活动中教师都很注重幼儿找朋友边唱边表演。所以此次活动教师边弹奏各种教过的歌,请幼儿起立找同伴一起边唱边表演。
七、延伸活动:
共同品尝幼儿带来的食品,可相互交换分享,在轻松的环境中结束活动。
社会交往说课稿3
在生活中安全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下面我们来看看幼儿园社会安全说课稿,欢迎阅读借鉴。
一、说设计意图: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马路上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但是由于人们的遵守交通规则意识的淡薄,交通问题接踵而来,这些问题时刻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尤其处于幼儿期的孩子在行为上还处于他律阶段,他们并不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别人这样做,他们也会这样做,如:不遵守红绿灯、不走斑马线等,作为老师应该用各种方式让幼儿获得正确的认识,要让幼儿明白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对我们的生活及生命所造成的危害,同时,结合大班幼儿好求知、好学习之一特点,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要让幼儿在知道基本的交通规则内容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行为意识,并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好习惯,从而使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就如《纲要》中所说活动要“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因此,此活动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故适合大班幼儿教学。
二、说活动目标:
了解必要的安全及自护知识对孩子们是非常重要的,而幼儿的语言是通过在生活中积极主动地运用而发展起来的,孩子们健康知识的获得正是在听、说以及表达的环境下获得的。因此根据本班幼儿特点,我将活动目标定为:
1、认知目标:知道基本的交通规则内容
2、技能目标:懂得遵守交通规则的益处
3、情感目标:从小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
三、说活动重难点:
活动的重难点是依据活动的总目标而来的,因此在总目标的指引下我将本次活动的重点定位于:通过游戏知道基本的交通规则内容。
难点为:从小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
四、说教学法:
(1)说教法
《纲要》中指出“教育内容要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活动的组织应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因此,为使幼儿很快进入活动状态,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1提问法;
2、观察法;
3、交流讨论法;
4、情景设置法;
5、欣赏法。通过这些方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启发幼儿的思维,让幼儿获得新的知识,从而发展其智力,培养其自我保护的能力。
(2)说学法
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并用适当的方法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本次活动中,幼儿采用的学法有:
1、游戏法。
2、体验法
3、多感官参与方。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理解并遵守交通规则,这也符合心理学所说的“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
五、说活动准备:
为了是活动顺利的开展、同时更加吸引幼儿的注意并且达到本次活动的目的,我做了如下的课前准备工作:
1、交通标志若干
2、音乐《幸福拍手歌》
3、多媒体课件
4、交通灯模型
六、说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应围绕活动目标来设计,为了让幼儿快乐学习,达成目标,在本次活动中,我采用的是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以下几个流程:
七、说活动延伸: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活动要有一定的延展性和融合性,为了使本次活动真正达到良好的效果,对幼儿形成长期的影响,在活动结束之后请幼儿回家和父母一起分享认识的交通标志。
社会交往说课稿4
一、设计意图
幼儿在生活中,经常能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标志。而且会询问这个标志是什么意思?那个标志代表什么?幼儿的这种兴趣及好奇。正是我们向幼儿介绍社会,以及社会生活的一个突破口。常用的标志活动采取了多种多样的形式,让幼儿通过找一找,认一认,画一画等了解标志的外形及含义,从而发展幼儿的想想力、创造力,本次活动综合了社会、艺术、语言等领域的内容,运用了多种手段,从而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难点是:认识常用标志,理解各种标志的含意。
二、活动目标
通过教材内容和设计意图,吸取人本主义教育理念。为满足幼儿认知,能力,情感的需要,按照《纲要》涉及的五大领域教育目标,确定本次教学目标为:
1、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兴,认识常用的标志,引导幼儿用完整、流畅的语言讲述对各种标志理解的含义。
2、在认识常用标志的基础上,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合作创造,设计标志。发展幼儿的想像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三、活动准备:
为顺利完成以上教学目标,在活动准备方面,特作如下安排:
1、幼儿知识经验准备;请家长带领幼儿到公共场所及其他地方找各种标志,并想办法通过查询、查资料等办法理解标志的意图。(可通过照图片、图标、网上等办法收集各种图标)。
2、教具、学具准备:为体现学具、教具是幼儿学习的教科书,在本次活动中,要求幼儿,家长,教师共同收集常用标志的资料作补充。同时为幼儿提供各色彩纸、彩笔笔等制作用品等。教具的提供主要有:各种标志的卡片,有代表性的录像片断,如:禁令标志:禁止通行、禁止进入、禁止鸣喇叭、禁止停车、、警告标志:注意危险、交叉路口、铁路道口、、军人的标志、电视台得标志等
3、心理环境准备:为幼儿在自然的环境下学习,在幼儿园墙壁上设置一块展览版,把幼儿找到的标志拿到幼儿园放在展览版上进行展示。
四、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总体设计思路:以《新纲要》为指导,借鉴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及做中学思想。从“寻找标志――认识常用标志,理解各种标志的含意――标志小游戏――讨论设计图标――制作图标――”五大块,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感知到体验到创造,使原有的经验与新经验之间建立有机的联系。让幼儿在互动式、开放式、探究式的教育活动中,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学习。从中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感知力、想像力、创造力。
各环节的具体教法、学法及时间分配如下:
第一环节:带来幼儿观看展览版,“请小朋友看看展览版上都是什么”?将幼儿引到“标志的世界”。目的将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到该活动中来,此环节在1分钟以内。
第二环节:运用多种感官认识常用标志,理解各种标志的含义,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相互谈发现。这部分是重点,需8钟左右。
建构主义理论提示我们,在教学中,要帮助孩子利用情景、协商对话等环境要素,发挥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为此,我让孩子在“标志”情景中,与标志零距离接触,通过看、摸、听认识常用标志,理解各种标志的含义。“你认识哪些标志?它有什么含义?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好朋友”。教师、幼儿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形成合作学习机制。
第三个环节:标志小游戏,加强对标志认识的环节,需4左右分钟,教师准备各种标志的图片,让幼儿快速认出是什么标志?是什么意思,看看谁的反应快。这环节是难点。
在游戏中幼儿对常见标志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并保持了浓厚的持续探究的愿望,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第四个环节:过渡环节,需1分钟,讨论设计图标,请幼儿想一想,我们幼儿园什么地方需要挂上标志?设计什么样的标志?同时把幼儿引到坐位上。
一、活动内容的选择
本次活动根据大班多元智能创意主题活动《冬日暖洋洋》中真温暖主题生成,在冬季选择这样一个活动,我觉得选材贴近幼儿生活,符合季节特点。
二、具体活动目标的确定
冬天里,围巾是每天都能用到的,每个小朋友都有围巾,但是一般孩子都是家长代劳,所以确立目标1:尝试打围巾结;另外,围巾除了保暖外,还有打扮自己的作用,为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确立目标2:乐于用多种方法系围巾,打扮自己;由于幼儿尝试动手打围巾结,所以必须人手一条围巾,四十多条围巾,很好的教育机会,所以确立目标3:观察各种各样的围巾,这也是对幼儿观察能力的一种培养。
三、教材分析及幼儿分析
本次活动是一个综合活动,它涉及到了艺术领域、语言领域、科学领域三个方面,对于我们这个地区来讲,围巾在冬季比较常见,但是围巾也包括冬季的保暖围巾和秋冬的防风沙、打扮自己的纱巾,幼儿自备了各种各样的围巾进行系围巾和观察围巾,教材的选择适合大班幼儿的水平及特点。基于我班幼儿喜欢动手操作,所以这一活动很适合我班的幼儿。
四、重点和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观察不同形状的围巾。通过与同伴选的围巾的对比观察,教师的细心引导一步一步得以突破。活动的难点在于尝试打围巾结,用多种方法系围巾,教师首先请小朋友想想
妈妈平常怎样系围巾或妈妈怎样给你系围巾,再动手试一试,请个别幼儿展示围巾的系法,教师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引导幼儿可以大胆想象,设计出自己认为更漂亮的围巾系法,从而突破难点。
五、准备工作
根据活动的需要,在活动前发动了幼儿园和本班的幼儿带了各种各样的围巾并展览在班级前面,保证人手一条还有剩余,便于幼儿选择,为活动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准备。在幼儿用多种方法系围巾时,我为幼儿准备了关于围巾系法的幻灯片及舒缓的音乐作为背景。我还选择了比较有活力的音乐作为围巾展示的音乐,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为了鼓励幼儿的展示,我还准备了造型奖、表演奖、设计奖的奖状,为了烘托颁奖时的热烈气氛,特意配了颁奖的音乐。
六、过程及相关策略
开始由班级前面展示的围巾,直接引出举办围巾展览会,请幼儿参加。选择自己满意的围巾进行观察、与同伴的围巾进行对比,幼儿通过对比就会发现围巾的花纹、形状、颜色、质地、款式、厚薄等方面的不同,既然有这么多的围巾,就给幼儿一个表述自己喜爱的机会说一说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围巾及其原因,幼儿有说到暖和的,自然引到,围巾的用途,幼儿有说到打扮自己,自然导入到幼儿练习打围巾结,并请个别幼儿向大家展示打围巾结的方法,再鼓励幼儿用多种方法系围巾打扮自己,幼儿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各种方法把围巾系在头上、脖子上、腰上等,为了使每一名幼儿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我设计了一个围巾展示的表演,请每一名幼儿都做小模特进行表演,并对幼儿进行了分组,我也融入到幼儿中间去进行表演,激发幼儿的兴趣。为了对小朋友的表演进行肯定,我还准备了造型奖、表演奖、设计奖的最佳奖和优秀奖的奖状,以幼儿提名,老师记录的形式进行,为了保护幼儿的参与积极性,还我准备了小组奖的奖状,使奖励既突出了个别,又面向了全体,最后利用幼儿园老师来听课的宝贵机会,邀请园长为获奖幼儿颁奖。
七、活动反思
从整体来讲,我觉得本次活动有一些优点或闪光之处:
1、从幼儿身边选材,离幼儿生活很近,符合季节特点。
2、我为活动做了充分的准备,在活动前发动了幼儿园和本班的幼儿带了各种各样的'围巾并展览在班级前面,保证人手一条还有剩余,便于幼儿选择,为活动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准备。在幼儿用多种方法系围巾时,我为幼儿准备了关于围巾系法的幻灯片及舒缓的音乐作为背景。我还选择了比较有活力的音乐作为围巾展示的音乐,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为了鼓励幼儿的展示,我还准备了造型奖、表演奖、设计奖的单项奖的奖状,为了保护幼儿的参与积极性,还我准备了小组奖的奖状,使奖励既突出了个别,又面向了全体,为了烘托颁奖时的热烈气氛,特意配了颁奖的音乐。
3、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参与得比较积极,很开心,所以我认为他们很喜欢这次活动。整个活动的环节设计,层层深入,教师对活动也很投入,融入到幼儿中间去了,活动目标还是完成得很好。
4、我觉得利用幼儿园老师来听课的宝贵机会,邀请园长为获奖幼儿颁奖很好,这样幼儿觉得自己被重视,“园长给我颁奖了”有自豪感。
5、大多数的幼儿都愿意动手系围巾,并且想象力、创造力很丰富。
6、在围巾展示表演的时候,整个活动掀起了一个高潮,幼儿愿意表现自己,敢于表现自己,大部分幼儿的音乐表现力都很好。
但是,对于本次活动我觉得还有一些不足之处:
1、幼儿表达得不够积极,原因:在观察各种各样的围巾时,是不是先请幼儿到前面看一看、摸一摸,然后不拿围巾回座位更利于幼儿的观察,或者直接在座位上看?幼儿把围巾取回去之后,大多数幼儿都是把自己的围巾和身边的小朋友进行比较,这样有局限性,本来很明显的不同之处,需要老师的引导才能发现,而且有围巾在手里,他们更关注的是手里的围巾本身而不是表达发现。
2、在说围巾有什么用的时候,教师有些拖,在张硕研说好看的时候,我就应该及时总结收住,围巾还可以打扮自己,导入到下一个环节,不必非说出毛线织的围巾是保暖,纱巾可以挡风沙、打扮自己。
3、整个活动时间长了,以至于后来颁奖的时候很匆忙,教师都把小组的奖给落下了
社会交往说课稿5
此次说课我将从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重难点、活动准备、教法学法、活动过程等六方面来说。
首先,活动设计的意图出自于对大班孩子年龄特点及年龄段发展外现情况的把握,大班孩子的自我认知意识逐步加强,在社会交往上表现出对自己交往的朋友圈有了一定意识上的界定,他们有自己喜欢的朋友,有自己“讨厌”的同学,而且在游戏活动中总是愿意和自己的好朋友分享玩具,和好朋友一起去“欺负”其他人,甚至和好朋友一起“干坏事”。针对上述种种孩子的表现,基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社会领域目标2中对大班年龄段孩子的要求:能与同伴友好相处,有自己的好朋友,与同伴发生冲突时能自己协商解决等社会性发展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幼儿才是真正的学习的主人。本次活动我相当重视这一点,整个活动都是幼儿自己观察、讨论、并做到幼幼、师幼交流共同形成社会认知,达到活动的目的。
好的活动选材及设计意图是活动开展的源动力,但活动的具体实施还得有赖于活动目标的导向性指引,针对此次活动我从能力及情感两个维度设计了如下活动目标:一是情感目标培养幼儿主动关心、帮助周围人或动物的情感;二是能力目标帮助幼儿用完整的语言与同伴、老师交流自己的观察发现与想法。把情感目标定位于此次活动的重点目标是因为社会交往本来就是孩子情感外显的学习与体验。而此次活动的难点则为从活动开展中延伸对好朋友的拓展认识,将幼儿情感融合进大自然内皆朋友这一点,它需要进行后续活动进一步体现。为了很好的达成活动的目标,我为活动作了如下准备:ppt及轻快的音乐。
在明确了设计意图、拟定了活动目标及做好了活动相关准备后,我把活动的过程分为了导入活动、基本活动 、结束活动三个大环节,其中在导入活动环节的设计为跟随律动找朋友,感受找到好朋友的`愉快。老师提出要求后开始活动,环节预设问题为: 和自己喜欢的朋友坐在起心里是什么感觉? 该环节的设计意图一是为了给孩子愉悦的情感体验,二是为更好地过渡到基本活动环节,在两环节的过渡时师可用很轻松的言语即可过渡,过渡环节预设问题为:孩子们和好朋友坐在一起的感觉都这么好,那我们来看看有这样一群小朋友,你愿意和他成为好朋友吗?为什么?让孩子带着问题看ppt,顺利过渡到基本活动的第一个步骤。在孩子们形成基本的情感认同后展开基本活动的第二个环节,说说自己喜欢的朋友。通过说达到能力目标的实现,再回到对重点目标的突破即讨论他们怎样才能交到朋友。最后让幼儿进一步发展思维,说说自己要怎样去结交更多的好朋友。我把基本活动设计为四个步骤递进主要是想通过幼儿的亲身体验发展幼儿情感,伙伴交流发展幼儿语言表述能力,发展思维提升幼儿情感。结束活动是与导入活动相呼应的设计,即听着音乐找更多朋友一起跳舞,并和朋友做一些抱一抱、亲一亲的动作,增进朋友间的友谊。总之,把幼儿放在活动的主体位置是我在设计活动过程的主要想法。也是新《纲要》对活动设计的基本要求,即幼儿才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就是活动的合作者、引导者与支持者。
针对这次教学活动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设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以情境教学法为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形象,为主体的生动活动提供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孩子一定的态度体验,使孩子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方法,同时我还将采用了问题教学法,即在活动引导中,提出恰当的开放性问题,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形成了好的师幼互动。当然活动的开展成功与否最主要还是体现在孩子的学习效果上,为了保障孩子更好地学,在此次活动中采用的学法有:多通道参与法和体验法。
《指南》中指出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成人就注意自己言行的榜样作用,避免简单生硬的说教。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观察讨论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活动中引导幼儿看一看、比一比、学一学、说一说、想一想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对活动内容产生兴趣。为了让幼儿对朋友间的有更深的认识,同时采用游戏体验法,在寻找新朋友的过程中引导幼儿体验、感受交往成功的快乐期间,还通过幼儿间的互补交流、师幼合作的方法,表达丰富、多样性的认识,体现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
当然,活动的开展会有一些生成性的东西随时发生,再好的活动方案预设也没有活动过程的变化快,所以我会在开展活动后再深刻反思,找出方案设计中的不足再改进,敬请大家多指导。
【社会交往说课稿】相关文章:
关于说课稿02-21
蜡烛说课稿12-19
口技说课稿11-15
《观潮》说课稿12-16
《猫》说课稿05-04
《吆喝》说课稿06-10
《免疫》说课稿06-11
《雷雨》说课稿06-16
《假如》说课稿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