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乐巨人贝多芬》说课稿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贝多芬说课稿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贝多芬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贝多芬说课稿1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本课教学设计以“了解古典乐派风格及大师贝多芬”为指导思想。
(二)理论依据
《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都提到音乐教学中主要是通过聆听和感受音乐,在弘扬民族音乐同时还应开阔视野,理解尊重世界其他国家的音乐文化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
二、教学背景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高中《音乐鉴赏》模块中第八单元第十五节“贝多芬”中的《第九交响曲》。
在第八单元《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要求欣赏两首乐曲《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是贝多芬钢琴杰作之一,学生曾问贝多芬:这首乐曲表达的内容?他答:你去读一下莎士比亚的《暴风雨》吧由此可见,此曲是一首思想性高、斗争性很强的乐曲。
《第九交响曲》在他全部作品中占有特别突出的地位。是他在交响领域中伟大成就的总结集中体现了他创作的思想境界、革命热情和艺术理想。作者引导听众通过阴暗和绝望痛苦和沉思、冲突和斗争,走向全人类的自由和解放、胜利和欢乐、团结和友爱。《第九交响曲》孕育很长时间(自1808—1822年)直到1824年完成写作。首演后取得巨大成功。
(二)学生情况分析
1、本课的教学对象是我县一所重点中学高中一年级(1)班的学生,全班46人。这些学生大都来县城几所初中校,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对古典主义音乐不了解,都知道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对《第九》交响曲不太熟悉,只知道《欢乐颂》的简单旋律。
2、有个别是招收来的艺术特长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视唱能力,同学都有较强的求知欲。
(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
1、导入新课环节——引导法 直接进入主题
聆听《第23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感受、体验、认识、理解作品的音乐情绪,引导学生了解贝多芬生平以及欧洲古典主义音乐风格的特点。为学生进一步进行探讨性学习古典主因音乐风格做好铺垫。
2、新授环节——体验、分析法
本节课以聆听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为重点内容,在感受、体验的基础上,自主分析和理解音乐内容。演唱《欢乐颂》主题。了解《第九交响曲》的创作背景,及作品产生的影响。
3、拓展环节——比较、讨论法
学生对贝多芬的音乐作品的欣赏,让他们用感受、体验、分析作品的能力来探究古典主义音乐特征。
(四)技术准备
多媒体设备、多媒体课件、利用教材及配套课件,和师生搜集的视频资料,充分认识贝多芬及音乐风格。
(五)前期教学状况、问题与对策
学生在初中教材中,已经初步接触过贝多芬及他的作品。如《第五命运交响曲》。也通过其他学科,了解了一些贝多芬的相关信息。本节课是在欣赏作品的'同时,感受作品的深刻内涵,认识、理解古典主义音乐的特征。因此,教师课前对学生的引导和准备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也要注意,不能过高或过大,在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引导和激发学生通过作品欣赏,总结古典主义音乐特征。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目标
聆听《第23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及《第九交响曲》
第四乐章,体会“自由、平等、博爱”敢拼搏的精神。培养学生乐观、勇敢、坚强的精神品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感受、体验、认识、理解作品的音乐情绪,在古典主义音乐的鉴赏学习中感悟、体会其中的意境。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初步懂得古典时期重要的音乐体裁-奏鸣曲、交响曲及奏鸣曲式。
2、分析欧洲古典主义音乐风格的特点。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通过对作品的理性分析,感受《第九交响曲》音乐情绪及音乐风格。
(二)教学难点
聆听《第九交响曲》,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及音乐风格,理解音乐内容 认识、理解古典主义音乐特征。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聆听《第二十三热情奏鸣曲》引出作者贝多芬。
简单介绍这首曲子,通过欣赏使学生掌握奏鸣曲相关知识。
(二)新授
(1)介绍贝多芬生平。 (投影短片介绍)
(2)介绍《合唱》交响曲创作背景。(投影短片介绍)
(3)学生演唱《欢乐颂》主题片段
1)听《欢乐颂》主题片段
2)学生跟伴奏演唱歌曲
(4)欣赏《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片段
1、旋律、节奏的特点?
2、从乐队演奏到人声合唱,音色的转换,对音乐的情绪有怎样的推动作用?
3、为什么贝多芬把人声加入交响曲中,人声在这里起到什么作用?
(三)总结
通过欣赏学生总结古典主义音乐风格特征:
继承德奥民间优良传统,确立了主调音乐风格,在音乐创作中的主导地位,奠定了古典类型的奏鸣曲式、交响曲、室内乐和歌剧的规范。他们的创作以崇尚理性、逻辑严密、内容充实、形式严谨、含义深刻、为特征,构成了古典主义的音乐风格。
(四)扩展
课后作业
写一片听后感,巩固学习成果,鼓励继续探究
六、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一)评价方式
本课的学习效果评价方式包括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教师评价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学生自评安排在完成分类依据的选择和分类结果的确定之后。
(二)评价量规
七、教学设计的特点
这节课是一节以合唱为主的欣赏课。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依托合作这一指导思想,组织教学内容,设置教学环节,在教学设计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从学生熟悉的音乐入手,引起兴趣,并深入认识。让学生参与熟悉主旋律,引起学生对作品的共鸣,使学生得到完整的艺术享受。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鉴赏的能力。
八、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运用了讲授、体验、等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鉴赏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完整的艺术享受。
由于自身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还有差距,因而在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 对学生的关注程度不足。另外在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式方法方面还有待于多加思考。
贝多芬说课稿2
一、学情分析:
名人们为人类历史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往往为世人景仰。七年级学生正处于人生道路的起点,他们自然而然地把名人奉为自己崇拜的偶像,处处效仿。但是处于幼稚、懵懂的人生阶段,他们常常认识问题不够全面,又侧重于感性认识,所以教师要作好引导工作。使学生懂得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除了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更是在精神和品格上超凡脱俗,要学习名人的崇高品格和奉献精神,学习名人的良好习惯和治学方法,从中获得健康向上的审美享受。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掌握“重荷、深邃”等词的读音、词义,并会正确运用。
2、理清文章结构,了解音乐巨人贝多芬。
过程和方法:诵读法 讨论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贝多芬不屈命运的安排,执著追求音乐事业的精神,逐步走进大师的内心世界。
三、教学方法:
导学结合,自主探究,师生互动交流。
课堂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渲染氛围
听一段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让学生谈谈从这交响曲中听到了什么?(听到了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心理历程:苦闷—-绝望——不甘——抗争……) (让学生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意图:导入新课,课文与《命运交响曲》都表现了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心理历程。提示本节课的学法:通过欣赏音乐来领会文章的内容。)
下面让我一起走近《音乐巨人贝多芬》,去看看耳聋后的贝多芬,在生活中是个怎样的形象?读读这篇文章。让我们一起走进贝多芬的心灵。
(二)介绍贝多芬生平(幻灯片出示贝多芬简介)
(三)检查预习情况
1、读准字音
重荷(hè)深邃(suì)门槛(kǎn)踌躇(chóu chú)磐石(pán)
2、解释词语
不见天日:看不到光明。
踌躇:犹豫。
深邃:深奥。
(四)速读课文 整体感悟
1、根据提示补全客人来访的全过程
客人来访→女佣开门→女佣介绍贝多芬的情况→(参观贝多芬工作室)→(贝多芬下楼并和客人谈话)→贝多芬和客人共进晚餐→(贝多芬回忆往事)
2、你认为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从文中找出依据)
明确: 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
五、拓展延伸
1、像贝多芬这样“通过苦难,走向欢乐‘的人还有很多,你能说出某个
类似的人物吗?
(学生自由谈论)
2、多媒体播放舞蹈《千手观音》简单介绍演员情况。
3、通过对贝多芬及这些与命运抗争的人的故事的了解,同学们一定有很多话要说,下面就请同学们写下自己的感受。
六、课堂小结
贝多芬把苦难看做是上帝的礼物,希望我们像贝多芬一样,去坦然面对苦难和失败的挑战,做一个真正的.强者。下面老师送你们一首诗:
《世界开始对你明亮了》
——献给风华正茂、斗志昂扬的同学们
当你进入生命的春天
世界开始对你明亮了
像一条铺着卵石的小溪
吹着叶笛,摇着野花的铃
去追逐奔腾的江河
童年的迷惑,天真
让位给勇敢的求知和探索
人生不再是一部童话
而是充满现实的酸甜苦辣
你会昂然地迎接这一切
正如你身上的全部光彩
来自青春的勇气和力
啊,没有人去怀疑春天的美丽
只会为春天的虚度而惋惜
七、作业设计:阅读:罗曼罗兰的《名人传》
贝多芬说课稿3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向我们讲述了贝多芬应邀参加一个音乐会,在音乐会上受到亲王的侮辱,愤然离去的事。通过这篇课文使学生了解贝多芬倔强的性格。
设计理念
按照《语文课程标准》对中段教学的要求,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确立以抓住关键词、重点段进行情感体验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象,在读中理解人物的品质。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读中感受理解贝多芬面对权贵自尊自爱的品质,懂得做人应该有尊严的道理。
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词语,积累并运用语言。
3.学会本课要求认识和会写的生字。
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理解词语、积累词语,丰富语言,感受贝多芬倔强的精神。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同学们都读了不少书,很多名人的故事时时刻刻激励着我们,你都知道哪些名人呢?说说看。
2.今天我们也来结识一位名人,他的名字叫——贝多芬(板书)。我们看看课文中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3.学生自由读文,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通过学生的回答抓住重点词进行板书,帮助学生概括课文内容。(板书:受到邀请动情弹奏遭到侮辱愤然离去)
4.从回答中我总结出了这几个词语,谁能把这几个词连成一句话,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生回答)用一句话把这件事说得又清楚又明白,抓住关键词是总结主要内容的一个好方法。在这件事中哪一个场景令你感受到贝多芬的倔强呢?
5.由文章题目入手,抓住题眼进入重点段的学习。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第4段,画一画你印像深刻的词语。自读课文,边读边画。
二、抓住重点,感知人物形象
1.你从哪里体会到了贝多芬的倔强?他为什么会这样做?
通过对文章中有关内容的朗读对贝多芬的倔强有初步的印像。
2.亲王如此无礼,而开始贝多芬又是怎样地尊重他们,为他们动情演奏的呢?
通过抓重点语句,利用贝多芬动情的弹奏来与亲王的无礼形成对比,从侧面突出贝多芬的形象。
三、创设情境,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的第3段。
2.渲染情境,提升情感。
我相信用心读的同学一定已经不知不觉中走进了课文,听(放《月光曲》录音),这就是贝多芬那首著名的《月光曲》,嘘,你看到了吗?贝多芬此时正坐在钢琴旁,熟练而深情地弹奏着,那深静幽雅的琴声从贝多芬的指间流淌出来。我们禁不住闭上眼睛,让整颗心沉浸在这优美的乐曲中,这时我们眼前的演奏厅消失了,观众也消失了,我们仿佛站在海边,抬起头,你看到了——
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上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了一缕缕青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狂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接一个朝岸边涌过来。
是啊,我们忘记了周围的一切,沉浸在这样的意境中,用课文里的一个词来形容就叫做——陶醉。
3.指导朗读:你陶醉了吗?读读看——
让多名学生读第3段。
4.你来填一填。
多么( )的演奏,多么( )的旋律,这( )的乐曲,使人们( )。
大家停止了谈话,忘记了周围的一切,仿佛( )在( )的月光中。
5.再来背一背。
四、再悟课文第4段,体会贝多芬的倔强
可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打断了这美妙的琴声,默读第4段,用波浪线画出令你印象深刻的句子。
1.体会词语“旁若无人”。
旁若无人是有人还是无人呢?是有人却当作没有人一样。课文里是谁旁若无人?(伯爵)他又对哪些人视而不见呢?(贝多芬和这些沉浸在乐曲中的人),他旁若无人的表现是什么?(声音越来越大)作为一名观众此时你有何感受?是啊,对于一名用心聆听、尊重艺术的人来说真是无比的气愤,对于用心演奏乐曲的钢琴家贝多芬来说更是忍无可忍。他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说的?
出示句子:贝多芬再也忍受不了这声音的干扰,愤怒地停止了演奏,站起来高声说:“我绝不能为这些蠢货演奏!”
2.指导朗读:你想怎么样读这句话?
(勇敢地,高声地,愤怒地)引导学生理解词语,体会情感。随着学生的理解让他激情地朗读。
3.对比体会,指导朗读。
出示:“我绝不能为这些蠢货演奏!”
“我不能为这些蠢货演奏!”
4.体会句子“不但不……反而……”。
原本多好的一场演奏会啊,可是现在因为伯爵的傲慢无礼,激起了演奏者的忍无可忍,如果你是主办这次演奏会的亲王,会做些什么呢?
是啊,制止无理的行径,向演奏者赔礼,这是起码的尊重!可亲王是怎么做的呢?他不但不……反而……,(引读)。面对这种侮辱,贝多芬——(怒不可遏)。亲王不去制止伯爵是因为他位高权重,他训斥贝多芬是因为贝多芬无足轻重,面对这种侮辱,贝多芬……面对自己的心血和人格得不到起码的尊重,贝多芬——(怒不可遏)
5.指导朗读。
谁来再现贝多芬的声音?其他同学想想你能从贝多芬的声音中听出些什么?
(勇敢、愤怒、骄傲。引导学生进行情境朗读)
听没听到贝多芬的骄傲?与亲王相比,贝多芬是值得骄傲的,为什么呢?
是啊,亲王只是因为他们的身份才尊贵,而贝多芬是靠自己的奋斗才取得了今天的成就!他有哪些成就?你了解多少?
(生汇报)
说得对,但在这些成就背后,贝多芬的努力又有多少人能够体会得到呢?我收集了一些,请大家用心多读读吧,把能打动你心的话多读几次。
(配合命运交响曲进行解说)
从小开始学习钢琴和小提琴……
8岁时开始在音乐会上表演并尝试作曲……
12岁时贝多芬受聘为宫廷古钢琴与风琴乐师……
25岁在维也纳举行了第一次音乐会……
26岁开始出现耳聋的症状,“要忘掉自己的不幸最好的方法就是埋头苦干!”……
此后五年他又写作了第1号到第11号钢琴奏鸣曲。
“即使身体虚弱到极点,也应该有勇气把握自己的精神!”……
29岁年贝多芬又完成了《第1号交响曲》。
“不要让生命在无所事事中消逝”……
33岁写出了雷霆万钧的第3号《英雄》交响曲。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休想使我完全屈服。”
……
1827年3月26日下午,57岁的贝多芬与世长辞……
6.再次朗读,升华情感。
带着对贝多芬的尊敬,带着对亲王贵族的鄙视,带着贝多芬的骄傲再记读这句话吧。(生齐读)
说完,贝多芬头也不回地走出了演奏厅,迎着疾风暴雨,快步离开了亲王的庄园。他这一走,将会失去什么?但他赢得了什么?
四、总结全文,引发学生的`思考
面对困难,他毫不退缩,他是——倔强的贝多芬,面对权贵,他不卑不亢,他是——倔强的贝多芬,面对自己热爱的音乐,用一生来追求,他是——倔强的贝多芬!
来看看我们的板书吧!从这个倔字中,你是否看到了一个人(单人旁)不屈(屈字)的精神呢?
第2课时
一、复习回顾,总结课文
1.走近了贝多芬,聆听了贝多芬美妙的演奏,更被他那倔强的精神所感染。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课文,再去读读那些令你感动的地方。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回顾课文内容。)
2.你想为大家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把你对课文的理解,对贝多芬这个人的精神的理解都用你的声音表现出来。
(学生选读课文任意段落,在朗读中释放自己的情感,既是对课文的回顾,也是对学生理解课文的一种检查。)
3.通过同学们动情地朗读,我们仿佛看到了贝多芬的身影,这是一个( )的贝多芬。
(通过填空的形式总结课文)
二、结合语境,再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
通过学习,你们对这篇文章都有了比较深的了解,在我们学习文章的过程中有些生字已经变得熟悉起来,下面让我们一起再到课文生字栏中去认一认他们。
(1)先自己读几遍。
(2)指名读,纠正字音。
(3)对几个多音字进行指导。
读读下面句子,看谁读得准确。
乐圣贝多芬成名后很多贵族拼命地想结识他。
我们在快乐地玩耍。
音乐课上我们尽情地欢唱。
贝多芬坐在钢琴旁熟练而深情地弹奏起著名的《月光曲》。
战场上子弹呼啸着从他耳边飞过。
(4)给书上的认读字标上拼音,进一步巩固认读效果。
2.指导书写。
(1)对形近字进行区分。
性—姓 权—仅 奏—秦
钢—刚 熟—热 沐—淋
(2)指导书写重点生字。
奏:下边的部分要重点进行指导。
熟:“熟悉”的反意词是“陌生”。用这两个词各说一句话。
沐浴:这两个生字可一起教学,词义与水有关。引申:我们沐浴着阳光。
斥:这个字可以利用形象法进行记忆。把那一点记住。
(3)在《写字》上按要求书写。
三、积累词语。
1 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画下来,和同学交流一下。
2 把词语记在积累本上,然后选一两个各说句话。
贝多芬说课稿4
一、说教材
《贝多芬百年祭》是英国戏剧家萧伯纳在贝多芬逝世一百周年时写的一篇祭文,课文选自《外国诗歌散文欣赏》的第六单元,单元主题是“准确把握人物精神”。
文章并没有过多地描述为我们所熟知的贝多芬坎坷的一生,只简要提及他的双耳失聪、终身未娶。本课内容重点是从他的精神品格与音乐创作的角度入手,分析他的伟大灵魂与不朽成就。
所以我在解读课文时通过20世纪英美新批评派“文本细读”的理论,抓住课文后半部分,即从音乐创作史的角度分析贝多芬音乐的深刻思想内涵,解读贝多芬的深沉孤独感,那种隐藏在贝多芬不羁个性后的人的孤独感。
二、说学情
对大多数高二学生来说,文中诸多专业名词可能不太好理解,而作者从音乐史角度评价贝多芬就更不易读懂。所以我重点从写人散文一般的阅读规律方面引导他们探究,听其言观其行,对比中见特征,探究人物性格特征。相信学生在高一练习了一系列写人记事散文阅读和写作,现在把握萧伯纳笔下贝多芬的人物精神应该没有太多障碍。
三、说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本文是一篇写人散文,因此我在设计教学目标时特别注意了阅读目标与写作目标的统一,读写不分离。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萧伯纳笔下贝多芬的音乐特征及性格特点,并认识两者之间的关联。
(2)体会写人散文描写手法的丰富与细致生动,并借鉴这些写人技巧。
2。过程与方法
(1)钩玄提要,细读文本,通过自主阅读与分组合作,探究与领悟贝多芬其人其乐的特征与价值。
(2)学会分析复杂句子,自觉关注文章的遣词造句,丰富自己的语感图式,提高语文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贝多芬的奔放不羁与热情狂野,准确把握人物精神。
(2)领悟贝多芬的深刻思想与深沉孤独,思考人生。
基于以上教学目标,我将教学重点放在对内容的理解上,准确把握贝多芬的人物精神。训练学生在文本阅读中钩玄提要,并通过长难句子的分析认识贝多芬的音乐与性格特点。
这节课的难点,我认为,应该不是通常所说的领悟贝多芬的反抗精神,这一点显而易见。按照我的理解,难点是领悟贝多芬的深刻思想与深沉孤独,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人生。
四、说教法学法
新课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主要起到引导作用,把发现、体验、感悟、交流的权力还给学生。
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阅读经验,联系校本教材中的预习篇目,刘索拉《你别无选择》的第十五章,集中写森森在贝多芬音乐的阴影下苦心孤诣探索自己风格的那一章,创设情境。进入课文阅读中充分调动学生搜寻并概括贝多芬的音乐特点与性格特点,在合作探究中准确把握人物精神,之后继续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写人技巧,并借鉴练习。
五、说教学过程
导入。情境教学能极大地激起学生的学习愿望,促进学生主动、创造性地学习,所以我利用校本教材中的相关篇目,通过描写音乐学院作曲系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等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感受音乐殿堂的独特魅力。
设置问题,引导阅读。因为同学们之前已经预习了课文,所以课堂上要求同学们根据我提的两个问题,快速地重读课文,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贝多芬的音乐作品呈现了怎样的风格特征?(2)贝多芬的人物性格。
这两个问题是贯穿全文的,一些学生可能只关注课文的前半部分,所以回答得较片面,只找到音乐的奔腾澎湃、散乱无章与为人的狂放不羁、固守道德。经过引导,最终添上音乐使人清醒与思想有深度这另一层意思。
这两个问题的阅读、思考、归纳、回答的时间大概是10分钟~15分钟。经过总结归纳,学生能认识到萧伯纳描述贝多芬的音乐其实是为了衬托贝多芬的'性格,写音乐的不朽价值其实为写贝多芬人生的不朽价值。
这一共识达成后,我会引导学生在人物形象的比较中更深刻地领悟人物精神。
首先是课文中贝多芬与莫扎特形象的对比。莫扎特是穿紧腿裤的宫廷侍从,臣服于权贵,因而在道德问题上具有灵活性,说白了就是文过饰非,没有原则;贝多芬固守道德,坚持正义,是激进的共和主义者,是务实求真的清教徒。这一对比一下子就强化了学生对贝多芬精神的认识,油然产生对贝多芬的敬佩感。
其次,联系校本教材,比较贝多芬与《你别无选择》中森森的形象。因为在课外阅读中学生深深地被小说中的“陌生化”效果、黑色幽默风格所吸引,所以我在导入课文与深化阅读这两个环节都联系了校本。森森在小说中最典型的形象是执着于作曲,追求音乐的力度,在贝多芬交响乐的阴影下探索个人的风格。他的这种执着精神很容易被学生抓住,与贝多芬统一起来。
这里面有个难点,贝多芬和森森在音乐创作之路上都积淀了深沉的孤独感。贝多芬虽然得到了前辈艺术家的肯定,但并没有被他们接纳,或者说不屑于与他们共处,也没有被百年后萧伯纳那个时代的人理解,文中萧伯纳有“今天的人们对贝多芬的音乐困惑不解”。可作印证。被肯定而不被理解与尊重,这种深沉的孤独在森森身上得到某种程度的体现。通过这两个人物形象相同点的分析,引导学生达成这样一种共识:思想的深刻性需要付出生活孤独的代价,这就是所谓的曲高和寡而高处不胜寒吧。
在第一课时的最后,我选择播放一首贝多芬的交响乐:第九“合唱”交响曲的第四乐章,大约5分钟。这是学生所熟悉的旋律,《欢乐颂》的主旋律,表现了对人类团结友爱的期待。旋律愈是激昂欢快,就愈能感受到贝多芬人生的孤独。本课作业即是写一篇音乐欣赏文字,任选贝多芬的一首乐曲。当然,能够从刚刚放的乐曲中听出感悟、写出感悟就最好。
这就是第一课时的主要内容,第二课时准备欣赏课文的写人技巧并在练笔中借鉴这些技巧,将阅读与写作统一起来。
从语言方面引导学生畅谈最直接的感受,那幺很多学生就会提到幽默而诙谐的语言风格,这样可以使得人物性格描述得更形象。课文里很多复杂而难解的句子是学生关注的重点,这些句子富有磅礴的气势和强烈的感染力。
同时,课文为了突出贝多芬的人物精神,主要运用对比与衬托的手法。将莫扎特和贝多芬形成对比,突出贝多芬不受约束、坚守道德操守的可贵品质。还有衬托,用韩德尔和巴赫衬托贝多芬灵魂奔腾澎湃的可贵之处。
本节课的作业,是让学生选择课文中感受最深的一两种写人技巧,写一篇人物散文。
贝多芬说课稿5
一、教材分析:
《倔强的贝多芬》选自科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四单元,是一篇主体课文,课文讲述的是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在一次音乐会上,不堪忍受贵族的侮辱而愤然离开演奏现场的故事,生动形象而又鲜明深刻的表现了贝多芬自尊、倔强、高傲的性格。
设计理念:三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语言,有了一些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因此我设计的这节课尽量让学生表达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在技法上按照《语文课程标准》对中段教学的要求,同时根据教材的特点,确立以抓住关键词、重点段进行情感体验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象,在读中体验,在读中理解人物的心理和品质。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单元以“自尊、自强”为训练主题,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的阅读教学的要求,以及三年级学生的阅读水平,我确定了三维目标和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倔强、怒不可遏”等词语的意思。继续培养默读的习惯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用情境去渲染课堂,抓住学生思维,顺势引导,通过自读自悟,合作交流升华故事所要传递的情感体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懂得做人应该有尊严的道理。感受和理解“乐圣”贝多芬面对权贵自尊自爱的品质。
4、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课文,读中感知、感受。
5、教学难点:感受和理解“乐圣”贝多芬面对权贵自尊自爱的品质。
三、教法:
根据小学生语文课程标准中对阅读课教学的要求,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模式组织课堂教学,引领学生在自主的、愉快的、轻松的氛围中吸取知识。同时,利用多媒体电教手段形象、醒目的特点创设情境,使学生与文本巧妙的融合,同时,带领学生借助多媒体手段,品析重点词句和段落,完成教学目标。
四、学法:
学生通过小声读、默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以读促讲,让学生在读中感知、感受、感悟文本所要传递的情感体验,最后升华情感,学生在读文的过程中,动手圈、勾、画、写,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
五、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用多音字“强”导入。
问学生你们认识吗?谁能给它组个词语?用“倔强”来说一句话。从而引出倔强的贝多芬。(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强调“倔强”一词的`读音。)
第二环节:初读感知、感受。
首先,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小声读课文,做到不丢字、不添字,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然后教师出示一些词语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
(意图:根据课标对第二学段的阅读要求,鼓励学生遇到不理解的字或词使用工具书来查找。培养使用工具书来阅读的习惯和能力。一旦习惯养成,学生就不会漫无目的的读文章,而会有目的去品读,独立阅读的能力也会渐渐的养成。)
学生分段读文,(读一段,说说段意)课件出示:受到邀请,动情弹奏,遭到侮辱,愤然离去。让学生抓住几个重点词连成一句话,说课文内容。
第三环节:直接切入重点,深读感悟、生情。
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处理以下教学任务:
1、指导学生在《月光曲》的渲染中,朗读第三自然段。
意图:播放音乐《月光曲》,让学生在壁上双目,在欣赏配乐朗读中感受音乐会的美好氛围,体会贝多芬的高超的演奏技巧,为理解下文中伯爵的大声喧哗和亲王的训斥职责这一无礼之举,设计了反差对比。
2、教师课件出示填空题,以此加深学生对本段的印象,达到背诵的目的。
3、再悟课文第4段,体会贝多芬的倔强。
让学生默读此段,用波浪线画出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再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学习成果。选出代表汇报交流。在汇报时,教师出示第四自然段的内容,让学生们指出贝多芬是怎样说的,指导朗读贝多芬说两句话。提醒学生注意提示语和两句话中的重点词语。通过反复品读,体会人物语气。
设计意图:由于本段在课文是重点段,所以我采用了互动合作的形式来学习这一段,让学生在交流、探讨中达成情感的共鸣。汇报贝多芬是怎样做时,让学生结合贝多芬愤然离去的画面,解决这样两个话题:看着贝多芬离去的身影,你想对贝多芬说什么?想对那些贵族们说什么?
意图:学生在畅谈自己的见解时,自然而然的升华了情感。体会到了贝多芬在面对有权有势的贵族的无礼和侮辱时,并没有妥协,而是勇敢的站起来,用自己刚强不屈的言行来维护自己的尊严,充分体现了他自尊、自爱的性格。这时教师板书:伯爵亲王无礼侮辱维护尊严此时此刻学生情感与文中人物的情感融合,达到情感共鸣。
第四环节:拓展延伸
说一说,自己再生活中遇到过不被别人尊重的事情吗?你是怎样做的?
意图:让学生懂得做人一定要有尊严,要具备和贝多芬一样的“自尊、自爱”的品质。
第五环节:总结。
学生自我评价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
贝多芬说课稿6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首先感谢三所学校的领导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学习与交流的机会。通过这次活动,我在其他老师身上学到很多知识,这在我以后的教学中可以说是一份宝贵的财富。衷心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机会进行交流与学习!下面是我关于这一课的说课——
一、说教材
《音乐巨人贝多芬》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内自读课文。第三单元是名人故事单元,学习这类题材的课文,要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探寻人物的足迹,学习他们的精神,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本课叙述的是音乐巨人贝多芬,学习这篇课文,营造审美氛围,从贝多芬的肖像入手,让学生对贝多芬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感受。 “相由心生”,贝多芬的外貌是他的心灵世界和独特个性的折射,激发学生对人物做进一步的了解。贝多芬对待扼运的态度,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在苦难中造就的`伟大品格对学生能起到一定的熏陶感染作用。
二、说目标
根据课文内容与教学实际,我设计了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人物的肖像描写的技法——“形神兼备”。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
过程和方法:
1、学习运用勾勒外貌和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
2、引导学生从感受人物的肖像描写进而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的精神,培养学生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学习运用勾勒外貌和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
三、说过程
1、以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激情导入,然后介绍他的生平。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了解贝多芬的生平、作品及影响。
2、本单元的重点就是通过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为此我设计了第二个环节——学生自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这对精读品析课文做了有利的铺垫。
3、在整体阅读基础上,学生精读课文品析人物形象。为此我设计了一个问题:我从 看出贝多芬是一个 的人。学生通过教师引导对课文的信息进行细致的筛选,从而对人物形象也有了一个立体的感知。
4、人物形象的感知如此的立体,这得益于作者对人物形象的精到的描绘,特别是对人物肖像的描写。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再读有关贝多芬的肖像描写的句子,总结描写的要点,并进行实践环节:请学生进行人物速写,选取同班同学,描写外貌,三五十字即可,不提及姓名,文成朗读大家一起猜,同时我适当点拨写法得失。
5、语文在于积累,教师要实时指导学生知识的迁移,为此我先设计了一个问题——你还知道哪些像贝多芬一样,身患疾病,不向命运低头,自强不息的强者?你了解他们多少故事?勾起他们探求这些人伟大事迹的渴望,并结合教学实际,我选取了《名人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世界——无声 无光 无语》《我的生活——海伦凯勒自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几篇励志书籍,让学生课外阅读。
四、说教法
1、根据张志公先生关于语文课“是以知识为先导,以实践为主体,并以实践能力的养成为依归的课”的思想,我确定了自己阅读教学的课型——“五步推进式”教学模式,即“资料助读-整体感知-精读研讨-学练巩固-积累迁移”。这种教学模式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即对阅读材料由浅入深的理解过程。从教读过程来看,既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运用知识进行训练的过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也都得以体现。
2、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导入,教师利用鲜活的导语,引起学生的兴趣,自然的转移到教学的活动中,是一堂课顺利进行的前提保证。为此根据本课的特点,在课前播放贝多芬的代表作《命运》,一是激起学生对音乐的感知,二来也为学生探究本文做了心理准备。
3、以读为本,运用各种朗读法,欣赏品味文章。“读书百遍,其意自见”文章的语言比较地生动传神,也有一些含义比较深刻的话,不可能光靠着语言的传达给学生,在这种说不出、道不明的情况下,只有通过学生多次的朗读来引导他们自主地欣赏品味这些语言,教师灵活地运用快速阅读、默读、齐读来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其中的内涵,在读中培养朗读能力。
4、重视学生能力的养成,文本就是例子,教师要善于运用这些例子对学生进行写作能力的指导,本课就利用学以致用这个环节,让学生得到“渔”。另外,语文在于积累,教师应依据所学知识,引导学生知识迁移,转化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并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知道,不仅在课堂上、在教科书中学语文,还要在课堂外、在生活中学语文。
5、根据语文学科特点创设有助于师生对话、沟通的教学情境,营造民主、和谐、互动、开放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的语文学习的兴趣。教师采用激励语言引导学生主动、合作学习,组织多种形式探究、讨论、交流等活动,培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说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赏识学生、全员参与、共同发展的目标,为此,老师就必须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运用鼓励性的语言和手势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提问和回答,教师始终给予积极性的评价,即使学生的答案不够准确甚至完全错误,教师也会面带微笑地鼓励他们,点评要适宜。这样就能全员参与积极提高。事实上我的学生也真的让我刮目相看了。
此外,还要鼓励学生全员参与学习活动,特别是我们班级中的学差生,让他们在一个宽松和谐的气氛下,勇敢地表现了自己。
贝多芬说课稿7
一、内容简介
课文写的是“客人”访问贝多芬的全过程。按照访问的顺序,首先从女佣──贝多芬日常生活的见证人的角度,交代了贝多芬的基本生活状况和目前的精神状态。接着,以一个初次拜访贝多芬的陌生人的眼光,再现了贝多芬的形象。最后,作者让主人公自己开口,坦露他的内心世界。本文以贝多芬对厄运的态度为中心,从外表逐步深入到贝多芬的内心世界,成功地表现出了贝多芬的独特气质和坚强个性。
二、教学设想
作为“乐圣”,贝多芬的音乐地位和音乐成就无人能及;作为和苦难命运作斗争的代表,贝多芬同样令人崇敬。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说,贝多芬都是一个不平凡的人。而本文的重点是把贝多芬这样一个伟人还原为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人,着力表现他内心的痛苦和对不幸命运的顽强抗争。要全面了解贝多芬,仅靠课文远远不够,还需要学生课外收集更多的有关贝多芬的资料,深入了解这位不凡的音乐巨人。所以我把学习主题定为“走近贝多芬”,结合课内外的资料,分别从“聆听他的故事,阅读他的灵魂,感悟他的精神”三个角度去认识贝多芬,解读贝多芬,学习贝多芬。
课内准备安排两课时。
三、学习目标
1、走近贝多芬,聆听他的故事 阅读他的灵魂 感悟他的精神。
2、学习本文“以形传神”刻画人物的方法。
四、课前准备
提早一星期要求学生课外查阅贝多芬的有关资料,获得对贝多芬的整体印象。推荐书本:罗曼·罗兰写的《贝多芬传》、《约翰。克利斯朵夫》,丰子恺的《关于贝多芬》。
五、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播放《命运交响曲》。
出示幻灯片:耳聋,对平常人是一部分世界的死灭,对音乐家是整个世界的死灭,整个世界死灭了,而贝多芬不曾死!并且他还重造那已经死灭的世界,重造音响的王国,不但为他自己,而且为着人类。这样一种超生和创造的力,只有自然界里那种无名的,原始的力可以相比。(傅雷) 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罗曼·罗兰)
此时在你耳畔回响的正是音乐巨人贝多芬倾其心血谱写的《命运交响曲》,这首雄壮激越的交响曲唱响天下,曾激励了千千万万的人。除了他的音乐,你还知道他更多的故事吗?你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贝多芬,聆听他的故事,阅读他的灵魂,感悟他的精神。
出示学习目标:走近贝多芬——聆听他的故事 阅读他的灵魂 感悟他的精神
(二)聆听他的故事
贝多芬,你知多少?
让同学们根据查找到的有关贝多芬的资料进行互相交流,如:生平事迹、音乐成就、逸闻趣事、不幸遭遇等,为后面阅读他的'灵魂奠定基础。
(三)阅读他的灵魂
用“从作者……的描写中,我看到了一个……的音乐巨人?”说一段话。
提示:分别从肖像的刻画与语言的描写中去挖掘。
1、肖像刻画中重点抓住脸部表情的刻画与服饰的描写。 (这些肖像刻画不但从远到近、由上至下进行描写,秩序井然,而且以形传神,表现出了他的生活遭际、个性气质和特有的精神世界:他那“十分陈旧,甚至是不整洁的”衣饰,“拖在衣服后面的”“早已失效了”的助听器,“愁苦”的脸,蓬乱的头发,都在印证着生活的窘迫和苦难的压力。然而,与此同时,他那“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运的担子”的宽阔双肩,“有力的大手”,“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的“深邃的眼睛”,“紧闭的嘴”,都在显示着他对于不幸遭遇不妥协不屈服的抗争意志。)
2、语言描写中重点理解下列语句:
(1)、“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毛”你知道贝多芬的想法吗?
(提示:从修辞的角度及贝多芬的性格来理解:这是比喻的说法,一般人都以为他很可怕,很难接近,而“客人”“竟然”来拜访他,女佣也未经允许就让客人进门,他对他们的做法感到吃惊)
(2)、“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提示:一方面指一棵树可以谛听大自然的声音,但他已耳聋,还比不上一棵树;另一方面耳聋后他远离纷争,心灵纯净、安宁,人的心灵还不如树纯净。)
(3)、“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里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你理解它的深层含义吗?
(提示:查找贝多芬的相关资料——不幸遭遇来辅助理解:贝多芬把耳聋的自己比作是“倒落的火山”,“熔岩”指他的创作激情,意思是说,正当他对音乐的理解更进一步,创作欲望旺盛之时,遭到耳聋的打击,他不甘心就此放弃他的音乐事业,“拼命”“巴望”表现他与不幸命运作斗争的决心。)
(4)、“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的音乐!”听出了他心灵的呼唤吗?
(提示: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深层次的理解他的精神世界及其深刻内涵:贝多芬以他的整个的生命和热情从事音乐创作,音乐在贝多芬的笔下和心里,已经成为生命的象征,而乐队只能奏出有声的音符,却不能完美传达心灵的律动和生命的节奏,即贝多芬的“心里的音乐” )
(四)感悟他的精神
用“贝多芬,我想对你说……”句式交流学习心得,说说心中的贝多芬,感受他的精神给自己带来的启悟。
(五)拓展延伸
贝多芬在耳聋后仍坚持创作,并且写出了美丽的曲子;我国也有瞎子阿炳,在失明后拉出了动听的二胡曲《二泉映月》。这些人都是身处逆境而奋斗不息,当然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请举例。
(提示:轮椅上的传奇科学家——斯蒂芬?霍金;用毅力之光驱散生命黑暗的海伦·凯勒;在轮椅上放飞梦想的张海迪……等等。)
(六)作业
以“向生命强者致敬”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贝多芬说课稿8
一、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欣赏《第九交响曲》片段、《悲怆》奏鸣曲第三乐章,了解贝多芬的音乐并喜爱贝多芬的音乐。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师介绍以及引导学生聆听及浅析,以《第九交响曲》片段、《悲怆》奏鸣曲片段来了解贝多芬的音乐创作。
2.通过引导学生对作品及创作背景人物生平等的研究激发学生对于贝多芬的喜爱
(3)知识与技能目标:
1.对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以及《悲怆》奏鸣曲第三乐章有初步的体验
2.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交响乐和奏鸣曲的结构形式
3.引导学生真正认识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划时代意义及贝多芬对音乐发展作出的贡献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真正认识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划时代意义及贝多芬对音乐发展作出的贡献。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交响乐和奏鸣曲的结构形式。
四、教法
启发开放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讲解式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导入目标:让学生产生对于贝多芬作品的学习兴趣。
导入方式:音乐导入
导入内容:范唱《欢乐颂》合唱主题。引出贝多芬及其作品《第九(合唱)交响曲》
导入策略:通过范唱,以及对《欢乐颂》词曲作者的介绍,引出这首歌的词曲作者,并简要介绍该曲的曲作者贝多芬。
(2)精讲:
精讲目标:
使学生初步了解交响乐的相关知识内容,对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有初步的体验,精讲内容:
1、 介绍交响乐的相关知识及交响乐团的队形和编制
2、 第九交响乐的基本曲式结构。播放电影《复制贝多芬》交响乐公演片段,重点让学生赏析:①前两个乐章的感情基调,②主题的出现意义及发展,③第三乐章的柔版男女声部旋律的交替运动,④第四乐章最后的高潮,⑤光明动机和黑暗动机的数次交织和碰撞。
3、 从第九交响曲中探究贝多芬音乐的革命性和斗争性
4、 结合视频最终的观众特写镜头及相关历史时期的介绍,提炼贝多芬《第九合唱交响曲》的划时代意义。
精讲方式:体验法、提问法与讲解法相结合
精讲策略:
1、先介绍交响乐和《第九交响曲》的大致结构特征(几个乐章组成,交响乐团的演出形式和编制示意图)。
2、播放电影《复制贝多芬》片段,教师在几处关键点进行讲解,带领学生浅析各乐章的主要动机,调性色彩和主题的出现、柔版旋律男女声部的旋律交替运动的意义以及最后全曲的高潮。
3、从第三乐章之后强调光明和黑暗两动机的'碰撞。让学生最大程度的理解作者在每一个乐章中所想要表达出的斗争性和革命性。
3、探究这部交响乐的时代意义。对于贝多芬这个作曲家有一个新的更加具体的认识。
(3)略讲:奏鸣曲
讲解目标:让学生们感受奏鸣曲,进一步体会贝多芬奏鸣曲的结构并且能够哼唱《悲怆》奏鸣曲的主题。
讲解方式:体验式教学法 启发开放式教学法
讲解内容:首先介绍《悲怆》奏鸣曲的大致结构形式和各乐章调性,通过播放软件分解过的音块图像。讲解贝多芬《悲怆》
奏鸣曲的第三乐章,让学生体验奏鸣曲风格,主题的两次出现有何区别。并找同学尝试哼唱第三乐章的主题部分。
六、课堂小结与课后作业
今天我们了解了《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有关内容交响乐和奏鸣曲的结构形式以及这部作品和贝多芬这个音乐巨匠做出的划时代的贡献,毫无疑问,他的作品都是伟大的,经典的,那么到底什么样的音乐作品才是经典的音乐作品呢?给出优秀的音乐作品的定义并做一定程度的引申和升华。布置作业:
作业1:欣赏《热情》奏鸣曲,背唱《热情》奏鸣曲的主题。 作业2:搜集贝多芬的名人轶事一两件,充分了解贝多芬的性格特点。
贝多芬说课稿9
说体现的思想:
一、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注重质疑问难与互相切磋;
二、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顽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阅读方法上,以抓要点精读为重点:内容理解上,以深人人物内心世界为主;写作学习上,以人物外貌描写训练为主。
说教学设想:
这一节课要展示审美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审美视点——审美视点延伸——审美体验的内化”的基本环节。审美视点:营造审美氛围,从贝多芬的肖像入手,让学生对贝多芬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感受。审美视点的延伸:“相由心生”,贝多芬的外貌是他的心灵世界和独特个性的折射,激发学生对人物做进一步的了解。审美体验的'内化:贝多芬对待扼运的态度,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在苦难中造就的伟大品格对学生能起到一定的熏陶感染作用。
教学主题:走进世界音乐大师贝多芬
教学设计的两大板块:写作学习上,以人物的外貌描写训练为主;内容理解上,以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为主。由对贝多芬出色的肖像描写进而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理解“音乐人生”和“苦难历程”造就这样一位巨人,也造就了他独特的个性。
说学生的课前准备:让学生去查找资料写一篇小练笔《我所认识的贝多芬》
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习人物的肖像描写的技法——“形神兼备”
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从感受人物的肖像描写进而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贝多芬不屈命运的安排,执著追求音乐事业的精神,逐步走进大师的内心世界。
说教学重点:
1.赏课文对贝多芬的外貌和语言描写,感受贝多芬的形象和性格;
2.初步学会抓住人物外貌特征进行描写。
说教学难点:初步学会抓住人物外貌特征进行描写。
说教学策略:
教法学法选择:导学结合,自主探究,师生互动交流。
课堂组织形式: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说教学过程:
1.导入课文以后请学生简要介绍贝多芬的生平、音乐成就及其影响,然后请学生对课文的彩图——贝多芬像进行肖像描写,感性理解肖像描写。
2.在整体阅读基础上,从外在感知人物形象。请学生仔细地对照听读课文,勾画出有关贝多芬的外貌描写的句子。用课件展示听读课文的(6----9自然段)要求学生对比一下自己所写的和课文中所描述的有何异同,说一说肖像描写要注意哪些问题。
3.在细细品读的前提下,从内在感知人物的精神,理解贝多芬的主要性格特征。
4.实践环节:请学生进行三分钟人物速写(选取同班同学,描写外貌,三五十字即可,不提及姓名,文成朗读大家一起猜,同时我适当点拨写法得失。)
说得失:
1.学生参与积极性较高
2.学生搜集的资料详实,准备充分
3.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不够
4.课堂上缺少激励性的语言
5.受课件和教案影响过大,放的不够开,课堂容量较小
贝多芬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全一册)第八单元《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第十五节《贝多芬》。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贝多芬创作的《第九(合唱)交响曲》第四乐章,以及古典主义时期重要的音乐体裁等音乐知识。①《第九(合唱)交响曲》是贝多芬晚期的代表作品,也是贝多芬全部创作的高峰和总结。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两点)
2、教学目标:
①引导学生感受、了解贝多芬交响曲的创作特点和时代意义,以及对《欢乐颂》的感受和认识。
②引导学生认识古典主义时期重要的音乐体裁等音乐知识。
(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目标,我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
3、教学重点、难点:
欣赏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理解作品的音乐主旨和情感。
二、说教法说学法
高中的学生,知识结构完整、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我选用的教法是参与互动式教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达到视觉听觉的高度结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将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下面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①导入部分:播放《命运交响曲》,请同学们说出其作者是谁,导入新课。之后以《命运交响曲》为背景音乐,并用课件展示贝多芬相关的图片,简单介绍贝多芬一生的曲折经历:(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二十六岁开始耳聋,晚年全聋。他追求正义和个性自由,憎恨封建专制的压迫。他有崇高的理想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下面播放贝多芬生平简介视频,加深学生对贝多芬的认识。
②接下来我将播放,当下最流行的五月天的《纯真》视频,进行导入,营造氛围,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下面我将提问学生,《纯真》这首歌曲的间奏,是出自哪位音乐大师的哪部作品?(贝多芬《第九(合唱)交响曲》第四乐章《欢乐颂》)。
③下面我将请语文课代表朗读“合唱歌词”,让同学们体验其中蕴含的深刻含义。之后播放《第九(合唱)交响曲》第四乐章视频,让学生们分组讨论贝多芬交响曲的创作特点和时代意义,以及对《欢乐颂》的感受和认识。然后在我的带领下一起总结:②贝多芬史无前例地将人声引入庞大的管弦乐队中,以德国诗人席勒的诗作《欢乐颂》作为歌词。音乐经过漫长的发展,最后速度加快,乐队与合唱怀着极度兴奋的激情,赞颂欢乐,表现出贝多芬理想主义的梦想——全人类的自由和解放、胜利和欢乐,团结和友爱。
④最后我将介绍奏鸣曲、奏鸣曲式和交响曲等音乐知识。
③奏鸣曲是一种由三个或四个相互对比的乐章组成的器乐套曲。
④奏鸣曲式是乐曲的结构形式之一。它是欧洲18世纪下半叶以来,各种大型器乐体裁中最常见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乐曲的结构形式。
⑤交响曲按照奏鸣曲的曲式原则做成的一种管弦乐套曲,交响曲以结构宏大、内容深刻而富于戏剧性。
四、拓展
布置作业:查找“维也纳古典乐派”三大音乐巨匠的有关资料。
五、总结
通过欣赏贝多芬的《第九(合唱)交响曲》第四乐章,可以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谢谢评委,说课完毕
【贝多芬说课稿】相关文章:
《音乐巨人贝多芬》说课稿10-11
贝多芬作文03-25
贝多芬作文12-05
贝多芬经典情书08-04
与贝多芬对话作文06-04
与贝多芬的对话作文01-21
贝多芬优秀作文03-31
贝多芬教学反思03-01
关于贝多芬的作文07-23
《音乐巨人贝多芬》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