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资料大全>说课稿>《可能性》说课稿

《可能性》说课稿

时间:2024-05-24 13:50:12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可能性》说课稿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可能性》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可能性》说课稿

《可能性》说课稿1

  (今年,我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采取了六步教学法,所以我设置了以下六个环节)导入新课、设置提纲、分组讨论、自学反馈、巧设练习、拓展训练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一个有趣的故事。希望同学们配合老师把故事讲完整。

  相传古代有个王国,国王非常阴险而多疑,一位正直的大臣得罪了国王,被叛死刑,这个国家世代沿袭着一条奇特的法规:凡是死囚,在临刑前都要抽一次“生死签”(写着“生”和“死”的两张纸条),犯人当众抽签,若抽到“死”签,则立即处死,若抽到“生”签,则当场赦免。

  你们认为这个奴隶摸纸条时会出现什么结果?

  预设生:奴隶可能摸到生,也可能摸到死。

  师:对,大家用了一个词“可能”。就是两种结果都有可能。

  可是国王一心想处死大臣,与几个心腹密谋,想出一条毒计:暗中让执行官把“生死签”上都写成“死”。这下奴隶的命运会怎样呢?

  预设生:一定死,不可能生。

  师:看来大家都替他担心了,其实有一个好心人把这件事告诉了大臣,在断头台前,聪明的大臣迅速抽出一张签纸塞进嘴里,等到执行官反应过来,签纸早已吞下,大臣故作叹息说:“我听天意,将苦果吞下,只要看剩下的签是什么字就清楚了。”剩下的当然写着“死”字,不知真相的人们以为他吞下的是生,那么他—

  预设生:一定生。

  师:国王“机关算尽”,想让大臣死,反而搬起石头砸自己脚,让机智的大臣死里逃生。(引入课题)师:生活中的事情就像故事中的一样,有些我们不能肯定他的结果,有些则可以肯定它的结果,类似的例子还有好多。这就是今天我们要一起研究的内容,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设计意图:课一开始,我首先给同学们讲了一个抽生死签的故事,新的课程改革在数学教学方面,十分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而创设的情境一定要包含数学模型,因此,在上课伊始,我丢掉了教材中联欢会主题图的引入,而是选用讲故事的方式导入新课,每个人都喜欢听故事,尤其是小孩子。通过听、想,参与故事情节讨论。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学习,不仅使学生对“可能性”有了初步感知,而且能领悟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产生探索的需求,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教学目标

  师: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课件出示教学目标)找同学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有利于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学习目标对于学习具有激励和导向作用,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标去学习,更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2、认识“可能”“一定”“不可能”

  师:(课件)老师想以抽签的方式决定大家表演节目,每人表演一个节目,抽到什么表演什么。

  【设计意图:把教材中呈现的“新年联欢会上抽签表演节目”的情境改变为更贴近学生、学生更熟悉、更现实的摸奖的情境,为更好的引导学生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作好心理上的准备。】

  课件出示例1

  师:从图中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生:三张卡片,上面分别写上唱歌、跳舞、朗诵。有小丽、小雪和小明三位同学来抽。师:同学们思考一下,会抽到什么?

  学生会想到:可能是唱歌,可能是跳舞,也可能是朗诵。这三种情况都有可能。出示自学要求:自己学

  【设计意图:新课程理念指出: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通过自学获得的知识往往会记得更牢。所以,我就设计了这个自学环节,让学生自己体验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必须用“可能”“不可能”“一定”来叙述)

  (1)如果小明抽到了跳舞,接下来会有哪种情况?

  (2)如果小明抽完后,小丽又抽到了朗读,接下来会有什么情况?

  学生独立完成,在本上写一下。

  学生汇报。预设:

  (1)、如果小明抽到了跳舞,接下来可能抽到唱歌,也可能是朗诵,一定不会是跳舞。

  (2)、如果小明抽完后,小丽又抽到了朗读,接下来小雪一定会抽到唱歌,一定不会是跳舞和朗诵。

  师:为什么?

  生:因为跳舞和朗诵已经被小明和小丽抽走了。

  3、生活中的可能性

  (1)出示:两个盒子,一号盒子放的全部是红棋子,二号盒子放的有红棋子、绿棋子、黄棋子和蓝棋子。

  一起来想一想:

  从图中你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做摸一摸的游戏,两个盒子会有哪些情况发生?请用“可能” “一定” “不可能”来描述。

  预设生:从第一个盒子里摸一定会摸到红棋子。不可能摸到其他颜色的棋子。

  从第二个盒子里摸,可能会摸到红棋子,可能会摸到绿棋子,可能会摸到黄棋子,可能会摸到蓝棋子。

  (2)你能用“可能”“一定”“不可能”谈一谈生活中事情的发生吗?

  4、认识可能性的大小

  (1)课件出示盒子里有4个红棋子和1个蓝棋子,任意摸一个可能是什么颜色的棋子?引导学生说出,可能是红棋子也可能是蓝棋子。因为盒子里面既有红色棋子也有黄色棋子。质疑:你觉得摸到哪种颜色的棋子最有可能呢?

  师: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那我们就来研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列举。在描述、思考、讨论和交流的活动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学生对确定和不确定事件的认识。】

  (2)每个小组都有一个盒子,里面都装有白色和黑色两种棋子,请小组仿照教材的实验,自己摸一摸,并由小组长记录结果。

  出示自学要求

  1、摸出一个棋子可能是什么颜色。

  2、摸出一个棋子,记录它的颜色,然后放回去摇匀再摸,重复20次。

  3、摸出哪种颜色的可能性大,为什么?再看看盒子里的棋子,可能性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指名小组汇报,对不同结果的小组进行比较。填完小黑板上的表格。

  从试验记录可以看出,摸到黑球的次数比摸到白球的次数多。也就是说,从盒子里摸出黑球的可能性大在,白球的可能性小。通过观察发现黑棋子比白棋子数量多。

  引导小结方法:当可能性的大小与数量相关时,在总数中所占数量越多,可能性越大,所占数量越少,可能性就越小。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了开放的学习空间,学生没有老师的限制,只有根据学习目标的自主学习活动,一切都由学生做主。教师的作用发挥在汇报过程中的引导学生反思上,让学生通过摸棋子活动,深深地感受到在总数中占的数量越多,摸到的可能性就越大,占的数量越少,摸到的可能性也就越小,在对比中更好地体会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

  三、巩固拓展

  师:学习完了不知道同学们掌握了没有,我们来看看。

  p47练习十一1

  p48练习十一7

  p47练习十一3

  有6支红铅笔,6支绿铅笔。取其中6支放入一个盒子。可以怎样放

  从盒子中任意摸出一支,一定是绿铅笔。

  从盒子中任意摸出一支,不可能是绿铅笔。

  从盒子中任意摸出一支,可能是绿铅笔,也可能是红铅笔。

  从盒子中任意摸出一支再放回去摇匀,重复多次,摸出红铅笔的可能性比绿铅笔的可能性小。

  【设计意图:以上练习按照由易到难层次设计,既巩固了知识,又深化了学生的认知,培养学生逆向思考和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生体会学有所用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练习的设计中我更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给学生讨论、合作的机会,尽量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使学生体验新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体会数学课堂学习的快乐。】

  5、请同学们听一个有关阿凡提的故事。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眼看就快要过年了,帮财主做了一年长工的.阿凡提想向财主要回他十个金币的工钱,可贪心又小气的财主却不想给他,心想:要怎样做才能使阿凡提得不到金币又无话可说呢?财主想啊想啊,终于想出了一个自以为很好的办法。于是他对阿凡提说:“不要说十个,我这里有一箱子的金币,你把里面的金币往上一抛,假如落下后个个都是正面朝上,那这些金币你就可以全拿走了”。“那好啊,你先把金币给我。”阿凡提回答说,于是他把箱子里的金币全都倒出来,玩弄了一会儿?最后终于得到了他的工钱,他是这么做的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得到积极休息的同时也进行放松的思考,通过问题的思考与讨论,将复杂问题简明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让他们主动探索,并通过参与具有教育价值的数学活动,初步领会到一个深奥的“可能性”问题的意义。理解了可能性能帮助聪明善良的阿凡提匡复正义,夺回工钱。这时学生们异常兴奋,成为本课的又一高潮,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四、小结

  师:这节课你们学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引导归纳:1、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2、在总数中占的数量越多,摸到的可能性就越大,占的数量越少,摸到的可能性也就越小。3、摸到的可能性大的说明在总数中占的数量多,摸到的可能性小的说明在总数中占的数量少。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引导学生整理、复习、巩固教材知识,深化对课堂教学主题的理解和把握,使得新知识具有更大的迁移价值,为后继的学习和运用它们奠定基础。】

《可能性》说课稿2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小学数学三年级北师大版的第八单元,这课是在二年级上册学习了可能性的基础上,在二年级已经感受事情的不确定现象,本节课目的进一步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为学生以后学习概率建立一个概念。

  二、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2)结合具体情况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能够列出简单试验可能发生的结果。

  2、过程与方法

  (1)创设游戏转盘和摸球、摸糖及机智问答的情况,让学生亲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之分。

  (2)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积极参与、勇于交流的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同伴的合作和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说重点、难点重点:

  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直观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难点:结合具体情境或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四、说教学策略

  1、说学情通过对二年级上册可能性的学习,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已经知道生活中的事情是不确定发生的了。

  2、设计理念本着让学生学习身边的数学,学习生活中的数习的理念。设计了一定要让学生在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感悟、体会、认识、基于这样的理念,设计了一个个游戏,让学生去动手实践,感受数学知识就在身边。

  3、教具准备乒乓球、转盘、硬币、盒子、

  五、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老师先点明我们要做一个摸球游戏,让学生推荐两名男生,两名女生到讲台上来,在其中只能有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留下来,让下面的学生都猜,他们谁可能会赢,然后让学生分别以剪子、包袱、锤和抛硬币的形的式来决定胜负。在比赛之前必须讲清规则。这时板书课题。

  (二)活动二老师和留在讲台上的同学进行摸球游戏,让下面的学生在练习本上记录。引出“一定”“可能”“不可能”的概念。让学生猜为什么另一个同学会总是摸到白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达到师生互动的目的。

  (三)活动三(转盘游戏)结合生活实际,说超市正在举行摇奖活动,让学生初步有信息收集、整理、分析的能力,更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使用权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验可能性的大小是受一定条件的限制。

  (四)活动四(装糖游戏。)这个游戏是根据老师的口令往盒子里面装不同颜色的糖,这个游戏以小组活动为单位,让每个同学都参加,在提要求之前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让每一位学生都动脑想,这个环节的主要目的就是学习了可能性,可能性在生活中的应用,就是对知识的进一步提升。

  (五)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说一说生活中的可能性,进一步让学生体验数学就在身边学习身边的数学。

  (六)总结: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这节这你有什么收获?出示学习目标,对照学习目标看一看一自己完成的学习是否完成任务,是否满意。这节课主要是通过了“猜测——验证——分析试验数据“的亲历过程,学生学生身边有价值的数学。

《可能性》说课稿3

  一、说教材分析:

  1、本节课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94—97页第八单元“可能性”的第一课时。这一部分内容属于课程标准“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重点我认为应是联系分数的意义,会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教学难点是根据实际情况正确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2、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初步认识了确定性事件和不确定现象。在这些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本单元在小学阶段最后一次继续教学可能性,用分数表示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所以本课的教学关键是让学生由对可能性大小的感性描述过渡到定量刻画。当然,现在的量化只能是初步的,是为以后学习概率作准备。

  3、为能争取最佳教学效果,我将准备一个硬币、扑克牌等,并事先制作好相应的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教学的难点。

  二、说目标

  《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时,应注重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应注重在具体情境中对可能性的体验。根据《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本节课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并掌握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基本思考方法,会用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一步加深对可能性大小的认识。

  (2)使学生在学习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能对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结果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性与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三、说教法和学法

  1、在教法的运用上,我主要采用谈话法贯穿整节课,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并配合使用分组讨论法、多媒体直观演示法,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善于与他人交流、沟通、合作,善于吸取他人对事物的看法和观点,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逐步加深对可能性大小的认识。

  2、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体验,才能真正对所学内容有所感悟,进而内化为已有,并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本节课,主要采用让学生讨论交流、自主的学习方式,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有根有据的思考、探究、交流和评价。通过“猜一猜”“议一议”“想一想”等有趣的活动,在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引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学习。

  四、说教学程序

  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数学教学”从“以获得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以关注人的发展为首要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我特设计以下的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引导发现。

  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投掷一次硬币出现正反的可能性是二分之一。

  2、例1情境图后,出示问题“篮球赛中用猜正反的方法决定选择场地,公平吗?为什么?”“用猜左右的方法决定由谁先发球,公平吗?为什么?”,启发学生在解释和交流中认识到猜对或猜错的可能性都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并让学生说出“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让学生初步掌握分数的意义与可能性知识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并认识到数学是规则的的制定者,是幕后的策划者,数学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随后的“试一试”用逐一添加球的办法,让学生明确“一共有几个球,红球有一个,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几分之一。”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并引发关于是否公平的讨论,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为学生接受新知搭建平台,再让学生经历推理“为什么可以用来表示猜对与猜错的可能性?”不但复习了分数的意义,还让学生初步体会可能性的大小可以用相应的分数来表示,为下面继续教学可能性打下了扎实基础。另外让学生通过几次不同情况下的摸球游戏变化问题情境,能促进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开启用其他分数表示可能性的窗口,进一步感知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的方法。

  (二)迁移中提升。

  把例2设计成摸牌游戏,第(1)题的三个连续的问题,我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得出摸到每张牌的可能性都是六分之一。第(2)题的问题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小组合作交流思考的过程。我将充分引导学生根据分数的意义进行交流、讨论,帮助学生掌握用几分之几表示可能性大小的基本思考方法。随后的“试一试”我将创设学生熟悉的摸球情境,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解释自己作出的结论,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用几分之几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首先鼓励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八第2题的条件进行整理,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幷出了两道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以及教育孩子们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分析问题,在充满可能性的世界里学会思考,学会生活,做生活的主人。

  设计意图:学生对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再通过拓展题的练习,能进一步积累用分数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经验,丰富、加深用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认识。

  (四)全课总结,感受价值。

  教师提出“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以及“你还有什么疑问?”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反思,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要用心去观察、去体会、去发现、去思考,就会拥有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本领。

  设计意图:课堂总结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交流学习收获,能够进一步将“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内化成学生自己的认识;同时让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今后更能自主的参与课堂,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学好数学的信心。

  现代教学理论表明:“只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放手让学生研究,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为研究问题的过程,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他们会在教师的引导下有许多新的生成。我将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可能性》说课稿4

  教学内容:可能性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试验——分析试验数据”,经历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初步感受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培养学生的猜测、实验和观察能力。

  3、在活动交流中发展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体验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难点:

  通过活动能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教学准备:

  课件、棋子(两种颜色)、小球(三种颜色)、大盒子、反馈练习、统计表格。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实物投影展示转盘,让学生亲自体验一下转盘得奖活动,初步感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知

  看来像转盘的奖、抽奖等等许多事情发生的结果是不确定的,有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这节课我们进一步研究可能性问题。(板书:可能性)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创设情景,激发探究欲望

  师:通过刚才的转盘得奖活动,你有什么想法?

  生:获得一等奖的可能性小,获得纪念奖的可能性大。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一等奖占的面积大,纪念奖占的面积小。

  师:是这样吗?下面通过大家的试验,验证一下是不是有这种规律存在。

  2、设计摸棋子抽奖活动

  师:我们共同设计摸棋子抽奖活动。袋子里只放入黑白两种颜色的棋子共10枚,其中黑棋子表示一等奖,白棋子表示纪念奖,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你打算怎样设计这次摸奖活动?

  师:自己想一想,同桌两个人相互说一说。

  3、汇报自己组的想法

  生:黑棋子放1个,白棋子放9个,让中一等奖的人少一些。

  生:黑棋子放3个,白棋子放7个,让中一等奖的人多一些。

  师:按两人一组的想法,把棋子又轻又快的放入袋中。

  4、小组合作实验

  明确要求:

  1、每人各摸10次,一人摸另一人记录,不能看,摸完一次后放回去,要一要再摸。

  2、把每次摸得的结果用画“正”字的方法进行统计并把结果填入表中,同时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5、展示、汇报、交流

  (1) 把记录单按照黑棋子的多少依次贴在黑板上。

  (2) 师:黑棋子少,摸到黑棋子的可能性就小,白棋子多,摸到白棋子的可能性就大。

  (3) 解决反例问题

  师:为什么黑棋子少,摸出黑棋子的次数却多呢?说一说这是这么回事?

  生再次实验(黑棋子1个白棋子9个或黑棋子2个白棋子8个)

  师:通过我们的再次实验,看来黑棋子少,摸到的可能性就小。白棋子多,摸到的可能性就大。(板书:小 大)

  6、 师:可能性大小于什么有关呢?

  生:可能性大小与数量有关。、

  师:与在总数量中所占数量的多少有关。在总数中占的数量越多,摸到的可能性就越大,占的数量越小,莫大的可能性就越小。(板书:数量 多 少)

  7、师:横着观察一下,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随着黑棋子数量的逐渐增加,摸出黑棋子的可能性逐渐增大了。

  8、师:放5个黑棋子和5个白棋子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观察摸到的结果)

  生:有的摸出的黑棋子的多,也有的摸出的白棋子的多。

  师:如果继续摸下去会怎样呢?猜一猜。

  生:摸到的黑白棋子的可能性是差不多的.。

  师:正如你们的猜想,在很久以前科学家们就做了此项实验(介绍贝努力实验)

  9、小结

  通过刚才我们摸棋子的实验发现,袋中放几种颜色的棋子,就可能摸出几种颜色的棋子,但可能性的大小是有变化的。

  三、拓展联系,深化新知

  1、(出示一个盒子,上面标有共14个球,白球8个,黄球4个红球2个)

  师:如果老师只摸出1个球,可能是什么颜色的球,为什么?

  生:因为盒子中只装有3种颜色的球,所以可能是白球,也可能是黄球或者是红球。

  师:摸出什么颜色球的可能性大?什么颜色球的可能性小?

  2、数学书第85页1题:连一连

  3、通过游戏,再次体验可能性大小

  8个分别标有1、2、3、4、5、6、7、8的球

  要求:1、甲乙二人,轮流从口袋中摸球,每次摸出一球。

  2、摸出球的号码大于4,甲得到1分。

  摸出球的号码小于3,乙得到1分。

  3、甲乙各摸10次后,得分高的获胜。

  问:如果你来参加这个游戏,你将怎样选择?

  (1)当甲 (2)当乙 (3)甲或乙都可以

  4、师小结:这节课过得愉快吗?

《可能性》说课稿5

  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师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八单元第一节课的内容,在本课中渗透了概率的思想,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确定性。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实践------验证”,经历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的探索过程,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对一些简单事件的可能性进行进行描述,并和同伴交换看法。

  3、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并在和同伴的交流合作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到事件发生存在可能性,并能描述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教学难点: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是不同的,能根据已知条件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进行比较。

  说设计思路:

  本课设计的主线是: 摸球实验-------机智问答-------解释生活现象-------描述生活现象。 从摸球实验入手使学生理解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确定性;通过摸球游戏引入可能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采用动手操作,实验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可能性有大有小,并找到其中的规律。学生经历了猜测,实验,验证的过程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另外,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积极参与游戏,学会简单的推理方法,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游戏中学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初步的推理能力及良好的学习态度。

  机智问答,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本课重点,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对应的问题,拓宽学生的思路。 帮小明解释生活现象,将知识从纸上延伸到生活中,学生明确学习了可能性之后有什么用呢? 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

  用所学词语说一句话,来描述生活中的事情,学生可以更加灵活的运用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来联系实际,阐述生活现象,进行简单的推理,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来解决问题。

  在如何突破重难点时,注重学生的体验,提出问题后,先猜测结果是什么?再实践验证,看看实际和猜测是否一致。使学生经历知识探索的全过程,从而感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我在教学中注重了以下几点:

  一、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开始,又摸球游戏引入新课,使学生在摸球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亲身体验,来树立事情发生的不确定性和确定性,从而会进行简单的推理。在练习时又创设了小明这个小朋友的一些活动,都是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生所喜闻乐见的问题,如天气,上街等情境,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非常浓厚。最后,你能用今天所学的词语说一句话,来描述生活中的事情吗?因为学生学习了知识就可以用,所以学生参与的特别积极,也就达到了我们的预期目的。

  二、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直观的感受。

  本课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摸球游戏,从一开始的个别人摸球,得出一定性和可能性,再到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游戏,从学生摸到黄球和白球次数的不同,来猜测盒中的黄球和白球的多少,再到验证猜测是否准确,从而得出可能性有大有小这个结论。学生全员参与,让学生亲历知识探索的过程,真正让每一位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直观的感受,从而真正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学生获得了直观的感受后,结合自己的活动经验和生活经验,有特定的词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

  三、重视组织学生对于学习结果的交流。

  在重视学生进行充分的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对某些事件的可能性或对事件的推测结果先进行独立思考,并用特殊的语言来描述,再引导学生针对事件的可能性和对事件的推测结果先与同伴交流,促进相互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本节课组织学生进行了两次交流,一次是将摸球结果,猜测的结果与同学进行交流;第二次是用词语来描述生活中的事情,与同伴交流。在交流中,共同发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并能将所学知识与生活机密联系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即充分体现了“学习有用的数学”这个教育教学新理念。 四、重视小组合作,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

  本课中的小组合作有两次,一次是摸球游戏是以6---8人小组为单位进行,第二次是最后用所学词语来描述生活中的事情,是以 4人小组为单位。我的学生已经三年级了,小组活动已经可以很有序地进行了,明确了问题后,孩子们自行选出组长,在组长的统一安排下进行活动或是讨论、交流,或是游戏。虽说不是非常有效,但是普通的活动都可以进行了,像一些探究性的问题或活动还是无所适从,没有什么有效的结果。如何使小组活动真正做到有效,如何使小组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几个问题还需要我们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

《可能性》说课稿6

尊敬的亲爱的各位领导、评委:

  下午好!

  我此次说课的课题是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摸球游戏——可能性》,

  一、说教材

  1、本课地位本课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惟一一次对概率知识的学习,它的前置基础是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可能性”方面的生活经验基础,它的后继地位是以后学习较复杂的概率知识的基础。为后续学习作好坚实的铺垫。

  2、教学目标

  (1)借助摸球游戏,充分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不确定的可能性有大有小,能对生活中简单的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确定性描述。

  (2)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初步形成判断、推理的能力,获得初步的概率思想。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教学重难点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借助游戏活动和直观图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二、说教法

  教学时注重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面向全体引领学生借助有趣的摸球游戏活动和直观操作演示及图示法进行教学。兼用小故事、猜谜语、小游戏等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同时利用课件辅助教学。通过摸球游戏,调动每位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使学生经历“激疑、猜想、验证”的过程,理解起来更直观。

  三、说学法

  在自主探究、合作探索中,让每位学生参与游戏活动,充分调动眼口心等各种感官,亲自动手摸,猜想,统计(画正字法),表达,归纳总结,经历统计和猜测的过程,感受统计的必要性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四、说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提供素材,游戏导入

  同学们都喜欢做游戏,今天老师带来3个袋子,编号为甲、乙、丙,里面分别有黄色、红色小球。咱们如果做个摸球游戏,捂着眼睛从袋子里任意摸出一个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课件大屏幕显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和参与学习的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以游戏切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同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数学素养。)

  2、游戏前奏,运用素材,猜测感知

  刚才提出的三个问题大家是不是急欲知道答案,老师现在不告诉你们,请根据你的经验大胆猜测一下,从三个袋子中任意摸一个球,分别会是什么颜色?(课件大屏幕显示)

  答案不一,也不好确定,到底是什么结果呢?我们来动手试试好吗?(好奇引发猜测,猜测促人探究,让学生根据情况大胆猜测,在培养他们猜测意识的同时吊足他们想动手试试、看看结果的胃口,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

  3、游戏进行,合作交流,验证猜测,建构概念

  (1)解决第一个问题从甲袋中任意摸一个球,结果怎样?先明确游戏规则(大屏幕显示);

  分小组合作,小组长带领组员开始摸球;交流结果,怀疑全是红色;倒出验证,果然如此;老师及时表扬鼓励,敢于质疑,一个个真像科学家!(板书:确定的)

  (2)解决第二个问题从乙袋中任意摸一个球,结果会怎样?分小组合作活动,并根据记录表用画正字法统计摸到红球和黄球的次数。(体会画正字法进行统计的优越性)猜猜看,乙袋中球的颜色有什么样的?既有红色又有黄色;倒出口袋验证结论。(板书:不确定的)

  (3)解决第三个问题,从丙袋中任意摸一个球,结果会怎样?这次游戏有变化,先直接打开袋子看看里面红球、黄球各有多少个(4红1黄)。猜一猜,任意摸一个,结果会怎样?小组活动验证猜想(个别会出现黄球多,摸的次数越多,还是摸到的红球多)因为红球多,所以摸到的可能性就大,黄球数量少,摸到的可能性就小,看来可能性真的有大有小!(板书:大小)

  (4)举生活中例子老师小结: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不确定的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今天大家大胆猜想自己动手验证的就是我们学习的新内容:可能性。(板书:可能性)(这个游戏环节给我学生足够的`探索时间和探索空间。恰当地让学生经历猜测、实验、观察、质疑、验证、反思、交流、感悟这样的过程,在理解数学知识与方法的同时,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增强应用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巩固拓展,应用知识

  (1)自主练习第1题(课件出示)

  (2)改变可能性大小(课件出示)

  (3)小故事阿凡提与金币

  (本环节通过基本练习,巩固、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通过“改变可能性大小”、“听故事”环节,既调动了学生兴趣,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5、课堂总结,交流收获你有哪些收获?(引导从知识、方法、感受等方面)

  (教师以具体的问题引领学生从知识、方法、感受几个方面全面回顾梳理,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基本的活动经验,养成全面回顾的习惯,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感,增强学习信心和乐趣,培养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

  6、游戏“再见”(大屏幕显示游戏要求)

  (在结尾处以“再见”游戏把本节课推向了高潮,达到巩固知识、激发兴趣、灵活反应、发展思维的目的)

  7、板书

  摸球游戏——可能性

  一定发生

  确定的

  不可能发生大

  不确定的可能性小

  (板书画龙点睛,提炼出一堂课的精华,配合教学突出重点,加深印象,增强效果。一幅独具匠心的板书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一件艺术品,是学生认知的“脚手架”,是教师教学的“导游图”。课件也不能替代。把本课的重点表现得一目了然)

《可能性》说课稿7

  一、教学内容

  这节课的内容编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可能性”单元中。本单元包括“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不确定现象可能发生的结果”及“可能性的大小”,这些内容密切联系、前后贯通。本节课是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教学例1.2.3。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

  数学课程标准在各个学段中,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其中“统计与概率”中统计初步知识在一、二年级已经涉及,但概率知识对于学生来说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是学生以后学习有关知识的基础,并且概率问题是一个与社会生活关系密切的重要问题。因此在第一学段中对于“不确定现象”由感性升华到理性认识尤为重要。而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学习者能否主动建构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取决于原有的认知结构里是否具有清晰可同化新的知识的观念以及这些观念的稳定情况。所以我不仅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结构,注意统计知识与概率知识的联系,而且密切关注并考虑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根据学生实际重组教材,在学生已有的经验体会及通过设计各种活动丰富学生的经验积累的基础上进行有关知识的构建。

  (二)教材的.重难点

  由于有关概率知识对于学生来说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设计各种活动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并升华为理性认识尤为重要。所以,我把“体验、描述生活中的确定和不确定事件”定为教学重点,把“通过实验、游戏等多种活动,使学生领悟到可能性大小与其可能出现的不同结果所占总数量多少的密切关系”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同前)

  三、教学方法

  教师的作用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效伙伴或合作者,具有主导地位,而学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怎样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建构新知?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已有的知识经验,非结构性的背景经验对建构新知识的重要作用和认知灵活性理论,我采用了演示、观察、实验、启发、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和情境性等教学方法。

  四、教学程序

  1.初步体验并用“一定”“不可能”和“可能”描述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兴趣和生活经验,我从大家极感兴趣的摸彩票活动引入,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致。从“摸彩票”过程中又丰富了学生的感性经验,自然引出描述确定和不确定现象的“一定”“不可能”“可能”这三个数学用语。这一层次的设计我注意抓住学生的生活经验构建新知,充分体现了数学的生活性。

  2.判断、描述生活中的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

  通过用手势判断课件中准备的身边的一些现象,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生活中的确定和不确定事件,并列举生活中简单的不确定事件可能出现的所有结果,同时我注意初步规范数学语言。

  3.学生举生活中确定或不确定事件的实例并描述。

  这一层次让学生找身边的实例,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进一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在此,我注意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如让学生做小老师对同学的描述进行评价,这样不仅提高了兴趣,还规范了语言,而且培养了学生倾听意见,汲取经验和相互交流的能力。

  4.猜测游戏。

  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话来猜一个人到底是谁,这一活动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新知识的实践运用,也是进一步学习的一个铺垫,从猜测中自然能体会这三种现象的关系。这一层中,我注意让学生运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来描述猜测的结果,进一步使学生体会数学语言的严谨性。

  5.通过实验领悟可能性大小。

  实验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数学实验,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倒推出盒内哪种颜色的棋子数量多,丰富了感性经验,为后面的可能性大小的学习做铺垫。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如果你们从中再摸出一个棋子哪种颜色的棋子被摸出的可能性大?”学生就很好解决了。这也是我突破教学难点的一个设计。

  6.设计转盘。

  分两层:先让学生猜指针转动后会停在哪一种颜色中,以巩固新知并为后面的设计转盘面做奠基。然后让学生在三个要求中任选一种要求设计。这一活动学生不仅仅很想一显身手,而且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其创造性地完成作品,并渗透美育,获得成功的喜悦。

  整节课是由各种活动贯穿其中,有“摸彩票”“猜人游戏”“数学实验”“设计转盘”,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数学的生活性,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等新理念,使学生愿学、乐学,教学重难点突出,课堂气氛轻松、愉悦,学生也从中获得了大量的知识信息,提高了各种能力。

《可能性》说课稿8

  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的第一课时《可能性与公平性》

  一、说教材

  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已经对某些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有所认识,本单元内容是简单的等可能性事件,是在三年级上册的基础上的深化,使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渐从定性向定量过渡,学会通过量化的方式,用分数描述事件发生的概率。培养初步的随机的观念和概率的思想,为第二学段“研究概率”打下良好的基础。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用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能设计对双方都公平简单的游戏方案。

  3、让学生经历亲身体验的过程,在观察、交流中探索新知,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促进学生正直人格的形成。基于以上基于以上目标,我认为本课的重点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游戏规则的公平性。难点:可能性与公平性的判断

  二、说教法和学法

  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了达成本课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合本课内容特点和学生认知与能力基础,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自学-展示-点拨指导教学法;实验法;以教法促学法,本节课学生的学法应是自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方法。

  三、说教学程序

  我想利用我们“康平活版三段式教学模式”结合教研室下发的“五环节”教学模式来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流程。

  复习铺垫,谈话倒入

  (一)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为了让学生尽早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如下的情境:学校正在组织足球比赛,比赛开始前,体育老师要决定那个班先开球。你能想一种方法来帮助他吗?1、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决定谁先开球的方法,鼓励学生各抒己见。2、教师指出,体育老师必须先选择一种比赛公平的方法,这样两个班的同学才能接受。3、教师根据学生的想法整理出几种典型的方法(抛硬币法、石头剪刀布法、转盘发)4、请同学们帮助体育老师找一种公平的方法。(目的初步感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有直接的关系,从而导入课题。)

  (二)自学尝试

  出示预习提纲,让学生根据预习提纲,小组合作学习。预习提纲;1、每小组选择一种你认为公平的方法,制定游戏规则,进行试验、验证。(最好每种方法各有2个组来学习),分好组之后,每组分别领取学习提示,让学生根据学习提示,小组合作学习。

  抛硬币的学习提示;1、抛硬币20次,记录证明朝上和反面朝上割占多少次?。2、观察试验结果,看发现什么?3、计算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各是几分之几?4、结论:是否合理?

  转转盘法学系提示:1、转盘上两种颜色的区域各占整个面积的几分之几?(红色占三分之一。蓝色占三分之二)

  2、用力转动圆盘20次,记录指针落在两个区域上的次数?3、计算针落在两个区域上的可能性各是多少?4、结论:合理还是不合理,并提出改进意见。

  石头剪子布法:1、一共有多少种可能的结果?2、每班获胜的结果有几种?3、每班开球的可能性是多少?4、公平吗?

  (出示预习提纲,让学生根据预习提纲自主学习。目的是指导学生如何自学,对学生的`学习给与方法的指导。设计这一活动是让学生经历猜测—验证的过程 ,感受到动手实践是获得科学结论的一种有效方法,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给学生创设了充分的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在观察、交流中发现问题,在分析讨论中解决问题,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获取新知识。)

  三、展示交流:

  每组选择代表到前面的黑板上展示自己的试验情况。其他同学可以对他们的展示进行提问,形成争问抢答的局面。

  (设计这一环节目的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语言表达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点拨指导:

  每一种情况重点指导学生怎样计算它的可能性,如:抛硬币:10朝上,10次朝下,10÷20=1/2;石头剪子布法:一共有3×3=9种可能情况,上述9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都相等,、每半获胜的结果有3种,平局3种,数的结果3种,因此每班的可能性是3×=

  五、巩固拓展

  完成练习二十1、2题

  六、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指示重点,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小组交流、讨论中的表现。

  老师总结,做任何事情都要公平竞争,决不能投机取巧。

  板书设计:抛硬币 转盘 石头剪子布

  公平 不公平 公平

  红蓝各占一半

《可能性》说课稿9

  教材内容: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104—105页,学习时间在12月中旬。

  教材分析:

  在现实世界中,有些事件的结果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预知,即确定现象;有些事件的结果在一定的条件下无法事先预知,即随机现象(不确定现象)。为了帮助学生认识现实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随机现象,《课程标准》第一学段新增了属于概率知识范畴的内容《可能性》。旨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认识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教材选取了“新年联欢会上抽签表演节目”的现实情境,引入本单元的学习内容。通过主题图及例1、例2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体验在现实世界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设计思路:

  1.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及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作为教学素材,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引导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不确定现象和可能性。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体验生活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学生了解一定、不可能、可能的意义,能够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描述生活中的现象;

  3.学生感受“一定”、“不可能”、“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教学重难点:

  理解可能性,建立正确的随机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元旦节快到了,东方超市为了吸引顾客,准备举行一次摸奖活动。摸奖的规则是:在一个盒子里放一些球,凡是一次购物满50元的顾客,都有一次摸奖机会。摸到红球有奖,摸到白球没有奖。如果请你设计,你能想出几种放球的方案?

  板书学生的方案:全放红球全放白球既放红球又放白球

  [设计意图] 把教材中呈现的“新年联欢会上抽签表演节目”的情境改变为更贴近学生、学生更熟悉、更现实的摸奖的情境,为更好的引导学生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作好心理上的准备。

  二、第一次摸球活动,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可能性

  ㈠学生小组合作摸球,感受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可能性。

  提问:根据你们的方案,会出现什么结果呢?

  小组合作,用老师提供的学习材料(摸球用的盒子、5个红球、5个白球、试验结果记录单)依次进行摸球试验,并把试验的结果记录下来。

  小组合作要求:1.小组长组织,确定记录人和汇报人;2.摸前搅和一下,摸时不能看,按一定顺序来摸,次数不定;3.每摸一次,就把结果记录下来;4.摸完后,观察记录单,能发现什么。

  试验结果记录单:

  ⑴全放红球

  摸球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第7次

  第8次

  ……

  球的颜色

  ⑵全放白球

  摸球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第7次

  第8次

  ……

  球的颜色

  ⑶既放红球又放白球

  摸球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第7次

  第8次

  ……

  球的颜色

  ㈡组织学生交流,认识“一定”、“不可能”、“可能”。

  学生汇报试验结论,并说一说你们是怎样试验的。如,汇报全放红球试验时,说一说放了几个红球,摸了几次,每次摸到的是什么颜色的球,能摸到其它颜色的球吗?为什么?

  根据学生的汇报完成板书:

  可能性

  一定

  结果确定[url=]{[/url]

  不可能

  结果不一定─可能

  ㈢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描述摸球试验的结论。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了开放的学习空间,学生没有老师的限制,只有根据学习目标的自主学习活动,盒子里放多少个球,摸多少次……一切都由学生做主。教师的作用发挥在汇报过程中的引导学生反思上,让学生通过第一次摸球活动,深深地感受到不管盒子里放几个球,也不管摸几次,在不看的前提下,如果只放红球,就一定只能摸到红球,不可能摸到其它颜色的球;如果既放红球,又放白球,就既可能摸到红球,又可能摸到白球。在对比中更好地体会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

  三、判断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可能性

  用“一定”、“不可能”、“可能”不仅可以描述摸球试验的结论,还可以描述现实世界中的自然想象和社会现象。出示P105图,想一想,这些事件的发生是“一定”、“不可能”,还是“可能”?

  组织汇报,说说判断的理由。

  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现象的结果是确定的,哪些现象的结果是不确定的。

  [设计意图] 借助现实世界中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判断和列举哪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哪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在描述、思考、讨论和交流的活动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学生对确定和不确定事件的认识。

  四、第二次摸球,进一步认识可能性,感受“一定”、“不可能”、“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㈠认识前一次摸球的结果不影响后一次摸球。

  出示摸球的盒子,放入2个红球和2个白球,说一说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能确定吗?为什么?

  学生猜一猜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请猜的同学摸一摸

  再猜一猜,摸一摸……当学生前一次摸到红球后,下一次可能猜会摸到白球,这时让学生亲自摸一摸,想一想为什么不能如人所愿,感悟到前一次摸球的结果不影响后一次摸球;

  ㈡感受“一定”、“不可能”、“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继续猜一猜,摸一摸,当学生摸出一个球后,把这个球拿出,让学生再猜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并摸一摸;当学生摸出一个球后,把这个球又拿出,让学生再猜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再摸一摸……让学生感悟到在条件变化的.情况下,“可能”也会变成“一定”或“不可能”,“一定”或“不可能”也会变成“可能”。

  [设计意图]可能性作为一种随机事件,是不受人的主观愿望控制的。但许多学生有这样的错误认识,即第一次摸到红球,第二次就该摸到白球。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随机的概念,我设计了第二次摸球活动,让学生先猜再摸,暴露学生的认识,并让学生亲自动手摸一摸,想一想,感悟到对于某一次摸球来说,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事先是无法确定的,并且前一次摸球的结果不会对后一次摸球产生影响。通过逐步拿出球,让学生感悟到在条件变化的情况下,“可能”也会变成“一定”或“不可能”,“一定”或“不可能”也会变成“可能”。

  五、学习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六、组织练习,深化对确定和可能性的认识

  ㈠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描述现实世界中的自然想象和社会现象。

  ㈡根据结果设计放球方案,,说一说怎么想的,并摸一摸。

  1.一定能摸到红球;

  2.可能会摸到红球;

  3.不可能摸到红球。

  ㈢猜一猜:东方超市的老板会怎样放球?为什么?每种颜色的球放多少?

  [设计意图]设计第三次摸球和猜一猜的练习,让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又有新的认识,学生的思维能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并且为下一节课学习可能性的大小埋下伏笔。

《可能性》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课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的第一课时。

  2、教材分析

  “可能性”这一内容,属于统计与概率范畴。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分两个阶段进行教学,第一阶段是在三年级上册,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在这一阶段只要求学生能用恰当的词语(如“一定”“不可能”“可能”“经常”“偶尔”等)来表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第二阶段就是本课时,在三年级的基础上加以深化,使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渐从定性向定量过渡,学会通过量化的方式,能用分数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按指定的要求设计简单的游戏方案。这是以后学习较复杂的概率知识的基础。

  3、教学目标:

  1、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用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能设计对双方都公平简单的游戏方案。

  3、让学生经历亲身体验的过程,在观察、交流中探索新知,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促进学生正直人格的形成

  4、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用分数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难点是能按要求设计公平的游戏方案。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课内容的特点,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营造一个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氛围,采用“实验探究法”,让学生在游戏中观察、猜测、验证与交流,有效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相机渗透猜想、验证的学习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导入新知

  课件演示:情境图(教科书第99页的情境图)。

  由足球比赛开球前的情境引出游戏公平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去活动、探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自然、真实,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二)、实践探索,深入体验

  1:动手实验,获取数据。

  (课件演示)通过课件出示试验要求。

  这一环节让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去试验、去探索、去体会。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思维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2:分析数据,初步体验。

  请各个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汇总到总统计表(课件出示总统计表如下表)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填入相关数据。

  小组正面朝上反面朝上总次数

  1

  2

  3

  4

  5

  …

  合计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数据后讨论得出: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次数是非常接近的,初步体验等可能性。

  3:阅读材料,加深体会。

  如果我们继续抛下去,会是怎样的结果呢?出示历史上数学家做过的抛硬币实验数据。(课件出示几位数学家的实验结果,如下表)。

  数学家总次数正面朝上反面朝上

  德摩根409220482044

  蒲丰404020481992

  费勒1000049795021

  皮尔逊240001201211988

  罗曼列夫斯基806403969940941

  让学生观察数据,发现规律,再次体会等可能性。

  4:分数表示。

  小结:我们亲自做过了实验,又参照了数学家实验数据,发现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次数很接近,说明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是相同的,你们能用一个分数表示它们吗?引导学生用1/2表示等可能性。

  这一个环节,学生在抛硬币的实验中递进式感悟、理解、体会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制的公平性。并学会用二分之一表示等可能性。有效地突破重点,难点。

  (三)、小组游戏体验新知

  玩飞行棋(出示飞行棋的图)

  (1)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说玩法:用掷骰子来玩。

  把全班分成红、黄、蓝三队,进行游戏。

  (2)接着游戏前决定哪队先开始?引出用转盘来决定,先设计这样一个转盘,(课件演示方案一)

  各队学生肯定认为这个转盘不公平,“为什么不公平?”引导学生说一说指针停在红、黄、蓝色区域的可能性分别是多少,用分数表示。

  既然这个转盘不公平,“你会设计一个公平的转盘吗?”运用等可能性的知识放手让学生动手设计出公平的转盘,有效地突破难点。(课件演示方案二)那现在每队出现的可能性是(1/3)这样就公平了。

  (3)、选骰子

  转盘选定了哪个小队先开始,我在这里设计两种骰子,如果你是队长你会选哪个?为什么?

  再次让学生体会,感悟,巩固等可能性知识。

  (4)开始飞行棋游戏

  最后掷骰子玩飞行棋,有的队赢了,有的输了,如果再玩一次,输的队有没有可能赢?为什么?让学生体会随机事件的存在,渗透随机观念。

  这样设计游戏活动,学生愿学,乐学。在公平、公正的游戏中进行巩固、应用、拓展性练习,让学生深刻感悟到:要使游戏公平,游戏中的事件发生必须是等可能性的。

  游戏2:生活体验:

  考虑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又设计了一个生活中常见的摸奖游戏,让学生懂得用数学的眼光来研究这些游戏的公平性。培养其科学态度及明辨是非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与魅力。

  (课件演示:幸运摸奖)。

  (四)、小结,拓展延伸

  今天的活动,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和感受?生活中这样的情况很多,找到这样的例子与大家分享,好吗?通过交流感想和体会,渗透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可能性》说课稿11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人教版的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时“可能性”,这部分的知识是在学生已初步感受了不确定现象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基础,让学生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初步感知可能性的大小。新的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本节课的教学正是以这样的理念来设计的,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方法来完成学习任务。

  我面对的学生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活泼好动、求知欲强,有“初生牛犊不怕虎”之势,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又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不随意注意占主导地位,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较短,很容易被新异的事物所吸引,从而产生学习动机,然而学生之间还存在着个别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恰当的利用评价手段,使学生能够真正的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新的课程标准中倡导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因此,我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并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整合的角度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游戏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

  2、通过小组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尝试用“可能”“不可能”“一定”表达事件发生的情况;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及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特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的重、难点是:通过游戏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情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是不确定的,会用“可能、不可能、一定”等词语来表达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为了能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结合新课标的理念,教学时为学生创设了丰富的'情境教学,并通过游戏、竞赛、实践操作、小组合等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学的轻松,学的愉快,形成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综上所述,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分为了五大环节: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知;

  二、活动体验,合作探究;

  三、体验激趣,深化所学;

  四、联系生活,拓展视野;

  下面我就将本节课具体的设计意图阐述如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知:新的课程改革在数学教学方面,十分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而创设的情境一定要包含数学模型,因此,在上课伊始,我丢掉了教材中联欢会主题图的引入,而是选用了“石头、剪子、布”这一项师生互动的游戏来导入新课,这项游戏学生再熟悉不过了,在他们猜测了老师和自己谁会赢之后,师生共同进行游戏,并要求学生做好记录,游戏结束后,从同学们的记录结果和开始猜测的结果的对比中得出结论,自然的引出一些事件的发生是有可能性的,指出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从游戏的形式导入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进入到教学的第二环节。

  二、活动体验,合作探究:在本环节中设计了一组摸棋子的游戏,共将此环节分成三个板块来进行,一是让学生感知“一定”与“不可能”在课前教师为每组的同学各准备一袋大小个数相等的棋子。要求各组的同学分别进行摸棋子的游戏。要求摸到黄色棋子最多一组同学获胜。实际上,分发到各组的棋子袋中,有四组同学袋内的棋子全是白色,而有一组同学袋内的棋子全是黄色,在同学们高兴的游戏,到失败的叹气,再到对比赛规则的猜疑中,教师适时点拔,让学生打开口袋看一看,在同学们对“如此比赛不平”的抗议声中,教师适时引导,让学生总结出在全是黄棋子的袋里任意摸出一个棋子的结果一定是黄棋子,那其他小组没有获胜的原因是在全是白棋子的袋里不可能摸到黄棋子。在学生亲身实践,动手操作,用眼观察,评析结果的过程中,感知了“一定”和“不可能”,随着教师的适时提问:“这样的游戏公平吗?怎样才能使比赛公平呢?”将教学推入本环节的第二和第三板块,体验“可能”并初步感知可能性的大小。在学生充分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之后,也就是说出“在一个袋既要有黄棋子,又要有白棋子。这样才公平”之后,教师适时引导,“这时我们在这样的袋中任意摸出一个棋子的结果会怎样?”点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为了对可能性的大小进行验证感知,此时教师将一袋白棋子和一袋黄棋子中的一颗棋子进行对换,强调如果游戏规则不变,还是摸到黄棋子多的为胜的话,你愿意到哪组的袋里来摸棋子呢?为什么?并让学生再次进行摸棋子的游戏,并做好记录,实际感知可能性的大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新知,上下相连,使所学过渡自然进入教学的第三环节。

  三、体验激趣,深化所学此环节的设计来源于联欢会情境图的启发,依据学生的分组情况为每组学生准备了各种水果和托盘,来进行“水果拼盘”的竞赛,共设立了五项内容A。一定是桔子B。一定不是桔子C。可能是桔子D。很可能是桔子E。桔子的可能性很小,让学生在托盘中摆出相应的答案。实物的再现再一次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动手、动脑、动口,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小组合体的意识,对所学的知识达到了贯通,进入教学的第四环节。

  四、联系生活,拓展视野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用“一定、可能、经常、偶尔、不可能”等词语,说说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进而完成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动手操作、实践感知”让学生用手中的圆形纸制做摇奖转盘,并用顾客或商场经理的不同的身份来设计,再次感知所学。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我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自主合作,尝试探究,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数学课堂学习的快乐,体验幸福的数学学习生活。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设想,还有待于在实践中去完善,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评委给予批评和指正。

《可能性》说课稿12

  说教材

  1.教材内容

  本节选自浙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三节。本节课主要通过几个简单的引例来说明可能性的大小可以用数来表示,这些数是 1,0和大于0小于1的数,由此给出概率的定义,导出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公式。本节设置的几个例题目的主要是巩固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公式。

  2.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生通过具体情境了解必然事件、不确定事件、不可能事件等概念,并在具体情境中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意义,会用例举法(包括列表、画树状图)统计在简单问题情境中可能发生的事件的种类的基础上,对其中的可能性事件的进一步学习和提高。有关概率的概念,本教科书将在八年级下册学习“频数和频率”的基础上,主要安排在九年级上册学习,因此学习本节课主要是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说目标

  1.教学目标

  依据教材的内容和大纲要求,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概率的意义。

  (2)了解可能性事件的概率公式。

  【能力目标】

  (1)会辨别等可能事件。

  (2)会用例举法(包括类表、画树状图)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3)进一步认识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情感目标】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及进一步探索的乐趣,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思。

  2.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概率的意义及其表示。

  难点:等可能性事件发生的条件比较复杂的情况下计算概率。

  说教法

  1.教法分析

  基于本节课的特点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将采取发现与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循序渐进”原则,精心编排、设计题目,由简到难,层层递进,达到面向全体的目的。

  2.学法指导

  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是学习数学的主旨。本节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教学情境,导出概率公式,教学中通过大量的实际例子,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等可能性,怎样认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否相等。

  3.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扩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引例 小花、小君和小芳三个朋友准备一起出去玩,她们要玩跳大绳,两人摇绳一人跳。小花愿意先摇绳,但小君和小芳都想先跳,于是她们决定用抽签的办法来决定:做 4个纸团,其中只有一个纸团里写有“跳”字,由小君从中任取一个纸团,抽出有“跳”字的纸团,就决定由小君先跳,这个办法公平吗?如果不公平,怎样改正才会使之公平?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这一问题不仅鼓励学生合作学习,还激励学生多角度思考,用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创造积极合作、讨论的氛围。】

  2.师生互动,探讨新知

  从引例中得到,在客观条件下使小君、小芳两人抽到“跳”的可能性大小相等(也称机会均等),那样才是公平的。而事实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指明可能性大小的情况,我在教学中举了一些描述实际生活中有关可能性大小的几个例子:

  (1)小明百分之百可以在一分时间内打字50个以上。 即小明在一分时间内打字50个以上的可能性是百分之百。

  (2)小华不可能在7秒内跑完100米。 即小华在7秒内跑完100米的可能性是0.

  (3)通过随机摇奖,要把一份奖品奖给10个人中的一个。 每人得奖的可能性是十分之一。

  接着请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独立举一些类似的例子。

  【设计意图:新课标理念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多说,我这样安排就是给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面向全体学生大胆发言。对于合理、正确的给予高度肯定,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学生难免犯错,这样的学生我不做批判,教师随意批判会打击那些大胆发言同学的自信,要充分相信同学之间也能纠错,放手让学生在相互讨论和互相评价中得以提高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最后教师归纳出概率的定义。在教学中给出概率的定义后,我还要求学生回答引例中3个事件发生的概率。

  【设计意图:这样的安排是为了加深对概率意义的理解,及时对所学新知识加以巩固。】

  接着教师给出一个求事件发生的概率公式:P(A)=事件A发生的可能的结果总数/所有可能的结果总数。着重强调学生容易疏忽的适用条件: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结果的可能性都相等。还可请一些学生再举一些实例来说明这些辨别各种可能性是否相等。

  【设计意图:这样的安排又充分体现了教师在教学中仅仅是一个引导者,而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而此问题抛给学生自己去探讨,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这一些知识点。】

  3.讲解例题,综合运用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心理特点,在弄清等可能性的含义后,我设计了以下一个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加深对概率公式的理解。

  多媒体显示:任意抛掷一枚均匀的骰子,当骰子停止运动后,朝上一面的数是偶数的概率是多少?是正数的概率是多少?是负数的概率是多少?

  教学中,教师着重讲清解法的思路和方法步骤:(1)先分析判断是否使用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公式。(2)统计所有可能的结果数和所求概率事件所包含的结果数。(3)把它们代入公式求出概率。

  【设计意图:主要巩固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公式,选取一个学生感兴趣的游戏编题,学生较易理解,在教师的引导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范例中自然引导学生概括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不确定事件的概率。】

  1. 练习反馈,巩固新知

  练习(1)从你所在小组任意挑选一名同学参加诗朗诵活动,正好挑中你的可能性是多少?

  (2) 转盘上涂有红、蓝、绿、黄四种颜色,每种颜色的面积相同。自由转动一次转盘,指针落在红色区域的概率是多少?指针落在红色或绿色区域的概率是多少?

  练习2(抢答题)

  (1)一个布袋内有8个红球和2个黑球,它们除颜色外都相同。求下列事件发生的概率:

  ①从中摸出一个球,是白球

  ②从中摸出一个球,不是白球;

  ③从中摸出一个球,是红球;

  ④从中摸出一个球,是黑球

  (2)20瓶饮料中有2瓶已个过了保质期。从20瓶饮料中任取1瓶,取到已过期的饮料的概率是多少?

  (3)一次问题抢答的游戏中,每个问题有4个选项,其中只有1个是正确的。抢答者随意说出一个选项,这个选项恰好是正确答案的概率是多少?

  【实际意图:练习是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几个题目的反馈练习,可使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公式得到及时的巩固,加深对公式的理解。】

  2. 变式练习,拓展应用

  多媒体显示:一个红、黄两色各占一半的转盘,让转盘自由转动2次,指针2次都落在红色区域的概率是多少?一次落在红色区域,另一次落在黄色区域的概率是多少?

  【设计意图:此问题较为复杂,可以引导学生画树状图加以分析,从而使得问题简单化,这样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通过变式练习使学生体验变式中的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严谨的科学态度,提倡提后反思。】

  6.反思总结,布置作业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所学知识,反思有什么样的收获,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让参与反思的学生更多,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然后布置作业,有助于学生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可能性》说课稿13

  各位专家、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今天我要说课的课题是《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一、说教材

  教材的结构与地位:

  本节内容是北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可能性的大小》中的一节,是小学阶段学习可能性的最后一个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了“用‘一定’、‘经常’、‘偶尔’、‘不可能’等词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列出简单事件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等可能性;游戏规则公平”等内容。因此,将可能性大小的描述性语言转化为“数”来表示,对培养学生的数感,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有很大帮助。

  数学思想、方法分析:

  用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在游戏公平的教学中,学生已经有初步的体念,能用分数表示一些简单的可能性事件,因此,在本节课中,我力图使学生理解到为什么要用数表示,用哪个数表示,为什么要用这个数表示。

  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识结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实验操作,进一步认识客观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在学习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性与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教学重、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用分数表示客观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将“不可能”、“可能”、“一定能”的描述性语言转化为数据表示。

  二、说教学方法:

  由于概率本身的抽象性,学生在理解这部分知识时有较大的难度。为让学生能较轻松地学习掌握本单元的知识,在教学设计中尽可能安排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旨在通过有趣的活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知识,并会将这一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去。在教学方法上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平台,借助扑克牌,利用扑克牌的点数和花色,以实例为背景,使学生体会到用数来表示“不可能”、“可能”和“一定能”等客观事件的简洁和准确。帮助学生完善新知的建构,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方式启发学生,以生动的实例吸引和鼓励学生,在整个教学中采取情景教学法

  三、说学法指导: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及学生的心理特征,在学法上,引导学生采取自主探索与互相交流相结合的方法,让每一位学生参与研究,最终学会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玩过扑克牌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游戏,想不想玩?

  [激发学生兴趣。]

  课件出示:

  游戏规则

  1、男女生各选一个代表。从1(a当成1),2,3,……8 这八张扑克中抽牌,抽出第一张扑克,将数字写在十位或个位上,(选定不能更改)再抽第二个数字。

  2、组成一个两位数,组成的数大的一方获胜。

  [1、通过男女生对抗游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体会到等可能性的应用,唤醒学生旧知;

  3、在游戏中初步感知可能性的大小]

  师:玩了这个游戏,你有什么想法?

  生:有诀窍。第一次摸到较大的数(像5、6、7、8),应该在十位;摸到较小的数就放在个位,这样获胜的的可能性要大些。

  [进一步感受可能性的大小。]

  师:看来这个游戏还有诀窍,我也想来试一试。老师来一次,好吗?

  摸到“7”(“7”已做提前做了暗记),我放在哪一位呢?

  生:个位。

  生:十位。因为“7”已经是比较大的数了。在这八张扑克中摸到比7大的可能性比较小;而摸到比7小的可能性比较大,所以最好把7放在十位。

  师:非常好!许多同学都能用数学语言“可能性”来说明这件事,有谁听懂了,再来说一次。

  (板书:可能性的大小)

  [通过部分优等生的引领,在激烈的争论中,使所有学生都明白可能性有大小。]

  二、用数表示“不可能”、“一定能”:

  课件出示:a到8八张红心

  师:在这八张扑克中,有可能摸到“9”吗?

  [抛出问题,启发建构]

  不可能摸到“9”,那么,怎么表示这里摸到“9”的可能性呢?

  生:0。

  (板书:数)

  师:能干,学数学,用“数”来表示的想法非常好。用数字“0”简洁、准确地表示可“不可能”发生的事件。

  师:我们说,从这八张扑克中不可能摸到“9”,我们就说,摸到“9”的可能性是0。

  师:有可能摸到红心吗?

  生:一定能摸到红心。

  (板书:一定能)

  师:为什么?

  [在学生的讨论,争论中完善建构]

  生:齐说。

  [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明白了用数0来表示不可能,用1来表示一定能]

  师:举例说说,在生活中哪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0,哪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1?

  三、用分数表示“有可能”:

  课件出示:1张红心1张梅花

  师:在这两张扑克中,任意摸出一张,摸到红心的可能性是多少呢?

  课件出示:1张红心2张梅花

  师:此时,摸到红心的可能性是多少呢?

  师:如果将1张梅花换成1张红心

  课件出示:2张红心1张梅花

  师:任意抽出一张,摸到红心的可能性是多少呢?

  师:现在我再加入2张梅花。

  课件出示:2张红心3张梅花

  师:任意抽出一张,摸到红心的可能性是多少呢?

  红心和梅花各加入1张

  课件出示:3张红心4张梅花

  师:任意抽出一张,摸到红心的可能性是多少呢?

  [通过扑克牌花色和张数的变化,使学生体会到目标元素和总元素个数的变化导致可能性大小的变化;同时,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目标元素出现的可能次数占所有可能出现次数的几分之几就是摸到目标球的可能性的大小。]

  师:观察黑板呈现的信息,你有什么发现,相互说说。

  生1:可能性的大小界于0到1之间

  生2:可能和不可能的大小之和等于1

  生3:摸到目标球的所有可能和摸到所有球的可能的几分之几就是摸到目标球的可能性的大小。

  师:现在想想,老师在摸牌游戏中,第二次摸到7的.可能性是多少?

  摸到大于7的可能性是多少?小于7的呢?

  你现在能否解释“不可能”和“一定能”为什么用0和1来表示?

  [进一步验证学生刚才制胜策略是正确的;从理论层面验证了“不可能”和“一定能”用0和1来表示的科学依据,升华了学生对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认识。]

  四、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天气预报说明天下雨的可能性是0,你会带雨具吗?为什么?

  2、一副扑克牌共有54张(大王、小王各一张,红心,梅花,方块,黑桃四种花色各13张)去掉大小王后,背面朝上,任意取出一张。

  (1) 是大王的可能性是( );

  (2) 是梅花的可能性是( );

  (3) 是点数6的可能性是( );

  (4) 是红心6的可能性是( );

  3、课件出示:

  (出示:红心2,3,4,5; 梅花5,6,7,8;方块9)

  你能提出哪些与可能性相关的问题?

  4、讨论:

  在一个盒子中,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球各若干个,(总共不超过50个)要使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1/7,那么,总球数可能是( )个,红球可能是( )个。

  [对可能性的大小的应用,在逆向思维中进一步加深对可能性大小的理解。同时,不同层次的学生将取得不同的收获。]

  [这一环节通过对实践问题的分析解决,突破教学难点,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知识的迁移、深化、巩固,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鼓励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分析实际问题,增强用数学意识]

《可能性》说课稿14

  说教材:

  统计与可能性是小学数学第五册90~91页的内容,本课教学的内容是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以及认识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这是学生在已进行过简单的统计和初步认识某些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的基础上安排的为后面研究可能性的大小及进一步了解概率的意义奠定基础。

  教材先组织学生玩摸球的游戏,袋中装有3个绿球,每次摸1个球,摸出后把球放回原处,一共摸40次,让学生在摸球活动中体念摸到红球,黄球的机会是相等的,从而引导学生在实验中认识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同时学习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使学生再次体会到统计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想想做做中还通过抛小正方体装铅笔等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深刻理解不确定事件。

  说教学目标:

  1、经历和体验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体会统计是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

  2、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能对实验可能发生的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并作出适当的解释,从中体验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均等的.。

  3、培养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初步感受动手实验是获得科学结论之有效的方法,激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发展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认识一些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教学难点:

  理解任意摸一次球摸到红球绿球的机会是相等。

  说教法学法:

  充分利用教师导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生活和活动情景,为他们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动,使学生体验探索的的过程,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这部分内容的学习适于学生展开观察、猜想、操作、比较、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为了更好地指导学法,老师采用了小组合作形式组织教学,教学形式多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体验创造的过程,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学生互动的过程中迸发智慧的光芒。

  说教学流程:

  1、通过复习旧知,唤起学生对有关可能性知识的记忆,为学习新课做好心理及知识两方面的准备。

  2、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数据的引导非常自然,产生于学生记住摸球结果的需要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取于学生的生活智慧,利于学生的生活应用。

  3、就小学生而言,认识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需要在获得直接经验的基础上初步体会,而实验活动是学生直观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均等的重要步骤。为此,老师精心组织活动,明确活动的要求,再自主分工,让学生通过操作亲身经历并具体感受到摸到红绿球的次数差不多,并进而启发学生想象,继续摸下去的结果。

  4、让学生经历猜测验证归纳反思这一过程,不仅增强了探究活动的神秘感,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而且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实验是验证猜想、获得结论的重要策略之一。

  5、抛小正方体的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继续保持探究的热情,通过活动进一步直观感受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6、课后学生自主总结,既能把所学知识结合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进行回顾与反思,又能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综观整个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思维为主线的指导思想,充分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游戏贴近生活实际,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使学生领悟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

《可能性》说课稿15

  教材说明: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主要是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关于可能性这一内容,三年级时学生接触事件发生有确定和不确定的区分。不确定的事件中分可能和不可能。在五年级上册教材中要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从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小之分到等可能,这是对随机思想的理解的一个大的飞跃,是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从定性到定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过渡。对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的理解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将直接关系到对事件发生的随机性的理解。因此,教学时要通过大量丰富的例子和活动让学生体会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丰富对等可能性的理解,也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某些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对新鲜事物特别敏感,且较易接受。由于学生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不断发展,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逻辑关系。所以在教学时,可让学生充分试验、收集、分析,帮助他们直观形象地感知。引导孩子们用数学的眼光来研究这些游戏的公平性时,他们当然会表现出极其浓厚的学习兴趣。在玩中学,在学中悟,一改传统数学课堂死板而呆滞的现象。

  教学目标:

  1、在讨论比赛规则、抛硬币、摸球游戏等活动中,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2、能设计公平的游戏规则,能对游戏规则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能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并阐述自己的理由。

  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在讨论游戏规则是否公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

  教学重点:

  1、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教学难点:

  可能性与公平性的判断。

  教学策略:

  1、通过学生自己获得生活中的数学信息,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可能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以学生熟悉的游戏活动展开教学内容,使学生在积极的参与中直观感受到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并逐步丰富对等可能性的体验,学会用概率的思维去观察和分析社会生活中的事物。

  3、成语连接、评语、街头骗子利用可能性行骗三个小片段,联系生活,进一步体会学习可能性的价值。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硬币、小组调查表、色子等。出示一些实物图。

  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通过抛硬币感受等可能性

  1、说反话游戏。

  利用游戏引出公平的游戏规则。(出示一些反话)

  2、观看足球比赛开始片段。(视屏足球赛开始片段)

  引:大家想出了这么多公平的游戏规则,哪一个最适合呢?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国际比赛中常用的一种方式抛硬币。

  学生讨论:这种抛硬币的方式公平吗?为什么?

  3、抛掷硬币实验。(出示硬币、实验记录表、科学家实验表)

  (1)猜测。

  师:既然认为是公平的,那么大家想一想正面朝上的可能性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小结:如果正面朝上的可能性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都是1/2,就进一步说明了用抛硬币的方法决定谁先开球,是公平的。

  (2)试验。

  1、每人抛10次,并把结果记录下来。

  2、试验完成后思考:正面朝上的次数与总次数有什么关系。

  (3)交流验证:大家来观察一下这些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同学们观察的都很仔细有这么多的发现,我们会发现有些小组正面朝上的次数不一定是总次数的一半,有些小组少一点,有些小组多一点,但是全班加起来正面朝上的次数就比较接近总次数的1/2。

  师:其实历史上有很多数学家也做过这样的实验,我们来看一看他们实验的结果是怎么样的?(出示统计数据)

  通过做实验,你们认为抛硬币决定谁先开球公平吗?为什么?(学生小结)

  二、实践探索,体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1、三个同学准备下跳棋,他们想用三人比赛转盘决定谁先走。(红色占1/2,蓝色和黄色分别占1/4)。师生共同做玩游戏并交流,汇报游戏公平与否。

  如果将这个转盘转到了100次,大家猜一猜转到蓝色的`次数大约是多少次?

  这是一个有失公平的转盘,先让学生来判断这样设计公平吗?其实是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可能性大小与占的份数的多少有关系,同时也巩固了新知。

  2、公平游戏转盘的设计。

  学生回答后,进行公平游戏转盘的设计。接着进行设计展示由学生上台展示并讲解自己的作品,全体师生做评委,评选出优秀的设计作品。(活动的转盘)

  3、6名同学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小强在一块长方体橡皮的各面分别写上1,2,3,4,5,6。每人选一个数,然后任意掷出橡皮,朝上的数是几,选取这个数的人就来当老鹰。你认为小强设计的方案公平吗?

  虽然橡皮各部分的材料是均匀的,但它的6个面大小不等,一个面的面积越大,投掷后朝上的可能性也越大,所以,小强设计的这个方案不公平。(老鹰抓小鸡游戏图片及长方形数字橡皮)

  三、联系生活,进一步体会学习可能性的价值

  1、词语连接。(连续滚动播放这些个成语)

  说说平分秋色、万里挑一、十拿九稳、大海捞针的可能性是多少?

  2、评语。

  师:今天同学们的表现非常出色,老师把三个词语送给大家太优秀了棒极了真出色,你得到每个词语的可能性是多少?

  如果我用4个词语来评价大家太优秀了、棒极了、真出色、真了不起,你得到每个词语评价的可能性是多少?

  在这四个词语中棒极了是老师最喜欢的,我想送给我们班的一个同学,每个人得到它的可能性是多少?

  我想把这个词语送给班里穿红色上衣的同学,(请穿红色上衣的同学站起来),你得到它的可能性是多少?

  3、看图说一说。(出示街头骗子的摸奖游戏图片)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认识到这种游戏的不公平性,不去玩这种游戏。强调指出:凡摸奖活动,你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计算一下,就会发现:都是组织者得利,参与者受骗,所以严禁学生参与。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在游戏中知道了一件不确定的事件,它的可能性可以用一个数来表示。例如:抛掷硬币,掷出正面和反面的可能性都是1/2;掷出一个正方体的骰子,每个面掷出的可能性都是1/6,等等。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在数学上属于概率问题。概率问题起源于博弈,在现代的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天气预报、降水概率的预报,航天飞机的发射等等,都运用到了概率的知识。如果同学们有兴趣,课后可以自己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与此相关的资料,你会发现,概率的知识是非常有趣而奇妙。

【《可能性》说课稿】相关文章:

《可能性》说课稿03-24

小学数学说课稿:《可能性》07-27

五年级数学《摸球游戏-可能性》说课稿07-12

《可能性》教案08-16

可能性的教学反思04-08

《可能性》教学反思04-08

可能性教学反思01-17

数学 - 可能性的大小08-16

教学反思:可能性08-08

可能性的教学设计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