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资料大全>诗词名句>襄阳曲四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襄阳曲四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时间:2024-12-02 18:19:26 晓璇 诗词名句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襄阳曲四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襄阳曲四首》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借乐府旧题而创作的组诗。这四首诗既可见其性情,又可见其诗风。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襄阳曲四首原文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原文:

  其一:

  襄阳行乐处,歌舞白铜鞮。

  江城回绿水,花月使人迷。

  其二:

  山公醉酒时,酩酊高阳下。

  头上白接篱,倒著还骑马。

  其三:

  岘山临汉水,水绿沙如雪。

  上有堕泪碑,青苔久磨灭。

  其四:

  且醉习家池,莫看堕泪碑。

  山公欲上马,笑杀襄阳儿。

  翻译:

  其一:

  在襄阳行乐之处,至今犹有人歌舞《白铜鞮》之曲。

  汉江之泽水回绕着江城,襄阳之花容月色实在是令人着迷。

  其二:

  晋人山简醉酒之时,在高阳池醉态可掬。

  他头上反戴看白接篱之帽骊在马上,样子实在是可笑。

  其三:

  岘山依着汉江,水绿如碧,沙白似雪。

  山上有纪念羊枯的堕泪碑,上面的字己久为青苔所没,看不清楚了。

  其四:

  姑且在习家池觅得一醉,不去山上看堕泪碑了。

  也学一学山公欲上马的醉态,让襄阳小儿也笑上一笑。

  赏析:

  李白在襄阳所写的这组诗,既可见其性情,又可见其诗风。在襄岘汉水的背景之下,一个怀着未醉之心的醉翁形象,栩栩如生。

  组诗之第一首。这里的“白铜鞮”当指汉水在襄阳段的堤坝。这是襄阳群体娱乐的地方。江城被绿水环抱,襄阳的花,襄阳的月,真是迷人。读着这首诗,眼前就会浮现出一个场景,在月圆花好的夜晚,人们在江水边的长堤上载歌载舞,多么热闹多么生动传情。面对此情此景,诗人和读者不能不忘我地陶醉在其中。这一首第三句在格律上有“失粘”之嫌,说明李白写诗并不受格律的严格约束。

  组诗之第二首。这是描写一个历史人物的醉态,这个人叫山简。山简是晋大将,性情豪放,酒醉后常反戴帽子倒骑马。酒醉后的人物神态生动活现,在阳光下,系着白头巾,倒着骑马,非常有趣。此诗活灵活现地塑造了一个醉态可鞠的人物形象。

  组诗之第三首。岘山、汉江、水色、沙色、山上的堕泪碑以及碑上的青苔,碑上被磨灭了的碑文等等物景,平实道来,没有雕饰,其中自有诗人对世事沧桑的感慨。山依旧,水仍绿,碑尚在,唯有碑石上生了青苔,碑文已被磨灭,其寓意就是时间的长河能淹没一切。

  组诗之第四首:习家池边旧有凤泉馆、芙蓉台、习郁墓,群山环抱,苍松古柏,一水涓涓,亭台掩映,花香鸟语,风景清幽,自古常有骚人墨客来此咏诗作赋。西晋永嘉年间镇南将军山简镇守襄阳时,常来此饮酒,醉后自呼“高阳酒陡”,唐代孟浩然曾感叹:“当昔襄阳雄盛时,山公常醉习家池。”堕泪碑是为了纪念西晋羊祜而立的。羊祜生前都督荆州诸军事,驻襄阳。羊祜死后,其部属与当地百姓在岘山羊祜生前游息之地建碑立庙,每年祭祀。见碑者莫不流泪,杜预因而称此碑为堕泪碑。酒醉了,堕泪碑也不去看了,欲上马而又上不了马,襄阳的小孩子们看着笑了。酒醉以后,人就不会有什么愁苦。“莫看”,“且醉”二句,是痛苦的潇洒。

  词句注释:

  ⑴襄阳曲:乐府旧题。《乐府诗集》卷八十五列于《杂歌谣辞·歌辞》。王琦云:“《襄阳曲》,即《襄阳乐》也,《旧唐书》:《襄阳乐》,宋随王诞所作也。延始为襄阳郡,元嘉二十六年仍为雍州。夜闻诸女歌谣,因作之。其歌曰:‘潮发震阳来,暮至丈提宿。丈提诸女儿,花艳惊郎目。’”

  ⑵白铜鞮(dī):乐府曲名,相传为梁武帝所制。一说为南朝齐梁时歌谣,曾流行于襄阳一带。吴兢《乐府古题要解》:“都邑二十四曲有《白铜鞮歌》,亦曰《襄阳白铜鞮》。”王注:“《隋书·乐志》:‘梁武帝之在雍镇,有童谣云:“襄阳白铜蹄,反缚扬州儿。”识者言,白铜蹄,谓马也。白,金色也。及义师之兴,实以铁骑。扬州之士皆面缚,果如谣言。故即位之后,更造新声,帝自为之词三首,又令沈约为三曲,以被管弦。’后人改蹄为鞮,未详其义。”

  ⑶渌(lù)水:清澈的水。

  ⑷“山公”二句:《世说新语·任诞》:“山季伦为荆州,时出酣畅。人为之歌曰:‘山公时一醉,径造高阳池。日暮倒载归,酩酊无所知。复能乘骏马。倒著白接。举手问葛彊,何如并州儿?’”山公,山简。酩酊(mǐng dǐng):大醉的样子。

  ⑸白接(lí ):白色的头巾。山简每喝醉了酒,总是倒戴着头巾,倒骑着马回家。

  ⑹岘(xiàn)山:山名。在湖北省襄阳县南。又名岘首山。东临汉水,为襄阳南面要塞。西晋羊祜镇襄阳时,常登此山,置酒吟咏。《晋书·羊祜传》载:“祜乐山水,每风景,必造岘山,置酒言咏。”

  ⑺水绿沙如雪:一作“水色如霜雪”。

  ⑻堕泪碑:即在襄阳岘山。这里用羊祜的典故。《晋书·羊祜传》载,羊祜镇守襄阳时,常登岘山。祜死后,他的部属在岘山建碑立庙,每年祭祀。见碑者皆流泪,杜预因此称此碑为“堕泪碑”。

  ⑼习家池:又名高阳池,位于湖北襄阳城南约五公里的凤凰山(又名白马山)南麓,建于东汉建武年间。《世说新语·任诞》刘孝标注引《襄阳记》载,汉侍中习郁于岘山南作鱼池,成为游览胜地。山简镇守襄阳时,常来此饮酒,醉后自呼“高阳酒徒”。孟浩然《高阳池送朱二》:“当昔襄阳雄盛时,山公常醉习家池。”

  创作背景:

  这四首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李白游襄阳时。根据裴斐《李白年谱简编》,时李白三十四岁,游襄阳,识韩朝宗,有《与韩荆州书》《襄阳曲四首》等作品。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襄阳曲四首原文翻译及赏析】相关文章:

陈师道《登快哉亭》原文翻译及赏析06-23

《长歌行》汉乐府诗歌原文注释翻译赏析优秀07-19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07-17

徐志摩诗歌《偶然》原文及赏析08-02

艾青诗歌《沙》原文及赏析02-16

生如夏花泰戈尔原文诗歌带翻译12-01

诗歌《迷娘歌》原文及赏析02-10

顾城诗歌《远与近》原文及赏析12-09

《寄扬州韩绰判官》翻译赏析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