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说课稿优秀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说课稿优秀,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说课稿优秀1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题目就是大班语言活动——顽皮小雨滴。因为大自然奇趣盎然,蓝天白云,风霜雨雪,日出日落,大自然规律为人类提供了生存条件,为人类创造了美好生活。幼儿生活在绚丽多彩大自然中,一切都使他们感到新奇:"天上为什么会下雨?""风就是从哪里来?""为什么云有各种形状?"《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选择要贴近幼儿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事物和问题,再者,环境就是重要教育资源。"所以我从幼儿兴趣出发,选择"顽皮小雨滴"这个活动。
大班阶段就是幼儿个性初步形成阶段,幼儿个性和交往能力在学习中得到充分发展。根据本班幼儿口语发展特点以及大班语言发展目标,因此,我把本次活动目标定为:
1、能感受散文中优美语句,体验散文优美意境。
2、发挥想象,深入理解画面内容,大胆地用语言表述画面意境,培养幼儿艺术思维。理解雨水与环境以及人类关系。
3、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情趣,运用各种材料制作小雨滴,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快乐。
为了更好实现活动目标,在课前准备中,我让幼儿在户外近距离真实观看雨景(或淋雨),使之有一定感性经验,又在现场观看录像,让幼儿在整个雨景中观察更清楚、仔细。
在设计中有两个较突出特点,一就是小雨滴形象贯穿始终,老师扮演小雨滴形象非常自然融入到孩子们中间,和他们一起交流、观察、讨论。及时进行启发、引导。充分体现了"教师就是幼儿学习活动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一大纲要求。二就是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利用小雨滴旅行制成课件,在这里我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具体、直观物象,满足了幼儿思维具体形象特点,同时又让孩子们能在观察比较中轻松地找到自己进步。为后面谈话做了铺垫。
在活动中,我采用教学情景化方法,用事先录制好下雨时音乐把幼儿带入预设环境中。由幼儿自由交谈,在这个环节中,我贯彻了《纲要》对语言活动要求,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他们与同伴交谈。几分钟后,老师扮演小雨滴及时出现,引起孩子们欢呼,及时把幼儿注意力集中了过来,围绕主题展开谈话。
这一环节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法,播放制作并消除了散文声音课件,为幼儿表述提供了直观依据。老师以开放式、启发式提问,引导幼儿把观察到小雨滴顽皮形象用语言表现出来。如:根据课件中小雨滴离开妈妈怀抱时跳到树上、落在屋顶上,挤进草丛里。把妹妹伞当作滑滑梯,骨碌碌滚下来。把清清池塘当游泳池,在水面上留下圈圈链猗。躲在路边土坑里,在柔柔沙滩上捉迷藏。再通过一个画面一个画面切换,使幼儿更深入理解散文,感受散文中优美语句,体验散文优美意境,培养幼儿艺术思维。
为了鼓励每个孩子都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想法和感受,接下来我让幼儿把自己想象成就是小雨滴,如:你就是小雨滴话,你想落到哪去?并请幼儿用语言表述出来,可以说给老师听,也可以说个同伴听。使每位幼儿都有机会发挥自己想法。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语言交往环境。同时,我深入到孩子们中间,和他们交流、耐心倾听,努力理解他们想法,并对他们进行知道帮助,建立一种积极主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在活动延伸部分我让幼儿用各种画笔来画自己想象当中小雨滴,进而突出谈话主题。如:小雨滴又落到哪去了?又做了哪些顽皮事?在这一环节中,让先画好幼儿说自己画内容,给幼儿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环境,发展了他们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最后,通过多每一个把幼儿刚才创作过程在视频上展示出来,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作品条件,引导幼儿互相交流、欣赏、共同提高,也就是教师对幼儿表达自己情感理解和想象鼓励,幼儿看到自己作品画面,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达到了在快乐中学习目。
在此,教师作为幼儿活动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充分尊重每位幼儿创造、肯定、接纳他们独特审美观和表达方式,让幼儿在特别宽松、开放、愉悦环境感受美、表现美,并分享他们创造快乐。
纵观整个活动,各环节紧密相连,互相渗透。充分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教育理念,通过具有形象性、开放性、宽容性、自主性、愉悦化活动内容和过程。所有环节都就是围绕"小雨滴"来进行,源于大自然又借鉴于生活,有效贯彻了《纲要》理念。让幼儿真正体验到了在活动中享受生活乐趣。
幼儿园说课稿优秀2
一、设计意图及教材分析:
全球资源日益减少,环境保护也日显紧迫,保护生态环境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而我们的孩子生活无忧,社会环保意识淡泊,经常做出乱摘花草,随意攀登树木等行为,这些看似毫不在意的事情,却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不得不令我们幼教工作者产生重重的忧患。而《纲要》中也明确指出:教育幼儿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的环保意识。所以对幼儿进行认识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
树,在幼儿生活中随处可触,但幼儿对树的认识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很少有幼儿进一步去理解树和人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植树造林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益处。因此,对“树”的深层次的探究已是一个迫不及待的工作了。故而,我为大班幼儿设计了一堂社会环保课----《植树造林》。
二、活动目标:
基于这样一种教育思想,接下来我来说说为本次活动制订的目标。幼儿教育的任何一个目标都应该为幼儿的终生发展作准备,社会教育也不例外。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目标,分别对幼儿知识、情感、能力方面进行积极的引导。
1、知道树木是人类、动物的好朋友,了解绿化的好处,初步产生环保意识。
2、迁移生活经验,激发幼儿热爱和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3、通过看看、说说、听听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判断能力。
我把活动目标一做为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三、活动准备:
物质材料是实现活动目标的载体。活动材料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为了能让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提供条件,我为活动作了以下准备。
1、各种树的照片、实物投影仪
2、多媒体课件和cd(山洪爆发、沙尘暴来袭、小动物搬家)
3、植树工具、小树苗若干
4、知识准备:和家长一起寻找有关“植树造林”的资料
四,说教学法:
在教学方法上我并没有刻意选用什么方法,正如一位教育名家说的:幼儿是活生生的人,他们天天在变,日日在长,因此,无论用什么方法,只要能促进幼儿的发展就是最佳的方法,虽说教无定法,但是较必有法,简单的归纳一下主要有以下几种:一、讲解法,活动开始部分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的在集体面前阐述自己的知识,能很好的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表现能力。实物投影仪的运用也更能形象直观的帮助幼儿理解同伴的讲解内容,能使幼儿更清楚观察和交流,使幼儿产生学习的兴趣。二、情景体验法:另外,我运用了c
d和多媒体,让幼儿从反面深刻地体验到植树造林让人们受益匪浅,迫坏自然生态环境必定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事实胜于雄辩”,残酷的现实情景再现,具有很大的'说服力,是本次教学活动的一个靓点。三、动手操作法:在幼儿的思维达到最高潮时,让幼儿亲自动手种植小树苗也是幼儿情感的一种宣泄,为本次活动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五、教学流程
本次活动我把它分成三个部分,但这三个部分却是有机的联系在一起的,层层深入、环环相扣。
(一)、活动开始部分
1、活动前我将幼儿收集到照片、图片把教室布置成一个博览会,一开始由我带领幼儿参观并作简单的讲解,并提问:你认识哪些树?是怎么样的?它们长在哪里?目的在于在幼儿好奇心的驱动下储存大量的感性表象,但又给幼儿留有余地,可以让幼儿在自己的发展水平上、在不同层次上思考,同时幼儿在相互讨论、相互交流中积累知识经验,体现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2、介绍树,幼儿观察后请幼儿将自己认识的树的图片、照片拿过来放到实物投影仪上,请幼儿讲解自己的知识,和同伴分享经验,发展了幼儿的表阐述能力,提供给幼儿大胆表现的机会。其余幼儿在通过耐心倾听同伴的讲解直接获取信息,在和同伴的知识碰撞的同时积累经验。
(二)、第二部分,观看cd和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的运用的优势在于视听结合,声图并茂,把教师难以讲解说清、无法直接感知的、抽象难懂的知识,跨越时间、空间的界限生动的告诉幼儿,更聚说服力。幼儿从感知到理解,多媒体的运用恰倒好处,并自然合理地突破本次活动的难点,突出重点。
1、播放沙尘暴侵袭的片段,画面中人们头裹纱巾在风沙中艰难地行走、司机因看不清道路发生车祸、交通堵塞
2、播放山洪爆发,水土流失,家离失所的场面,同龄儿童因此失学。
3、小动物搬家
通过观看,幼儿在情感上引起了共鸣,加上教师适当的提问,更加有助于幼儿的知识经验的汇总。“为什么小动物会搬家?
”“为什么会山洪爆发?”这些问题的巧妙安排都使幼儿想到因为没有树才会发生这样的情况。
(三)、讨论
抓住这一思维我立即展开了下一个环节的教学,发展幼儿的扩散性思维,迁移幼儿新获得的知识经验。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抛向幼儿:“你认为植树造林有什么用呢?”通过集体商讨、小组讨论、个别提问、教师巡回指导等多种形式让幼儿的知识在这里作一个大汇总,也是对本次活动的检查,在讨论的同时发展了幼儿的交往能力和间接获取信息的能力。然后教师以简笔画的形式快速的勾勒出幼儿的想法:防尘防沙、固土、净化空气、减少噪音、治理污水美化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等。最后让幼儿判断一组图片:乱砍伐树木、攀登树木、在树枝上悬挂物品、摇晃树木、给小树苗浇水、拔草、松土,为小树苗加上防护拦等让幼儿正确的判断这些行为的真伪,发展幼儿判断是非的能力。
六、活动延伸:
根据幼儿爱玩爱动的特点,我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利用课后延伸时间带领幼儿到园内的种植园地去植树,借机还可以渗透3月12日是植树节。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本次活动,此时,也真正的体现了教育的延续性、实效性,形成良好的社会主人翁意识,为幼儿的一生发展作好了准备。
幼儿园说课稿优秀3
一、说教材
认识梯形是中班的教学内容。在幼儿认识平面图形的过程中,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幼儿已经认识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及长方形,在此基础上来认识梯形,对幼儿来说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提高的过程。
二、说设计思路
梯形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幼儿所要认识的平面图形中最难理解的一种,尤其是梯形的概念。因此,中班幼儿认识梯形,只要理解梯形的特征,能找出相应的图形即可,不必要求幼儿用语言描述梯形的特征。所以,我把本活动的目标定为:1、初步理解梯形的特征,并能不受其他图形的干扰,在各种图形中找出梯形。
2、认识不同的梯形,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激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本课重点:了解梯形的特征。
难点:认识不同的梯形。
三、说教具
为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及热情,树立目标的整合观、科学观、系统观,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我进行了如下准备:
1、课件;
2、不同形状的梯形若干;
3、幼儿学具:每个幼儿座位底下放一个小信封,里面有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及梯形;
4、幼儿每人一盒水彩笔;
5、在活动室墙上张贴一些包含梯形的图片。
四、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该成为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研究的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我采用了如下方法:
1、观察法:观察是幼儿认知活动中比较重要的学习方式,在活动中,我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引导幼儿观察幻灯片,感知梯形的特征,从而区分出梯形与正方形及长方形的不同。
2、操作法:动手操作能引起大脑的积极思维,大脑皮层的分析和综合活动来自运动器官的信号,当幼儿注意变为幼儿直接操作的对象时,就使大脑皮层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引起幼儿高度的学习兴趣。
3、游戏法:游戏是幼儿喜闻乐见的一种娱乐形式,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开展一些与教学有关的游戏活动,是激发幼儿学习,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的途径。
五、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内容安排为一课时。课堂教学是幼儿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遵循目标性、整体性、启发性、主体性等一系列原则进行了教学设计。共设计了四个主要的教学程序:复习整理基础上,渗透新知识点——新授活动——巩固活动——生活化延伸
(一)在复习图形的基础上渗透新知识。
1、看幻灯片,复习学过的图形,渗透新知识。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看看它是谁?(小青蛙)小青蛙为我们带来了许多图形宝宝,它想考考小朋友们认不认识这些图形宝宝。(屏幕上依次出现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及长方形)找幼儿说出每种图形的名称及特征,最后再出现梯形,让幼儿通过观察发现这个图形既不是正方形,也不是长方形,从而让幼儿自然而然地有了想探索这个图形的渴望。
2、出示一个梯形,提问幼儿:这个图形有几条边?几个角?你们看,它上面的边短,下面的边长,上下两条边平平的,旁边两条边斜斜的。这个图形像什么?
3、师小结:这个像滑梯一样的图形叫做梯形。
不过,梯形宝宝可调皮呢,它一会儿翻跟头,一会儿躺下睡觉,你们看这样还是梯形吗?(师小结:原来梯形可以倒着放,卧着放,它们都是梯形。)
4、分别出示直角梯形、等腰梯形,让幼儿了解它们也是梯形。
提问:这个一边可以当滑梯的图形,是不是梯形?这个两边有一样长滑梯的图形,是不是梯形?
(二)通过操作活动,巩固新知识
每个幼儿的.座位底下都有一个小信封,里面装有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及梯形,让幼儿找出梯形,并且为梯形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三)游戏活动:“找梯形宝宝”
通过寻找生活中常见事物中的梯形,加深对梯形特征的认识。
1、让幼儿在活动室周围张贴的图片中,寻找梯形宝宝,先请一名幼儿找找、说说。
2、鼓励全体幼儿寻找梯形,跟同伴和客人老师说说梯形宝宝藏在哪里。
六、活动评价
这节课,我通过四个环节的教学设计,既遵循了概念教学的规律,又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指导幼儿观察、游戏,操作,获取新知识;同时注重培养幼儿的思维和各项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让幼儿动口、动手、动眼、动脑为主的学习方法,使幼儿学有兴趣、学有所获。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幼儿园说课稿优秀4
教学目标定为三点:
1、学习用手指压印和添画曲线的方法,表现各种动态的小蝌蚪。这点也是本节课的知识点所在。主要依据《纲要》中提出的:进行艺术活动时,要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来定位的。
2、培养和发展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3、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及大胆作画的能力,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这点不仅体现了这节课的主要设计意图,也体现了《纲要》中要求突出“情感”、“兴趣”、“态度”、“个性”等方面的价值取向,着眼于培养幼儿终身学习的基础和动力。
说重点和难点:
目标3的实现,也是本节课的重点所在。主要通过幼儿动手操作的过程,实现幼儿在“兴趣”和“体验”方面的发展,前面已经分析过,这里就不再重复了。这节课的难点,主要在幼儿对小蝌蚪各种动态的表现上。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小蝌蚪的各种动态,知道用什么方法能改变小蝌蚪游动的方向,就是难点所在,也是目标1中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之一。
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设计的活动内容,主要采用的教学法有“直观演示法”,在课的开始部分,通过课件演示,形象生动的将幼儿导入课题,引起学习的兴趣。导入课题后采用了“启发性提问法”,引导幼儿带着问题去观察并思考。最后采用了“示范讲解法”,这是美术活动中最常用的教学手段,能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表现方法,但我把它放到最后,主要体现了“幼儿才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一理念精神。幼儿的学法主要有“讨论法”,在观察之后和操作之前,提供给幼儿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鼓励幼儿大胆讨论,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操作法”也是美术活动中常用的学法,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才能掌握技能技巧和从中体验情感教育。
说活动准备:
根据选材的特点和设计内容,这节课的活动准备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一)幼儿生活经验和知识的准备。
要求幼儿在课前已学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和歌曲(准备好故事和歌曲录音磁带),并在日常生活中,有意的引导幼儿多观察自然角里的小蝌蚪。
(二)教具及材料准备:
包括教师根据活动内容设计的'课件和一张“青蛙妈妈”的大图片;主要用来创设一个“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情景来贯穿课的始终,体现了《纲要》中提出的“以游戏为幼儿的基本活动”这一理念。幼儿的的操作材料有:每组一盘黑色的颜料;人手一支黑色水彩笔。
活动程序:有了以上这些分析和准备,活动程序也就一目了然了。可以简单的概括为“观察——想象——创作”三个部分。
(一)以图片导入课题,引导幼儿细致观察。
1、幼儿边听歌曲边表演
小蝌蚪游动进场入座。利用幼儿学过的本领,增加活动的生动性,让幼儿一开始就带着愉快的情绪参与学习。
2、老师:“呱呱呱、呱呱呱,谁来了呀?”(出现青蛙妈妈的图片)
老师:“咦!青蛙妈妈皱着眉头,好像有点心事,我们一起来听听是怎么回事吧!”
(教师扮演青蛙妈妈,说:“唉,听说我的宝宝在到处在找我,可是到现在还没有回到我的身边,真着急啊!”)
老师:那我们一起来帮助小蝌蚪赶快找到妈妈好吗?”
3、老师带领幼儿一起复习儿歌“小蝌蚪,细尾巴,游来游去找妈妈,妈妈,妈妈,你在哪?来了,来了,我来啦!来了一只大青蛙!”
(念完儿歌后出示出现了一群游动的小蝌蚪的图片。)
老师:“哇!真棒!小蝌蚪终于找到妈妈了。它们可开心了,还要感谢我们小朋友的帮忙呢!来为我们自己鼓鼓掌吧!”
通过复习儿歌这样的形式,让幼儿初步体验到帮助别人的快乐。同时也引出一下个环节。
4、引导幼儿观察并提出问题
老师:“小蝌蚪们快活在水里游来游去。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它们游得一样吗?哪里不一样?”用提问法,明确的把“观察”和“比较”这两个任务交待给幼儿。
5、幼儿自由讨论。
在前面几个集体活动的环节之后,适当的提供给幼儿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理解,能充分调动它们学习的积极性。讨论结束后,教师小结:“原来小蝌蚪游动的方向都不一样。尾巴在下面的小蝌蚪是往上游的,尾巴在右边的小蝌蚪是往左边游的。真有趣啊!我们也来学学小蝌蚪游泳好吗?”于是,带幼儿进入活动的第二个环节。
(二)幼儿自由想象并表现,掌握手指压印及添画曲线的方法。
1、老师:“每组的桌上都有一盘黑色颜料和黑色水彩笔,请小朋友们想一想,你可以怎么做,才能把这些材料都利用起来,变出可爱的小蝌蚪呢?”
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依据于《纲要》对艺术活动提出这样的要求:“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所以,我改变以往教师示范,幼儿学习的模式,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也许这一过程还会出现许多富有创意的新发现呢。
2、在幼儿自由探索之后,老师请画得好的幼儿上来画一画,说一说自己的方法。老师及时表扬和肯定幼儿的想法和创造。最后,再来解决这节课的知识点(难点)。老师可以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先用食指的指腹在颜料中轻轻蘸一下,然后把指腹按在纸上,再用水彩笔画上弯弯曲曲的尾巴,一条可爱的小蝌蚪就在游动了。我们可以一次多压印几个小蝌蚪的身体,然后在不同的位置添画细尾巴,这样,这群小蝌蚪就会朝不同的方向游动了。如果能变换不同的方向压印就更好了!”小朋友在平时的美术活动中,经常有画一下换一次工具的习惯,为了避免时间的隐性浪费,从小培养幼儿学会统筹安排的好习惯,老师在这里可以重点指出,要求幼儿按老师的方法来作画。
3、老师:“请小朋友学学老师的方法再试试吧。让更多的小蝌蚪从四面八方游过来,找到它们的妈妈吧!”
(三)幼儿再次操作,体验创作的乐趣。
1、在听过老师的讲解后,请幼儿再次作画。这时可以播放“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情景环境,同时进一步提高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2、老师巡回观察,适时的加以指导:
(1)蘸颜料压印后,需要在抹布上擦干净手指后再拿水彩笔添画。
(2)要求幼儿保持画面和桌面及周围环境的整洁。
(3)请作完画的幼儿把材料和工具放回原处,用肥皂把手洗干净。这些看似点点滴滴的常规教育,就蕴藏在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中,老师应该充分利用一切教育机会,巩固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3、展示作品,引导幼儿相互欣赏和交流。教师继续利用课件创设的情景,对幼儿说:“青蛙妈妈看到这么多的宝宝,真高兴啊!一蹦就蹦到了我们小三班来了。请小朋友们赶快把自己变出来的小蝌蚪送到青蛙妈妈的身边去吧!”这时,老师出示青蛙妈妈的大图片,贴到教室的主题墙上,让幼儿把自己的作品都粘贴在周围,表示把小蝌蚪送回青蛙妈妈的身边啦。
4、老师带领幼儿一起欣赏同伴的作品,交流自己的创作经验,夸夸自己能干的小手。这个环节又利用了情景游戏法,头尾呼应,把活动推上新的高潮。让幼儿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反思: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小班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发展还不成熟,教师在今后设计的活动中,可以从平面开始逐步过渡到立体,随着孩子手部动作的不断协调发展来增加操作材料的难度。
幼儿园说课稿优秀5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班语言活动——顽皮的小雨滴。因为大自然奇趣盎然,蓝天白云,风霜雨雪,日出日落,大自然规律为人类提供啦生存的条件,为人类创造啦美好的生活。幼儿生活在绚丽多彩的大自然中,一切都使他们感到新奇:"天上为什么会下雨?""风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云有各种形状?"《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再者,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所以我从幼儿的兴趣出发,选择"顽皮的小雨滴"这个活动。
大班阶段是幼儿个性初步形成的阶段,幼儿的个性和交往能力在学习中得到充分发展。根据本班幼儿口语发展特点以及大班语言发展目标,因此,我把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为:
1、能感受散文中的优美语句,体验散文的优美意境。
2、发挥想象,深入理解画面内容,大胆地用语言表述画面的意境,培养幼儿的艺术思维。理解雨水与环境以及人类的关系。
3、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运用各种材料制作小雨滴,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为啦更好的实现活动目标,在课前准备中,我让幼儿在户外近距离真实的观看雨景(或淋雨),使之有一定的感性经验,又在现场观看录像,让幼儿在整个雨景中观察的更清楚、仔细。
在设计中有两个较突出的特点,一是小雨滴形象贯穿始终,老师扮演的小雨滴形象非常自然的融入到孩子们中间,和他们一起交流、观察、讨论。及时的进行启发、引导。充分体现啦"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一大纲要求。二是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法。利用小雨滴旅行制成课件,在这里我为孩子们提供啦一个具体的、直观的物象,满足啦幼儿思维具体形象的特点,同时又让孩子们能在观察比较中轻松地找到自己的进步。为后面的谈话做啦铺垫。
在活动中,我采用教学情景化的方法,用事先录制好的下雨时的音乐把幼儿带入预设的环境中。由幼儿自由交谈,在这个环节中,我贯彻啦《纲要》对语言活动的要求,为幼儿创设啦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他们与同伴交谈。几分钟后,老师扮演的小雨滴及时出现,引起孩子们的欢呼,及时把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啦过来,围绕主题展开谈话。
这一环节我采用啦多媒体教学法,播放制作的并消除啦散文声音的课件,为幼儿的表述提供啦直观的依据。老师以开放式、启发式的提问,引导幼儿把观察到的小雨滴的顽皮形象用语言表现出来。如:根据课件中的小雨滴离开妈妈怀抱时跳到树上、落在屋顶上,挤进草丛里。把妹妹的伞当作滑滑梯,骨碌碌滚下来。把清清的池塘当游泳池,在水面上留下圈圈链猗。躲在路边的土坑里,在柔柔的沙滩上捉迷藏。再通过一个画面一个画面的切换,使幼儿更深入的理解散文,感受散文中优美的语句,体验散文的优美意境,培养幼儿的艺术思维。
为啦鼓励每个孩子都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接下来我让幼儿把自己想象成是小雨滴,如:你是小雨滴的话,你想落到哪去?并请幼儿用语言表述出来,可以说给老师听,也可以说个同伴听。使每位幼儿都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想法。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同时,我深入到孩子们中间,和他们交流、耐心倾听,努力理解他们的想法,并对他们进行知道帮助,建立一种积极主动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在活动延伸部分我让幼儿用各种画笔来画自己想象当中的小雨滴,进而突出谈话的主题。如:小雨滴又落到哪去啦?又做啦哪些顽皮的事?在这一环节中,让先画好的幼儿说自己画的内容,给幼儿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发展啦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最后,通过多每一个把幼儿刚才的创作过程在视频上展示出来,为幼儿提供啦一个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互相交流、欣赏、共同提高,也是教师对幼儿表达自己情感的理解和想象的鼓励,幼儿看到自己作品的画面,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达到啦在快乐中学习的目的。
在此,教师作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充分尊重每位幼儿的创造、肯定、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观和表达方式,让幼儿在特别宽松、开放、愉悦的环境感受美、表现美,并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纵观整个活动,各环节紧密相连,互相渗透。充分体现啦"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理念,通过具有形象性、开放性、宽容性、自主性、愉悦化的活动内容和过程。所有环节都是围绕"小雨滴"来进行,源于大自然又借鉴于生活,有效贯彻啦《纲要》的理念。让幼儿真正体验到啦在活动中享受生活的乐趣。
幼儿园说课稿优秀6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班语言活动《萝卜回来了》。
一、说教材:
《萝卜回来了》是一篇讲述小动物们相互关心的童话故事,故事中以“萝卜”为线索,将小动物们把萝卜送给朋友分享的一个个情节,串联成一篇充满爱心和喜剧特色的故事。故事采用反复式的结构,类似情节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其中描述小动物心理活动的语句既有重复,又有不一样的内容,既易于为幼儿掌握复述,又对他们有一定的新鲜感,这一种方式给幼儿清楚明了的记忆和想象因素,符合中班幼儿思维的特点,因而可以很好的为幼儿接受。
故事中所反映的“关心他人”、“与人分享”的情感主题,正是当今孩子所缺失的一种美好情感,因为“独生子女”的家庭结构以及充斥利益因素的快节奏社会生活,让现在大多数幼儿都缺乏“关心他人”、“与人分享”的情感体验,进而造成了孩子的“霸道”、“自私”,这和我们和谐社会的发展宗旨是背道而行的。新《纲要》中也提出:“在与同伴的交往中,要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可见向孩子进行关爱他人的情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我们中班孩子,他们的交往热情日趋高涨,并已逐渐学会了交往,这时候,给他们树立起一个正确的、友善的交往情感态度,对他们今后的为人处世都将起到一个不容忽视的影响。
结合故事特点以及孩子的年龄特点、培养目标,因此我选择了《萝卜回来了》这个故事为活动内容,希望通过故事中善良、生动地人物形象来激发孩子们关爱他人的意识。
二、说教学目标:
(一)、根据新《纲要》中的总目标,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三方面提出了以下几个目标:
1、 初步理解故事的内容,了解小动物们相互关爱的美好情感。
这是从孩子的知识培养维度考虑制定的,由于中班孩子的理解水平还处在初级水平,倾听能力还需加强,加上本故事内容是很长的,所以我从故事的线索出发,让幼儿来逐步理解故事内容。
2、学习复述描述动物心理活动的语句。
这个目标是从孩子技能的`培养维度出发的,中班的孩子虽然能独立讲述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但讲话有时会断断续续,因此,我以语句的复述学习来促进幼儿的完整讲述能力。同时我们也知道“行动和言语是相互强化的”,因此,我把这句心理描述的关键语句提炼出来,语句的复述也是增进孩子感受故事情感的有效方法。
3、体验相互关心、与人分享的美好情感。
这个目标是从孩子情感态度培养维度出发制定的,“关爱他人”、“与人分享”这是故事的主要寓意,也是我们中班孩子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所应建立的情感态度,所以我制定了此情感目标。
(二)、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理解故事的内容,了解小动物们相互关爱的美好情感。
因为故事是语言技能锻炼、情感表述的载体,只有把握了故事内容,才能进一步挖掘其教育意义,所以我把“初步理解故事的内容”作为活动的教育重点。
难点:体验相互关心、与人分享的美好情感。
因为情感的体验是抽象的,中班幼儿的理解水平又有限,所以只有孩子在理解故事内容、充分把握故事人物形象的基础上,移情至自己的生活经验,才能激发起孩子对“关爱他人”、“与人分享”美好情感的真正感悟,所以我把它作为我的活动难点。
三、说教学准备:
本次活动我准备了以下几样物品:
知识准备:幼儿认识故事中所涉及的动物以及食物。
物质准备:雪天背景图一幅,大萝卜图片一张,故事录音,小白兔、小猴、小鹿、小熊角色图片各一张,脚印组合成的箭头、打x的嘴巴图片各4个;幼儿关心他人、与人分享的生活情景图片。
根据中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特点,他们的思维还处在具体形象阶段,注意力也容易分散,因此我利用角色图,能够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同时大萝卜图片和脚印组合成的箭头,清晰地表现出了送萝卜的过程,让孩子清楚地感受到这种“自己舍不得吃,要和朋友分享”的爱的传递过程。幼儿关心他人、与人分享的生活情景图片的运用,可以唤起幼儿的已有经验,以景促情,丰富孩子的表达。
四、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所以我从“支持”、“引导”、“合作”三方面出发,主要采用了下列几种教法:
创设情境诱导法:利用背景图片(大雪天),烘托出“萝卜”的珍贵,这一情景也让孩子进入了故事情境,为后面体验“关爱他人、与人分享”增加了感情砝码。
另外,在幼儿情感迁移部分,我也运用了“创设情境诱导法”,以孩子平时和同伴交往的情境照片,来唤起孩子关爱他人、与人分享的经验。这是因为中班孩子的记忆是无目的的,因而容易遗忘,所以需要一定的情境来激起他的回忆,促进孩子的情感体验。
设问法:“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慧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和鼓舞”,所以每次欣赏之前我都进行了设问,让孩子带着问题进入故事情节,这样不仅增强了孩子的注意力,也让孩子能有目的的倾听故事,利于故事内容的理解。
讲述法:中班幼儿的有意注意增强了,运用语速、音量的变化,通过生动形象地讲述,能激发幼儿的情感共识,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帮助幼儿树立简单的是非观念达到教育目的,为提高教学效果和突破重、难点做准备。
直观演示法:由于孩子的思维处于具体形象阶段,抽象思维还未形成,所以对事物的认识依赖于图片、模型等,这个故事虽然内容重复,但是涉及的人物众多,容易混淆,运用图片的直观演示,让孩子对人物形象以及“送萝卜”的过程能更清楚的把握。
讨论交流法:新《纲要》指出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所以,在活动中我运用了讨论交流发,如讨论:“为什么萝卜又回来了?”、“小动物们为什么都不吃萝卜?”来引导孩子萌发“关爱他人、与人分享”的意识。
(二)、学法:
依据“孩子是学习的主人”,我采用了以下几个学法:
观察法:孩子对生动的图片总是有兴趣的,所以我采用观察法,让他们观察背景图(大雪天)以及角色图,这样不仅增强孩子的活动参与性,也帮助孩子抓住故事线索,了解故事内容。
讨论谈话法:幼儿在讨论、谈话中能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是幼儿练习说话的好机会,这也充分体现了新《纲要》中提出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的精神实质,同时,讨论的形式能给孩子宽松的讲话空间,利于孩子思维的发展。
视、听、讲结合法:这样让孩子通过多通道器官的感知,把语言和孩子的自我理解有机融合,特别是观察“送萝卜”过程图的环节中,孩子们在明晰角色间关系的同时,听听、讲讲,利于故事内容、语言的学习。
模仿扮演法:这种方法主要运用在“心理描述”语句的学习中,在活动中,让幼儿尝试模仿角色的心理对话,在角色表演中体验同伴间互相关心,愿意与他人分享的美好情感,
情境体验法:情感的激发是需要介质的,特别是中班孩子,孩子处在具体思维像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的记忆特点、语言表达能力决定了他们不能把曾经发生的事情带着感情完整讲述出来,所以运用情境体验法,在一幅幅的情景图片帮助下,孩子才有话说,有情抒。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材内容重复、语言通俗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激趣导入,引发疑问。——完整欣赏故事,初步了解故事内容。——分段欣赏故事,结合图片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学习心理描述语句。——完整欣赏故事,体验故事情感,迁移故事主题。
1、激趣导入,引发疑问。
师出示背景图,展开谈话:“这是什么季节?”“雪地里有什么?”“这么冷的天,小兔子出来找东西吃,它看到萝卜会怎么样?”
此环节的重点是激起幼儿的兴趣,引出故事的线索,运用了观察法和讨论法,让孩子对故事的背景有一个了解,突出了萝卜的珍贵。同时,在讨论中可能有的孩子会说出“把萝卜吃掉”、“拔萝卜藏起来”等想法,幼儿讨论得出的结论能让孩子在故事倾听过程中产生情感冲突,利于幼儿对故事主题的把握。
2、完整欣赏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师设问:“故事里有哪些小动物?”“小动物有没有把萝卜吃掉?他们是怎么做的?”教师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应角色图。
此环节的重点是初步理解故事内容,通过提问法、演示法,帮助孩子了解故事的主要角色,和“萝卜”这一线索的发展情况。
3、分段欣赏故事,结合图片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学习心理描述语句。
师分段讲述故事,并提问:“萝卜是从哪里来的?”,“小兔子把萝卜送给了谁?它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小猴、小鹿、小熊同上)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按顺序摆放角色图和箭头和打x的嘴巴图片,并鼓励幼儿用生动的语言模仿小动物的心理描述语句。随后,教师组织幼儿幼儿观察“送萝卜”路线图,再次用故事中描述动物心理活动的语言来集体介绍送萝卜的过程。
此环节的重点是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学习心理描述语句,教师通过提问法、直观演示法的教法帮助孩子了解故事中情节的发展顺序,幼儿通过视、听、讲结合法,模仿扮演法来学习重复的语句,增进对故事情感的理解,“送萝卜”路线图的运用帮助孩子清楚了解了故事发展的顺序,解决了本环节的重点。
4、完整欣赏故事,体验故事情感,迁移故事主题。
教师提问:“萝卜是谁第一个发现的?最后又回到了谁的手里?小动物为什么都不吃萝卜?”“你喜欢故事中的小动物吗?为什么?”通过孩子的讨论回答,教师小结:“小动物们知道要关心朋友,有好东西要和朋友们一起分享。”并顺势介绍本故事的名称。
接下来是迁移故事主题,通过提问:“你的好朋友是谁?”“你是怎么样来关心他的?”“好朋友又是怎么样来关心你的?”等鼓励幼儿讲述自己的生活经验,若孩子讲述有困难,教师则可以播放幼儿生活中相互帮忙的情境图片,帮助孩子讲述。最后师小结:“我们小朋友之间要相互关心,愿意与人分享,这才是真正的好朋友。”
此环节的重点也是本活动的难点,即体验相互关心、与人分享的美好情感,教师运用讨论交流法、情境体验法来激发孩子对故事情感的把握和迁移,因为孩子的记忆是无意识的,同时孩子情感表达的语言能力还不是很高,所以要依靠一定的具体事物,因此孩子生活情景图片的运用可以达到“以景促情”的效果,解决了本环节的难点。
活动结束。
延伸活动:
1、故事表演;
2、自制礼物送给朋友。
心理学家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所以我觉得这种孩子参与的形式能让孩子较深刻地感悟到这个“关心他人、与人分享”的美好情感,并把情感的理解上升到实际行动中。
六、说活动反思:
1、给孩子一颗“质疑”的心。每个环节中都让孩子带着问题去听故事,这样可以帮助孩子进入故事情景,在和自我理解产生冲突中,把握故事内容。
2、以境促感,境中生情。每个故事都蕴含一个美好的情感,要让故事唤起孩子的情感理解,除了应用故事本身的情景创设外,还应结合孩子日常生活的情景。只有孩子自己真正体验过的情感,才能给孩子内心产生共鸣。
以上是我对中班语言活动《萝卜回来了》的说课稿,谢谢各位老师!
幼儿园说课稿优秀7
一、说学情:
中班小朋友年龄刚满4岁,而且不少幼儿没有入过小班,就直接运上中班了,孩子们无论从知识、技能,还是道德养成和行为习惯都可以说是一张白纸说教材:近日,白昼一天天在加长,人们中午需要午休,可孩子有时不睡还闹的欢,我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社会教育内容的要求,让幼儿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以及课程整合的新理念,将语言、音乐、美术等学科都用在本课中作为教学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和幼儿的认知特点,我从幼儿的知识技能、发展目标和行为目标三个方面,制定了如下几个目标:
1、让幼儿知道怎样就不打扰别人休息;
2、教育幼儿不要打扰别人休息;
3体会和区分声音的高低、强弱、轻重的不同;
4、教育幼儿要关心和尊重长辈。二、说重点、难点:
中班幼儿知识缺乏,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本活动虽然我们最重要的应该是培养幼儿不打扰别人休息,教育幼儿关心和尊重长辈,但是,这是一个长远目标,短时间内很难内完成。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应该是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让幼儿先掌握不打扰别人的知识。
三、说教学方法:
新时代的教育理念、教学策略及模式,要求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而由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模块的构建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信息资源的提供者。幼儿的学习受环境的影响很大,所以,我采用了具体形象设疑法、多种感官感知法和亲切、生动谈话法,让幼儿通过看、听、说、做等亲自体验的方法,让幼儿主动学习和总结,接受多方面的刺激和体验,始终保持一种新鲜感和兴奋感,从而通过教师的谈话提问法使幼儿大胆总结出每一过程中的目的要求,使整个教学过程增强了趣味性和活动性。
四、说教学过程:
A.出示“妈妈休息图”和“丁丁思考图”供幼儿思考问题,再通过出示许多玩具和学习用具供幼儿帮助丁丁解决问题,然后让幼儿任意发表自己的观点。
B.为了让幼儿通过多种方法亲身体验,感知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是否正确,我采用了如下步骤:a、让幼儿亲自玩各种玩具,感知什么东西声音太响,什么东西声音低,从而自己总结得出有人休息时可以玩什么玩具,不可以玩什么玩具;b、让幼儿听故事,通过听觉体验和想象什么声音高、重、强,什么声音轻、低、弱,从而得知有人休息时自己应该是轻轻地说话;c、让幼儿通过听音乐做律动,进一步得知走路也有轻重之分,自己总结出有人休息时走路也要轻轻的;d、让幼儿听不同性质的歌曲,感知轻重、强弱、高低不同的音乐,体会有人休息时,自己可以听什么样的音乐,看什么样的电视;f、通过多媒体采集了一些切合幼儿生活的图片,给幼儿一个综合分析判断机会,让幼儿知道怎样做才是“听话的小轻轻”。在教学活动结束时,教师通过分析、总结分别从多方面引导幼儿自己总结出怎样就能做一个“听话的小轻轻”。并且还教育幼儿要关心和尊重长辈。最后,为了长久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律性,还特为幼儿准备了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供幼儿自由选择参加,进一步感知体会本活动的目标。
五、说教学预想:
通过具体、形象、生动的教学活动,多种感官的感知和体验,增强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亲自体验并总结出了一些知识和道理,从而,启发了幼儿的智力,拓展了幼儿的思维,同时也培育了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以及幼儿的自律性。
教学反思:
利用多种感观让幼儿去认知事物是我们常用的教学方法。在活动中,我发现幼儿们的态度积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创造力也得到发挥。
幼儿园说课稿优秀8
一、活动内容的选择
本次活动根据大班多元智能创意主题活动《冬日暖洋洋》中真温暖主题生成,在冬季选择这样一个活动,我觉得选材贴近幼儿生活,符合季节特点。
二、具体活动目标的确定
冬天里,围巾是每天都能用到的,每个小朋友都有围巾,但是一般孩子都是家长代劳,所以确立目标1:尝试打围巾结;另外,围巾除啦保暖外,还有打扮自己的作用,为啦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确立目标2:乐于用多种方法系围巾,打扮自己;由于幼儿尝试动手打围巾结,所以必须人手一条围巾,四十多条围巾,很好的教育机会,所以确立目标3:观察各种各样的围巾,这也是对幼儿观察能力的一种培养。
三、教材分析及幼儿分析
本次活动是一个综合活动,它涉及到啦艺术领域、语言领域、科学领域三个方面,对于我们这个地区来讲,围巾在冬季比较常见,但是围巾也包括冬季的保暖围巾和秋冬的防风沙、打扮自己的纱巾,幼儿自备啦各种各样的围巾进行系围巾和观察围巾,教材的选择适合大班幼儿的水平及特点。基于我班幼儿喜欢动手操作,所以这一活动很适合我班的幼儿。
四、重点和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观察不同形状的围巾。通过与同伴选的围巾的对比观察,教师的细心引导一步一步得以突破。活动的难点在于尝试打围巾结,用多种方法系围巾,教师首先请小朋友想想妈妈平常怎样系围巾或妈妈怎样给你系围巾,再动手试一试,请个别幼儿展示围巾的系法,教师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引导幼儿可以大胆想象,设计出自己认为更漂亮的围巾系法,从而突破难点。
五、准备工作
根据活动的需要,在活动前发动啦幼儿园和本班的幼儿带啦各种各样的围巾并展览在班级前面,保证人手一条还有剩余,便于幼儿选择,为活动提供啦充分的物质准备。在幼儿用多种方法系围巾时,我为幼儿准备啦关于围巾系法的幻灯片及舒缓的音乐作为背景。我还选择啦比较有活力的音乐作为围巾展示的音乐,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为啦鼓励幼儿的展示,我还准备啦造型奖、表演奖、设计奖的.奖状,为啦烘托颁奖时的热烈气氛,特意配啦颁奖的音乐。
六、过程及相关策略
开始由班级前面展示的围巾,直接引出举办围巾展览会,请幼儿参加。选择自己满意的围巾进行观察、与同伴的围巾进行对比,幼儿通过对比就会发现围巾的花纹、形状、颜色、质地、款式、厚薄等方面的不同,既然有这么多的围巾,就给幼儿一个表述自己喜爱的机会说一说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围巾及其原因,幼儿有说到暖和的,自然引到,围巾的用途,幼儿有说到打扮自己,自然导入到幼儿练习打围巾结,并请个别幼儿向大家展示打围巾结的方法,再鼓励幼儿用多种方法系围巾打扮自己,幼儿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各种方法把围巾系在头上、脖子上、腰上等,为啦使每一名幼儿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我设计啦一个围巾展示的表演,请每一名幼儿都做小模特进行表演,并对幼儿进行啦分组,我也融入到幼儿中间去进行表演,激发幼儿的兴趣。为啦对小朋友的表演进行肯定,我还准备啦造型奖、表演奖、设计奖的最佳奖和优秀奖的奖状,以幼儿提名,老师记录的形式进行,为啦保护幼儿的参与积极性,还我准备啦小组奖的奖状,使奖励既突出啦个别,又面向啦全体,最后利用幼儿园老师来听课的宝贵机会,邀请园长为获奖幼儿颁奖。
七、活动反思
从整体来讲,我觉得本次活动有一些优点或闪光之处:
1、从幼儿身边选材,离幼儿生活很近,符合季节特点。
2、我为活动做啦充分的准备,在活动前发动啦幼儿园和本班的幼儿带啦各种各样的围巾并展览在班级前面,保证人手一条还有剩余,便于幼儿选择,为活动提供啦充分的物质准备。在幼儿用多种方法系围巾时,我为幼儿准备啦关于围巾系法的幻灯片及舒缓的音乐作为背景。我还选择啦比较有活力的音乐作为围巾展示的音乐,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为啦鼓励幼儿的展示,我还准备啦造型奖、表演奖、设计奖的单项奖的奖状,为啦保护幼儿的参与积极性,还我准备啦小组奖的奖状,使奖励既突出啦个别,又面向啦全体,为啦烘托颁奖时的热烈气氛,特意配啦颁奖的音乐。
3、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参与得比较积极,很开心,所以我认为他们很喜欢这次活动。整个活动的环节设计,层层深入,教师对活动也很投入,融入到幼儿中间去啦,活动目标还是完成得很好。
4、我觉得利用幼儿园老师来听课的宝贵机会,邀请园长为获奖幼儿颁奖很好,这样幼儿觉得自己被重视,"园长给我颁奖啦"有自豪感。
5、大多数的幼儿都愿意动手系围巾,并且想象力、创造力很丰富。
6、在围巾展示表演的时候,整个活动掀起啦一个高潮,幼儿愿意表现自己,敢于表现自己,大部分幼儿的音乐表现力都很好。
但是,对于本次活动我觉得还有一些不足之处:
1、幼儿表达得不够积极,原因:在观察各种各样的围巾时,是不是先请幼儿到前面看一看、摸一摸,然后不拿围巾回座位更利于幼儿的观察,或者直接在座位上看?幼儿把围巾取回去之后,大多数幼儿都是把自己的围巾和身边的小朋友进行比较,这样有局限性,本来很明显的不同之处,需要老师的引导才能发现,而且有围巾在手里,他们更关注的是手里的围巾本身而不是表达发现。
2、在说围巾有什么用的时候,教师有些拖,在张硕研说好看的时候,我就应该及时总结收住,围巾还可以打扮自己,导入到下一个环节,不必非说出毛线织的围巾是保暖,纱巾可以挡风沙、打扮自己。
3、整个活动时间长啦,以至于后来颁奖的时候很匆忙,教师都把小组的奖给落下啦。
幼儿园说课稿优秀9
目标:
1、引导幼儿参加集体活动,了解同伴的含义,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
2、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乐意与同伴交往。
3、体验与同伴共同交往、生活的乐趣。
准备:
1、空间准备:6张呈半圆形摆放的桌子。
2、物质准备:幼儿自带一至两样食品,多媒体动画。
3、经验准备:事先和幼儿一起回忆与同伴交往的经验。
过程:
一、 幼儿齐搬桌子,按老师要求和同伴一起布置环境。
①、 分小组分任务。
②、 和同伴一起搬桌子,放教具。
二、 共同讨论。
①、 你刚才和谁合作?为什么和他合作?
②、 你知道和你合作的人你叫他什么吗?
③、 什么叫同伴?
④、 那自己和同伴有什么区别?关系又是怎样的?
⑤、 什么样的人能称为同伴?
三、 自由结伴讲述。
①、 我的同伴是谁?
②、 我们怎样成为同伴的?
③、 我们在一起发生的一件有趣或记忆最深的一件事是什么?
四、 个别讲述“我的同伴”
教师总结。
五、 观看多媒体动画,评议这样的同伴对不对?好不好?为什么?
(放一些小片段,有幼儿互助、合作、分享的事,也有不合作、分享的片段。)
六、 游戏体验。
游戏:找朋友。由于我们班幼儿平时音乐活动中教师都很注重幼儿找朋友边唱边表演。所以此次活动教师边弹奏各种教过的歌,请幼儿起立找同伴一起边唱边表演。
七、 延伸活动
共同品尝幼儿带来的食品,可相互交换分享,在轻松的环境中结束活动。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大班活动《我的`同伴》。
一、 说教材。
此教材来源于生活。我们都知道,幼儿无论在园或在家,无时无刻都会和同伴发生联系。但到了大班,我发现幼儿之间矛盾逐渐增多,这是由于大班幼儿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主见,在一起时很容易发生冲突甚至攻击性现象。所以针对我们班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这个活动,主要以幼儿的情感、认知、接受能力为前提。
二、说目标。
根据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主导作用;并根据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标。
1、引导幼儿参加集体活动,了解同伴的含义,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
2、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乐意与同伴交往。
3、体验与同伴共同交往、生活的乐趣。
根据目标,我们的重点定位于:幼儿能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了解同伴的含义,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
活动的难点是:侧重幼儿自由结伴讲述部分。初步学习人际交往技能,体验同伴交往的乐趣。通过小组讨论,集体评价,游戏活动等使幼儿的分类经验得到整理,使活动呈现出趣味性、综合性,寓教育于生活情境、游戏中。
为了目标更和袄的达成,我做了3点准备:
1、空间准备:6张呈半圆形摆放的桌子。
2、物质准备:幼儿自带一至两样食品,多媒体动画。
3、经验准备:事先和幼儿一起回忆与同伴交往的经验。
三、说教学方法。
1、 游戏体验法:游戏是幼儿活动的主要形式,而且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加深。”通过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参加游戏,加深对同伴的印象,体验与同伴交往的乐趣。
2、 讨论法:通过不同形式的讨论方法——集体讨论、自由结伴讨论、个别讲述等形式加深同伴的理解。
3、 情境教学法:通过制作多媒体动画片段,让幼儿分析讨论对错,为主题的活动提供具体场景。在这一过程中,现代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发挥了传统教育手段不可替代的功能。
4、 多通道参与法:新《纲要》中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过程和结果。”因此,活动中引导幼儿尝一尝、论一论、玩一玩、做一做多种感官参与,不知不觉体验同伴的乐趣。
四、说过程。
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共同讨论——自由结伴讨论——个别讲述——情境教学——游戏体验——品尝交流。
1、 开始部分:参加加集体活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幼儿齐搬桌子,按老师要求和同伴一起布置环境。分小组分任务,和同伴一起搬桌子,放教具。让幼儿在共同合作、互助中自然的引入活动,体现目标一。时间为5—10分钟。
2、 基本部分:分三环节。
(1)、共同讨论。解决你刚才和谁合作?为什么和他合作?你知道和你合作的人你叫他什么吗?什么叫同伴?那自己和同伴有什么区别?关系又是怎样的?什么样的人能称为同伴?等问题。
(2)、自由结伴讨论。我的同伴是谁?我们怎样成为同伴的?我们在一起发生的一件有趣或记忆最深的一件事是什么?
(3)、请个别幼儿讲述“我的同伴”,教师总结。体现了目标一、二。时间为十五分钟。
3、 高潮部分:分两环节。
(1)、情境教学。观看多媒体动画,评议这样的同伴对不对?好不好?为什么?(放一些小片段,有幼儿互助、合作、分享的事,也有不合作、分享的片段。)
(2)、游戏体验。由于我们班幼儿平时音乐活动中教师都很注重幼儿找朋友边唱边表演。所以教师边弹奏各种教过的歌,请幼儿起立找同伴一起边唱边表演。体现了目标二、三。时间为十五分钟。
4、延伸活动:
品尝交流。在品尝交流中结束活动。符合满足幼儿嘴谗、能力弱的特点,让幼儿在交往中体会同伴交往的乐趣。
幼儿园说课稿优秀10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班的数学活动《铺路》。
一、说教材
这一活动主要要求幼儿辨认平面几何图形,小班小朋友他们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在学 二、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了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标.其中有探索认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目标是:
1、复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难点定为第一个目标:复 三、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环境、材料相互作用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质准备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
物质准备:1.彩色立体房子、纸制小路(上面镂刻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图形)。
2.兔子头饰1个。请1名大班幼儿学会情境表演。
3.形状、大小不同的几何图形多个,小塑料筐6个。
知识准备:已认识简单、常见的图形
四、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 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活动我除了和幼儿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还挖掘此活动的活动价值,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
1、情景表演法:活动导入部分既要让幼儿发现问题,引出下面一系列的疑问及探索,又要通过幼儿感兴趣的方式设置悬念,因而我设计了小兔出门摔倒这一情节,并通过情景表演的方法启发幼儿思考。
2、演示法:是教师通过讲解谈话把教具演示给孩子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本活动的演示是运用几何图形的基础上,学会区分异同。此外我还运用了观察法、谈话法等,对于这些方法的运用,我“变”以往教学的传统模式——教师说教,为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以启发、引导的方式,充分调动幼儿学 各领域的知识有机整合在一起,如在观察活动中渗透了语言表达教学,在“捉迷藏”游戏中渗透了方位词教学及社会情感教育等等。
(二)学法
幼儿是学提供丰富材料时,要使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本活动的操作是帮助小兔铺路,让幼儿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放一放、拼一拼来认识几何图形。
2、交流法:同伴间相互交流探索问题。在交流的过程中既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将自己获得的经验与同伴交流分享,使《纲要》中指出的“生生互动”得到真正体现。因为幼儿是学 五、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通过情景表演,小兔想出去玩,刚走到门口就摔了一跤。提问:小兔为什么会摔倒的?引导幼儿观察坑的形状。
2、认识几何图形及两种图形的转换关系
在活动中,我先帮幼儿复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置了“铺路”的游戏,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巩固所学内容。纲要中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索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在孩子们操作的过程中发现个别孩子难点未掌握,于是我引导他们相互交流帮助,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培养孩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反复感受、反复体验以突破难点。
4、捉迷藏
为了让活动更完整、更有趣,我设计了“捉迷藏”的游戏,小班的孩子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很高,从而把整个活动推向高潮。
5、结束活动
小朋友和小兔一起出去做游戏,找一找日常生活中的几何图形。
6、活动延伸
1、指导幼儿用彩色纸、皱纹纸等材料把这条小路装饰成一条五彩路。
2、引导幼儿找出长方形、三角形的转换方法。
六、效果预测
整个活动程序的安排,能遵循《纲要》中组织与实施中的教育性、互动性、针对性的原则,也符合小班幼儿的学 教学反思:
孩子非常喜欢小动物,所以当小兔子一出现就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孩子们也是非常有爱心的,当他们看到小兔子要走的路坏了的时候,都非常愿意帮助小兔子铺路。
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在第一次帮助小兔子铺路的时候就请几位孩子上台亲手操作一下。
幼儿园说课稿优秀11
一、说教材内容
《微笑》是一篇充满浓郁儿童情趣的童话故事,它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小蜗牛用微笑的方式给大家带来快乐,从而自己也快乐起来的经过描写得形象逼真。让幼儿充分感受到小蜗牛的助人之心和与朋友的友爱之情,体
二、说教学目标
为了提高幼儿素质,引导幼儿接触各种艺术作品,关注人类道德行为美,根据我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的特点是,我确定了本次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理解故事内容,掌握故事的名称,角色和故事的
主要情节。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欣赏文学作品的兴趣和能力,发展幼儿的感受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使幼儿懂得只要有爱心,不管能力大小都可以去帮助别人,给别人带来快乐。
三、说教学重难点
由于我班幼儿在情感方面和认知理解水平有限,对理解隐含在故事中的寓意有一定的困难,因此使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和内容,了解故事的含义是本活动的重点。通过让幼儿理解“微笑”的真正含义来感染幼儿,美化幼儿的行为,让幼儿主动帮助别人,愿意给别人带来快乐则是本活动的难点。
四、说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的开展活动,我自制了多媒体课件,运用课件可以符合故事情节的发展,动画形象生动有趣,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另外我准备了故事的图片有助于幼儿观察。还给每个幼儿准备两张空白圆形卡片和彩笔,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加深幼儿对故事含义的理解。
五、说教法、学法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教,而应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实际情况和教材自身的特点,我采用了直观演示法、讨论法、讲述法和提问法。
学法指导主要采用了欣赏法,发现法,讲述法。
六、说教学程序
本次活动我主要分为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导入部分,激发学习兴趣,引出主题。
我在此环节注意引导(幼儿回忆原有的.生活经验,并组织幼儿进行讨论,为下一步的教学进行铺垫。突出活动的重点,激发学习兴趣,引出主题。我会出示两个表情图片,提问:“小朋友,说一说你喜欢哪一个表情呢?为什么?”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
第二环节: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欣赏理解故事情节。
在此环节我主要采用了多媒体课件教学。(播放课件)在播放课件后提问:“小朋友们,这个故事叫什么名字呀?故事讲了谁?你最喜欢谁呢?”引导幼儿回答问题时把话说完整。
幼儿欣赏完第一遍故事后,对故事的名称,角色都有一定的了解。这时我会出示第一个场景图引导幼儿观察,提问:“小动物们都在为自己的朋友做什么?(小鸟为朋友唱歌、大象为朋友盖房子,小兔为朋友送信)小蜗牛怎么了?(不高兴)它为什么不高兴?(只能在地上慢慢地爬,别的什么也干不了。)我们一起来帮助小蜗牛,帮它想想还可以为朋友们做什么?”在这里我鼓励幼儿结合自己的经验充分想象并大胆发表出自己的观点。也许有的孩子会说:可以预报天气,讲故事,画画等等。
接着我会出示第二个场景图引导幼儿观察,提问:“小蜗牛是怎样做的?(把微笑送给大家)”
出示第三个场景图引导幼儿观察,提问:“大家喜欢小蜗牛的微笑吗?(喜欢)
通过观察图片,幼儿对故事的主要情节有了更进一步的掌握。我会再次播放课件,让幼儿一边欣赏一边复述故事,加深幼儿对故事的完整印象。这个环节重在揭示思想内涵,渗透情感教育。我将它贯穿到整个情节中,它是解决难点突出重点的最关键的环节。欣赏完后引导幼儿讨论,我作出小结:是的,小朋友,小蜗牛虽然能力很小,只会爬,但是它有一颗爱心,它想到了让朋友快乐一点,它把微笑送给了大家,给大家带去了快乐,所以大家都觉得它很了不起。
第三环节:迁移故事主题,渗透思品教育。
本环节通过幼儿实际操作,激发幼儿有了行动的愿望,促进幼儿发散思维的发展,解决了本活动的难点达到了教学的目标。
首先,制作”微笑“标志。给每个幼儿两张空白圆形卡片和彩笔,让幼儿在圆形卡片上画上微笑的表情。制作好后我会启发幼儿将其中一枚”微笑“标志别在自己胸前,另一枚标志则送给自己的好朋友。
“小朋友,对你的好朋友笑一个吧,看看微笑的时候眼睛是什么样子的,嘴巴是怎样的?”“对,你说的真好,微笑的时候眼睛弯弯向下,嘴巴弯弯向上。来,我们在这两张卡片上画上微笑的表情吧!”(在图片上作画)“好了,小朋友,大家都很喜欢小蜗牛的微笑,我们也把微笑送给自己的好朋友吧!”让幼儿相互赠送“微笑”标志。
幼儿都戴好标志后,我会播放音乐《笑一个吧》让幼儿跟着老师边唱边跳,在愉快,温馨的氛围中,活动自然结束。
“小朋友,微笑使人快乐,让我们把微笑带给我们身边每一个人,来!笑一个吧!”(放音乐跳舞)
幼儿园说课稿优秀12
小班优秀说课稿《认识三角形》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把三角形和生活中常见的实物进行比较,能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体,发展幼儿观察力、空间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优秀说课稿《认识三角形》含反思教案吧。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选自《幼儿园教育教学安排意见》小班内容,认识三角形是幼儿几何形体教育的内容之一,幼儿的几何形体教育使幼儿数学教育的重点内容。幼儿学习一些几何形体的简单知识能帮助他们对客观世界中形形色色的物体做出辨别和区分。发展它们的空间知觉能力和初步的空间想象力从而为小学学习几何形体做些准备。小班幼儿在他们充分获得对圆形的感知和确认后,再让他们认识三角形的特征,这对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比较能力和空间概念具有重要意义。认识三角形是在认识圆形的基础上进行的。这就为比较圆形和三角形奠定了知识基础,有利于幼儿对三角形的感知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就是三角形的特征。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结合幼儿的认知特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教幼儿知道三角形的名称和主要特征,知道三角形由3条边、3个角。
2、教幼儿把三角形和生活中常见的实物进行比较,能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体。
3、发展幼儿观察力、空间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确定目标的依据:小班上学期虽然还没有进行数的形成教学,但在日常活动中已经渗透了许多数的概念教育,因此,通过数形结合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幼儿有一定的基础。3岁幼儿经常会把几何形体理解为他们所熟悉的实物,因此,教幼儿把三角形和生活中常见的实物进行比较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体有利于发展幼儿对应能力。
围绕教学目标根据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幼儿认知几何形体对图形的知觉属于空间知觉的范畴,从幼儿感知
三角形的形状到表达需要完成配对——指认——图形的特征,因此,三角形的特征定为本节课的重点。
三角形的特征同时也是本节课的难点。三角形的特征有三条边、三个角。但是,对于还没学过一一对应点数的幼儿来说还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把三角形的特征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学方法
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掌握知识,充分发挥教与学的互动作用,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将采用游戏法和启发探索法,体现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的'师生双边活动。
游戏法:在计算教学中运用游戏法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帮助幼儿轻松愉快地理解知识,因此,在本节课中,无论是新知的学习,还是复习巩固我都采用游戏的形式,如在课的开始,教师以游戏的口吻介绍两个图形娃娃到小班做客,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在复习巩固三角形特征时,设计了游戏给图形娃娃找朋友、奇妙的拼图、拼拼三角形使幼儿进一步巩固了三角形的特征,又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启发探索法:这一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依靠幼儿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启发幼儿去探索并获得新知。其最大的特点是激发幼儿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本节课认识三角形的特征时,我采用这一方法先出示一个圆形娃娃,再出示一个三角形娃娃,启发幼儿比较三角形和圆形的不同,在幼儿的观察探索中得出三角形有角、有边,通过亲自数一数、试一试,让幼儿明确有三个角的图形是三角形,三角形的角有点儿扎手。
本节课采用的教具:
⑴圆形、三角形娃娃各一个,用于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兴趣。⑵图形拼图一幅
⑶每桌一盘各类几何图形及冰糕棍若干。
选取教具的依据是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认知特点。
三、学法指导
1、复习内容的确定:三角形的特征有三条边、三个角。幼儿要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就必须通过数一数来掌握,因此,3的数数的掌握直接影响到幼儿学习三角形的效果,因此将3的数数定为学习内容。采用幼儿比较喜欢的体态动作(拍手、拍肩、拍褪)进行,幼儿比较感兴趣又很快地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
2、引导幼儿用探索法和操作法学习新知,发展幼儿的观察力。为了便于幼儿更好地掌握三角形的特征,请幼儿通过观察圆形和三角形有哪些地方不一样?通过亲自数一数、摸一摸来感知三角形的特征。幼儿从观察、判断到表述是幼儿利用旧知获取新知,主动学习的过程。
3、在操作、游戏中发展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在复习巩固三角形特征时,采取了游戏《给图形娃娃找朋友》、用小棍拼三角形。幼儿在游戏时,就需要将头脑中三角形的特征的轮廓体现出来,需要幼儿将想象、图形小棒联系在一起,进一步发展了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同时幼儿联想生活中的实物与三角形想象的物体将图形与实物相联系,从而发展幼儿的空间想象力。
4、数形结合,时幼儿在掌握特征的同时,加深幼儿对3的认识,在学习三角形特征时让幼儿数数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在看拼图找三角形的游戏中,让幼儿数数蝴蝶的翅膀、树身、房顶个由几个三角形拼成,在数形结合中既巩固了新知,又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程序
为了小学过程中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我准备分以下几个步骤完成教学任务:
1、复习3的数数
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为了在下步学习三角形特征时
幼儿能更好地学习掌握,能准确感知图形特征这一环节,采用体态动作一集体复习的形式进行。
2、学习三角形特征: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所在,我准备分以下几步完成,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⑴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圆形娃娃和三角形娃娃的不同,提供幼儿每人一三角形,通过自己数一数,试一试,感知图形特征,并充分让幼儿表述,得出图形的特征。
⑵引导幼儿观察几个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三角形,通过验证得出三角形都有三条边、三个角,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都是三角形。
⑶老师小结三角形特征,使幼儿获得的知识完整化。
3、复习巩固三角形的特征。在幼儿初步掌握三角形特征的基础上只有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才能得以巩固,准备分三步完成这一环节。
⑴给图形娃娃找朋友:目的是幼儿排除干扰从众多几何图形卡片中找出三角形。
⑵看图拼图找三角形:
图形拼图能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通过让幼儿观察:
这些拼图像什么?哪些部分是用三角形拼成的?用了几个三角形?
⑶周围环境中找出像三角形的东西:幼儿通过自己的联想寻找发展幼儿的空间想象能力,进一步巩固了三角形的特征。
四、延伸活动:幼儿用冰糕棒拼三角形,引导幼儿拼完后讲一讲你拼得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用了几根冰糕棒?
教学反思:
我这次开展的数学活动,教学目标是通过对比,让幼儿感知三角形的基本特征。活动前我们对活动的内容进行了讨论,在确定这一内容时,老师们都觉得这一内容很简单,但经过对中班幼儿认知特点的分析发现,中班的幼儿已有了粗浅的几何概念,这一阶段的幼儿虽然能正确地认识三角形但他们不是从这些形状的特征来认识,而是将其和自己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体相对照。因此,我们最终确定了《认识三角形》这一活动,让孩子在游戏探索中对图形产生兴趣,并通过观察、比较、想象、动手等,感知三角形特征。
本次活动,除了让幼儿感知图形特征外,采用导入方式:一种是实物直接导入,教师出示魔术袋引起幼儿兴趣,然后通过让幼儿摸一摸,通过对摸出的实物形状的区别来初步感知三角形的基本特征。这样能激起幼儿的活动兴趣,只是游戏的方法具有神秘感,并与下面环节有较好的衔接,因此能更快地调动幼儿的情绪,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这次活动,幼儿参与性比较高,但同时活动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虽然我在活动前对这一内容的目标定位进行了仔细的考虑斟酌,但在活动后发现,我们设置的其它几个环节还是过于简单,没有将活动目标真正的达成,在最后环节中,孩子们在找找身边的三角形时,对于正方形的认知出现了偏差。针对这一问题,我对自己的活动进行了反思。
根据活动目标,教师除了运用游戏让幼儿感知图形特征外,还必须在认识时让幼儿用语言来描述图形特征,通过多次的描述巩固幼儿对图形基本特征的认识。如:三角形:三个角三条边教师在向幼儿正确描述图形特征时,让幼儿也来描述,通过多次寻找图形,描述图形来认知图形特征。这样在最后环节时或许就不会出现图形区别时的偏差,而活动目标也会达成的更好。
幼儿园说课稿优秀13
一、说教材
1、设计思路:托班上学期的(2岁半)幼儿正是自我意识萌芽期,已经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能区别自己和他人,对于自己的身体有着很大的兴趣,并对五官有了初步的感知和认识,手部动作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手指的精细动作还不是很协调,因此,针对这一情况,我设计了这一个跟老师念儿歌并跟着老师一起做动作、从而加深对手指的认识的游戏活动。这个游戏活动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通过这个活动能使幼儿的语言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得到发展,体验活动的快乐。
2、目标定位:活动的目标是一个教育活动的起点和最终的结果,对活动和教师的教学起着引导的作用。以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为依据,确立了认知、技能、情感等方面的目标:
训练手部肌肉群,手指的协调能力,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
双手能很灵活的做各种动作。
培养幼儿喜欢游戏,积极的运用想象力,去创编手指动作。
3、活动准备:
A、空间准备:一个宽敞、明亮、干净的教室里。
B、幼儿经验的准备:对手部的各个手指的名称已有了初步的认识。
4、说重点和难点重点:训练手部肌肉群,手指的协调能力。
难点:双手能灵活的做各种手指的动作。
二、说教法
学法整个游戏活动结合了各类教育功能,把语言、科学、音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幼儿认识自己的小手、发展手部的协调能力、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体验游戏活动的快乐。
示范法:此游戏活动的示范为教师完整的示范一次,然后再和幼儿一起作。
游戏法: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使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是游戏法。”有趣的小手”游戏,动作示范、重点练习、难点解决全部放在游戏中进行,让幼儿在自由自在的、愉快的、充满幻想的、充满创造的游戏中去掌握知识、感知快乐的情绪,从而实现教育目标。
三、游戏活动过程
1、引起动机,激发幼儿兴趣。兴趣是幼儿主动参与的关键。首先叫幼儿伸出小手,并提问”你们知道你们自己的小手的每个手指叫什么名字吗?那小手可以做游戏吗?”一开始以游戏方式来激发幼儿的兴趣,为下面要展开的游戏做准备。
2、老师先做一次完整的示范。
3、教师面向全体幼儿坐好,把两只手放在胸前五指张开,手心面向幼儿。教师问:谁的小手最干净?幼儿同样把两只小手在胸前五指张开一边念着儿歌一边做动作,教师问:谁的小手最干净?幼儿同样把两只小手在胸前五指张开,说:我的小手最干净。然后,幼儿和教师一起边说儿歌,边做动作:
十个巧宝宝,(幼儿两只小手伸出在胸前,五指张开,手心向前,然后转向后。)团结又友好;(两手相握。)生活在一起,(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指尖依次相对。)谁都离不了。(两手交叉相握。)白天做事情,(两手五指伸开,手心相对。)晚上休息好。(双手交叉放在肩上。)大拇指睡了,(双手手心向外,大拇指弯曲。)食指睡了,(食指弯曲。)中指睡了,(中指弯曲。)无名指睡了,(无名指弯曲。)你睡了,我也睡了。(小指弯曲,两拳相对。)大家都睡了。(两拳互相有节奏地对击二次。接着,幼儿两拳相对,放在脸的一侧,幼儿闭上双眼作睡觉状。)叮铃铃,叮铃铃,天亮了,起床了。(幼儿睁开眼睛,两拳相对的放在胸前。)小指醒了,(小指伸开。)无名指醒了,(无名指伸开。)中指醒了,(中指伸开。)食指醒了,(食指伸开。)你醒了,我也醒了,大家都醒了。(拇指伸开。伸伸手,做刚睡醒的样子)十个好兄弟,(两手心相对。)团结一条心。(有节奏的拍手三下。)
四、结束。
让幼儿自己再做一次,然后叫幼儿回家记得做给家人看,并和家人一起做此游戏。
在此游戏活动中,我始终要体现的是,幼儿是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活动的支持者与引导者,是环境的创设者,我们要做的仅仅是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充分、更有利的条件。
活动反思:
选择这节课是因为小班幼儿初入园,生活常规没有形成,不会保护自己的手。所以我选择“有趣的小手”这节集体教育活动,希望能帮助幼儿认识和说出手的名称及其作用。本活动以“幼儿的手”为切入点,在施教过程中,主要采用了观察法、游戏法、谈话法和感知操作法等教学方法。
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孩子们对玩手指游戏非常感兴趣,也非常认真。活动开始,带领幼儿做游戏“请你像我这样做”一边拍手、一边做动作,来感受小手的灵活和有趣,进一步集中幼儿的注意力,诱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通过观察,让他们自己发现手上有什么——
有几个手指,并进行手指名称的认识。在游戏活动中加入了幼儿常做的有关小手的小游戏,让幼儿进一步体验小手的能干。幼儿的主动参与性强,又大大地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幼儿园说课稿优秀14
设计意图:
今天我抽到的说课题目是《甜蜜的家》,这是一个童话故事。它以现实生活为基础,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编制生动的情节来反映生活。《甜蜜的家》就是以家这个现实为基础,通过想象,把小房子拟人化描写他想成为一个甜蜜的家,它向好几只小动物询问要不要一个家,但结果都被拒绝了。直到有一天,北极熊一家搬进了小房子,终于让它拥有了一个甜蜜的家,也感受到了有家的幸福感觉。故事情节虽然比较简单,但是我们可以较清晰地感受到小房子前后的情绪变化,正是通过小房子的情绪变化,蕴涵着一个教育价值:家是甜甜的、暖暖的,是我们每个小朋友幸福的港湾,我们要爱我的家。然而生活在温暖而又甜蜜家庭的孩子们是体会不到没有家的孤单的,自然也不懂得去爱家,甚至关爱自己的家人。因此,这样的情感教育对小朋友是非常必要而有意义的。中班幼儿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对家有了初步的认识,情感发展逐渐形成,并且他们也正逐渐开始使用一些丰富的、完整的语言来表达想法,故事中出现的“高高的大树,深深的地底,绿色的森林”都是幼儿可以值得学习的短句。于是,我设计了中班语言活动《甜蜜的家》。
活动目标:
根据中班幼儿语言发展的实际水平、年龄特点、兴趣需要,确定本活动的目标为:
1、理解故事内容,学习故事中的简短对话,初步感受小房子的情绪变化。
2、 知道家是幸福甜蜜的'地方,懂得爱家。
活动重点:理解故事内容,学习故事中的简短对话。
活动难点:知道家是幸福甜蜜的地方,懂得爱家。
制定难点的依据是:中班幼儿在情感及认知方面的特点和理解水平有限,对理解隐含在故事中的寓意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让幼儿充分感受家是幸福甜蜜的地方,有一定的困难,所以也就更难懂得如何去爱家了。
活动准备:
1、小房子(一座贴有伤心的表情,一座贴有高兴的表情)图片;小鸟、小老鼠、大象、北极熊图片各一张。帮助幼儿理解故事。
2、音乐:让爱住我家。最后一个环节提升活动时播放,目的是渲染爱的气氛,让幼儿充分体验有家的温暖和甜蜜。
活动流程:理解——感知——体验——提升
一、 理解:没有家的孤单
1、 出示图片:伤心的小房子
提问:这是谁?它怎么了?它为什么会这样?
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出故事主人小房子,伤心的表情直观明了,目的是引起孩子的共鸣,掀起孩子们内心的情感世界。
二、感知:找家的辛苦
1、于是,小房子决定去找家。我们来看看吧
2、小房子找到谁了?小鸟是怎么说的?小老鼠是怎么说的?大象又是怎么说的。
3、小房子知道它们都有自己的家,而自己去没有,它感到怎么样?
这几个提问都是围绕目标1设计的,幼儿理解故事之后,再学习简短的对话,解决重点。同时让幼儿去理解小房子没有家的孤单心理。
三、体验:有家的幸福
通过以上两个片段,幼儿完全理解了小房子的伤心,家是它多么渴望得到的啊。
1、最后谁住进来了?
2、这时小房子心里感到怎么样?(同时出示高兴的小房子)。
是的,小房子有了家才会高兴,才会幸福。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幼儿去体验小房子有了家之后的喜悦和幸福。这是一直被纠着的心总算舒缓了,孩子们会跟着小房子一起喜悦一起幸福。
四、提升:感受有家的幸福
1、你有家吗?你的家里有谁?
2、你爱他们吗?是怎样爱他们的?一家人在一起,你感到怎么样?
这是活动的难点,有了对故事的理解后,再去进行情感上的迁移,会比较顺其自然,从而也突破了难点。
3、播放“让我住我家”的音乐,幼儿绘画一家人在一起的欢快场景。
这种情感,不但要让孩子说出来,还要让他们深刻地记住,因此,我最后让他们来画一画和家人在一起的幸福场景。这样的记忆会更加深刻,他们也会更加爱护自己的家和家人。
幼儿园说课稿优秀15
活动目标:
1、操作、讨论中,了解4、5、6、各数的分合方法,学习口述这些数的组成。感知数越大,分合的方法越多的规律。
2、已有的经验积极思考,解决新的问题。
活动准备:
1、数字卡片、分合符号、双色雪花片积木若干。写有数字的'三角形和长方形的“砖”。
2、幼儿用书《记录纸》。
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讨论的兴趣。介绍幼儿已玩过的组合游戏及记录的方法,帮助幼儿回忆。
2、操作中,总结4、5、6、7各数的分合方法:介绍翻雪花片的玩具:
——“用数字记录你和同伴玩雪花片的情况。”幼儿操作,记录结果。(记录纸见图示)交流操作的结果。仔细观察,发现分合数字之间的交换规律。
3、“造房子”游戏,巩固4、5、6、7各数的分合方法:
介绍游戏名称、玩法。
——“用三角形的‘砖’早屋顶,用长方形的‘砖’造墙。要根据屋顶上的数字来找砖造墙。每层楼的两块砖不能重复。”(见图示)
4、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幼儿园说课稿优秀】相关文章:
幼儿园优秀语言说课稿02-22
优秀的说课稿01-16
优秀说课稿01-15
说课稿优秀04-24
幼儿园大班优秀说课稿:《我长大了》09-30
幼儿园中班数学优秀说课稿12-14
优秀蜡烛说课稿02-29
优秀说课稿模板01-17
大班优秀说课稿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