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美术论文>美术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时间:2024-05-18 11:20:47 美术论文 我要投稿

【优选】美术教学论文15篇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美术教学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优选】美术教学论文15篇

美术教学论文1

  摘 要:本文简述了我国提倡素质教育以来作者多年美术教学实践的几点看法,从培养开拓精神的创新教学,再到让学生会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陶冶情操,完善人格,无不“鞭辟入里,入木三分”。

  关键词:素质教育 美术教学 创新教学 德艺双修

  国家提倡素质教育已经很多年了,很多年来大家对素质教育的实施和理解也愈见深刻,各门学科都做出了很多有益的尝试。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也在这个大熔炉下得到了许多锤炼,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教学思想的转变和教育观念的更新,对于它的看法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这里我谈一下自己的几点看法。

  首先,素质教育下美术教学应提倡创新教学。

  这里的“创新教学”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首先教师要具备创新教学的思想和观念;其次,教师要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记得有这么一个故事,说的是日本、美国、中国孩子画苹果的事,由于教的方法不同,结果也不一样。中国的孩子画苹果,教师先在黑板上画一标准苹果,规定出先画左后画右,这里涂红,那里涂绿;日本的孩子画苹果,教师拿着苹果,让孩子观赏后作画;美国的孩子画苹果,教师提一篮苹果,任小朋友拿一个画。结果中国孩子笔下的苹果画得最像,日本和美国的孩子每个人画得都不一样。这则故事给我触动很大,作为教师更应该学会向孩子传授掌握知识的方法与技巧,学习日本、美国教师的教法,创新教学方法,给学生们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认真观察、独立思考,而不是教师把自己的观察、分析强加给学生,把学生变为机械的'接受器。我们应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和创造,积极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真理,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多角度、多观察现实生活,多思考,多动手,使动眼、动脑、动手协调发展,建构合理的、动态的、发展的、多元的、开放型和创造性的教学方法,来全面完善素质教育。

  其次,在美术教学中构筑学生较高的艺术修养。

  现实中虽然我们不可能人人都是艺术家,但基本的艺术修养却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在美术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美术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它对激发学生审美心理、培养学生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有着其他学科不可代替的作用。就如何培养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教授美术的基本理论知识。这些基本理论的学习是我们培养审美情趣和提高艺术修养的开始。

  二是培养学生欣赏的能力。

  要引导学生对生活多观察、多思考,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去捕捉审美对象的艺术美,对他们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活动,指导他们会“看”作品,在直观感受中让他们获得艺术美的享受,激发起学习美术的兴趣。

  三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要积极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动手欲望,创造机会提供动手的环境,指导其用一定的艺术手段、方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四是美术教学要更多地与文化、历史、生活相联系。创建多维互动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既要重视学生对艺术的感受、表现和创造力的培养,还要注重美术教学更多地与非本民族文化、历史、生活的对比。总之,要培养学生的审美修养,让学生去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最终实现提高学生动手、审美、创新等素质教育之目的。

  第三,坚持素质教育,美术教学应坚持包容并蓄、多重评价的原则。

  在美术教学上,如统一、协调、对比等原则都不是绝对的,太统一了就很难分清主次,太协调了就不会出现强烈的对比,重要的是个度的问题。这个度到底如何把握?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实践、去探索。又如大人在看孩子的画时,往往只看到“乱七八糟”,殊不知儿童绘画贵在无序、天然童真、去雕饰的浪漫稚拙,个性鲜明,想象力丰富。有的孩子喜欢色彩,有的孩子画画喜欢用线条,还有的孩子只喜欢画抽象的形状。所以对于它们的批改、评价应该有多重的标准,要善于发现其中闪光的东西,不要一棍子打死。

  第四,实施素质教育,美术教学要始终贯穿以美育人、“德艺双修”。

  中国的艺术教育自古以来讲究“德艺双修”,好的画家、书法家在学艺的同时总不忘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身正“品”自高。大家都知道国画大师齐白石,早在日本入侵北平之时,侵略者慕其名前去索画,他义正言辞,拒不给侵略者画,不惧怕他们的威胁,这一切如果没有强烈的民族气节这一“品”,恐怕也做不到其作品备受后世推崇之“高”。教师在教学生学习齐白石的绘画技巧时,一定要介绍学习他的高尚人品,做到“德艺双修”。作为美术教师,要让学生的人格在美术课上得到锤炼,让他们知道在我国传统教育中,把育人放在首位,真、善、美、礼、信在任何时代、任何教育中都是评价人格的重要内容。

  总之,素质教育不但要求教师要学会启发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更要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和个性发展,挖掘学生潜在的能力,培养开拓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还要让学生会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陶冶情操、完善人格,最终形成以美促德、以美促智、以美促劳的全新素质教育格局。

美术教学论文2

  【摘要】随着广东新兴“中国禅都”之美誉的发展,大力推广传承禅文化。本文通过探讨如何将传统禅文化学习融入美术教学课堂的策略,以促进学生吸取禅文化知识,提升其道德修养,更好的投身于禅文化发展与祖国建设。

  【关键词】禅文化艺术;高中教学策略;美术教学

  一、新兴县与中国禅文化的溯源

  新兴县为禅宗六祖惠能的故里,1300多年的禅宗文化在新兴传承不息,福泽华夏,并辐射世界华人文明圈,因而新兴素有“中国禅都”之美誉。慧能认为,人的“心”与“性”即为佛性,因此,“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人人都可成佛。因此,新兴县大力推广“人性本净”的禅文化,在机关单位推广禅廉文化,在学校推广禅文化进校园,因此本文关注如何将禅文化艺术融入高中美术教学,更好的推广建设新兴禅文化。

  二、禅文化融入高中美术教学的教学策略探讨

  1.禅文化与美术教学

  美术教学的宗旨在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美术教育具有陶冶审美情操,丰富生活情趣;传承文化艺术,弘扬人文精神;激发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等方面的价值。然而,在高考应试教育的高压之下,美术教学失去了其原本的意义,使得高中的美术教学流于形式。因此,我们将禅文化美术教学的宗旨界定为:以培养学生审美为教学目的,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宗旨,传承禅“人性本净”的禅文化理念,促进学生的人格发展。将禅文化与传统的美术教学中的“美术鉴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现代媒体艺术”等五大模块相结合,在学习与欣赏过程中重视学生品性的修养。

  2.禅文化赏鉴教学专题

  开展“禅茶文化”“禅文化-园林艺术”等特色专题课程。基于新兴县独特的禅文化发展条件,在高中美术课堂开展独特的禅文化专题课程有助于发展新兴禅文化。禅茶一味的禅茶文化是我国茶文化与禅文化的完美结合,“雅”与“礼”是茶文化的精髓,而“和”则是禅文化的精髓,由僧人最初的坐禅饮茶到最后以茶参禅实现了两者的完美结合。同样,以园林艺术欣赏为载体,通过中国古代与近现代园林的发展,探讨禅文化在其中的体现与韵味别具一格。通过具化的中国建筑介绍禅文化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达到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

  3.禅文化美术教学策略

  针对当前的美术教学活动过于单一、乏味,又无法得到学校及学生的重视等美术教学的现状。为改变美术教学现状,将禅文化融入高中美术教学不失为一次教学改革的契机。结合禅文化理念,特制订以下高中美术教学策略。借助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开展特色的禅文化教学活动通过将“修身养性”“打坐”等禅文化引入美术教学课程,使学生能够“放空”。在学生繁重的课业压力之下既缓解压力,陶冶情操;又可以达到宣传禅文化,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另外学校可充分利用新兴县优越的禅文化研究条件,培养专业的师资队伍,邀请学者开展相应的禅文化专题讲座,带领学生欣赏禅宗文化旧址。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又能够大力弘扬新兴禅文化。

  三、禅文化引入高中教学的重要意义

  首先,禅文化引入高中美术教学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高中生面临着极大的升学压力,禅文化中的“心静”有助于学生放空心灵,缓解压力。同时当今社会竞争激烈,人性复杂,浮躁之气横流。高中生正是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禅文化思想的引入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与是非判断能力。将禅文化以美术欣赏的形式引入高中教学,又有助于学生审美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品性与情操。其次,禅文化引入高中教学对当地的特色禅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新兴县独特的历史地位,其学生从小就受到禅文化的熏陶。禅文化引入高中教学既有助于人才培养,又可以以学生为基点,以家庭为单位,带动全民的生活文化发展,建设特色的新兴禅文化基地。生活禅的关键是要人民在日常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将修行落实于当下,将佛法融化于世间,将个人融化于大众。建设新兴特色文化,从人民生活做起,通过禅文化解决人民生活中的矛盾与争端,对于当地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四、总结

  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对物质的过度追求使得中国传统文化逐渐凋零。弘扬传统文化不但是社会的责任,更是教育的责任。将禅文化引入高中教学是一次尝试,也是一个开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应从教育做起,进而带动全民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林有能,何方耀.十多年来广东的禅宗六祖文化研究[J].韶关学院学报,20xx.07期:5-11.

  [2]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3]陈锡群.浅析高中美术教育现状[J].美术教育研究,20xx,第5期,88.

美术教学论文3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某些用人单位在招聘新员工的时候,不但要求员工拥有良好的专业技术,还要求员工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因此,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是每所学校都应当重视的问题。针对这种现象,我国的相关部门对学校开展教育工作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同时这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艺术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学生的有效途径,对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引起了各高职院校的关注。如何在高职院校进行美术教学并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是现今高职院校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对我国高职院校美术欣赏课教学现状的具体分析以及对美术教学方式的探讨,为我国培养具有艺术素养的人才提供了一定的现实依据。

  一、高职院校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现状

  1、教师教学缺乏对重点的把握

  以往的美术欣赏课教学,教师往往把时间花在了对课本理论知识的讲解上,简单配一两幅具有代表性的画作。让学生了解一定的美术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是过多讲解理论知识会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从而对美术欣赏课程失去兴趣。高职类艺术专业的授课教师大多毕业于专业的美术院校,具有扎实的绘画功底,但在教学过程中过多依靠课本,按照课本内容进行讲解,并没有给学生留有充足的实践、欣赏时间,缺乏对教学重点的把握,导致了教学效率不高和学生的艺术素养无法得到有效提高。

  2、教学内容较为陈旧

  教师在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过程中,对画作的选择有待创新。一些教师在选择画作时往往采用课本中的作品,这些作品的创作年代距离现在比较久远,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人的思想已经有了较大程度的改变,这些画作,并不能代表现代人的思想和对美的'追求。

  3、学生创新能力和欣赏能力的缺乏

  对于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的培养,一些教师采用了不适当的教学方式,缺乏对学生欣赏能力以及创造力的培养,只是教给学生一些应付考试的办法,致使高职院校的学生存在创新能力不足、表现能力以及欣赏能力欠缺的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职院校艺术专业课的教学以及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学生由于缺少必要的欣赏能力的训练,很难对某件作品进行全方位的欣赏。

  二、在高职院校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艺术素养的方法

  美术教学对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美术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学生的艺术素养没能得到较大提升。基于这种情况,文章提出了以下几点解决办法。

  1、充分认识美术教学的重要作用

  高职院校美术欣赏教学,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艺术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生活品位和人生修养,对于促进学生的艺术素养有很大的帮助。所以,高职院校有必要充分认识美术教学的重要作用,从而促使美术教师积极创新教学方式,为美术教学工作做出贡献。除此之外,强化学生对美术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美术的重要作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会获得相应的提高。学生认真学习课堂上教师讲的内容,课后主动了解与美术有关的知识,并且为下一堂课需要学的内容做准备,积极主动地提升艺术素养,教师的教学效果就会获得较大的提高。此外,高职院校也要合理安排学校的美术教学课时,对于美术课程给予关注,合理安排课程学习,以此促进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

  2、改善高职院校美术教学方式

  在高职院校美术教学中,需要对一些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借鉴,仅仅靠教师讲解教材知识的方式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需要对以往的美术教学方式加以改进,如利用多媒体技术,下载、播放一些美术作品,并配以适当的解说,通过具体的实例展示及其创作背景,让学生充分感受艺术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在让学生欣赏具体的实例之后,教师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对作品的感悟,并让学生动手创作。如,在国画欣赏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展示作品的创作风格、方法进行解说,并让学生模仿作品的风格,然后进一步培养他们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以及创作方法,促进学生欣赏能力及动手能力的提高,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高职院校美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点,也是影响学生艺术素养提升的关键性因素之一。以美术欣赏课堂的教学为例,教师在讲解某一作品时,要对作品的风格、创作背景、表现手法等做具体的分析、介绍,让学生在欣赏作品时,对作品如何产生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对作者怎样将一些看似不相关的事物进行整理融合,最终形成一个完整作品的过程有相对全面的把握,使学生合理有效地借鉴这种整合创作的方法,培养其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美术欣赏教学对学生的表现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教师需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艺术审美能力。在具体分析一幅优秀的国画作品时,教师从该作品的用笔用墨、章法布局、画面神韵等方面入手,从不同角度对该作品进行分析研究,并使学生在艺术创作中,将笔墨效果合理运用在其作品画面中,从而提升其创作能力。

  4、丰富校园艺术类活动

  课外艺术教育活动是高职院校美术教学工作的良好补充,它在培养学生艺术素养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职院校要定期开展一些丰富的校园艺术活动,鼓励每位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当中。如,开展一些作品展览、创意比赛等,让学生通过欣赏同龄人的艺术作品,与自己的作品做一个比较,借鉴好的构图方式、创作技巧等,找出自己作品中的不足之处,并加以完善。通过创意比赛,学生吸取优秀的创意,在以后的创作过程中加以合理使用,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自身的艺术水平。高职院校还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建立一些相关的美术社团,如漫画社、摄影俱乐部、书画协会等,为学生提供多个接触美术、学习美术的平台。丰富的校园艺术活动以及多样性的美术社团是提升学生艺术素养的有效平台。

  三、结语

  作为高职院校美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不仅能够为学生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还能为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愉悦。高职院校学生的艺术素养能够通过改善美术教学的方法得到很大的提升,这需要社会、高职院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美术教学论文4

  摘要:教育现代化在教育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并不是社会现代化之外的东西,而是社会现代化的组成部分。在教育现代化的框架下,以信息化来推动教育体系的结构重组、流程再造、和思想变革,才能实现教育的创新发展。塑造孩子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的认知方式,尝试大胆地实践并与他人交流分享。

  关键词:教育现代化;信息技术;综合实践

  当前教育正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教育观念的改变,这为现今美术课堂中带来一缕春风。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与创新的教与学方式的实现创造了新契机。也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综合发展奠下夯实的基础,为提高学生艺术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健康发展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1美术与信息技术整合,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系列竞相开放的局面,“让学生得到最大发展”的新理念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在美术教学上,它更是一道最具特色的风景线。

  1.1巧造氛围,激活兴趣

  德国教育学家、教育家赫尔巴曾经说过:“兴趣意味着自我活动。”我运用多媒体巧妙创设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上国画课时,我利用媒体教学将国画的表现手法与诗情画意结合,诵读古诗、欣赏优秀名家作品,感受“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有形的诗”的意境,提高学生内在的'美术涵养。整个教学过程文图并举,声情并茂,视听结合,渲染了气氛,创造出了原诗的意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知识,为课堂教学带来生机和活力。

  1.2设疑解惑,突破难点

  在美术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产生一定的限制,作画时经常会茫然无措,不知从何下笔。我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紧扣画题词句,重点设疑,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学习,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如:《童眼看世界》一课,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观察大千世界中美好的景物,我搜集了一些大自然中的美景,通过eLearning交互平台,让学生如同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将自己眼中所有的美好事物都一一展现。通过情景绘画示范的微课,学生在平板上一个个独特见解的讨论,课堂教学异彩纷呈,井然有序。

  2开展美术综合实践课,促进学生综合素质

  “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全面发展,提倡差异发展,鼓励共同发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自我发展的能力。

  2.1扭转学习方式,侧重自主学习

  现在美术教材渐渐地融合人文、自然、生活等领域,但作为授课的老师,可能因为本身专业特性与思维方式的制约因素,在讲授时,比较侧重于绘画技能的训练。从而忽视了教材所传递的一种信息,哪就是它除了教育功能外还有社会作用。在美术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课,对于教师们来说是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它因整合了不同学科的内容,所以在课程结构上更加丰富,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也要求灵活多变,重视教学过程中评价多样性、合理性,这对传统教学提出了挑战。当我们教师面对这一新生事物时,必须树立素质教育观、学生自主观、能力和应用观,这也正是新课改所倡导的。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让学生从过去被动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中解脱出来,主动学习,乐于探究,积极参与实践体验,不断完善自我。

  2.2倡导综合探索,培养学生审美观

  美国费德门教授的欣赏程序提出了叙述、形式分析、解释、评价四个环节,它从浅层的叙述到中层的作品分析,再到解释与评价深层的拓展,让学生从作品中分享个人的情感。结合这四个环节的指引,我在上《民间玩具》(欣赏、评述)一课时,展开探究步骤如下:(1)学生只需认真看我提供的玩具与视频、图片资料。(2)从玩具的形状、结构、色彩三方面来分析地看,并简述各自的观点和看法,提出问题,在小组内分析、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小组长作笔记。(3)小组长汇报各组的独特见解,并提出本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师生共同对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探讨。(4)师生共同对民间玩具进行欣赏和评价,小组内再次谈体会,把个人的见解和集体的智慧融合起来,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把握民间玩具传递出的文化信息。通过以上四个环节的尝试,不单培养了学生审美观,还提高了观察力、分析能力及与人交流思想能力。

  3注重运用美术的语言,培养学生人文精神

  我们常说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孩子们在寓教于乐中快乐学习。因此,在课堂教学时我们应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逐步体悟美术学习的特质,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3.1展现美术学科的特性,学会美术语言

  美术的语言其实就是引导学生用形状、线条、色彩、纹理等因素来分析作品,它们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巧妙组合,创造出绚丽多姿、千变万化的视觉形象,表达丰富复杂的客观物象与思想情感。教学中鉴赏优秀的美术作品,让学生找一找作品中有哪些构成因素,并鼓励学生在作业中发挥自己的个性,大胆运用这些构成因素进行表现,允许学生的差异性。

  3.2置身美术作品的情境,丰富美术语言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因此在美术教学时不能停留在单纯的技能技巧的欣赏层面,而要把美术作品放到一定的文化情境中,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从中体会美术表现语言的丰富性。我在欣赏课中有时让学生口头作欣赏讨论,有时根据具体情况要求学生写成小短文,然后大家交流,从中尝到乐趣。

  3.3灵活运用美术语言,彰显自主性

  在教学中我通过多种方式来引导学生对美术表现语言进行创新运用,让学生挥洒灵感,展示个性。我鼓励学生对曾经描绘过的对象进行再创造。比如可以让学生改变视角重新表现,可以运用放大、简化、变形、变色等手段,对已经描绘过的对象或画面进行处理,从而获得全新的视觉效果,综上所述,在现代教育理念下小学美术的教学中,教师应该遵循学生的特点,真正实现审美、认识、教育三者并举的功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与全面化的协调发展,使得美术这门艺术课程更具生命活力与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吴祥兴.现代科技概念兴界图书出版社.[M]20xx年

  [2]禇宏启.教育现代化的路径[M]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年

  [3]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xx年版)

美术教学论文5

  在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当前的教学主线,其中教师的教学方法起到决定性作用。

  一、教师在美术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的能动性作用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上。在素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中学美术教学需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这就需要教师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课堂上带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美术是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的一门学科。学生通过这门学科的学习,可以形成对美的独特认识;除此之外,还可以培养绘画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美术教学的重要性要引起教师的充分重视。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先提出本课学习的重点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学习,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慢慢形成一种自主学习的习惯,不需要教师刻意强调,就会主动学习。教师对课堂氛围的营造能力同样重要,其要在课堂开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与教师互动,也可以加入学生讨论的环节,让学生自主讨论学习,通过这样的形式,让学生逐渐形成自我认识能力。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学生的这种自我认识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也能够帮助教师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从优势出发进行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慢慢认识自身优势。在培养学生自我认识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正确引导,教学方法尤为重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出问题,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经过讨论,学生总结讨论结果,并以汇报的形式将结果展示给其他学生,在此过程中,结论的形成是学生自主思考的结果。在这样的思考过程中,增加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为后面教学的开展奠定了基础。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教学,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体现出自己的优势和价值,以这样的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三、走出教室,走向社会大课堂

  学生终归要走出学校,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所以,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应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社会大课堂,亲身体会,通过所看、所听、所想、所体会的一切,用自己的思维构思出自己心中最完美的画面。要取得这样理想的`教学效果,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和支持学生自觉自主的学习,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对社会的认识,掌握更多的知识,画出让自己和教师都满意的艺术作品,并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从而在现实生活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四、从理论出发,以实践为依据开展教学

  在教学中,要实现课程教学的全面发展,教师就要从理论出发,用理论作为开展教学的指导思想,通过理论教学的发展带动实践教学的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主要教学任务。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学习的自主性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教师要根据相关教学理论依据,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课堂要求,以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自己则起到引导、辅助的作用。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促使学生在理论指导下进行实践,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自身素质和学习自主性。教学任务主要通过学生在实践中对知识的接受能力来具体确定。[2]除此之外,以实践为依据开展教学,可以让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也可以让学生形成自我学习意识,避免课堂学习效率低下的情况发生,从而让学生在课堂中提高自我,在课堂中进步。总而言之,从理论出发,以实践为依据开展教学,让教师在教学中有了明确的教学方向和教学目标,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生在课堂中受到实践活动的影响,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意识。

  五、激活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中学生处于叛逆期,所以教师要针对这一实际情况,避免使用“填鸭式”教学方式,更要避免强迫性教学,以免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教师可以灵活应用教学方式,营造一种轻松的教学氛围。如,应用多媒体教学,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快速接受课堂教学内容;也可以引入时下流行的因素,以新事物、新此,初中美术教育也必须来自生活,到生活中去,让美术教育与生活有机结合。[3]高中美术教育应该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同时,让美术教育实践化,将美术教育与实际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让美术教育的艺术性和趣味性在生活中得到充分的展示。

  1、从美术教育中缔造生活的艺术

  美术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在生活中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因此,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从实际生活中发掘资源,将美术教育中的原理、方法和技巧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样,学生也会效仿教师,从各个方面发现生活中的美,并将其赋予自己的感情和风格后创造出优秀的艺术作品,从而表现生活的美。

  2、完善美术教学的评价体制

  美术教育作为一种艺术教育,它是从属于心灵的学科,任何一种完全脱离生活、脱离人的实际的艺术是不存在的。而美术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必须有与其自身的特殊性相适应的评价体制。现在,很多高中学校对美术教育的单一的、片面的评价标准显然是不合理的。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探索一种相对多样的、适合于美术教学特殊性的评价体制,把美术教师各个方面的工作都纳入考核体系,如将课前的准备、课堂的实操、课后对学生的辅导等综合起来进行评估。另外,针对那些工作特别严谨、认真负责或在工作中有突出表现的美术教师,要在平时的工作总结时给予适当的表彰,以鼓励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样,美术教师的工作热情增强,工作质量也就会相应地有所提升。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学业上的评价标准也要多样化,不能仅仅依靠某一幅画的画面评分,也要结合其选材、作画技巧或者某方面的个性等多个方面给予学生的作业以综合的评价,这样也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学习热情的提升。

  六、结语

  初中美术教学应该充分地融入生活,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将美术教育与学习、生活、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提高美术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并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和发挥,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美术教学论文6

  摘要:在高校美术教育体系中,版画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强化提升版画教学质量,既可以提升纸面构图能力,也可以提升雕刻能力,实现美术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艺术综合表现力。在版画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学理念和方式上的偏差,高校版画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高校美术教师进一步转变观念,创新教学模式。

  关键词:美术教育;高校美术;版画教学;艺术

  在我国美术体系中,版画是一个重要的分支,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高校版画教学实践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深入分析教学问题,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对于提升高校美术教育总体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开展版画教学的意义

  中国版画凝聚着先人的智慧,传递着对美好生活的赞颂之情,在不同的艺术聚集区有着不同的呈现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融合为不同的民族特色,56个民族又呈现出不同的版画形式。我国版画具有明显的民俗性,主要体现在地域特征明显,演绎形式生动等方面。举例来说,各地方版画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同时各民族具有不同的版画表达形式,因此产生了更为出色的版画演绎方式。版画主要体现了当今时代人们的生活特点,是个体意识的觉醒,更具备时代性和生命力。版画不拘泥于形式,重视思想与情感的传达,易于与观者产生共鸣,同时版画作者可以根据自身的认识在作品中添加更有张力的元素,这也是版画自由随性的体现,具有比较强的艺术个性。在高校美术教学中开展版画教育,既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认知,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的美术表达能力,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美术素养,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高校版画教学存在的问题

  1.版画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提升。版画是一种十分流行的艺术形式,已经具有相当悠久的历史。但是,将版画课程作为高校艺术教学内容的时间还相对较短,高校在教学实践中,对于版画课程也一直处于摸索的阶段,各方面的专业配套设施尚且不够成熟,最主要的是,在版画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相对匮乏,这也是影响高校版画课程设置和教学质量的主要原因。高校在版画课程设置的过程中,许多高校都没有进行良好的教学准备工作,有些高校甚至只是为了追赶国际流行趋势才设置版画的相关课程,在教师的选择过程中,具有版画专业背景和教学能力的教师几乎是屈指可数,许多教师都是从其他相关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转型而来的。除此之外,由于版画作为高校教学内容的时间相对较短,学校对于课程设置等相关问题也尚处于探索阶段,教学方式和教学计划都是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完全依靠老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发挥和实践,这就对高校的版画教师提出了更好的要求。2.没有完善的版画教学理论做指导,缺乏针对性教材。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无论是哪一学科,专业的教材都是必不可少的,良好的教材编排质量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教材也是学科课程设置过程中的重要参考标准,高校的版画教学同样也不例外。但是,由于版画作为高校教学内容的时间不长,尚未形成一套完善的学科教育体系,教材在编排的过程中也显得较为仓促,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版画教材的整体质量,并且也直接关系到了版画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实践。虽然版画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但是,如果缺乏专业的教材作为教学指导,单纯的依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凭空的讲解一些理论知识,学生也很难对版画课程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另外,由于缺乏教材体系的指导,老师在进行理论知识讲解的过程中,由于教师版画专业水平的差异,教学实践中的随机性较大,也就是说,如果老师的专业素质较高,对于版画知识的讲解就会相对的通俗易懂,学生也更容易接受。3.版画教学缺乏针对性,教学实施中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理论知识和实践的完美结合,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高校版画课程教学同样也不例外。但是,由于版画在高校的课程体系中尚且属于新兴事物,教学体系还没有完全形成,最主要的是,缺乏版画专业的高素质教师,正如前文所述,许多版画教师都是在其他相关或者类似的专业临时调整过来的,这些教师的教学素质虽然很高,但是对于版画教学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有限,有些教师甚至自己对于排舞课程都不是十分了解,这样的教学质量可想而知。另外,一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由于缺乏专业版画课程设置,在教学过程中只能借鉴或者照搬其他相关学科的教学经验,借鉴教学经验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但是这种借鉴是有前提的,版画专业本身的教学设置尚未形成,单纯的照搬其他学科的相关经验,难免会使版画教学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教学过程中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这也是影响高校版画课程设置和教学实践质量的又一重要原因。

  三、提升高校版画教育的有效性策略

  1.注重版画教学的`构图训练。对于版画来说,一部完整的艺术作品,需要将合理的构图技巧、丰富的色彩变化、合理的空间搭配和绘画语言进行完美结合,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构图是首要的步骤,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步,如果版画作品的构图存在问题,那么即使其他各个方面都运用的非常好,这也不是一幅好的版画作品,因此,在版画创作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重视的就是构图教学。

  2.注重版画艺术讲解。版画作为一种表现艺术,是对内心艺术理解的抒发形式。因此,只有丰富内在美,才能实现版画教育功能。在版画课程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不注重学生内在美的培养,很多学生掌握了娴熟的版画技巧,但缺乏足够的艺术支撑,整个作品表现就较为空洞,缺乏足够的艺术表现力,也无法实现美术的艺术教育目标。在实践教学中,美术教师不仅要注重版画技巧的讲解,同时也要向学生介绍版画文化,让学生加深对版画的理解,通过构建版画艺术体系,提升版画教学综合水平。在版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提升课堂教学的丰富性和层次性,引入多元艺术要素。

  3.提升版画表现力。版画是一种技巧美学,在众多美术门类中,不同美术形式具有不同的技巧要求,通过版画技巧展现,可以充分释放美术的表现力,释放美学功能与魅力。在版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技巧教育与引导,帮助学生攻克技术难题,通过多种技巧的融合与展示,实现现代版画教育功能,达到版画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表现,充分展现版画的技艺。在教学实践中,版画教学要想充分展现技艺美,就要提升课程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引导学生深入探索版画的技巧内涵,通过不同技巧的搭配与展示,实现现代版画教育目标,实现版画的艺术教育功能。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美术教育实践中,版画教学占据着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开展版画教学,既可以提升学生的纸面绘画能力,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的雕刻技巧,通过开展版画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艺术表现力,实现高校美术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阿茹娜.高校美术教育中版画教学的几点分析与思考[J].教育界,20xx(3):173-173.

  [2]刘高瞻.在高校美术基础课程中开设木刻版画课的必要性[J].美术大观,20xx(3):170-170.

  [3]郑适.高校美术教学改革初探[J].大众文艺,20xx(18):205.

  [4]江湛.浅析版画教育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现状及意义[J].现代营销,20xx(7):257-258.

  [5]骆彤彤.浅谈综合类大学美术专业的版画课教学[J].大众文艺,20xx(21):247.

  [6]王平.地方普通高校美术学(师范)专业版画课程教学与教改[J].美术教育研究,20xx(20):141-142.

美术教学论文7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高职院校美术教学为了适应新的人才需求,必须要对以往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传统的高职院校美术教学课程中一般是利用填鸭式教学的模式进行授课,因此很难和学生开展互动,学生在课堂上也普遍缺乏主动积极性,这种情况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是不利的。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有关高职院校美术教学的特点进行分析,并对现阶段美术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对互动教学模式的内容及方式进行研究,对美术教学中互动模式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于美术教学质量水平的提升,起到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美术教学;互动模式;教学质量;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审美的需求及设计理念也有了不小的改变,不再是仅仅常规的审美,而是注重艺术创造思维和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因此高职院校美术教学的模式也有待改变,从以往的填鸭式教学向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艺术创造进行改变,在这种情况下提出互动模式。所谓互动模式,实际上最早源于德国社会学家的一本著作中,其中提到“互动教学模式”,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时按照学生个体的不同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变化,使得教和学之间变得更加融洽。互动模式教学模式的推广对于高职院校美术教学来说,不仅仅是改变了教师和学生的定位和主客体关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引导者作用愈加明显,激发学生对于美术教学的积极主动,学生更加注重自身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从而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有关高职院校美术教学中的互动模式进行研究和探讨,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二、高职院校美术教学特点及模式分析

  高职院校美术教学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其他专业比较而言存在一定的特殊性。美术教学更加注重对于学生的天赋及个性创造力进行挖掘和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把握住学生的天赋和特质。实际上,这并非易事,这对于教师的要求非常高,要求教师科学合理的把控“教”和“学”之间的关系,同时要和学生建立亲密无间的关系,可以把这个过程理解为学生和老师之间是一种合作关系,共同完成教学目标。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美术教学模式是一种常规美术教学思想,普遍的是填鸭式授课的方式,仅仅是把课本中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忽略了学生的天赋及学生人格的培养,导致学生人格素质有一定的损失。而且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忽略了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联系,在专业课程的研究方面无法有更深层次的发展。实际上,培养学生的审美个性是高职院校美术教学的教学目标之一,而常规美术教学中教师传授知识,课堂中以教师为主体地位,由教而对学产生决定性的作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正常来说,我们要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充分把握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主体传授理论知识。由学而决定教,不能简单的把老师的观点理解成唯一而又正确的标准,提倡学生亲自去体会和探索,寻找自己对于问题的独特看法,久而久之形成学生自身的审美价值观。和这个观念相互适应的是,教师对学生学习自主性进行充分尊重,在不同环节学习目的相互衔接的基础上,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的不同,对学习画种、学习方法进行选择。以此为前提,这种教学模式要选择个别化的教学模式,所谓个别化教学就是适应并强调个体发展的一种模式,和普通的传统式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区别,形式上比较灵活,一对一的教学模式,或者是教师按照一个小的学生群体开展扩充或者补救式的教学对策。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希望通过教学对学生的个别差异进行适应,所以个别化教学实际上是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加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身实际开展学习和发展,从而逐渐形成自身的审美价值观和艺术风格。

  三、互动教学的内容及方式

  高职院校美术教学的'互动模式是在课堂上进行的一种教学模式,课堂中教师的教学行动进行划分,包括控制型和综合型。其中控制型是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进行控制,这是一种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活动;综合型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绘画产生的想法和观念有认同、有赞赏、有鼓励,不对学生的观念和想法施加框框架架,鼓励学生多加探索和研究,强调的是学生个体的发展,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国外先进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促进学习主动积极性的提高,学生对画面深入的探索。高职院校美术教学中,可以分为三个环节,包括讲解基础知识、作品分析以及作品示范。根据笔者多年教学经验,认为在此三个环节,重点在于作品分析,对于学生思维来说产生一种扩展的作用,从而开阔视野,选出名家作品,介绍其中展现的绘画方法、特点以及技巧等,对作品进行赏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领悟到绘画的道理,从而感受到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手法。学生从思想和观念上改变了对于美术课程的看法,改变了以往固定思维模式,从被动的接受到主动的学习探索。除此之外,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身的绘画手法,此过程中要根据该学生的个性化差异特点进行,同时要有学生心理特点的限制。课堂上教师多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尽可能的避免其受到挫折感,体验到成功带来的满足感。还要采取情感教学的方法,对于画面错误要包容,解除学生的心里压力,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环境中调整绘画的状态,为日后绘画创造做准备。

  四、互动模式的构建

  互动模式的构建需要教和学之间建立一个融洽的关系,学生要积极主动,教师多指导、多鼓励,以上这些都离不开活跃的课堂气氛,这是互动教学模式的前提条件。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还是学生对于自我进行展示,对素质能力进行培养等,都必须要充分发挥课堂的关键作用。具体而言,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可以由以下几个阶段组成。

  1、课前准备

  首先,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此课前准备和简单的上课之前的准备不同,是指一方面教师多做教课准备,学生也要做上课准备。其中,教师准备是在课堂之前对教学内容有一个全面而又系统的熟悉和掌握,并对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有所了解,除此之外还要准备课堂中可能要用到的材料及工具。学生准备是指在教师准备的前提下根据老师提出的要求进行一些准备工作,比如说针对于教学中某一个问题开展调查和思考工作,以及在教学活动中有可能用到的教学材料及教学工具等。

  2、开展互动

  首先,互动教学模式开展互动需要凭借教师和学生之间在情感方面的互动,从而激发学生对于美术教学的积极主动性。针对高等院校的学生而言,他们经历过不同的学习阶段,对于课堂教学内容的导入方法有了一套自己的观念和看法,所以教师可以改变下自己的角色定位,换位思考,仔细观察学生的日常生活和行为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学生的兴趣点,从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为突破点,以趣味性教学的方式激发学生对于美术教学的兴趣,学生们在美术课堂上轻松的获取知识,在愉悦的心情中主动和教师进行互动,在互动中探求知识。其次,利用讨论和分析,对于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过程进入深层次的探讨,共同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以往的美术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对于美术知识只是单一的讲解分析,根本不注重讨论环节,也没有认识到互动教学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在思维和观念方面存在一定的限制。教师要尽可能的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自主讨论的阶段,学生在教学中也能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和教师的交流和沟通解决问题,学生逐渐认识到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占主体地位,交流和沟通中发现互动的乐趣,以及获得知识的满足感。

  3、开展合作学习

  教师要和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旨在训练学生如何对问题开展自主探究,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实际上,合作学习指的就是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这是促进学生开展深入学生的重要方法,合作学习不能单一的是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沟通,更应当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沟通。经过这个环节的合作学习后,一些问题能够在课堂上经过教师的指导就可以解决,教师的引导者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促进学生审美、观察、创新能力的提升。

  4、开展作品评价活动

  教师要开展作品评价活动,对于美术作品进行评价尽管是由教师带头开展,但是也要有学生进行互评和自评。利用学生评价的过程,学生们能够深刻的了解到自己作品中存在的缺点,对于日后学生的作品创造有很大的帮助。

  五、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教学过程中利用和教学内容进行结合,从而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和艺术氛围,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切实感受到美术的魅力。除此之外,在对互动内容进行设置时,为确保学生能够在互动中得到收获,要对不同学生个体对于课程的掌握和熟悉程度进行综合考虑,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于困难,而是要按照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设置。还有就是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要注意平等和谐,这种课堂氛围下教师对学生进行鼓励,学生们可以畅所欲言,敢于表达自己的观念,这种情况下美术教学互动的教学模式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

  六、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美术教学开展互动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所以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利用教学活动中互动内容的设定,让教师和学生在一个轻松愉悦的艺术氛围中感受平等和谐,通过交流和沟通,让学生感受到美术的魅力,从而实现美术教学的目标。(作者单位:湘潭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谢云中.关于普通高职院校美术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J].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xx年06期

  [2]黄蔚宁.高职院校美术教育与大学生审美能力培养[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年04期

  [3]封永辉.浅析高职院校美术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xx年06期

  [4]温洪伟.浅析高职院校美术教育方法的多样性[J].美术大观20xx年08期

  [5]潘鸿飞.新时期的高职院校美术教育探索[J].教育与职业20xx年11期

  [6]路文.浅析高职院校美术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成功(教育)20xx年04期

  [7]李雨.浅析高职院校美术教育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xx年10期

  [8]祁军伟.河南省高职院校美术教育中创造力的培养[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xx年02期

  [9]封永辉.合作教学法在高职院校美术教育中的应用探究[J].科技信息20xx年11期

  作者:郭浙兰

美术教学论文8

  【摘 要】教育是一门艺术,美术教育更是一门艺术中的艺术。在中职美术教学中,如何把握中职美术课堂的天平,怎样发挥职业中学学生的潜能,已成为一个值得研究和思索的问题。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职业中学的美术教学更应该注重以人为本,创设"诗情化"教学、"人情化"教育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使兴趣这一老师在教学中真正令教与学互融互补,互为依存。

  【关键词】中职美术;教育;人性化;策略

  教育是一座桥梁,链接的两端都是活生生、有思想、有情感的人。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恰恰是一个有个性、多面性、具备创造性和发展潜力的群体,他们不仅要在中职教育中获得技能,还要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而在中职教育中,美术教育能在灵魂层面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人与艺术之间的交流共鸣。因此,开展人性化的中职美术教育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是相当必要的。又由于美术能与人的思想情感紧密结合,开展人性化的中职美术教育是有路可循的。

  随着课改的逐步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着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属于艺术类课程的中职美术当然也不能例外。美术能陶冶情操,给人以智慧,但对于担负着传播知识技能和培养学生人格双重任务的中职美术教育,怎样开展人性化教育,在课堂上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艺术鉴赏能力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们研究和思索的新课题。本文将以人性化地开展中职美术教育的必要性为切入点,逐步探讨中职美术教育的人性化策略。

  一、开展中职美术人性化教学的必要性

  一般而言,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心理素质和自觉性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都会有不小的差距,对自己的理想和前途没有信心是他们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在这样的前提下,中职教师在执教过程中更要贯彻人性化教育理念,努力摸索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存在的潜力,努力将他们培养成心理健康、人格完善、技术过硬的高素质人才。对于中职美术教师而言,美术学科就是他们了解学生思想素质和心路历程的窗口,人性化地开展中职美术教育,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对于美术的兴趣和热情,给他们提供宣泄情感的窗口,这对于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习自觉性的培养都是相当关键的。因此,开展人性化中职美术教育十分必要。

  二、开展人性化的中职美术教育的具体策略

  兴趣是力求知识和趋向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中职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在引导、规范其学习行动方面的作用更加不能忽视。而兴趣的生成,一部分取决于不可改变的先天性因素,更重要的则取决于后天的引导和培养。换句话说,如果中职美术教师能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对于美术的兴趣,引发其对于美术的深刻思考,那他的执教无疑就是人性化的,而且是成功的。下面,本文将从动机、情感、情境三个方面来阐述开展人性化的中职美术教育的具体策略。

  1.明确动机

  当前,很多中职学生对于自己理想的实现感到近乎绝望,对自己将来的发展道路更是感到一片渺茫。在这样的情况下,中职美术教师在课上课下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让学生明确学习的动机显得十分关键。

  中职教师在课堂上应多将理想教育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适当穿插一些励志的小故事来促使学生明确自己对未来生活的渴望,树立起适合自己的理想,明确学习的动机。同时,在教育中教师要耐心地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建立不同的教育体系,真正落实人性化教育中“以人为本”的教学思路。比如,对待课上顽皮的学生,教师要抓住他们对未来的憧憬,言传身教中为他们描绘出将来美好生活的图景,在此基础上,告诉他们只有用心学习专业课程才有机会在社会上大展宏图,引导他们一步步改正不良的学习习惯,使其拥有学习的动力。而对于学习一贯努力的学生,鼓励他们“有志者,事竟成”,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2.交流情感

  情感是人对外界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的`直观反映,伴随着学习的全过程,对于人的心理建设和学习效率有直接的影响。教育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情感交流的好坏,能够开展人性化教育的教师,必然能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其与自己的感情产生共鸣。而中职美术教育则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特殊性。中职美术教育以美术为窗口,教育对象是情感相对敏感丰富的中职学生,人性化教育的特点注定了中职美术教师必须进行情感投资,以心换心,教师不仅要善于创设意境,更要抓住机会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比如,学生未能完成作业时,要耐心询问原因并适时提供自己的帮助,这能使学生从心底里感激老师,接纳老师。这样的转变,充分体现了人性化教育的理念,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对于美术的兴趣,对于学生将来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3.创设情境

  美术是为世人所普遍接受并能欣赏的艺术,这一先天优势方便了中职美术教师把握课堂节奏,在课堂上创设或诗意或诙谐的情境,促使学生融入课堂,与教师进行情感的交流和智慧的碰撞,而这些,均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对于美术学科的兴趣和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自觉性和学习效率。不得不说,创设合理的情境是开展人性化中职美术教育的便捷途径。

  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和行为活动是能否成功创设合适意境的关键。从人性化教育“以人为本”的本质切入,教师在课堂上必须时刻注意学生的行为,理性分析其心理状态。例如,在学生兴趣值降低、学习热情减少时,教师要及时发现并采取吊胃口、讲故事等方式,将学生拉入艺术的世界。这些人性化教育的策略,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学习兴趣的形成,对其汲取专业知识以及将来的发展都十分有利。

  通过以上对开展人性化中职美术教育必要性和具体策略的分析介绍,我们清楚地发现,所谓在中职美术教育中开展人性化教育的本质,是教师在执教过程中,将艺术与人文结合,将自身情感与学生情感结合,将感性认识与理性分析结合,通过“因材施教”的手段,带给学生全新的教育感受,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教育的人文关怀,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配合程度,这也是素质教育的一种完美体现。

美术教学论文9

  [摘要]针对“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当地资源的优势,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同时又能深刻了解当地的美术资源,使学生树立热爱故土、建设家园的美好信念。

  [关键词]美术教学 乡土美术资源 古建筑 地域特点 校内资源 传统节日资源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的教育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全面普及“素质教育”,并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我们美术教育也要转变教育观念,要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除了要有相应教材内容外,还要求我们全面了解乡土美术资源状况,充分利用乡土美术资源,拓宽美术教材,使学生树立热爱故土、建设家园的美好信念,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

  一、什么是乡土美术

  “乡土”是属于本地区的民间美术,是其他任何美术形式也替代不了的。就好比我们自家里的东西,可能不值什么钱,但对我们每日的生活来说非常有意义。乡土美术(或称民间美术)是最丰富、最生动、最质朴、最健康的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以其手工性、情感性唤起人们情感的认同,其简洁明快、博大宽厚、热情淳朴、粗犷豪放的艺术风格为人们喜闻乐见。在美术乡土教材的编排上,要充分利用、发挥乡土美术的独特作用,继承、发扬乡土美术的优良传统。

  二、乡土美术运用的现状

  作为一个较长时间在农村工作的中学美术教师,我感到当代的农村美术教学存在着不少需要解决的问题。城市和农村教学条件的差距,主副课分化的严重性,家长素质严重参差不齐等,种种原因决定农村美术教学很难在当地得到发展和重视。根据笔者调查,当地农村美术教学主要都以教课书为主,很少利用周围现有的美术资源去进行教学,并且有时还很难保证学生一星期一节的美术课,可有可无。可以说,在当地美术教学乡土教材的运用几乎为零,乡土教材的运用严重的不足,严重的滞后。

  三、开发乡土美术教材的优势

  台州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乡土美术资源及其丰富,章安古郡、临海古城墙、温领古鱼港、仙居白塔古镇等文化遗存,只要教师正确合理的运用这些资源,再和当地的美术课本相结合,就能使一节无关紧要的副课变成丰富多彩的一堂美术课。

  四、开发乡土美术的途径

  长期以来,我始终将自己所掌握的美术知识及对家乡风土人情的了解融汇到平时的美术教学中,使学生在中学美术学习阶段从民间美术和乡土教材中学到属于本民族、本地区的独特艺术知识。《美术新课标》中提出“认识本土文化是学生学习艺术,认识艺术的基础,是他们走向世界的起点,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深入地学习本土文化,从他们的周围环境开始,挖掘生活的美,乡土文化的美”。怎样利用乡土文化这片活水来激活美术课堂教学,笔者以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利用当地古建筑进行教学。

  美术教师应充分考虑当地城市和周边农村的文化建筑、园林、民宅等作为教学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章安史称“章安郡”,历史文化悠久,建有明清时期的老街。有记载着1000多年前的故事;有神奇传说的金鳌山;在教学中。我将这些地方的建筑拍成图片,然后做成幻灯片,让学生欣赏,提高学生的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同时,为进一步引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好奇心,还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自发到金鳌山、明清老街等地实地考察、写生,品味家乡古建筑基石纹样上线条的美感。有的学生试着用纸蒙在瓦当上描摹,有的用速写本写生家乡的古建筑,还有的用手抚摸,感受石刻纹样的凹凸变化,体验古人用线条表现物象的手法。学生对家乡的古建筑非常熟悉,但从来没有用美术的眼光去观察它,通过这样的活动,既让学生学会了用美术的眼光去观察身边的事物,又使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

  2、利用校内资源进行教学。

  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教学资源,包括自然与人文环境及特殊的人才资源,因地制宜进行利用、挖掘,并把它实施课堂教学中,对美术教师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挑战。但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怎样才能开发、利用好教材资源。美术教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管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都是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挖掘、丰富的,它的价值是在“创造性”使用的过程中显示出来的。它是教材的延伸和发展。总之,只要我们勤于留心,善于动脑,合理地开发利用校内资源,将书本知识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校园环境有机有整合起来,就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3、利用地域特点进行教学。

  乡土美术的运用要求美术教师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所以美术教师应在教学中,结合学校实际的地域特点,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对地域资源进行挖掘、整理、组织成教学内容。教学中教师尽量发掘和利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地域素材,从地域资源中挖掘出丰富的教学内容。

  家乡的服装业也比较兴旺,自然废弃的布角料也就多了,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这一有效资源,教学生用布角料进行布贴画的创作,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当我把这些经济实用的原生态材料作为美术学具引进课堂时,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调动了学生内在体验,学生学得主动、愉快、生动活泼。

  4、利用家乡的传统节日资源进行教学。

  如在教学中,可通过家乡的“过春节”、传统的“端午节”、“中秋节节”等活动,让学生目睹节日盛况,感受节日氛围,让学生对民间文化进行审美体验,了解民风、民俗及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热爱土家文化的艺术情感,使学生产生一种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为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如何运用好乡土文化这片活水,对于地方性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建设,对于高素质教师的培养以及积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具有深远的意义。我们只有不断地进行开发、实践,才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不断推进美术教育的健康发展。

美术教学论文10

  摘要:开展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还可以让学生在欣赏一些经典的美术作品时得到精神上的陶冶。通过美术欣赏课,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结合一些人文知识,思想道德教育元素使得美术欣赏课更能体现出素质教育的理念。

  关键词:初中美术;欣赏课;学生;审美意识

  初中美术中的欣赏课是学生接触经典美术作品,受到美术艺术熏陶的重要途径。在美术欣赏的一系列活动中,美术作品的内涵和外延都是非常丰富的,要让学生从对美术作品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又回到感性认识。要能够让学生通过感性与理性的密切配合,真正深刻领悟到,美术这门学科的魅力所在。作为艺术类的活动美术需要人能够有一颗放松的心灵,又有开放的心态去拥抱和解读现实世界的各种客观事物。然而,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的时候,又带着主观的视角进行解读,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主观视角,给他们更多的鼓励和支持。要让学生的内心逐渐的丰满起来,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变得更加深刻而富有层次感。

  一、充分激发学生在美术课堂上的'自主性,打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

  课堂中的教学气氛是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需要的一个整体的环境氛围基调。在美术欣赏课程中,学生也需要融入到和谐的课堂气氛中,从而获得美好的欣赏体验。学生经常会凭自己的直觉进行艺术欣赏,从主观审美情趣出发,容易使得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的时候,用过于局限性的眼光去进行作品的评论。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主观感受的同时,教师也要是上学生,从全局性的角度去欣赏艺术作品,并且做出适当的点评。例如,在欣赏凡高的《向日葵》前,教师可以在课前给予学生足够准备时间收集相关资料,让学生在欣赏前对作品获得基本的认识。在欣赏过程中,教师首先向学生展示作品,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获得作品的第一印象,依次回答教师之前提出的问题,在最后环节,教师再启发学生认真的观察美术作品本身,进一步的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鼓励他们自主发言。

  二、组织开展一些让学生有亲身体验的欣赏学习活动,鼓励学生进行领悟式学习

  组织开展一系列的、实践性的美术欣赏学习活动,可以让学生在亲自的体验过程中,更全方位的去感触美术作品本身。美术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在情感和理智的关系上要趋于统一,很多时候也可能在矛盾之中,真正体会到美术作品本身所要表达的含义。这样一种特殊的教学活动可以促进学生对作品的内涵深化理解,让他们的审美意识获得强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纪实的评论,用他们所掌握的美术欣赏的审美标准和结合自己的文化功底进行评论。也可以鼓励学生从情感出发,从直觉感受出发,发表自己的真实感触。学生的创造活动,并不能够凭空的产生,正是在进行大量的美术欣赏课程的活动中他们才能够得到更多的启发,这样才能在学习活动中更加积极主动。

  三、拓展学生的美术欣赏视野

  在初中美术欣赏课堂内外,学生的事也可以得到充分的拓展,这样他们接触的作品多了,在欣赏和评论的时候,也会有更多的角度进行审美和点评。在让学生接触大量作品的途径中,教师可以充分地借助互联网来实现这一目标,当然,互联网上的视频和图片总不能给学生带来一种既视感。所以,也可以组织学生积极的参与当地的一些现实的美术展览活动。让学生真切的去接触这些作品,并且从中得到更多真切的感受。在欣赏美术作品的时候,情感这一途径经常是说不清道不明的,看到一幅作品,学生经常会内心受到深深的震撼,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有的时候,这些情绪的产生,无法用理论和语言去解释。教师要注意收集学生的反馈,尊重他们的主观感受。因为很多时候,这正好是创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底蕴。

  四、培养学生树立健康的美术欣赏理念

  美术欣赏课程秉承什么样的理念,可以影响到美术欣赏课开展的具体内容和质量。在欣赏一幅美术作品之前,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不仅要用眼睛去看,而且更要用心灵感受,结合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活经历等进行丰富的联想。美术作品本身是有限的,但是即通过具体的线条色彩,构图等,所要传递出来的思想和情感意蕴却是无限的,这正好是美术欣赏活动的核心所在。精神世界的流动,是在美术欣赏活动中比较常见的现象。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去发表自己的见解,去感受内心所受到的震撼,从美术欣赏活动中得到更多人生的启迪,在审美素质和艺术修养方面,都能够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所以,美术欣赏活动的理念要体现出情感精神、文化等内涵,更要体现出全局性的观点,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总之,在初中美术欣赏课堂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到欣赏活动中,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用语言去描绘自己的情感和精神世界。在鼓励学生进行主动积极的美术欣赏活动的同时,也要注意班级美术欣赏,文化氛围的构建,给学生创建积极的、温馨的教学氛围。

美术教学论文11

  一、强调基础课教学的适应性

  首先,培养学生的视觉反应能力,通过相应的训练增强学生视觉接受信息的能力,也就是感悟能力。其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想象的能动性。再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准确把握事物的特征,使基础课教学满足专业课的需要。

  二、强调专业课教学的实用性

  在进行工艺美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该根据专业的特点和社会的需求,经过相应的调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强调专业课教学与理论基础教学的.结合,注重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结合学校师资力量和社会对工艺美术专业人才的需求,调整理论教学和专业课教学的内容,改革过去的教学经验,强调教学的实用性。

  三、规范实践教学的过程

  工艺美术专业基础课教学规范化和质量评估是提高实践教学的保障。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结合学校的师资力量,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大纲。规范教学过程,使学生充分掌握专业技能,提高教学的效果。针对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大纲,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保证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和规范性。

美术教学论文12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教育部门对各科教学都提出了新要求,对美术教学来说,教学不只是简单地教会学生绘画技巧,还需注重人文精神培养。这就需要教师对美术教学有全新的认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革新教学方法,将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有机融合,实现美术教学的真正价值。本文分析了美术教学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及培养小学生人文精神的意义,进一步阐述了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进行人文精神培养的措施。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人文精神;培养策略

  传统美术教学中存在“重能力,轻人文”的问题。美术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艺术学科,对培养小学生人文精神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对此,笔者认为还应对学科教育功能重新审视,积极转变传统教育理念,使教学方式更适合当代学生及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素质教育是此次教育改革的核心,美术教学需综合学生创新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培养,将知识、能力、情感与价值完美结合。总结以往教学经验,面对当今教育发展态势对美术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一、美术教材中蕴含的人文精神

  美术和人文教育是围绕人文素养为中心的一种艺术教育活动。站在大的方面看,是利用美术教育反映出当前经济与科技飞速发展下的人文价值,侧重于人们之间互相关心,现代社会中人的认知和体会,尊重个人个性化发展,具备优秀的道德品质与人文素养。站在小的方面看,利用美术教育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对美术有良好的鉴赏能力和动手能力,并具备较强的审美能力。现代美术教材中蕴含了丰富的“美”,包括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快乐之美等[1]。让学生感受到美无处不在,只要认真对待生活,不断挖掘创造,美就在我们身边。美术是构成人类文化的重要内容,与人类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美术教学不仅需要教会学生技能技巧,更需要促使学生通过美术的学习,对人的情感态度、人类社会生活及价值观念有更深入的了解。教材中包含我国各时期的名人名画,为学生提供视觉上的冲击,还包括古代及现代的石雕、木雕、陶瓷等优秀摄影作品等。这些教材内容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更浓厚的兴趣,教授学生对这些作品进行鉴赏,培养他们良好的人文素养,激发他们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尊重之情及对传统艺术的崇拜和热爱之情。

  二、在小学美术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意义

  小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可以丰富对多元文化知识的了解,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由于小学生缺乏丰富的阅历,对于价值观念缺乏辨别能力,美术教学有助于强化学生对人文环境的认知,感悟人文知识之美,对我国悠久历史知识进行学习,感受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理念,有利于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情怀。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现阶段美术需要教师具备人文关怀,引导学生在美术作品创作时融入个人真实情感。在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过程中,培养小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实现美术教学目标。

  三、美术教学中培养小学生人文精神的策略

  (一)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符合当今学生发展需求,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当代美术教师需具备高尚的师德及较强的'专业能力,同时还应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及人格魅力[2]。基于此,小学美术教师应注意教育观念的转变,将提高人文修养提上日程。首先,构建以学生生命发展为主的价值观念。美术教学是围绕人生命发展开展的教学,教育理念包括尊重生命、关心生命、延伸生命、提高生命质量,包含丰富的生命含义和价值,是关爱生命的一种重要表现。教师具备这样的认知,在教学过程中便会转变以教师为中心及单纯绘画技巧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更侧重于生命发展的价值观。其次,构建以学生未来发展文本的教育观念。新时期要求教师将学生放到教学的主体地位,对每名学生都公平对待,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学生在这种氛围下学习,感受美术的魅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精神。

  (二)采用生活化教学,注重人文理念渗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做足课前准备工作,在讲解美术知识的过程中,不应该对文本知识进行笼统的讲解,而是站在学生角度综合考虑本班学生的学习水平、接受和理解能力,先讲解部分教材,使美术教材充分发挥教学优势,提高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与学生进行交流探讨,分析学生对哪方面内容更感兴趣,使教学更具针对性[3]。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而且能增强教学效果。比如,在教学“工艺品制作”相关知识时,教师便可选用生活常见物品———软泥作为道具,在为学生讲解完制作方法后,学生可自主设置造型,体会美术学习乐趣,为提高造型的美感,可引导学生加入彩带、卡纸等其他元素,使学生感受到原材料的价值所在。同时,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形成良好的创造性思维。

  (三)进行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人类情感与生活状况可通过美术的形式表达出来,每个优秀的美术作品中都包含了相应的思想感情[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引导学生在进行美术作品创造时融入生活情感,将自己的所思所想以美术的形式表现出来,进而实现提高表现能力、交流能力、陶冶情操、健全人格的教学目标。可以说美术教学的人文主题统领了知识技能。新时期要求学生将知识能力的学习与美术能力及提高人文素养有效融合,知识技能只有通过情感上的共鸣才能形成智慧,具有实际价值[5]。美术属于一种情感艺术,如缺失了情感艺术,那么美术就失去了学习的价值。比如,在教学《水墨游戏》一课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幅中国画,让学生对中国画有更直观的感受,并将“水墨游戏”课题出示在荧屏上,一边实践教学一边为学生讲解中国画的用具材料。

  (四)注重多样元素应用,培养其人文精神。为使美术课程中融入更多的趣味性元素,教师需培养学生的创新观念,通过丰富的色彩对作品进行勾勒和补充[6]。在艺术概念可视化后,更能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与效果的增强。例如,在教学《万绿丛中一点红》这节课时,教师课前先让学生对色彩搭配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引导学生构建审美意识,提高色彩元素运用的合理性。为促使学生在作品创作中融入思想感情,教师可准备与颜色相关的诗歌或经典文学段落让学生进行朗读,感受色彩的魅力。也可播放大自然音效为学生营造出一幅多彩的自然画卷。经过这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一幅色彩景观跃然纸上。因不同的学生生活环境也有所不同,创作的作品也各有所长,教师应对每名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并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取适合的美术创作方式,比如剪纸、水彩绘画、捏彩泥等。这样学生在相对开放的环境中学习创作,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利于其开拓思维。除此之外,在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时还应注意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小学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美术教师应重视小学生这一特点,采取激励的评价方式[7],帮助学生树立美术学习信心,使其更好地发展。在实际教学中可举办美术作品比赛,小学生争强好胜心较强,教师选取出优秀的作品陈列到美术展区,并附属创作学生标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了学校对学生美术的尊重。综上所述,新时期美术教师不但需要教授学生基本的美术知识,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使学生感受美术蕴含的人文精神,学以致用,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革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人文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吕志龙.浅谈中学美术课程中人文精神的培养[J].俪人:教师,20xx(1):100.

  [2]王海英.浅谈美术鉴赏课程中人文精神的培养[J].丝路视野,20xx(16):68-69.

  [3]陈洁.美术课堂的永恒追求———浅议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J].艺术评鉴,20xx(10):109-111.

  [4]陈桢.探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xx(18):155.

  [5]张驰.论当代儿童文学中培养人文精神的重要性[J].牡丹,20xx(8):187-188.

  [6]曾莹.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审美能力及人文精神培养研究———以岭南水彩画欣赏教学实践为例[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xx(2):89-93.

  [7]段丽颖.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与方法构建[J].教育科学:引文版,20xx(1):00136.

美术教学论文13

  一、传统文化对于中学美术教育的重要意义

  中学美术教学既要注重知识传播和技能锻炼,更要通过艺术的熏陶砥砺道德品质,完善人格修养,实现对人精神世界的塑造。而实现这一目标,传统文化积淀的精神财富是取之不尽的瑰宝,中国传统文化闪耀着崇高的人性光辉,胸怀、仁爱、诚信、修身、立志、廉洁、牺牲……这些美德都是传统文化的信仰,也同样应该成为我们锻造人文素养,完善人格的信仰。传统文化对拓宽审美视野、提高艺术修养大有裨益。中国传统文化凝结了哲学和艺术的结晶,在中医、科技、文学、艺术、教育各个领域积淀了无数令人为之倾倒的作品,其形态、功能、内涵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和精神状态,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宝贵财富。脱离传统文化的积淀空谈艺术修养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传统文化和中学美术教育间存在着无法割裂的关系,是美术学习和创作永不枯竭的智慧源泉,只有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刻的理解,才能真正拓宽审美视野、提高艺术修养、提高艺术修养,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进入更深的艺术境界。

  二、当今中学美术教学与传统文化结合丞待加强

  “重知识,轻素养”根深蒂固。当前中学美术教育在提升人文素养上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重知识,轻素养”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改善。一是注重美术技能传授,忽视审美感受培养;二是注重美术形式学习,忽视文化低云积累;三是注重美术学科本身,忽视跨学科交流。这种局面下,美术教育容易流于形式,导致部分学生文化素质苍白、难以厚积薄发。因此,强化传统文化的熏陶,从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中吸取精华,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积累文化功底,是一项现实而紧迫的任务。“重洋轻土”一度普遍存在。无庸质疑,当前我国中学的美术教育实践中仍然存在“重洋轻土”的现象,表现为大量采用西方的美术教学模式,侧重西方美术能力锻炼,比如绘画上过分重视素描、色彩(水粉、水彩、油画“、速写等西方画种教育,忽略中国画的表现技法和形式。重视这些并无不妥之处,西方的焦点透视、解学、光影素描等能力的锻炼也是非常重要的,不妥的`是此薄彼、“重洋轻土”。这种情况下,容易使人在文化意识尚且模糊的状态下,盲目追求“中西结合”。追求表面形式,忽视精神内涵,这对培养真正优秀的美术人才并无益处。当今世界文化发展趋势是相互融合、取长补短,我们应该时刻清醒地认识到,只有立足传统文化,我们才能“拿来”得更理直气壮,避免陷入盲从和消极。

  三、中学美术教学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的举措

  中华民族要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建立一个兼具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和谐社会,在各个方面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将大有裨益。对中学美术教育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在优化课程设置上下功夫。课堂教学是最直接、最基本的教学方式。可以考虑在中学美术课程中增加传统文化和传统美术课程的比例,加大跨学科交流的力度,把优秀艺术作品引入课堂,充分利用课程设置的示范作用,鼓励学生广泛深入地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欣赏传统文化的艺术价值,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底蕴。

  2.在创新教育模式上下功夫。美术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既可以让优秀的内容走进课堂,又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博物馆、美术馆,走进节日风俗、祭祀仪式,有条件的中学还可以鼓励学生呢感走出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进行社会实践,到国家重大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实地考察接受,了解我们国家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起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进而进行保护和传承。同时,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教育和交流也是创新教育模式的应有之义,在这种教育环境下,师生之间的教育关系也应相应扩展,发展充分交流、合作、激励的互动教育关系。

  3.在搭建交流平台上下功夫。交流平台是课程教育的延伸和扩展,要结合中学实际,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研究基地建设,加强中学之间资源共享,充分利用学术研讨、课题研究、艺术展示、访问学者等方式,搭建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交流沟通平台,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其中。既强调学习交流,又注重发展创新,让学生在充分贴近吸收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寻找创作灵感源泉,探索在创作中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总之,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应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让我们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让传统文化赶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植根于当代人们的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光彩。中学美术课程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具有重要作用。中学美术教师应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培养他们全面健康的审美观念。

美术教学论文14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推进,美术教学越来越被教师重视。美术教学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对美术的理解力,增加学生对美术的兴趣。黑白装饰画是我国绘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将黑白装饰画应用于美术教学,成为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关键。

  关键词:黑白装饰画;美术教学;应用;可行性分析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要求,在美术教学中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观为主,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黑白装饰画作为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术教学中科学地应用黑白装饰画,有利于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笔者以岭南版美术教材为例,就黑白装饰画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可行性作出如下分析。

  一、黑白装饰画应用于美术教学的原因

  1.黑白装饰画的特点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黑白装饰画作为绘画文化的一部分,蕴含真实的情感,能够带给人们深刻的感受,具有鲜明的抒情色彩和浪漫主义色彩,能够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黑白装饰画是突出黑白对比的绘画类型,把黑色和白色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能够给人鲜明的对比印象,具有强烈的中华艺术特色。

  2.黑白装饰画应用于美术教学的原因

  学习美术的重要目的就是培养欣赏美的能力。黑白装饰画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对美术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和审美能力。但是,由于美术科目的特殊性,它不同于语文、数学、英语这三科,在现阶段教学中并没有受到重视。小学生一般一个星期上一两节美术课,每节课40分钟左右,学习美术的时间非常少。美术课上教师多是让学生画一些生活中的事物,整节课下来学生可能只学会了如何使用色彩。如果让学生学习黑白装饰画,就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效率。不同于其他绘画类型,黑白装饰画对于色彩和线条基本没有要求,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就学会如何创作黑白装饰画。黑白装饰画对于画笔和纸张也没有特殊的要求,因此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进行简单的绘画。这样学生不仅提高了利用时间的效率,还加深了对美术的认识和理解。

  二、黑白装饰画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1.科学引导,使学生理解其中内涵

  黑白装饰画是黑与白的结合,需要巧妙地运用黑白形体对事物进行描绘。它能够把现实中烦琐的事物简化,用简单的线条将事物深刻的内涵表达出来。教师应在黑白装饰画教学中科学引导学生理解黑白装饰画的.绘画精髓,使学生理解其中的内涵。如,在上岭南版小学美术《各式各样的民居》一课时,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将各种各样的民居图片展现出来,问学生:“过年要在家门上贴什么啊?”学生齐答:“春联。”教师继续问:“同学们想不想看好看的春节装饰?”学生回答:“想。”然后,教师再在网上搜集有关春节的黑白装饰画,让学生欣赏。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体会到黑白装饰画的魅力,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黑白装饰画,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2.绘画鉴赏,使学生感受其魅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认为对于一切情况,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绘画最重要的就是兴趣,学生只有对黑白装饰画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够更深刻地理解黑白装饰画,绘画时才能够得心应手,带着情感和兴趣绘画。教师可以多开展一些黑白装饰画鉴赏活动,学生欣赏的名画多了,自然而然就能够理解其中的情感,感受到黑白装饰画的魅力。如,教师可以开设黑白装饰画社团,让有兴趣的学生都参与其中,学生可以自由作画,可以创作任何种类的黑白装饰画,让社团成员互相欣赏,并提出一些宝贵的意见,使学生在相互鉴赏的过程中加深对黑白装饰画的理解。教师也需要及时对学生的黑白装饰画作品作出积极的评价,使学生增强创作黑白装饰画的自信心,提高对绘画的兴趣。

  3.结合生活,从实际出发

  黑白装饰画作为绘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经被应用于多个方面,如日常家居、人物肖像等。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从实际出发,让学生感受到黑白装饰画存在于他们的生活中,以加深学生对黑白装饰画的理解。如,在上岭南版小学美术六年级《家乡的山林》一课时,教师可以带学生走出校园,去公园里亲身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以公园的树木代替家乡的山林,让学生在游玩时画一幅关于树木的黑白装饰画,让学生了解黑白装饰画在生活中的意境,真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结语

  黑白装饰画没有鲜艳的色彩,有的只是强有力的线条和层次感,但它的魅力就在于此。在美术教学中应用黑白装饰画是美术教学的必然趋势,不仅能够使学生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推动我国美术教学不断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石文辉.黑白装饰画的教学心得.发展,20xx(8).

  [2]吴月清.浅析黑白装饰画的教学方法.大众文艺,20xx(7).

  [3]陈佳培.在黑白世界中绽放光彩——将黑白装饰画引入小学美术教学的思考.考试周刊,20xx(75).

美术教学论文15

  一、综合材料艺术的发展历程

  从综合材料艺术的发展历程上,我们不难看出,综合材料艺术与传统的美术学科中对材料应用和运用是有着很大区别的,这些重要的区别在于:综合材料艺术是以绘画作品中材料的综合、和谐运用为主要的研究目的,而传统的综合材料艺术则仅仅是将材料视为绘画手段其中的一种,并未将绘画材料其自身所具有的质感、美感以及不同材料的混和所带来的对比效果进行细致的研究。如果从这个层面和角度上来看,综合材料艺术的产生与发展是对传统美术绘画表现力方面的一次有力的挖掘与推动。我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此同时文化、艺术事业也有了极大的发展。特别是最近几年,因为有关部门对于文教事业的高度重视,我国艺术发展的多元化格局早已形成,在这样的背景下综合材料艺术作为一门外来的新兴美术学科就开始逐渐受到了美术领域的广泛关注。而得到这种广泛认知和推崇的原因还有就是因为中国传统绘画———国画在材料使用方面是可以和综合材料艺术有一些融会贯通的地方。中国的传统绘画材料看,战国时期有帛画,在秦汉时期有墓室壁画,汉代有漆器工艺,都能折射出一些综合材料绘画艺术的影子。但是,中国传统的绘画与综合材料艺术的研究方式相比,在很多方面是存在一些欠缺的。千百年来,中国传统绘画在材料的研发与运用方面一直是缺乏较为系统的理论研究的,我们所认识的国画在材料的选择和运用方面还基本上是沿用传统绘画的一些基本材料和工具,这样往往制约了这一领域的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当代中国传统绘画及其他本土艺术在艺术表现力的探索方面缺乏一定的变化。

  二、综合材料艺术与美术教学

  我国在“85美术新潮”阶段,综合材料艺术被推行利用,进而引领了风靡一时的材料艺术革命。在这期间就有许多人意识到了,综合材料艺术实际上是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与中国传统绘画有机地结合起来的',想要将综合材料艺术与美术教学结合起来,就需要充分的挖掘、整理中国传统绘画在材料运用方面的一些经验;同时还要借助综合材料艺术在材料使用方面所独有的自由、广泛性,以此来培养学生形成一种比较广泛的、开阔的艺术视野以及大胆的艺术理念,在这些能力形成的基础上学生还会进一步的形成比较敏锐的艺术感受力或者是对多种绘画材料的驾驭能力。而这些方面对于培养学生创造力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实际上,在近些年来全国各地的一些艺术院校都增设了与综合材料专业相关的课程,而这些课程的设置也在很大程度上为培养、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感受力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就目前而言,关于综合材料艺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的系统理论研究与实践都是相对滞后的。换言之,就是在当下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出发,综合材料艺术在具体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开展、实施的问题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层面实际上都未受到应有的关注和重视。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经常会对综合材料艺术的概念以及自己所做的作品是否符合综合材料艺术的要求等有所困惑。实际上学生拥有这样的困惑是十分正常的,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综合材料艺术独有的材料使用的自由性对学生简单的绘画理念已经产生明显的冲击。

  三、综合材料艺术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应用

  (一)走出传统的美术理念束缚

  综合材料教学,开始就是要要求将学生在传统美术教学中写生造型能力的培养和锻炼转化为对形、色、质在内的绘画基本形式要素的构成与表现的研究。对于一些基本绘画中普遍、常见的规律的认识属于教学的基本内容,而不是在这样的教学内容中涉及。通过让学生对绘画规律的分析和研究,让学生能够对传统和当代艺术的一些现象有自己独到的认识,学生就会以一个比较广泛的视野来对自我的艺术创作加以认识,这样就会在很大程度上为他们个人创造潜能的发挥提供最大限度的支持。

  (二)进行多种知识的融合性学习和教学

  在中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已经到达了一定的水平,作为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为主的综合材料教学,实际上是完全可以尝试进行各种知识结构的融合的。就综合材料教学实践来说,其本身要求学生以一种开放的学习心态对待各类艺术形式,并且还要具备良好的欣赏、研究能力,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要给予学生充分利用各种绘画表现手段和形式进行独立创作的自由。当然在这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是让学生认识到综合材料的“综合”不是简单地对传统各大画种的肤浅混合,也不完全是对现有的画种为专业来进行教学实践的学科的简单替代。它应该属于一种调整专业知识结构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能够对传统美术教育模式进行更好的深化和补充。学生在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环境中,能够形成一种传统美术教学模式多层次、多方面的综合发展趋势。

  (三)注重综合材料本质的发掘

  对于综合材料的艺术创作和教学而言,实际上都需要重视对材料的特性、本质以及内在精神的充分认知。在这样的认知的基础上,才能灵活地、创造性地对材料进行综合运用,从不同的角度按照不同的规律处理不同材质的结构与造型,也在这个过程中对色彩等诸多艺术元素进行深入的研究。不管是天然的材质还是人造的材质,在实际的创作过程中,只要是它们的物理特性、潜在的表现因素被注入了作品内在意蕴的时候,它就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个人艺术观念方面的某些暗示。因此,在中学美术教学实践中,综合材料教学应该注重对材料、造型、色彩等位置的相互转换,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创思维和想象力,提高学生对不同材料的质地所体现的形式美感的敏锐认知能力,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总的来说,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实施综合材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我们结合现代美术的产生与发展的基本规律,让学生们充分认识到现代艺术对传统的革新,在大多数时候不仅仅只是局限在精神意义和审美价值的取向上,更多地还表现在物质意义方面,也就是物质意识上艺术语言的强烈变革。工具与材料的变化给绘画表现方式带来重大的改变,这样的改变已成为了绘画形式语言演变的一个重要因素。材料语言的变革在对绘画的传统表现方式进行更新的同时其所产生的新奇、陌生的视觉效果实际上也在不断地改变,从而引导大众的审美改观,而这样的改观就是创新能力得以发展的源泉。

【美术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美术教学的论文01-07

美术教学论文11-04

美术教学论文05-17

美术教学论文【精选】05-17

美术教学论文:美术教学莫跟风02-26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08-24

中学美术教学论文08-24

小学美术教学的论文10-01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11-03

美术教育教学论文02-24