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资料大全>说课稿>小学美术说课稿

小学美术说课稿

时间:2024-07-14 18:35:41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小学美术说课稿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美术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美术说课稿

  小学美术说课稿 篇1

  一、教材

  “童年”是小学美术义务教育的新课程标准。这是第五册实验教材中的一课。童年是人生最难忘的阶段。当人们回忆自己的童年时,总是充满无限的感慨。这门艺术欣赏课向我们展示了六幅不同时期、不同艺术形式的儿童作品。看似简单的作品,却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历史的画卷。从宋代的《瑞阳宝贝》,到清代的《天伦之乐》,再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成长,再到解放后奴隶的孩子,再到金色的童年。表现形式包括年画、雕塑、中国画、油画和摄影。它不仅给我们提供了艺术的信息,而且为我们创造了一种情境,一种通过艺术作品来理解社会生活变化的学习情境。在那里,艺术活动不是知识的灌输,不是技能的克隆,而是作为一种文化生活的学习,它根植于生活,表达于生活,赞美于生活,运用于生活,给予生活指导和启迪。鉴于此,我设计了接下来的童年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回忆童年,观察童年生活,感受童年的快乐。

  (2)潜在的目标

  我将表达我对童年生活的感受,描述不同时期的童年生活状况,通过观察童年题材的艺术作品,学会体验不同艺术形式的魅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珍惜当下,珍惜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2、教学重点

  (1)欣赏和理解不同历史时期儿童生活的差异。

  (2)了解中国画、油画、雕塑、摄影等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体会不同表现形式的不同美感。

  (3)描写童年的生活材料和他对童年的理解,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

  3、教学的困难

  童年,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和对艺术作品的历史背景的理解。

  二、教学方法

  根据知识储备和理解潜在的三年级学生,并针对发达的特点,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这节课主要采用创建场景的方法,观察和欣赏、思考和讨论,扩展和比较,并使用多媒体课件,一个受欢迎的教学形式的小学生,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意愿,把枯燥的讲解变成生动直观的.课件展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理论

  在艺术作品欣赏中,形象是出发点和关键。在这门课上,我让学生积极探索,主动提出问题,通过讨论解决问题。作为指导,教师和学生一起解决问题。让学生走进作品,了解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和艺术技巧。

  教学过程承运

  1、游戏介绍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们边唱边玩“丢手帕”的游戏。游戏结束后,每个人都拿出自己最珍贵的童年纪念品,向同学们讲述自己的童年故事,并让一两个同学向他们讲述自己的童年故事。

  (本设计是为了创造一个场景,利用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激发学生对童年美好时光的回忆,从而为进一步了解童年铺平道路。)

  2、初步的经验和欣赏要求

  老师总结了孩子们的话:我们的童年生活是完美而快乐的。艺术家们用他们独特的方法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生动的童年画面。多媒体将课本中的作品一一展示。告诉我你最喜欢的画。

  这样,学生可以快速进入审美场景,对自己欣赏的作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3、小组学习,交流审美经验

  (1)根据学生喜爱的作品分为六组。

  (让学生掌握第一感觉,为自主学习铺平道路,体现自主学习的初步尝试,通过志愿分组)

  小学美术说课稿 篇2

  对于花边(二方连续纹样),学生并不陌生,三年级已有所接触,并初步掌握了绘制的方法,为了激发和保持学生对已接触过的知识的兴趣和新鲜感,在教学设计上,把重点侧重放在掌握花边的排列规律并学以致用,联系生活,尝试运用花边装饰生活用品,通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法去布置房间,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合作学习中发展发现美、运用美、表现美。

  教师在教学中,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不仅要创设良好的人文情境,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也要为他们营造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提高他们的协作能力,并在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中,为学生自主发展创造良好的空间。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以花边作为切人点,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感受、了解花边在生活中的应用,运用熟悉的媒材和表现手法,创造性地参与学习,体验美术活动带来的乐趣,引导学生感受祖国民间美术的特殊审美情趣和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及对民族文化艺术传承的意识。本课体现了“美术·人文”融为一体的教育理念。

  审美心理特点和表现能力。

  1、知识性目标:感知花边与生活的联系,认识、了解花边的造型及装饰的特点,学会运用花边进行装饰。

  2、能力性目标:通过剪、贴、画、印等方法,能利用花边的多种排列方法进行装饰,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审美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并通过本课,让学生对生活中的美的理解更上一个台阶。

  3、情感性目标:通过欣赏具有广西民族特色的壮锦等各种物品,促进学生对民间艺术的了解与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促进同学之间的交往与交流,树立互助、合作的集体观念。

  4、发展性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了解民俗文化,珍视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发展,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通过观察、欣赏生活中不同的美术节奏,使学生能够利用二方连续或有规律的纹样,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布置带有民族特色的房间及物品。

  如何将单独纹样有规律的排列或重新组合,创造性的设计出更多的花边排列方法,设计、装饰和布置具有民族特色的房间。

  1、教师准备:课件、彩色纸、剪刀、各种花边、音乐、有花边的少数民族物品等。

  2、学生准备:彩色水笔、橡皮泥、颜料、腊光纸、剪刀、双面胶、制作好的各种花边等。

  (一)、引导发现,舞蹈导入。

  1、教师带领学生跟着《兔子舞》音乐有规律的跳舞,增强趣味性,并在音乐和舞蹈中感受音乐的节奏。

  2、教师请1—2位学生根据兔子舞的节奏用图案或图形表现出来,感受美术中蕴含着音乐节奏的美。引出课题。

  3、教师示范,出示课题:美术的节奏。

  (本环节设计意图)《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出:“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应将美术课程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节奏感强的兔子舞,既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通过有规律的音乐节奏去发现美术的节奏,认识到音乐美术的共性。

  更好的体现出课程整合的新理念。

  (二)、学习交流,启发联想。

  1、课本中“知识窗”的学习。

  2、抢答游戏,让学生找出画面中出现的有规律、有节奏的景或物,并进行抢答。

  3、展示具有广西特色的少数民族服饰及物品,增加对广西民族特色物品的了解,增强审美意识。

  4、设问:这些图案平时我们都见过,你们把它叫做什么啊?

  花边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呢?

  (本环节设计意图)在本环节的学习中,学生通过课本学习了解了音乐和美术的共性,并通过欣赏课件中展示的生活中各种有规律、有节奏的东西,进一步感受二方连续与我们的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并能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美感。灵感来源于生活,在欣赏完教师提供的实物之后,学生就有了把美融人生活的想法,这些也为后面学生进行设计花边的排列方法的环节起到一个很好的铺垫作用。

  (三)、直观学习、开拓思路,合作探究。

  1、教师通过实例(学生扮演兔子,以单独纹样的图案再现)让学生直观的复习二方连续纹样知识,并与音乐相结合,让学生根据不同的`音乐的旋律用肢体尝试摆出更多的排列方法。

  2、师示范把花边进行重新组合,学生动手尝试设计出更多不同的排列的方法:

  (教师把花边撕开后,根据不同于兔子舞的音乐,把单独纹样进行重新排列,变化出更多的花边排列方法、启发、拓展学生的设计思路,让学生能够设计出更多更好的排列方法,通过实践,巩固和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3、赏课件,从课件中学习更多的排列方法并引出作业。

  (设计意图)在欣赏完大量的花边图案后,学生对花边的多种排列方式就更有兴趣了,在这一环节中,采用了表演的形式,配以老师的讲解,使学生明白了二方连续排列的重要性,懂得了不同的排列形式所产生的视觉效果和装饰功能、这对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和作业中,如果选择适当的花边排列方式来美化环境和物品,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也是解决本节课的难点之一。

  (四)、小组合作,快乐表现。

  1、学生去房间自由参观,对房间构造有个整体的了解。并把自己感兴趣的、想布置的东西记下来。综合全组意见,把本组最想布置物品反馈给教师。

  2、教师提出作业要求:分小组分工合作布置本组负责布置的物品,讨论一下制作的材料和方法。(小组合作研究制定方案,落实设计、布置的人员,进行分工。)。

  3、学生分工合作,教师巡视指导,帮助遇到困难的小组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分组活动是为他们营造一个轻松、自由、和谐的交流空间和平台、让他们在美术体验活动中增强友谊和合作,去自主探索和发现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互相交流、协作发展、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交流展示、教学评价。

  1、学生自由相互展示评价,展示自我,介绍自己的作品,体验合作学习带来的乐趣。

  2、教师带领大家集体评议。

  (设计意图)体现“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而进行评价”的教学理念,既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又注重对学生学术活动表现的评价。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评判能力,同时有助于同学自己的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和谐发展。

  小学美术说课稿 篇3

  一、 教材分析

  我根据新课标内容,确定《******》一课属于"***"学习领域,即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二、学情分析

  小学生是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时期,小学阶段学生已经认识了美术工具和材料,对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会用线条和色块来表现他们所知道的东西。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的表现画面;好奇心重,爱表现自己,但动手能力较差,只能用简单的工具和绘画材料来稚拙地表现自己的想法。这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结合小学生的学龄特点,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想法,符合学生发展的特点。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我确定了:

  ①

  ②

  ③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

  教学难点是:****.

  五、教学准备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备好画具是上好本课的前提条件。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画具等。

  学生准备:网上资料收集、画具等。

  六、 教法学法

  众所周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促进者、领导者。在新理念指导下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进行了多年,广大教师经历了"初步认识—初步实践—课改反思—再认识—再实践"的课改过程。小学美术作为艺术教育必修学科之一,使小学美术教师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受。在课改新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转变。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七、教学程序

  (1)组织教学:

  注重学生的画具准备与分组情况。

  (2)创设情境 欣赏**

  我首先设计了"创设情景——欣赏**"这一环节,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在教学一开始,播放了****动画片段,把学生带入**的世界中,让学生欣赏造型各异、风格独特的**,为后面设计**做好铺垫,引导学生通过体会**的意义,懂得珍惜**,引出本课课题—**

  (3)引导启发 根据本课的

  了解** 其次由于每个学生的成长经历、知识层面、生活环境的不同,观察力与认识层面自然不同,因此,我设计了"引导启发 了解**"一环节。先出示一组图片,通过"?"等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探索,了解。接着出示一组有错误的**,让学生观察分析:设疑引路,归纳总结,突破难点,避免发生同样的错误。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的制作设计了一个坡度,减低了难度。通过语言表述与语文课相结合,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教学活动中,以此调动学生勇于表现、释放个性的积极性,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4)自主探究

  折制** 接着我设计了"自主探究——折制种表"一环节,因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标准特别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他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意识,所以在这环节我先用激励的语言表扬学生的学习精神,*正当学生情绪高涨,产生积极的探究动机的时刻,我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引导学生到书中寻找答案,鼓励他们根据书中提示,相互交流,积极互动,讲解自己的制作想法,了解不同的方法步骤,并大胆地展示出一个设计与众不同的表面。通过这种安排,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在小组中合作、在小组中探讨,使重、难点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中得到了解决,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5)大胆创作 制作** 为了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我设计了"大胆创作——制作**"这一环节,鼓励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再创作,在再创作过程中,我强调学生注意色彩的搭配协调,钟面指示明确。制作同时,并播放儿童歌曲*,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展开思路、大胆创造,体验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在学生创作作品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诸如:材料的选用、颜色的搭配等问题。我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学会解决问题。

  (6)展示欣赏 评价** 我接着设计了"展示欣赏——评价钟表"的环节,这样就做到了问题由学生提,方法由学生想,思路由学生讲,从而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我让学生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

  1.自评:让学生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台上展示,说说自己的作品名称,觉得自己的作品什么地方制作的棒?

  2.互评:学生之间相互谈谈自己的看法,让他们在共同的参与过程中产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审美能力。

  3.教师评价:根据激励性的原则,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我相机结合学生作品的不同特点,肯定孩子们的各种表现,保护他们的积极态度和创新意识。点评时注意给能力较弱、性格内向的学生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找出其优点,甚至扩大其优点,并发自内心赞扬他们,使他们摆脱自卑心理,相信"我能行".这样,让全体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7)课堂小结 扩展延伸 科学精练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因此我最后设计了"课堂小结——拓展延伸"环节,在课程即将结束时,问学生:"这节课哪一点给你带来了快乐?"学生学会从创作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合作的快乐,甚至会从老师和同学的评价中体会到快乐。这一环节对快乐的回顾,既加深了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印象和体验,同时又是对这节课的总结和梳理。

  最后,我给学生留了一个拓展延伸的作业:和家长共同创作一个更漂亮的**拿到学校来,把自己的创作感想和乐趣跟大家共同分享。板书的设计 围绕着突出重点展开。

  总之,本节课通过精心设问、合作探讨、动手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再创造,他强调把学生当成发现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行探究,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互助、参与合作意识,实现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高,教学效果很好,一句话:只要教师转变观念,大胆的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满足他们好奇、好动、好说的特点,教学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小学美术说课稿 篇4

  新岭南版美术小学第8册《漏印》

  该课属于新岭南版美术小学第8册中的学习内容。教学中希望通过对“漏印”的装饰设计,使学生在做做玩玩中感知中国传统民间工艺文化的魅力,学习传统工艺美术方面的一些知识,练习和掌握一些相应的制作步骤、方法,体验设计制作的乐趣。

  该类课程属于“工艺”部分,与传统紧密联系。因而首先要看课程导入时,是否有相应的传统工艺文化拓展,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有选择的引入该课知识讲解部分。

  另外,该课内容有着一定的技术性、程序性和材料性,这些都是凸显“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特质的关键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可否有较合理和有效的学习“过程”很重要。

  案例中的执教老师是来自云南师范大学附小的杨丽萍老师,我们的讨论将围绕这节课的整体设计,以及情境教学、知识讲解、设计制作和评价引申等教学环节展开。

  接下来,我们先通过一些教学片断看一下这节课的教学整体设计。

  这是一堂较为成功的示范课,教学设计整体感强,体现了《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理念,也体现了该领域教学的某些特点,比如在课程导入方面;在示范讲解方面;在创意启发介绍方面……但相对于这一领域的特质而言,某些方面的教学,还可以有另外的设计。

  优点:这节课是一节综合性很强的美术课。从整体上看,杨老师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动探索、研究“漏印”的表现方法,抓住了“漏印”的创作关键。本课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还是组织形式都体现了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资源很丰富,注重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教学开放而富有活力,是一堂很有创意、很生动的美术课。

  同时,这节课也很好实现了学习过程的有效性。“金水漏印”是独具风格的傣族民间艺术,是以阴刻手法刻版,把剪纸图案用金粉漏印在佛寺墙壁和梁柱上的`工艺。杨老师的教学过程中既有针对性的知识拓展,又有清晰、简明、准确的“漏印”工艺流程示范,并反复提示了注意事项,从而使得学生能够知晓来龙去脉,并在实践过程中较好地掌握了一般技术要领。

  杨丽华老师执教的《漏印》教学设计这节课的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学模式,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参与和愉悦的状态中。

  不足:联系生活、开阔视野方面稍显牵强,要有引导学生举一反三的创新联想环节更好。

  某些工艺环节有所缺失,比如金色颜料调和、浓淡掌握等。

  课程结束前要有对学习内容的总结更好。

  小学美术说课稿 篇5

  我讲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美术第三册《百变团花》。本课讲授的内容为剪纸团花,是设计应用领域里的一课内容。它是由折纸和剪纸相结合的艺术,它简单易学,装饰性和艺术性都很强。学生在已学过的《小花饰》的基础上基本掌握了画、折、剪等操作技能,学习剪纸团花主要训练学生折、剪的操作技能和图案的简单设计能力。一张纸、一把剪刀,通过巧妙的构思和不同的折剪方法,便可以剪出令人喜出望外的图案来,给人以美的感受,给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

  (一)、显性内容与目标。

  1、了解团花的基本特点、历史、制作方法及应用。

  2、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感知、思考、观察与探究的能力及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

  (二)、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欣赏、设计、制作与应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团花的特点及设计制作方法。

  难点:镂空图案纹样的设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具、范例作品、剪刀、彩纸、胶带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活动设计及意图:

  教师出示一个自制的花瓶教具,让学生思考漂亮的花瓶上面还缺少什么?学生发现没有花要在花瓶上面添上花,教师顺势拿出剪刀与彩纸剪出漂亮的花朵贴在花瓶上,并告诉学生这是团花由此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从课题入手,结合学生看到的团花和图片想一想什么是团花?为什么叫百变团花呢?先让学生自由说,教师再小结。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目的是了解团花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了加深了解,利用课件演示图片,欣赏团花的历史、图案的寓意。由此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民间艺术的情感。

  其次进入探究学习的想一想、做一做环节。课件出示团花的制作步骤图片,请学生将正确的顺序排列出来,由此看出剪纸团花的关键在折和剪,教师板书,然后播放课件请学生来想一想并判断谁折的好、哪种方法折的正确、哪种方法剪的圆、怎样剪不会散,学生做出判断后让他们做一做,学生分组尝试2折、3折、4折、5折后剪出外形比一比哪种折法剪的圆,教师演示课件小结并鼓励学生在创作中多尝试。

  最后是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将做好的团花范例分发给各个小组,然后出示合作学习目标分别讨论剪去的部分是团花的什么地方?团花的外轮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团花的外形与图案有什么不同?团花由几层图案组成?教师结合课件检验学生合作学习的情况。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利用想一想、做一做的环节教师强调了剪纸团花制作过程容易出现的问题,学生在观察、思考、讨论、归纳总结的合作学习过程中,了解团花的制作过程,抓住团花的特点学会镂空图案的设计与制作。在学习与探究的过程中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既能突出教学重点又能解决教学难点。

  让学生想一想剪什么样的团花,选择自己喜欢的团花剪剪看,让学生欣赏书中的纹样并设计制作。教师在辅导中强调用剪刀时注意安全、保持环境卫生。请学生将自己剪好的团花贴到花瓶上师生共同欣赏评价。此环节的设计是通过艺术实践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高动手能力与评价能力。

  教师首先结合课件讲解团花与生活密切相关,可以应用在生日祝寿、结婚庆典还有邮票等图案设计中,请学生再想一想团花还可以应用到什么地方?最后教师出示利用团花制作成的贺卡,让学生在课后运用剪纸团花来做成礼物或工艺品赠送给亲朋好友或装扮空间。这样设计能将本课所学知识进一步拓展延伸,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情感。

  小学美术说课稿 篇6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美术课本第三册《撕纸拼贴》。这一课是在学习了树叶拼贴及刨花拼贴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对拼贴已经有了比较深的认识。从原来简单的“拼”到“贴”,到本节课的“撕”、“拼”、“贴”,是对原有已学知识的深化,加深了制作的难度。

  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认识水平以及我对本节课教材的理解,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巧用纸的花纹和颜色,撕拼出一幅美丽的画。

  2、从撕、拼贴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审美能力。

  3、养成认真作业、细心工作的作风。

  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创造能力。

  难点:使每个学生动脑筋、想办法,巧用纸的颜色和花纹、撕、拼贴出造型生动、富有情趣的撕纸拼贴作品。

  课前准备:搜集各种颜色废挂历、废报纸等,胶水、铅笔,电脑课件一个。

  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根据小学生年龄小、意志薄弱、上课好动等特点,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发现教学法、演示练习法等。

  1、情境教学法。

  人的情感往往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在教学上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创设与教材情感相符合的'情境,使学生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触景生情,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因此在《撕纸拼贴》教学中,我用《狐狸与乌鸦》的故事作为引子,把学生带如一个情境中,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

  2、发现教学法。

  发现教学法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它突出了学生的主导地位,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的内部联系,从中形成自己的概念,、在本课中,我设计“看一看”、“说一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撕纸拼贴的制作步骤及方法。

  3、演示练习法。

  在美术教学中演示法用得比较多,在《撕纸拼贴》教学中,我把《狐狸与乌鸦》中的狐狸作为演示的对象,分析制作方法及步骤,给学生直观的形象,让学生更好得掌握制作方法。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在《撕纸拼贴》教学中,让学生自由选择内容、大胆地去探索、设计图案,给他们充分的创作空间。

  教学方法灵活多变,只要能够达到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并无一定之规,根据教和学的需要,在《撕纸拼贴》教学过程中,处了以上四种教学方法外,我还交替综合使用了范例教学法、讲授法、谈话法、观赏法等常用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分四部分来完成的。

  我以讲《狐狸与乌鸦》故事引入课题,利用电脑课件的动画效果,边演示边讲述《狐狸与乌鸦》的故事。其中整个动画画面都是由撕纸拼贴而成的。低年级的学生一般都爱听故事,看动画片,这样思想很容易被集中到故事中来。接着向学生提问:“今天我们看的动画片与我们以前看的有什么不一样?”乘机引导学生观察动画中的狐狸与乌鸦,以及大树、草地,并提问它们是画的吗?它们都是用什么做的?形式会很惊奇地发现这些全都是用废纸撕、拼贴而成的。老师接着说:“原来这些没有用了的废品也可以做出这么美丽、可爱的图片,你们想不想也来设计一幅自己的撕纸拼图呢?”这样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很自然地进入了课题。

  教师乘机说明在制作撕纸拼图是要巧用纸的花纹和颜色,找与动物或人物颜色相近的纸撕贴。接着以制作狐狸为例子,归纳撕贴方法及步骤,同时用电脑出事步骤,老师演示制作过程。

  通过观察学生很容易找出撕拼的方法及步骤:

  1、选纸:先想好要撕贴什么小动物,像狐狸的身体就用红色的纸,尾巴选用灰色的纸。

  2、画稿:画出你要撕拼的动物的简笔画,为下面的撕纸打好基础,降低难度。

  3、撕:按照所画的稿子,把动物的各个部分撕出来。

  4、拼:把撕好的各部分零件在背景图上摆出来。

  5、贴:根据摆好的图案用胶水小心的贴在背景图上,还要注意前后的层次关系。

  传授完制作步骤后,师提问:“狐狸在你心目中是怎样的一种小动物?学生肯定会说到非常狡猾、奸诈,很多坏心眼等等。这时教师就创设一种情境,举例假如你是一种小动物,会轻易地被狐狸骗了吗?”学生肯定会说不会,师接着提问:“你会用什么方法对付它?”这时就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设想出多中不同的故事版本。师同时把学生所讲述到的动物或植物以简笔画的形式在黑板上画出来,并对这些动物或植物的颜色、动态、神情等做必要的分析。紧接着提出作业的要求撕贴一幅“xx和狐狸的故事”,xx可以是各种小动物,也可以就是自己。

  这样做一是为学生头脑中的形象充填所需要的形象,二是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在经过学生认识、理解、选择、组合,再按照自己的想象进行创作,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对美术的兴趣从中都得到培养。

  在学生明确了作业要求后,进行实际作业,除了进行个别辅导外,更重要的是启迪学生的灵感,鼓励学生追求新颖、独特的风格,解放他们的创造力,并且通过听音乐,创设轻松的气氛,最后再为自己的作品命名,同时也使学生对自己的作品更有成就感。

  在这节课将结束时,为了达到知识的深化和发展,我在讲评时,请几位学生自己上台说说自己所编的故事,并讲出撕贴得怎么样?好在哪里?例如颜色怎样?构图怎样?整体效果怎样?以提高起参与意识。最后我再作鼓励性的小结:小朋友们撕贴得漂亮,故事也编得不错。大家看!这些本来没用了的东西现在全变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我们可以把它们挂在墙壁上欣赏呢!这节课学生了以后,小朋友还可以把更多的童话故事给拼贴出来,这就需要小朋友们开动脑筋,怎样去变废为宝了!

  总之,这节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创作兴趣。

  小学美术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第9课,从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划分,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认识了解面具,感受面具的独特魅力,并且学会制作自己喜欢的面具,从而激发学生对面具这一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爱之情。

  二、说学情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在造型方面比中、低年级有了一定的发展,随着知识的增长和认识能力的发展,观察能力、接受能力以及模仿能力也有进一步的发展,而且已经初步认识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会使用各种美术工具,体验了不同媒材的效果,在绘画方面有了初步的写实倾向,也称之为“萌芽写实阶段”,能大胆地表现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他们对美术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创造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和学生的了解,我确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面具的文化内涵以及造型特点,制作一个有表情的面具。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与讨论,了解面具的艺术特点,大胆描绘千奇百怪的面具,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面具的独特魅力,激发对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传的热爱之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教学目标,不难分析出本课的重难点为:

  重点:了解面具的艺术特点并制作一个面具。

  难点:结合面具的材料和造型特点,制作一个新颖的有表情的面具。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提问法、讲述法、示范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

  六、说教学准备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好的教学准备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为此,我做了如下的准备:PPT课件、面具图片等相关资料。

  七、说教学过程

  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出发,我将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变静为动,融声、形、色为一体,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具体环节如下:

  环节一:激趣导入

  精心设计好导入,无疑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一步,它的目的是引人入胜,使学生兴趣盎然的融入到活动中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将播放视频《变脸》,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学生自由回答后,教师总结:丰富多样的面具愉悦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有趣的面具还给我们带来了神秘趣味。由此引出今天的课题《有表情的面具》。

  通过多媒体的导入方式,营造活泼的课堂气氛,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理并引起他们的探索欲望。

  环节二:描述分析

  《课程标准》中强调美术课程需要凸显视觉性。所以,我将采用讲授法与展示法相结合的形式,引导学生观赏《盒子面具》,并提出问题:面具有什么特点呢?学生思考回答,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总结出面具的概念、特点。《盒子面具》可以看出盒子的五个面都有不同的表情,不同的面具传达出来的情绪也各不相同。在学生对面具有个初步的'感知之后,我会继续展示《青铜面具》《古代非洲人面具》《古代印第安人面具》等面具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常见的制作面具的材料有哪些呢?面具又是如何表现情绪呢?通过图片的展示可以得出常见的制作面具的材料有青铜、硬纸、兽皮、木板等,并且可以通过对眼睛、嘴巴的夸张描绘来表现面具的情绪。

  之后,为了提高学生对于面具文化内涵的认识,我会播放视频藏戏选段,请学生思考:藏戏中的面具有什么寓意?面具由古至今发展到现在经历了什么?在这里我会设置一个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合作交流。讨论结束后我会让小组派代表进行回答,结合小组的回答可以得出面具寓意着吉祥,祈求神灵的庇护;面具在我国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其中藏戏已经列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藏戏中的面具具有浓郁的世俗倾向和民间色彩。

  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感受面具的趣味,了解面具的深层寓意,激发更多的探究性思考,养成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

  环节三:示范讲解

  美术课程同样具有实践性,所以我会示范面具制作的方法,重点讲解对表情的夸张表现,以及制作过程中的剪刻、粘贴、彩绘等制作方法。通过直观的方式让学生掌握面具的制作步骤,为学生独立创作解决技法上的难点。

  环节四:实践展评

  教育家弗莱登塔曾说:“学习的唯一正确方法就是实现再创造”。因此,我将布置这样的练习作业:同桌之间合作完成一个有表情的面具。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我会进行巡视指导,积极的纠正学生存在的技法问题。在大部分学生创作完成的情况下,我会设置一个化妆舞会的场景,并引导学生对自己喜欢的面具进行自评、互评,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在展示点评环节中,我会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以鼓励、肯定为主,多从建议性评价出发,培养学生敢于接受别人的“指正”,进一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这一环节体现了新课标中教学评价对象和方式多元化的要求,利用自评、互评和师评的方式能够检验本节课的教学成果,激发学生向更高目标努力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帮助我总结反思,改进教学。

  活动五:小结作业

  在课程即将结束时,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加以回顾,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梳理,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更加系统全面的认识。在此过程中进行升华情感,引导学生热爱传统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后,为了使学生能有更高层次的提高,我给学生留了一个拓展延伸的作业:课后搜集外国的面具资料。

  这一环节请学生主动分享收获,从学生的角度检验本堂课的教学设置和教学效果,真正践行“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时刻以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学习反馈为标准来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探究更贴合学生学段的教学方法。最后的搜集资料的作业是为了让学生以课堂为中心进行知识的延伸拓展,使美术课堂与课外,美术知识与其他知识形成沟通,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提高美术素养。

  八、说板书设计

  为了充分体现课程内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清晰、直观、明了,重难点突出:

  小学美术说课稿 篇8

  我有幸能够到回小听了市美术教学能手评比的课。对于刚刚步入学校,开始小学美术教学的我,有很大的帮忙。

  教师们那别开生面的导入,开启了好课之门。好的导入,把学生的热情充分调动起来,课堂气氛热烈,互动效果好。

  这次课有共同特点————引人注目的开场白和活动设计,集趣味性和启发性为一体。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及其丰富的表此刻学生面前,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同时抓住了学生的眼球。

  教师们在授课时,注重师生情感的交流,都十分具有亲和力,注重师生学习过程的互动,这是我所欠缺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忙者,而不是灌输者·传授者。不以讲为主,以师生对话为主要的学习方法,极具启发性和引领作用。所有的设计都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其中,贴近生活,贴近社会。

  印象深刻的'是王珊珊教师所受的课,贴近学生,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出新的制作方法:叠加的方法,扎的方法,缠绕的方法,切·划的方法等。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注重学习的过程。

  还有就是汪静然教师的音乐课,虽然是音乐课,但听得我也是津津有味。其教学方法也很值得我学习,整节课每个环节都节节紧扣,能抓住学生的心里。开始导入就把学生的兴趣带动起来,并在每个环节时,都不忘学生,不忘师生的互动,不忘将学生带动起来,经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她们授课风格,能够说是各有千秋,各有特色,还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底蕴,深感自我的不足。所以必须努力的完善自我,不断的学习和提高自我。

  其实要想上好美术课,还真不是那么容易。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的情景创设,环节安排,个性辅导,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能少,都需要美术教师下功夫来思考,推敲。

  经过这次听课活动,真的收获很多。虽然各位教师的水平不一,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教学真的是用心,用脑的大胆实践过程。

  引17日午时授课结束时美术教研员的发言————教师在开发别人的同时,也要开发自我。

  小学美术说课稿 篇9

  我说课的内容是赣教版美术第四册的第1课《中外卡通故事形象》。我认为这是一节最佳的欣赏课,因为卡通是学生最喜闻乐见的形象。我准备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过程这四个方面来加以说明。

  一、 教材分析:

  本课是以儿童最熟悉、最喜欢的卡通形象为题材,启发引导儿童进行欣赏学习。卡通是音译词,它囊括了动画片和漫画。那些生动、夸张、个性鲜明的卡通形象、跨越了国界、跨越了民族,成为全世界小朋友们共同的财富。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神态各异、特性鲜明的卡通明星,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对他们的感受,并说出原因。然后再将自己最喜欢的形象试着画出来,并对其进行深层的了解,感受这一形象设计的精妙之处。根据新课程标准我对本课制定了以下目标:

  教学目标:

  1、欣赏,了解卡通画中形象的特征。

  2、能用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3、试着用大胆、夸张地表现自己喜欢的卡通形象。

  4、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了解卡通形象的造型特点,培养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感受到美术的独特价值和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

  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卡通世界的`乐趣,并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感受。

  二、教学方法:

  我在本课准备了动画短片和大量精美的图片让学生欣赏,给了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从中获得了良好的审美体验。我还结合了直观教学法、对比教学法等方法,课前让学生走入生活收集物品,对生活中的卡通形象进行欣赏与评述。这就是在生活中体验、在实践中积累,最终通过美术创造,来提升生活的境界。虽然有些语言和想法稚嫩,但闪耀着孩子们天真的童趣;折射出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三、学法指导:

  以低年级学生为主体,创造条件让他们参与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因此,学法运用得当学生将会更感兴趣,更主动参与学习。我根据活动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在学法指导时紧紧围绕活动目标,提供丰富的材料,创造适宜的条件,让学会们在认知、情感、语言等各方面得到了长足的提高。

  四、教学过程:

  1、欣赏,体验感受。

  在新课开始,我播放了一连串学生喜爱的中外卡通作品,通过展示卡通形象,播放一连串学生喜爱的卡通片,吸引学生的视觉、听觉,使他们进入情境,让学生留恋、向往。在欣赏的过程中让他们自己去观察,直观又生动,欣赏完毕,让学生说说动画片里的主角形象和故事情节,学生争先恐后地各抒己见,将课堂气氛推向第一个高潮。从动画片到课题,从学生的兴趣,到勾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求知欲望,遵循了学生的心理特点,调动了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做到面向全体。

  2、讨论,各抒己见。

  三个和尚、哪吒闹海、机器猫、猫和老鼠、宠物小精灵等经典动画引发了学生无限丰富的联想:

  如:“我是孙悟空,我会七十二变!”

  “我是小哪吒,我有乾坤圈!”

  “机器猫真可爱,真聪明!”

  …………………………

  你一言我一语,学生们兴高采烈地表达自己对卡通形象的独特感受。从这些富于时代精神、健康有益的卡通形象中,学生可以获得智慧的启迪和美的陶冶。

  4、想,漫无边际。

  想象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达到"思接千载""神通万里"的境域。给空间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可以在以后的生活或在学习中怎样运用这些可爱的卡通形象,比如画一幅卡通作品装饰自己的房间,做一个卡通头饰表演小话剧等等去体验创造和表现的无穷乐趣,充分感受到美术的独特价值和艺术魅力。

  5、画,尽情享受。

  把课前从生活中收集的卡通图片带到课堂,小组内学生采用自我交换的方式,极大地将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因为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美术学习也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

  6、评,多元评价。

  展示作品的挑选紧密联系课题,通俗易懂,使教材内容得到有机补充,并使这一课的教学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采取师评、生评、互评相结合,个人评和小组评相结合等多元化评价模式。

  总之,本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的生活世界就是美术创作的源泉”这一理念,紧扣学生生活兴趣的教学活动,真正让学生“心动”。只有植根于生活,走入生活,贴近生活,才能使我们的美术课堂教学永远都生机勃勃,焕发出强劲的生命力。

  小学美术说课稿 篇10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美术教材第一册第11课《画汽车》一课,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程程序、三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首先我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确定《画汽车》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即通过看看、画画的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本节课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结合学龄特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通过对汽车的观察分析,学习概括、表现不同种类汽车的外形特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以及造型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不同种类汽车的外形特点及表现。

  二、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三、教学过程

  为了使学生都能在视、听、说、做、思等体验审美的快乐,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㈠创设情境 疑问导入

  教学一开始,播放了奇奇买汽车的动画片段,把学生带入汽车的世界中,让学生欣赏造型各异、风格独特的汽车,为后面画汽车做好铺垫,并为学生设疑问,要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引出本课课题——《画汽车》。

  ㈡引导启发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设疑引路,归纳总结,突破难点,避免发生同样的.错误。

  ㈢自主探究 大胆创作

  为了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我设计了“我的汽车我做主”环节,鼓励学生自己创作,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展开思路、大胆创造,体验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㈣展示欣赏

  评价作品,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我让学生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从而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做到问题由学生提,方法由学生想,思路由学生讲,从而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㈤课堂小结 扩展延伸

  “课虽尽,但趣无穷”这一环节对快乐的回顾,既加深了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印象和体验,同时又是对这节课的总结和梳理。

  最后,我给学生留了一个拓展延伸的作业:和家长共同创作一个更漂亮的汽车拿到学校来,把自己的创作感想和乐趣跟大家共同分享。

  小学美术说课稿 篇11

  一、说教材

  教材是课程的基础和依托,正确理解教材有助于课程的顺利展开。我说课的内容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第1课,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主要展示了素描中的几何体描绘的特征,并引导学生通过素描的方式表现几何体的关系。通过这节课的探究学习,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物象的好习惯,另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素描写生的基本功。

  二、说学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已有的思维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我授课的重要依据。六年级的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审美观念开始逐步形成,在生活中接触到很多物体都是由几何体演变而来。因此,在接触几何体的过程中,较容易理解,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因此我将通过几何石膏的实物展示,让学生多角度观察,掌握用素描的方式对植物进行写生。

  三、说教学目标

  结合学生情况和教材内容,我制定了如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暗色调的形成规律,掌握利用明暗色调表现物体立体形象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的过程中进行实践,体会明暗的规律;运用不同的明暗色调表现技能,尝试创造出具有立体感的素描作品,提升造型表现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审美情趣和能力,感受素描艺术独特的魅力和美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我设置了如下重难点:

  重点:认识物体的明暗基本规律,掌握素描的表现方法。

  难点:根据观察到的明暗规律表现物体的立体感。

  五、说教学方法

  为践行新课标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本位思想,我将采取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示范教学法这几种教学方式。多种方法有效串联,能够将课堂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带给学生更丰富的体验。

  六、说教学准备

  美术课堂相比其他学科需要更多直观的工具帮助学生理解,因此我还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几何石膏体、手电筒、素描绘画的.相关工具等。

  七、说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首先我会运用多媒体,播放一则素描绘画视频短片,同学们比赛看看谁的眼力好,最先看出画的是什么。同学们通过观察很容易得出结论:画的是一块非常逼真立体的手表。接下来我会提问:视频中的手表是如何体现出立体感的呢?你们想不想学习这种方法呢?顺势引入课题《明暗与立体的表现》。

  活动二:描述分析

  接下来,我将用多媒体出示立方体真实图片以及素描立方体作品图片,提问:两件黑白色调的作品,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却都给人一种立体感,这种立体效果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呢?学生思考后,自愿举手发言,由我总结:物体在光的照射下会产生深浅不同的明暗,如果我们用笔把这种深浅不同的明暗表现出来,就能画出具有立体感的物体,这就是素描。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直观的理解光影变化与物体形体结构的关系,我将拿出一张白纸,在右侧打下一束光线,通过卷、折、揉等方法变化纸张,并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纸张的明暗变化,并且提问:物体的明暗变化受什么影响?学生观察后,踊跃分享,最后由我总结:当白纸是一个平面时,明暗变化不明显;对折白纸,有一条明显的分界线,有对比强烈的明暗变化;把纸揉皱,有了更加分明的明暗变化。所以明暗变化受到了形体结构的影响。

  素描作品中的明暗变化非常丰富,为了更清晰直观的让学生发现物体明暗变化层次,接下来会设置一个小组探究的活动,以美术小组为单位,拿出手电筒在立方体、圆球体、圆柱体上找一找光线与物体的黑白变化是怎样的,有什么规律?小组积极讨论,小组代表汇报研究成果后,由其他小组补充。最后老师总结:光线越远、越弱,明暗对比越弱,反之,光线越近、越强,明暗对比越强;在恒定光线下,受光的面会比较亮,就把它叫作亮面;背光的面由于受不到光照比较暗,就把它叫作暗面;平行于光线的面介于亮暗之间,就叫作灰面;物体的转折处,亮面与暗面交汇,光线对比最为强烈,此区域被称为明暗交界线;在暗面部分,因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还会有反光区域;物体在桌面上投下的影子叫作投影。而这些都是素描创作中必不可少的元素。

  通过这样一步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探究,既提高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吸取了其它同学的思维亮点。充分体现了将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互相启发的教学理念。

  活动三:示范讲解

  在学生创作之前,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作画步骤,明确操作过程中的注意点,我将以球体为例进行示范,让学生了解素描写生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即先构图起形,再深入刻画,最后调整。这一过程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以及对学生的引导,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素描的理解。

  活动四:实践展评

  我会布置课堂任务,用铅笔画立方体或者圆柱体,并表现物体的明与暗。在学生创作的过程中,我会巡视辅导,解决个性化问题。

  在学生作品完成后,我会请学生自愿将作品展示出来,并请他们介绍自己作品中的几何体的描绘方法,同时请其他学生从画面内容、明暗过渡等角度欣赏交流,并和学生一起拍照留念。这一环节利用自评、互评和师评的方式能够检验本节课的教学成果;激发学生向更高目标努力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帮助我总结反思,改进教学。

  活动五:小结作业

  最后,课程最后,我会请学生主动汇报本堂课的收获和体会,来对本课知识进行梳理并进行情感升华,让学生认识到几何体对于我们人类生活的美好和重要。作业是请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的物体,尝试用素描的方式把它们描绘下来,热爱生活。这样开放的作业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美术和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艺术创作的乐趣。

  八、说板书设计

  为便于学生掌握本节课的主要知识,我的板书清晰、直观、明了,重难点突出:

  小学美术说课稿 篇12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是xx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小学美术教科书第七册中第8篇课文《剪纸的故事》。下面我将着重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剪纸的故事》这篇课文湘教版小学美术教科书第七册第8课内容,是融剪、刻、说为一体的剪纸课,表现内容为人物,表现形式是非对称性的独立纹样。要求学生大胆地直接剪出人物外形,用刀刻划出人物细节,并将剪、刻完成的人物形象经组合粘贴在一起编成故事说一说。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利用剪纸的形式,表达生活中自己熟悉的事情和了解的故事,借以抒发内在蕴涵的情感,同时通过对剪纸这种独特形式的学习来和民族艺术更为贴近。

  2、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初步培养了学生的设计意识,对学生的实践,探索,动手制作能力的培养起了重要的作用,为以后加强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感悟,美化,想像生活作了较好的铺垫。

  3、教学目标: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我确定本节课要达到以下几个目标:①.掌握剪、刻事物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发展动手能力。

  ②.了解剪纸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③.锻炼语言组织和口头表达能力。

  ④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设计能力,并能对艺术作品进行简单的点评。

  ⑤通过学习,使学生们能够保护环境,热爱生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审美能力。

  4、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学习重点和难点在于让学生随意剪出事物的外形,这一点对于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应该让学生抛开对称规则,依靠视觉平衡和对事物形态比例的基本了解,按自己的意愿剪,尽量做到自然、流畅。

  5、课前准备:

  多媒体,剪纸范作,剪刀,彩纸,胶棒。

  6、课时:一课时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在美术课堂上,除了掌握基本知识技法,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创作的灵感往往来源于生活。

  三、教法分析

  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实践操作为主线”的教育思想,根据小学四年级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特点,我将采用故事导入法教学,即先看《我和妹妹喂小松鼠》的故事,看的时候同时出示剪纸,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勾起了学生主动学习剪纸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对本课所学内容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欣赏观看教师准备的资料,进一步对所学内容加以认识,接下来,教师和学生一起探讨研究,并让学生操作实践,增加学生理性认识,进一步突出本课重点和难点。

  四、学法分析:

  遵循“学为主体”的思想,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及时提问,做到学与练相结合,领悟到重点和难点,发现不足及时改正,养成刻苦钻研,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五、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的步骤:

  1、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首先,教师讲一个《我和妹妹喂小松鼠》的故事,同时出示剪纸图片。提出问题:“听完了故事,同学们请想想,它特别在什么地方?”让同学们仔细观察得出,这个故事是个剪纸故事,(老师出示课题)

  2、剪纸介绍,初步感知

  教师简单介绍剪纸。并继续激趣谈话:“要剪出一个故事并不难,大家都能学会,只要大家待会认真观察,细心剪制,就能创造一个剪纸故事。”这样既树立大家“我能学会”的信心,又提醒了一些粗心大意,马马虎虎的.学生注意克服自己的缺点。

  3、演示制作步骤

  教师示范剪刻步骤。(出示课件)利用课件播放剪纸故事的制作步骤。在学习制作步骤2(剪或刻出人物的细节、花纹)的时候,重点介绍剪纸的装饰手法:月牙纹、锯齿纹、橄榄纹和鱼鳞纹。并告诉同学们:我们最常用的是月牙纹和锯齿纹。

  4、欣赏剪纸故事作品

  教师出示课件一起观察欣赏,了解剪纸的基本手法,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出现最多的剪纸装饰手法。这样学生就更进一步了解了课本上的要求,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5、综合实践,合作完成

  教师提出合作要求。在组长的带领下合理分工,每个同学都必须参与制作一个人物、动物或景物,互相协调,使作业具有整体感和一定的情节。粘贴好后说说自己小组的剪纸故事。

  6、作品展示、总结

  先让同学们将自己小组的作品贴在展示台上,请大家选出最喜欢的作品,请小组派人到台前讲创作的剪纸故事。最后进行课堂延伸:故事每天都会在我们身边发生,只要你用心,就一定能发现,从而受到启发。愿我们每个人都成为热爱生活的有心人吧!

  六、板书设计

  第8课剪纸故事

  月牙纹:锯齿纹:

  在这节课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充当一个引导者,让学生尽量的手、眼、脑都活跃起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任。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究,调动了主体意识,实现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达到了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

  我的说课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有不足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指正。

  小学美术说课稿 篇13

  一、教材分析:

  《玻璃水彩》是湘教版小学美术教科书第七册中第六篇课文。《玻璃水彩》旨在让孩子们体验应用多种材料作画的乐趣,根据玻璃不吸水的特性,在玻璃上作画能产生许多特殊效果,产生许多肌理,这会让孩子们感到特别新奇,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在平整的玻璃板上用水彩颜料进行水与色的趣味性点画称之为玻璃水彩.是一种探索性绘画方式。与纸上水彩画不同,它强调碰合效果的偶然性,只要有水与色的浸润、渗化、交融并能产生意想不到的色彩肌理效果就行。它便于学习,易于掌握,有趣、好玩。教材在编排上从欣赏画家作品进入,创设了色彩美的情境。

  教材上的水彩画《春山》是用水彩颜料加水在玻璃上适当点画之后用专门水彩画纸覆盖转印而成,稍用画笔添加便成了这幅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画。

  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掌握在玻璃上点画转印水彩画的方法,探索玻璃水彩的多种美妙效果。

  2.感受水色的浸润、渗化、流动、变化,增进对色彩美的审美体验。

  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探索美的精神和创造形式美的能力。

  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掌握在玻璃上点画转印水彩画的方法,探索玻璃水彩的多种美妙效果。

  教学准备:玻璃、水彩颜料、笔、盐等。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在美术课堂上,除了掌握基本知识技法,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创作的灵感往往来源于生活。

  三、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四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学生欣赏一组图片。①张家界风光②一块奇石③一个树根

  2、教师提问:这是什么?

  学生回答:山峰、石峰;教师提问:像什么?

  学生讨论;

  小结:对,像老人,像;从“山峰”到像“老人”是同学们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去想像的结果,使人信服.从这里让我们认识到:美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想像。在我们的绘画中,有时没有用往常的方法却在不经意间发现和创造美的形象。

  (二)、新授

  1、请同学们再看一张图片,听老师作简要介绍。这是在一块玻璃板上涂的色,灰紫色浓淡相间,略有变化,然后将画纸覆盖上,轻抹,揭起来,玻璃上的'彩色转印到了纸上。

  2、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思考,画面上有什么具体形象或者说经过稍微加工后,可以成为一张什么图画?

  学生讨论:

  小结:刚才同学们各抒己见,讨论热烈。请看第六课加工后的作品《春山》。树干挺拔,枝叶斑驳,湿雾缭绕,小鹿乖张,表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这种运用玻璃板(塑料片或有机玻璃)抹印色彩,制造纹理的绘画方法,又好看,又好玩,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玻璃水彩”。(板书课题)

  3、教师演示,请学生发现形象或命题。(师生共同完成)

  a.在玻璃上涂色,稍浓。b.点水渗化开来c.覆盖纸张,轻抹。d.揭纸(运用不同的方法揭纸,会产生不同效果,如一张纸分几次揭起,边拖边揭起,改变揭纸方向都会出现不同效果)。e.发现形象:①揭纸后,教师改变纸的方向展示,师生共同发现纸上偶然出现的形象,如果需要可稍作点染加工。②如果无任何具体形象出现,这是常有的事,可以趁湿采用补救措施制造形象。向学生介绍几种方法:a.用剪刀背刮色;b.弹水;c.撒盐。6.学生为老师演示的作业命题。

  (三)、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①请每位同学按教师提供的方法完成l一2张玻璃水彩作业。②转印揭纸后同座两人可以共同讨论捕捉形象和命题,相互合作,相互帮助。

  2、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总结

  1.请作业完成的学生,到讲台前展示,自我评价作业。

  2.其他同学欣赏台前学生作业,学会欣赏评价他人作品。

  3.教师总结。在这节课教学设计中我采用循序导入的方法,欣赏小朋友用不同方法表现的儿童画导入新课,让学生自学课本发现玻璃水彩制作的基本方法,并汇报总结,接着我示范讲解玻璃水彩的表现方法,让学生树立信心,激发兴趣。然后让学生合作进行第一次尝试作画,接着欣赏不同技法制作的玻璃水彩并进行示范。采用小组探究的方法进行第二次试画,体验不同材料、不同技法产生的不同效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是一个引路人,让孩子们在课堂中充分体验作画的乐趣。我的说课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有不足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指正。

【小学美术说课稿】相关文章:

小学美术说课稿01-17

小学美术说课稿模板08-13

小学美术说课稿格式08-13

关于小学美术说课稿03-02

小学美术面试说课稿08-13

小学美术优秀说课稿08-13

小学美术说课稿范文08-13

人教版小学美术说课稿08-13

小学美术优秀说课稿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